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纪录片的声画关系
电视纪录片镜头多维度运用的要点分析

电视纪录片镜头多维度运用的要点分析作者:梁蕾来源:《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22年第16期【摘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时代飞速前进,新媒体时代电视纪录片节目也在不断创新发展,如何利用镜头语言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需要从业者更加注重多角度、多方位全景展现真实故事,用画面視觉冲击力,去触及观众的灵魂,引起共鸣。
本文通过对电视纪录片镜头的多维度运用及剪辑要点进行分析,希望能够给电视纪录片后期编辑人员提供经验性的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电视纪录片;镜头的多维度运用;剪辑要点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2.16.057现在网络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竞争非常激烈,面对网络新媒体更加灵活的表现手段和收视方式,传统媒体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作为信息传播时代交替的亲历者,我认为,无论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在节目的制作方法和剪辑方式上并没有变化,如何提高节目质量,是后期编辑永恒的课题,是大家共同努力的方向。
1. 电视纪录片的优势纵观电视节目的组成,在电视新闻资讯节目、电视谈话节目、电视文艺节目、电视娱乐节目、电视纪录片、电视电影、电视特别节目等等节目中,电视纪录片节目,具有一定的收视群体,因为纪录片是非虚构的电视作品,是创作者根据现实生活中的个体生命、真事、真景象、真氛围而创作,能表达作者潜在的主观思想的作品,每个人可以结合个人经历,从片中感悟到不同的道理,是值得细细品味的,它不过时,每个时间段,观众都会有新的感悟,它具有永恒的价值。
2. 电视纪录片镜头多维度运用的要点分析电视节目是声画的艺术,是画面衔接的艺术,是可供人们感知、理解和欣赏的视听作品。
电视节目制作主要分成三个过程:创意与选题、拍摄和后期制作。
其中后期制作系统,主要有目前普遍使用的非线性编辑系统,相对于以前的线性编辑,非线性编辑系统更是让节目的制作有了飞速的发展,镜头多维度的运用更加直观、方便自由,为节目制作开创了广阔的天地。
声音关系

声画关系有三种:1,声画同步,即画面的内容就是发声体本身;2,声画分立,即画面内容不是发声体本身,但表现的是和发声体相对应的人或物,如两个人谈话时画面不是讲话的人,而是倾听的人(反应镜头);3,声画对立,即画面和声音相互对立,产生特殊的效果,如反讽等,例如两个人争吵,声音渐渐变成了犬吠。
出其不意的声画组合常常使剪辑达到更高的艺术效果。
4,声画平行:影视作品声画不同步的一种情形,也称声画并行、声画分立,指影视作品中声音与画面所表现的思想感情、人物性格、艺术风格和戏剧性矛盾冲突相互贴近,但速度节奏并不同步,声音与画面各自按照自己的逻辑展开,互相补充,若即若离。
其基本特点是声音(尤其是音乐)重复或加强画面的意境、倾向或含义。
说明性音乐、渲染性音乐都属于声画平行的音乐。
5,声画对位:影视作品声画不同步的另一种情形,包括两种艺术处理方式:(1)声画对比。
声音与画面的内容和情绪一致,但存在量度、节奏的反差。
(2)声画对立。
声音与画面的形象和情绪完全相反。
音画对位影片音画关系的一种。
包括两种艺术处理:(1)音画对比。
音乐与画面的内容和情绪一致,只存在量的差别。
例如在中国故事片《红色娘子军》中,有一组表现战士们充满青春活力、节奏快速的生活画面,而音乐是气势悠长、从容不迫的《五指山上红旗飘》。
这样的对比,产生了加强画面结构的作用。
(2)音画对立。
音乐的形象和情绪完全相反。
例如在故事片《祝福》中,善良的祥林嫂被逼成亲时撞头寻死。
兴奋欢快的结婚音乐,和祥林嫂头破血流、痛不欲生的画面形成尖锐的对立,深刻地表现了旧时代的悲剧性。
音画对位有时也能预示剧情的发展。
例如在故事片《天云山传奇》中,当宋薇和吴遥结婚时,表现宋薇沉重痛苦心情的音乐与喜庆场面相对立,预示着她婚后的不幸。
6,声画同步影片中的对白和声响与画面动作相一致。
即影片的声带与画面严格配合,使声音(包括配音)和画面形象保持同步进行的自然关系,画面中的视像和它所发出的声音同时呈现并同时消失,两者吻合一致。
试析电视新闻中声音与画面的关系

试析电视新闻中声音与画面的关系作者:赵辉来源:《今传媒》2016年第07期摘要:对于电视新闻来说,声音和画面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两者功能不同,互为补充,声音和画面应该是有机的整体。
随着电视新闻的发展,观众对于画面的要求越来越高。
同期声、现场声、音乐等声音元素也被更为广泛的使用在电视新闻里。
电视新闻的画面和声音并不是简单地重复,必须将二者有效结合,相辅相成。
本文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并针对画面和声音有机结合提出建议。
关键词:电视新闻;声画关系;有机组合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07-0120-02电视新闻节目中声音和画面是两类重要的信息传递元素,声音提供给观众听觉方面的信息;画面则提供视觉信息。
然而两者并不是简单的粘贴在一起,这两大体系必须要相辅相成、有机统一才能保证电视新闻的传播效果。
因此,必须要对电视新闻的声音和画面之间的关系处理恰当,让它们各自都能充分发挥作用,产生1+1>2的效果。
一、优化画面传统观念认为电视新闻画面侧重纪实,只要求画面清晰、新闻主体突出,构图准确就可以了,对画面的美感没有过高要求。
甚至有观点认为,新闻镜头如果过于完美,则容易被观众怀疑为摆拍,从而丧失新闻的真实性。
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如今的拍摄设备越来越先进,拍摄手法越来越多样,观众对于画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电视新闻的镜头也应该在真实的前提下,尽可能地追求美感。
例如,陕西广播电视台2016年5月推出的《湿地重生——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家园》大型系列报道,就将记录片的画面拍摄手法与新闻报道的新闻性故事性相结合。
整个系列采用新闻的讲述方式和唯美的镜头语言。
采取了无人机航拍、水下拍摄等特殊拍摄手法,不仅取得了较高的收视率,还获得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所以说,对于电视新闻的画面美感,受众是有要求的,观众希望在了解新闻事实的同时也欣赏到优美的画面。
然而,电视新闻的画面,应该分为一般新闻和突发新闻区别对待。
《视听语言》习题与答案

《视听语言》习题与答案(解答仅供参考)一、名词解释1. 视听语言:视听语言是影视艺术中特有的叙事和表达方式,通过镜头、声音、剪辑、色彩、构图等元素,将视觉和听觉信号有机结合,形成具有情感、思想及信息传递功能的综合表现形式。
2. 镜头:在电影或电视制作中,镜头是指摄影机从一个特定视角捕捉到的连续画面,它是构成影像的基本单位。
根据拍摄方法和技术的不同,可以分为长镜头、短镜头、特写镜头等多种类型。
3. 剪辑:剪辑是影视制作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原始素材进行选择、组织、排列和组合,构建新的时空关系和叙事结构,以实现故事讲述、情绪渲染和主题传达等功能。
4. 蒙太奇:蒙太奇是一种电影与电视的艺术手法,通过不同镜头的组合与并置,产生超越单个镜头本身含义的效果,包括叙事蒙太奇(如平行蒙太奇、交叉蒙太奇)、理性蒙太奇(如对比蒙太奇、象征蒙太奇)等多种形式。
5. 音画对位:音画对位是指在电影或电视作品中,声音(包括音乐、对话、音响效果等)与画面并非完全同步对应,而是通过刻意错位或非直接相关联的方式,达到强化情感表达、深化主题内涵或引发观众思考的目的。
二、填空题1. 在视听语言中,______是用于描述镜头景别大小的一种分类,其中包含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
答案:景别2. 按照运动方式划分,摄影机运动主要包括推、拉、摇、移、跟拍和______等。
答案:升降3. 在声音设计中,______常用来刻画人物内心活动、烘托气氛或者转场过渡。
答案:主观音响/内心独白/背景音乐4. 纪录片常用的剪辑方式之一是______,强调时间和空间的连续性,保留事件发展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答案:长镜头剪辑5. 电影《教父》开场的经典段落运用了______手法,用一段没有言语的婚礼场景展示出科莱昂家族的人物关系和社会地位。
答案:隐喻蒙太奇三、单项选择题1. 下列哪一项不是影响镜头节奏的主要因素?A. 镜头长度B. 镜头切换速度C. 音乐风格D. 摄影机运动速度答案:C2. 在以下哪种剪辑手法中,两个同时发生的事件被交替呈现,以增加剧情紧张感?A. 平行蒙太奇B. 交叉蒙太奇C. 重复蒙太奇D. 对比蒙太奇3. 下列关于声音在视听语言中的作用描述不正确的是?A. 可以增强画面的真实感和现场感B. 只能配合画面内容,不能独立存在C. 可以塑造角色性格和推动情节发展D. 可以创造独特的观影氛围答案:B4. 以下哪个镜头运动方式主要用于展现环境全貌或物体整体?A. 推镜头B. 拉镜头C. 摇镜头D. 移镜头答案:B5. 在电影《辛德勒的名单》中,红色小女孩形象的运用属于哪种蒙太奇手法?A. 对比蒙太奇B. 象征蒙太奇C. 平行蒙太奇D. 交叉蒙太奇答案:B四、多项选择题1. 视听语言中,构成画面空间关系的基本要素包括:A. 光线B. 色彩C. 构图E. 运动答案:ABCDE2. 下列哪些是声音在视听语言中的功能?A. 表现空间感B. 描绘动作细节C. 创造心理空间D. 强化时间观念E. 承担叙事任务答案:ABCDE3. 下列哪些剪辑技巧有助于加快影片节奏?A. 使用快速切换的短镜头B. 采用平行蒙太奇手法C. 运用重复和积累的剪辑手法D. 减少静止镜头的数量E. 加大镜头内部的动作强度答案:ABDE4. 关于视听语言中的色彩运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 冷色调往往用于营造冷静、悲伤或恐怖的氛围B. 热色调常用于表现欢快、热烈或激动的情绪C. 色彩可以作为区分不同角色或故事线索的标识D. 影片色调需统一和谐,不能出现色彩冲突E. 色彩可以通过对比和渐变等方式来表达主题和情感变化答案:ABCE四、多项选择题5. 视听语言中,以下哪些元素是构成视听叙事的重要组成部分?A. 镜头B. 剪辑C. 蒙太奇D. 声音E. 色彩F. 构图G. 运动答案:ABCDEFG五、判断题1. 长镜头通常用来表示时间和空间的一致性,减少观众的认知负担。
声画关系(课堂PPT)

.
17
(二)、语言分类及其主要表现功能
1、对白
故事片中,对白要生活化、性格化、音 乐化(语言的节奏感化),要通过人物 对白,表现出人物相互的关系、态度、 情感等,使剧情得以不断发展。
优秀的影视作品中,一定有简练、精彩
的人物对白。
.
18
* 精典台词赏析 *
不开心,就算长生不老也没用,开心,就算只能活几天 也足够。
人眼的接受能力大于人耳,人的五官接受外界 信息的比例是:视觉80%,听觉是20%,其他 不及1%。看比听所接受的信息量更大和更准确。
.
6
人耳的感知方式是全方位的、场性的,这方面 超过人眼,声音的传播因此是360度,视觉传 播信息只能达到60度左右。
声音具有视觉联想的性质,摄影机总是在寻找 声音。
辨析:空间感与环境感有相近之处,但又不同。 空间感的形成往往依靠人物的话语或动作体现 出来,尤其是在封闭空间,混响声能需要一定 强度的声音信号才能被激发出来。如果人物静 坐沉思,空间感则无从体现,然而恰当的环境 音响则能够表明人物所处的环境,比如喧闹的 街道、除夕之夜、激烈的战争场面等。
.
11
【运动感】
.
13
四、影视声音的分类
按照声源的特点分类: 语言——准确 明确的语意性 严密的逻辑性 表意 音乐——概括 模糊语言 情绪 气氛 形象 表情 音响——概括 模糊语言 情绪 气氛 形象 写实
按声音的录制方式分类: 同期声 配音
.
14
第二节 影视声音的构成元素及其功能
语言 音乐 音响
——《大话西游》
每个城市,每条街道,都有个无名小卒梦想着成为大人物。一个孤 单被遗忘的男人,绝望的想证明自己还在活着。
——《出租车司机》
2007外国电影史第七章前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电影

三, 30年代前苏联电影界的几件大事
1、声音进入电影 第一部有声纪录片是《顿巴斯交响曲》 (导演维尔托夫),故事片是《生路》 (尼古拉斯· 艾克导演)( 1931) 。
(美苏电影声音出现的时间之差)
2、1934年召开了苏联作家代表大会,通 过并确立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3、1935年召开了全苏第一次电影创作会 议,为电影发展提出了明显规划。
富尔曼诺夫的政委形象 突出了党的工作者形象:头脑冷静、思 辩力强、性格坚强,具有果敢的判断力和 高度的原则性,而且会做思想工作,善于 团结群众。 这两个人物在影片特定的环境氛围中, 经过多次的作战成败、思想交锋、性格冲 突被栩栩如生地展示了出来。我国也有类 似的影片。文革中的《杜鹃山》和该片题 材相似,前不久的电视剧《亮剑》与该片 的人物形象相似。
夏伯阳
夏伯阳
1,影片上映后的社会反响: 是“高超的艺术品” 是“电影艺术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影片在苏联十月革命的第十七个纪念日 时上映。在国内引起了极大轰动,不同年 龄、不同职业和不同文化程度的人都去观 观看电影众,票房获得空前成功。 当时前苏联的《真理报》发表了一篇社 论,标题是“全国在看《夏伯阳》”。社论 称《夏伯阳》,“是苏联艺术史中的一件 大事”。是苏联“电影艺术发展史上的里 程碑”
20世纪20年代爱森斯坦等电影大师创 造了前苏联电影的蒙太奇学派,诗电影 使得前苏联电影闻名于世,那么30、40 年代的前苏联的叙事电影,也就是以其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为指导原则 拍摄的电影也取得了一定成果,从而使 这一时期成为其电影发展史上的一个重 要时期。
这一时期,前苏联电影在探索电 影艺术理论,发展电影文学,塑造不同人 物形象,提倡多种风格,多种样式等方 面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拍了一些重要 作品。而这一时期提倡的社会主义现 实主义创作方法也在世界电影发展中 产生过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对社会主 义国家电影的影响。
电视纪录片解说词—独特的形象魅力

电视纪录片解说词—独特的形象魅力作者:李明明来源:《活力》2016年第12期[摘要]电视片解说词对于画面形象起到补充、说明、阐释、交代、叙述、升华主题的特殊作用。
同时对于电视画面的意境烘托和气氛渲染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解说词以画面为依据,但又超越画面,本文从画面局限性、解说词存在的作用、声画关系中的解说词以及解说词的独特形象价值等方面论述了它的形象魅力。
[关键词]形象;解说词;画面局限;解说作用;声画关系一、画面的局限性(一)画面难以表现心理情绪和抽象概念画面的最大的不足是其物质现实性,难以表现那些不具备感性形象的主观心绪和抽象观念。
在电视片纪录片中,人物的内心活动难以像故事片那样通过表演来表现。
包括那些抽象的术语、概念、名词,也就不具备形象化的可能。
而在表现主观、抽象内容方面,画面也无力胜任。
画面的现实性妨碍了主观精神想象,难以上升到灵魂高度。
(二)画面不足以表现具体时间和空间画面能复原时间中的物质现实,却不能显示时间本身等抽象元素。
虽然我们可以通过特技等方式来暗示时间,但并不能满足电视片对于精确时间的要求,因为电视片往往需要我们指出具体的年份、月份、日期,甚至更精确的时间。
画面在表现具体的空间方面也有不足。
尽管画面的空间特征要比它的时间特征鲜明的多,但任何一个画面都不能告诉我们它的具体地点,除非画面中的空间是众所周知的地点。
因此,当需要交代清楚具体的地点时,解说词就显得尤为重要。
特别是在影像起源之前就已经过去的历史,则只能纯粹用解说词来叙述。
解说词扩大了画面表现空间,增加了画面信息量,这样才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二、解说词存在的作用(一)确定画面含义画面是非判断性的,它在表达主要信息时,大多数会附带一些无意义的信息,使观众对画面产生“多释性”,这时就需要解说词的引导和限制。
语言是判断性的,可以使画面含义相对明确,将创作者的意图有效地传达给观众。
在这种情况下,解说主宰着画面,成为画面的灵魂。
(二)表现作用1.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解说词除了表现自我,也能够深入人物内心,表现复杂微妙的心灵世界。
电视节目制作知识点

1、电视是传送图像的一种广播、通信方式。
就是利用电子技术对图像进行光电转换和电信号传输,使静止或活动的图像能在远距离即时再现的手段。
是指对客观图像、声音的记录方式、处理方式、传播方式、接收方式的综合;是摄像机、录像机、信号发射、无线与有线传输、电视接收机等设备的总和。
2、电视在信息传递方面表现出的突出功能有广泛性、及时性和具像性。
3、电视的种子节目是指“新闻节目”和“文艺节目”。
4、按照节目的制作方式,电视节目可以分为直播类节目和录播类节目;按照节目内容,可以分为新闻节目、教育节目、文艺节目和服务类节目;按照节目受众群,可以分为儿童节目、青年节目、老年人节目等;按照题材,可以分为军事类节目、经济类节目、农业类节目、教育类节目。
5、电视节目制作方式分为电子新闻采集、电子现场制作及数字演播室制作方式。
6、电视节目的基本生产流程包括稿本阶段、拍摄阶段、编辑阶段、审定工作。
7、电视节目制作稿本阶段主要完成的三项工作是选题、文字稿本和分镜头稿本。
8、电视节目制作选题的基本原则是价值性和可行性。
9、电视作品选题的价值性主要包括选题的思想价值、艺术价值、新闻价值、教育价值、娱乐价值等。
10、电视作品的配音工作主要包括配解说词、配台词、配音乐和效果声等几个方面。
11、电视作品的审定工作主要要对节目的思想性、科学性、艺术性、技术性等方面进行审查。
12、电视镜头组接的基本句型一般包括前进式、后退式、环形式和跳跃式四种句型结构。
13、长镜头可以分为声音长镜头、氛围长镜头、细节长镜头、积累长镜头、过程长镜头等类型。
14、普多夫金认为,“将若干片段构成场面,将若干场面构成段落,将若干段落构成一部片子的方法,就叫做蒙太奇。
”15、表现式蒙太奇主要可以分为并列、交叉、对比、象征和重复等几种。
16、声画关系在电视作品中呈现声画统一、声画并行和声画对立三种状态。
17、画面剪接点可分为动作剪接点、情绪剪接点和节奏剪接点。
18、声音剪接点又可以分为对话剪接点、音乐剪接点、音响剪接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1,了解纪录片的声音类型及其造型作用 2,了解纪录片的声音剪辑与摄影造型
教学重点: 深刻理解并掌握纪录片的后期声画合成创作。
教学难点:纪录片解说词的声音造型功能及技巧。
教学计划:使用1周[2+2课时]完成本节教学任务。
纪录片的声音:
纪录片后期创作声音处理不同,形成纪录片多种形态。
第三节 音乐创作
配乐的基本要求:
1,统一性与多样性并重 统一性是音乐意境与作品思想吻合,众多乐段风格基调吻合两层含义。不允 许音乐独立于作品整体之外,互不配合;若干乐段之间,既要富有变化,又 要统一于作品风格;旋律与节奏在不失统一的基础上力求变化,多样。
2,抓特点 3,形离神不离
纪录片音乐创作的问题:
2、动态构图是因被摄主体或镜头活动,使画面结构发生连续不断变化的构图形式,也 属于多意构图。这种构图往往是以起幅结构的均衡,和谐开始,因为人,物的活动, 进画出画而打破和谐,直到人,物的不断活动,进出,使落幅结构达到新的和谐。
与静态构图相比,动态构图画面是多意的,连续的,不失完整的。
(三)水平线构图,垂直线构图,斜线构图,曲线构图 (四)封闭式构图和开放式构图
纪录片的摄影造型:
第二节 视听时空统一——摄影构图之一
构图是画面布局,画面结构,是被拍摄体诸元素在画面中的配置,使画面 内容与形式相和谐,达到主体突出,画面简洁,形象生动,形式新颖的目 的。 摄影者是否把画面中特定内容表现得生动,优美,取决于构图处理以及对 光线,线条和色彩诸因素的运用。即恰当地确定画面景别,确定主体位置, 合理处理主体和陪体,主体与环境的关系,以及选择拍摄方向与拍摄高度, 巧妙配置形,色,光,影调,线条等因素,使之有机统一,和谐完美。
第四节 后期合成创作
四、常见的无声字幕: 1,章节标题及内容提示; 2,说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 3,表明人物姓名,身份; 4,有意压缩解说,大量用字幕说明事件进展情况和结果; 5,数字和图示
五、常见的有声字幕是: 1,歌词; 2,访谈; 3,对重要内容在解说的同时,打出字幕以示强调,突出; 4,对说明性字幕配合电报,打出键盘声音。
景深:镜头“光圈”变化与“距离”变化产生焦点前后影像清晰的纵深范围, 成为景深。景深大,确保物像清晰的范围大,无需仔细校正聚焦点,景深小, 则必须校正聚焦点,才能确保图像清晰。
超焦距景深:光圈和距离配合产生景深变化,出现超焦距景深。利用小光圈, 拍摄较远景物,出现的超焦距是最大景深范围。焦距越短的镜头,超焦距范围 越大。在广角镜头上,可利用的超焦距从一米到无限远,都是清晰范围相反, 长焦距镜头,利用大光圈,拍摄较近景物,几乎没有景深,必须仔细校对焦点, 否则,不能保证景物聚焦清晰。
四,变焦距镜头 焦距变幅大体14倍到17倍,变焦方式有手动和自动两种。 包括广角,标准和长镜头的所有的焦距和视野性能,又可以在拍摄过程中编导焦距,景 别:从全景变到近景,特写——由全面到一点,或相反。 还可以运用猛拉或猛推拍摄特殊效果的画面。富有“一目了然”和视觉冲击效果 五,特殊效果附加镜 用于特殊艺术效果:滤色镜(作用在于校正色温,保证色彩正确还原),多棱镜,柔光 镜,星光镜,彩虹镜,雾镜等
新,即具有声画并重的意识,甚至要求某些画面为声音服务。2)客观记录 方法的关键是追求视听形象一体效果,声与画互为内容和形式,、反常态表现时间
画面时间形态有三层含义: 1、内容实际持续时间, 2、放映时间 3、视觉时间
在标准拍摄和标准放映情况下,内容实际持续时间,放映时间和视觉时间是一致的, 否则,三者便会出现巨大差异。
声音是纪录片艺术风格的重要表现:
各种声音具备——重视综合艺术的写意型; 不用解说,音乐——以客观记录为主的写实写意型 排除谈话,解说,音乐——写实型之一 没有解说谈话——写意型音乐片
第一节 “访谈”的选择与剪辑
访谈中插画面的利与弊??
插画面的作用是:使谈及的内容形象化,减少概念化,配合讲话扩 展信息量,消除声音剪辑痕迹,是处理谈话重复,冗长,语病的有 效方法;
主题音乐是歌曲主旋律产生若干变奏片段构成作品贯穿音乐, 不同的变奏形式的多层出现,反复而不重复,起到亲密作品结 构关系大的作用。
3、主题歌放在作品什么部位,效果是不同的: 主题歌放在开头,是主观感情基调的导入和设定,后面的变
奏是随着作品内容的深化和情节发展,使情感基调细化,深入, 融入作品,成为一体。
发挥现场声的营造功能: 1,声音可以在先,引导画面组接 2,声音可有可无,有和无是一种效果 3,声音可多可少,可低可高 4,声音可以越来越远 5,声音还可以变无为有
第三节 音乐创作
音乐进入纪录片,其效果必然是与其他艺术元素良性互动的
关系——互为补充,配合,起到阐释,揭示作用。这就是与诸 元素亲密关系:互为载体,互为润色,互为依存,互为骨肉,
表现为:
1,音乐需要其他元素作为产生,存在的基础,载体; 2,音乐对作品总体起到烘托,渲染作用: 3,音乐借助其他元素而深化自身蕴含,增强感染力。
音乐的表现作用: 1)对作品结构起承转合的粘合作用 2)描绘作用:音乐的描绘作用是音乐表现作用用于表现人物 和景物环境的具体表现。
第三节 音乐创作
主题歌式音乐的特点: 1、一般由专人演唱 2、反复而不重复
纪录片的摄影造型:
第二节 视听时空统一-----摄影构图之一 摄影的构图形式: (三)水平线构图,垂直线构图,斜线构图,曲线构图 (四)封闭式构图和开放式构图
1、封闭式构图和开放式构图代表着两个时代和两种艺术风格的构图观念和方法。 封闭式构图形成于无声片和声画分离时代,称为传统构图,强调精心经营, 巧妙布局边框内的画面。这种构图讲究画面结构严谨,重视画面内部的绘 画美。拍摄景物时,让主体处于画面中心,要求画面均衡,对称,完整; 拍人物近景时,要求形象完美,比如不允许出现人物半张脸,一只眼睛, “削头顶”之类;拍摄运动对象时,则注意起幅,落幅合理,稳定等。 缺点:不重视画框内外的因素关联,给人一种“框死”生活的封闭感,沉 重感,减弱了艺术活泼感,冲击力,故称封闭式构图,对称式构图。这种 构图观念对人物肖像,自然风光摄影构图的光线,影调等都有一丝不苟的 要求。
二、合成环节的创作任务: 对前面所以创作遗留的艺术和技术性不足,瑕疵进行修补。
三、综合合成创作环节修改不足: 1,画面和声音剪辑粗糙; 2,低标准画面声音素材被“凑合”编用, 3,各种艺术手段随意运用,造成作品风格不统一; 4,访谈冗长,不简练; 5,解说词过满,挤压了其他声音; 6,音乐过满; 7,解说和访谈同在一个响度上,互相干扰; 8,现场声,音乐出现和结束突然:音乐音量强弱缺乏变化,一放到底; 9,应有的字幕不到位; 10,无声字幕过多,字号过少,造成视听困难
纪录片的摄影造型:
第一节 光学镜头物理特性与艺术功能
以隐藏拍摄做比较,长镜头和广角镜头各有所长。广角镜头由于相对轻便易于隐藏,近 距离拍摄具有很大优势;长镜头则对远距离隐藏拍摄有利。 广角(尤其是超广角)镜头和长焦点镜头对被摄主体均有变形效果——夸张和强调,以 至起到褒贬作用。 广角镜头近拍人物容易变形;拍摄纵向运动对象时,有加快运动效果;拍摄横向运动对 象时,又有延缓运动速度的效果。 长镜头在表现纵向运动对象时,有加大运动过程(速度减慢)的效果;拍摄横向运动对 象时,又有缩短运动过程(速度加快)的效果。
纪录片的摄影造型:
第一节 光学镜头物理特性与艺术功能
一,标准镜头 因为它是按照一般人眼睛正常视角设计,它的成像也是“标准”的,即没有夸张变形效 果,富有客观真实性。 二,长镜头(短焦距镜头) 优点:有利于远距离拍摄;可以拍摄野生动物,战斗场景和恶势力的诡秘行动,不惊动 被拍对象,减少一定危险;摄取中近景时,有利于删除次要内容,突出重点 缺点:景深小,容易把画面拍虚,内容适用面较窄。 三,广角镜头(短镜头) 优点: 1,有利于在较近的距离拍摄全景,远景,展现大范围景物全貌和大环境; 2,有利于拍摄主体兼顾环境,即使拍摄中近景时,仍可在背景里保留较宽广的视野, 3,有利于展现主体环境氛围; 4,有利于画面内容信息含量。由于广角镜头景深大,视野内多层次的景物均可清晰入 画,被摄主体和多层陪体呈现一种高度自然效果。 5,有利于近距离抢拍;由于景深大和超焦距原理,在光圈较小的情况下,能保证入画 景物清晰,便于专心抢拍,不必担心焦点不实。
能插的画面有两种: 1)与谈话内容有关的画面材料 2)谈话现场的人与物
第二节 现场声选择与剪辑
现场声的普遍作用:渲染气氛和传达情绪,能有效地阐释画 面,使视觉形象的某种深层蕴含通过声音表现出来,因而具有其 他造型艺术难以代替的作用。
是声音剪辑艺术技巧营造了多种不同视听效果:先声夺人, 无声胜有声,蝉噪林逾静,用心灵倾听
与绘画和照相比较,影视摄影构图特点:
(一)系统性 (二)动态性 (三)视听同时性 (四)现场一次定型
纪录片的摄影造型:
第二节 视听时空统一——摄影构图之一
当今纪录片与传统纪录片比较:
1、摄影机胶片——摄影机磁带录像; 2、声画分别采录——声画一体; 3、银幕放映——电视播放; 4、最大变化:1)追求摄影画面的视听信息同生同在。催生摄影构图观念的更
焦距与角度镜头焦距越短,视野角度越宽广,被摄物体成像越小,相反, 镜头焦距越长,视野范围越窄,景物成像越大。不同焦距,不同视野宽度的镜 头,在相同距离拍摄相同景物,便产生全景,中景,近景等差别。
纪录片的摄影造型:
第一节 光学镜头物理特性与艺术功能
光圈:镜头上的可调光圈,用以控制曝光量,保证准确曝光,避免进光过多或 过少而造成技术失误,还可以利用光圈创作特殊艺术效果。
纪录片的摄影造型:
第一节 光学镜头物理特性与艺术功能
摄影机的光学镜头依据焦距长短分为成像效果不同的标准镜头,长镜头, 广角镜头,显微镜头和变焦距镜头等;
一、以16毫米摄影机为例: 1、标准镜头:焦距为25毫米,视野角度45度左右,大体与正常人的眼睛相同。 长镜头:焦距长于25毫米者(50毫米,75毫米,100毫米,150毫米)成为长镜 头,也叫窄角镜头,远摄镜头,长镜头视角窄于40度以内,可达8度左右。 2、广角镜头:焦距短于25毫米者,称为广角镜头,短镜头。这种镜头视角宽 广,大体为60度到130度。 3、超广角镜头:视角在130度到180度者,为鱼眼镜头。 4、变焦距镜头:可以在拍摄过程中变化焦距—从广角到窄角,或者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