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
形容洞庭湖的词语

形容洞庭湖的词语
洞庭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位于湖南省和江苏省交界处,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
洞庭湖的美景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下面是我对洞庭湖的形容词汇总。
1. 广袤无垠:洞庭湖面积达到了2717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之一,湖面辽阔,一望无际。
2. 碧波荡漾:洞庭湖的湖水清澈透明,碧波荡漾,湖面上的波纹随风起舞,美不胜收。
3. 美不胜收:洞庭湖周围的景色非常美丽,湖畔的芦苇丛、荷花池、湖中的小岛等等,都是美不胜收的景色。
4. 神秘莫测:洞庭湖的湖底深不可测,湖中有许多神秘的传说和故事,让人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的欲望。
5. 独具特色:洞庭湖的湖水和周围的景色都独具特色,是中国南方独有的自然风光。
6. 风光旖旎:洞庭湖的四周山峦起伏,湖水清澈,景色旖旎,让人心旷神怡。
7. 美丽壮观:洞庭湖的景色美丽壮观,湖中的小岛、湖畔的芦苇丛、荷花池等等,都是美不胜收的景色。
8. 神奇绝伦:洞庭湖的湖水和周围的景色都非常神奇绝伦,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魅力。
9. 神清气爽:洞庭湖的湖水清澈透明,空气清新,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清新和气爽。
10. 美轮美奂:洞庭湖的景色美轮美奂,湖水清澈,周围的山峦和芦苇丛都是美不胜收的景色。
洞庭湖

大通湖在湖南省南县的青树嘴镇东,接沅江市界,亦洞庭之一隅也。是组成洞庭湖的四个较大的湖泊之一, 其面积12.4万亩,是湖南省最大的内陆养殖湖泊。
水文特征
洞庭湖自古为五湖之首,是中国水量最大的通江湖泊,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洞 庭湖经历了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的演变过程。至1949年,减至4350平方公里;至1983年,据湖南省水电勘测设 计院量算测绘的《洞庭湖高程、面积、容积曲线图》计算,已减至2691平方公里。20世纪90年代末,据水利部门 测算,有面积2579.2平方公里(一说2740平方公里 );但它还有湘、资、沅、澧四水和“长江四口”1300多 平方公里洪道面积(一说1.878万平方公里 )。两者合计,仍有3879.2平方公里,面积多于鄱阳湖近400平方 公里。湖盆周长为803.2公里,总容积220亿立方米,其中天然湖泊容积178亿立方米,河道容积42亿立方米。 1998年洪水期间,以城陵矶(莲花塘)实际水位35米,洞庭湖容积则多达228.77亿立方米,其中天然湖泊容积 230亿立方米。河道容积50亿立方米;年均入湖径流量3018亿立方米,是鄱阳湖的3倍、太湖的10倍。(在岳阳水 位(黄海基面)33.50米时,湖泊容积167亿立方米,湖体水域面积2691平方公里,洪道面积1300平方公里,总计 3991平方公里。 )。它的具大蓄洪能力,曾使长江无数次的洪患化险为夷,江汉平原和武汉三镇得以安全渡汛。 无论是调蓄面积还是调蓄水量,仍然为长江流域最大的调节湖泊,是国内第一大淡水湖。1978年后,有人称它为 国内第二大淡水湖,值得商榷。
西洞庭湖,在益阳市、常德市境,指赤山湖以西诸湖泊,到20世纪仅存七里湖和目平湖(有资料显示还有半 边湖、大连湖),湖泊面积443.9平方公里。 有澧水流经西北,沅水流经西南,松滋河、虎渡河及藕池河西支诸 水自北注入,现有通外江湖的河湖面积约520平方公里,环湖的汉寿县、安乡县、鼎城区、澧县、津市市、桃源 县、临澧县、武陵区的平原区称为西洞庭湖区,有吴淞高程51米以下的平原河湖面积6285平方公里。西洞庭湖早 期系赤沙湖的一部分。经历代治理,西洞庭湖区的天然湖泊面积已缩减至520平方公里,能与东、南洞庭湖通流 的湖泊,仅剩余目平湖、七里湖。
洞庭湖这首古诗的意思

洞庭湖这首古诗的意思
《洞庭湖》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诗,全诗的意思是:
人生中见过的壮观场面,除了大海的浪涛外,就是洞庭湖的波浪了。
西边的太阳驾着洞庭湖的大浪就此沉没,东边却又连接着拂晓的银河。
传说舜帝南巡到君山,黄帝张乐于洞庭湖,其遗址现今在哪呢?只望见君山之下,狂风怒号、浊浪滔天,自古以来就一直存在。
这首诗的前两联写洞庭波的浩荡声势,第三联写关于洞庭湖的传说,且对此隐隐表示怀疑以衬托洞庭波的险恶。
最后一联写君山之下的狂风怒号、浊浪滔天“万古多”,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洞庭湖的敬畏和赞美之情,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于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于人生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描绘洞庭湖的壮阔景象和传说,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的敬畏和对于生命的感慨,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于旅途艰辛和宦海浮沉的无奈和厌恶。
这首诗的意境深远,语言简练,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
洞庭湖简介

洞庭湖简介洞庭湖简介(一):洞庭湖位于中国湖南省北部,长江荆江河段以南,是中国第四大湖,仅次于青海湖、兴凯湖和鄱阳湖,也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面积2,820平方千米(1998年),原为古云梦大泽的一部分,洞庭湖南纳湘、资、沅、澧四水汇入,北与长江相连,透过松滋、太平、藕池,调弦(1958年已封堵)“四口”吞纳长江洪水,湖水由东面的城陵矶附近注入长江,为长江最重要的调蓄湖泊,由于泥沙淤塞、围垦造田,洞庭湖现已分割为东洞庭湖、南洞庭湖、目平湖和七里湖等几部分。
洞庭湖简介(二):洞庭湖简介洞庭湖古称“云梦泽”,为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跨湘鄂两省,它北连长江、南接湘、资、沅、酆四水,号称“八百里洞庭湖”。
洞庭湖的意思就是神仙洞府,可见其风光之绮丽迷人。
洞庭湖浩瀚迂回,山峦突兀,其最大的特点便是湖外有湖,湖中有山,渔帆点点,芦叶青青,水天一色,鸥鹭翔飞。
春秋四时之景不同,一日之中变化万千。
古人描述的“潇湘八景”中的“洞庭秋月”、“远浦归帆”、“平沙落雁”、“渔村夕照”、“江天暮雪”等,都是此刻东洞庭湖的写照。
历代文人墨客都对美丽的洞庭湖作过热情的吟咏。
北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从岳阳楼的视角(居高临下)对洞庭湖变化多端的风光,描绘得淋漓尽至,脍炙人口。
洞庭湖的气势雄伟磅礴,洞庭湖的月色柔和瑰丽。
即使是在阴晦沉霞的天气,也给人别致、谲秘的感觉,激起人们的游兴。
碧波万顷的洞庭湖不愧为“天下第一水”。
泛舟湖间,心旷神怡,其乐无穷。
滨湖的风光极为秀丽,许多景点都是国家级的风景区,如:岳阳楼、君山、杜甫墓、杨么寨、铁经幢、屈子祠、跃龙塔、文庙、龙州书院等名胜古迹。
在西洞庭湖与长江的接界处——城陵矶,有一块名为三江口的地方。
从此处远眺洞庭,但见湘江滔滔北去,长江滚滚东逝,水鸟翱翔,百舸争流,水天一色,景色甚是雄伟壮观。
刘海戏金蟾、东方朔盗饮仙酒、舜帝二妃万里寻夫的民间传说正是源于此地……湖中最著名的是君山,君山风景秀丽。
洞庭湖

洞庭湖洞庭湖位于中国湖南省北部,长江荆江河段以南,是中国第四大湖,仅次于青海湖、兴凯湖和鄱阳湖,也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面积2,820平方千米(1998年),原为古云梦大泽的一部分,洞庭湖南纳湘、资、沅、澧四水汇入,北与长江相连,通过松滋、太平、藕池,调弦(1958年已封堵)“四口”吞纳长江洪水,湖水由东面的城陵矶附近注入长江,为长江最重要的调蓄湖泊,由于泥沙淤塞、围垦造田,洞庭湖现已分割为东洞庭湖、南洞庭湖、目平湖和七里湖等几部分。
基本信息中文名:洞庭湖国家:中国省:湖南省面积:2,820平方千米容积:178亿立方米地理位置:湖南北部,长江中游荆江河段以南最大深度:30.80米类型:构造湖外文名:Dongting lake 旅游景点:天然候鸟栖息地基本内容目录:1.概况2.历史演变3.历史沿革4.自然环境5.自然资源(1)生物资源6.水系组成7.流域简介8.旅游景区(1)君山(2)龙涎井(3)柳毅井9.旅游指南(1)洞庭特产10.行政区划11.水利工程(1)4350工程12.传说故事13.历史遗迹14.相关诗句15.相关信息概况洞庭湖水质比较清洁,富营养化不明显,主要污染物通过降水使大气中的有害物质随雨水人湖,是污染物质进入湖水的途径之一,随雨水进入洞庭湖的主要物质是SO、Co、NoX以及烟尘,有害有毒物质主要有汞、镉、六价铬、砷、铅、酚、氰化物、硫化物;洞庭湖是我国主要淡水商品鱼基地,现有鱼类113种,分属11目22科,其中102种是与长江上游共有的,其中鲤科鱼类65种,鮠科10种,鳅科9种,鳍科6种,银科3种,鲇科、鮡科各为2种,其他16种。
渔获量在15000-30500吨,主要经济鱼有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鲤、鲫、赤眼鳟。
洞庭湖洞庭湖呈现一派水流沼泽、河网平原地貌景观,东、南、西三面环山,北部敞口的马蹄形盆地,西北高,东南低;湖面海拔平均33.5米,其中西洞庭湖35~36米,南洞庭湖34~35米,东洞庭湖33~34米,平均水深6~7米,最深处30.8米,总面积约2691平方公里,其中西洞庭湖345平方公里,南洞庭湖917平方公里,东洞庭湖1478平方公里,湖水蓄量178亿立方米;底质多泥或淤泥型;主要入湖河流有湘江、资江、沅江、澧江四水、长江三口、汨罗江、藕池东支、华容河。
关于洞庭湖的名句

关于洞庭湖的名句
洞庭湖,位于中国湖南省东部,湖北省南部,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之一。
以下是关于洞庭湖的十个名句:
1. 万顷湖泊烟波浩渺,洞庭湖水荡漾着湖南的繁荣与希望。
2. 春风吹过洞庭湖畔,湖水波光粼粼,芦苇丛中鸟儿欢歌。
3. 洞庭湖,湖光山色相映成趣,美不胜收。
4. 夏日的洞庭湖,湖水湛蓝清澈,游人纷至沓来,尽情畅游。
5. 秋风拂过洞庭湖,湖面波涛汹涌,天地间呈现出一幅壮丽的景象。
6. 冬日的洞庭湖,湖面结冰,湖水凝固成一片银白。
7. 洞庭湖,四季如画,每一个季节都有独特的魅力。
8. 湖光山色,映衬着洞庭湖畔的村落,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
9. 洞庭湖水广阔无垠,蓝天白云倒映其中,令人心旷神怡。
10. 湖泊静谧,湖水荡漾,洞庭湖是大自然赐予湖南的一份宝贵礼物。
这些名句旨在描绘洞庭湖的美丽和壮丽景色,展示了洞庭湖作为中国最大淡水湖之一的独特魅力。
同时,这些名句也反映了人们对洞庭湖的热爱和向往,展示了洞庭湖作为湖南省的重要自然资源和旅游景点的价值。
无论是春夏秋冬,洞庭湖都有着不同的美景,每一季都值得人们前来欣赏和探索。
唐诗《洞庭湖》原文赏析

唐诗《洞庭湖》原文赏析唐诗《洞庭湖》原文赏析《望洞庭》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首诗。
此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洞庭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唐诗《洞庭湖》原文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洞庭湖》原文:(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洞庭湖》注释:1、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
2、湖光:湖面的波光。
3、两:指湖光和秋月。
4、和:和谐。
指水色与月光交相辉映。
5、潭面:指湖面。
6、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此句意思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
7、山水翠:一作“山水色”。
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
8、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
白银,一作“白云”。
9、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洞庭湖》译文: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犹如未磨的铜镜。
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恰似白银盘里托着青青的田螺。
《洞庭湖》赏析:首句描写澄彻空明的湖水与素月青光交相辉映,俨如琼田玉鉴,是一派空灵、缥缈、宁静、和谐的境界。
表现出天水一色,玉字无尘的融和画面。
“和”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
而且,似乎还把一种水国之夜的节奏——演漾的月光与湖水吞吐的韵律传达出来。
第二句描绘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
“镜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
因为只有“潭面无风”,波澜不惊,湖光和秋月才能两相协调。
否则,湖面狂风怒号,浊浪排空,湖光和秋月便无法辉映成趣,也就无有“两相和”可言了。
第三、四句诗人的视线从广阔的湖光月色的整体画面集中到君山一点。
在皓月银辉之下,洞庭山愈显青翠,洞庭水愈显清澈,山水浑然一体,望去如同一只雕镂透剔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关于洞庭湖的诗句

关于洞庭湖的诗句
1.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刘禹锡《望洞庭》
2.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3.人生除泛海,便到洞庭波。
——元稹《洞庭湖》
4.洞庭西望楚江分,水尽南天不见云。
——李白《陪族叔刑部侍
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其一》
5.地尽天水合,朝及洞庭湖。
——宋之问《洞庭湖》
6.明湖映天光,彻底见秋色。
——李白《秋登巴陵望洞庭》
7.空江浩荡景萧然,尽日菰蒲泊钓船。
——张泌《洞庭阻风》
8.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李白《陪族叔刑部侍
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
9.白水连天暮,洪波带日流。
——李端《宿洞庭》
10.清晨登巴陵,周览无不极。
——李白《秋登巴陵望洞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洞庭湖
张立先
年岁大了,性情会变么?
洞庭湖年长,却越长越矮,愈变愈“小气”了。
八百里方圆,何等风光!可现如今,长江贿赂了你,用浑黄的诱惑塞满了你的肚子……
迂腐呀,洞庭湖,你天赐的蓄洪容量被长江漫漫地偷走了,果真毫无觉察么?
危险呀,洞庭湖,你宽容人们愚蠢地造田耕作,终归会毁掉自身……
岳阳洞庭桥
是湖,就应该恢复湖的模样!
仅仅作鱼米莲藕奉献,那是河溪港汊的能耐。
洞庭湖哟,你不想轰轰烈烈地干一番大事业么?拒绝那浑黄地贿赂,你立即会消除雍肿;
心如明镜,即使在汛期,你也能避免“诱”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