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地租理论与土地利用模式
土地利用规划的理论和原则PPT演示文稿

• 七、外部性理论
– 1.外部性的定义
• 外部性是在没有市场交换的情况下,一个生产单位 的生产行为(或消费者行为)影响了其他生产单位 (或消费者)的生产过程(或生活标准)。
• 外部性分为外部经济性和外部不经济性。如果外部 经济性得不到有效补偿,会导致资源的配置失误。
18
• 土地可持续利用概念
• 于1990年2月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首次国际土地 可持续利用研讨会上正式提出
• 土地可持续利用就是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 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土地利 用方式。
✓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实现途径:
• 1.耕地减少量≤耕地增加量 • 2.土地资源退化率≤土地资源更新率 • 3.废弃物的排放量≤环境对废弃物的吸收量 • 4.人口发展规模≤土地的人口承载量 • 5.要做到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分配土地资源
市场区位选择
9
杜能的农业区位论
• (1)农地利用类型和农地经营集约化 程度,不仅取决于天然特性,更重要的 是其经济状况,特别是到农产品消费地 (市场)的距离。
• (2)在什么地方种植何种作物最为有 利,完全取决于利润,
利润=产品价格-(生产成本+运费) 即: P = p - (c + t)
10
11
19
持续利用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资源利用领域内的具体应 用。
1990年2月在印度新德里国际土地持续利用系统研讨会 上正式提出持续土地利用的思想。
1993年FAO发表《持续土地管理评价大纲》将持续土地 利用定义为“将技术政策和旨在同时关心社会经济原理与环 境的活动结合在一起,即同时考虑以下几点:保持和提高生 产力(生产性)、降低生产风险(安全性)、保护自然资源 潜力和防止土壤与水质的退化(保持性)、经济上可行(可 行性)和社会可以接受(接受性)。
地租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现实意义

地租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现实意义一、地租理论的主要内容土地所有者凭其所有权向使用土地者获取的收入,称为地租。
马克思认为,地租是土地使用者由于使用土地而缴给土地所有者的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那部分剩余价值。
马克思按照地租产生的原因和条件的不同,将地租分为三类:级差地租、绝对地租和垄断地租。
前两类地租是资本主义地租的普遍形式,后一类地租(垄断地租)仅是个别条件下产生的资本主义地租的特殊形式。
马克思认为地租是土地所有权的实现形式,一切形式的地租,都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实现自己、增值自己的形式。
马克思指出:“不论地租有什么独特的形式,它的一切类型有一个共同点:地租的占有是土地借以实现的经济形式”。
资本主义地租就是农业资本家为获取土地的使用权而交给土地所有者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那部分价值。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实际的耕作者是雇佣工人,他们受雇于一个只是把农业作为资本的特殊使用场所,作为把自己的资本投在一个特殊生产部门来经营的资本家即农场主。
这个作为租地农场主的资本家,为了得到在这个特殊生产厂所使用自己资本的许可,要在一定期限内按契约规定支付给土地所有者一个货币额,这个货币额就是地租。
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地租是以资本主义土地私有制为前提的,是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所有权不劳而获的收入,其特点在于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
马克思从土地所有制入手,对地租进行了分析,指出,无论地租的性质、内容和形式有何不同,都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
马克思还对地租产生的原因和条件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根据地租产生的原因和条件,马克思把地租分为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指出这是资本主义地租的两种基本形式。
此外,还有垄断地租、矿山地租、建筑地段地租等形式。
二、地租理论的现实实践意义1、地租理论为正视和研究社会主义地租的存在,提供了理论依据。
地租理论表明,只要土地所有权存在,就必然存在地租。
因为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就决定了地租的存在。
土地所有权就是获取地租的权利。
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理论

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理论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理论一、地租与地价理论地租是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所有权所获得的不劳而获的收益。
根据马克思的地租理论,一切形态的地租都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一切地租都是剩余劳动的产物,它是以土地所有权的存在为前提的。
马克思根据其产生的原因和条件,提出级差地租、绝对地租和垄断地租三种形态。
在合理组织土地利用中应遵循地租理论努力获得最大的地租收入。
所谓级差地租,就是利用较好生产条件土地的超额利润。
级差地租Ⅰ是由于土地的肥沃程度和土地位置的不同而产生的。
级差地租Ⅱ是由于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投入等量资本所产生的生产率差别而形成的。
马克思在批评地继承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地价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地价理论,指出土地价格是虚幻形式的价格,称土地价格为“虚幻的价格”,没有价值的物品可以有价格,土地价格是没有价值的价格。
马克思把土地分为土地物质和土地资本,“土地价格无非是出租土地的资本化收入”,“土地价格是地租的资本化即土地价格=地租/利息率。
”为了获得土地利用的最大经济效益,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必须应用经济杠杆对其加以调节和控制。
地租和地价理论对于土地资源的综合评价和合理开发利用,制定土地利用政策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通过合理组织土地利用,不断提高土地肥力和改善土地质量状况,修筑交通运输网络,改变土地的经济地理位置和交通运输条件,追加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投入,实行土地集约化经营,必将导致土地级差地租地租条件的变化。
这就是常说的“规划即地价”,规划是影响地价的重要因素,应根据地价的空间分布规律合理规划(配置)各业用地。
在地租及地价理论的指导下,根据土地用途和地租之间的关系,应把位于和接近城市中心区的土地规划用作高价用地和商业用地、居住用地等。
把其他类型用地如工业用地、行政办公用地规划于远离城市中心的地段上。
对于农用地而言,应把集约经营用地如果品、蔬菜等产品生产用地规划在城市近郊区,而将粗放经营用地如大田作物生产用地等规划在远离城市的地段上。
第十章 地租理论及其应用

绝对地租的形成及地租量
生产部门 资本有 机构成 剩余价值 商品价值 利润率 平均利润 生产价格 绝对地租
食品业
70C+30V
30
130
30%
20%
120
——
纺织业
80C+20V
20
120
20%
20%
120
——
机械业
90C+10V
10
110
10%
20%
120
——
农业
60C+40V
40
140
40%
20%
4、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地租理论 、
①萨缪尔森的观点:地租是为使用土地所付的代价 萨缪尔森的观点: ②巴恪维的观点:地租可以简单地看做是一种经济剩余 巴恪维的观点:
一、地租概论(四)马克思地租理论 Nhomakorabea建立和发展
1、地租来自社会,而不是来自土壤 、地租来自社会, 2、产品价格昂贵不是地租的原因,相反地租侧是产品价格 、产品价格昂贵不是地租的原因, 昂贵的原因。 昂贵的原因。 3、级差地租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土地经营垄断,土地质量差 、级差地租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土地经营垄断, 异仅是产生级差地租的自然基础。 异仅是产生级差地租的自然基础。 4、产生绝对地租的根本原因是土地所有权的垄断。 、产生绝对地租的根本原因是土地所有权的垄断。
第十章 地租理论及其应用
【内容提要】地租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 内容提要】 形式。所以, 形式。所以,地租理论是土地经济问题研究的 重要理论依据。本章介绍地租的概念、 重要理论依据。本章介绍地租的概念、产生与 发展,西方地租理论和马克思地租理论, 发展,西方地租理论和马克思地租理论,对资 本主义地租进行系统的介绍, 本主义地租进行系统的介绍,地租理论在中国 的应用进行全面介绍,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地租 的应用进行全面介绍, 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有较全面的掌握和了解, 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有较全面的掌握和了解, 并为土地价格理论的学习奠定基础。 并为土地价格理论的学习奠定基础。 重点】认识和理解地租的概念、 【重点】认识和理解地租的概念、地租的类型及 其产生机制,地租理论的应用。 其产生机制,地租理论的应用。 难点】 【难点】地租的分析
建筑节地技术措施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建筑节地技术措施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在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的同时,土地资源的有限性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保护土地资源,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建筑节地技术措施应运而生。
本文将从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角度出发,探讨建筑节地技术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一、建筑节地技术的重要性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是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随着人口增长,土地供应逐渐减少,如何更好地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建筑节地技术的引入,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土地的浪费,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建筑节地技术可以促进城市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双赢局面。
过去在城市建设中,为了满足人口增长的需要,采取了大面积扩张的方式,不仅大量耗费土地资源,还破坏了生态环境。
而建筑节地技术的应用,可以通过集约化的建设方式,达到节约土地资源的目的,同时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二、建筑节地技术的应用1. 垂直发展垂直发展是一种利用多层次建筑空间的技术手段。
通常情况下,土地的成本是随着地面上升而降低的,而垂直发展可以充分利用上层空间,减少地面占用面积,最大限度地节约土地资源。
高层建筑、立体停车场等都是垂直发展的典型代表。
2. 智能建筑智能建筑通过科技手段,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通过自动化、智能化的建筑设计,可以减少建筑空间的浪费,并提供更佳的人居环境。
智能建筑可以实现自动节能调控、灵活的空间分隔以及智能化的设备管理,进一步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3. 地下空间开发在城市建设中,地下空间常常被忽视,而地下空间的合理开发可以成为解决土地紧张问题的有效手段。
例如,地下商场、地下停车库等都是对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体现。
三、建筑节地技术的优势与挑战建筑节地技术在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首先,它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住房需求的同时,不浪费宝贵的土地资源。
其次,建筑节地技术可以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损耗。
然而,建筑节地技术也面临一些挑战。
例如,城市规划的滞后性和土地管理体制的不完善可能会限制建筑节地技术的应用。
土地资源开发与节约利用

土地资源开发与节约利用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要素之一,其开发和利用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土地资源的开发与节约利用,旨在提出一些可行的方式和方法,以促进土地资源的科学、合理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一、土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现状土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在全球范围内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土地资源得到了合理开发和利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然而,一些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由于缺乏科学规划、管理和技术手段,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式存在着较大问题,导致了资源的枯竭、环境的恶化和社会不稳定。
二、土地资源开发的挑战与对策1. 城市化与土地资源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对土地资源提出了巨大需求。
此时,如何合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成为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可采取的对策包括加强城市规划,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建设多功能空间,推动城市功能协调发展。
2. 工业化与土地资源工业化是现代社会的必然发展趋势,但过度工业化对土地资源带来了极大压力。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倡导绿色工业化,推行清洁生产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工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3. 农业发展与土地资源农业是土地资源最重要、最基础的利用方式之一。
为了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可以推动农业现代化,引进先进农业技术和管理方式,提高农田水利和肥料利用率,加强生态农业建设,实现农业的高产、高效和生态友好。
三、土地资源节约利用的途径1. 推行土地节约利用政策政府应加大力度推行土地节约利用政策,建立和完善土地利用的相关法规和管理制度,鼓励和引导土地资源节育、协调利用,减少浪费和滥用。
2. 市场机制与土地资源引入市场机制,通过土地交易市场的合理运作,优化土地配置,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市场化的土地资源配置和经济效益。
3. 科技创新与土地资源加大科技创新投入,研发和推广高效节能的土地开发和利用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对土地资源的消耗。
《区位和土地利用——地租的一般理论》[美]威廉阿朗索著读后感
![《区位和土地利用——地租的一般理论》[美]威廉阿朗索著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df603aac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45.png)
《区位和土地利用——地租的一般理论》[美]威廉阿朗索著读后感第一篇范文:《区位和土地利用——地租的一般理论》[美]威廉阿朗索著读后感《区位和土地利用——地租的一般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威廉阿朗索所著,该书深入剖析了区位、土地利用和地租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地租的一般理论。
阅读此书,让我对城市经济学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同时也对我国的土地利用政策有了新的思考。
阿朗索在书中指出,区位是决定土地利用和地租分配的关键因素。
他认为,土地是一种稀缺资源,其价值取决于其区位和用途。
这一观点在我国尤为明显,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越来越紧张,尤其是市中心地段,土地价值更是寸土寸金。
这也解释了为何我国的土地利用政策始终强调“节约用地、集约用地”。
书中提到,地租是土地价值的表现,是土地所有者从土地使用权转让中获得的收益。
在我国,地租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土地出让金,另一种是土地使用税。
然而,由于我国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地租水平远高于其他国家。
这导致我国土地市场存在严重的泡沫,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实体经济的发展。
阿朗索还分析了地租分配的不公平现象。
他认为,地租分配应遵循效率原则和公平原则。
然而,在我国现实中,地租分配却存在很大的不公平。
一方面,地方政府通过土地出让金获得大量财政收入,而另一方面,农民的土地权益却得不到有效保障。
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社会贫富差距,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
书中还讨论了土地利用政策对地租的影响。
阿朗索认为,政府应通过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政策,调控地租水平,以实现社会公平和经济发展。
我国近年来也在不断调整土地政策,如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等。
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遏制地租过快增长,保护农民的土地权益。
第二篇范文:《区位和土地利用——地租的一般理论》[美]威廉阿朗索著读后感从生态经济学的视角来看,《区位和土地利用——地租的一般理论》提供了对土地利用和地租分配的深刻理解,这对于我们思考如何在生态可持续的背景下进行土地管理具有重要的启示。
第14章-地租理论及应用

批判了资产阶级经济学认为级差地租产生于土地的 自然差异的错误观点,指出级差地租产生的根本原 因是土地经营垄断,土地质量差异仅是产生级差地 租的自然基础;
批判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否定绝对地租的错误观点, 指出产生绝对地租的根本原因是土地所有权的垄断。
如何学习地租理论
不同土地所有权形态 下地租的性质
现实意义
一、社会主义级差地租
产生的条件和原因
土地肥沃程度及位置的差异仍然存在,土地的垄断 经营也仍然存在。
分配与归属 集体所有制下:
级差Ⅰ主要归集体经济组织;级差Ⅱ主要归土地经 营者;级差地租Ⅰ、Ⅱ的一部分归国家。 国有制下: 级差Ⅰ应全部归国家;级差Ⅱ在租期内主要归土地 所有者,但国家也应得一部分。
土地资本利息与地租
土地租金与地租
注意四 个方面 的区别
地租与一般剩余产品
第二节 资本主义地租分析
资本主义级差地租 资本主义绝对地租 资本主义垄断地租 资本主义矿山地租和建筑地段地租
一、资本主义级差地租
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原因及来源 级差地租的分类 最坏耕地也有级差地租
级差地租的产生条件、原因及来源
每公斤 全部 产品 产品
级差 地租
Ⅱ
(元)
最坏 耕地
50
10
50
60
1.2
2.4 120 60
最坏 追加
耕地 50
10
25
60
2.4
2.4
60
二、资本主义绝对地租
绝对地租:不管租种什么样的土地都必须缴纳的地租.
资本主义绝对地租产生的条件、来源和原因 影响资本主义绝对地租量的因素 现代资本主义农业绝对地租的来源.
级差地租的分类
分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来源是工人无偿的劳动。
大卫·李嘉图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认 为地租是由劳动创造的,经营者从利润中扣除并支 付给土地所有者的部分。
4.地租的剩余原则论
地租是一种经济剩余,即总收益减去总成本剩余的 部分。代表人物:雷利·巴洛维
5.地租的供求平衡论
土地的供求决定地租水平,代表人物:保罗·萨缪 尔森。
6.地租的产权价值论
地租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体现。杜尔阁初步 揭示了品的垄断价格带来的超额利润转 换形成的地租。
8.竞标地租理论
阿隆索以区域均衡和区位边际收益等空间经济学 理论为基础提出的竞标地租理论。该理论接受了 不同用途地租(地价)不同,不同地段地租不同 等诸多土地经济学现象。
关系;反映了人与人的社会关系
4.1.2地租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 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地租理论 • 代表人物:威廉·配第、洛克和代表重农主
义的坎提能、魁奈和杜尔阁。
时期 代表人物 主要观点和贡献
配第
17 魁奈 世纪 中期
杜尔阁
提出级差地租的最初概念
土地价格=年租×21
提出“纯产品”学说
农业中因自然界的帮助而生产的剩余产品以 地租的形式归土地所有者所有
4.1.4城市地租
1.城市地租的内涵
– 住宅经营者或者工商企业为建筑住宅、工厂、商 店、银行、娱乐场所,租用城市土地而交付给土 地所有者的地租。
2.城市地租的特点
– 城市地租以农业地租为基础 – 区位级差地租是城市地租的主要形式 – 商业地租是城市地租的典型形态 – 城市地租具有相当大的垄断性 – 城市土地投资的地租效应具有明显的外部性 – 城市地租比农业地租更具有累积性
半叶 马尔萨斯 地租是自然对人类的赐予
克拉克 是土地这一生产要素对产品的生产所做的贡献
20世
地租是一种“经济盈余”
纪初 马歇尔 创立均衡价格论
地租只收土地需求的影响而决定于土地的边际生 产力
• 现代西方经济学地租理论 • 代表人物:保罗·A·萨缪尔森、雷利·巴洛维等
• 马克思主义地租理论
19世纪 下半叶
绝对地租之和。 – 城市绝对地租的来源仍然是超额利润
• 城市垄断地租
– 一种个别的、特殊的地租形式
4.2城市土地区位
• 土地区位和区位理论 • 决定城市土地区位的主要因素
4.2.1土地区位和区位理论
1.区位概念 • 特定的地块所处的地理和经济空间位置及其相邻地块间的相
互关系。
2.区位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 产生于18世纪末,形成于19世纪 • 1826年屠能的著作《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的
• 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的地租理论 • 代表人物:让·巴蒂斯特·萨伊(法)、马尔萨斯(英) • 新古典经济学的地租理论 • 代表人物:克拉克、马歇尔、奇封士、瓦尔拉斯等
时期 代表人物 主要观点和贡献
19世 萨伊
提出“三位一体”的分配论:工资是劳动者的补
纪上
偿,利息是资本的补偿,地租是使用土地的补偿
发表标志着区位理论的正式产生。
• 1909年韦伯《论工业区位》奠定现代工业区位理论基础。 • 1933年克里斯塔勒《德国南部的中心地方》提到中心地理
论,即城市区位论。
• 20世纪50年来以来,区位论引入动态因素,走向成熟。
3.区位理论
• 农业区为理
论
– 屠能提出农 业区位的理 论模式:
– 从农业土地 利用角度阐 述了农业生 产的区位选 择经济分析 方法。
4.1地租理论演变
• 地租的基本概念 • 地租理论的代表人物及其贡献 • 主要地租理论 • 城市地租理论
4.1.1地租的概念
• 地租是一个经济范畴
– 地租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体现
• 地租是一个社会历史范畴
– 地租性质、内容、形式的不同反映了不 同的生产关系
• 地租作为一种经济范畴,反映了经济利益
“纯产品”由农业劳动者生产出来,由于土 地私有权的存在使“纯产品”归土地所有者 所有
• 古典经济学地租理论 • 代表人物: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詹姆斯·安
德森、屠能
时期 代表人物 主要观点和贡献
斯密
17世 安德森
纪中
期至
19世 纪初
李嘉图
屠能
系统研究地租理论的古典经济学家 研究了绝对地租、级差地租、建筑地租、第一性地 租、派生地租等 提出了土地相对肥沃的概念 地租来源于生产土地产品的劳动 土地产品的价格决定地租,而不是相反 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阐明地租理论 只承认级差地租,否认绝对地租的存在 创建农业区位理论 主要研究级差地租I中由于位置优劣而产生的地租
析,级差生产力必然转化为级差超额利润,进而转 化为城市级差地租Ⅱ
4.城市绝对地租和垄断地租
• 城市绝对地租
– 城市土地所有权为国家垄断而必须缴纳的地租就 是城市的绝对地租。
– 城市的绝对地租主要是由使用城市土地的二、三 产业提供的。
– 城市地租是由农业地租调节的。 – 城市的绝对地租是该地作为农业时的级差地租和
20世纪 初到20 世纪下 半叶
马克思 把劳动价值论贯穿到地租理论的始终 恩格斯 资本主义地租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之一
地租有绝对地租、级差地租、垄断地租三种 形式
土地价格是地租的资本化
胡佛
建立了竞争曲线理论,可同时处理不同类型 土地使用的竞标
萨缪尔森 地租是否成为决定价格的成本,取决于观察 问题的角度;地租取决于需求者之间的竞争
3.城市级差地租
• 产生的条件是土地等级不同 • 地理位置决定着级差地租量的多少 • 企业外部的集聚效应影响着级差地租 • 商业地租是城市地租最典型的形态 • 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垄断及其
分离,必然使这种超额利润转化成城市级差地租Ⅰ • 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垄断及其分
• 工业区位理论
– 韦伯的基本理论方法是“区位因素分析”,即 通过对运输费用、劳动力成本和聚集效益及其 相互关系的分析、计算,选择生产某种工业产 品生产成本最低,获利最大的地点作为其理论 区位。
4.1.3主要地租理论
1.地租的自然力理论
地租的源泉是土地自然力,代表人物杜尔阁。 1776年发表的《关于财富的形成和分配的考 察》。
2.地租的生产费用价值论
萨伊认为价值是由劳动、资本、土地三个要素
协调创造的,企业利润为每个要素得到相应的
收入。
Y=f(V,C,L)
3.地租的劳动价值论
地租是剩余劳动的产物,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