主观幸福感概述
主观幸福感

主观幸福感1. 引言主观幸福感是一个人对于自身幸福感受的主观评价。
它与个人的情感、情绪以及生活满意度密切相关。
在研究幸福感时,科学家们尝试通过各种方法来衡量和理解主观幸福感的本质和影响因素。
本文将探讨主观幸福感的定义、测量方法以及影响因素。
2. 定义主观幸福感指的是个体对自身幸福感受的主观评价。
也就是说,它是个人对自己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的主观感受。
主观幸福感可能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人的价值观、社会支持、经济状况、健康状况等。
不同的人对于幸福的定义和追求方式也各有不同,因此每个人的主观幸福感也会有所差异。
3. 测量方法为了能够科学地测量主观幸福感,研究者们开发了各种各样的测量工具和问卷调查。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测量方法:3.1 幸福感量表幸福感量表是最常用的测量主观幸福感的工具之一。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被试需要根据自己的感受来评估自己的幸福感。
这些问卷通常包括一系列关于生活满意度、积极情绪、消极情绪等方面的问题。
通过总结和分析这些问题的回答,研究者可以对个体的主观幸福感进行量化和比较。
3.2 幸福日志幸福日志是一种通过个体自我记录和观察来测量主观幸福感的方法。
参与者被要求每天记录下自己的情绪状态、当天的幸福感受以及导致这些感受的因素。
通过观察这些记录,研究者可以更加客观地了解个体的主观幸福感以及影响因素。
3.3 生物指标测量除了问卷调查和记录方法外,一些研究者还试图通过测量生物指标来间接衡量主观幸福感。
例如,通过测量大脑的活动模式、心率、皮肤电反应等生理指标,可以推测个体的情绪状态和幸福感受。
这种方法能够提供更客观的数据,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4. 影响因素主观幸福感受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影响因素:4.1 个人特质个人特质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一些研究表明,乐观的人更容易体验到更高的主观幸福感,而焦虑和抑郁的人则相对较低。
此外,性格特征、自尊心、自我效能感等也会对主观幸福感有所影响。
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

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主观幸福感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生命状况满意的程度。
它是人类普遍追求的目标,也是衡量国家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主观幸福感研究得到了广泛关注和研究。
本综述将介绍主观幸福感的定义、衡量方法、影响因素等内容,并对相关研究进行简要概述。
一、定义和衡量主观幸福感是指人们对自己生命的感觉,包括情感、感知和认知方面。
其中,情感方面主要指人们对生活的感觉,包括快乐、满足、兴奋等;感知方面则是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评价,包括健康、财富、年龄等;认知方面则是人们对自身的评价,包括自尊、自信、成就等。
主观幸福感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它可能受到日常经历和生活事件的影响。
主观幸福感的衡量通常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主要是通过让被试者给自己的幸福感打分,常用的量表有生活满意度量表、主观幸福感量表和正面情感量表等。
另外,也有研究采用自我报告方法,即让被试者自己描述自己的幸福感。
二、影响因素主观幸福感受到的影响因素很多,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类:1. 个体特征:个体特征包括性别、年龄、教育等方面。
研究表明,女性、年龄较大、受过良好教育的人通常更容易体验到高的主观幸福感。
2. 生活环境:生活环境包括住房、工作、家庭、邻里关系等方面。
住房面积较大、职业稳定、家庭和邻里关系和睦的人通常更容易感受到高的主观幸福感。
3. 经济状况:经济状况包括收入、消费、失业等方面。
收入丰厚、不愁吃穿的人通常体验到高的主观幸福感。
4. 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包括亲密关系、友谊、社交等方面。
亲密关系和良好的社交能力有利于提高主观幸福感。
5. 价值观:价值观包括自我认知、宗教信仰、道德观点等方面。
具有较高的自我认知和积极的价值观通常具有更高的主观幸福感。
三、研究综述以往的研究表明,主观幸福感受到的影响因素是多样的,而且因为个体和环境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当前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1. 幸福感的测量尺度:不同的测量尺度可能影响到研究结果,因此当前的研究关注于建立更准确的测量尺度。
主观幸福感理论结构及测评概述

主观幸福感理论结构及测评概述
主观幸福感理论指的是“一个人对其生活和处境的看法和感受,
取决于自己对新情况的认知和认同,进而形成一种主观意识的基础”。
主观幸福感理论结构认为,一个人的幸福感由若干因素组成,其中最
重要的是自我评价、自我形象和社会关系。
自我评价是指一个人不断
衡量自己在社会中的实现度、成就度和受尊重度;自我形象是指一个
人对自己在身体上、情绪上和价值观上的表现有何种理解和认可;社
会关系是指一个人与其他人的关系,以及个人行为如何受到社会价值、规则和习俗的影响以及受欢迎度。
主观幸福感测评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等手段,以了解每个个体的自
身感受,识别自身幸福感和负性情绪等;并通过数据处理和分析,识
别主观幸福感理论结构中自我评价、自我形象和社会关系与主观幸福
感的关系,从而为进一步了解人的心理状况提供必要的参考信息。
此外,除了问卷调查,主观幸福感测评还可以采用仪器设备进行
大样本测评,以了解大规模数据的变化情况,分析主观幸福感理论结
构中自我评价、自我形象和社会关系与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使得根据
数据结果提供有效的干预与关爱机制。
另外,还可以利用日常生活、
工作、家庭及个人能力等方面的问题作为测评准则,通过不同样本设
置和对比,从多个维度分析オ主观幸福感的变化情况,从而更好的了
解主观幸福感理论的具体结构,更准确的推断主观幸福感构成因素,
并以此引导和改善个人情绪及心理状态。
积极心理学幸福感的三个层面

积极心理学幸福感的三个层面导语:幸福感是人们追求的目标之一,也是积极心理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本文将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探讨幸福感的三个层面,分别是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和社会幸福感。
一、主观幸福感主观幸福感是指个体对自身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的主观评价。
它是幸福感的基本层面,体现了个体对自己生活状况的认知和感受。
主观幸福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体的性格特点、生活经历、社会环境等。
1. 个体的性格特点对主观幸福感有一定影响。
乐观积极的人更容易感受到幸福,因为他们更倾向于积极评价自己的生活,更能够从困境中寻找积极的一面。
2. 生活经历也对主观幸福感有重要影响。
良好的家庭关系、稳定的工作和健康的身体等都会增加个体的主观幸福感。
而逆境、失业和健康问题等不利因素则会降低主观幸福感。
3. 社会环境也是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社会支持、人际关系和社会公平等都会对个体的主观幸福感产生积极影响。
而社会压力、不公平待遇和孤立感等都会降低主观幸福感。
二、心理幸福感心理幸福感是指个体对自己内心感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的评价。
它强调个体内部的心理状态和情感体验,是主观幸福感的进一步延伸。
心理幸福感受到个体的情绪、情感和心理健康等因素的影响。
1. 积极的情绪体验对心理幸福感有重要作用。
快乐、喜悦、满足等积极情绪的体验能够提升个体的心理幸福感。
而消极情绪,如悲伤、焦虑和压力等则会降低心理幸福感。
2. 情感的质量和稳定性也与心理幸福感密切相关。
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亲密的感情关系可以提供情感支持,增加个体的心理幸福感。
而冷漠的关系和孤独感则会降低心理幸福感。
3. 心理健康是心理幸福感的重要保障。
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症、抑郁症等会严重影响个体的心理幸福感。
而积极的心理健康状态能够提升个体的心理幸福感。
三、社会幸福感社会幸福感是指个体对社会的满意度和幸福感的评价。
它关注个体在社会层面的幸福感体验,是幸福感的高级层面。
社会幸福感受到社会支持、社会公平和社会参与等因素的影响。
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

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主观幸福感是人们对自身生活质量的主观感受,是一种情绪体验,是人们对自己整体生活感到满意或高兴的心理状态。
主观幸福感被认为是一个人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直接关系到个体的幸福和健康。
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已经成为心理学和社会学领域的热门话题,越来越多的研究呈现出了其重要性和复杂性。
本文将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进行综述,从定义、影响因素、测量方法和幸福感与健康、人际关系、工作等方面展开讨论,以期更好地理解主观幸福感的本质和影响因素。
一、定义主观幸福感通常指的是一个人对自己生活的整体满意程度、快乐感受以及对未来的乐观期许等主观感受。
主观幸福感不同于客观指标,比如收入、职业地位等,它更多地关注个体的内在心理体验。
主观幸福感通常被测量为对生活满意度、幸福感和积极情绪的体验和评价。
主观幸福感也常常被认为是一个人整体生活满意度、幸福感和良好情绪状态的综合表征。
二、影响因素1. 个体因素个体的性格特质、自我效能感、内心价值观和认知方式等都会影响其主观幸福感。
研究发现,积极乐观、善于情绪调节和自我肯定的人更容易拥有较高的主观幸福感。
个体的社会关系网络、社会支持和人际关系质量也会对主观幸福感产生重要影响。
2. 物质条件物质条件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之一。
收入水平、财富积累、住房条件等都会对个体的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
研究发现,物质条件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并不是线性的,一定程度上的物质条件提升对主观幸福感有明显的积极影响,但是当物质条件提升到一定程度后,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会递减,甚至消失。
3. 社会环境社会环境的变化也会对主观幸福感产生重要的影响。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公共服务的完善程度、社会文化氛围等都会对个体的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
一般来说,社会环境的稳定和安全会促进个体的主观幸福感,而社会紧张、不安全的环境则会抑制个体的主观幸福感。
4. 文化因素文化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也是值得重视的。
不同的文化背景对个体的主观幸福感产生着不同的影响。
主观幸福感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简称SWB)主要是指人们对其生活质量所做的情感性和认知性的整体评价。
在这种意义上,决定人们是否幸福的并不是实际发生了什么,关键是人们对所发生的事情在情绪上做出何种解释,在认知上进行怎样的加工。
与PWB这一概念一样,主观幸福感日益受到重视。
因而SWB是一种主观的、整体的概念,同时也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值,它是评估相当长一段时期的情感反应和生活满意度。
基本信息论点人们总在不断地对生活事件、生活环境和他们自己进行着评价,对事物进行好坏评价是人类的共性。
也正是这些评价导致了人们愉快或不愉快的情绪反应。
幸福是个体根据自己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评价满意时的愉快感觉。
因此,一个人幸福与否,完全取决于自己主观上如何评价自己的生活,取决于自己的主观感觉。
[1]构成SWB由两个部分构成:情感平衡和生活满意度。
情感平衡是指与不愉快的情感体验相比较,占相对优势的愉快体验,是个体对生活的一个总体、概括评价。
情感平衡包含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两个维度,但这两个维度并不具有必然的相关性,是两个相对独立的变量。
生活满意度是个体对生活的综合判断,作为认知因素,它独立于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是衡量SWB更有效的指标。
[2]特点作为心理学冷门术语,主观幸福感专指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
基本特点是:①主观性,以评价者内定的标准而非他人标准来评估。
②稳定性,主要测量长期而非短期情感反应和生活满意度,这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值。
③整体性,是综合评价,包括对情感反应的评估和认知判断。
[3]我国幸福感研究的概念模型基本上是采用主观幸福感的定义体系。
例如,程灶火等(1998)认为,主观生活质量或主观幸福感包括两个主要成分:情感成分为个体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到的情绪体验,认知成分为个体按自己独特的标准对客观生活状况总体的认知评价。
其他研究者认为,主观幸福感是人的一种重要态度,它反映了人对个人生活总体的评价和满意程度,主观幸福感也是反映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心理参数,它标志着个体心理生活的质量;和其他人态度一样,主观幸福感对人的行为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景淑华、张积家,1997)。
主观幸福感

主观幸福感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简称SWB)主要是指人们对其生活质量所做的情感性和认知性的整体评价。
在这种意义上,决定人们是否幸福的并不是实际发生了什么,关键是人们对所发生的事情在情绪上做出何种解释,在认知上进行怎样的加工。
与PWB这一概念一样,主观幸福感日益受到重视。
因而SWB 是一种主观的、整体的概念,同时也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值,它是评估相当长一段时期的情感反应和生活满意度。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在论文中被认为是处于社会的较低层次的,这与大学生对环境的适应性有关。
尤其是论文中提到的大一时期幸福感较强,大二大三时期由于学习压力的增强和人际交往情感方面的困扰,以及对于今后人生缺少明确的规划的迷茫而导致大学生容易产生焦虑烦躁郁闷等负面情绪。
我觉得这种说法很贴近我们目前的生活,大二时期早已失去了大一时期的新鲜感,对社团等活动也不再充满热心,同时对以后就业工作充满了迷茫,所以幸福感不高。
论文中提到影响幸福感的因素有5点,分别是:1.女生显著高于男生2.家庭生活背景较好的学生主观幸福感高。
3.外向稳定型性格的学生主观幸福感强。
4.具有成就动机的学生主观幸福感强。
5.情商的高低会影响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这些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个人觉得既然是主观幸福感那起决定性作用的就在主观二字,幸不幸福都是自己来定义。
主观幸福感具有主观性,相对稳定性,整体性。
就像是一个人拥有很多的财富,他可以住在最豪华的房间里,吃着山珍海味。
可是他不一定会幸福。
路边的乞丐和他相比穿的是破布吃的是剩饭,谁又能说他一定不快乐呢,只要是自己感到满足那就是幸福。
不需要和别人去攀比自己有没有钱,有没有车等。
真正的幸福不是靠物质决定的。
女生的幸福感会高于男生,可能就是因为女生的期望比较低。
无论是在大学里还是在社会上女生承担的事情总会比男生承担的少。
男性被赋予了更多的社会责任,相比之下女性会压力小一点。
或者在这个时代“学得好不如嫁得好”已经很普遍了,而男生如果不努力可能连老婆都找不到。
主观幸福感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简称SWB)主要是指人们对其生活质量所做的情感性和认知性的整体评价。
在这种意义上,决定人们是否幸福的并不是实际发生了什么,关键是人们对所发生的事情在情绪上做出何种解释,在认知上进行怎样的加工。
与POB这一概念一样,主观幸福感日益受到重视。
因而SWB是一种主观的、整体的概念,同时也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值,它是评估相当长一段时期的情感反应和生活满意度。
幸福另一种说法幸福离不开四个要素:财富、情感、健康、理想,这四者和谐均衡统一存在的时候是最幸福的!幸福的多少,来自有幸福感之事件的多少幸福的大小,来自所做有幸福感之事的大小(如导存社会、地球等都是大事)幸福的长短,来自有幸福感之事持续时间的长短(如大的梦想、目标、愿望等都是比较长的乐趣)幸福的深浅,来自该事在你心中地位的深浅(如:友情、伟大之事等)如果你想直观和感性的去感受各种幸福感,让自己自然的去选择,那么你可以查阅各种小说、电影等,它们都会让你得到各种追求幸福的动力,并让自己更幸福!幸福的来源任何事物都有潜力成为人们的幸福的源泉!乐趣和快乐是二次导存(意识)的一种正方向的指示工具,提示人们相关事物对他们的存在有利益,所以继续获取或追逐;而大家知道任何事物对人们都会有潜在利益的,所以任何事物都有潜力成为人们的幸福!因此只要大家努力的去挖掘这些事物对自己的好处,那么人们的人生即将幸福无限。
幸福的分类幸福是什么?怎样才算是幸福?其实幸福没有绝对的答案,关键在于你的生活态度。
善于抓住幸福的人才懂得什么是幸福。
一直以为感受幸福是件很困难的事,那是一种灯火阑珊处的境界。
经过岁月的流年以后,才明白,幸福其实很简单,只要心灵有所满足、有所慰藉就是幸福。
幸福的本质人对生活的满意感、和谐感,满足感。
其实幸福不在远方,也不在梦里,就在我身边,在我每一天的努力里,每一分钟的爱里,每一秒钟的期待里。
幸福有时像空气,无处不在,只是习惯了它的存在而不自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1
2010年・01月・下期
学 术 ・ 理 论
现代企业教育 MODERN ENTERPRISE EDUCATION现代企业教育
一、主观幸福感的定义
追求幸福是人类行为的根本动机之一。
人们对于自己是否幸福的主观感受被称之为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 - being ) 。
主观幸福感是对生活满意度和个体情绪状态的一种综合评价,它不仅敏感地反映出人们对自身生存质量的关注与感受;同时,它还与许多重要的心理健康指标,如乐观 、适应性、焦虑和抑郁以及自杀倾向与行为有密切的联系。
西方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经历了研究的描述阶段和理论建构阶段,目前进入理论深化阶段。
而国内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研究尚处于起始和探索阶段。
目前研究大多集中在对大学生、城市居民及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上。
二、主观幸福感的成分
主观幸福感是个体依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评价, 主观幸福感是衡量个人和社会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 具有个人评价的主观性, 认知评价及情感评价的全面性以及跨时间跨情境的相对稳定性特点。
主观幸福感可以是对生活满意感等方面所作的概括性评定或对生活某一方面的特定评定; 既涉及人的主观幸福感( subjective well- being )及主观不适感( sub-jective well- being ) ,又包含从极度绝望等消极状态到幸福完美等积极状态。
根据Seligman 的理论,幸福有三个主要成分:愉快的生活(the pleasure life )、充实的生活(the engaged life )和有意义的生活(the meaningful life )。
第一个成分,愉快的生活是对生活的享受,包括许多积极情感,而积极情感是主观幸福感的镜子,从时间维度上分,过去的积极情感包括满意、知足、实现、自豪和平静;对未来的积极情感包括希望和乐观、真实、信任和信心;当前的积极情感包括直接来自愉快的满意感。
第二个成分是充实的生活,包括在工作、亲密关系和休闲生活中投入、卷入和入迷,伴随着高投入的活动有一种流畅感(flow ),时间飞逝而过,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活动上,忘记了自我。
第三个成分是追求生活的意义,包括运用一个人的力量和才能从事比自我更广泛的事业。
跳出小我的圈子,服务于宗教、政治、家庭、团体和国家。
追求一种有意义的生活,会产生满意感和生活会更好的信念。
生活满意度(life satisfaction ) 是个人依照自己选择的标准对自己大部分时间或持续一定时期生活状况的总体性认知评估,是衡量某一社会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参数。
生活满意度分为领域生活满意度和整体生活满意度,领域生活满意度是对个体具有重要影响的生活领域如家庭、学校、环境的具体评价;整体生活满意度指个体在领域判断之上对其生活质量所做的总体评价。
这种主观评价又会影响个体的情绪体验,从而影响到个体生活目标的定位和行为追求的取向,对个体乃至社会都产生重要的影响。
因此,
对生活满意度的研究有助于改善生活质量、促进身心健康、提高幸福感。
生活满意度研究的历史源远流长,但对其进行实证研究则始于20世纪60年代,是由社会学家和生活质量工作者开始的,他们主要关注的是人口学变量诸如收入、婚姻状况和环境对人们生活质量的影响以及成人和老年医学样本生活满意度研究。
伴随主观幸福感研究的出现,研究者们把生活满意度作为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领域而提升到心理学化水平研究。
三、主观幸福感的特点
概括地说,幸福感具有三个明显的特点。
(1)主观性。
是指它的评定完全依赖于个体本人的标准。
(2)整体性。
它是一种综合评价,包括对情感反应的评估和认知判断,是对生活的总体满意感。
(3)相对稳定性。
主观幸福感主要测量长期而非短期情感反应和生活满意度,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值。
它不随时间的流逝或环境的一般性改变而发生重大变化。
例如,个体在遇到积极或消极的事件时的积极或消极情绪体验,会在一段时间内,回复到个体的幸福感的基线水平。
参考文献:
[1]吴明霞.30年来西方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理论发展[J].心理学动态,2000,4: 23-28.
[2] Seligman M E P. Helplessness: on depression,development,and death. New York: W.H. Freeman and Company,1991:60-65.[3]Peterson C,Maier S,Seligman M E P. Learned helplessness: atheory for the age of personal control.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Press,1993:266-270.
[4]Shin D C ,Johnson D M. Avowed happiness as an overall assessmentof the quality of life.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1978,5 :475-492.
[5]池丽萍,辛自强.幸福感:认知与情感成份的不同影响因素.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 (2):27-32.
[6]金盛华,田丽丽.中学生价值观、自我概念和生活满意度的关系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2):57-63.
[7]Huebner E S,Drane W,Valois R. Levels and demographiccorrelates of adolescent life satisfaction reports. School psychologyInternational,2000,21:281-292.[8]Bender T. Assessment of subjective well2being in children andadolescents. In : G. phye ( ed ).Handbook of Classroom Assessment :Learning,Achievement and Adjustment (Academic press. San Diego),1997 :199-225.
[9]李焰,赵君.幸福感研究概述.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4,(2)22-26. □
主观幸福感概述
易嫦娥
(湖南师范大学 湖南 长沙 410081)
摘 要:本文简要阐述了主观幸福感的涵义、成分和特点,重点介绍了主观幸福感的成分,通过对这些成分和特点的阐述,为我们了解幸福感和从哪些方面提高幸福感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主观幸福感 生活满意度 个体情绪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