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不同提取方法中水溶性成分含量的比较研究
丹参组织培养研究及其水溶性有效成分──迷迭香酸的含量测定

丹参组织培养研究及其水溶性有效成分──迷迭香酸的含量测定黄炼栋;周吉燕;刘涤;胡之璧【期刊名称】《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年(卷),期】1999(13)4【摘要】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分光光度法.对丹参培养细胞及其水溶性有效成分迷迭香酸进行研究。
结果:①丹参培养细胞中含有迷迭香酸。
②2,4-D对丹参愈伤组织的诱导有促进作用。
③B5培养基有利于丹参愈伤组织的生长.KH2PO4对丹参悬浮培养细胞的生长有较大的影响。
④对丹参培养细胞生长最适的蔗糖浓度为3%,对迷迭香酸形成的最适的浓度为5%。
【总页数】4页(P56-59)【关键词】丹参;迷迭香酸;悬浮培养细胞;有效成分;含量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诱导;促进作用;形成;浓度【作者】黄炼栋;周吉燕;刘涤;胡之璧【作者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生物工程研究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4;R282.71【相关文献】1.HPLC法测定丹参胶囊中丹参素、原儿茶醛、迷迭香酸及丹酚酸B的含量 [J], 周军;张茉;王杰2.HPLC法测定丹参地上部分中丹酚酸B和迷迭香酸的含量 [J], 孙立秋;王金兰;赵明;李军;王丹;时志春;张树军3.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煎煮时间夏枯草中丹参素、咖啡酸、迷迭香酸含量[J], 张艳娇; 黄宽; 向润清; 方山丹; 董帅; 范源4.胶束毛细管电泳法测定丹参及复方丹参片中迷迭香酸的含量 [J], 高静;邓光辉;陈盛余;王辉;覃月伦5.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水溶性迷迭香提取物中迷迭香酸、阿魏酸和咖啡酸的含量 [J], 许高燕;刘莹雯;银董红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发汗”与非“发汗”丹参中10种活性成分含量测定及其质量的主成分分析

“发汗”与非“发汗”丹参中10种活性成分含量测定及其质量的主成分分析王婷;于凡;李国转;邱镇;陈卫东;彭代银;俞年军;王国凯【摘要】目的考察“发汗”丹参与非“发汗”丹参中10种活性成分含量的差异,对“发汗”与非“发汗”两种加工方法进行综合评价。
方法将同一批次丹参鲜品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进行“发汗”与非“发汗”处理,对两组丹参中10种活性成分(丹参素、原儿茶酸、原儿茶醛、咖啡酸、异阿魏酸、迷迭香酸、丹酚酸B、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进行含量测定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两组丹参质量进行分析。
结果“发汗”后丹参酚酸类成分和丹参酮ⅡA含量上升,隐丹参酮和丹参酮Ⅰ的含量略有下降;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发汗”处理后基于效应成分的综合评分更高。
结论“发汗”丹参质量优于非“发汗”丹参。
【期刊名称】《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年(卷),期】2019(038)001【总页数】5页(P75-79)【关键词】丹参;发汗;高效液相色谱法;含量比较;主成分分析【作者】王婷;于凡;李国转;邱镇;陈卫东;彭代银;俞年军;王国凯【作者单位】[1]安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安徽合肥230012;[2]安徽道地中药材品质提升协同创新中心,安徽合肥230012;[3]安徽中医药大学药物代谢研究所,安徽合肥230012;[1]安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安徽合肥230012;[2]安徽道地中药材品质提升协同创新中心,安徽合肥230012;[3]安徽中医药大学药物代谢研究所,安徽合肥230012;[1]安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安徽合肥230012;[2]安徽道地中药材品质提升协同创新中心,安徽合肥230012;[3]安徽中医药大学药物代谢研究所,安徽合肥230012;[1]安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安徽合肥230012;[2]安徽道地中药材品质提升协同创新中心,安徽合肥230012;[3]安徽中医药大学药物代谢研究所,安徽合肥230012;[1]安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安徽合肥230012;[2]安徽道地中药材品质提升协同创新中心,安徽合肥230012;[3]安徽中医药大学药物代谢研究所,安徽合肥230012;[1]安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安徽合肥230012;[2]安徽道地中药材品质提升协同创新中心,安徽合肥230012;[3]安徽中医药大学药物代谢研究所,安徽合肥230012;[1]安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安徽合肥230012;[2]安徽道地中药材品质提升协同创新中心,安徽合肥230012;[1]安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安徽合肥230012;[2]安徽道地中药材品质提升协同创新中心,安徽合肥2300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4.2丹参又称赤参、红根、紫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的干燥根和根茎,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等功效[1]。
丹参水提物吸湿性及其成分初步研究

丹参水提物吸湿性及其成分初步研究周玮;黄玛莎;雷昌;沈芹芹;夏新华【摘要】目的探索丹参水提物浸膏的吸湿性及其相关成分.方法分别对丹参水提物及其大孔树脂吸附分离的水、醇洗脱部位浸膏的吸湿性进行测定,并对其所含低分子糖类(单糖-低聚糖)、多糖、蛋白质、氨基酸、鞣质及丹酚酸B等进行分析.结果采用D101型大孔树脂分离纯化后,丹参水提物的水洗脱部位吸湿性增强,糖类、蛋白质等亲水性物质含量明显增加,丹酚酸含量降低至1.76 mg/g;醇洗脱部位的吸湿性及亲水性物质的含量明显降低,丹酚酸B含量增至146.57 mg/g.结论丹参水提物浸膏的吸湿性与其所含低分子糖类等亲水性强的成分密切相关.D101型大孔树脂分离纯化丹参水提物不但可有效富集其所含酚酸类有效成分,而且可大幅降低浸膏得率与浸膏的吸湿性.%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moisture absorption and related components of aqueous extract of Salviae Miltiorrhizae Radix et Rhizoma. Methods The hygroscopicity of aqueous extract of Salviae Miltiorrhizae Radix et Rhizoma and its water and alcohol elution parts separated by macroporous resin was measured, and the contained low molecular sugars (monosaccharides, oligosaccharide), polysaccharide, protein, amino acid, tannins and salvianolic acid B, etc. were analyzed. Results D101 macroporous resin was used for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aqueous extract of Salviae Miltiorrhizae Radix et Rhizoma. The hygroscopicity of water elution parts was enhanced;carbohydrate, protein and other hydrophilic substances content increased; the content of salvianolic acid B was reduced to 1.76 mg/g. While the hygroscopicity and hydrophilic substances of alcohol elution parts were greatly reduced; thecontent of salvianolic acid B increased to 146.57 mg/g. Conclusion The hygroscopicity of aqueous extract of Salviae Miltiorrhizae Radix et Rhizoma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contained strong hydrophilic components, such as low molecular sugars, etc. Using D101 macroporous resin to purify aqueous extract of Salviae Miltiorrhizae Radix et Rhizoma can not only effectively gather the contain phenolic acids active ingredients, but also sharply decrease the extract yield and extract moisture absorption.【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年(卷),期】2017(024)006【总页数】4页(P79-82)【关键词】丹参水提物;吸湿性;糖类;大孔树脂;丹酚酸B【作者】周玮;黄玛莎;雷昌;沈芹芹;夏新华【作者单位】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长沙 410208;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长沙410208;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长沙 410208;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长沙 410208;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长沙 4102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4.1丹参为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Bge.的干燥根和根茎,用于胸痹心痛、心烦不眠、月经不调等病症。
丹参中主要成分的提取分离标准工艺简述

丹参最重要具有旳成分为脂溶性旳二萜类成分和水溶性酚酸类成分,因此在设计丹参提取分离时,重要考虑旳是这两类物质旳提取过程。
其中脂溶性成分以丹参酮ⅡA为重要有效成分,其含量也相对较高;而水溶性成分以丹参素、丹参酚酸类、原儿茶醛为重要成分,原儿茶醛虽为活性成分,但其在丹参中含量很低。
且水溶性成分对于热旳敏感性强,脂溶性成分有升华性,在长时间热解决过程中容易成分损失。
1、提取已知丹参中成分热不稳定,采用梯度渗漉法对脂溶性成分和水溶性成分进行提取。
先以95%乙醇对丹参药材进行浸泡溶胀一段时间后,再用95%乙醇进行渗漉,采用正交法选用合适旳渗漉速率,注意低温操作。
滤去渗漉液A(重要为提取丹参酮等脂溶性成分),再用8倍量水对药渣进行渗漉,滤去渗漉液B,提取水溶性成分。
两份渗漉液均需要采用减压浓缩旳方式进行合适浓缩,温度不适宜过高,时间也不适宜过长。
2、分离对渗漉液A可以采用水沉法进行精制。
由于丹参酮ⅡA等二萜醌类成分具有共轭体系,刷型作用力强,也可以选用合适旳大孔树脂吸附进行分离,再使用95%旳乙醇进行解吸附。
对渗漉液B可以采用醇沉法,查资料可以加醇使药液含醇量达50%,能减少成分旳损失,起到最佳旳分离效果。
此外,由于水溶性酚酸成分中,丹酚酸具多种酚羟基、且分子量较大,可以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和聚酰胺树脂吸附旳措施进行分离;而丹参素与原儿茶醛分子量不不小于丹酚酸类成分,分子间作用力相对于丹酚酸类较小,因此与水旳亲和力更大,更适合于阴离子互换树脂进行分离。
若要对丹酚酸类成分过大孔树脂进行分离,可采用先用水洗脱,再用醇洗脱旳方式进行分离纯化。
3、超临界流体萃取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是现行以便、有效提取丹参中有效成分旳措施,同样在条件旳选择上需要控制温度、压力、时间等因素,此外可以加入合适旳夹带剂来提高提取效率。
如脂溶性成分可以加入高浓度旳乙醇来增长脂溶性成分旳溶解性,而水溶性成分也可以选用合适旳夹带剂,有文献提出可以选用10%醇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如吐温旳混合体系溶液进行提取。
HPLC法测定复方丹参片中丹参脂溶性成分的含量

HPLC法测定复方丹参片中丹参脂溶性成分的含量张海江;胡静雅;袁日琴【摘要】运用液质联用技术分析复方丹参片中的丹参脂溶性成分组成,并建立了四种丹参脂溶性成分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采用Agela-Venusil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乙腈-水-乙酸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80 nm.通过质谱解析以及与对照品比较,鉴定了隐丹参酮、二氢丹参酮、丹参酮I和丹参酮IIA,并建立了HPLC分析方法同时测定这四种成分的含量.方法的重复性RSD小于2.0%,平均回收率为97.3~101.6%.本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分析结果准确可靠.【期刊名称】《淮阴工学院学报》【年(卷),期】2011(020)001【总页数】5页(P59-63)【关键词】复方丹参片;丹参;脂溶性成分;液质联用;质量控制【作者】张海江;胡静雅;袁日琴【作者单位】淮阴工学院生命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江苏淮安223003;淮阴工学院生命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江苏淮安223003;淮阴工学院生命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江苏淮安223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310 引言复方丹参片由中药丹参、三七及冰片所组成,具有活血化瘀、调经止痛、安神宁心的功效,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及急性心肌梗死。
丹参脂溶性成分被认为是复方丹参片的活性成分之一,主要有隐丹参酮、二氢丹参酮、丹参酮I和丹参酮IIA,并已有文献对这些成分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进行了研究。
中国药典以丹参酮IIA作为丹参脂溶性成分的标示化合物进行复方丹参片的质控,难以准确反映复方丹参片的质量。
现有的复方丹参片中丹参脂溶性成分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仅针对其中的二至三种,同时测定以上所有四种成分的分析方法尚未见文献报道。
本文首先采用液质联用技术分析复方丹参片中的丹参脂溶性成分组成。
在此基础上,建立了HPLC含量测定方法,同时测定隐丹参酮、二氢丹参酮、丹参酮I和丹参酮IIA的含量。
泰山野生丹参与种植丹参根_茎_叶中三种有效成分含量的分析比较_齐永秀

药 物 生 物 技 术Pharm aceutical Biotechno logy 2006,13(4):279~282泰山野生丹参与种植丹参根、茎、叶中三种有效成分含量的分析比较*齐永秀,曹明亮,王晓丹,高允生,夏作理(泰山医学院,泰安271016)摘 要 选用乙醇超声提取法提取丹参酮ⅡA,选用氨水超声提取法提取丹参素和原儿茶醛,用H L PC法测定泰山野生紫花丹参、种植紫花丹参和白花丹参中的丹参素、原儿茶醛、丹参酮ⅡA三种有效成分含量,并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表明野生紫花丹参、种植紫花丹参和白花丹参根中均含有丰富的有效成分;丹参叶中丹参素含量较高;丹参茎中三种有效成分含量较低。
研究表明泰山三种丹参中有效成分含量无明显差异,丹参叶含丰富的丹参素和原儿茶醛,提示丹参叶也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关键词 丹参;丹参酮ⅡA;丹参素;原儿茶醛;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图分类号:R28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915(2006)04-0279-04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 hiz a bg e)通常以根部入药,味苦,性微寒,具有活血化瘀,通经止痛,清热安神的功效[2]。
丹参能改善心功能,改善血液流变性,调节前列环素(PGI2)/血栓烷素A2 (T A2)平衡,调节脂质代谢,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SMC增值迁移等[3],在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中应用甚广。
白花丹参(S alvia m iltiorr hiz a bg e.f.alba)为丹参的白花变型,主要分布于山东境内,其他地区较为少见,属珍稀濒危药用植物[1],白花丹参除具有丹参的生物活性和用途外,对治疗血栓性脉管炎具有独特疗效[4]。
泰山产丹参主要为野生紫花丹参、种植紫花丹参和种植白花丹参。
文献报道[5,6]丹参地上部分含有丰富的有效成分。
为进一步探讨野生丹参与种植丹参主要有效成分有无明显差异,以及丹参茎、叶中有效成分的含量,本文采用H PLC法对泰山丹参根、茎、叶中的丹参素、原儿茶醛和丹参酮ⅡA含量进行了分析,对种植丹参和野生丹参同一部位有效成分进行比较,为丹参种植和茎、叶药用价值的进一步开发提供实验依据。
丹参药材脂溶性成分提取工艺的比较分析

sz .5 02 m , too oi o1q i : . x rc igd rto iue n x rc igt m eaue 5c . ie0I - .5 mr i fs l t iud 12 etatn ua in 1 0m n tsad etatn e p rt r 5c a d 0 2
cy t t n hn n .1y rt n hn n ,T n h n n ,a s io e IA a d t t lt n hn n s 1 d c st i a e o a e n r p o a s io ed h d O a s 10 e a s i o e l n h n n I n o a a s io e a n ie 。h sp p rc mp r d a d t a a y e h t o f r fu x r c i nd a o a i n e t a to 。o d s a i g e t a t o n lr s n c e t a to o n 1z d t e me h d o e l x e t a t o , ic lt o x r c i nc l — o kn x r c in a d u t a o i x r c i n t o t mie t e e ta t o f i i n y o i o o u l o s i u n s f o av a Mit o r i aT e Ut a o i x r c i n i p i z h x r c i n e f ce c f 1p s lb e c n t t e t r m S 1i 1i r n z .h 1r s n c e t a to s sg iia ty S p ro o t e o h r m to s h p i ie rc s a a e e sa 0 lw :t a o o c n rto 0 .a tce in fc n l U e i tt h t e e h d。 e o t m z d p oe s p rm t r sf lo se h n 1c n e ta in9 %P r il t
丹参不同提取工艺比较_刘重芳

7。
表7
丹参不同提取工艺比较表
提取方法
丹参素总量 (mg)
传统水煎法
142 .681
乙醇回流法 50 %乙醇 124 .841
95 %乙醇 27 .09
动态温浸法
61 .86
超声波法
14 .63
渗漉法
水 96 .83 50 %乙醇 76 .77
Abstract Several ext ract ion methods for Radix Salviae M ilt io rrhizae (w ater decoction , alcohol reflux , dy namic w arm immersion , ultrasonic ex traction and percolation)were compared in t his study .T he ext raction yields of Salvianic acid A , Protocatechualdehyde and T anshinone ⅡA w ere determined quantitatively by H PLC .T his result would be an experimental proof for pre-processing t he preparation of Radix Salviae M iltiorrhizae . Key words Radix Salviae Miltiorrhizae , salvianic acid A , protocatechualdehyde , t anshinone ⅡA , orthogonal design , ext raction meth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