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工程课程设计报告(终极版)

合集下载

电力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电力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电力系统课程设计报告一、引言本报告旨在对电力系统课程设计进行全面详细的介绍,包括设计目的、设计内容、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分析等方面。

二、设计目的本次电力系统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电力系统的基本原理和运行机制,通过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设计内容本次课程设计主要涉及以下内容:1. 交流电路实验:包括交流电路中电压、电流、功率等基本参数的测量和计算。

2. 相量图实验:通过相量图演示交流电路中相位关系和功率因数等概念。

3. 三相平衡与不平衡实验:通过三相负载情况下的电压、电流测量,判断是否为平衡状态,并进行不平衡状态下功率因数改善措施研究。

4. 变压器实验:通过变压器测量和计算一定条件下变压器的效率,并掌握变压器保护装置的使用方法。

5. 发电机组实验:通过发电机组测量和计算一定条件下发电机组的效率,并掌握发电机组保护装置使用方法。

四、实验步骤1. 交流电路实验步骤:(1)连接电路并打开电源;(2)测量交流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功率等参数;(3)计算功率因数,并进行数据记录和分析。

2. 相量图实验步骤:(1)连接相量图仪器,并打开电源;(2)调整相角,观察相位关系变化;(3)计算功率因数,并进行数据记录和分析。

3. 三相平衡与不平衡实验步骤:(1)连接三相负载并打开电源;(2)测量三相负载的电压、电流等参数;(3)判断是否为平衡状态,若不平衡,则进行功率因数改善措施研究。

4. 变压器实验步骤:(1)连接变压器并打开电源;(2)测量变压器的输入输出参数,并计算效率;(3)学习和使用变压器保护装置。

5. 发电机组实验步骤:(1)连接发电机组并打开电源;(2)测量发电机组的输入输出参数,并计算效率;(3)学习和使用发电机组保护装置。

五、实验结果分析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 交流电路中电压、电流、功率等参数的测量和计算方法;2. 相量图演示了交流电路中相位关系和功率因数等概念;3. 三相负载情况下的电压、电流测量,可以判断是否为平衡状态,并进行不平衡状态下功率因数改善措施研究;4. 变压器效率计算方法,以及变压器保护装置使用方法;5. 发电机组效率计算方法,以及发电机组保护装置使用方法。

电力工程大学课程设计

电力工程大学课程设计

电力工程大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电力系统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及其数学模型。

2. 学生能够运用基础电力理论知识,分析电力系统中常见的问题,如短路、稳定性分析等。

3. 学生能够了解电力市场的运作机制,掌握电力系统运行的经济性评价方法。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专业软件进行电力系统的模拟与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2. 学生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设计简单的电力系统,并提出优化方案。

3. 学生能够通过课程实践,提高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电力工程在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地位,增强专业认同感。

2. 学生能够关注电力行业的发展动态,树立环保、节能、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3. 学生能够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旨在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全面掌握电力系统的基础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以便学生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明确预期成果,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电力系统基本概念与组成- 电力系统的定义、分类及其发展历程- 电力系统的基本组成: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2. 电力系统数学模型- 简单电路的数学模型与分析方法- 复杂网络的节点方程与回路方程3. 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 静态稳定与暂态稳定性概念- 稳定性分析的常用方法:小干扰法、大干扰法等4. 短路分析- 短路类型及短路电流计算方法- 短路对电力系统设备的影响及防护措施5. 电力市场及其经济性评价- 电力市场的组织结构与运作机制- 电力系统经济性评价方法:成本效益分析、电价计算等6. 电力系统优化与控制- 电力系统的优化方法: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等- 电力系统控制技术:无功补偿、电压控制等7. 电力系统模拟与计算- 常用电力系统模拟软件介绍- 案例分析与实践操作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进行选择和组织,保证科学性和系统性。

电力工程大学课程设计

电力工程大学课程设计

电力工程大学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电力工程领域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工程素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电力系统的基本原理、电力工程的主要设备和工程设计的基本方法。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掌握电力系统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和运行特性。

•了解电力工程的主要设备及其功能和结构。

•学习电力系统分析的方法和工具,掌握电力工程设计的基本流程。

2.技能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电力系统进行分析和评估。

•掌握电力工程设计和施工的基本方法。

•具备电力系统的运行和维护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电力工程专业的兴趣和热情,树立工程意识。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的能力,提升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电力系统的基本原理、电力工程的主要设备和工程设计的基本方法。

具体安排如下:1.电力系统的基本原理:包括电力系统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和运行特性,学习电力系统分析的方法和工具。

2.电力工程的主要设备:介绍电力系统中常见的发电机、变压器、线路、开关设备等及其功能和结构。

3.电力工程设计的基本方法:学习电力系统设计的基本流程,包括系统规划、设备选型、参数计算、电气接线和保护设计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包括:1.讲授法:系统地传授电力工程的基本原理、设备和设计方法。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电力系统的运行特性和工程设计方法。

3.实验法:安排实验课程,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电力设备的运行原理和维护方法。

4.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的实施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电力工程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电力工程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电力工程课程设计报告(终极版)

电力工程课程设计报告(终极版)

电力工程课程设计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级:电气1404姓名:勇学号:201209927指导教师:王思华兰州交通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2015年7月17日1.某轧钢厂降压变电所的电气设计1.1设计依据1.工厂负荷情况本厂多数车间为两班制,年最大负荷利用小时为5200h,日最大负荷持续时间为6.5h。

该厂除冶炼车间、制坯车间和热轧车间属二级负荷外,其余均属三级负荷。

低压动力设备均为三相,额定电压为380V。

电气照明及家用电器均为单相,额定电压为220V。

本厂的负荷统计资料如表l所示。

2.供电电源情况按照工厂与当地供电部门签订的供用电协议规定,本厂可由附近一条6kV的公用电源干线取得工作电源。

该电源干线的走向参看工厂总平面图。

该干线的导线牌号为LGJ-240,导线为等边三角形排列,线距为1.5m;干线首端(即电力系统的馈电变电站)距离本厂约5km。

干线首端所装设的高压断路器断流容量为600MV A。

此断路器配备有定时限过电流保护和电流速断保护,定时限过电流保护整定的动作时间为1.5s。

为满足工厂二级负荷的要求,可采用高压联络线由邻近的单位取得备用电源。

已知与本厂高压侧有电气联系的架空线路总长度为40km,联络线电缆线路总长度为15km。

3.气象资料本厂所在地区的年最高气温为40℃,年平均气温为25℃,年最低气温为-3℃,年最热月平均最高气温为36℃,年最热月平均气温为29℃,年最热月地下0.8m处平均温度为25℃。

当地主导风向为东风,年雷暴日数为25。

4.地质水文资料本厂所在地区平均海拔300m,地层以砂粘土为主;地下水位为2m 。

5.电费制度本厂与当地供电部门达成协议,在工厂变电所高压侧计量电能,设专用计量柜,按两部电费制交纳电费:每月基本电费按主变压器容量计为20元/kV A,动力电费为0.3元/kW·h,照明(含家电)电费为0.4元/kW·h。

工厂最大负荷时的功率因数不得低于0.9。

电力工程类专题课程设计

电力工程类专题课程设计

电力工程类专题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电力工程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电力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工作原理。

2. 学生能掌握电力工程中的主要参数计算方法,如电压、电流、功率等。

3. 学生能了解电力工程中常用的设备及其功能,如变压器、发电机、断路器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电力系统中简单电路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2. 学生具备电力工程图的识图能力,能解读并绘制基本的电力工程图纸。

3. 学生能运用电力工程软件进行简单电力系统的模拟和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电力工程的兴趣,激发探索电力科学奥秘的欲望。

2. 学生树立安全意识,了解电力工程中的安全知识和规范操作。

3. 学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协调能力。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课程性质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电力工程基础知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具备一定的电力工程理论基础和实际操作能力,为未来从事电力工程领域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电力系统基础理论:包括电力系统概述、电路基本定律、交流电路分析、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等内容。

参考教材相关章节,使学生掌握电力系统基本工作原理。

2. 电力工程设备及参数计算:介绍变压器、发电机、断路器等主要设备的功能及参数计算方法。

结合教材实例,让学生学会计算电力系统中的电压、电流、功率等参数。

3. 电力工程图纸识读与绘制:教授电力工程图纸的基本知识,包括图纸的种类、符号、标注等,使学生能够阅读和绘制简单的电力工程图纸。

4. 电力系统模拟与分析:运用电力工程软件(如PSCAD/EMTDC、PowerWorld等)进行简单电力系统的模拟和分析,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电力工程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电力工程案例,使学生了解电力工程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电力课程设计报告

电力课程设计报告

电力课程设计报告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电力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电力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了解电力学的基本概念、掌握电力学的原理和公式、了解电力学在工程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技能目标包括:能够进行电力实验、能够使用电力学相关软件和工具、能够解决电力学相关的实际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电力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具体来说,教学大纲如下:第1章:电力学导论1.1 电力学的定义和发展1.2 电力学的应用领域第2章:电力基本原理2.1 电流和电压2.2 电阻和欧姆定律2.3 电功率和电能第3章:电力电路3.1 电路元件3.2 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3.3 电路的故障分析第4章:电力设备4.1 电动机4.2 变压器4.3 电力线路和电缆第5章:电力应用5.1 电力在工业中的应用5.2 电力在家庭中的应用5.3 电力在交通中的应用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讲授法用于传授电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讨论法用于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讨电力学问题,案例分析法用于分析电力学在实际中的应用,实验法用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

教材方面,我们将选择权威、实用的电力学教材,如《电力学基础》等。

参考书方面,我们将推荐学生阅读一些经典的电力学参考书籍,如《电力学手册》等。

多媒体资料方面,我们将收集和制作一些电力学的教学视频和演示文稿,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实验设备方面,我们将准备一些电力实验所需的设备,如电源、电阻、电表等,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等。

平时表现评估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问回答和团队合作等情况,占总评的30%;作业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占总评的30%;考试评估学生的综合运用电力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占总评的40%。

电力专业课程设计

电力专业课程设计

电力专业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电力系统的基本构成和运行原理,掌握电力设备的功能及相互关系。

2. 掌握电力系统的基础知识,包括电路理论、电磁感应和电力传输等。

3. 了解电力行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认识电力市场的基本运作方式。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电力系统中的实际问题,具备电力线路设计和设备选型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电力仿真软件进行简单电力系统模拟和故障分析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能够参与电力工程项目的实施和监督。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力行业的热爱,激发学生投身电力事业的积极性。

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电力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培养其在电力工程中实施环保措施的自觉性。

3. 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强调安全意识,培养学生遵守电力工程规范和标准的习惯。

本课程针对电力专业学生,结合学科特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采用案例教学、讨论互动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电力专业的基本素养,为将来从事电力工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电力系统基础理论:包括电路分析、电磁场理论、电力传输原理等,对应教材第1-3章。

- 电路分析:讲解基本电路元件、电路定律及分析方法。

- 电磁场理论:介绍麦克斯韦方程组,分析电磁场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 电力传输原理:探讨电力传输线的基本理论,包括阻抗、传输损耗等。

2. 电力设备与系统:涵盖发电机、变压器、断路器等设备的工作原理及选型,对应教材第4-6章。

- 发电机:介绍发电机类型、结构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 变压器:讲解变压器的构造、工作原理及参数计算。

- 断路器:分析断路器的工作原理、分类及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3. 电力系统分析:包括稳定性分析、短路分析、暂态过程分析等,对应教材第7-9章。

电力工程设计报告范本

电力工程设计报告范本

电力工程设计报告范本一、引言电力工程设计报告旨在对电力工程进行全面的规划和设计,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电力工程的设计要求、设计方案以及相关技术参数,以供参考。

二、设计要求1. 电力工程的目标和范围本电力工程旨在满足某地区的电力需求,包括供电范围、负荷需求、电力设备要求等。

2. 设计准则设计应遵循国家电力规范和标准,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性、经济性和可持续性。

3. 设计指标根据需求,确定电力系统的设计指标,包括负荷容量、电压等级、功率因数、线路损耗等。

4. 设计原则- 系统可靠性原则:确保电力系统在各种故障和恶劣条件下仍能正常运行。

- 经济性原则:在保证可靠性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工程投资和运行成本。

- 安全性原则: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防止事故和火灾等危险。

三、设计方案1. 电力系统结构根据需求和可行性分析,确定电力系统的结构,包括主变电站、配电站、输电线路、配电线路等。

2. 主变电站设计主变电站是电力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设计应考虑以下要素:- 主变电站的容量和电压等级。

- 主变电站的布置和结构设计。

- 主变电站的接地系统设计。

3. 输电线路设计输电线路的设计应考虑以下要素:- 线路的长度、容量和电压等级。

- 线路的材料选择和悬挂方式。

- 线路的绝缘和保护设计。

4. 配电线路设计配电线路的设计应考虑以下要素:- 线路的长度、容量和电压等级。

- 线路的材料选择和敷设方式。

- 线路的绝缘和保护设计。

四、技术参数1. 负荷需求根据需求分析和负荷预测,确定电力系统的负荷需求,包括峰值负荷和基础负荷。

2. 电压等级根据负荷需求和输电距离,确定电力系统的电压等级,包括主变电站的电压等级和输电线路的电压等级。

3. 功率因数根据负荷特性和电力设备的要求,确定电力系统的功率因数,以提高电网的效率和稳定性。

4. 线路损耗根据输电线路的长度、材料和负荷情况,计算线路的电阻损耗和电感损耗,以减少能源浪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力工程课程设计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级:电气1404*名:**学号:*********指导教师:***兰州交通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2015年7月17日1.某轧钢厂降压变电所的电气设计1.1设计依据1.工厂负荷情况本厂多数车间为两班制,年最大负荷利用小时为5200h,日最大负荷持续时间为6.5h。

该厂除冶炼车间、制坯车间和热轧车间属二级负荷外,其余均属三级负荷。

低压动力设备均为三相,额定电压为380V。

电气照明及家用电器均为单相,额定电压为220V。

本厂的负荷统计资料如表l所示。

2.供电电源情况按照工厂与当地供电部门签订的供用电协议规定,本厂可由附近一条6kV的公用电源干线取得工作电源。

该电源干线的走向参看工厂总平面图。

该干线的导线牌号为LGJ-240,导线为等边三角形排列,线距为1.5m;干线首端(即电力系统的馈电变电站)距离本厂约5km。

干线首端所装设的高压断路器断流容量为600MV A。

此断路器配备有定时限过电流保护和电流速断保护,定时限过电流保护整定的动作时间为1.5s。

为满足工厂二级负荷的要求,可采用高压联络线由邻近的单位取得备用电源。

已知与本厂高压侧有电气联系的架空线路总长度为40km,联络线电缆线路总长度为15km。

3.气象资料本厂所在地区的年最高气温为40℃,年平均气温为25℃,年最低气温为-3℃,年最热月平均最高气温为36℃,年最热月平均气温为29℃,年最热月地下0.8m处平均温度为25℃。

当地主导风向为东风,年雷暴日数为25。

4.地质水文资料本厂所在地区平均海拔300m,地层以砂粘土为主;地下水位为2m 。

5.电费制度本厂与当地供电部门达成协议,在工厂变电所高压侧计量电能,设专用计量柜,按两部电费制交纳电费:每月基本电费按主变压器容量计为20元/kV A,动力电费为0.3元/kW·h,照明(含家电)电费为0.4元/kW·h。

工厂最大负荷时的功率因数不得低于0.9。

表1 轧钢厂负荷统计资料1.2要完成的内容根据以上所给条件完成该轧钢厂降压变电所的设计,要求完成各车间负荷计算以及全厂负荷计算和无功计算,完成无功补偿,然后针对计算结果完成主变压器容量选择并设计变电所主接线图。

2.计算与分析2.1计算的意义供电系统要能安全可靠地正常运行,其中各个元件(包括电力变压器、开关设备及导线、电缆等)都必须选择得当,除了满足工作电压和频率的要求外,最重要的就是要满足负荷电流的要求。

因次,有必要对供电系统中各个环节的电力负荷进行统计计算。

通过负荷计算与无功计算才可以保证在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均满足要求的前提下完成无功补偿装置与主变压器容量的选择以及主接线图的设计。

计算负荷是供电设计计算的基本依据。

计算负荷确定的是否正确合理,直接影响到电器和导线电缆的选择是否经济合理。

如果计算负荷确定的过大,将使电器和导线电缆选的过大,造成投资和有色金属的浪费。

如果计算负荷确定的过小,又将使电器和导线电缆处于过负荷下运行,增加电能损耗,产生过热,导致绝缘过早老化甚至燃烧引起火灾,同样会造成更大损失。

由此可见,正确确定计算负荷意义重大。

2.2 详细计算负荷计算的方法有需要系数法、利用系数法及二项式法等几种。

本设计采用需要系数法确定。

2.2.1单组用电设备计算负荷的计算公式 a)有功计算负荷(单位为kW )εP K P d =03,d K 为系数b)无功计算负荷(单位为kvar )ϕtan 0303P Q =c)视在计算负荷(单位为kV A )ϕcos 0303P S =d)计算电流(单位为A )NU S I 30303=,N U 为用电设备的额定电压(单位为kV ) 2.2.2多组用电设备计算负荷的计算公式 a)有功计算负荷(单位为kW )i p P K P ⋅⋅∑∑=0303式中i P ⋅∑10是所有设备组有功计算负荷10P 之和,p K ⋅∑是有功负荷同时系数,可取0.85~0.95b)无功计算负荷(单位为kvar )i q Q K Q ⋅⋅∑∑=0330式中i Q ⋅∑10是所有设备无功计算负荷10Q 之和;q K ⋅∑是无功负荷同时系数,可取0.9~0.97c)视在计算负荷(单位为kV A ) 20320303Q P S +=d)计算电流(单位为A )NU S I 30303=表2负荷统计表2.2.3无功计算与无功补偿无功功率的补偿装置主要有同步补偿机和静电电容器两种。

由于同步补偿器容量较小,其单位kvar的造价越高,即使容量很大的同步补偿器也远较静电电容器昂贵,加上其容量组成不灵活,运行维护也比较复杂,故在供电系统中应用静电电容器最为普遍。

由上表可知,该厂380V侧最大负荷时的功率因数只有0.74。

而供电部门要求该厂6kV进线侧最大负荷时功率因数不低于0.9。

考虑到主变压器的无功损耗元大于有功损耗,因此380V 侧最大负荷时功率因数应稍大于0.9,暂取0.92来计算380V 侧所需无功功率补偿容量:C Q =03P (tan 1ϕ - tan 2ϕ)=1030.64[tan(arccos0.74) - tan(arccos0.92) ] =497.73 kvar补偿时按500 kvar 选取无功补偿器件。

补偿前后,变压器低压侧的有功计算负荷基本不变,而无功计算负荷'03Q =(932.25-500)kvar=432.25 kvar ,视在功率2'03203'03Q P S +==1117.61 kVA ,计算电流NU S I 3'03'3==1698.03 A,功率因数提高为'0303'cos S P=ϕ= 0.922。

在无功补偿前,该变电所主变压器T 的容量为应选为1600kV A,才能满足负荷用电的需要;而采取无功补偿后,主变压器T 的容量选为1250kV A 的就足够了。

同时由于计算电流的减少,使补偿点在供电系统中各元件上的功率损耗也相应减小,因此无功补偿的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无功补偿后工厂380V 侧和6kV 侧的负荷计算如表3所示。

表3 无功补偿后工厂的计算负荷2.2.4主变压器容量选择根据工厂的负荷性质和电源情况,变电所的主变压器容量有下列两种可供选择的方案:a)装设一台变压器,型号为SL 型,而容量根据式03S S T N ≥⋅,T N S ⋅为主变压器容量,03S 为总的计算负荷。

选T N S ⋅=1250 kV A>30S =1150.50 kV A ,即选一台SL-1250/6型低损耗配电变压器。

至于工厂二级负荷所需的备用电源,考虑由邻近单位相联的高压联络线来承担。

b)装设两台变压器 型号为SL 型,而每台变压器容量根据下式选择,即⨯≈⋅)7.0~6.0(T N S 1150.50 KV A=(690.30~805.35Y )kV A)(03 S S T N ≥⋅=(187.20+162.40+282.00) KV A=631.60kV A因此选择两台SL-800/6型低损耗配电变压器。

工厂二级负荷所需的备用电源,考虑由邻近单位相联的高压联络线来承担。

2.4.5主变压器台数选择变压器台数应根据负荷特点和经济运行进行选择。

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宜装设两台及以上变压器:有大量一级或二级负荷;季节性负荷变化较大;集中负荷较大。

按技术指标,装设一台主变的方案,供电安全性满足要求,供电可靠性基本满足要求,但电压损耗较大,灵活性稍差。

装设两台主变的方案,供电安全性和供电可靠性均满足要求,由于两台主变并列,电压损耗较小,灵活性较好,扩建适应性也更好一些。

按经济指标,则装设一台主变的主接线方案优于装设两台主变的主接线方案。

结合本厂的情况,考虑到二级负荷对供电可靠性要求,故选择两台主变压器。

2.4.6变电所主接线设计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图1 降压变电所主接线图具体主接线形式要按照供电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来设计,并且要适应该轧钢厂的实际情况。

如图1所示,一次侧采用内桥接线,二次侧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方案。

单母线分段接线方式就是双电源分别进线在1、2段上,通过母联开关联络。

每一回路连到一段母线上,并把引出线均分到每段母线上。

两段母线用隔离开关、断路器等开关电器连接形成单母线分段接线。

由于单母线分段便于分段检修母线,减小母线故障影响范围,提高了供电可靠性和灵活性,故本次轧钢厂变电所的设计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方案。

这样设计的缺点:当一段母线或母线隔离开关检修时该母线各出线须全部停电;扩建时需向两个方向均衡扩建。

3.小结本次的课程设计,我主要针对该轧钢厂的负荷计算、无功功率计算和补偿、主接线形式的选择进行了设计。

在设计初期,曾遇到了一些问题,通过找王老师答疑和查阅相关书籍都得到了解决。

我觉得作为一名电气专业的学生这次课程设计是很有意义的。

通过这次设计,我懂得了学习的重要性,了解到理论知识要灵活运用的重要意义,学会了坚持、耐心和努力,这将为自己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虽然自己对于这门课的知识掌握有限,很多东西都觉得很难,也没有什么办法很快理解,但是随着设计的深入,我渐渐对这门课产生了兴趣,自己开始主动学习并逐步从基础开始弄懂它。

这次设计为我今后的学习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首先,这次课程设计让我充分认识到态度的重要性,只有认真努力才能把事情做好。

其次,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当我碰到许多不明白的问题时,通过请教老师及查找资料,得到很大的帮助,使我获益匪浅。

另外,课堂上遗留的不清楚的知识点,很多都在这次设计中得到了解决,这样边学边做,边做边学,巩固了所学知识,这也是我在本次课程设计中的一大收获。

最后,我对于CAD的使用还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在以后的学习过程和课余时间我要认真学习使用CAD。

参考文献[1]. 鞠平. 电力工程[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2]. 刘介才. 工厂供电[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3]. 刘介才. 供配电技术[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4]. 孙丽华. 电力工程基础[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5]. 康志平. 供配电技术[M].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