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与语境

合集下载

论语境在翻译中的重要性

论语境在翻译中的重要性

论语境在翻译中的重要性Study on the Importance of Context in TranslationAbstractAs one of the communicative activities of crossing language and culture, translation cannot serve without context. Contex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ranslation, because it has a great effect on understanding the text and semantics. That is, the basis of the right translation lies in knowing context well.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study of context at home and abroad, demonstrates separately through how each part of context affects translation and how to grasp these effects 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What’s more, this article illustrates in detai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text and translation, and further explains the importance of the function of context 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No matter in the translation theory or translation practices, content should be given enough attention. When translating,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meaning of words in different context and different function in different texts. Translation should reproduce the content of original text.Key words:Context; Translation; Importance; Relationship摘要翻译作为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不可脱离语境。

语词翻译与文化语境

语词翻译与文化语境

语词翻译与文化语境暨南大学外语学院一、语词的翻译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同时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语词又是语言中最活跃的因素,最敏感地反映了社会生活和社会思想的变化,是语言中最能反映文化特征的部分。

所谓语词就是指词和词组,词组的范围包括各种固定说法、习惯用语和习俗语,语词都有:音义的理由和来源,语词的产生、变异和发展都包含着丰富、复杂的文化信息,如地理环境、社会历史、政治经济、风俗民情、宗教信仰、审美取向、价值观念及思维方式等等,其中最能体现浓厚的民族色彩和鲜明:的文化个性,体现不同民族,不同历史文化的特点,使不同民族的语言呈现出不同的特性。

语词的翻译要求译者在广泛地、准确地了解他国文化中的观念、信仰、习俗、价值标准等方面的同时,忠实传达本国文化的价值与灵魂,才能真正做到不同文化间的交流。

二、文化语境――影响语词翻译的重要因素美国学者D.A.Swinnty的实验表明,语境是影响词一汇提取的主要因素,忽略了语词词义提取时意义与语境的结合,不能达到对句子的充分理解,就不能对语词在语境中的意义正确翻译。

语言界研究语境最早始于伦敦功能学派创始人马林诺夫斯基对语境的定义,他认为语境可分为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

情景语境是指语言行为发出时周围情况,事情的性质,参与者的关系、地点、方式等。

文化语境是指任何一个语言使用所属的某个特定的言语社团,以及每个言语社团长期形成的历史、文化、风俗、事情、习俗、价值标准和思维方式等。

由于不同民族所处的自然地理、人文历史和文化环境不同,各民族的人们对外部世界反映产生的印象和概念也会产生差异,所以不同民族文化背景使人们对事物会产生不同的认知概念,因而产生了包含不同文化意义的语词。

随着语言的发展,社会文化因素不断渗透到语词选择和定型的各个环节,语词的特定音义是一个民族各文化因素的折射和呈现,能够细致、全面地体现民族文化的特性。

因此,语词的翻译依赖着它本身所存在的语言文化环境,文化语境包含的诸多因素,如地理环境、社会历史、政治经济、风俗民情、宗教信仰、审美取向、价值观念及思维方式等等直接影响着语词的翻译。

浅析文化语境对翻译的影响

浅析文化语境对翻译的影响

浅析文化语境对翻译的影响话题:休闲阅读跨文化交际语言与文化社会实践语境摘要:语言是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相对于语言应用来说,翻译是沟通人类思想信息交流活动的桥梁和纽带。

文化属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社会历史现象。

语境是语言使用者在应用语言时所处的实际环境,文化语境的诸多因素影响着语词的翻译。

本文针对文化语境对翻译的影响进行了简要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语言文化语境翻译影响相对于人类的语言应用活动来说,翻译是交际活动中进行语言信息转换的行为活动,属于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行为。

语言与文化关系密切,相互依存并相互影响,语言记录着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反映着社会文明进步的成果,任何一种语言的应用和发展都以文化背景为依托。

从语用视角来看,语境是语言产生和应用的前提条件,现代语言学认为,语境是影响语言翻译的关键要素,文化语境是语境的重要构成,研究和了解文化语境对语言翻译的影响,意义深远。

1 文化语境的内涵类型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财富总和,反映与体现着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地理环境、历史渊源、宗教信仰、意识形态、道德习惯、风俗人情以及价值观念等诸多要素。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信息交际工具,语言的产生、演变或发展及其交流传递,总是以一定的环境条件为前提的,这就是所谓的语境,即语言环境,通常是指语言使用时所处的实际环境,从语用角度分析,语境是人们在语言交际中为达到语言理解和应用效果所依赖的各种主客观因素,语境能使意向所指具体确定为当前表达的对象。

文化语境是语境的构成类型,所谓文化语境,广义理解为与言语交际相关的所有社会文化背景,是指某一特定文化中人们的认知环境,文化语境属于某一语言特定的规范和习俗,主要包括文化习俗和社会规范两个方面,文化习俗属于人类在社会生活中世代传承、沿袭成习的语言、行为和心理上的文化模式,文化语境对从属成员言语交际活动具有规范约束性。

从另一角度看,文化语境通常分为历史文化语境、地域文化语境、习俗文化语境以及宗教文化语境等类型。

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

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

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文化语境,就是在某一特定的具体文化中,人们的认知环境,该认知环境同样包括语言环境、具体语境和认知语境。

每一环都与语言密切相关。

语言翻译是一门科学,它需要知识,需要核对事实的能力,需要懂得描述这些事实的语言。

翻译中,错误的内容,错误的事实,应该加以鉴别。

翻译,无论是作为文化现象、思想运动,还是作为一项职业、一种知识技能,总与所处的时代背景密不可分。

翻译的观念、方法、样式、标准、风格,无不与时俱进。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土壤,翻译是文化交流的桥梁。

语言记录着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反映着社会文明进步的成果,它总是生长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之中。

在语言活动过程中,处处都有文化的烙印,时时可见文化的踪迹。

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这个民族过去的文化靠它来流传,未来的文化也要仗着它来发展。

当代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汹涌澎湃,信息传播日新月异,人员交往日益频繁,跨文化交流日趋广泛,翻译作为跨文化交际的桥梁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选修课上,王老师从文化翻译学的角度,以语言学、语用学、社会符号学、跨文化交际学等为理论依据,深入浅出地对英汉民族不同的文化心理、文化观念和文化习俗进行了对比,着重探讨了语言、文化与翻译三者之间的关系,阐述了不同民族文化对语言翻译活动的影响,特别是某些文化现象对语言翻译的制约作用以及相应的翻译方法。

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告诫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对英汉两种文化背景、思维方式和语言表达习惯进行比较和研究,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地提高自己的翻译水平。

翻译是一门比较有趣的学问,它需要译者有着较高的文化水平和严谨的作风,否则就会"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英汉翻译有口、笔之分,范围涉及文学、科技、经贸、法律、旅游等各个领域,总之,不论文体如何区别,在翻译标准方面,对原文要求有比较深透的理解,对译文要求通顺达意,能反映出原文的精神实质。

翻译中语境功能及和非语言语句关系

翻译中语境功能及和非语言语句关系

浅析翻译中语境的功能及和非语言语句的关系摘要:在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不同的种族谢了不同的文学著作,翻译成了相互之间学习的一个“纽扣”。

如何让这些作品更广泛地被使用不同语言以及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所接受,翻译就成了至关重要的部分。

一篇好的翻译作品就取决于译者对作品语境的把握和理解的程度。

语境的这几个重要方面限定了词或短语等语言成分的意义的理解和翻译时对词义和语体的选择。

语境的把握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篇翻译文章的成败。

关键词:翻译;语境;作用一、语境的概述语境(context),语境即言语环境,它包括语言因素,也包括非语言因素。

上下文、时间、空间、情景、对象、话语前提等与语词使用有关的都是语境因素。

从语境研究的历史现状来看,各门不同的学科以及不同的学术流派关于语境的定义及其基本内容并不完全相同。

语境这一概念最早由英国人类学家b.malinowski在1923年提出来的。

他区分出两类语境,一是“情景语境”,一是“文化语境”。

也可以说分为“语言性语境”和“非语言性语境”。

语境研究的历史现状来看,各门不同的学科以及不同的学术流派关于语境的定义及其基本内容并不完全相同。

王建平先生从语用学的角度给语境下了定义:“语境是人们在语言交际中理解和运用语言所依赖的各种表现为言辞的上下文或不表现为言辞的主观因素”。

二、翻译中语境的功能首先是制约功能,语境对语义的制约,在任何语言交际中,语境总是决定着交际的内容。

常言说“上什么山唱什么歌”、“对什么人说什么话”。

此情此境决定着双方谈话的内容,因此可以说,具体的语境对交际双方的每句话的语义都有制约作用,也就是说,每句话在不同的语境中所传达的信息不同。

人们通常借助于语言在特定的语境中交流思想,传递信息。

语境是言语交际的背景,语言的使用取决于语境,语言材料和语言的使用方法受具体语境的制约,制约功能是语境最基本最重要的功能。

在翻译过程中,语境的制约功能可以减少双重解释现象。

文化语境与翻译分析解析

文化语境与翻译分析解析

二、思维差异与翻译启示
汉语“流水型”句子结构取决于句中动词的安排,动词高 频率使用是汉语组词造句的特色;而动词的使用又取决于 动作发生的时间顺序,由此决定了句子的语序结构。 e.g. 老栓正在专心走路,忽然吃了一惊,远远地看见一条 丁字桥,明明白白横着。他便退了几步,寻到一家关着门 的铺檐子,蹩进去,靠门立住了。 译:Absorbed in his walking, Old Shuan was startled when he saw the cross road lying distantly ahead of him. He walked back a few steps to stand under the eaves of a shop in front of its closed door.
一、中英思维方式与语言逻辑比较
3.本体型思维与客体型思维 中国文化以人本为主体,西方文化以物本 为主体。 反映在语言上:描述事物和阐述事理过程 中,尤其是涉及行为主体时,汉语习惯用 表示人或生物的词(animate)作主语,而 英语则常用非生物名词(inanimate)作主 语
一、中英思维方式与语言逻辑比较
一、中英思维方式与语言逻辑比较
e.g. The verbs in hypothetical conditional clauses are back-shifted, the past tense form being used for present and future time reference and the past perfective form for past time reference. 译1:假设条件分句中的动词是后移的,过去时形式用来 指现在和将来时间,过去完成体形式用来指过去时间。 译2:假设条件分句中的动词是前移的,过去时形式用来 指现在和将来时间,过去完成体形式用来指过去时间。 e.g. But we are getting ahead of the story. 译:可是我们已经说到故事的后面去了。

语境与翻译

语境与翻译

翻译就是不同语种之间的、不同文化背景之间的交流,翻译要考虑到诸多的客观因素,其中语境就是其中之一。

要想把不同文化背景的文章及言语翻译的神形俱到,那么翻译的过程语境是比不可少得,在和人沟通的时候翻译理解也是构建在当地的文化语境之上的。

一、语境的作用通俗的语境就是人与人在沟通时所涉及的环境,这个环境可以从表达的过程中体现出来。

对于语境的划分呈现出的是一个多元化的趋势,简单的划分就有广义的语境和狭义的语境,按其交际互动的理论来划分就有无言语境、物理语境、文化语境、和心理语境,不管语境的划分多么繁琐,语境的功能作用是不变的。

首先在不同的语境之中就要采取不同的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一个词语也会有不同的含义;其次在不同的语境就要选择不同的说话方式,说话的语气和语调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语境的功能可以概括为:一个词语的含义往往不只有一个,有了语境就可以排除那些不恰当的意思,从而排除有歧义的部分,帮助翻译者保留正确的语义;语音不仅赋予了一个词语固定的含义,这个固定含义在特定的语境中,常常会衍生出言外之意,有的是相反意有的是近似意,更有甚者和原来的含义没有任何关联,语境可以帮助译者猜测旧词语的新含义。

离开了语境,一个常见的词语我们很难确定它表达的准确含义,理解语境就离不开交际中的每一个层面。

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要对语境有一个整体的把握,这样才有利于翻译达到一个相对完美的地步。

二、文化背景与语言翻译语言环境制约着交际过程,对人们的理解也会有一定的影响,每一种语言都是建立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之上的,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就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不同的风俗习惯,这些因素都对语境有着独特的作用,因此文化背景对于正确的翻译是不可忽略的因素。

文化背景语境是在语言外语境中隐藏着的,社会文化因素是文化背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融入了一个社会的基本情况,它涵盖了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它是一个社会在一个相当长时期中历史文化的积淀。

以中国文化为代表的东方文化,受到儒家思想和佛教、道教文化的影响深远,其根源可以上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以孔子编纂修订的“六经”为其文化基础,这种文化总的表现为:注重个人修养,注重道德力量,反对武力,注重与他人、自然的和谐相处,追求精神的超脱,以“仁”和“孝”为社会核心。

语境与文学翻译——a worn path的理解与翻译

语境与文学翻译——a worn path的理解与翻译

语境与文学翻译——a worn path的理解与翻译"A Worn Path" 是美国作家Eudora Welty所写的一篇名篇。

这篇短篇小说讲述了一个老黑奶奶名叫菲尼克斯·杰克逊的故事。

她积极地踏上一条沿途又困难重重的路,去城里为了她孙子的药钱找医生。

路途遥远,菲尼克斯需要翻越多个小山丘以及横跨小河。

她在旅途中遇到了许多障碍,包括一只不善良的獾和一位白人猎人以及工具与服装的缺乏等等。

然而,菲尼克斯的意志坚强,她通过坚持不懈,终于到达了城里,得到了孙子的药品,然后又开始了同样艰辛的旅程回家。

这个故事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坚韧,奋斗的韧性以及对亲情的信仰。

翻译:"A Worn Path" is a masterpiece written by American author Eudora Welty. This short story tells the story of an old black woman named Phoenix Jackson. She actively sets out on adifficult road to the city to find a doctor for her grandson's medicine. The journey is long, and Phoenix needs to climb over several hills and cross a small river. She encounters many obstacles, including an unkind badger, a white hunter, and alack of tools and clothing on her journey. However, Phoenix'swill is strong. She persists and finally reaches the city, gets her grandson's medicine, and then begins the same arduousjourney back home. This story shows us the toughness of life,the toughness of struggle, and the belief in family.。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下是老翻译家屠岸的一段叙述: 意识形态对翻译作品的选择与处理有很大影响,
这是事实。50年代中苏“蜜月”时期,也是俄苏 作品译本出版的黄金时代,当年欧美古典文学作 品占一席之地,是由于我国文艺政策中有“洋为 中用”一条,同时,也可说借了“老大哥”的光。 苏联诗人马尔夏克的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俄译,在 苏联卫国战争期间全部登载在《真理报》第一版 上,战后出单行本,又获得斯大林奖金。所以我 译的《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的出版不会受到阻 碍。法捷耶夫在《谈苏联文艺》一文中指出: “欧美资产阶级在它发展的时候,也曾有过优秀 的文艺作品,但现在欧美作家与这种进步文学传 统相对立,走向没落的道路……我们的文艺好像 是联结点,我们吸取他们的好的成分,创作自己 新的东西,再传给下一代。”
在勒菲弗尔看来,“赞助人感兴趣的通常 是文学的意识形态(ideology)”,而“文 学家们关心的则是诗学(poetics)” 据此
我们可以说,制约翻译过程的两大因素就 是意识形态和诗学。
意识形态因素对翻译活动的影响
什么是意识形态 ?
意识形态在英文中是ideology,源自于希腊文idea (观念)和logos(理性),其含义即是观念理性。 勒菲弗尔曾将意识形态简单解释为“世界观” (world view)(Lefevere,1985:226)。詹明信 (Fredric Jameson)认为意识形态是“指令我们 行动的形式、习俗和信仰的体系。”(Jameson, 1974:107)《现代汉语词典》对意识形态是这样 定义的:“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形成的,人对于 世界和社会的有系统的看法和见解,哲学、政治、 艺术、宗教、道德等是它的具体表现。意识形态 是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在阶级社会里具有阶级 性。也叫观念形态。”(2002:1495)
美国汉学家Denis C. Mair曾将冯友兰的《三松堂 自序》译成英文在美国出版,但上面这段文字在 译文中却找不到。原因何在?译者没有说明,但 一个合理的解释是:冯友兰这段话中多次出现 “夷”这个字,表面上这个字指的是“外国”或 “外国人”,但其实“夷”是有贬义色彩的,因 为以前的中国自认是文明之邦,而外族或外国则 是野蛮落后的,因此与夷相关的一些词如“蛮 夷”、“夷狄”等都有贬义色彩。在英文中,与 “夷”最对应的字是“barbarian”。如果照实翻的 话,不仅会让欧美读者反感,更与他们的社会主 流意识形态相冲突。这很可能就是Mair将上面这 段话整个儿略去不译的原因。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对外国文艺的政策上与法捷 耶夫所代表的苏联的政策是一致的。所以从50年 代到70年代,我国出版界对欧美的现代作品一概 拒之门外。60年代中苏分歧公开后,对苏联的当 代作品也当作“修正主义”作品而打入冷宫。60 年代初,人民文学出版社(或以作家出版社名义) 以“内部发行”形式出版过一批“黄皮书”(用 黄色纸作封面,没有美术设计),包括欧美现代 作品和“苏修”作品的译本,……还出版“内部 参考”的刊物《外国文学新作提要》,以供有关 领导和业务干部参考。“文革”期间,一切外国 文学译本,包括“内部发行”的,都停止出版, 内部参考的刊物也一律取消。“文革”结束后, 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实行改革开放政 策以后,对外国文学译本出版的种种禁锢才被一 一打破,迎来了文学翻译的春天。(屠岸)
意识形态对翻译的影响还表现在译者时常对原作 内容进行修改,以迎合目标语社会的主流意识。 如上世纪四十年代美国汉学家Evan King在翻译老 舍的名著《骆驼祥子》时,对原文的悲剧结局进 行了“颠覆性”的篡改:祥子找到了小福子,将 她从白房子中解救了出来,于是二人终成眷属, 开始了幸福的生活。译本出来后,在美国风行一 时,但老舍先生对此十分不满,发表了严厉的批 评。我们好奇的是:King为什么这么做呢?一个 合理的解释是,当时美国已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 美国民众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因此需要轻松愉 快的文艺作品来疏解紧张的情绪。King的翻译可 以视作是对当时美国现实的一种迎合,即希望通 过大团圆的结局让美国民众暂时忘掉战争带来的 痛苦和焦虑。
勒菲弗尔提出的“意识形态”和“诗学” 因素
文化学派的主将之一、美国翻译研究学者勒菲弗 尔(AndréLefevere)认为,对文学系统可以施 加两种类型的控制。第一种控制是在系统内发挥 作用,是诸如批评家、评论家、教师和翻译家等 组成的“专业人士”(professionals)的控制,他 们的干预能决定文本的形式,或确保对文本的理 解方式符合文化的“主流”。另一种控制主要是 在文学系统外部发挥作用,被称作“赞助” (patronage),其含义是“能促进或阻止文学阅 读、创作和重写的某种类似权力之物(人、机 构)”。
迁就读者的阅读期待也是意识形态对翻译活动产 生影响的一种表现。冯友兰先生在其自传《三松 堂自序》中回忆清华大学时有一段话:
清华大学的成长,是中国近代学术独立自主的 发展过程的标志。自从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中 国承认在历史向前发展的过程中,中国落后了, 中国要赶上去。当时的口号是“以夷为师”, “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所谓“夷”,指的是西 方资本主义国家。当时还称他们为“夷”,这表 示当时中国的自知之明还很不彻底。但是承认它 们还有一技之长,可以学习,学会了它们的这些 一技之长,才可以制服它们,这是在鸦片战争中, 中国用鲜血得到的教训。接受一点教训,总比完 全不接受好。
翻译概论
翻译与语境
翻译与语境
“语境(context)”一词本来的含义是 特定句子之前或之后的词或句子,即 我们通常所说的上下文。语境还可以 指事物发生的情境(situation)或背景 (background),具体到翻译,就是 指翻译活动发生的社会和文化环境。
翻译从来不是在真空状态下发生的,它必然发生 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语境之中,依托特定的历史潮 流,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意识形态,服务于特定的 社会阶层。因此,翻译必然会受到特定时代或特 定社会文化语境的影响,从而体现出特定的时代 特征和群体特征。这些对翻译产生影响的外部因 素我们称之为语境因素(contextual factors),包 括意识形态、民族心理、文风时尚和翻译方式等。 由于语境因素的存在,译者同原文作者在生存状 态、文化心理、审美倾向等方面必然有某种距离, 因而在翻译过程中,译者是不可能做到完全中立 的,他/她对原文的解读和表达只可能是一种文化 行为,从而在目标语文本中总会带进自己的价值 判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