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跟踪检测(九) 劝 学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课时跟踪检测九王何须曰利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高中语文课时跟踪检测九王何须曰利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课时跟踪检测(九) 王何须曰利一、基础知识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注音与释义,全数正确的一项是( )A.说.(shuō,劝说)之将何如B.利与善之间.(jiàn,距离、不同)也C.孳孳为.(wèi,为了)利者D.愿闻其指.(zhǐ,指导)解析:选B A项,“说”,应读shuì;C项,“为”应读wéi,谋求;D项,“指”通“旨”,要旨、意旨。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解析:选C A项,介词,在;介词,对。

B项,连词,表目的,来;介词,用。

C项,均为结构助词,的。

D项,连词,表承接关系;连词,表并列关系。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不王者,未之有也A.但是..B.何须曰利..将何之C.先生..D.何以利吾家.解析:选C A项,“但是”,这样却;B项,“何须”,为何必然;D项,“家”,古代卿医生的封邑。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我将见楚王说而罢.之B.不远.千里而来C.先生以利说.秦、楚之王D.但是不王.者,未之有也解析:选C A项,动词使动用法。

B项,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D项,名词活用为动词。

5.下列句子中,与“但是不王者,未之有也”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A.先生将何之B.秦、楚之王悦于利C.孟子见梁惠王D.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解析:选A A项与例句均是宾语前置句。

B项为状语后置句。

C项为正常语序。

D项为状语后置句。

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孟子见梁惠王。

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须曰利.?亦有仁义算了矣。

王曰:‘何以利吾国?’医生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

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

语文同步优化指导(人教版必修4)课时跟踪训练9+Word版含解析

语文同步优化指导(人教版必修4)课时跟踪训练9+Word版含解析

课时跟踪训练(九)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A组:基础达标(建议用时20分钟)一、基础积累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诞.生(dàn)刹.那(shà)撕.碎(sī)缺陷.(xiàn)B.怀孕.(yùn)挑.选(tiāo)典型.(xínɡ)履.行(lǔ)C.求援.(yuán)专横.(hénɡ)辜.负(ɡū)罪孽.(niè)D.仁慈.(cí)赢.得(yínɡ)渊.源(yuān)秩.序(zhì)解析:A项,“刹”应读chà;B项,“履”应读lǚ;C项,“横”应读hènɡ。

答案:D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恐惧辩认给予综合B.哭泣空虚因素严厉C.遵徇愿望鉴于树立D.幼稚惩罚阻碍慨念解析:A项,辩—辨;C项,徇—循;D项,慨—概。

答案:B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深入贯彻全军政治工作会议精神,________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全面加强部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

②15日,香港警方________完持续近80天的“占领中环”非法集会后,各种商铺便纷纷打出节日促销广告。

③高兴了________躺在洁白的雪堆里面,仰望浩瀚的苍穹,静观疏林水墨画,夕阳下的雪山,任风雪亲近你的脸颊,任白云飘荡蓝天,一种世外桃源________的清静感觉,痛痛快快享受那种畅游后的快感。

A.切实处理随意超凡脱俗B.扎实处置任意超尘出世C.扎实处理随意超尘出世D.切实处置任意超凡脱俗解析:“扎实”侧重于过程的踏实、牢固。

“处置”包含惩罚性的处理。

“任意”是不经心的意思,更符合语境。

“超尘出世”指超脱尘世,到了另外的境界。

“超凡脱俗”指超脱凡俗,成为一个清高的人。

答案:B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不正确的一组是()①“徒步三千,流亡万里”,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硕果仅存....的一次悲壮的师生长征,堪称我国教育史上一次可歌可泣的文化长征。

高一下册语文课时跟踪检测答案

高一下册语文课时跟踪检测答案

高一下册语文课时跟踪检测答案1、下列词语中,加着重号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告辞(cí)菱角(léng)B、柔滑(róu)精致(zhì)(正确答案)D、晌午(shàng)吮吸(yǔn)下列词语中,加着重号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2、下列选项中,与加着重号字的注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单选题] *A、鲜(xiān):鲜红新鲜屡见不鲜鲜为人知B、强(qiǎng):坚强牵强强词夺理博闻强识C、供(gōng):供给供应提供供不应求(正确答案)D、当(dāng):当家当代门当户对安步当车3、括号前的字注音正确的是,潭柘()寺[单选题] *zhêtuózhè(正确答案)zhé4、下列词语中,加着重号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狭隘(ài)言简意赅(hài)B、笑靥(yǎn)心宽体胖(pán)C、脸颊(jiá)诲人不倦(huǐ)D、酝酿(niàng)一蹴而就(cù)(正确答案)5、22. 下列句子中加双引号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单选题] *A.让绿色生活成为时代文明的标签,需要激发出每个人的环保热情,建设美丽中国,每一个人都不能“袖手旁观”。

B.为了改变交通拥堵的现象,我校组织部分老师担任交通疏导员,交通拥堵的现象“戛然而止”。

(正确答案)C.峰会期间,青岛市主城区道路两侧“张灯结彩”,五颜六色的花卉和绿植景观营造出浓浓的盛会氛围。

D.精明的行销人员,会尽力让所有的行销元素都环环相扣、“天衣无缝”。

6、1老刘庆祝生日,对好友说:“明天是我的生日,特邀请你来贵府一叙,你不会拒绝吧?”他这样表述是得体的。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7、8. 下列句子中加双引号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单选题] *A.为提高全民阅读水平,目前“当务之急”是在社会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四课时跟踪检测:(十五) 劝学(节选) Word版含解析

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四课时跟踪检测:(十五) 劝学(节选) Word版含解析

课时跟踪检测(十五)劝学(节选)(时间:40分钟 分值:56分)一、文言基础专练(25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圣心备焉 备:具备B.不积跬步跬:一步C.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锲:雕刻D.用心一也一:专一解析:选B B项,跬:半步。

2.下列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D.箕畚运于渤海之尾解析:选B A、C、D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意思分别为每天、向上、用箕畚。

B项为名词作动词,游水。

3.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Error! Error!A.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D.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解析:选C 以:①与“可”组合为能愿动词;②用来。

而:③表转折关系的连词;④表并列关系的连词。

4.下列各句与“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的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A.微斯人,吾谁与归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C.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D.以为轮解析:选C C项与例句的句式均为定语后置句;A项,宾语前置句;B项,状语后置句;D项,省略句。

5.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劝学》中的“劝”起统领全篇的作用。

“劝”是“劝勉”的意思。

课文着重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意义和学习应持的态度。

B.人们掌握知识、培养品德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步积累、逐步发展、由不知到知、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C.第3段朽木与金石对比,说明“不折”与“可镂”的关键在于“不舍”与“舍”。

用蚯蚓的“用心一”和螃蟹的“用心躁”对比论证,意在说明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用心专一。

D.文章在语言运用上,长短句并用,对偶排比句兼行,匀称而又错落有致。

读来朗朗上口,富于音乐节奏美。

解析:选C C项,说明“不折”与“可镂”的关键在于“舍”与“不舍”。

课时跟踪检测(五) 劝学(节选)

课时跟踪检测(五)  劝学(节选)

课时跟踪检测(五)劝学(节选)一、文言基础专练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槁暴..(ɡǎo pù)参省..(cān shěnɡ)靛.青(diàn) 其曲中.规(zhònɡ)B.蓼.蓝(liǎo) 须臾..(xū yú)跬.步(kuǐ) 骐骥..(qí jì)C.锲.而不舍(qì) 舆.马(yú)蛟.龙(jiāo) 金石可镂.(lòu)D.以为轮(róu) 跂.而望(qí)舟楫.(jí) 驽.马(nú)解析:选B A项“省”读xǐnɡ。

C项“锲”读qiè。

D项“跂”读qǐ。

2.下列对加点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①虽有槁暴.(晒干)②以为轮(以火烘木,使其弯曲)③吾尝跂.而望矣(抬起脚尖)④而致.千里(送别)⑤君子生.非异也(天赋,资质)⑥非利.足也(走得快)⑦筋骨之强.(强壮)⑧而绝.江河(横断)⑨声非加疾.也(这里指声音洪亮)⑩而闻者彰.(明显)A.①②⑤⑥⑦⑨B.①②③④⑦⑨C.①③⑤⑦⑨⑩D.①⑤⑦⑧⑨⑩解析:选A③跂:踮起脚跟;④致:达到;⑧绝:横渡;⑩彰:清楚。

3.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及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取之于.蓝②寒于.水③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④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D.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解析:选C①于:从;②于:比;③而:表递进;④而:表转折。

4.从词类活用角度看,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上.食埃土,下饮黄泉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C.假.舆马者,非利足也D.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解析:选C A、B、D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C项无活用。

5.选出与“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句式相同的一项()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C.木直中绳,以为轮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解析:选D例句与D项均为判断句。

语文(人教版必修3)练习课时跟踪训练9劝学

语文(人教版必修3)练习课时跟踪训练9劝学

课时跟踪训练(九) 劝 学A 组:基础达标(建议用时20分钟)一、基础积累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以为轮B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C .金就砺则利D .君子生非异也解析:A 项,“”通“煣”;B 项,“有”通“又”;D 项,“生”通“性”。

答案:C2.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非利.足也②金就砺则利. ⎩⎪⎨⎪⎧③则知明.而行无过矣④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A .两个“利”字相同,两个“明”字也相同B .两个“利”字相同,两个“明”字不同C .两个“利”字不同,两个“明”字相同D .两个“利”字不同,两个“明”字也不同解析:①“利”,(走得)快。

②“利”形容词作动词,变锋利。

③“明”,明达。

④“明”,智慧。

答案:D3.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加点的词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C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D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解析:A 项,名词作状语,每天;B 项,名词作动词,游水;C 项,名词作状语,向上;D 项,名词作状语,用箕畚。

答案: B4.下列句中“焉”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且焉置土石B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C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D.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解析:A、B、C三项中的“焉”都是兼词,D项中的“焉”是助词。

答案:D5.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C.冰,水为之,而寒于水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解析:A、C两项均为“于”字结构的介宾结构后置句,D项是“乎”字结构的介宾结构后置句,B项为否定判断句。

答案:B6.名句默写。

(1)木直中绳,______________,其曲中规。

______________,不复挺者,______________。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____________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四课时跟踪检测(九)宝玉挨打含解析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四课时跟踪检测(九)宝玉挨打含解析

课时跟踪检测(九)宝玉挨打(时间:40分钟分值:50分)一、语言表达专练(25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在现代艺术气息浓厚、广受时尚青年推崇的蓝顶美术馆,民间的沙画表演让展览会富有了浓郁的怀旧情调。

艺人无与伦比....②别看他是个半路出家的木匠,他的手艺好得很,他所设计制造....的红木家具曾经获过省级大奖。

③汪涵是近年深受观众喜爱的电视主持人,常常妙语连珠,巧.,亲和力很强,拥有广泛的支持者,凡他主持的节目都有很高言令色...的收视率。

,相反,他们在训练中的④首战失利,东莞队并没有垂头丧气....气氛显得十分轻松,不时传出欢声笑语。

孩子的生命,残忍地制造了多⑤近年来,一些犯罪分子漠不关心....起校园血案,引发了全社会的无比愤慨与沉痛思考。

⑥有些人生命的唯一目标就是拼命积累财富,他们像陀螺一样,,忘记了生活中还有别的值得追求的幸福。

蝇营狗苟....A.①③⑥B.③⑤⑥C.①②④ D.②④⑤解析:选C ①无与伦比:指事物非常完美,没有能跟它相比的。

符合语境。

②半路出家:比喻中途改行,从事另一工作。

符合语境。

③巧言令色: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褒贬误用,不合语境。

④垂头丧气:形容情绪低落、失望懊丧的神情。

符合语境。

⑤漠不关心:形容对人或事物冷淡,一点儿也不关心。

不能带宾语,不合语境。

⑥蝇营狗苟:像苍蝇那样飞来飞去,像狗那样苟且偷生,形容人不顾廉耻,到处钻营。

属感情色彩不当,不合语境。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红楼梦》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长篇小说。

它以一个贵族家庭展开了一幅广阔的社会历史图景,社会的各个阶级和阶层,都得到了生动的描写。

B.“严父教子”在传统中国家庭中是屡见不鲜的情景,在曹雪芹的笔下却写得那样波澜起伏、曲折有致,写得如此错综复杂、精彩纷呈.C.“宝玉挨打"是《红楼梦》中的著名事件之一,突出表达了贾政与宝玉父子两代的思想冲突,展示了男主人公的叛逆性格.D.宝玉宁肯与地位下贱的丫鬟厮混,也不愿见贾雨村那样势利恶俗的官场中人,是其叛逆性格中最突出的表现。

课时跟踪检测(十一) 师 说

课时跟踪检测(十一) 师 说

课时跟踪检测(十一) 师 说(时间:40分钟 满分:60分)一、基础巩固(30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其皆出.于此乎 B.⎩⎪⎨⎪⎧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C.⎩⎪⎨⎪⎧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策之不以其道. 解析:选C C 项,两个“习”,都为“学习”;A 项,超出/产生;B 项,疑难问题/糊涂;D 项,道理/方法。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B .愚人之所以..为愚/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吾未见其.明也 D .耻学于.师/不拘于.时 解析:选C C 项,其:人称代词,他们;A 项,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指示代词,这些;B 项,所以:……的原因/用来……的,……的凭借;D 项,于:介词,向/介词,被。

3.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B.⎩⎪⎨⎪⎧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C.⎩⎪⎨⎪⎧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D.⎩⎪⎨⎪⎧择师而.教之吾从而.师之 解析:选D D 项,连词,表顺承。

A 项,第一个“之”,宾语前置的标志;第二个“之”,代词,代指“道”。

B 项,第一个“其”,代词,那些;第二个“其”,语气词。

C 项,第一个“乎”,介词,相当于“于”,可译为“比”;第二个“乎”,语气助词,在句末表反问,译为“呢”。

4.下列加点词与“吾从而师之”中的“师”活用情况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小.学而大.遗 B .而耻.学于师 C .孔子师.郯子 D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解析:选C 例句中的“师”为名词的意动用法,与C 项中的“师”相同,以……为师;A 项,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B 项,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D 项,名词作动词,学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跟踪检测(九)劝学(时间:40分钟满分:60分)一、基础巩固(30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学不可以已.已:停止木直中.绳中:合乎B.金就.砺则利就:靠近臂非加.长也加:更C.声非加疾.也疾:强,这里指(声音)宏大君子生.非异也生:资质、禀赋D.虽.有槁暴虽:虽然而闻者彰.彰:清楚解析:选D D项,虽:即使,表假设。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以.为轮无以.至千里C.吾尝终日而.思矣顺风而.呼D.风雨兴焉.圣心备焉.解析:选C A项,介词,从/介词,比。

B项,介词,把/“以”与前面“无”连用,构成“无以……”,解释为“没有用来……的方法”。

C项,两个“而”都是连词,表顺承。

D项,兼词,相当于“于此”,“在这里”/语气词,不译。

3.下列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B.非能水也,而绝江河..C.学不可以..已D.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解析:选C A项,“爪牙”,(古)爪子和牙齿;(今)坏人的党羽、帮凶。

B项,“江河”,(古)指长江和黄河;(今)一般大江大河。

D项,“寄托”,(古)安身;(今)托付,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个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4.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荀子》,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况所作,一小部分出自其弟子之手,现存32篇。

B.“青,取之于蓝”中的“青”为“靛青”,一种染料。

“蓝”,也叫蓼蓝,叶子可制染料。

C.“金就砺则利”中的“金”,指金属制的刀剑等。

D.古代称跨出一脚为“步”,跨两脚为“跬”。

解析:选D D项,应为: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两脚为“步”。

5.名句默写。

(6分)(1)荀子在《劝学》中以“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为例,引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论,强调了学习并自省的重要性。

(2)荀子《劝学》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3)《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参考答案:(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3)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6.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2分)(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水,却可以横渡长江黄河。

君子的资质禀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2)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自然会心智澄明,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

(3)(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

(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二、阅读鉴赏(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劝学(节选)荀子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①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

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②而后止也。

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

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

故《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礼》者,法之大分③,类之纲纪也。

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

《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④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

端而言,蠕⑤而动,一可以为法则。

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

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故不问而告谓之傲⑥,问一而告二谓之⑦。

傲,非也;,非也;君子如向⑧矣。

学莫便乎近其人。

《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春秋》约而不速。

方⑨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于世矣。

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

[注] ①数:术,即方法、途径,这里引申为“科目”。

②没:同“殁”,死亡。

③大分:大的原则、界限。

④箸:通“著”,显明。

⑤蠕:微动。

⑥傲:浮躁。

⑦:形容言语繁碎。

⑧向:通“响”,回音。

⑨方:仿效。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B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C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D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解析:选B 根据句意和对称,可以对比排除,然后确定B 项。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经,指经书,先秦“六经”包括《诗》《书》《礼》《乐》《易》《春秋》。

但《乐》后来亡于秦末战火,只剩下五经。

B .“君子”一语,广见于先秦典籍,在先秦典籍中多指“君王之子”,着重强调政治地位的崇高。

而后孔子为“君子”一词赋予了道德的含义,自此,“君子”一词有了德性。

C .小人,通常指儒家定义的“君子”的反义词,儒家对小人的定义,指像小孩子那样说翻脸就翻脸,说变脸就变脸,出自孔子“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说。

D .学者,“学”者,觉也,系指通过学问觉悟之人,即专门从事某种学术体系研究而通达智慧的人。

解析:选D D项,学者,指求学的人。

9.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荀子认为,从学习的科目来说,是有尽头的,但如果从学习的意义来说,人应该终身学习。

B.学习不应该停留在表面,不是为了向别人炫耀,应该入耳入心,贯彻到行动中,表现在举止上。

C.在荀子看来,《礼》是基础,《诗》《书》《礼》《乐》《春秋》涵盖了天地之间所有学习的内容。

D.最好的学习方法是接近贤师,这样也就能养成崇高的品德并获得广博的知识,也能通晓世事了。

解析:选C C项,“《礼》是基础”说法不当,原文说“终乎读《礼》”。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

(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所以从学习的科目来说,是有尽头的;但如果从学习的意义来说,那么学习是片刻也不能丢的。

(2)君子的学习,是用它来完美自己的身心;小人的学习,只是把学问当作家禽、小牛之类的礼物去讨人好评。

参考译文:学习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终结?答案是:从学习的科目来说,是从诵读《尚书》《诗经》等经典开始,到阅读《礼记》为止;从学习的意义来说,是从做一个读书人开始,到成为圣人为止。

诚心积累,长期努力,就能深入,学到老死然后才停止。

所以从学习的科目来说,是有尽头的;但如果从学习的意义来说,那么学习是片刻也不能丢的。

致力于学习,就成为人;放弃学习,就成了禽兽。

所以说,《尚书》是政事的记载;《诗经》是和谐的音乐所附丽的篇章;《礼记》是行为规范的要领、具体准则的总纲。

所以学到《礼记》就到头了,这可以叫作达到了道德的顶点。

《礼记》的肃敬而有文饰,《乐记》的中正而又和谐,《诗经》《尚书》的内容渊博,《春秋》的词意隐微,存在于天地之间的道理都包括在这些典籍中了。

君子的学习,有益的东西进入耳中,记在心中,贯彻到全身,表现在举止上。

所以他稍微说一句话,稍微动一动,都可以成为别人效法的榜样。

小人的学习,只是从耳中听进去,从口中说出来。

口、耳之间才不过四寸罢了,怎么能够靠它来完美七尺长的身躯呢?古代的学者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现在的学者学习是为了给别人看。

君子的学习,是用它来完美自己的身心;小人的学习,只是把学问当作家禽、小牛之类的礼物去讨人好评。

所以别人没问就去告诉的叫作急躁,别人问一件事而告诉两件事的叫作唠叨。

急躁,是不对的;唠叨,也是不对的;君子回答别人,就像回声应和原声一样。

学习没有什么比接近良师益友更便利的了。

《礼记》《乐记》虽记载了法律制度,却没有详细阐明其中的道理;《诗经》《尚书》虽记载了古代的事理,却不能切合今天的实际;《春秋》文字简约,因而不能使人很快明白其中的道理。

效法良师益友并且学习君子的学说,就能培养出崇高的品质,学到广博的知识,通晓天地人间的事理。

所以说,学习没有什么比接近良师益友更便利的了。

三、表达交流(11分)11.下面是甲、乙两位同学关于“自主学习”的问答。

请仿照乙同学对“能学”所作的解释的句子的形式,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解释文字。

(6分)甲同学:你能告诉我“自主学习”有哪些要点吗?乙同学:好的。

我认为自主学习有四个要点,就是能学、想学、会学、坚持学。

“能学”是指学习者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并且具备基本的学习能力;“想学”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会学”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坚持学”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