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土地流转的调研报告范本
乡村土地流转调研报告3篇

乡村土地流转调研报告3篇乡村土地流转调研报告第1篇行政村位于乡北4公里处,辖、积善村2个自然村。
全村共有291户,822人,其中五保户6人,低保户104人,特困家庭5户。
全村劳力483人,其中外出务工人员285人。
村xxxx3人,村党小组5个,共有党员53人。
全村有耕地2507亩、林地2450亩、草地2571亩。
水浇地966亩,机井13眼,全部为管灌,以蔬菜、甜菜种植为主。
20__(请自填)年人均收入2200元,是20__(请自填)年省级重点贫困村。
一、村土地流转现状目前,该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主要形式为转包和出租,均为外出务工农户与村留守种植农户之间的土地经营权流转,到20__(请自填)年底,全村土地经营权流转1880亩,占全村耕地总面积的75%,流转土地农户183户,占全村总农户数的63%:其中较大宗土地经营权流转3起,流转土地农户32户,占流转土地农户17.5%,流转土地面积320亩,占流转耕地17%;其余为农户之间零星的土地经营权流转。
二、村种植专业合作社规划及运行情况20__(请自填)年初,村支部书记组织村里种植大户、回乡创业能手等人,在三家种植合作社的基础上组建了"建鑫种植专业合作社联社"。
合作联社通过积极争取县土地综合治理资金支持,建60平米育苗大棚10个,铺设膜下滴管。
目前共接收入社农户35户,入社农户基本为村留守种植农户,共流转土地1247亩。
采取自愿入股的形式,每亩交纳股金500元,合作联社统筹建设育苗棚,购买化肥、农药等。
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集中连片种植,统一管理、销售,收益分红,风险共担,调动了部分有想法,想致富的农民积极性,给全村种植户做了表率,能够有效带动全村经济发展,并增加农民收入。
合作社形式的土地的流转,对土地进行平整和水、电、路、沟的综合整治,以及高效农业设施的引入,对土地的投入不断加大。
同时打破了一家一户的经营模式,促进该村传统农业开始向现代农业迈进。
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情况调研报告(五篇)

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情况调研报告(五篇)(篇一)近期,根据县委维稳办《关于对农村承包土地私自流转引发不稳定问题开展专题调研的通知》精神,我乡对农村土地流转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乡辖7个行政村,62个村民小组,2137户,农业人口7202人。
**年末,全乡实有耕地面积8235亩,占总面积的2.4%,其中:承包田面积1767亩,承包地面积6468亩。
各村耕地面积情况:富厚村1002亩,富和村1421亩,富强村986亩,富康村1664亩,双江村1058亩,五星村669亩,赵院村1435亩。
根据调查统计,全乡有16户村民将承包土地流转给他人,涉及57人,土地面积67.39亩。
流转原因主要是举家搬迁、缺乏劳动力、投亲靠友等多种因素。
二、土地流转的特点我乡的土地流转呈现出以下特点:(1)大部分是农民相互间自发流转。
农户之间的土地流转大多为口头协议,不申请、不登记、不报告,一般是形成事实了,村、组才知情,缺少契约和约束。
(2)部分农户全家离开当地从事二、三产业,或到经济条件好的地方生活,将自己的房屋出售,一并把土地转让给耕地少人口多的农户耕种。
(3)流转形式单一。
全乡土地流转基本上为转包、转让,没有能代表土地流转向高效设施农业或现代农业方向发展的。
(4)土地转包、转让价格不一,土地年租金一般以农产品实物折算,一次性转让的土地转让费也因地理位置、土地质量等级等各不相同。
三、存在的问题**乡私自流转土地的情况大多发生在第二轮土地承包前,有少数已在第二轮土地承包时,通过变更土地承包证将流转程序合法化。
而没有变更承包证的,基本也已约定成俗,多年来很少产生争议。
全乡因为流转行为不规范,出现矛盾纠纷的有2件,一件是赵院村五组叶映茂与叶映沛关于土地及赡养老人等方面的纠纷,一件是富康村五组李从珍与李翠莲涉法涉诉土地纠纷。
这两件较为典型的案例,具体情况是:1、**年4月,叶映沛之女叶淑芳以“农村边界纠纷多,政府部门不作为”为主要内容信访至县委书记信箱,我乡进行调查处理发现,反映的赵院村五组土地争议问题,实际是叶淑芳的父亲叶映沛与其大伯叶映茂买卖房屋并流转承包土地后发生的遗留问题。
村土地产权流转及产权市场状况调研范文(通用3篇)

村土地产权流转及产权市场状况调研范文(通用3篇)村土地产权流转及产权市场状况调研篇1 经过改革开放二十余年的洗礼,目前农村经济已进入不断向市场经济迈进的实践阶段。
分析这个阶段的新实践,农村经济已逐步出现这样一个明显特点:土地活则经济活,土地流转正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实现新一轮发展的兴奋点。
如何紧紧把握农村经济发展的新趋势,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流转的实现方式和途径,促进农村土地规范、高效流转,全面盘活、开发利用好土地这一与发展经济联系至关密切、潜能极为巨大的生产要素,对加快发展经济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带着这一课题,我对黄庄村土地流转的情况进行了一次认真的调查。
黄庄村位于县城北部二公里,人口1350人,耕地1200亩,人均耕地0.88亩,除村边少量的经济地,大部分土地在王店坡,距离村庄有3公里,给农民的生产带来不便。
一、黄庄村土地流转工作现状1、流转的面积逐步扩大。
从1995年实行第二轮土地承包责任制以来,土地流转的面积逐年增加。
1995年全村土地流转面积不到30亩,今年已达270亩,增长了9倍。
特别是近两年来,初步出现了由小块流转向成片规模流转的新变化。
全村一次性流转崐面积达20亩以上的就有3宗。
2、流转的形式不断丰富。
土地流转主要有五种形式:一是委托代管:即外出务工的农户委托亲戚、朋友、邻居耕种,税费负担与收益分配由代管人与委托人签订书面或口头协议商定。
二是反租倒包:即将承包户的土地租过来,然后又转租给其他农户。
三是转让:有些农户因全家外迁或者有稳定的非农收入来源等原因,使得没有富余的劳动力耕作土地,经农户间相互协商同意,承包方将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给同一集体经济组织内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其他农户。
四是互换:由于实行土地划分的关系,农户地块分散,不便统一经营和管理,为方便耕作或者各自需要,采取相互兑换承包经营权的方式流转土地,是我县较普遍的流转形式。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群众思想认识不到位。
一部分群众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在思想上存在一定顾虑,担心土地一旦流转出去,自己想收回时能不能收回;国家的惠农补贴资金,还能不能发到自己手中;另外,由于外出务工经商,收入不稳定,失去了生存的最基本保障,导致土地流转期限较短,影响了土地的健康流转和规模经营的发展速度。
关于农村土地流转情况的调研报告(五篇)

关于农村土地流转情况的调研报告(五篇)(篇一)为全面了解近年来我市农村土地流转情况,分析土地流转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工作,促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
4月中旬,根据政协腾冲市委员会**年工作计划,市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和农业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先后深入到界头、固东、曲石、腾越、清水等5个乡镇,以实地察看、听取汇报、座谈讨论等形式,对我市农村土地流转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及取得的成效近年来,我市围绕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积极探索土地流转。
截止**年3月,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8.7万亩,占承包耕地合同总面积66.7万亩的13%。
流转的土地主要用于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及创意农业。
从土地流转的期限看:10年以下的29985.1亩,占34.5%;10年以上的57014.9亩,占65.5%。
从土地流转的形式看:转包8574亩,出租60568亩,互换6606亩,转让3952亩,股份合作6691亩,其他形式609亩。
从土地流转方向看:流入企业41209亩,占47.3 %;流入合作社2487.5亩,占2.9 %;流入大户22416亩,占25.8 %;流入家庭农场10261亩,占11.8%;农户间流转10626.5亩,占12.2 %。
从土地流转规模看:流转面积在100亩以下的经营户1677户21150亩;100亩以上的87户65850亩。
其中:100—499亩66户,500—999亩8户,1000—9999亩10户,10000亩以上3户38475亩。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涌现出了一批具有各自特色的流转示范典型。
主要模式有:“公平模式”:曲石镇公平社区以党总支为引领,将一家一户零散的土地集中起来,农户以土地入社,合作社再以水田每年每亩500市斤、旱地每年每亩436市斤的稻谷将11300亩土地流转给云南禾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用以发展银杏采叶林、南方红豆杉采叶林种植,同时发展林下生态鸡、生态肉牛养殖、林下中药材种植,打造现代高标准农林业旅游观光示范园。
农村土地流转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

农村土地流转调研报告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是推进农村土地集约化经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现代农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农村土地流转,供大家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农村土地流转调研报告范文(一)一、全县土地流转总体情况和主要特点我县现有耕地面积57万亩,其中水田42万亩,旱土15万亩。
20xx年全县耕地流转面积11.27万亩,涉及农户6.5万户,占耕地总面积的 19.77%。
耕地流转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流转形式多样化。
目前,全县耕地流转主要以转包、出租、入股、转让等形式为主。
其中转包3.3万亩,占29.3%;出租6.8万亩,占60.3%;互换0.8万亩,占7.1%;入股0.23万亩,占2%;转让及其它形式0.34 亩,占3%。
股份合作、招标承包、一次性出让等新的流转形式正在探索之中。
水市镇水市村唐义成承包本村320余亩耕地,用于发展烤烟和粮食生产。
清水桥镇平三村欧阳迪文自有耕地13亩,长期转包耕地368亩,短期转包耕地200亩,种植粮食580亩。
太平镇坪石头村欧阳植竹长期转包耕地5000亩,短期转包耕地1000亩,种植粮食1800亩。
2、流转范围不断拓宽。
流转的土地由水田扩展到了林地、旱地、渔塘等,土地流转对象由原来的本村内进行,扩展到外村、外县、甚至外省,经营主体从单户转向合作社,经营从种粮为主转向发展粮食与优质高效农业并重。
20xx年全县850户种粮大户经营耕地面积45895亩,其中:流转面积6100亩,托管面积19876亩,代耕代种面积57469亩;全县10个种粮合作社经营耕地面积5605亩,其中:流转面积3500亩,托管面积1300亩,代耕代种面积751亩。
3、流转效果初步显现。
一是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全县流转的土地中,80%用于发展烤烟、粮食、蔬菜、生猪、工业原料林、中药村、油茶、水果等优势产业,做到了优势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通过土地流转,清水桥镇、水市镇、保安乡、太平镇等乡镇新增烤烟种植面积千亩以上,进一步巩固了烤烟的主导地位。
土地流转情况调研报告范文3篇(可供参考)

土地流转情况调研报告范文3篇(篇一)按照市委安排,市政协组成了以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张才为组长的专题调研组,就我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期间,调研组先后到县(市)区实地考察了多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召开了多次专题研究会,外出到安徽省潜山县、河南省商丘市等地学习考察,现形成此报告。
一、我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基本经验我市共辖1175 个行政村,现有耕地面积820 万亩, 家庭承包耕地面积681 万亩。
xx 年,全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为355 万亩,占家庭承包耕地面积的53%,比上年同期增加95 万亩,流转面积位居全省首位。
在全市流转的355 万亩土地中,有组织地进行土地流转186 万亩,其中,流转给农民合作社1 11.6 万亩,家庭农场35 万亩,整村流转31个。
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成为农村土地流转经营的主体。
农民合作社流转面积占有组织流转面积的60%,家庭农场占有组织流转面积的19%,其中,经营20 0 亩以上的家庭农场,全市达到了281 家。
我市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认可。
主要体现在:1、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促进了土地加速流转。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对农村土地流转工作高度重视,年初专题召开全市农村工作会议,市委书记吴野松、市长孙轶亲自进行动员部署,要求各级党委、政府把土地流转工作纳入中心工作来抓。
市农委就土地流转工作专门下发了两个指导性文件,进一步明确了目标任务,突出了工作重点,在每个县(市、区)分别选择一个乡(镇)进行土地确权试点。
调兵山市土地流转工作抓得早,xx 年就召开了全市土地流转工作会议,并对做出突出贡献的 3 个专业合作社给予了每社5 万元的奖励。
铁岭县各乡(镇)分别召开了土地流转对接会议,召集各村干部、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和专业大户,进行了土地流转供需对接。
xx 县、调兵山市政府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为合作社解决了资金和晾晒场地等问题。
乡村土地流转调研报告

乡村土地流转调研报告报告内容如下:一、引言乡村土地流转是指在乡村地区内,农民将自有的土地通过合法的转让和租赁方式流转给他人使用的过程。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转型,乡村土地流转成为推动乡村发展的重要手段。
为了解决当前乡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调研小组开展了一次乡村土地流转的调研工作。
二、调研目的1. 了解当前乡村土地流转的情况和流转方式;2. 分析乡村土地流转的利与弊,探寻发展机会和解决方案;3. 为相关政府部门提供参考和决策依据。
三、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和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法。
四、调研结果1. 乡村土地流转的情况:调研发现,乡村土地流转呈现出以下特点:(1)乡村土地流转面临着一定的法律法规限制,流转补偿金并未得到充分保障;(2)农民对土地流转的态度趋于开放,但存在土地信息不对称等问题;(3)土地流转总体规模较小,多以个体农民为主。
2. 乡村土地流转的利与弊:(1)利:a. 有效整合农村闲置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b. 促进农村经济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民增收;c. 促进土地集约利用,保护农田生态环境。
(2)弊:a. 乡村土地流转存在信息不对称、流转合同不完善等问题,农民权益不得到充分保护;b. 部分乡村土地流转项目存在规划不合理、可持续发展性差等问题;c. 土地流转导致农村集体经济收入减少,集体土地资源管理面临挑战。
3. 发展机会和解决方案:(1)加强政府监管,建立完善的流转合同制度;(2)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土地流转的认知与意愿;(3)鼓励多元主体参与土地流转,保护农民权益;(4)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乡村土地流转与农村产业升级相结合。
五、结论乡村土地流转作为推动农村发展的重要手段,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机遇。
只有充分发挥政府、农民、企业等各方的主体作用,加强政策支持和监管,才能实现乡村土地流转的可持续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有效支撑。
六、建议1. 完善土地流转政策法规,保障农民权益;2. 增加土地流转的信息透明度,减少信息不对称情况;3. 推动土地流转与农村产业升级相结合,实现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关于加快推进土地流转的调研与思考[优秀范文5篇]
![关于加快推进土地流转的调研与思考[优秀范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435523ba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b4.png)
关于加快推进土地流转的调研与思考[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关于加快推进土地流转的调研与思考关于加快推进土地流转的调研与思考——乾县城关镇南街村二组的做法及启示赵强社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在不改变土地集体所有制性质、不改变土地用途、不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的前提下,鼓励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从1998年以来,乾县城关镇南街村围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做出了有益探索,整合了生产要素,促进了规模化经营,对于加快咸阳市农村土地有序规范流转提供了有益启示。
一、南街村二组的土地流转模式1、背景:咸阳市乾县城关镇南街村二组112户420人,耕地面积为400亩,人均耕地0.95亩。
1997年土地二轮承包后,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商贸流通日趋活跃。
南街二组隶属城关镇,地处乾县县城南,占有得天独厚的商贸地域优势。
该组大部分群众弃农经商,从事非农产业,使全组一半以上的土地粗放经营,甚至被闲置荒芜。
而少数有农作技术却又没有经商特长的农户,土地少,无法进行规模化经营,更谈不上进行现代农业生产,土地利用率不高,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极大浪费。
2、做法:针对上述情况,1999年南街村委会经过多次讨论研究,按照国家土地二轮承包三十年不变的政策,提出了“实行土地有序流转”的方案,并从南街二组全面试点。
首先,村上把各户愿意流转的零散土地登记造册,通过调地、互换,调整为集中连片。
其次,由村委会与农民签订土地流转合同,按照土地优劣以每年每亩300-500斤小麦的价值(时值价格)为租金,把农户手中的土地经营权有偿转让给村集体,再由村委会以同等条件转包给有经验、懂技术的崔悟性等5户群众。
全组共流转土地376亩,流转率占94%。
其中本组村民崔悟性承包土地136亩,发展苹果、红仙桃生产;村民吴峰承包土地64亩,发展红仙桃生产;村民高小荣承包土地126亩,发展苹果、酥梨生产;村民袁新平和付斌斌承包50亩土地发展苗木花卉,并进行花卉出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土地流转的调研报告
Record the situation and lessons learned, fin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orm future countermeasures.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FS-DY-20604 关于土地流转的调研报告
浙江省临海市小芝镇是“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是个以农业为主的农业山区小镇。
关于土地流转,浙江已经试验过一段时间了,针对这次xx届三中全会《决定》的精神,本人实地下村调查农村土地流转情况。
一、小芝镇农村面临的形势
小芝镇目前有常住人口3.4万,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8亩。
小芝镇地处临海市东部山区,四周群山环绕,是典型的山区小镇。
在75省道改造好之前,小芝镇受地形地貌的限制,与外界交流很不方便。
长期受交通、信息、资金投入等因素的影响,我镇目前的情况是:村集体经济普遍薄弱,第二、第三产业发展落后,农业经济依赖传统经营模式,现代高效农业发展缓慢。
作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我镇将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农业以及农家乐建设作为今后工作重点。
二、目前我镇存在的土地流转形式
乌岩村是小芝镇第一行政大村,以此村为例,根据我的调查,发现目前存在的土地流转方式有:
1、村集体所有的林地,果园,以投标形式划片承包给经营能手。
经营能手根据市场信息来运作,达到一定的规模后,再将项目上报有关部门,争取资金补助。
此类情况大多为种植户,承包的林地都为种植水果、苗木及中药材等。
我镇作为省十大新兴花卉种植基地,此前的土地流转面积达到了近6000亩,土地承包合同为23年,如此大面积,长时间的土地流转是我市比较特殊的土地流转方式。
2、农田承包
许多不从事第一产业的农民将土地承包给种粮大户统一经营,种粮大户根据市场信息,搞特色效益农业。
我在调查中发现,目前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并不高,一户人家基本是种一年粮食,就够吃两年,加上化肥,农药成本,种粮的经济效益并不明显。
而种粮大户通过集约经营,更能产生经济效益。
在我镇,许多承包的田被用来种植高产油菜、大棚西瓜以及大棚蔬菜等。
3、土地互换,按面积大小轮流种植。
我镇面临着人多地少的严峻局面,人均耕地不足0.8亩。
往往是一块完整的地被分割成好几块再分给社员。
就我家的情况来说,有一块不到3分的田夹在一大块田中间,要是分开种,达不到多少效益。
协商的结果是,几户逐年轮流种,按照土地的面积大小确定所种的年数。
这种自发的形式,更加有效的利用有限的资源。
三、目前土地流转存在的几点问题
1、流转土地面积有限、利用率不高。
大部分的经营能手,种粮大户,他们的行为都是个体的,离现代高效农业有很大的差距。
2、土地流转缺少长效持久性,承包户的抗风险能力有限。
我镇目前租给种粮大户的田地年均价为300元/亩,结合台州各地的市场价,这个价格还是偏低的。
如遇台风天气,种植大棚西瓜的还有亏本的风险,所以种植户的规模长效性受到了影响。
3、经营方式落后,传统农业色彩浓厚。
土地流转到一定规模后,许多时候搞得还是传统粮食种植。
在实际操作中,
种植、打农药、施肥都没达到统一管理的目的,离现代农业的“绿色标准”还有差距,不能提高品质和效益。
四、对xx届三中全会《决定》的几点看法
xx届三中全会《决定》对农村土地流转政策做了详细解说,以下是我个人看法:
土地流转有“一个允许,三个不得”原则,充分肯定保证了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是土地的真正主人,是土地流转过程中的主体。
土地流转政策虽不等于承认土地私有化,但切实保障了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
如果我们基层干部按教条办事,对上面政策理解不够透彻,用以前强行征地的方式开展土地流转工作,是违背《决定》精神的。
我们基层干部要把握好在土地流转中的定位,是引导者,不是主导者;是服务者,不是领导者。
以前政府组织的征地经常与农民发生冲突,我觉得地方政府要负大部分责任。
没有尊重土地的主人农民,往往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在土地赔偿价格不规范,一块地经过政府一转手,就能赚好几倍的差价。
基层政府如果以为xx届三中全会《决定》支持鼓励农民
土地流转,就可以干预农民土地流转行为,是不恰当的。
应该因势利导,适当引导,要是时机不成熟,或者没有更好的项目,也不该刻意勉强。
基层政府应该做好的是,项目引进、市场信息的及时反馈、对农民的实用技术培训等工作。
五、如何有效利用流转土地,发展涉农产业
XX年,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宣告的一定要守住全国耕地面积不少于18亿亩这条红线的政策。
如何贯彻科学发展规,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现在农村建设中的难点。
在“一个允许,三个不得”原则下,如何发展农村,如何有效利用流转土地,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小芝镇发展农家乐、休闲观光农业、农业科技园都是可行的探索。
同时,也要克服现代高效农业建设过程中浪费土地的现象。
在一些成立的农业科技园,基础设施建设很完善,但里面确是一个空壳。
如何有效的把每户零散的土地集中起来,让农户加入专业合作社,增加经济效益,这在我镇也是亟待需要解决的问题。
总之,如何有效引导农民加快土地流转,克服小农经济意识,加快新农村建设是个任重道远的工作。
Foonshion图文设计有限公司Fonshion Design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