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染色技术总结

细菌染色技术

(2010—11-22 22:29:46)

目的要求

初步掌握细菌涂片制作,单染色法及革兰染色法等染色技术。

实验内容

1.细菌染色一般程序

涂片干燥固定初染 (媒染)脱色复染(1)涂片临床标本或液体培养物可直接涂抹于洁净的载玻片上,固体培养的细菌先在玻璃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然后取菌少许在盐水中磨匀,呈轻度混浊.涂好的菌膜大小一般以1cm2左右为宜。

(2)干燥涂片最好在室温下自然干燥,或将标本面向上,置于酒精灯火焰高处慢慢烘干,切不可在火焰上烧干。

(3)固定细菌的固定常用火焰加热法,即将上述已干的涂片在火焰中迅速通过3~5次,温度以手能摸时热而不烫为度.目的在于杀死细菌,凝固细胞质,改变细菌对染料的通透性。

(4) 初染不同的染色方法,所用染液也不同。染液以覆盖菌膜为度。

(5) 媒染通过媒染可增加染料和被染物质的亲和力。媒染剂还可用于固定之后,亦可含在固定液或染液中。

(6) 脱色此步骤主要目的是观察细菌与染料间结合的稳定程度,作为鉴别染色之用.

(7)复染细菌初染色被脱色后常以复染液复染,便于观察。复染液的颜色与初染液有明显不同。

2.常用染料原液配制

一般制备100ml纯酒精饱和溶液所需染料量:美兰2g~5g;结晶紫7g~14g;碱性复红3g~7g.

3.常用的染色方法

(1)单染色法即用一种染料染色的方法。常用吕氏美兰或稀释石炭酸复红染液。

1) 染液

①吕氏美兰液美兰酒精饱和液30ml+0.01%KOH溶液70ml即成。

②稀释石炭酸复红液碱性复红酒精饱和液10ml+5%石炭酸溶液90ml,然后用蒸馏水作10倍稀释即成。

2) 菌种大肠埃希菌普通斜面培养物.

3) 染色方法于已做好的涂片上滴加吕氏美兰或稀释石炭酸复红染液,染色1min,以水冲洗至无颜色流下为止,自然干燥或以远火烘干后镜检。

4)结果以美兰染色者菌体呈现兰色;以稀释石炭酸复红染色的菌体呈现红色。

(2)革兰染色法

1) 原理细菌被结晶紫着色后,再经媒染剂处理,染成深紫色或紫黑色.如被酒精脱去颜色,经复红复染成红色,称为革兰阴性菌;如不被酒精脱色,则仍为紫黑色,称为革兰阳性菌。

革兰染色的原理尚未完全明了,主要有三种学说:①等电点学说革兰阳性菌的等电点低(pH2~3),革兰阴性菌等电点较高(pH4~5),一般染色液pH值为

7.0左右,故电离后阳性菌所带阴电荷比阴性菌多,因此,摄取带阳电荷的染料(如结晶紫)多且不易脱色。②通透性学说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的通透性比阴性菌小,脱色剂较易通过革兰阴性菌的细胞壁,将染料溶解洗出,故易脱色;阳性菌的细胞壁通透性低,故不易脱色。③化学学说革兰阳性菌细胞内含有某种特殊化学成分,一般认为是核糖核酸镁盐与多糖的复合物,它能和染料-媒染剂互相结合,使已着色的细菌不易脱色;革兰阴性菌体含核糖核酸镁盐复合物较少,易被脱色.

2) 染液

①结晶紫染液取结晶紫饱和溶液20ml+1%草酸铵水溶液80ml混合过滤。

②卢戈碘液取碘化钾2ml以10ml蒸馏水充分溶解,然后加碘1g待完全溶解后加蒸馏水至300ml。

③脱色剂 95%乙醇.

④稀释石炭酸复红同单染色法。

3) 菌种大肠埃希菌和葡萄球菌混合菌液。

4)方法

①初染将结晶紫染液2~3滴加于制好的涂片上,染色 1min,水洗;

②媒染加卢氏碘液2~3滴染色1min,水洗;

③脱色 95%乙醇脱色0。5min(无紫色脱落为止),水洗;

④复染加稀释石炭酸复红数滴,染色1min,水洗干后镜检.

5) 结果革兰阳性菌染成紫色,革兰阴性菌染成红色。

6) 注意事项①涂片不宜过厚,否则脱色受影响,使革兰阴性菌染成革兰阳性菌,造成错误鉴定。②为防止染液蒸发而改变浓度,碘液的颜色变淡应弃去。③涂片积水过多会改变染液浓度,影响染色效果,故每次水洗后应将玻片甩干.④注意细菌的菌龄,一般以18h~24h左右培养物效果最好,菌龄过长影响细菌染色性.

(3) 萋-纳抗酸染色法(ziehl—neelsen):主要用于结核杆菌和麻风杆菌检查.

1)染液

①石炭酸复红染液取碱性复红酒精饱和液10ml+5%石炭酸水溶液90ml 混合。

②脱色剂 3%盐酸酒精。

③复染剂吕氏美兰染液,同单染色法。

2)菌种卡介苗和表皮葡萄球菌混合液。

3) 方法

①初染在已固定的涂片上滴加石炭酸复红染液,远火徐徐加热至有蒸汽冒出,但切不可沸腾,并随时添加染色液,染色3 min~5min,冷却后水洗。

②脱色滴加3%盐酸酒精脱色至无红色流下为止,一般为2min。

③复染水洗后用吕氏美兰复染0。5 min~1min,水洗干后镜检.

4)结果抗酸菌染成红色,非抗酸菌染成蓝色。

5) 注意事项①加热时火切勿过大,防止染液沸腾。②每张玻片只允许放一份标本,以免阴阳结果混淆。③用过的玻片要彻底洗干净,防止抗酸菌留在玻片上。④切勿使用染色缸,印干的滤纸只能一片一张,不得重复使用。⑤脱色时间宁长勿短,以免误诊。⑥为防止实验室感染,标本要高压灭菌后再制片。

(4) 潘本汉抗酸染色法(panpenhein) 主要用于尿及粪便中抗酸菌检查.

当用萋-纳抗酸染色检出抗酸菌后,用该方法染色,结核分枝杆菌染成红色,耻垢分枝杆菌染成蓝色。

1) 染液

①石炭酸复红染液见萋—纳抗酸染色法。

②复染液取蔷薇色酸1g先溶于100ml无水乙醇中,然后加美兰2g(至饱和),置室温中4天,使其充分溶解,过滤后加甘油20ml混匀备用。

2)标本怀疑肾结核患者的尿液。

3) 方法

①初染于制好的涂片上滴加石炭酸复红染液数滴加温染色2min。

②复染倾去染液勿水洗,滴加复染液,边滴边倾去,重复4~5次后,水洗、待干、镜检.

3) 结果结核分枝杆菌染成红色,耻垢分枝杆菌及其他细菌染成蓝色。

(5)鞭毛镀银染色法

1)染液

①甲液鞭酸5g,三氯化铁5g,36%甲醛1ml,1%NaOH 1ml,蒸馏水100ml.

②乙液取AgNO3 2g溶于100ml蒸馏水中,临用前用15%氨水滴定,出现棕色沉淀后继续滴加氨水直至呈现乳白色薄雾状为止.

2)方法

①将奇异变形杆菌在 1.4%的软琼脂上传两代,形成迁徙生长现象。取洁净玻片一张,于玻片上滴加蒸馏水一滴,然后取上述迁徙生长边缘的细菌少许,轻轻点于蒸馏水中,使其自然扩散、干燥,切勿火焰固定。

②在制好的涂片上滴加甲液染3 min~5min,用蒸馏水冲洗。

③用乙液冲去残水后,加乙液0.5 min~1min,并在火焰上方稍加热,用蒸馏水冲洗,干后镜检。

3) 结果菌体染成深褐色,鞭毛染成浅褐色。

4)注意事项①细菌培养时传代次数因菌种不同可适当增加。②制涂片时菌量不宜过多,动作要轻,切勿研磨,以免鞭毛脱落。③加乙液后加热温度不要太高。

(6)魏曦氏鞭毛染色法

1)染液饱和钾明矾液2ml,5%石炭酸液5ml,20%鞣酸液2ml相混合。临用时加碱性复红酒精饱和液1ml,混合后过夜,次日过滤后使用。此染液以3日内使用效果最好。

2)方法将奇异变形杆菌在1。4%的软琼脂上传两代,形成迁徙生长现象。取高度洁净玻片一张,于玻片上滴加蒸馏水一滴,然后取上述迁徙生长边缘的细菌少许,轻轻点于蒸馏水中,使其自然扩散,置37℃培养箱内让其自干.无需火焰固定.滴加染液染0.5 min~1min,水洗待干,镜检。

3) 结果菌体与鞭毛均呈红色.

(7) 芽胞染色法

1) 染液

①石炭酸复红染液见抗酸染色法。

②脱色剂 95%乙醇。

③复染液吕氏美兰染液,同单染色法.

2)菌种炭疽芽胞杆菌普通斜面培养物。

3)方法

①初染于制好的涂片上滴加石炭酸复红染液加热染 3 min~5min,勿使染液沸腾。

②脱色水洗后用95%乙醇脱色约1min,水洗。

③复染加吕氏美兰染液染1min,水洗干后镜检。

4)结果芽胞染成红色,菌体呈蓝色.

(8) 黑斯(Hiss)荚膜染色法

1) 染液结晶紫染液:取结晶紫饱和液5ml加蒸馏水95ml混合;20%CuSO4水溶液.

2) 标本提前数日小白鼠腹腔注射肺炎链球菌菌液0。2ml,小鼠死亡后解剖取腹腔液印片。

3)方法

①将印片在空气中自然干燥,无需加热固定。

②滴加结晶紫染液在火焰上加热,使有蒸汽冒出为止,勿水洗。

③以20% CuSO4溶液冲洗染液,勿水洗,干后镜检。

4)结果菌体呈紫色,荚膜呈淡紫色.

(9)阿尔伯特(Albert)异染颗粒染色法

1)染液

①甲液甲苯胺兰0。15g,孔雀绿0.2g,溶于95%酒精2ml中再加入蒸馏水至100ml及冰醋酸1ml,放置24h后过滤备用。

②乙液将碘化钾3g溶于蒸馏水10ml~20ml中,再加碘2g等溶解后加蒸馏水至300ml备用。

2) 菌种白喉棒状杆菌吕氏鸡蛋斜面培养物。

3)方法已固定的涂片上加甲液染 3 min~5min,水洗后,再加乙液染色1min,水洗待干,镜检。

4) 结果菌体呈蓝绿色,异染颗粒呈蓝黑色。

(10) 刚果红染色法(负染色法):背景着色而菌体不着色的染色方法.

1)染液 2%刚果红水溶液,1%盐酸酒精溶液。

2)方法于载玻片上滴加2%刚果红溶液1滴与少量培养菌混合,涂成均匀厚片待干,以1%盐酸酒精溶液冲洗,待干后镜检。

3)结果背景呈蓝色,菌体无色。

(11) 金胺“O"染色法

1)染液

①金胺“O"染液金胺“O”0.1g溶于10ml95%酒精中,另取3ml石炭酸加在87ml的蒸馏水中.将此二液混匀,虽混浊但不必过滤,装入褐色瓶中,放室温保存。

②0。5%盐酸酒精。

③0。5%高锰酸钾溶液。

2)菌种怀疑结核的痰标本。

3)方法在已固定的涂片上加金胺“O"染液染15min,水洗后用0.5%盐酸酒精脱色2min,水洗,再加0.5%高锰酸钾液作用3min,水洗,待干,用荧光显微镜观察.

4)结果抗酸菌呈亮黄色荧光。

(12)美兰染色法

美蓝是常用的活体染色染料,当它处于氧化状态是呈现出蓝色,而还原态时为无色。用它进

行活体染色时,由于活细胞代谢过程中的脱氢作用,美蓝接受H后就由氧化转变为还原态,故表现出无色;而衰老的细胞由于代谢缓慢或停止,不能使美蓝还原,所以呈蓝色或者淡蓝色。

(13)苏木精-伊红染色

苏木精-伊红染色,又称“苏木素—伊红染色",或“H&E染色”(hematoxylin and eosin stain、HE stain),是组织学最常用的染色方法之一。

这种染色方法的基础是组织结构对不同染料的结合程度不同.染料苏木精可以将嗜碱性结构染成蓝紫色,而伊红可以将嗜酸性结构染成粉红色。嗜碱性结构通常包括含有核酸的部分,如核糖体、细胞核及细胞质中富含核糖核酸(RNA)的区域等。嗜酸性结构则通常由细胞内及细胞间的蛋白质,如路易体(Lewy body)、酒精小体(Mallory body)、细胞质的大部分等。

有时,黄褐色也会出现在染色样本中,这是由于组织内原有的色素,例如黑色素等造成的。(14)吉姆萨染液

吉姆萨染液(英语:Giemsa stain)是一种用于染色体的染色方法。它是罗曼诺夫斯基染色法的改进版本。以它的发明者,德国汉堡科学家古斯塔夫·吉姆沙命名。染色物质Giemsa 与DNA上的磷酸机团结合,可以用于产生G显带并制作染色体组型图。通过后者,可以观察到染色体变异,如缺失,易位等。

Giemsa在A-T丰富的区段结合率高,通过显微镜可以观察到该区段呈暗带。

(15)免疫组织化学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是指在抗体上结合萤光或可呈色的化学物质,利用免疫学原理中抗原和抗体间专一性的结合反应,检测细胞或组织中是否有目标抗原的存在,此方式不只可以用来测知抗原的表现量也可观察抗原所表现的位置.只要是能够让抗体结合的物质,也就是具有抗原性的物质包括蛋白质、核酸、多糖、病原体等都可侦测。

免疫组织化学的优势在于专一性、灵敏度、简便快速以及成本低廉,所以广为医院采用,通常是借由特定的肿瘤标记来筛选癌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基础研究及预防和诊疗上都是相当重要的一个方法。

(16)刘氏染色法

刘氏染色法(Liu’s stain),一种将动物细胞染色以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的方法。改良自瑞氏染色法(Romanowsky Stain),1953年由台湾大学刘祯辉教授所研究发表.

简介

相较于其他染色法,刘氏染色法的优点是非常快速,染色过程只须2~3分钟。刘氏染色法在临床上的应用非常广泛,主要用作血球染色形态分类,此外也可以当作组织学的简易染色,在临床细菌学上的使用更可以作为阴道分泌物、痰液、脓等检体的简单染色剂(Simple Stain)。

成份

刘氏染色法所用的染液分成LiuA和LiuB两部份。LiuA含有Eosin Y,可将细胞质和血红素等染成红色;LiuB则含有Azur I 和methylene azure,可和细胞核以及白血球的嗜碱性颗粒作用,染成蓝紫色.

染液

LiuA Eosin Y 甲醇(用来固定细胞) methylene azure(少量)

LiuB Azur I methylene azure Na2HPO4˙12H2O 水KH2PO4

步骤

将组织切片放到玻片上风干固定

将Liu A染液滴加在已固定的玻片上,静置30~45秒

直接再加上Liu B染液(大约两倍Liu A体积的量),吹气混合,静置60~90秒用小水流冲洗玻片背面,洗去残余染液,可看到表面出现绿色金属光泽

风干后即可到显微镜下观察

各种染色技术总结

一、原理: 1、革兰氏染色原理:通过结晶紫初染和碘液媒染后,在细胞壁内形成了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革兰氏阳性菌由于其细胞壁较厚、肽聚糖网层次较多且交联致密,故遇乙醇脱色处理时,因失水反而使网孔缩小,再加上它不含类脂,故乙醇处理不会出现缝隙,因此能把结晶紫与碘复合物牢牢留在壁内,使其仍呈紫色;而革兰氏阴性菌因其细胞壁薄、外膜层类脂含量高、肽聚糖层薄且交联度差,在遇脱色剂后,以类脂为主的外膜迅速溶解,薄而松散的肽聚糖网不能阻挡结晶紫与碘复合物的溶出,因此通过乙醇脱色后仍呈无色,再经沙黄等红色染料复染,就使革兰氏阴性菌呈红色。 2、芽孢染色法的原理: 芽孢又叫内生孢子(endosopre),是某些细菌生长到一定阶段在菌体内形成的休眠体,通常呈圆形或椭圆形。细菌能否形成芽孢以及芽孢的形状、芽孢在芽孢囊内的位置、芽孢囊是否膨大等特征是鉴定细菌的依据之一。 芽孢染色法是利用细菌的芽孢和菌体对染料的亲和力不同的原理,用不同染料进行着色,使芽孢和菌体呈不同的颜色而便于区别。芽孢壁厚、透性低,着色、脱色均较困难,因此,当先用弱碱性染料,如孔雀绿(malachite green)或碱性品红(basic fuchsin)在加热条件下进行染色时,此染料不仅可进入菌体,而且也可进入芽孢,进入菌体的染料可经水洗脱色,而进入芽孢的染料则难以透出,若再用复染液(如番红液)或衬托溶液(如黑色素溶液)处理,则菌体和芽孢易于区分。 用着色力强的染色剂孔雀绿或石炭酸复红,在加热条件下染色,使染料不仅进入菌体也可进入芽孢内,进入菌体的染料经水洗后被脱色,而芽孢一经着色难以被水洗脱,当用对比度大的复染剂染色后,芽孢仍保留初染剂的颜色,而菌体和芽孢囊被染成复染剂的颜色,使芽孢和菌体更易于区分。 3、荚膜染色法的原理:荚膜是包围在细菌细胞外面的一层粘液性物质,其主要成分是多糖类,不易染色,故常用衬托染色法,即将菌体和背景着色,而把不着色且透明的荚膜衬托出来。荚膜很薄,易变形,因此,制片时一般不用热固定。由于荚膜与染料的亲和力弱、不易着色;而且可溶于水,易在用水冲洗时被除去。所以通常用衬托染色法(负染)染色,使菌体和背景着色,而荚膜不着色,

常见细菌染色方法汇总

常见细菌染色方法汇总 常见的染色方法包括简单染色、负染色、革兰氏染色、芽孢染色法、鞭毛染色、荚膜染色、死活染色。制备细菌染色片一般要经过涂片、固定、染色、水洗、干燥等步骤,然后用显微镜甚至油镜观察。 简单染色: 不同细菌或者由于观察者所侧重观察的内容不同,所以使用的染料也有差异,但是简单染色的方法是一样的。先按照上述的制片方法制片,制成需要观察的玻片后,使用相对应的染料滴加到玻片上的菌膜区域,以覆盖菌膜为准。按照不同染料的要求,结合所观察的内容确定染色时间,染色时间到达时,进行水洗,干燥等步骤。最后得到的玻片加盖盖玻片即可进行镜检。如有需要可以后续再进行油封、蜡封等封片过程。简单染色过程如下图: 负染色: 制备观察图片是非常容易的,但是对初学者来说想要在玻片中找到目标菌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为细菌常常无色透明且比较小,所以对初学者来说除非对光圈等进行很精细的调节,否则很难观察到目标菌,因此进行负染色就十分重要。该方法是将微生物与苯胺黑或者india墨水混合,再将混合物覆盖于载玻片表面,由于这两种天然黑色染料不能渗入微生物细胞,所以使得透明的微生物个体在黑色的背景下很容易观察。负染色法常见有两种操作方法。 第一种发个方法比较常见,在一个载玻片上将微生物与异地苯胺黑混合,用另外的载玻片将混合物均匀的覆盖于原来的载玻片上。该方法的目的是使混合物在在玻片上一边厚一边薄,在厚与薄中间的额区域就是最佳观察区域。如图所示:

第二种方法是用一接种环苯胺黑与微生物混合,用接种针在载玻片的中央将混合物延伸很小的区域。具体操作如图所示: 革兰氏染色: 革兰氏染色是细菌学中广泛使用的一种鉴别染色法。细菌先经碱性染料结晶紫染色,而后经碘液进行媒染,之后用酒精脱色,在一定条件下有的细菌媒

常用细菌染色法汇总

常用细菌染色法汇总 细菌的染色是染料分子与细菌成分相结合的化学过程。细菌蛋白质是兼性电解质,pH在2~5之间。在近于中性环境中,细菌多带阴电荷,易与带阳电荷的碱性染料结合而着色,因此细菌染色,多用带阳电荷的碱性苯胺染料,如美兰、碱性复红、龙胆紫等。常用的细菌染色法有下列几种。 一、单染色法 单染色法是只用一种染料,如碱性美兰或稀释石炭酸复红将细菌染成兰色或红色,可供观察细菌的形态、大小和排列,但不能鉴别细菌。 [材料] 1.葡萄球菌或大肠杆菌18~24h液体培养物 2.美兰或石炭酸复红稀释液 3.载玻片、酒精灯、接种环、染色架、滤纸等[方法] 1.涂片用灭菌接种环取菌涂于载玻片上,薄厚均匀,直径约1cm面积。如为固体培养基上的培养菌,则应于洁净载玻片上滴1滴生理盐水,再用接种环取菌少许混于其中并混匀,涂成菲薄的菌膜。 2.干燥一般置涂片于室温中自然干燥,还可将涂膜向上,放于温箱中或于酒精灯火焰上方热空气中干燥。 3.固定一般用加热法,手持载玻片一端,迅速通过酒精灯火焰3次,目的是使菌细胞质凝固,以固定细菌的形态。 4.染色将涂片置于染色架上,滴加染液(葡萄球菌滴美兰,大肠杆菌滴石炭酸复红)以覆盖涂抹的菌膜为度,不宜过多,染色时间为1~2min。 5.水洗、干燥、镜检用自来水轻轻水洗涂片,除去染液,夹于滤纸间,吸去水

份,完全干燥后镜检。 [结果] 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分别被染成兰色和红色,前者呈葡萄状排列,后者散在排列。 二、复染色法 复染色法用两种以上的染料染色,可将细菌染成不同的颜色。除可观察细菌的形态外,还能鉴别细菌,所以也称鉴别染色法。 (一)革兰染色法(Gram stain) 细菌学中最广泛使用的一种鉴别染色法。1884年由Gram创立,故得名。革兰染色法不仅可鉴别细菌,而且可以辅助临床选择有效的治疗药物和了解细菌的致病性。常见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见表7-l。 [材料] 1.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18~24h培养后的混合菌液 2.革兰染色液(结晶紫染液、芦戈碘液、95%酒精、稀释石炭酸复红) 3.其他材料同单染色法 [方法] 涂片、干燥、固定按单染色法进行。染色按下列步骤进行。 1.初染滴加结晶紫染液,染lmin,水洗。 2.媒染滴加芦戈碘液,染lmin,水洗。 3.脱色放入95%酒精罐内,轻轻摇动玻片,直至不再溶下染料为止,约 30Sec,水洗。 4.复染滴加石炭酸稀释复红液,染30Sec,水洗。 5.用滤纸吸去水份,干燥后镜检。

细菌染色技术实验报告

细菌染色技术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不同染色方法,对细菌进行染色,观察不同染色方法 对细菌形态、结构的影响,掌握常用的细菌染色技术。 二、实验原理 1.革兰氏染色:根据细胞壁结构的差异,将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两类。革兰氏阳性菌壁厚,含有大量的多糖和肽聚糖,易被紫 晶染液染色;而革兰氏阴性菌壁薄,含有较少的多糖和肽聚糖,难以 被紫晶染液染色。因此,在进行革兰氏染色时,先用紫晶染液将细胞 全部着紫色(1分钟),再用碘酒固定着色(1分钟),用酒精洗去过量的紫晶染液(10秒钟),最后用苏木精或伊红精着红色(30秒钟)。 2.抗酸杆菌染色:抗酸杆菌是一类特殊的革兰阴性菌,其细胞壁含有高度抵抗酸性染料的脂质物质——酸快染色素。因此,抗酸杆菌染色需 要使用专门的染色剂——浓硫酸和甲基绿。 3.荧光染色:荧光染色是一种常用于检测活细胞、细胞分布和数量的方法。通过将荧光素标记到特定的细胞结构上,可以在荧光显微镜下直 接观察到细胞形态、结构等信息。 三、实验步骤 1.革兰氏染色

(1)取一片无菌玻片,在上面滴一滴水。 (2)用无菌棒取少量培养液,均匀涂抹于玻片上。 (3)将玻片放置在火焰中加热至干燥。 (4)滴上紫晶染液,静置1分钟。 (5)用水冲洗干净,滴上碘酒固定着色,静置1分钟。 (6)用95%乙醇洗去过量的紫晶染液,持续10秒钟左右。 (7)再次用水冲洗干净,滴上苏木精或伊红精,静置30秒钟。(8)用纸巾轻轻吸干水分,放置晾干后进行观察。 2.抗酸杆菌染色 (1)取一片无菌玻片,在上面滴一滴水。 (2)用无菌棒取少量抗酸杆菌培养液,均匀涂抹于玻片上。 (3)将玻片放置在火焰中加热至干燥。 (4)滴上浓硫酸,静置1分钟。 (5)用水冲洗掉浓硫酸,滴上甲基绿染液,静置1分钟。 (6)再次用水冲洗干净,放置晾干后进行观察。 3.荧光染色 (1)取一片无菌玻片,在上面滴一滴水。 (2)用无菌棒取少量荧光素标记的细胞培养液,均匀涂抹于玻片上。(3)将玻片放置在火焰中加热至干燥。 (4)直接观察或倒入荧光显微镜中观察。

细菌的染色实验报告

细菌的染色实验报告 细菌的染色实验报告 引言: 细菌是一类微小的单细胞生物,它们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各个环境中,包括 土壤、水体、空气等。对于研究细菌的结构和功能,染色实验是一项重要的技 术手段。本实验旨在通过染色方法,观察和研究细菌的形态和结构,为进一步 了解细菌的生物学特性提供基础数据。 材料与方法: 1. 细菌培养物:从实验室中提供的细菌培养基中,选取一种细菌进行实验。 2. 染色试剂:我们选择了革兰染色和吉姆萨染色两种染色方法。 3. 实验器材:显微镜、玻璃载玻片、吸管、酒精灯、染色盒等。 实验步骤: 1. 准备玻璃载玻片:用酒精清洗玻璃载玻片,使其表面无油污和杂质。 2. 取适量的细菌培养物:用吸管吸取一定量的细菌培养物,滴在玻璃载玻片上。 3. 固定细菌:将滴在玻璃载玻片上的细菌培养物,通过酒精灯加热固定,使其 附着在玻璃载玻片上。 4. 进行革兰染色:将固定的细菌培养物滴上革兰染色试剂,静置片刻后用水冲洗。 5. 进行吉姆萨染色:将经过革兰染色的细菌培养物滴上吉姆萨染色试剂,静置 片刻后用水冲洗。 6. 干燥与观察:将染色后的玻璃载玻片晾干,并放置在显微镜下观察。 结果与讨论:

通过革兰染色和吉姆萨染色,我们成功地对细菌进行了染色,并观察到了不同的形态和结构。 在革兰染色中,我们发现染色后的细菌分为两类:革兰阳性细菌和革兰阴性细菌。革兰阳性细菌在染色后呈现紫色或蓝紫色,而革兰阴性细菌则呈现红色或粉红色。这是因为革兰阳性细菌具有较厚的细胞壁,能够保留革兰染色试剂,而革兰阴性细菌的细胞壁较薄,无法保留革兰染色试剂。 吉姆萨染色是一种常用的染色方法,它可以染色细菌的胞内结构,如细胞核和细胞质。通过吉姆萨染色,我们可以观察到细菌的形态和排列方式。例如,球菌呈现为圆形,链菌则呈现为链状排列。 细菌的染色实验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观察和研究细菌的形态和结构,还可以为细菌的分类和鉴定提供依据。通过观察细菌的染色特点,我们可以初步判断细菌的种类,并为后续的实验研究提供基础。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细菌的染色实验只是细菌研究的一个方面,细菌的生物学特性还需要通过其他实验和方法进行深入研究。此外,不同种类的细菌在染色特点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进行细菌染色实验时,应根据具体的研究目的和细菌种类选择合适的染色方法。 结论: 细菌的染色实验是一项重要的技术手段,通过革兰染色和吉姆萨染色,我们可以观察和研究细菌的形态和结构。这为我们进一步了解细菌的生物学特性提供了基础数据。细菌的染色实验是细菌研究的起点,我们可以通过进一步的实验和方法,深入研究细菌的分类、鉴定和功能等方面。

革兰氏染色实验报告

革兰氏染色实验报告 革兰氏染色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细菌的形态特征和分辨颜色能力; 2.认识细菌的清洁度; 3.熟悉革兰氏染色的步骤和操作。 二、实验器材和药物 器材:革兰氏染色盒、光学显微镜、玻片、神经力酸具、胶质高锰酸钾、白醛、甲基红色、结晶紫、酒精、1%碘酒等。 药物:静脉注射用葡萄糖液。 三、实验步骤 1.取一块较大的细菌营养琼脂涂片,用抹菌棒取少量细菌涂于 玻璃片上; 2.用夹片夹住玻璃片,将菌涂片放置在酒精灯上烘烤,直至滴 出菌液时,颜色变浅; 3.将磁力架上的杯子放满脱脂后的酒精,将菌涂片放入酒精中 浸泡2分钟; 4.拿出菌涂片,将其放在流动自来水下冲洗5-10秒; 5.将菌涂片放入盛有静脉注射用葡萄糖液的杯子中浸泡2分钟; 6.取出菌涂片,在菌涂片上均匀涂抹胶质高锰酸钾后,放置5 分钟; 7.将菌涂片在流动自来水下冲洗5-10秒,然后在结晶紫中浸 泡30秒; 8.将菌涂片在流动自来水下冲洗5-10秒,然后在甲基红色溶

液中浸泡30秒; 9.将菌涂片在流动自来水下冲洗5-10秒,用纸巾吸干水分; 10.将菌涂片放在显微镜片上,加入一滴油,然后放入显微镜下观察。 四、实验结果 经过革兰氏染色后,观察到细菌在显微镜下呈现两种不同的染色方式:革兰氏阳性菌染成紫色,革兰氏阴性菌染成红色。 五、实验讨论 1.通过观察细菌的形态特征和染色结果,可以判断细菌的革兰氏阴性或阳性。 2.实验中使用的静脉注射用葡萄糖液是为了在染色过程中保持细菌活性。如果细菌死亡,则无法进行革兰氏染色,染色结果可能不准确。 3.在实验过程中,要保持实验环境的整洁和无菌,避免细菌的污染。 六、实验心得 通过本次实验,我学会了革兰氏染色的操作步骤和技巧。革兰氏染色是一种重要的细菌染色方法,能够区分出革兰氏阴性和阳性菌,并观察到其形态特征。实验中我注意保持实验环境的清洁和无菌,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菌染色结果,我对细菌的形态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这次实验对我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实验报告

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实验报告 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实验报告 细菌是微生物中最常见的一类生物,它们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各个角落,包括土壤、水体、空气等。为了更好地了解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科学家们开展了许多实验,其中包括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 一、细菌的简单染色实验 细菌的简单染色是一种常用的染色方法,通过给细菌染色,可以使其在显微镜下更加清晰可见。这种染色方法主要使用了一种叫做甲基蓝的染料。 在实验中,首先需要制备好细菌的涂片。将一根无菌的钢丝棒蘸取一小滴细菌悬液,然后将其均匀地涂抹在玻璃片上。待涂片干燥后,将其固定在火焰上加热的玻璃柱上,以使细菌附着在玻璃片上。 接下来,将制备好的涂片放入染色盒中,加入适量的甲基蓝染料,浸泡片刻。然后,用蒸馏水轻轻冲洗涂片,直至水洗液不再有颜色流出。最后,用纸巾轻轻吸干涂片上的水分,将其放入显微镜下观察。 在显微镜下观察,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细菌的形态和结构。不同种类的细菌可能会呈现出不同的形状,例如球状、杆状、螺旋状等。通过简单染色,我们可以更好地观察和研究细菌的特征。 二、革兰氏染色实验 革兰氏染色是一种常用的细菌染色方法,它可以将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两类。这种染色方法主要使用了紫晶染料和碘酒。 在实验中,首先需要制备好细菌的涂片,方法与简单染色相同。然后,将涂片放入染色盒中,加入适量的紫晶染料,浸泡片刻。接着,用蒸馏水轻轻冲洗涂

片,直至水洗液不再有颜色流出。 接下来,将碘酒滴在涂片上,使其浸润全片,然后用蒸馏水轻轻冲洗涂片。随后,滴入乙醇或酒精醛溶液,使其浸润全片,然后用蒸馏水轻轻冲洗涂片。最后,滴入蓝色染料,浸泡片刻后用蒸馏水冲洗涂片。 在显微镜下观察,我们可以看到细菌的染色效果。革兰氏阳性菌会呈现紫色或 蓝色,而革兰氏阴性菌则呈现红色或粉色。这是因为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含 有较多的胆固醇,可以吸附紫晶染料和碘酒,而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则较薄,无法吸附这些染料。 通过革兰氏染色,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细菌的特性,对于临床医学和微生物学 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 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是常用的细菌染色方法,通过这些染色方法,我 们可以更好地观察和研究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细菌的形态和结构对于了解其特 性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医学和微生物学的研究也具有重要价值。通过这 些实验,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细菌的世界,为人类的健康和科学研究做出贡献。

革兰氏染色实验总结[技巧]

革兰氏染色实验总结[技巧] 革兰氏染色法 革兰氏染色法是细菌学中广泛使用的一种鉴别染色法,1884年由丹麦医师、细菌学家 Christain Gram创立。 细菌先经碱性染料结晶染色,而经碘液媒染后,用酒精脱色,在一定条件下有的细菌此色不被脱去,有的可被脱去,因此可把细菌分为两大类,前者叫做革兰氏阳性菌(G+),后者为革兰氏阴性菌(G—)。为观察方便,脱色后再用一种红色染料如碱性蕃红、稀释复红等进行复染。阳性菌仍带紫色,阴性菌则被染上红色。有芽胞的杆菌和绝大多数的球菌,以及所有的放线菌和真菌都呈革兰氏正反应;弧菌,螺旋体和大多数致病性的无芽胞杆菌都呈现负反应。革兰氏阳性菌对青霉素敏感,革兰氏阴性菌对链霉素敏感。可根据革兰氏染色法鉴别不同菌种并对症下药。 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在化学组成和生理性质上有很多差别,染色反应不一样。现在一般认为革兰氏阳性菌体内含有特殊的核蛋白质镁盐与多糖的复合物,它与碘和结晶紫的复合物结合很牢,不易脱色,阴性菌复合物结合程度底,吸附染料差,易脱色,这是染色反应的主要依据。另外,阳性菌菌体等电点较阴性菌为低,在相同PH条件下进行染色,阳性菌吸附碱性染料很多,因此不易脱去,阴性菌则相反。所以染色时的条件要严格控制。例如,在强碱的条件下进行染色,两类菌吸附碱性染料都多,都可呈正反应;PH很低时,则可都呈负反应。此外,两类菌的细胞壁等对结晶紫—碘复合物的通透性也不一致,阳性菌透性小,故不易被脱色,阴性菌透性大,易脱色。所以脱色时间,脱色方法也应严格控制。 G,菌:细胞壁厚,肽聚糖网状分子形成一种透性障,当乙醇脱色时,肽聚糖脱水而孔障缩小,故保留结晶紫-碘复合物在细胞膜上。呈紫色。

细菌的的染色原理

细菌的的染色原理 细菌的染色原理是指通过一系列的化学方法和染色剂,使细菌表现出不同的颜色和形态,在显微镜下观察和区分不同的细菌种类。不同的染色方法可用于区分细菌的形态、结构、大小、表面特征、胞内结构、代谢机制等,为细菌分类和检测提供了重要的工具。 最常用的染色方法包括简单染色、革兰染色、嗜酸染色、孢子染色和抗酸染色等。 简单染色是最基本的染色方法,将细菌涂片固定后,用crystal violet 等碱性染料染色,然后用水冲洗去除超量染料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颜色和形态。这种方法不适用于区分不同的菌种,只能直接观察细菌细胞。 革兰染色是最常用的细菌染色方法之一,可区分细菌是否为革兰氏阳性或阴性。首先,将涂片用碘酒浸泡,使革兰阳性菌细胞壁呈紫色,难以失色,而革兰阴性菌则是透明的;接着用酒精脱色,使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的紫色保留,而革兰阴性菌则褪色;最后用safranin 染色,革兰阴性菌呈红色,与革兰阳性菌区别明显。这种方法可用于初步区分不同的菌种,但不能区分同属的菌种。 嗜酸染色用于区分产酸和不产酸的细菌,特别是鉴定结核分枝杆菌等需要抗酸能力细菌。将涂片加热,使细菌细胞变形,然后用carbol fuchsin(含酸性成分的染料)染色,加热使细菌细胞壁变性,使染料渗透入细菌,继续热处理使其他细胞脱落,最后用酒精去除非酸性成分,再用甲苯洗净,细菌呈红色,背景呈蓝

色。抗酸染色和嗜酸染色的区别在于抗酸染色在使用酸性酒精脱色,会使革兰阳性菌也淡紫色,而酸性细菌仍是红色。 孢子染色用于区分革兰氏正的芽孢杆菌、类芽孢杆菌等,这些细菌通过孢子能在不利环境下生存。将涂片用热处理,孢子较为难以破坏,用malachite green 染色后,进行水洗和safranin 染色,细菌为绿色,孢子呈红色。这种方法需要用热处理,且操作也较为复杂。 抗酸染色用于鉴定酸雾杆菌等,这些细菌常在人类病原体检测中用到。将涂片进行热处理,然后用carbolfuchsin 染色,去除超量染剂,用酸性酒精脱色,最后用甲苯洗后在显微镜下观察。抗酸菌保留呈红色,非酸菌变为透明。 细菌染色原理的实现需要较为专业的实验室条件和技能,同时也与不同的菌种、染色方式有关。尽管如此,染色方法仍是细菌检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正确应用可以极大地提高细菌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细菌革兰氏染色实验报告

细菌革兰氏染色实验报告 细菌革兰氏染色实验报告 引言: 细菌革兰氏染色是一种常用的细菌分类和鉴定方法,通过染色技术可以将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细菌在革兰氏染色过程中的变化,进一步了解细菌的特性和结构。 实验材料与方法: 1. 细菌培养物:从实验室中获取两种不同类型的细菌培养物。 2. 细菌涂片制备:取适量的细菌培养物,滴在玻璃片上,用铅笔头均匀涂抹成薄片。 3. 革兰氏染色试剂:包括革兰氏染色碱液、革兰氏碘液、酒精洗涤液和苏木精染色液。 4. 显微镜和油浸镜头。 实验步骤: 1. 将细菌涂片放置在实验台上,用革兰氏染色碱液滴在细菌涂片上,静置1分钟。 2. 用蒸馏水冲洗细菌涂片,使碱液流失。 3. 加入革兰氏碘液,静置1分钟。 4. 用蒸馏水冲洗细菌涂片,使碘液流失。 5. 加入酒精洗涤液,静置10-30秒,直至洗涤液不再有颜色溢出。 6. 用蒸馏水冲洗细菌涂片,使洗涤液流失。 7. 加入苏木精染色液,静置1分钟。

8. 用蒸馏水冲洗细菌涂片,使苏木精染色液流失。 9. 将细菌涂片放在显微镜上,用油浸镜头进行观察。 实验结果与讨论: 经过革兰氏染色处理后,观察到两种不同类型的细菌在显微镜下呈现出不同的 颜色和形态。其中,革兰氏阳性菌呈现紫色或深蓝色,而革兰氏阴性菌呈现红 色或粉红色。 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较为厚实,富含多糖和多肽聚合物,因此在革兰氏染色 过程中能够吸附和保留革兰氏染色碱液和苏木精染色液。这些染色液与细菌细 胞壁中的大量多糖和多肽结合,形成紫色或深蓝色的复合物。典型的革兰氏阳 性菌包括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等。 相反,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较为薄弱,富含脂质和蛋白质,因此无法吸附和 保留革兰氏染色碱液和苏木精染色液。这些染色液会被酒精洗涤液洗去,导致 细菌呈现红色或粉红色。典型的革兰氏阴性菌包括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等。 通过细菌的革兰氏染色结果,可以初步判断细菌的分类和特性。革兰氏阳性菌 多数为球状或梭状,常见于皮肤和黏膜表面,有些能够引起感染。而革兰氏阴 性菌多数为杆状或弯曲状,常见于肠道和水环境中,有些能够引起肠道感染和 食物中毒。 细菌革兰氏染色在临床医学和微生物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革兰氏染色,可以快速鉴定细菌的类型,从而指导临床治疗和疾病预防。此外,革兰氏染色 也为微生物学家研究细菌的形态、结构和进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结论: 细菌革兰氏染色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细菌分类和鉴定方法。通过观察细菌在革

革兰氏染色实验总结

革兰氏染色法 革兰氏染色法是细菌学中广泛使用的一种鉴别染色法,1884年由丹麦医师、细菌学家Christain Gram创立。 细菌先经碱性染料结晶染色,而经碘液媒染后,用酒精脱色,在一定条件下有的细菌此色不被脱去,有的可被脱去,因此可把细菌分为两大类,前者叫做革兰氏阳性菌(G+),后者为革兰氏阴性菌(G—)。为观察方便,脱色后再用一种红色染料如碱性蕃红、稀释复红等进行复染。阳性菌仍带紫色,阴性菌则被染上红色。有芽胞的杆菌和绝大多数的球菌,以及所有的放线菌和真菌都呈革兰氏正反应;弧菌,螺旋体和大多数致病性的无芽胞杆菌都呈现负反应。革兰氏阳性菌对青霉素敏感,革兰氏阴性菌对链霉素敏感。可根据革兰氏染色法鉴别不同菌种并对症下药。 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在化学组成和生理性质上有很多差别,染色反应不一样。现在一般认为革兰氏阳性菌体内含有特殊的核蛋白质镁盐与多糖的复合物,它与碘和结晶紫的复合物结合很牢,不易脱色,阴性菌复合物结合程度底,吸附染料差,易脱色,这是染色反应的主要依据。另外,阳性菌菌体等电点较阴性菌为低,在相同PH 条件下进行染色,阳性菌吸附碱性染料很多,因此不易脱去,阴性菌则相反。所以染色时的条件要严格控制。例如,在强碱的条件下进行染色,两类菌吸附碱性染料都多,都可呈正反应;PH很低时,则可都呈负反应。此外,两类菌的细胞壁等对结晶紫—碘复合物的通透性也不一致,阳性菌透性小,故不易被脱色,阴性菌透性大,易脱色。所以脱色时间,脱色方法也应严格控制。 G﹢菌:细胞壁厚,肽聚糖网状分子形成一种透性障,当乙醇脱色时,肽聚糖脱水而孔障缩小,故保留结晶紫-碘复合物在细胞膜上。呈紫色。 Gˉ菌:肽聚糖层薄,交联松散,乙醇脱色不能使其结构收缩,其脂含量高,乙醇将脂溶解,缝隙加大,结晶紫-碘复合物溶出细胞壁,沙黄复染后呈红色。 革兰氏染色法一般包括初染、媒染、脱色、复染等四个步骤,具体操作方法是:1)涂片固定。在无菌操作条件下,用接种环挑取少量细菌于干净的载玻片上涂布均匀,固定。 2)草酸铵结晶紫染1分钟。 3)自来水冲洗,去掉浮色。 4) 用碘-碘化钾溶液媒染1分钟,倾去多余溶液。 5)用中性脱色剂如乙醇(95%)或丙酮酸脱色30秒,革兰氏阳性菌不被褪色而呈紫色,革兰氏阴性菌被褪色而呈无色。 6)用蕃红染液复染30秒,革兰氏阳性菌仍呈紫色,革兰氏阴性菌则呈现红色。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即被区别开。

[笔记]革兰氏染色实验总结

[笔记]革兰氏染色实验总结 革兰氏染色法 革兰氏染色法是细菌学中广泛使用的一种鉴别染色法,1884年由丹麦医师、细菌学家 Christain Gram创立。 细菌先经碱性染料结晶染色,而经碘液媒染后,用酒精脱色,在一定条件下有的细菌此色不被脱去,有的可被脱去,因此可把细菌分为两大类,前者叫做革兰氏阳性菌(G+),后者为革兰氏阴性菌(G—)。为观察方便,脱色后再用一种红色染料如碱性蕃红、稀释复红等进行复染。阳性菌仍带紫色,阴性菌则被染上红色。有芽胞的杆菌和绝大多数的球菌,以及所有的放线菌和真菌都呈革兰氏正反应;弧菌,螺旋体和大多数致病性的无芽胞杆菌都呈现负反应。革兰氏阳性菌对青霉素敏感,革兰氏阴性菌对链霉素敏感。可根据革兰氏染色法鉴别不同菌种并对症下药。 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在化学组成和生理性质上有很多差别,染色反应不一样。现在一般认为革兰氏阳性菌体内含有特殊的核蛋白质镁盐与多糖的复合物,它与碘和结晶紫的复合物结合很牢,不易脱色,阴性菌复合物结合程度底,吸附染料差,易脱色,这是染色反应的主要依据。另外,阳性菌菌体等电点较阴性菌为低,在相同PH条件下进行染色,阳性菌吸附碱性染料很多,因此不易脱去,阴性菌则相反。所以染色时的条件要严格控制。例如,在强碱的条件下进行染色,两类菌吸附碱性染料都多,都可呈正反应;PH很低时,则可都呈负反应。此外,两类菌的细胞壁等对结晶紫—碘复合物的通透性也不一致,阳性菌透性小,故不易被脱色,阴性菌透性大,易脱色。所以脱色时间,脱色方法也应严格控制。 G,菌:细胞壁厚,肽聚糖网状分子形成一种透性障,当乙醇脱色时,肽聚糖脱水而孔障缩小,故保留结晶紫-碘复合物在细胞膜上。呈紫色。

细菌染色重点技术总结

细菌染色技术 (-11-22 22:29:46) 目旳规定 初步掌握细菌涂片制作,单染色法及革兰染色法等染色技术。 实验内容 1.细菌染色一般程序 涂片干燥固定初染 (媒染) 脱色复染(1) 涂片临床标本或液体培养物可直接涂抹于干净旳载玻片上,固体培养旳细菌先在玻璃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然后取菌少量在盐水中磨匀,呈轻度混浊。涂好旳菌膜大小一般以1cm2左右为宜。 (2)干燥涂片最佳在室温下自然干燥,或将标本面向上,置于酒精灯火焰高处慢慢烘干,切不可在火焰上烧干。 (3)固定细菌旳固定常用火焰加热法,即将上述已干旳涂片在火焰中迅速通过3~5次,温度以手能摸时热而不烫为度。目旳在于杀死细菌,凝固细胞质,变化细菌对染料旳通透性。 (4) 初染不同旳染色措施,所用染液也不同。染液以覆盖菌膜为度。 (5) 媒染通过媒染可增长染料和被染物质旳亲和力。媒染剂还可用于固定之后,亦可含在固定液或染液中。 (6) 脱色此环节重要目旳是观测细菌与染料间结合旳稳定限度,作为鉴别染色之用。 (7) 复染细菌初染色被脱色后常以复染液复染,便于观测。复染液旳颜色与初染液有明显不同。 2.常用染料原液配制 一般制备100ml纯酒精饱和溶液所需染料量:美兰2g~5g;结晶紫7g~14g;碱性复红3g~7g。

3.常用旳染色措施 (1) 单染色法即用一种染料染色旳措施。常用吕氏美兰或稀释石炭酸复红染液。 1) 染液 ①吕氏美兰液美兰酒精饱和液30ml+0.01%KOH溶液70ml即成。 ②稀释石炭酸复红液碱性复红酒精饱和液10ml+5%石炭酸溶液90ml,然后用蒸馏水作10倍稀释即成。 2) 菌种大肠埃希菌一般斜面培养物。 3) 染色措施于已做好旳涂片上滴加吕氏美兰或稀释石炭酸复红染液,染色1min,以水冲洗至无颜色流下为止,自然干燥或以远火烘干后镜检。 4) 成果以美兰染色者菌体呈现兰色;以稀释石炭酸复红染色旳菌体呈现红色。 (2)革兰染色法 1) 原理细菌被结晶紫着色后,再经媒染剂解决,染成深紫色或紫黑色。如被酒精脱去颜色,经复红复染成红色,称为革兰阴性菌;如不被酒精脱色,则仍为紫黑色,称为革兰阳性菌。 革兰染色旳原理尚未完全明了,重要有三种学说:①等电点学说革兰阳性菌旳等电点低(pH2~3),革兰阴性菌等电点较高(pH4~5),一般染色液pH值为7.0左右,故电离后阳性菌所带阴电荷比阴性菌多,因此,摄取带阳电荷旳染料(如结晶紫)多且不易脱色。②通透性学说革兰阳性菌细胞壁旳通透性比阴性菌小,脱色剂较易通过革兰阴性菌旳细胞壁,将染料溶解洗出,故易脱色;阳性菌旳细胞壁通透性低,故不易脱色。③化学学说革兰阳性菌细胞内具有某种特殊化学成分,一般觉得是核糖核酸镁盐与多糖旳复合物,它能和染料-媒染剂互相结合,使已着色旳细菌不易脱色;革兰阴性菌体含核糖核酸镁盐复合物较少,易被脱色。

细菌革兰氏染色的实验报告

细菌革兰氏染色的实验报告 细菌革兰氏染色的实验报告 一、引言 细菌革兰氏染色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用于区分细菌的结构和特性。通过革兰氏染色,可以将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两类,从而在临床诊断和疾病治疗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次实验旨在探究细菌革兰氏染色的原理和操作方法,并通过观察染色结果,进一步了解细菌的特性。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材料: - 细菌培养物:选择两种细菌菌株,一种为革兰氏阳性细菌,另一种为革兰氏阴性细菌。 - 革兰氏染色试剂:包括紫晶染液、碘液、脱色剂和红色染色液。 - 玻璃片和显微镜片:用于制作细菌涂片和观察染色结果。 2. 实验方法: - 步骤一:取两种不同的细菌培养物,分别在玻璃片上制作细菌涂片。 - 步骤二:将制作好的细菌涂片分别加入紫晶染液,静置5分钟。 - 步骤三:用蒸馏水冲洗玻璃片,使其清洁。 - 步骤四:加入碘液,静置1分钟。 - 步骤五:用脱色剂冲洗玻璃片,直到无色流出。 - 步骤六:加入红色染色液,静置1分钟。 - 步骤七:用蒸馏水冲洗玻璃片,使其清洁。 - 步骤八:将玻璃片放在显微镜片上,用显微镜观察细菌染色结果。

三、实验结果与讨论 通过观察细菌染色结果,可以清晰地看到两种细菌的差异。革兰氏阳性细菌在 染色后呈紫色或蓝色,而革兰氏阴性细菌则呈红色。这是因为细菌细胞壁的结 构不同导致的。 革兰氏阳性细菌具有较厚的层状细胞壁,由多层的胞外多糖和蛋白质组成。在 染色过程中,细菌细胞壁的多糖会与紫晶染液结合,形成复合物。而碘液的加 入会使复合物更加稳定,不易被脱色剂去除。因此,革兰氏阳性细菌在染色后 仍保持紫色或蓝色。 相反,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较薄,主要由一个薄层的胞外脂多糖组成。在染 色过程中,细菌细胞壁的脂多糖无法与紫晶染液结合,因此无法形成复合物。 碘液的加入也无法稳定脂多糖,使其被脱色剂去除。因此,革兰氏阴性细菌在 染色后会被红色染色液覆盖,呈现红色。 细菌革兰氏染色的结果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区分细菌的类型,从而指导临床的诊 断和治疗。革兰氏阳性细菌常见于许多感染性疾病,如葡萄球菌感染和链球菌 感染。而革兰氏阴性细菌则常见于泰菌感染和大肠杆菌感染等。通过革兰氏染色,可以在病原学检测中快速鉴定细菌的类型,有助于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 四、实验结论 细菌革兰氏染色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实验方法,用于区分细菌的结构和特性。 通过观察染色结果,可以将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两类。革兰氏阳 性细菌染色后呈紫色或蓝色,而革兰氏阴性细菌则呈红色。该实验方法在临床 诊断和疾病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帮助医生快速鉴定细菌的类型, 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细菌的简单染色实验报告

细菌的简单染色实验报告 细菌的简单染色实验报告 细菌是一类微小的生物体,常常存在于我们周围的环境中。为了更好地研究和了解细菌的结构和特性,科学家们发展了各种实验方法。其中,染色实验是一种常用的技术,可以通过染色剂使细菌在显微镜下更加清晰可见。本文将介绍一种简单的染色实验方法,并分享实验结果。 实验目的: 通过染色实验,观察并分析细菌的形态、结构和数量。 实验材料: 1. 细菌培养物:我们选择了一种常见的大肠杆菌作为实验对象。 2. 染色剂:我们使用了靛洁液作为染色剂。 实验步骤: 1. 准备培养基:将适量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中,确保培养基的均匀分布。 2. 接种细菌:用无菌的匀菌棒,从细菌培养物中取出一小部分,均匀地划过培养基表面。 3. 培养:将接种好的培养皿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在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培养细菌,一般为37摄氏度。 4. 准备染色液:将适量的靛洁液加入一定体积的蒸馏水中,混合均匀。 5. 染色:将培养好的细菌样本取出,滴加染色液,静置片刻,然后用酒精洗去多余的染色液。 6. 水洗:用蒸馏水轻轻冲洗细菌样本,去除残留的染色剂。 7. 干燥:将洗净的细菌样本晾干,避免在显微镜下观察时出现水珠。

实验结果: 在显微镜下观察,我们可以看到细菌样本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和结构。大肠杆菌 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染色后呈现出粉红色或红色的颜色。通过放大镜头,我 们可以看到大肠杆菌呈现出长条状的形态,有些细菌还具有鞭毛或纤毛结构。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细菌的数量较多,呈现出集群或链状排列的特点。 讨论与分析: 通过染色实验,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观察和研究细菌的形态和结构。大肠杆菌 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细菌,对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染色实验,我们可以 更好地了解大肠杆菌的特征和数量,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功能提供基础数据。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染色实验只是细菌研究的初步手段之一。在实际研究中,还需要结合其他技术和方法,如电镜观察、分子生物学技术等,来进一步深入 了解细菌的结构和功能。 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进行了细菌的简单染色实验,并观察到了大肠杆菌 的形态和结构。染色实验是一种常用的技术,可以使细菌在显微镜下更加清晰 可见。细菌的研究对于人类健康和生物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而染色实验为我 们提供了一个简单而有效的工具来深入了解细菌的特征和数量。 参考文献: 无

细菌常用的染色方法

细菌常用的染色方法 细菌是一类微生物,它们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包括空气、土壤、水体等各种环境中。为了研究细菌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科学家们发明了各种染色方法。本文将介绍细菌常用的染色方法,包括革兰氏染色、抗酸染色和吉姆萨染色。 一、革兰氏染色 革兰氏染色是最常用的细菌染色方法之一,它是根据细菌细胞壁的组成差异来区分细菌的。革兰氏染色的步骤包括:将细菌涂片烘干,然后用碘酒浸泡,再用乙醇洗涤,最后用碱性颜料(如紫色染料)染色。通过革兰氏染色,细菌可分为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两类。 革兰阳性菌的细胞壁较厚,能保持紫色,而革兰阴性菌的细胞壁较薄,易被乙醇洗去紫色染料,然后再染红色。革兰氏染色可以帮助科学家们快速区分细菌的类型,对于细菌的鉴定和分类具有重要意义。 二、抗酸染色 抗酸染色是一种特殊的染色方法,用于检测结核菌和分枝杆菌等抗酸杆菌。这些细菌具有特殊的脂质组分,使它们不易被一般染色方法染色。抗酸染色的步骤包括:将细菌涂片加热,然后用碱性染料(如碱性红染料)染色,再用酸洗去多余染料,最后用蓝色染料

(如甲基蓝)染色。 通过抗酸染色,结核菌和分枝杆菌等抗酸杆菌可呈现红色,而其他细菌则呈现蓝色。这种染色方法对于抗酸杆菌的检测非常重要,可以帮助医生快速诊断结核病等疾病。 三、吉姆萨染色 吉姆萨染色也是一种常用的细菌染色方法,它可以帮助科学家们观察细菌的形态和结构。吉姆萨染色的步骤包括:将细菌涂片用吉姆萨染料(由蓝色和红色组成)染色,然后用水洗去多余染料,最后在显微镜下观察。 通过吉姆萨染色,细菌的细胞壁、细胞质等结构可以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帮助科学家们研究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征。吉姆萨染色在细菌学研究中应用广泛,对于揭示细菌的性状和特性非常重要。 细菌染色方法的研究和应用对于细菌学的发展和医学诊断具有重要意义。除了上述介绍的革兰氏染色、抗酸染色和吉姆萨染色,还有许多其他的染色方法,如苏木精-伊红染色、格拉姆-玛尔基纳染色等。这些方法都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在细菌学研究和临床诊断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细菌染色方法的不断改进和创新,为科学家们提供了更多的研究手段和技术支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细菌染色方法将会

细菌革兰染色实验报告

细菌革兰染色实验报告 细菌革兰染色实验报告 细菌革兰染色是一种常用的细菌分类和鉴定方法,通过染色技术可以将细菌分为革兰阳性和革兰阴性两类。本次实验旨在通过细菌革兰染色方法对不同细菌样本进行染色,并观察染色结果,从而了解细菌的结构和特性。 实验材料和方法: 1. 细菌培养物:本次实验使用了两种不同的细菌培养物,分别是革兰阳性细菌培养物和革兰阴性细菌培养物。 2. 革兰染色试剂:包括革兰染色碱液、革兰染色酮液、碘液和洗涤液。 3. 实验器材:玻璃片、培养皿、显微镜等。 实验步骤: 1. 取一小滴革兰阳性细菌培养物,涂抹在玻璃片上,使其均匀分布。 2. 用火焰将玻璃片加热,使细菌固定在玻璃片上。 3. 滴加革兰染色碱液,静置片刻,然后用洗涤液洗净。 4. 滴加革兰染色酮液,静置片刻,然后用洗涤液洗净。 5. 滴加碘液,静置片刻,然后用洗涤液洗净。 6. 用洗涤液洗净后,将玻璃片在显微镜下观察。 实验结果: 在显微镜下观察,革兰阳性细菌呈现紫色或深蓝色,而革兰阴性细菌呈现红色或粉红色。这是因为革兰阳性细菌具有较厚的胞壁,可以保留革兰染色碱液和革兰染色酮液的颜色,而革兰阴性细菌的胞壁较薄,无法保留这两种试剂的颜色。

通过观察细菌的染色结果,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细菌的结构和特性。革兰阳性细菌的厚胞壁使其在抗生素的作用下更加耐受,而革兰阴性细菌的薄胞壁使其对抗生素更加敏感。这也是为什么在临床上,对于感染性疾病的治疗,需要根据细菌的革兰染色结果来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此外,细菌的革兰染色结果还可以帮助鉴定细菌的种类。革兰阳性细菌主要包括葡萄球菌、链球菌等,而革兰阴性细菌主要包括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根据不同的细菌种类,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其生长条件、致病性以及对人体的影响。 细菌革兰染色实验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细菌分类和鉴定方法,通过观察细菌的染色结果,我们可以了解细菌的结构、特性以及种类。这对于临床医学、食品安全等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在今后的研究和实践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索细菌革兰染色方法的应用,以及与其他检测技术的结合,提高细菌鉴定的准确性和效率。 总结: 细菌革兰染色实验是一种常用的细菌分类和鉴定方法,通过观察细菌的染色结果,我们可以了解细菌的结构、特性以及种类。实验结果显示,革兰阳性细菌呈紫色或深蓝色,而革兰阴性细菌呈红色或粉红色。这种染色结果不仅可以帮助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感染性疾病,还可以鉴定细菌的种类。细菌革兰染色实验在医学和食品安全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未来可以进一步研究和应用该方法,提高细菌鉴定的准确性和效率。

简单染色实验报告

简单染色实验报告 篇一:细菌简单染色法 生物实验简单染色 峰峰高中生物组 适用微生物染色原理 简单染色法是利用单一染料对细菌进行染色的一种方法。此法操作简便,适用于菌体一般形状和细菌排列的观察。 常用碱性染料进行简单染色,这是因为:在中性、碱性或弱酸性溶液中,细菌细胞通常带负电荷,而碱性染料在电离时,其分子的染色部分带正电荷(酸性染料电离时,其分子的染色部分带正电荷),因此碱性染料的染色部分很容易与细菌结合使细菌着。染色后的细菌细胞与背景形成鲜明的对比,在显微镜下更易于识别。 其它情况分析: 常用作简单染色的染料有:美蓝、结晶紫、碱性复红等。 使用草酸铵结晶紫染色液,染色迅速,着色深,菌体呈紫色。 一|、步骤 1、涂片 1. 取一块干净的载玻片,平放,在载玻片中央滴一小滴生理盐水; 2. 用接种环无菌操作从琼脂斜面上挑取适量菌苔;

3. 将挑取的菌苔沾入载玻片中央生理盐水中混匀并涂成薄膜。 注意:载玻片要洁净无油迹;滴生理盐水和取菌不宜过多;涂片要涂抹均匀,不宜过厚。 2、干燥 将涂好菌膜的载玻片平放在室温下自然干燥。也可用电吹风低温吹干。 3、固定 手持(木夹夹住)已干燥的涂有菌膜的载玻片,涂面朝上,在酒精灯火焰上通过2~3次。原理:加热使细菌细胞的蛋白质凝固,从而固定细菌细胞形态,并使之牢固附着在载玻片上。 注意:热固定温度不宜过高,否则会改变甚至破坏细胞形态。 4、染色 将热固定的细菌涂片平放于在载玻片架上,滴加染液于涂片上(染液刚好覆盖涂片薄膜为宜)。 染色时间:吕氏碱性美蓝染色1~2min;石炭酸复红染色约1min;草酸铵结晶紫染色约1min。 5、水洗 将细菌涂片上染液倒入废液缸中;手持细菌染色涂片,置于废液缸上方,用洗瓶中自来水冲洗涂片,直至流下的水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