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之声音乐欣赏

合集下载

音乐七下第单元听乐赏画《春之声》课件

音乐七下第单元听乐赏画《春之声》课件

教师角色定位与教学策略选择
引导者
教师通过提问、示范和 引导,帮助学生理解音 乐和画作的内涵和特点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和创造力。
组织者
教师组织学生参与各种 教学活动,确保教学环 节的顺利进行,促进学 生的积极参与和合作交 流。
评价者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 评价和反馈,肯定学生 的优点和进步,指出需 要改进的地方,并提供 具体的建议和指导。
艺术风格
分析画家的艺术风格、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其他代表作品
列举画家的其他代表作品,以便学生全面了解其 艺术造诣。
作品背景及创作思路
时代背景
介绍作品所处的历史时代、社会背景及其对画家创作的影响。
创作动机
分析画家创作《春之声》的动机、灵感来源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情 感。
创作过程
详细描述画家的创作过程,包括构思、草图、正稿等阶段。
拓展教学资源
教师可以积极拓展教学资源,如引入更多的音乐作品和画作、邀请艺术家进校园等,以丰富教学内容和 形式。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春之声》的创作背景
介绍作曲家斯特劳斯及《春之声》的 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 。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掌握音乐作品的基本元 素,如旋律、节奏、音色等,并 能够运用音乐术语进行简单的描
述和分析。
过程与方法
学生能够通过欣赏、讨论、创作等 多种方式,感受音乐作品的魅力, 提高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CHAPTER 06
听乐赏画教学评价与反思
学生参与度评价
01
积极参与
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和互动,表现出对音乐和绘画的浓厚
兴趣。
02

音乐鉴赏范文

音乐鉴赏范文

音乐鉴赏范文音乐是一种艺术形式,它通过声音的组合和演奏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音乐的魅力在于它能够触动人们的心灵,引发共鸣。

然而,对于许多人来说,音乐鉴赏并不容易。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音乐鉴赏范文,帮助大家更好地欣赏音乐。

范文一:《春之声》《春之声》是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二世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华尔兹以轻快的旋律和优美的和声著称,被誉为“华尔兹之王”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曲子的开头是一个简单的旋律,随后逐渐增加乐器的数量和音量,最终达到高潮。

整首曲子充满了欢快和轻松的气氛,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和生机。

在欣赏这首曲子时,我们可以注意到它的结构和动态变化。

整首曲子分为多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不同的旋律和节奏。

在演奏过程中,乐器的数量和音量也随着曲子的发展而变化。

这些变化让曲子更加生动有趣,也让人更容易被吸引。

此外,我们还可以注意到曲子中的和声和节奏。

和声是指多个声部同时演奏不同的旋律,这些旋律相互呼应,形成了丰富的音乐效果。

节奏则是指曲子中的节拍和强弱变化,它们让曲子更加有节奏感和动感。

范文二:《月光奏鸣曲》《月光奏鸣曲》是德国作曲家贝多芬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曲子以柔和的旋律和深情的情感著称,被誉为古典音乐中的经典之作。

整首曲子由三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都有不同的情感和表现手法。

在欣赏这首曲子时,我们可以注意到它的情感表达和演奏技巧。

整首曲子充满了深情和哀愁,让人感受到贝多芬内心深处的情感。

演奏技巧方面,这首曲子要求演奏者具备高超的技巧和表现力。

演奏者需要通过细腻的演奏技巧和情感表达,将曲子中的情感传达给听众。

此外,我们还可以注意到曲子中的音乐结构和和声。

整首曲子由三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都有不同的旋律和节奏。

在演奏过程中,演奏者需要注意和声的呼应和变化,让曲子更加丰富和生动。

范文三:《天鹅湖》《天鹅湖》是俄国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曲子以优美的旋律和浪漫的情感著称,被誉为古典芭蕾舞剧中的经典之作。

苏少版七年级下册1.欣赏春之声圆舞曲(管弦乐)课件(20ppt)

苏少版七年级下册1.欣赏春之声圆舞曲(管弦乐)课件(20ppt)

主题B
主题C
作曲家介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约翰·施特劳斯:
奥地利作曲家,1825年产生于维也纳,从小爱 好音乐,成为职业音乐家。被誉为“圆舞曲之王”, 所作圆舞曲400余首,以舞步的快速旋转为特征, 世称“维也纳圆舞曲”。其作品以《蓝色多瑙河》、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艺术家的生活》、《春 之声》和《安娜波尔卡》等一百二十余首维也纳圆 舞曲著称,他还作有十六部轻歌剧。其父老约翰·施 特劳斯人称“圆舞曲之父”。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主 要演奏施特劳斯家族的圆舞曲。
主题A
音乐知识
圆舞曲
圆舞曲也叫“华尔兹”,起源于18世纪奥地利 北部民间三拍子舞曲,19世纪盛行于欧洲。圆舞曲 为四三拍,节奏轻快,旋律流畅,强调第一拍上的 重音。由于舞蹈时需由两人成对旋转,因而被称为 圆舞曲。
作曲家介绍
约翰·施特劳斯:
奥地利作曲家,1825年产生于维也纳,以其杰出的 创作成绩被人誉为“圆舞曲之王”。他创作了大量的圆 舞曲,有《蓝色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艺 术家的生活》、《春之声》和《安娜波尔卡》等170首 圆舞曲,141首波尔卡舞曲以及16部歌剧。他的作品与 民间音乐有着血肉联系,反应了奥地利人民对生活的热 爱。
音乐知识
回旋曲式
音乐作品的曲式之一,由相同的主部和几个 不同的插部交替出现而构成的曲式。像这样:音 乐主题A在音乐中反复出现三次,并在每次反复 之间插入新的不同的对照部分,这样的曲式叫回 旋曲式。
主题 D
主题 E
选择(
)表示音乐(
)的色彩。
主题 F
再见

春之声圆舞曲乐评

春之声圆舞曲乐评

春之声圆舞曲乐评引言《春之声圆舞曲》是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二世于1883年创作的一首圆舞曲。

这首乐曲以其欢快的旋律和优美的编曲而闻名,被广泛演奏和传唱。

本文将对这首经典的圆舞曲进行全面评述,从乐曲结构、旋律特点、演奏技巧等方面进行分析。

乐曲结构《春之声圆舞曲》采用了典型的三段式结构,即A-B-A-Coda。

每个部分都有独特的音乐内容,并通过回归主题使整个乐曲具有统一感。

以下是各个部分的简要描述:1.A部分:开头由管弦乐队奏出引子,接着主题以轻快明快的节奏出现。

这部分由两个不同的旋律组成,交织在一起形成动听的音乐画面。

2.B部分:相对于A部分来说,B部分更为柔和、抒情。

它展示了施特劳斯二世对于旋律创作的天赋,以及对于弦乐器的运用。

这部分的旋律优美动人,给人一种温柔而浪漫的感觉。

3.A部分:乐曲回归到A部分,再次奏响开头那个欢快的主题。

这一次的演奏更加充满激情,加入了更多华丽而复杂的装饰音符,使整个乐曲达到了高潮。

4.Coda:这是乐曲最后一个部分,也是对整首乐曲进行总结和收尾。

施特劳斯二世巧妙地将之前的旋律元素重新编排组合,并逐渐减弱音量,营造出一种温和宁静的氛围。

旋律特点《春之声圆舞曲》以其优美动人的旋律而脍炙人口。

以下是一些独特的旋律特点:1.轻快明快:整首圆舞曲以轻快明快的节奏为主导,给人一种活力四溢、欢快愉悦的感觉。

这种节奏感使得这首乐曲成为舞会和社交场合中常见的背景音乐。

2.弦乐器的运用:施特劳斯二世巧妙地运用了弦乐器,特别是小提琴和大提琴,来演奏主要旋律。

这些乐器的音色柔和而优雅,为乐曲增添了一种温柔浪漫的氛围。

3.装饰音符:在整个乐曲中,施特劳斯二世使用了大量的装饰音符,如颤音、滑音等。

这些装饰音符不仅增加了旋律的复杂度和华丽感,也展示了演奏者对于技巧的要求。

演奏技巧《春之声圆舞曲》对于演奏者来说是一项技术上具有挑战性的作品。

以下是一些演奏技巧和注意事项:1.控制速度:整首圆舞曲以快速明快的节奏为特点,因此演奏者需要具备良好的速度控制能力。

春之声圆舞曲乐评

春之声圆舞曲乐评

春之声圆舞曲乐评
【引言】
春之声圆舞曲,由我国著名作曲家所作,是一首具有广泛影响力和代表性的圆舞曲作品。

圆舞曲起源于19 世纪初的奥地利维也纳,是当时社会风貌的写照,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

本乐评旨在分析春之声圆舞曲的音乐特色,以及作曲家如何通过作品传达情感和思想。

【乐曲结构与风格】
春之声圆舞曲采用了传统的圆舞曲曲式,分为序奏、主题、变奏和尾声四个部分。

主题部分旋律优美、节奏明快,充满生机与活力。

作曲家巧妙地运用了和声手法,使作品具有丰富的音响效果和层次感。

整首作品充满了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风格,展现了我国音乐家对这一音乐体裁的独特见解。

【作品表现力与情感传达】
春之声圆舞曲表现了作曲家对春天的赞美和热爱。

通过生动的旋律和富有感染力的节奏,作品成功地传达了春天的美好、希望和喜悦。

同时,作曲家还将个人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感悟融入作品中,使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演奏与录音版本比较】
春之声圆舞曲自问世以来,受到了众多演奏家和乐团的喜爱。

其中,著名钢琴家李云迪的演奏版本尤为脍炙人口,其技艺高超,充分展现了作品的魅力。

此外,各大唱片公司也纷纷推出不同演奏版本的录音,如中国唱片、环球唱片等。

各版本在音响效果、艺术处理等方面各有特色,为乐迷提供了丰富的
选择。

【总结与评价】
总体而言,春之声圆舞曲是一首具有高度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的音乐作品。

作曲家以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音乐风格,成功地诠释了春天的主题,为我国音乐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六年级音乐下册春之声教案湘教版

六年级音乐下册春之声教案湘教版

六年级音乐下册春之声教案湘教版第一章:音乐欣赏《春之声》教学目标:1. 让学生感受《春之声》这首歌曲的美妙旋律,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2. 通过学习歌曲,让学生了解春天的特点和春天的美好。

3. 引导学生参与音乐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教学重点:1. 感受《春之声》的旋律美。

2. 学会歌曲,并能用优美的动作表现春天的美好。

教学难点:1. 歌曲中旋律的把握。

2. 动作的协调性。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音乐设备。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春之声》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春天的美好。

2. 教授:教师讲解歌曲的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春天的特点。

3. 练习:学生跟唱歌曲,教师指导学生把握旋律。

4. 表演:学生分组,用动作表现春天的美好。

第二章:歌曲学唱《春之声》教学目标:1. 让学生学会《春之声》这首歌曲,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

2. 通过学唱歌曲,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春天的美好。

3.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教学重点:1. 学会歌曲《春之声》。

2. 用正确的发音和情感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1. 歌曲中旋律的准确性。

2. 发音的清晰度。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音乐设备。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春之声》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春天的美好。

2. 教授:教师讲解歌曲的节奏和旋律,引导学生学会歌曲。

3. 练习:学生跟唱歌曲,教师指导学生发音和把握旋律。

4. 表演:学生分组,进行歌曲演唱。

第三章:春天的舞蹈创作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舞蹈创作,表现春天的美好。

2. 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音乐舞蹈综合素质。

1. 舞蹈创编的创意性。

2. 团队协作的默契度。

教学难点:1. 舞蹈动作的创编。

2. 音乐与舞蹈的协调性。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音乐设备。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春之声》歌曲,让学生感受春天的节奏。

2. 教授: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舞蹈创编,教给学生舞蹈动作。

3. 练习:学生分组,进行舞蹈创作和练习。

初中七年级下册音乐课件1.欣赏春之声圆舞曲(管弦乐)(15张)ppt课件

初中七年级下册音乐课件1.欣赏春之声圆舞曲(管弦乐)(15张)ppt课件
前八小节一手与同伴一 手举高搭成一八字,另一手 跟节奏做摆裙动作,后八小 节双手上举,左脚上前,后 退下。其他同学打拍子注意 拍出第一拍重拍。
1 2 3
4
延伸思考:
1.是否所有的三拍子都是“蹦嚓嚓”?
2.是否所有的三拍子都是这样运用于华尔兹风中 的“蹦擦擦”呢?在中国音乐中对于三拍子又是怎 样地接受与运用呢?#42来自4#1 3 #2
主 题 二
起伏
欣赏《春之声圆舞曲》第一圆舞曲各主题乐 段之间的关系是?
跟音乐律动:再次聆听《春之声圆舞曲》第一圆舞曲,
请部分同学互相配合,用队形或动作来表达听出的乐句和乐 段,也可以自己创编动作来表达。
主题一
四个学生一组叉腰 向左转一圈,再依次坐 下。动作重复3个八拍。
主题二
同学们
来学校和回家的路上要注意安全
知识是一种快乐 而好奇则是知识的萌芽。——培根
“春之声”圆舞曲
二拍子
三拍子
四拍子
《闪烁的小星》
《雪绒花》
《故乡的亲人》
你能按照上面的指挥图式划拍吗?试一试用双手为歌曲划拍,做 一个真正的指挥。
圆舞曲音译为“华
尔 兹 ” , 最 早 出 现 于 18 世 纪,由流传在德国、奥地 利民间的三拍子舞曲发展 而成,19世纪风行于欧洲。
圆舞曲为三四拍,节奏 轻快,旋律流畅,强调第 一拍上的重音。由于舞蹈 时需由两人成对旋转,因 而被称为圆舞曲。
圆舞曲 (Waltz)
返回
《春之声圆舞曲》节奏自由、生动连贯,具有较强的欣赏性,带有回旋曲的特征
三首小圆舞曲共6个主题,其组合形式为:
序曲 + 第一圆舞曲 + 第二圆舞曲 + 第三圆舞曲 +尾声
? ( ) (C+D)

春之声圆舞曲课件ppt

春之声圆舞曲课件ppt
后世影响:春之声圆舞曲被视为维也纳音乐的代表,也 是施特劳斯作品中的经典之作。
02
音乐分析
曲式结构
三部曲式
这首曲子由三部分构成 ,分别是首部、中部和 再现部,呈现出完整的
曲式结构。
首部
首部由A、B两个主题构 成,旋律优美,节奏明 快,给人留下深刻的印
象。
中部
中部由C、D两个主题构 成,旋律变化丰富,节 奏多变,展现出强烈的
控制技巧。
04
作品鉴赏与评价
音乐美学角度的赏析
01
02
03
旋律优美
春之声圆舞曲的旋律流畅 、优美,给人以愉悦和享 受。
节奏感强
作品在节奏上富有变化, 使得整个乐曲充满了活力 和动感。
情感表达丰富
通过音乐,春之声圆舞曲 成功地表达了春天的美好 和生命的活力。
作品在音乐史上的地位
开创浪漫主义音乐先河
春之声圆舞曲课件
• 春之声圆舞曲的创作背景 • 音乐分析 • 音乐表现与演奏技巧 • 作品鉴赏与评价 • 春之声圆舞曲的演绎与版本比较 • 相关文化与艺术作品
01
春之声圆舞曲的创作背景
作者介绍
01
名字:约翰·施特劳斯
02
国籍:奥地利
03
04
身份:作曲家、指挥家
作品特点:以其华尔兹舞曲作 品最为著名,被誉为“华尔兹
管乐演奏技巧
气息控制
管乐器对气息的要求极高,演奏 者需要掌握稳定且充足的气息, 以保证音色的纯净和音乐的连贯
性。
音色变化
春之声圆舞曲中的管乐部分需要表 现出丰富的音色变化,演奏者需要 通过调整演奏技巧来获得所需的音 色,使音乐更加生动。
节奏感与力度
管乐部分的节奏感和力度变化对整 体音乐的表现至关重要,演奏者需 要具备敏锐的节奏感和力度控制能 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第一单元《春之声》音乐欣赏
课时:一课时
课型:音乐欣赏课
年级:七年级下册
《春之声》音乐欣赏
教学内容:欣赏1.《新疆之春》
2.《春晓》
3.《春节序曲》
4.《春天奏鸣曲》
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以描绘春天为主题的声乐,器乐作品,了解艺术表现形式的多样化,并感受其抒情性审美性。

2.掌握这四首关于春之歌的主旋律,并会哼唱。

3.了解这四首春天歌曲的创作背景及表达的意境。

教学重点:欣赏音乐,熟悉四首歌曲的主旋律
教学难点:理解音乐,体会音乐艺术与文学绘画结合而产生的美。

教学工具:钢琴多媒体小铃鼓
教学过程:首先播放上节课所学习的歌唱课的歌曲《渴望春天》,是同学们温故而知新,复习上节内容又使同学们在《渴望春天》的歌声中进入到以春天为主题的音乐中,上节课已经学习了一首春天的歌曲,同学们感受到了那种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进入到春天的意境里感受它,欣赏另外四首关于春天的声乐器乐作品。

一.《新疆之春》
1.先来听第一首作品《新疆之春》,播放《新疆之春》,在播放时出示主旋律片段,并在每次出现主旋律的时候引导学生注意这里是主旋律。

2.听完后提问学生这首曲子表达的情绪。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简单的介绍这首曲子的分析:小提琴独奏曲创作于1956年,由马耀先完成初稿,李中汉参加修改并添写华彩乐段和钢琴伴奏。

乐曲以通俗简朴的音乐语言,豪爽乐观的乐思展示了新疆人民欢乐畅快的精神风貌和生活情趣,音乐具有鲜明的维吾尔族音乐风格。

3.分析主旋律,并会哼唱主旋律
4.用钢琴弹奏B段,感受欢乐的舞蹈场面,学唱B段,并请一位同学边用小玲鼓敲打B段的节奏边哼唱旋律。

5.完整欣赏《新疆之春》
二.《春晓》
1.欣赏声乐作品《春晓》
2.全体同学一起朗诵《春晓》歌词,体会深刻内涵。

3.简单介绍《春晓》:春晓这首作品是根据孟浩然的诗歌《春晓》引导而来,全曲嘹亮委婉,让人感受到春天连绵不绝的意境。

三.《春节序曲》
1.首先提问同学今年春节都干了什么,怎么度过春节的,喜欢春节吗?
2.播放《春节序曲》
3.提问听完有什么感受,表达了什么情绪?根据回答补充介绍这个曲子,《春节序曲》李焕之《春节组曲》中的第一乐章,这一乐章广受人民的喜爱,乐
曲以我国民间的秧歌曲调节奏及陕北民歌为素材,通过热烈欢快的大秧歌的场景描写,生动的体现了我国人民在春节欢烈热腾同歌共舞的情绪。

4.分析主旋律片段
5.完整欣赏《春节序曲》
四.《春天奏鸣曲》
1.播放《春天奏鸣曲》
2.提问同学这首曲子的音乐风格,表达的情绪。

3.介绍贝多芬并简要介绍《春天奏鸣曲》是贝多芬创作的十首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中的第五首,乐曲形象清新而又明朗,旋律欢快活泼充满着希望和幸福感。

4再次欣赏全曲,欣赏对比各部分的音乐不同点。

5.出示主旋律,老师哼唱,引导学生对比感受。

最后,总结这节课的上课重点知识点,并留下作业1.熟练掌握《春节序曲》的主旋律和《新疆之歌》的B段。

2.为《春节序曲》填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