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中三种水溶性成分的体外抗氧化作用
丹参水溶性成分的研究进展

丹参水溶性成分的研究进展摘要】本文就丹参水溶性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进行综述及丹参及其制剂药理作用的最新进展做一介绍。
【关键词】丹参水溶性成分综述【中图分类号】R9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7-0126-02The search of Dan shen water-soluble compositionses makes progress 【Abstract】 This text Dan the extract disconnect of three water-soluble effective compositions method progress round up and Dan shen and it product pharmacology acting lately make progress make a to introduce【Key words】 Dan shen Water-soluble composition Round up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的干燥根及根茎,其味苦、性微寒,归心、肝二经。
具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之功效,是一种临床上常用的活血化瘀的要药,常用于妇科病、冠心病、缺血性中风、动脉粥样硬化等症的治疗。
丹参的活性成分主要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类。
本文就丹参的水溶性有效成分及其提取分离方法进行综述并对丹参及其制剂药理作用的最新进展做一介绍。
1.丹参的主要水溶性成分丹参的水溶性成分主要包括丹参素、原儿茶醛、迷迭香酸、紫草酸、丹酚酸a\b\c\d\e\f\g等,这些成分多具有酚酸性结构,最早发现的丹参素化学名为f-3,4-二羟本乳酸(p-3,4-dihydroxybenyllacticacid)其分子式C9H10O5。
丹酚酸a(salvianolic acid a)是一分丹参素与两分子咖啡酸缩合而成,其分子式是C26H22O10;丹酚酸B(sal-vianolic acid b)为三分子丹参素与一分子咖啡酸缩合而成,其分子式是C36H30O16;丹酚酸c(salvianolic acid c)则为二分子丹参素缩合而成,其分子式是C18H18O9,其它丹酚酸亦有类似结构。
富硒丹参次生代谢产物含量、指纹图谱和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富硒丹参次生代谢产物含量、指纹图谱和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丹参是我国传统中药材其药理作用与微量元素硒的生物无机化学性质相似。
一般在低浓度下,硒对植物体有促进生长,减缓植物衰老,拮抗重金属毒害等作用。
硒与丹参活性成分结合在生理作用上可能产生协同增效作用。
为了了解硒对丹参次生代谢产物产生的影响,本论文对补硒栽培获得的富硒丹参和普通丹参进行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丹参的主要次生代谢产物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含量,并建立丹参脂溶性成分和水溶性成分的指纹图谱分析补硒丹参和普通丹参溶剂浸提成分的含量及种类。
采用羟自由基清除法、超氧阴离子清除法和总还原性测定法对两种丹参的体外抗氧化能力进行评价。
分析富硒丹参和普通丹参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差异。
富硒丹参脂溶性成分研究结果表明2009年田间试验中,补硒组的丹参酮IIA 含量比对照组有所提高,高喷组、低施组与对照组,低喷组与高喷组都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2010年田间试验中,补硒组与对照组的丹参酮IIA含量呈显著性提高(p<0.05)。
丹参样品图谱与对照图谱的整体相似度评价发现补硒丹参与普通丹参所含的化学成分种类基本一致,相似度均在0.98以上。
对比补硒组和对照组的总峰面积和共有峰总峰面积的平均值,补硒组有明显增加,2009年田间试验中,高喷组和低施组的总峰面积和共有峰总峰面积是对照组的近1.5倍;2010年田间试验中,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总峰面积比对照组提高35.86%和24.43%,共有峰总峰面积提高了32.99%和23.54%,实验结果表明除丹参酮IIA的含量有显著增加之外,脂溶性成分中的其他成分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富硒丹参水溶性成分研究结果表明2009年田间试验中,补硒组的丹酚酸B含量比对照组有所提高,四个补硒组与对照组、低施组与高施组都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2010年补硒实验中高剂量组比对照组提高了4.92%。
丹参的化学成份分离及其抗氧化活性分析

丹参的化学成份分离及其抗氧化活性分析作者:李宣怡来源:《科技资讯》2017年第31期摘要:目的对于丹参的根和根茎的化学成分的分离和相关抗氧化性的活性进行相关性的研究。
方法分别去采用醇提法与水提法分离其脂溶性的化学成分以及水溶性的化学成份,这两种成分分别是丹参酮和丹酚酸。
运用相关的水杨酸与邻苯三分法分别去分析丹参酮对于羟基自由基以及超氧阴离子清楚的能力。
运用水杨酸法以及还原法分别的去分析其丹酚酸对于羟自由基清楚的能力和还原的能力。
结果丹参酮清除其羟基自由基与超氧阴离子能力强,丹酚酸有着较强的清除其羟基自由基的相关的能力和还原能力。
结论丹参根以及其根茎当中的含有的水溶性与脂溶性的相关的化学成份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和还原的能力,可以有效的去预防治疗心血管等相关的疾病疾病,有很好的药用价值,非常值得使用。
关键词:丹参化学成分抗氧活性讨论与分析中图分类号:TS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11(a)-0213-02中医的相关理论认为,丹参味苦,微寒,归心、肝经,具有祛淤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之功效。
古有“一味丹参,功同四物”之说,可以适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瘾瘕积聚、胸腹刺痛、热痹疼痛、疮疡肿痛、心烦不眠和肝脾肿大以及心绞痛等等。
丹参和自身的相关制剂对于治疗一些心脑血管的疾病或者是癌症、中风以及肝炎等等包括抗衰老都有着十分好的效果。
自从20世纪30年代以来,我们国内外的一些学者都分分对丹参相关活性成分与相关的药理作用作出了大量的研究,并且还得到了大量的化学成分。
本文主要研究如何使用水提法和醇提法来对丹酚酸和丹参酮,经过分离之后就可以使用这些分离出来的成分对羟自由基以及超氧阴离子这些与抗氧性活性有关系的元素进行清除以及研究,最终为丹参治疗相关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1 仪器与试药1.1 仪器HWS-24型电热恒温水浴锅(上海泰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磁力搅拌器(德国);电子天平(梅特勒);DHG-9005型的电热鼓风干燥箱(北京恒泰);7235型可见光的分光光度计(上海天普);离心机);组织粉碎机(上海胜启仪表有限公司);250ML的烧杯;专用移液器;ZKJ-1001型循环水真空抽气泵(成都普龙科学仪器有限公司);KQ3200型超声波清洗器(上海精密)。
丹参抗氧化成分的提取及其活性研究

收稿日期:2003-07-07作者简介:孙利芹(1973-),女,工程师;主要从事油脂抗氧化的科研工作。
文章编号:1003-7969(2004)04-0053-03 中图分类号:T Q641 文献标识码:A丹参抗氧化成分的提取及其活性研究孙利芹,姜爱莉,林 剑(烟台大学生物工程系,264005山东省烟台市) 摘要:分别用石油醚、三氯甲烷和乙醇依次提取丹参有效成分,用自动氧化稳定仪(OSI )测定了3种提取物对猪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发现石油醚提取物(LE 2pet )和三氯甲烷提取物(LE 2chl )有明显的氧化活性,其对猪油的保护系数与BHT 和V E 接近。
同时测定了LE 2pet 和LE 2chl 与其他抗氧化剂的协同作用及对Fe 3+螯合作用,发现丹参的LE 2pet 和LE 2chl 与BHT 和V E 都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对Fe 3+也有一定的螯合作用,含4mg/kg Fe 3+的猪油中分别添加0.02%的LE 2pet 和LE 2chl ,可使其氧化稳定性提高3.2和2.6倍,与柠檬酸(C A )联合使用,表现出明显的氧化协同作用。
关键词:丹参;抗氧化活性;保护系数;协同作用 丹参(Salvia miltiorhiza Bung )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去淤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等功能。
现代中药药理研究表明,丹参能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降血脂,抑制血栓形成或抗血栓,改善微循环等作用,是一种传统的中药[1]。
丹参的脂溶性成分是一些酮类,临床和药理研究表明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在对700多种中草药进行的抗氧化筛选中,丹参表现出很强的抗氧化活性[2],是一种很有开发前途的抗氧化剂。
目前,关于丹参的研究多集中于其药理方面,并且多是对其水溶性成分的研究,而对丹参的脂溶性成分的抗氧化性能的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利用多种有机溶剂对丹参水提取的废料进行二次提取,并探讨丹参在抗氧化方面的可能性,有望得到一种具有保健功能的新型油脂抗氧化剂。
丹参主要成分及药理作用

丹参主要成分及药理作用(1)主要化学成分丹参的化学成分主要有两大类:脂溶性的丹参酮类化合物和水溶性的酚酸类化合物。
脂溶性成分属醌、酮型结构的有:丹参酮,隐丹参酮,异丹参酮,异隐丹参酮,羟基丹参酮,丹参酸甲酯,亚甲基丹参醌,二氢丹参酮,丹参新醌A、B、C、D,二氢异丹参酮,新隐丹参酮,去羟新隐丹参酮,代号为Ro-090680的2-异丙基-8-甲基菲-3,4-二酮,去甲丹参酮,丹参二醇A、B、C,丹参新酮,1-氢丹参新酮,1-氢丹参酮,1-氧代异隐丹参酮,3α-羟基丹参酮?A,1,2-二氢丹参醌,醛基丹参酮,亚甲二氢丹参酮,7β-羟基-8,13-松香二烯-11,12-二酮,1,2,5,6-四氢丹参酮,4-亚甲丹参新酮,丹参酚醌,鼠尾草呋萘嵌苯酮,丹参内酯,二氢丹参内酯,丹参螺缩酮内酯,表丹参螺缩酮内酯,丹参螺缩酮内酯?,就是丹参隐螺内酯,表丹参螺缩酮内酯?,就是丹参隐螺内酯,鼠尾草酮,鼠尾草酚酮,丹参酮二酚。
丹参环庚三烯酚酮等;属其他类型结构的有:降鼠尾草氧化物,弥罗松酚,鼠尾草酚,柳杉酚等。
水溶性成分酚性酸化合物有:丹参酸A、B、C,丹参酸A又称丹参素,其结构为D(+)-β-(3,4-二羟基苯基)乳酸,丹参酸B是由3分子的丹参素和1分子的咖啡酸缩合形成的,就是丹参酚酸B;丹参酸C是2分子丹参素的缩合物;丹参酚酸A、B、C、D、E、G;迷迭香酸,迷迭香酸甲酯,紫草酸草酸单甲脂,紫草酸二甲酯,紫草酸乙酯,紫草酸 B,原儿茶醛,咖啡酸,异阿魏酸等。
-(3-羟丙基)-7-还含黄芩甙,异欧前胡内酯,熊果酸,β-谷甾醇,胡萝卜甙,5甲氧基-2-(3′-甲氧基-4′-羟苯基)-3-苯并,b,呋喃甲醛,替告皂甙元,豆甾醇等。
(2)药理作用和功效丹参有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的功效。
现代药理学的研究表明,它具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
对心血管系统可增加冠脉流量、降低心肌兴奋性和传导性,对急性心肌缺血缺氧所致的心肌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
丹参药材提取液中丹酚酸B稳定性影响因素的考察

第 3 卷 第 l 期 0 0
20 年 5 05 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C iaJ u n l f hn s aei e ia hn o r a ieeM tr M dc o C a
V 13 I u l o. 0, s e s 0
酚酸 C迷 迭香 酸 、 参 素、 、 丹 原儿 茶醛 等 。药 理研 究 表明丹参 酚酸类 具有 抗凝 、 氧化 的活性 j其 中 抗 0,
丹酚酸 B是含量最高的活性成分, 有文献提示丹酚
酸 B的稳 定性较 差 , 制剂 工艺过 程 中稳 定性 影 响 其
因素有待探讨 [。本 实验对丹参提取液施 以不 同影 响因素 , H L 用 P C测定丹 酚酸 B的含 量 , 各种 因 考察
表 2 0℃丹参酚酸乙醇溶液中丹酚酸 B不同时间含量 5
受热 时间/ h 含 量/T・ L r m一 l g
0. 3 1 19
围 028 28 , ; .8 ~ .8t 精密度试验 R D05 (, 6 ; t g S .%,/= ) 7
重复性 试验 R D 10 , t= )加样 回收试验得平 S .% (, 6 ; /
丹参药 材提取液 5 = 0 c受热 1 【 , 含量几 乎 h时 其
211 色谱 条件 ..
Koai c8 ( . in×20 r s 】 46 n m l 柱 l 5
不降低, 受热 8h时, 丹酚酸 B含量降低约 4 %。 0
以上结果表 明丹参 水 提 液 中丹 酚 酸 B对 受 热
受热 时 间/ 1 1 药 液含量 / gm m ・L
O. 5 265 0. 3 2 15 O.4 288 O. 5 2 77
大大降低 , 一点 中试研究 中已经得 到重复验证 。 这 32 乙醇体 系有利 于丹 酚酸 B的稳定 。考虑 在工 . 艺中将 丹参水提 液过 大孔 吸附树 脂 , 以乙醇洗 脱 富
“上品”中药到抗氧化细胞保护剂—丹参千年治病良效揭秘

丹参产品的抗氧化研究前言周俊:中国科学院院士:过去50 年特别是近20 年我国植物化学有了快速发展。
从传统植物化学研究看, 已和国际差距较小。
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创新并做出有我国特色的现代植物化学研究。
我国植物种类丰富, 世界上名列第三; 应用历史悠久, 且多有文字记载。
由此出发, 再协作分工,又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成就, 就可能做出有特色的植物化学创新研究。
青蒿素是一个成功的例子, 但是不多。
一个令人担忧的现状是跟踪国外某些植物化学成就, 投入的人力和物力过多, 在同一水平上重复甚至竞争, 这就妨碍了创新和形成特色。
传统植物化学是提取、分离、结构和发现新植物化学成分, 看来这一“关”我们虽未完全度过, 但已基本解决。
我们认为现代植物化学应该是研究植物有用成分特别是生物活性成分的科学。
这样和我国植物资源特点相结合, 又和多种学科如生命科学和有机化学等渗透交叉相结合, 这是创新的必要条件。
应该说我国植物化学界已开始了这种转变, 但并不普遍。
发现天然药物特别是传统中药的生物活性成分仍是我们当前的一个使命。
但从国际上发现的几个“热点”植物成分看, 大都是从民间药民族药中发现的, 而这方面我国是大有可为的。
从一种植物中分离近百种化学成分已无困难, 而从三至四种中药组成的有用复方中发现能够阐明其物质基础的生物活性成分研究, 在下一个世纪初可能取得突破性进展, 而此点我国最有特色。
发展我国现代植物化学要不断引进国际新技术、新仪器如色谱2质谱2核磁联用等, 要用活性追踪分离,要进行先导化合物的结构修饰、合成和仿生合成,研究领域不应局限于药物, 而应进行新天然农药、特殊油脂、特殊精油、功能食品等, 要与植物相关学科如分类学、系统学等交叉,这无疑是重要的。
朱大元:中药活性成分研究是中药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某些活性成分能直接研发成药物;活性成分为中药复方现代化提供物质基础;活性成分为中药制造现代化起到物质保障作用;活性成分又是中药专利的重要核心组成部分。
丹参的药理作用

丹参的药理作用The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of Salvia[摘要]近年来,对丹参的化学成份、药理活性、作用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均取得了较大进展。
丹参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研究和开发必将促进药现代化的发展。
本文对丹参活性成份的药理作用进行综述。
[关键词]丹参;药理作用;综述[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Salvia, pharmacological activity and mechanism of action studies, etc. have made great progress. Salvia has a variety of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has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s, and it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will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medicine. In this paper, the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of Salvia active ingredients are reviewed.[Key words] Salvia; pharmacology; Summary2005药典[1]载明,丹参具有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之功效,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经痛、胸腹刺痛、心烦不眠、心绞痛等症。
丹参的活性成分可分为脂溶性成分和水溶性成分,脂溶性成分有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丹参酮I等,水溶性成分有(丹参酸甲又叫丹参素)丹参素、丹酚酸、迷迭香酸、原儿茶醛、迷迭香酸等。
丹参酮ⅡA,药典规定其含量不得少于0.02%。
1.丹参脂溶性成份丹参具有活性的脂溶性成份主要为丹参酮类。
国内外学者对丹参酮类化合物的药理作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