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语境与翻译

合集下载

浅析英语定语的汉译技1

浅析英语定语的汉译技1

浅谈英语定语的汉译技巧摘要一般来说,一个句子主要由主语和谓语两大部分所组成,定语在句子中不是主要部分。

但作为名词词组中心语的修饰语,定语在准确理解句子的意义上确实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定语同世界上大多数其他语言一样,虽然有许多共同之处,但也确实又各有其独特之处。

在翻译的实践中,很多人常常苦于那些较长的定语,特别是比较复杂的定语从句和多项定语的顺序排列,觉得无从下手,有时甚至完全脱离了原句的意义,违背了翻译工作中“信为第一”的基本原则。

因此对英汉定语进行一些对比以及讨论一些翻译技巧是很有必要的。

前置定语以及后置定语翻译时侧重点不同;定语从句是英语定语的一大特色,翻译时必须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在此从定语的多种形式和用法方面出发,进行探讨,从而归纳出一些定语翻译的技巧。

关键词:定语;中心语;翻译AbstractGenerally speaking, a sentence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main parts: subject and predicate. Therefore, the attribute is not the main part of a sentence. However, as the modifier of the headword of a noun phrase, the attribute actuall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accurate understanding of the meaning of a sentence. English and Chinese have many things in common, however, like lots of other languages, each one has its special features. In translation practice, people are frightened by long and complicated attributes, especially by the complex attributive clauses and the order of multi-attributes. What’s worse, somet imes the translation is totally different from the meaning of the original text, thus breaks the basic translation principle --- “faithfulness comes first”. So it is essential to make contrast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attributes and discuss their translation skills. Pre-attributes and post-attributes emphasize different aspects in the translation. The attributive clause is one of the main features in English; its translation should conform to the idiomatic Chinese expression. With a study of different forms and usages of the attributes, this article explores skills of translating English attributes into Chinese.Key words: attribute;headword;translation英美国家与中国地理位置相隔遥远,历史文化传统不同、风土人情各异。

浅析语言、文化和翻译的关系

浅析语言、文化和翻译的关系

浅析语言、文化和翻译的关系作者:毛劝劝来源:《北方文学·中旬》2014年第11期摘要:近年,语言、文化和翻译三者的关系备受关注。

确实,这三者的关系密不可分。

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却又受到文化的限制。

翻译作为一种语际和跨文化交际活动,大部分发生在两种不同的语言之间。

当译者进行翻译活动的时候,不仅要求其精通这两种语言而且对着两种语言背后文化的异同也要十分了解。

本文首先对语言、文化和翻译以及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做了一个简要的说明。

然后讨论了这三者是如何相互影响的,指出了文化导向和语境导向两种翻译现象。

既然语言体现着文化,那么在我们进行翻译活动的时候就必须要考虑文化因素。

为了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翻译,译者必须在文化的视角下,基于源语言处理原则来翻译成目标语言。

关键词:语言;文化导向;文化对于一种特定的语言来说文化是其很重要的部分。

而文化对一种特定语言的冲击则是与生俱来的。

长久以来,不少学者对于文化和语言的关系的阐释使人们误以为如果没有社会语境,语言不可能独立使用。

同样,语言分析,文化研究和实地调查的完美结合,使人们相信没有文化背景任何文本都不可能被完整的解读一.语言、文化、翻译的定义语言就广义而言,是一套共同采用的沟通符号、表达方式与处理规则。

爱德华.伯内特.泰勒于1871年首次提出了对于文化的定义。

他认为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而获得的任何能力与习惯。

总体上说,文化可以理解为:1.人类从长期经验中所创造的共同生活方式,包括物质的与精神的内容2.学术思想等精神层面的活动及其成就。

二.语言和文化的关系语言包含了由文化衍生而来的成语、熟语和固定搭配等。

我们在研究语言的时候必须将它与宏观的社会文化相联系。

第一,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

文化包含了社会的方方面面,所以语言不能完全的表现文化,但语言是文化本质的一部分。

第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语言能够体现文化,而文化的发展又是语言发展的前提。

浅析文化语境对翻译的影响

浅析文化语境对翻译的影响

浅析文化语境对翻译的影响话题:休闲阅读跨文化交际语言与文化社会实践语境摘要:语言是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相对于语言应用来说,翻译是沟通人类思想信息交流活动的桥梁和纽带。

文化属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社会历史现象。

语境是语言使用者在应用语言时所处的实际环境,文化语境的诸多因素影响着语词的翻译。

本文针对文化语境对翻译的影响进行了简要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语言文化语境翻译影响相对于人类的语言应用活动来说,翻译是交际活动中进行语言信息转换的行为活动,属于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行为。

语言与文化关系密切,相互依存并相互影响,语言记录着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反映着社会文明进步的成果,任何一种语言的应用和发展都以文化背景为依托。

从语用视角来看,语境是语言产生和应用的前提条件,现代语言学认为,语境是影响语言翻译的关键要素,文化语境是语境的重要构成,研究和了解文化语境对语言翻译的影响,意义深远。

1 文化语境的内涵类型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财富总和,反映与体现着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地理环境、历史渊源、宗教信仰、意识形态、道德习惯、风俗人情以及价值观念等诸多要素。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信息交际工具,语言的产生、演变或发展及其交流传递,总是以一定的环境条件为前提的,这就是所谓的语境,即语言环境,通常是指语言使用时所处的实际环境,从语用角度分析,语境是人们在语言交际中为达到语言理解和应用效果所依赖的各种主客观因素,语境能使意向所指具体确定为当前表达的对象。

文化语境是语境的构成类型,所谓文化语境,广义理解为与言语交际相关的所有社会文化背景,是指某一特定文化中人们的认知环境,文化语境属于某一语言特定的规范和习俗,主要包括文化习俗和社会规范两个方面,文化习俗属于人类在社会生活中世代传承、沿袭成习的语言、行为和心理上的文化模式,文化语境对从属成员言语交际活动具有规范约束性。

从另一角度看,文化语境通常分为历史文化语境、地域文化语境、习俗文化语境以及宗教文化语境等类型。

浅析英语语境的作用

浅析英语语境的作用
2 翻译实际上是一种特殊形式的信息传播
“翻译乃是与语言行为抉择密切相关的一种语际信息传递的特殊 方式。 ”(沃尔夫拉姆·威尔斯,1982)整个翻译活动实际上表现为一种 社会信息的传递,表现为传播者、传播渠道、受者之间的一系列互动关 系。 与普通传播过程不同的是,翻译是在两种文化之间进行的,操纵者 所选择的符号不再是原来的符号系统,而是产生了文化换码,但其原 理却是与普通传播相同的。
【关键词】语境;语用学;翻译教学 Brief Analysis of English Context ZHANG Ying-zi
(Basic Teaching Section of Yantai Engineering & Technology College ,Yantai Shandong ,264006) 【Abstract】Translation is generally considered as a cross -cultural communicative activity, but social intercourse cannot isolate from certain situations and contexts. Normally, particular contexts take various affect in the process of correct understanding and translation of the original text. Therefore, context theor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actical translation teaching. 【Key words】Context;Pragmatics;Translation teaching

浅析语境分析与翻译

浅析语境分析与翻译

浅析语境分析与翻译作者:翟洪霞来源:《校园英语·上旬》2017年第03期【摘要】译者要面对的是两种语言文化,一方面是理解原文特定语境中的字、词、句的含义,另一方面,又要在将构建的译文特定语境中寻找恰当的字、词、句来传达原文所表达的含义。

在翻译的过程中,要将原文语境下的含义在译文语境中重现,本身已经是一项难题,而语境多层次化的特点使翻译变得更加复杂。

胡壮麟先生认为语境可以划分为语言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

而在翻译过程中,三层语境对翻译的两个阶段(理解原文和构建译文)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只有全面考虑才能最大程度发挥语言的交流桥梁功能,呈现准确传达译文含义同时又符合译入语语言特点的连贯译文。

【关键词】语言语境情景语境文化语境连贯一、语境的概念阐释近二三十年以来,功能语言学研究开始在中国繁荣起来。

胡壮麟先生在20世纪80年代第一次将这种方法引入汉语语言学界,被认为是该领域的领军人物。

包括朱永生,黄国文和张德禄在内的一批知名学者积极推动了功能语言学在中国的快速发展。

黄国文教授更是将语境分析研究应用到了翻译研究中。

“语境”的概念是功能语言学家马利诺夫斯基(Malinowski)在1923提出的,而Malinowski在提出这个概念的时候,实际上是从译者的角度出发的。

在翻译实践中,他意识到情景语境的重要性以及情景语境对译文的制约作用。

他认为即便经过翻译,原文也不能被生活在原语境之外的人所充分理解,因为每个信息所传达的意义都要比言语本身所表达出来的更丰富,而只有同时理解了原语境,才能更充分地理解这些意义。

也就是说对原文的理解和翻译的表达只有在特定语境中才能实现。

包括遣词造句、句法结构以及文体类型在内的所有要素都离不开特定的语境。

因此,语境构成了准确翻译的基础。

语境是文本所依托的环境。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文本用来表达的是特定语境中作者的思想。

语境从语义和语用角度限定并补充语言的表达和理解,帮助构建文本的意义。

浅析语篇分析在翻译中的应用

浅析语篇分析在翻译中的应用

浅析语篇分析在翻译中的应用1. 引言1.1 翻译中的重要性在翻译中,语篇分析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语篇是指完整的、有机的文字结构,通过对语篇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原文的意思,并准确传达给目标语言的读者。

翻译不仅仅是对文字的简单替换,更需要考虑原文的语境、结构和逻辑关系,才能保持原意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语篇分析在翻译中的应用能帮助译者更好地把握原文的信息,确保译文与原文在逻辑结构和语义上的一致性。

通过对语篇的分析,译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句子间的关联关系,避免在翻译过程中出现断层或矛盾。

语篇分析还能帮助译者更好地把握原文的语法结构和情感表达,从而更准确地传达作者的意图和情感。

语篇分析在翻译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以帮助译者更准确、更完整地理解原文,并更好地传达原文的意思。

正确运用语篇分析方法可以提高翻译质量,使译文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在翻译过程中充分运用语篇分析方法,对于提高翻译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2 语篇分析的定义语篇分析是一种研究语言使用方式和含义的方法,旨在揭示语言文字背后隐藏的意图和信息。

通过对语篇的分析,我们可以深入理解文本的结构、逻辑关系、语法结构、语义含义、风格特点以及情感表达。

在翻译领域中,语篇分析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帮助译者更好地把握原文的意思和情感,并将其准确传达到目标语言中。

语篇分析的定义涉及到诸多方面,包括从宏观层面上对整个语篇的结构和内容进行分析,到微观层面上对具体句子和词语的语义和语法进行解读。

通过对语篇的深入分析,翻译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原文作者的意图和表达方式,从而更准确地传达文本的含义和情感。

语篇分析在翻译中的应用至关重要,对于提高翻译质量和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语篇分析在翻译中的应用语篇分析在翻译中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译者更好地理解源语言的意思,进而更准确地将其表达出来。

通过语篇分析,译者可以把握文本的整体结构和逻辑关系,从而避免在翻译过程中出现断裂或不连贯的情况。

浅析语境中的翻译行为

浅析语境中的翻译行为

浅析语境中的翻译行为作者:李晶龚唯来源:《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年第09期[摘要]语言是社会文化的载体,翻译则是以负载文化信息的双语转换来表达原语信息内容的,因此我们应从认知语用学语境的角度来审视翻译运作,用动态思维的模式来处理从原语到译语之间的转换。

[关键词]语用思维语境翻译一、引言语用学是研究符号与符号解释者之间的关系。

而翻译是源语符号与译语符号之间的动态转换,译者的解释意图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换句话说,译者的认知思维是从源语文本到译语文本转换的关键,因此,认知语用思维与翻译之间的关系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重要课题。

对意义的探讨与表达是翻译的主要运作和目的。

诚如奈达所说,翻译即译义。

意义可分为两类:一类与所用的词密切相关,较稳定,是固有意义(语义学研究的意义);另一类与语境相关,不太确定,是附加意义(语用学研究的意义)。

二、语用语境与理解意义维特根斯坦对意义与语境之间关系的表述为:“我们可以将'意义'界定如下:一个词的意义就是它在语言中的使用。

”语用学本质上是一种意义研究,将一种语言置于使用的语境中去的意义研究。

理解原文的意义,包括内涵意义(由句法、语篇和词汇意义表达的)和外延意义(由语境和文化因素造成的);一切语句的意义都是一定语境中的意义。

(1)语境是意义的限定者词语只有镶嵌于特定语境中,其词义才可确定下来:Each week Mrs. Carlson saved a little money for a rainy day.A rainy day 这里指经济上的困难,(卡尔逊太太每星期都积蓄一点儿钱以备不时之需。

)(2) 语境是新义之源Though Henry Adams found Cambridge a “social desert”, it flowed with intellectual milk and honey. (V. W. Brooks, New England)Milk and honey源出《旧约.出埃及记》a land flowing with milk and honey, (流奶与蜜之地),比喻富饶丰足的办法极多,前加上intellectual ,意思便不同了,(虽然亨利·亚当姆认为剑桥是一个“社会沙漠”,但它却流着知识的奶和蜜[人才荟萃之地]。

浅析语境在翻译中的重要性

浅析语境在翻译中的重要性

词 语 的特殊 概念 决定 了翻译 必 须要 在 特定 的语 言 环 境 当 中才 能判 定其 含义 ,这 就需 要 对语 境 有 充分 的认 识
和 了解 。 在 英文 当中有很 多 一词 多义 的单词 , 例如 , “ t i m e ” [ 收稿 日期】 2 0 1 4 — 0 3 — 2 3
翻译 起着 至关重要 的作 用 。
1 、语 境 对 词 汇 翻 译 的 制 约
需要语 境 的支 持 。而这里谈 到 的语境 , 不仅是 言语 当中的
环境 , 也 包括 文化 背景 、 社 会背景 等 因素 。如 出 自《 阿甘正 传》 中 的一 句话 , “I t ma d e mc l o o k l i k e a d u c k i n t I l e w a t e r ” 。 如果 把这 句话 翻 译成 “ 它 使 我像 在 水 中的 鸭子 一 样” . 显然 无 法恰 到好 处 地体 现 出作 者 的 本 意 , 且 观众 看
实: 语境 , 即语 言 的使 用 环 境 , 不仅 包 括 所 有 的语 言 成 分 所呈 现 出的前 后 逻辑 关系 .还包 括 影 响语 言 交际 者交 际 的各 种 主观 因素 和客 观 因素 。语 境 这一 概 念 最早是 由英 国社会 人 类学 家 马林 诺 夫 斯 基 ( B . Ma l i n o w s k i ) 在1 9 2 3年 提 出来 的。从宏 观上 , 语境 可 以分 为 两 大类 : “ 语 言语 境 ” 和“ 非 语言 语境 ” 。1 1 1 语 言语 境 指 的是 在交 际 的过 程 中 , 某
二、 语 境对 翻译 的影 响 在翻译 领域 中 .语境 对 于语 言 的理 解 和表 达有 很 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行为,在这种语言交流的过程中,语境自然而然地形成。

语言交际活动在一定的语境中发生,必定受到语境的影响,并且,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着语境。

关键词:翻译;语境;制约翻译的实质,是双语简意义的对应转换,是译者把原语文本中的语码在其特定语境中传递的信息用译语语码传递给译语文化中的接受者的过程,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行为。

在这种语言的交流过程中,语境自然而然地形成。

语境存在于一切形式的语际交流活动中,只要有语言的交流,特定的语境就会形成。

反过来,语言交际活动又是在一定的语境中发生的,而且收到语境的影响。

翻译,作为两种语言之间以传达语义为主要目的的语言交际活动,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着语境。

正如纽马克所说:“语境在所有翻译中都是最重要的因素。

”对于翻译活动而言,对语境的理解将制约翻译的成败。

一.语境的理解语境(context)这个术语是由波兰籍人类语言学家马林诺夫斯基(B.Malinowski)于1923年提出来的,他把语境分为两类:文化语境(context of culture)和情景语境(context of situation)。

这一观点在英国语言学家弗斯(J.R.Firth)那里得到继承和发展,弗斯在《语言理论概要》中,对“语境”作了较详细的阐述。

他认为,语境由两大部分组成:1.上下文(context)(由语言因素构成)2.情景上下文(context of situation)(由非语言因素构成),具体包括参与者、有关事物、言语行为的效果。

语境在言语交际中的重要作用,不但为西方语言学界爱所关注,而且同样也为我国语言学家所重视。

20世纪30年代,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中提出“六合说”,即何故、何事、何人、何地、何时、何如。

很明显,陈先生提出的“六合”就是构成语境的基本要素。

索振羽先生给语境下了个定义:语境是人们运用自然语言进行言语交际的言语环境。

其研究内容如下:语境包括三个方面,1。

上下文语境(口语的前言后语,书面语的上下文)2。

情景语境(时间、地点、话题、场合、交际参与者,交际参与者又包括身份、职业、思想、教养、心态)3。

民族文化传统语境(历史文化背景、社会规范习俗、价值观)二.语境的决定作用综上所述,我们知道语境有着丰富的内涵。

在翻译活动中,我们只有穿透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民族文化传统语境的层层包围,经过语境因素的过滤、限制、补充,才能真正理解原语文本中的语码,才能用译语语码传递给译语文化中的接受者。

否则,仅凭字面含义,翻译将无从谈起。

例如:(1)(How long does it take to get there?)Your guess is as good as mine.(2)If you ever think he is lazy thing again.(3)When I say Chinese food,I mean Chinese food.初学者将上述三句译为:(1)你的猜想合我的猜想一样好。

(2)如果你认为他懒的话,再想一想吧!(3)当我说中国菜时,我是指中国菜。

上述译文虽然忠实于原文,但没有将真正的意思表达出来,原因是译者不了解原语社会文化语境和套语。

应该译为:(1)我和你一样不知道。

(2)如果你认为他懒的话,那你就错了。

(3)我说的是正宗的中国菜。

由此可见,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充分考虑原文的特定语境因素。

在语言交际中,语言所表达的意义受到语境的制约,这已得到语言学家的广泛认同。

刘苾庆先生认为,语境对意义的制约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词语的特定环境所产生的变义;2.词语的情态色彩意义;3.词语的语法意义;4.句子及超句群在特定的集约形式中的意义;5.语篇的主题意义。

下面我们分别探讨语境对这几方面的影响和制约。

2.1语境对词语意义的制约词义,一般指的是与概念相关的核心意义。

翻开词典,会看到每个词条都列举了一个或多个词义,但这些词义都是死板的,只有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才能充分表现出它的意义。

无论是汉语还是英语,都存在着一词多义的现象,这些多义词的具体意义,只能靠语境才能确定,孤立的词语的意义必然是游移不定的。

弗斯说:“Each word when used in a new context is a new word.”也就是说,一个词在一个新的语境中便有新的意义。

首先,它意味着一个单词如果脱离了具体的语境,便纯粹成了一个符号,但一旦进入语境就获得了新的意义;其次,一个单词在在不同的语境中具有不同的意义,因而可以看作是一个新词。

任何词语都必须处在特定的上下文中,又受到特定的大于上下文的、扩及相关的社会交际情景即广义的语境的调节。

因此,语境是意义的基本参照系。

如face一词,既可以当“面容”讲,也可以指“表面”(如支票、货币的面值),只有在以下的语境中才能使词义游移变为稳定,face value(票面价值),face lift(美容),这是最简单的语境。

由此可见,词义理解离不开语境。

如light一词,本身就有很多含义,light—manners只能译为“举止轻浮”,light voice只能译为“轻柔的声音”,light loss是“轻微的损失”,light car是“轻便小车”。

Eric Patridge说:“Words do not have meanings,people have meanings for words.”即“词本无义,义随人生。

”浅析语境与翻译宋玉阁(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32何自然指出:“说话人由于个人感情的驱使,在表现言语行为时,对听话人或他们所谈论的事物表现某种克制、夸大或加以讥讽、强调。

从而使话语多少带上了感情色彩。

”词语的色彩意义,通常指的是在特定语境中的内涵义(connotation),主要是褒贬语气和各种感情因素。

在翻译活动中,我们一定要注意这一点,否则将把原文翻译得不伦不类,甚至会误解原文的意思。

如在A thief is a thief(贼性难改)中第一个thief是plain word,第二个thief包含的色彩有鄙视、轻蔑、无可奈何等内涵。

再如下面一段译文:———and,therefore,I say that if you should still be in this country when Mr.martin marries,I wish you may not be drawn in,be you intimacy with the sisters,to be acquainted with the wife,who wil probably be some mere farmer’s daughter,without education.(Emma)张经浩是如此翻译的:所以,如果马丁先生结婚时你还住在这儿,可千万别碍着她两个妹妹的情面去搭理他的太太。

说不定他会娶个十足的乡下人的女儿,没有一点教养。

这是爱玛对哈里特小姐的一段话,从原作的信息背景中我们知道爱玛是反对哈里特与马丁交往的,所以译文将“mere”“without education”这几个关键词译为“十足的乡下人”“没有一点教养”,把作者的意图展现得淋漓尽致。

再看刘重德先生的译文:所以我说等马丁先生结婚的时候,你若是还待在这个地方的话,我愿你不要因为同她姐妹亲近关系而结识他太太,她可能只是个农民的女儿,没有受过教育。

在这段译文中,同样的几个关键词被译为“只是一个农民”和“没有受过教育”,语气平平,未能表现出爱玛对马丁的厌恶。

显然对语境理解不够,导致译文缺乏形象,缺乏神韵。

2.2语境对句子意义的制约在中国近代翻译史上很早就有人提出“字译和句译”的问题,并主张“翻译应以句为主体,”“译文须以句为本位。

”因此,我们在翻译中应该格外重视句子,仔细分析句子,然后得其意。

但是任何一个句子都只有在一定的语境中,使之语境化,才能准确分析出其意义。

“语境化”一指上下文即言语中的环境,二指社会环境。

看下面的例子:肖伯纳(Bernard Shaw)的《卖花女》(《Pygmalion》)第一幕中的两句台词:The Flower Girl:———Will ye———oo py me f’them?The Daughter;Do nothing of the sort,mother.The idea!译文:卖花女:你肯给钱吗?女儿:妈,一个子儿也别给。

她想得倒美!“The idea!”这句台词伴随着诸多得言内语境和情景语境:雷雨中等车得母女身穿华贵得礼服,母亲吩咐儿子佛莱第去叫车,儿子匆忙中将衣衫蓝缕得卖花女的两束花踩入泥中。

卖花女要求母亲替儿子赔花钱。

骄矜十足的女儿根本就没有把卖花女放在眼里,开口便道:“Do nothing of the sort, mother.The idea!”译文“她想得倒美!”将原文所包含的言内语境、情景语境和社会语境滴水不漏地传递给了读者。

若不考虑语境,只按字面翻译,译文必然苍白无力。

2.3语境中的文化因素对翻译的影响由于翻译是跨文化的交际活动,译语文化语境对翻译的影响不可忽视。

就拿“龙”来说吧,龙在中国文化里象征着吉祥、力量和权威,中国人也自称是龙的传人。

但到了英语文化里却成了邪恶的化身,因此,令我们骄傲的“亚洲四小龙”在英文报纸上始终以“亚洲四小虎(four tigers)”的面目出现。

再如,翻译界著名的“东西风之争”就是文化差异的一个典型。

中国文化里有“东风报春”的说法,因为东风代表着春天和美好事物,是万物复苏的使者。

但对英国人而言,东风是从欧洲大陆北部吹来的刺骨寒风。

而英语中有“西风报春”的说法,温暖的西风给英伦三岛送来春天。

那么下面的诗我们该怎样理解和翻译呢?雪莱的《西风颂》O,wind,if winter comes,can spring be far behind?一般,我们都会译为:“哦,西风,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但这种翻译恰恰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反。

还有,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译文:Hard it was to see each other,Harder still to part!The east wind has no force,The hundred flowers wither.It’s difficult for us to meet and hard to part;The east wind is too weak to revive flowers dead.同样,英国人也很难理解,east wind怎能revive flowers 呢?三.小结有人说“词无定义,译无定法”,本文想要阐述的也正是这一点。

在翻译中,单靠词典义项很难将原文的意思传达到位,有时由于情态限制、不同文化缺乏对等物等原因,译出来的词也许根本不在原词意义范围之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