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探类型划分依据及原则

合集下载

培训地质勘测

培训地质勘测

分之一。
3、地质填图中实测地层剖面和山地工程的间距,执行《地质填 图
规程》。
(三)选择基本线距时,应注意的问题:
1 、 认 真 研 究 井 田 的 构 造 复 杂第1程0页度/共2和8页煤 层 稳 定 类 型 , 按 其 中 勘 探
3、当一个井田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煤层稳定类型时应按厚度或 储
量占优势的煤层稳定类型选择线距。
2、斜孔:以一定的方向(方位角)和倾斜角向下钻进的钻孔。 它
适用地层倾角大于60°的地段,斜孔的倾斜方向应尽量垂直于地 层走向并与倾向相反,倾斜角度一般不小于70°~75°。
钻孔的施工是由下列工序组成的:定孔、开孔会、施工、见 煤 预报、采取煤芯、测井、封孔。 四、地球物理勘探
它是利用不同岩性和矿体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密度、电阻
短线。
3)在找煤或普查阶段,要选择构造简单、含煤性好、交通便利 的
区域布置勘探线。
4)勘探线的排列方向取决于勘探区的地质构造。如:地层走向 变
化不大,勘探线以一定的距离平行排列;对于盆地和穹隆、勘 探
线呈现放射状。
第12页/共28页
三、勘探程度和储量级别
1、勘探程度:勘探区在不同阶段,在相应的工程基本线
第4页/共28页
第二节 煤田地质勘探
一、阶段划分及个阶段任务 (一)阶段划分 1、地质认识上的阶段性 四个步骤:(1)搜集资料,编制设计;(2)勘探施工;(3)
地 质编录和综合研究;(4)编写地质报告。 2、基本建设上的阶段性 煤炭基本建设程序可分为三个阶段: 1)远景规划:根据普查所提供的煤层、煤质、构造等地质资料, 选择煤炭工业建设基地,初步划分矿区。 2)矿区总体设计:根据详查提供的地质资料,解决矿区内所有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2719—1991)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本规范是固体矿产(金属、非金属、煤下同)矿区(或井田、矿段下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工作的基本准则,规定了勘探类型、勘探程度、工程量、勘探技术要求及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评价和报告编写的基本要求。

1.2 本规范适用于固体矿产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是制订勘探设计、工程质量检查、验收和报告编写、审查批准的依据。

2 引用标准GB 3838 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503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749 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GB 8537 饮用天然矿泉水GB 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11615 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GBJ27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3 总则3.1 勘探工作的基本任务3.1.1 查明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及矿床充水因素,预测矿坑涌水量。

对矿床水资源综合利用进行评价,指出供水水源方向。

3.1.2 查明矿区的工程地质条件,评价露天采矿场岩体质量和边坡的稳定性,或井巷围岩的岩体质量和稳固性,预测可能发生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3.1.3 评述矿区的地质环境质量,预测矿床开发可能引起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并提出防治的建议。

3.2 勘查工作阶段划分及其工作程度要求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和环境地质调查评价应与矿产地质勘查工作阶段相适应,分为普查,详查和勘探三个阶段。

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简单的矿区,勘查阶段可简化或合并。

但提供矿山建设设计作依据的地质勘查报告,均应达到勘探阶段的要求。

普查阶段:结合矿产普查进行,对于已进行过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普查的地区,其资料可直接利用或只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充调查,大致查明工作区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条件。

详查阶段:基本查明矿区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条件,为矿床初步技术经济评价、矿山总体建设规划和矿区勘探设计提供依据。

勘探阶段:详细查明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地质环境,为矿床的技术经济评及矿山建设可行性研究和设计提供依据。

勘探类型划分依据及原则

勘探类型划分依据及原则

二、矿床勘探类型概念:根据矿床地质特点,尤其按矿体主要地质特征及其变化的复杂程度对勘探工作难易程度的影响,将相似特点的矿床加以归并而划分的类型,称为矿床勘探类型。

矿床勘探类型是在大量探采资料对比基础上,对已勘探矿床勘探经验的总结。

意义:矿床勘探类型的划分为勘探人员提供了类比、借鉴、参考应用类似矿床勘探经验的基础和可能,是为了正确选择勘探方法和手段,合理确定工程间距,对矿体进行有效控制的重要步骤。

注意:灵活运用和借鉴同类型矿床勘探的经验,切忌生搬硬套。

在新矿床勘探初期可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按其所归属的勘探类型,初步确定应采用的勘探方法,随着勘探工作的深入开展和新的资料信息的不断积累,重新深化认识和修正其原来所属勘探类型,避免因原来类比推断的不正确而造成勘探不足(原勘探类别过低时)或勘探过头(原勘探类型过高时)的错误,给勘探工作带来不应有的损失。

(一)矿床勘探类型划分的依据原则:在划分勘探类型和确定工程间距时,遵循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效益,从实际出发,突出重点抓主要矛盾,以主矿体为主的原则。

五大依据:依据矿体规模、主要矿体形态及内部结构、矿床构造影响程度、主矿体厚度稳定程度和有用组分分布均匀程度等五个主要地质因素来确定。

确定方法:为了量化这些因素的影响大小,提出了类型系数的概念。

即对每个因素都赋予一定的值,用每个矿床相对应的五个地质因素类型系数之和就可以确定是何种勘探类型。

在影响勘探类型的五个因素中,主矿体的规模大小比较重要,所赋予的类型系数要大些,约占30%构造对矿体形状有影响,与矿体规模间有联系,所赋予的值要小些,约占10%其他三个因素各占20%矿床勘探类型的划分一般依据以下5个方面的地质因素:1矿体规模矿体规模分为大、中、小三类,其具体划分如表4-3-1所列:表4-3-1矿体规模注:小型矿体长度<150m赋值01,150〜200m赋值02,>200m赋值03;中型矿体300〜500m赋值03〜04,500〜700m赋值05,>700m赋值06。

第十讲勘探、勘探类型及勘探程度

第十讲勘探、勘探类型及勘探程度

第十讲第二节勘探阶段与勘探周期 (1)一、勘探阶段 (1)(一)矿产勘查阶段划分 (1)(二)勘探阶段 (3)二、勘探周期 (4)1 概念:矿床勘探周期是指完成一个矿床的阶段勘探任务所经历的时间。

(4)2 影响国内勘探周期和造成周期过长的原因: (4)第三节矿体变异与勘探类型 (6)一、矿体地质及其变异性研究 (6)(一)矿体地质 (6)(二)矿体变异性 (6)3 矿产的共生性 (9)二、矿床勘探类型 (10)(一)矿床勘探类型划分的依据 (10)(二)勘探类型划分 (13)第四节勘探精度与勘探程度 (15)一、勘探精度 (16)(一)基本概念 (16)(二)影响勘探精度的因素 (16)(三)勘探误差的分类 (17)(四)勘探精度的研究方法 (19)二、勘探程度 (20)(一)概述 (20)(二)合理勘探程度的确定 (21)第二节勘探阶段与勘探周期一、勘探阶段(一)矿产勘查阶段划分我国的矿产勘查阶段划分与前苏联的相近,并有过几次变改。

随着改革开放形势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995年以来,我国加紧研究制定既符合我国国情和新的矿业形势需要,又便于与国际接轨的新的储量/资源分类标准和相当的矿产勘查阶段划分的新规范。

根据我国最新颁布的“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2002)”我国的矿产勘查工作分为预查、普查、详查及勘探4个阶段。

矿产勘查阶段划分及各阶段目的注:各阶段目的任务不同,但其间并无截然的界限,它们是循序渐进的关系。

矿产勘查各阶段工作程度及工作要求表矿产地质勘查工作的阶段性——矿床勘查阶段的划分方案对照表(二)勘探阶段概念:一个矿床,从发现并经详查确定其具有工业价值开始,一直到其被开采完毕止,都需要逐步进行不同详细程度的勘探研究工作。

将这种不同程度的勘探与研究工作划分为阶段,即简称为勘探阶段。

划分:矿床勘探实际上应进一步划分为:1.为建矿可行性研究和矿山基建设计提供资料依据,或属矿山开发准备时期的矿床地质勘探阶段,2.直接为矿山建设与生产“保驾护航”而进行的矿床开发勘探阶段。

地质勘探类型和探矿工程密度和地质报告简析分解

地质勘探类型和探矿工程密度和地质报告简析分解

1.铁矿地质勘探类型和探矿工程密度在铁矿地质勘探中,按照经济的原则使用探矿工程控制矿体,首要的是确定探矿工程密度。

依据矿体分布范围、规模大小、形态变化、构造复杂程度和矿石质量变化情况等,也就是按照控制矿体难易程度,将铁矿床划分为Ⅰ、Ⅱ、Ⅲ、Ⅳ四种勘探类型,然后分别不同勘探类型采用不同的工程密度布置工程,以控制铁矿体的变化和圈定矿体。

在我国铁矿地质勘探工作中,常常采用经验法、类比法、勘探线剖面精度分析法、稀空法、探采资料对比法确定勘探类型及勘探工程网度。

近年来开始采用数理统计分析法来确定矿床的勘探网度,其中地质类比法是经常采用的方法。

我国已知铁矿中,第Ⅰ类型有受变质沉积成因的南芬铁矿、海相沉积成因的庞家堡铁矿;第Ⅱ类型有岩浆成因的攀枝花铁矿,水厂、梅山和大顶铁矿因形态简单、品位变化小,也属此类型;第Ⅲ类型有大冶铁山、金岭、西石门、姑山铁矿等,一般是接触交代型和陆相火山岩型铁矿床;第Ⅳ类型铁矿规模小,形态复杂,产状变化大,矿石质量和数量分布不稳定、不连续等。

2.铁矿地质勘探程度和深度铁矿勘探的深度要根据矿山建设和生产实际要求来确定。

根据我国当前开采技术条件,铁矿勘探深度一般为300~500m,垂深大于500m的矿体以稀疏钻孔控制其储量远景,为矿山总体规划提供资料。

铁矿勘探规范中所确定的深度,是按矿山开采下降速度每年10m深,服务年限30年计算的,因此从矿床露头起向下延深300m,即为矿床的勘探深度。

大型矿床勘探要分期、分阶段进行,防止过早勘探而造成浪费;矿床地质勘探应以探明矿山第一期设计规模所需要的各级储量为原则。

在铁矿地质勘探中,因要满足矿山设计对地质资料和矿产储量的需要,故对矿体不同部位应确定不同的勘探控制程度。

通常将铁矿储量划分为A、B、C、D 四个级别:A级储量供矿山编制采掘计划用,一般由矿山生产部门勘探;B级储量是地质勘探阶段取得的高级储量,分布于矿山建设的首采地段;C级储量是矿山设计的依据,其勘探工程密度较B级储量控制稀疏;D级储量是由稀疏探矿工程控制,只能作为矿山远景规划或进一步勘探的依据。

矿床勘查类型的划分及工程间距

矿床勘查类型的划分及工程间距

2019年9月17日星期二
13
(三)推荐的工程间距
2019年9月17日星期二
14
黄岗铁锡矿
黄岗是一个大型层控矽卡岩型铁、锡、钨矿床。
黄岗矿区含矿带长19.5 km,宽0.5 km~2.5 km,在 矿区近170 km2范围内,分布着大小不等的多条矿 体。矿区呈北东向展布,依据磁异常形态特征和 矿体集中情况划分为7个区,依次为Ⅰ、Ⅱ、Ⅲ、 Ⅳ、Ⅴ、Ⅵ、Ⅶ。由于矿区东西部所含有用组份 不同,成矿地质条件也有差异,又划分为西部地 段和东部地段。西部地段包括Ⅰ、Ⅱ、Ⅶ,东部 地段包括Ⅲ、Ⅳ、Ⅴ。全矿区已探明地质储量 10829.7万t。位于西部地段的Ⅰ区矿石储量最大, 矿石量占全区矿量44%。
2019年9月17日星期二
5
4 矿床有用组分分布均匀程度
均匀:矿化连续,品位分布均匀(品位变化系数 Vc<50%),品位变化曲线为平滑型(相邻品位 绝对差值<5%)。
较均匀:矿化基本连续,品位分布较均匀(品位 变化系数Vc=50%~100%),品位变化曲线以波 型(相邻品位绝对差值5%~7%)为主,兼有尖 峰型(相邻品位绝对差值7%~11%)。
一 矿床勘查类型
概念:按勘查的难易程度对矿床所划分的 类型称为矿床的勘查类型。
2019年9月17日星期二
1
(一) 确定勘查类型的主要地质依 据
矿体规模 、 矿体形态复杂程度 、构造复 杂程度 、矿床有用组分分布均匀程度 。
2019年9月17日星期二
2
1 矿体规模
大型:铁矿、锰矿矿体沿走向长度大于l 000 m,沿倾向延深大于500 m;
2019年9月17日星期二
15
黄岗Ⅰ矿区
地质勘探 Ⅰ区为第Ⅲ勘探类型,以勘探网度200 m×(70~ 120)m和单工程控制的矿体及其外推部分,求得 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46线~62线间以 勘探网度100 m×(50 ~70)m,求得控制的边际 经济基础储量(2M22)。

岩土工程勘察-第四章-岩土工程勘察等级、阶段划分

岩土工程勘察-第四章-岩土工程勘察等级、阶段划分
勘探线应垂直于地貌单元、地质构造、地层界线 布置。 每个地貌单元均应布置勘探点,在地貌单元交接 部位和地层变化较大的地段,勘探点应当加密。 在地形平坦地区,可按网格布置勘探点。 对岩质地基,勘探线和勘探点布置及勘探孔的深 度,应根据地质构造、岩体特性、风化情况,按当 地标准或当地经验确定。
勘探手段宜采用钻探与触探相配合,在复杂地质条 件、湿陷性土、膨胀岩土、风化岩和残积土地区, 宜布置适量探井。
详细勘察的单栋高层建筑勘探点的布置,应满足对 地基均匀性评价的要求,且不应少于4个;对密集的高 层建筑群,勘探点可适当减少,但每栋建筑物至少应有 1个控制性勘探点。
详细勘察的勘探深度自基础底面算起,应符合:
① 岩土工程重要性等级的划分 根据工程的规模和特征以及工程破坏或影响正常
使用所产生的后果,将工程分为三个重要性等级。
岩土工程重要性等级划分表
注:住宅和一般公用建筑,30层以上可定为一级,7~30层可定为二 级,6层及6层以下可定为三级。
② 场地等级划分
③ 地基复杂程度划分
注:关于场地、地基等级的划分应从第一级开始,向第二、第三 推定,以最新满足者为准
工程需要时,详细勘察应论证地基土和地下水 在建筑施工和使用期间可能产生的变化及其对工程 和环境的影响,提出防治方案、防水设计水位和抗 浮设计水位的建议。
另外对地震场地效应,桩基及基坑工程的勘察 应符合相应的规范。
详细勘察的勘探点布置和勘探孔深度,应根据建筑 物特性和岩土工程条件确定。
对岩质地基,应根据地质构造、岩体特性、风化情 况等,结合建筑物对地基的要求,按地方标准或当地经 验确定;
例如:在地质条件复杂地区,对场地的地质构造、不 良地质现象、地震烈度、特殊土类等必须查明其分布 及其危害程度,因为这些因素是评价场地稳定性、地 基承载力及地基变形的主要控制因素。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

中 国 矿 业 大 学:郑 丽 萍

Email:zhlp1978@
2013年10月16日
一、矿井水文地质勘探类型的划分
(一)矿井水文地质勘探类型的划分方案 (二)各类矿井水文地质特征及应查明的 水文地质问题
二、矿井水文地质类型的划分
(一)煤矿矿井水文地质分类方案
(二)不同类型矿井对水文地质工作的
元宝山煤田,煤层分布于冲积平原下部的侏罗系上统被断 层切割的向斜构造中,上覆厚层第四系。 老哈河于矿区南3km流过,流域面积33067km2,其支流英 金河流经矿区中部,全长191.4km,流域面积10570km2,历 年最大洪峰流量2510m3/s,最小0.26m3/s,但农灌季节常断 流。 煤系由粉、细砂岩、泥岩夹砾岩及煤层组成,平均厚340m。 12个煤组,其中3~6煤组埋藏较浅,适于露天开采。煤系 地层单位涌水量<0.03L/S·m,为弱含水岩组。断层导水性 也很差,单位涌水量为0.0018L/S·m。 矿床上部第四系冲积层以圆砾石为主夹砂、卵石,厚10~ 50m。钻孔q为53~160L/S·m,K为144~322m/d,为透水性 极强的岩层。 故该矿床为以孔隙水充水为主的直接顶板充水、水文地质 条件复杂的矿床。
第二型
水文地质条件中等的矿井。
主要煤层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上,地形有 利于自然排水,主要充水含水层和构造破碎带富 水性中等至强,地下水补给条件好
主要煤层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下,但附近地
表水不构成矿井的主要充水因素,主要充水含水
层和构造破碎带富水性中等,地下水补给条件差,
第四系覆盖面积小且薄,疏干排水可能产生少量 塌陷,水文地质边界较复杂。
第三类:以暗河管道充水为主的矿床 ——西南强烈上升区的矿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矿床勘探类型
概念:根据矿床地质特点,尤其按矿体主要地质特征及其变化的复杂程度对勘探工作难易程度的影响,将相似特点的矿床加以归并而划分的类型,称为矿床勘探类型。

矿床勘探类型是在大量探采资料对比基础上,对已勘探矿床勘探经验的总结。

意义:矿床勘探类型的划分为勘探人员提供了类比、借鉴、参考应用类似矿床勘探经验的基础和可能,是为了正确选择勘探方法和手段,合理确定工程间距,对矿体进行有效控制的重要步骤。

注意:灵活运用和借鉴同类型矿床勘探的经验,切忌生搬硬套。

在新矿床勘探初期可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按其所归属的勘探类型,初步确定应采用的勘探方法,随着勘探工作的深入开展和新的资料信息的不断积累,重新深化认识和修正其原来所属勘探类型,避免因原来类比推断的不正确而造成勘探不足(原勘探类别过低时)或勘探过头(原勘探类型过高时)的错误,给勘探工作带来不应有的损失。

(一)矿床勘探类型划分的依据
原则:在划分勘探类型和确定工程间距时,遵循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效益,从实际出发,突出重点抓主要矛盾,以主矿体为主的原则。

五大依据:依据矿体规模、主要矿体形态及内部结构、矿床构造影响程度、主矿体厚度稳定程度和有用组分分布均匀程度等五个主要地质因素来确定。

确定方法:为了量化这些因素的影响大小,提出了类型系数的概念。

即对每个因素都赋予一定的值,用每个矿床相对应的五个地质因素类型系数之和就可以确定是何种勘探类型。

在影响勘探类型的五个因素中,主矿体的规模大小比较重要,所赋予的类型系数要大些,约占30%;构造对矿体形状有影响,与矿体规模间有联系,所赋予的值要小些,约占10%;其他三个因素各占20%。

矿床勘探类型的划分一般依据以下5个方面的地质因素:
1 矿体规模
矿体规模分为大、中、小三类,其具体划分如表4-3-1所列:
表4-3-1 矿体规模
注:小型矿体长度<150m赋值01,150~200m赋值02,>200m赋值03;中型矿体300~500m赋值03~04,500~700m赋值05,>700m赋值06。

2 主要矿体形态及内部结构
(1)简单矿体形态复杂程度分为三类类型系数0.6。

矿体形态为层状、似层状、大透镜状、大脉状、长柱状及筒状,内部无夹石或很少夹石,基本无分枝复合或分枝复合有规律。

(2)较简单复杂程度为中等,类型系数0.4。

矿体形态为似层状、透镜体、脉状、柱状,内部有夹石,有分枝复合。

(3)复杂类型系数0.2。

矿体形态主要为不规整的脉状、复脉状、小透镜状、扁豆状、豆荚状、囊状、鞍状、钩状、小圆柱状,内部夹石多,分枝复合多且无规律。

3 矿床构造影响程度
(1)小构造影响程度分为三种类型系数0.3。

矿体基本无断层破坏或岩脉穿插,构造对矿体形状影响很小。

(2)中类型系数0.2。

有断层破坏或岩脉穿插,构造对矿体形状影响明显。

(3)大类型系数0.1。

有多条断层破坏或岩脉穿插,对矿体错动距离大,严重影响矿体形态。

4 主矿体厚度稳定程度
矿体厚度稳定程度大致分为稳定、较稳定和不稳定三种。

其各矿种不同稳定程度的厚度变化系数及类型系数如表4-3-2所列。

表4-3-2 矿体厚度稳定程度
5 有用组分分布均匀程度
可根据主元素品位变化系数划分为均匀、较均匀、不均匀三种。

其各矿种有用组分均匀程度具体划分及相应的类型系数值如表4-3-3所列。

表4-3-3 有用组分分布均匀程度
(二)勘探类型划分
1 我国勘探类型划分的历史:
1.建国初期,主要是采用前苏联50年代对有关矿床的勘探分类。

2.1959年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制定了铁、有色金属矿床、铝土矿等矿种的
勘探规范。

在规范中分别对有色金属、铝土矿、铁等矿床勘探类型作了划分,其中,将有色金属(铜、铅锌、钨、锡、钼)分为4类,铝土矿分为4类,铁矿床分为5类等。

3.1962年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又制定了我国铜及磷块岩矿床的勘探规范,
相应对其勘探类型作了明确规定。

4.1978年至今,在大量探采资料对比分析的基础上,相继着手对不少矿种
重新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新的勘探规范,如铁铜、硫铁矿、磷矿床……
等已先后予以公布试行。

5.自1999年12月1日起开始实施国家标准《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GB/T17766—1999),为配合新的分类标准,国家有关部门抓紧组织对现行的45种有关固体矿产勘查的技术规范、规定进行全面修订。

2 划分方法:
1.3个类型:简单(Ⅰ类型)、中等(Ⅱ类型)、复杂(Ⅲ类型)。

2.由于地质因素的复杂性,允许有过渡类型存在。

3.原划分的4~5类,出现工程间距严重交叉、类型重叠、难以区分。

如铜、铅、锌、银、镍、钼的矿床勘查类型划分主要根据上述五个地质因素及其类型系数来确定,具体划分为三种勘查类型(表4-3-4)。

表4-3-4 矿床勘查类型实例一览表
3 具体划分依据
①第Ⅰ勘查类型
该类型为简单型,五个地质因素类型系数之和为25~30。

主矿体规模大—巨大,形态简单—较简单,厚度稳定—较稳定,主要有用组分分布均匀—较均匀,构造对矿体影响小或明显。

②第Ⅱ勘查类型
该类型为中等型,五个地质因素类型系数之和为17~24。

主矿体规模中等—大,形态复杂—较复杂,厚度不稳定,主要有用组分分布较均匀—不均匀,构造对矿体形态有明显影响、小或无影响。

③第Ⅲ勘查类型
该类型为复杂型,五个地质因素类型系数之和为10~16。

主矿体规模小—中等,形态复杂,厚度不稳定,主要有用组分较均匀—不均匀,构造对矿体影响严重、明显或影响很小。

(三)对勘探类型划分的讨论
(1)抓住主要因素的原则。

在确定矿床勘探类型时,应在全面综合研究各种因素的基础上抓住主要因素。

对某一矿床来说,并不是所有因素在确定矿床勘探类型时都有同等作用,往往只是某一种或几种因素起主要作用。

但是,这只有在全面分析上述诸因素,才能加以判定。

一般来说,在确定矿床勘探类型中,高品位矿种如铁、铝土矿、磷块岩等,形态、规模比品位变化更重要;而低品位矿种如金、钨、锡等矿种往往品位变化更为重要。

(2)以占储量最多(70%)的主矿体为准的原则。

勘探类型的划分一般是指矿床而言,而作为划分主要依据是主要矿体有关标志的变化程度。

我们知道一个矿床很少只有一个矿体,更常见的是一个矿床是由若干大小不等、变化各异的矿体所组成,而且可能是多种有用元素相伴产出。

这时,应以占储量最多(70%)的主矿体为准,以矿体中主要组分为准,次要矿体、次要组分可在勘探过程中附带解决;在可以分段勘探的情况下,也可区别对待。

在勘查进程中,或随勘探程度和开采深度的改变,应对已确定的矿床勘查类型进行验证,应注意主次矿体与矿体标志的变异;当发现变化较大,有较大偏差时,应及时修正勘探类型。

也即某种程度上,应以动态的观点对待勘探类型的划分。

(3)“工业指标”对勘探类型的确定也有相当大的影响。

众所周知,“工业指标”是圈定矿体的依据,它的任何改变都将对矿体的规模、形状、有用组分
分布的均匀程度和矿化连续性等产生影响,尤其是当矿体与围岩的界限不清时更是如此。

(4)探索划分的合理数值指标体系。

探索能够反映矿体标志综合特征的合理数值指标体系用于划分矿床勘探类型,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动向。

在这方面,关于地质体数学特征概念的提出和论述,无疑是这种努力的一种尝试。

如上述勘探类型系数的提出与应用,又是一种向定量化的进步。

但也不能生搬硬套,必须和地质观察研究相结合,否则容易得出错误的结论。

(5)综合考虑原则。

目前,矿床勘探类型具体的划分应以主矿体的自身特征为依据,但往往忽视了对矿床产出自身规律的研究和专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也往往忽视了矿床开拓、开采方法对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包括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的基本特征和复杂程度亦应查明的要求。

若结合可能的采矿方式、方法,还考虑将矿床工业类型与勘探类型结合起来,加上应合理选择的快速而有定量效果的勘探方法和手段,以及适宜的工程间距等,综合考虑以上诸因素,并将大量类似矿床的勘探开采资料进行系统全面详细的对比、分析、归纳分类,这样划分的矿床综合勘探类型才能真正实现以最适宜的投入,获取最大经济效益的结果,也理应成为正确选择与确定矿床勘探方法的指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