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自由兑换进程
人民币自由兑换分析

人民币自由兑换分析随着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世界金融市场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各国放松资本管制,进一步实现金融自由化已成为世界经济结构性变化的重要标志。
我国为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顺应国际潮流,把人民币自由兑换当作我国外汇体制改革的目标。
一、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内涵货币可兑换性是指一种货币兑换别种货币或支付手段的能力。
人民币的可兑换性实际包含三个阶段,即人民币经常项目有条件可兑换、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和人民币自由兑换。
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是我国外汇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之一,而实行人民币自由兑换则是我们的长远目标。
经常项目有条件可兑换是指对经常项目外汇支付和转移的汇兑保留部分限制的兑换,而经常项目可兑换则是指经常项目外汇支付和转移的汇兑无限制的兑换。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第八条对经常项目可兑换涵义的规定,一国在实行货币经常项目可兑换时,不得对国际间经常性往来的对外支付和资金转移施加限制;不得实行歧视性的货币措施或多重汇率;应兑付外国持有的在经常性交易中所取得的本国货币。
也就是说,对经常项目下的用汇,只要有真正的交易凭证,就可以到银行购汇支付。
资本项目可兑换则指资本流进和流出的汇兑均无限制的兑换。
货币自由兑换是指货币在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下都实现了可兑换。
因此,货币自由兑换乃是货币可兑换的最高层次,实行货币自由兑换与否也是衡量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的重要标志。
二、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必要性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是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变化产生的客观要求。
第一,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是塑造我国良好的对外开放形象,增进我国与国际社会进行政治与经济交往的需要。
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使我国外汇管理体制与国际惯例接轨,基本满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世界贸易组织的要求。
世界贸易组织于1997年制定了《金融服务协定》,主要内容包括:允许外国在本国建立金融服务公司并按竞争原则运行,本国所有金融业务要对外国资本开放;实施国民待遇,外国公司也享有与国内公民同等进入国内市场的权利,向进入本国金融市场的外国资本公布一切有关法律法规或行政命令,并不得对任何进入本国金融市场的外国资本有规模、数量方面的限制。
浅析人民币自由兑换

19 年 , 96 其特征是强制结汇、 经常项 目自由兑换 。19 年 1 1日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市场 汇率 94 月
并轨 ,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建立全 国统一规范 的银行间外汇市场。
19 年 1 月 2 96 1 7日, 当时的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正式致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 宣布从 19 年 1 96 2月 1日起中国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第八条第二 、 、 三 四款的要求 , 正式成为第八条成员国 , 从而标志着
自由兑换机制的有效运行 ,其核心和实质问题仍然是国家保证民间的普遍平等 的通货兑换权 。美国经济 学家 D 格林沃尔德主编的《 ・ 现代经济词典》 对货币自由兑换 的解释为 : 一国的货币持有者可以为任何 目的
而将所持有的通货按汇率兑换成另一国通货的权利 , 在通货完全 自由兑换的前提下 , 即使在 国际收支出现 逆差的时候 , 也保证持有任何国家通货的任何人享有无限制的通货兑换权。 货币自由兑换包括经常项 目可兑换和资本项 目 可兑换 ,人民币 自由兑换也分经常项 目与资本项 目。
浅 析 人 民 l 自由 兑换 T J
第 4卷 第 3期
系, 实现大经贸战略。
其次 , 实现人 民币资本项 目的 自由兑换 , 有助于 引进资金 , 减少中间环节和不必要 的经济成本 , 促进
国内资本市场的发展及加强 国内资本市场与 国际金融市场的联系。
再次, 国企改革要求大量资金 的持续注入 , 国内财政的规模 以及 国际企业发展模式显示有必 要引 而
二 、 民币 自由兑换 的进程 人
随着中国国民经济总量和经济实力 , 以及在世界上影响力 的急剧攀升 , 人民币不能 自由兑换 的弊端 日益突 出, 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 , 而且使其转化为国际上可流通 的“ 货币” 硬 的呼声也水涨船高。当然 , 人
人民币汇率

(七)稳中有升(2005年7月21日以来)第七阶段(续) 21日以来 第七阶段(续) 日以来) 稳中有升(2005年
人民币汇价管理政策的五大调整
第三,取消银行对客户的非美元货币挂牌汇价的价差幅度限 制,银行可以根据经营成本和国际市场波动情况合理制定非 美元货币对人民币的挂牌买卖价。 第四,扩大议价范围,允许银行对大客户议价,而不是仅仅 限于单笔大额交易。 第五,加强挂牌汇价的监测。在放宽挂牌汇价管理的同时, 要求银行加强挂牌汇价管理的制度建设,并对分支行的挂牌 汇价实行统一管理。要求银行在每个工作日上午9 00之前 汇价实行统一管理。要求银行在每个工作日上午9:00之前 向国家外汇管理部门报送上一工作日主要挂牌货币的初始挂 牌汇价、最高价、最低价、结束挂牌汇价以及当日营业初始 挂牌汇价。同时要求各级外汇管理部门加强监测和管理职责, 以维护外汇市场秩序。
(六)汇率并轨,保持稳定(1994-2005)第 (1994汇率并轨,保持稳定(1994 2005)第 六阶段
中国人民银行1993 12月28日发布的 中国人民银行1993年12月28日发布的《关 1993年 日发布的《 于进一步改革外汇管理体制的公告》规定, 于进一步改革外汇管理体制的公告》规定, 1994年 日起,进行汇率改革, 1994年1月1日起,进行汇率改革,改进汇率形 成机制,实行人民币汇率并轨。 成机制,实行人民币汇率并轨。 并轨后,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 并轨后,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 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三)钉住一篮子货1980)
1973年 月后, 人民币改为钉住一篮子货币。 1973 年 2 月后 , 人民币改为钉住一篮子货币 。 选用的 货币和权重曾做过七次调整。基本原则没有变, 货币和权重曾做过七次调整。基本原则没有变,仍然是维 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 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 以一篮子货币(A Currencies)方式确定汇 以一篮子货币(A Basket of Currencies)方式确定汇 脱离了直接的物质基础和购买力原则。 率,脱离了直接的物质基础和购买力原则。只反映人民币 的相对变动情况,而没有反映出人民币本身的价值含量。 的相对变动情况,而没有反映出人民币本身的价值含量。
5年内,人民币应该实现完全自由兑换

在五年内,人民币应该实现完全自由兑换摘要: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要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必须达到七个方面的条件。
我国在外汇市场和汇率机制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预计我国在今后五年内可实现人民币的自由兑换。
换必须达到七个方面的条件,我国在外汇市场和汇率机制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预计我国在今后5年内可实现人民币的自由兑换。
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之一,它是适应我国经济对外开放,更快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客观要求。
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有利于我国外贸企业的改革和发展,也有利于外资的进入,从而有利于我国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我国建立与国际贸易相一致的金融机制。
所以,我国努力争取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是势在必行的。
但要实现人民币的自由兑换必须以具备一定条件为前提,是不可急于求成,匆促上阵的。
一、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的条件第一个条件是:政府必须要有充足的国际储备。
国际储备包括外汇储备、黄金储备、普通提款权和特别提款权等,尤其是其中的外汇储备必须充分保有。
我国的外汇储备包括两部分政府自有储备和中国银行外汇营业结存。
外汇营业结存的大部分是不能长期被用来支持汇率的稳定的,因此就必须要保有一定的政府自有外汇储备。
根据通行的国际储备需求理论,充足的外汇储备是指外汇储备额占年进口额的比重最少不得低于20%. 一般应维持在30-40% 之间。
只有具备了充足的国际储备,在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后,才可以应付随时可能发生的兑换要求,维持外汇市场和汇率的相对稳定,政府才有能力去干预外汇市场,以避免出现外汇市场的危机。
第二个条件是要有统一开放的外汇市场和合理的汇率形成机制。
目前我国的外汇市场主要是在沿海开放地区。
随着内地的开放和开发,外资的更多涌入以及外贸的更迅速发展将是可以预期的,因此内地的外汇市场也将出现和发展。
在一定时期之后,我国就将形成统一的开放的外汇市场。
但是我国的汇率形成机制还不能真正反映货币实际所代表的价值量的变化和市场的供求变动情况。
简述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发展历程

简述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发展历程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建国初期(1949-1953):建国初期,人民币的汇率主要由政府进行调控,采取固定汇率制度。
此时期,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为1美元 =2.46人民币。
2. 第一个汇改(1953-1978):在这一阶段,人民币汇率制度开始逐步改变。
在1953年至1957年期间,中国政府实行了一系列经济改革,包括人民币贬值。
然而,此后的文化大革命期间,人民币重新回归固定汇率制度,并于1971年正式定为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为1美元 = 2.46人民币。
3. 第二个汇改(1978-1994):这一阶段可以说是人民币汇率制度发展的重要时期。
1978年中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此后人民币的汇率开始逐步放松管制,同时加强了货币市场的开发。
1981年,中国开始实行双重汇率制度,人民币呈现出了市场化的趋势,与市场供求关系逐渐相结合。
此后几年,人民币汇率逐步调整,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国际市场经济的变化。
4. 第三个汇改(1994-2005):这个阶段可以称之为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阶段。
1994年开始,中国开始实行"双向浮动"制度,人民币允许在一定范围内浮动。
此后几年,人民币汇率的波动范围逐渐扩大,反映了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外贸易的增长。
5. 第四个汇改(2005至今):2005年,中国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进一步放松了人民币汇率的管制,推出了"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此后几年,人民币汇率逐渐加速升值,成为国际金融市场的关注焦点。
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中国政府在2008年底暂停了人民币升值,并将人民币汇率稳定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
综上所述,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固定汇率制度到市场化汇率制度的演变,反映了中国经济改革开放和市场化进程的发展。
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与市场需求和国际经济形势息息相关,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应加快人民币资本项目自由兑换的进程

制 订 了 《 融 服 务 协 议 》 它 和 《 务 贸 易 金 , 服
总 协 定 》 一 起 对 成 员 国 金 融 业 提 出 了 多 方 面 的要 求 , 主要 包 括 : 许 外 国在 本 国 允 建 立金 融服务 公 司并按竞 争 原则 运行 。 本 国 所 有 的 金 融 业 务 要 对 外 国 资 本 开 放 ; 施 国 民待 遇 , 国公 司 享 有 与 国 内 实 外 公 司 同等 的 进 入 国 内市 场 的 权 利 , 向进 入 本 国金 融 市 场 的 外 国 资 本 公 布 一 切 有
通 胀 的发 展 格 局 。在 人 民 币 资 本 项 目 自
兑 换 的 影 响 世 界 贸 易 组 织 成 员 于 19 9 7年 1 2月
有 5% 的股 权 ,并 增 加 设 立 外 国 银 行 和 0 保 险公 司 的 城 市 。 我 国金融业将 按照《 融服务协 议》 金 对 金 融 业 的要 求 和 内 容 来 运 作 , 到 2 o 05 年 外 商 独 资 银 行 可 以 全 方 位 经 营 银 行 零
融 业 的要 求 , 是我 国的 综合 国力 已基 本具 备人 民 币资本 项 目自由兑 换 的条 件 , 还 为此 , 快 人 民 币资 加 本 项 目自由兑 换 的各 项 工 作进 程 是 十分 必要 的。 关 键词 : 汇改 革 ; 民 币 自由兑换 外 人
文章 编 号 :0 3 4 2 ( 0 2 9 0 2 — 2 10 — 6 5 2 0 )— 0 2 0
中图分 类 号 :8 21 文献 标 识码 : F3. A
Ab t a t A t r c i a S a c s i n t T sr c : fe h n c e so o W O,i i h n v t b e te d f r t e RMB fe o v ri i t t s t e i e i l r n o h a r e c n e tb l y i i a i l i m.I i a f c h t we h v wn t e c n i o r t e RMB fe o v r b l y i a - n c pt t a e t s a tta a e o h o dt n f h i o r e c n e i i t n c p t i i i m. S , we h u d p e u t e r c s t e ie t e t l a t o e s o l s e d p h p o e s o r a z h RMB r e o v ri i t i c p tl l fe c n e b l y n a i t i a
人民币自由兑换需循序渐进

成 为一 种 国 际 货 币 。经 济 的 市 场 化 和 国际 化 ,将 依 赖 于 货 币的 市 场 化 和 国 际 化 ,因 此 ,人 民
币 自由 兑 换 已是 大 势 所 趋 。
济 的 联 系 日益 密 切 , 引进 外 资 和 对 外 贸 易 规 模 继 续 扩 大 ,外 汇 收 支 流量 不 断 增 加 ,无 论 是 国
内 ,还 是 国 际 上 都 有 一 种 强 烈 的 实 现 人 民 币 自由 兑 换 的 呼 声 , 以使 中 国 与 国 际 经 济 的 交 流 与 中 图ຫໍສະໝຸດ 分 类 号 :F8 2 6 3.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 1 0 - 2 4 ( 0 2 0 - 0 4 0 0 9l 5 2 0 ) 4 0 2 -3
在 世 界 需 要 中 国 , 国 需 要 世 界 的 呼 声 中 , 国 加 入 W TO 变 成 现 实 , 国 经 济 与 世 界 经 中 我 我
成 本 利 益 组 织 进 出 口生 产 和 经 营 ,增 强 对 汇率 变 动 的 应 变 能 力 。
实 现 人 民 币 自由 兑 换 有 利 于 进 一 步 增 强 社 会 各 界 对 人 民 币 币值 稳 定 以 及 国 家 改 革开 放 政 策 的 信 心 。实 现 人 民 币 自 由兑 换 ,进 一步 放 松 外 汇 管 制 ,意 味 着 政 府 对 开 放 型 经 济 的 驾 驭 力 日益 成 熟 ,并 树 立 政 府 坚 定 不移 地 实 施 改 革 开 放 政 策 的 良好 形 象 。有 利 于 提 高 人 民 币的 国 际 信 誉 ,扩 大 我 国 的 外 汇 资 产 的 规 模 ,也 有 利 于 促 进 外 汇 市 场 与 国 内货 币市 场 以 及 外 汇 政 策 与 货 币政 策 的 相 互 融 合与 作 用 。 实 现 人 民币 自 由兑 换 有 利 于 改 善 外 商 投 资 企 业 的 投 资 和 经 营 环 境 ,进 一 步 扩 大 引进 外 资 的 规 模 ,以 支 持 我 国经 济 继 续 保 持 持 续 、快 速 、健 康 发 展 的 势 头 。
人民币汇率制度发展历程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的人民币汇率制度(1949-1978年)这一阶段的人民币汇率制度经历了从管理浮动制到盯住一篮子货币的演变。
在人民币诞生初期,计划经济体制尚未建立,人民政府宣布人民币不以黄金为基础,在实际操作中实行的是管理浮动制。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根据人民币对美元的出口商品比价,进口商品比价和华侨日常用品比价来确定。
2. 改革开放后的人民币汇率制度(1979年至今)改革开放后的人民币汇率制度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人民币内部结算价与官方汇率并存时期(1981-1984年)。
为了扩大出口,人民币需要贬值,但人民币贬值对非贸易外汇收入不利。
因此,1979年8月政府决定自1981年1月1日起在官方汇率之外实行贸易内部结算汇率,它以全国出口平均换汇成本加一定幅度的利润计算出来,明显低于官方汇率。
(2)第二阶段:取消内部结算汇率,进入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并存时期(1985-1993年)。
双重汇率体制明显调动了出口企业的积极性,国家外汇储备也有所增加。
但是这种安排存在明显的问题:从对外关系来看,IMF将双重汇率看作是政府对出口的补贴,发达国家威胁要对我国出口商品征收补贴税。
从国内角度来看,双重汇率造成外汇管理工作中的混乱,而且它在外贸部门仍然吃大锅饭的情况下不能有效抑制进口。
所以,从1985年1月1日起取消了内部结算价,人民币又恢复到单一汇价。
(3)第三阶段:汇率并轨与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时期(1994年至今)。
1994年1月1日,中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实行银行结售汇制,取消外汇留成和上缴,建立银行之间的外汇交易市场,改进汇率形成机制。
2005年,中国建立健全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综上所述,人民币汇率制度经历了从管理浮动制到盯住一篮子货币,再到改革开放后的内部结算价与官方汇率并存、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并存,最后到汇率并轨与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的发展历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民币自由兑换
1996年11月27日,当时的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正式致函IMF,宣布中国自1996年12月1日起实现人民币在经常账户下的可自由兑换。
我国在人民币资本账户下自由兑换的问题上应持谨慎态度。
从其他发展中国家资本账户下货币自由兑换的进程来看,当一国资本账户下实现货币自由兑换后,很容易引起大量资本流入,导致国内经济过热,出现通货膨胀,最终引发经济危机。
或者一国资本账户下货币可以自由兑换后,引起国际炒家大量热钱频繁进出,对该国金融市场造成严重影响。
目前我国还没有确切的人民币自由兑换的时间表。
人民币的自由兑换应遵循渐进式推进。
(一)人民币汇率与利率均尚未实现市场化
虽然2005年我国进行了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由原来的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改为钉住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得更有弹性,但是还没有实现自由浮动。
利率也没有实现市场化,大量利率都还是法定利率。
如银行的存贷款利率。
(二)人民币完全自由兑换缺乏宏观经济基础
虽然我国经济稳步发展,但目前通货膨胀压力仍很大;城乡居民间、地区间、行业间的收入差距,不同经济性质的单位职工收入差距,城镇内部各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均呈现出不断扩大趋势;失业问题十分严峻,就业压力日益加大。
(三)人民币完全自由兑换缺乏金融市场基础
我国的货币市场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滞后,限制了自身的整体融资功能和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根据巴塞尔协议的要求,国内银行都满足了资本充足率的要求,但盈利能力与国际一流银行比还差的远。
我国中央银行市场化调节和监督能力尚待加强,对银行体系、外汇市场等的监管叫薄弱。
(四)正确认识我国目前高额的外汇储备
我国虽然有2.8万亿的外汇储备,但不是来源于合理的出口产品结构和高的劳动生产率。
如果人民自由兑换,国内企业的部分外汇需求将由国内银行的贷款满足,外资流入减少外汇供给,结果将大大降低外汇储备增长的步伐。
因此,目前庞大的外汇储备存量只表明中央银行已具备有了相当的干预、调剂外汇市场的能力,而不能说明中国的外汇短缺从根本上得到消除。
3月31日,重量级G20国际货币体系改革高级别研讨会在南京举行,人民币是否加入SDR成为争议焦点,美国财长盖特支持人民币加入SDR,但必须实现弹性的汇率政策,并且资本可以自由流动,实际就是让人民币升值。
如果人民币自由兑换,短时间内我国经济可能高涨,但随后就会经历大的冲击。
大量的国际游资出入,对我国的金融市场形成大的冲击。
目前人民币区域化正在有序推进,随着人民币贸易结算的不断推进,预计未来5~10年人民币将通过自己的方式实现“国际化”和“自由兑换”。
所以短期之内中国并不急于参与到国际货币改革之中,中国正处在经济转型期,需要一个稳定的汇率体系抵挡外部风险带来的压力,人民币纳入SDR可谓路漫漫其修远兮,不能急功近利。
“不可能三角”(见图2)则形象地说明了“三元悖论”,即在资本流动、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汇率制度三者之间只能进行以下三种选择:
(1)保持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资本的完全流动性,必
须牺牲汇率的稳定性,实行浮动汇率制。
这是由于在资本
完全流动条件下,频繁出入的国内外资金带来了国际收支
状况的不稳定,如果本国的货币当局不进行干预,亦即保
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那么本币汇率必然会随着资金供求
的变化而频繁的波动。
利用汇率调节将汇率调整到真实反映经济现实的水平,可以改善进出口收支,影响国际资本流动。
虽然汇率调节本身具有缺陷,但实行汇率浮动确实较好的解决了“三难选择”。
但对于发生金融危机的国家来说,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信心危机的存在会大大削弱汇率调节的作用,甚至起到恶化危机的作用。
当汇率调节不能奏效时,为了稳定局势,政府的最后选择是实行资本管制。
(2)保持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汇率稳定,必须牺牲资本的完全流动性,实行资本管制。
在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下,在汇率贬值无效的情况下,唯一的选择是实行资本管制,实际上是政府以牺牲资本的完全流动性来维护汇率的稳定性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大多数经济不发达的国家,比如中国,就是实行的这种政策组合。
这一方面是由于这些
国家需要相对稳定的汇率制度来维护对外经济的稳定,另一方面是由于他们的监管能力较弱,无法对自由流动的资本进行有效的管理。
(3)维持资本的完全流动性和汇率的稳定性,必须放弃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根据蒙代尔-弗莱明模型,资本完全流动时,在固定汇率制度下,本国货币政策的任何变动都将被所引致的资本流动的变化而抵消其效果,本国货币丧失自主性。
在这种情况下,本国或者参加货币联盟,或者更为严格地实行货币局制度,基本上很难根据本国经济情况来实施独立的货币政策对经济进行调整,最多是在发生投机冲击时,短期内被动地调整本国利率以维护固定汇率。
可见,为实现资本的完全流动与汇率的稳定,本国经济将会付出放弃货币政策的巨大代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