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第1章经济制度的变革与经济体制的演化
张雷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后习题(经济制度的改革与经济制度的演化)【圣才出品】

张雷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后习题第一章经济制度的改革与经济制度的演化1.如何理解人类生产由孤立的小生产发展成社会化大生产是建立在社会分工基础上的?谈谈你对社会分工及社会化大生产作用的认识。
答:(1)人类生产由孤立的小生产发展成社会化大生产是建立在社会分工的基础上的。
社会分工作为社会劳动的划分和独立化,既包括社会生产过程中不同部门之间的分工(如工业、农业、商业、交通运输业等等),又包括各部门内部的分工(如工业内部分为纺织、造纸、食品、冶金、机器制造等等)。
社会分工是随着人类生产力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
(2)对社会分工作用的认识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一般基础,它随着人类生产力的发展而产生发展。
①人类历史上的三次社会大分工:a.原始人在长期的狩猎生活中,发现了可以驯服和在驯服后可以繁殖的动物,于是有些部落就逐渐专门从事饲养牲畜,成为游牧部落,引起畜牧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这便是第一次社会大分工。
b.由于金属工具的出现,以及金属加工、纺织、酿酒、榨油等生产活动开始发展,出现了手工业。
起初手工业是农业和畜牧业的副业,后来成为许多人的独立职业。
手工业和农业的分离,是第二次社会大分工。
c.随着两次社会大分工和私有制的发展,出现了不从事生产而专门从事商品买卖的商人阶级,这是第三次社会大分工。
三次社会大分工为社会化大生产提供了前提和可能性.②正是因为存在着社会分工以及生产资料和产品分属于不同的所有者,劳动产品才会作为商品来生产和交换,才产生了商品经济。
(3)对社会化大生产的认识人类社会化大生产的真正形成是在产业革命和机器大工业的产生之后。
18世纪70年代人类科技史上的第一次科技革命(产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随着机器被大量投入生产和工厂制度的形成,生产社会化的程度空前提高,其特征表现在:①在生产资料的使用上,由个人使用变为大批人共同使用,实现了生产资料使用的社会化。
②在生产过程中,由一系列个人行动变为一系列的社会行动,实现了生产过程的社会化。
经济师考试初级经济基础知识各章讲义

B.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
C.相对于计划经济而言的
D.相对于产品经济而言的
E.通过市场机制引导和调节企业和居民的行为
答案:BCE
解析:A、C、D三项中;应选C..相对于自然经济、产品经济而言的是商品经济..
一、 资源配置方式与经济体制
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计划和市场是配置资源的两种方式..
一、 市场与市场体系
要求:了解市场与市场体系的基本概念;熟悉市场体系的基本功能..
市场的基本概念:市场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范畴..狭义的市场是指商品交换的场所、渠道或领域;这是有形的市场;广义的市场是指一切商品和生产要素交换关系的总和;包括有形的和无形的市场..与简单商品生产阶段相适应的是单一的商品市场;即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市场..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市场已经从单一商品市场、局部市场发展到复杂多样、国际国内统一的市场体系..
例题3:生产关系的基础是 ..
A.生产力 B.物质资料生产C.生产资料所有制 D.劳动过程
答案:C
解析:从生产关系定义里就可以理解..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了人们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决定着产品的分配、交换和消费形式;从而决定着生产关系..
例题4:构成社会再生产总过程的基本环节有 ..
A.生产 B.占有 C.分配 D.交换 E.消费
答案:D
解析:劳动资料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用以改变和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手段和物质条件;包括生产工具、生产场所等..机器社会就是属于生产工具..A项原料、B项辅助材料、C项燃料都是属于劳动对象;是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所加工的物质资料..
例题2:人类社会进行物质资料生产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要素包括 ..
A.货币 B.人的劳动 C.劳动管理 D.劳动资料 E.劳动对象
第一章 经济制度的变革和经济体制的演化

三次社会大分工
一、农业和畜牧业的分离
二、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三、商人的出现
买进
卖出
第三节 资源配置方式与经济体制
(一)合理配置社会资源的必要性
充分利用有限的社会生产要素资源,避免人力、物 力、财力的闲置浪费,是任何社会经济活动的中心问题, 是一切社会生产共同的要求。
(二)社会资源的配置方式
2.奴隶社会制度。在奴隶制度下,奴隶主占有全部生产资 料,并直接占有生产者即奴隶,奴隶是在奴隶主或监工的 暴力手段的强制下劳动,奴隶生产的全部产品归奴隶主占 有和支配。
3.封建社会制度。在封建社会,封建主占有大部分的土地, 农民则完全没有或只有很少的土地受残酷的封建剥削和奴 役。封建主占有基本生产资料(土地)和不完全占有生产 者(农民或农奴)是封建经济制度的主要特征。
1.计划配置方式。计划配置方式是指计划部门根据社会需 要及可能,以计划配额、行政命令进行资源配置的方式。 计划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指令性计划,另一种是指导性计 划。
2.市场配置方式。企业和市场发生直接联系,企业根据市 场上供求关系的变化,根据市场上产品价格的信息,在竞 争中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市场配置方式在经济体制上的 反映就是市场经济。
(一)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
自然经济是为了满足生产者或经济单位自身需要而进 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自给自足是自然经济最基本的经济特征。
自然经济特征:
(1)与低下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2)自给自足的封闭型经济。
(3)直接的劳动交换和经济联系形式。
(二)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商品经济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社会 经济形态。其产生和发展的前提: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一章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

3、坚持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 (1)劳动是价值创造的唯一源泉 (2)其它生产要素是价值创造的必要条件 4、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 论的研究和认识 (1)创造价值的劳动种类—— 科技型劳动、管理型劳动、服务型劳动 (2)创造价值的劳动领域—— 物质生产领域、非物质生产领域
(2)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及其解决 (3)简单商品经济中各种矛盾都根源于私人劳 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4、商品的价值量
(1)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2)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关系
(3)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关系
(4)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二、货币 1、货币形式是价值形式发展的完成形式——货
然要求。
第三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 一、商品与价值 1、商品的二因素 (1)使用价值与价值的比较
使用价值与价值的比较
使用价值 商品不可缺少的因素 价 值 商品的本质因素
商品的自然属性 反映人与自然的关人的关系
体现社会生产关系
异质异量 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二、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
1、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关系 (1)经济体制:是一定生产关系或经济制度的 具体表现形式,反映社会经济采取的资源配置方式
(2)经济制度是经济体制的基础,决定其根本
性质和主要特点,规定其发展方向。
(3)经济体制的选择:既受经济制度的制约,
同时又受其它因素的影响;其选择对社会经济的发
5、商品经济发展的两个阶段 (1)简单商品经济:市场对配置资源只是局部 现象
(2)发达商品经济:市场在全社会范围内配置
资源
(3)发达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是市场对资源
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商品经济。
张雷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经济制度的改革与经济制度的演化)

第一章经济制度的改革与经济制度的演化1.1 复习笔记一、经济制度改革的规律1.社会基本矛盾与经济制度变革(1)经济制度经济制度是一定社会形态的最基本、最本质的经济关系,规定着这一社会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和人们的意识形态,反映着人类历史上不同社会形态的本质区别。
(2)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3)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一般规律生产关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改变自身的性质,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一般规律。
2.经济制度变革的过程迄今为止,人类社会经历了两三百万年的原始社会制度、数千年的奴隶社会制度和封建社会制度,四五百年的资本主义社会制度,数十年的社会主义社会制度。
(1)原始社会经济制度①原始公社制度原始公社制度是人类历史上最初的社会经济制度。
在漫长的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发展速度极为缓慢,人们以石器为主要生产工具,实行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集体劳动。
②原始社会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同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的状况相适应,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了原始的互助合作关系,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的原始公有制以及平均分配制度,构成了原始社会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
(2)奴隶社会经济制度奴隶社会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①在奴隶制度下,奴隶主占有全部生产资料,并直接占有生产者奴隶;②奴隶是在奴隶主或监工的暴力手段的强制下劳动;③奴隶生产的全部产品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
(3)封建社会经济制度①封建社会经济制度在封建社会里,封建主占有最大部分的土地,农民则完全没有或只有很少的土地。
为了取得必要的生活资料,农民不得不通过向封建主缴纳地租取得土地的使用权,不得不忍受残酷的封建剥削和奴役。
②封建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a.封建主占有基本生产资料(土地);b.封建主不完全占有生产者(农民或农奴);c.农民不得不租种土地。
(4)资本主义经济制度①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确立机器大工业为主体的工厂制度取代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工场制度,雇佣劳动从对资本的“形式从属”转变为“实际从属”,不仅确立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物质技术基础,而且确立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一切经济领域中的主导地位。
政治经济学练习题 03 (14)

第一章经济制度的变革与经济体制的演化一、单项选择题2、区别不同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志是(B )。
A、社会文明水平B、社会经济制度C、市场发达程度D、科技发展水平3、在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不断演进的历史进程中,(D )的运动起着决定作用,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根本原因。
A、思维B、社会分工C、生产资本D、社会基本矛盾4、(A )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最基本、最深刻的动力。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B、宗教与政治的矛盾C、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D、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5、人类历史上最初的社会经济制度是(D)。
A、奴隶制度B、封建制度C、资本主义制度D、原始公社制度6、封建经济制度的主要特征是(C )。
A、封建主不占有生产资料,也不占有生产者B、封建主和生产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C、封建主占有生产资料,但不完全占有生产者D、封建主占有生产资料,而且同时占有生产者7、奴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B)。
A、以石器为主要生产工具B、以青铜器为主要生产工具C、以铁器为主要生产工具D、以蒸汽机为主要生产工具8、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是(D )。
A、蒸汽机的发明及其广泛应用B、电机的发明和利用C、内燃机的发明和利用D、信息技术、空间技术、核能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的应用9、为满足生产者个人及其家庭或经济单位的直接消费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是(A )。
A、自然经济B、商品经济C、计划经济D、市场经济10、自然经济是建立在(B )基础上的。
A、社会分工B、自然分工C、国际分工D、生产交换11、(A )是商品经济存在的前提,是一切商品生产的一般基础。
A、社会分工B、货币的产生C、经济的发展D、市场的统一12、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是(D )。
A、社会分工B、货币的产生C、市场的统一性D、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13、商品经济作为多个社会形态共同存在的社会经济形式,经历了(C)两个发展阶段。
A、自然经济和市场经济B、自然经济和计划经济C、小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D、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14、市场经济中,(B )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000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自考导论、第一、十、十一、十二、章节整理重点资料

00009自考《政治经济学》部分知识点整理总结:导论:(2分)1、19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尖锐化,为资本主义辩护、粉饰资本主义剥削关系的资本关系庸俗经济学产生,代表人物有英国马尔萨斯和萨伊。
法国重商主义者蒙克莱田在1615年出版的名为《先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中首次使用了“政治经济学”的提法。
2、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是:生产工具的变革。
生产力的构成包括人和物两大因素,人的要素就是指有一定生产经验、劳动技能和科学知识的劳动者,物的要素就是指生产资料,其中生产工具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为生产工具的变革就是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
3、唯物辩证法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办法。
4、与自然规律相比,经济规律的特点:一般来说经济规律不是长久不变的;经济规律总是和人们的经济活动相联系的;在阶级社会中经济规律的发现和受到阶级利益的限制。
(1)由于自然规律赖以产生的自然条件变化时间很长,因而自然规律一般长久不变;而经济规律赖以产生经济条件可以较快地发生变化,因此,经济规律一般来说不是长久不变的,它会随着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2)自然规律可以离开人们的活动独立存在并发生作用,而经济规律总是和人们的经济活动相联系。
(3)在阶级社会中,自然规律的发现和利用是没有阶级性的,而经济规律的发现和利用则总是直接或间接地涉及各个阶级的切生利益,要收到阶级利益的限制。
5、劳动资料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
6、生产资料包括:人的劳动、劳动资料、劳动对象。
人类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过程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的要素:①人的劳动:劳动力的支出;②劳动资料:劳动手段(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③劳动对象: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所加工的一切物质资料。
人的劳动:是生产中的能动因素;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的总和构成生产资料。
7、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的总和构成:生产资料。
8、生产关系的基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
9、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
第一章经济制度的变革与演化

同时,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也要发生各种联系,从而形成了社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资料所在制基础上形成的,并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产和分配、交换、消费等关系的总和。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生产和分配、交换、消费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其中,生产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它决定着分配、交换、消费的对象、方式、数量和性费是最终目的和动力。
(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必然要同自然界发生关系,从而形成了社会生产力。生产力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生产力的构成包括人和物两大要素:人的要素是指有一定生产经验、劳动技能和科学知识的劳动者;物的要素是指生产资料,其中生产工具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生产工具的变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而劳动对象是生产力作用的对象,因而不能构成生产力的要素。
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生产和分配、交换、消费等方面的经济关系,是以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了人们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决定着产品的分配、交换和消费形式,从而决定着生产关系。以生资料所有制为基础,历史上的社会生产关系有两种基本基本类型:一种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如奴隶制生产关系、封建制生产关系、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另一特种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如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以及未来共产主义的生产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同学们上课要做3件事哦:(1)记得为老师评分哟,您的评分能使老师与您共同前进;
第1章 经济制度的变革与经济体制的演化
任课老师:小朵老师
3 同学们上课要做3件事哦:(1)记得为老师评分哟,您的评分能使老师与您共同前进;
第一篇框架
4 同学们上课要做3件事哦:(1)记得为老师评分哟,您的评分能使老师与您共同前进;
1.1 经济制度的变革与经济体制的演化
1.1.1 社会基本矛盾与经济制度变革
1.1.2 经济制度变革的过程
5 同学们上课要做3件事哦:(1)记得为老师评分哟,您的评分能使老师与您共同前进;
1.1.1 社会基本矛盾与经济制度变革
社会经济制度
1.含义:
是一定社会形态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2.地位:
区分人类历史上不同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志。
6 同学们上课要做3件事哦:(1)记得为老师评分哟,您的评分能使老师与您共同前进;
社会基本矛盾
1.构成: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2.地位:
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根本原因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的地位: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最基本、最深刻的动力。
(2) 生产力的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变化,并最终推动上层建筑的变化和整个社会形态的进化。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或状况的规律,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2013年7月考题·单选题】
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根本原因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社会分工的发展
C.科学技术的进步
D.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同学们上课要做3件事哦:(1)记得为老师评分哟,您的评分能使老师与您共同前进;
【2013年7月考题·单选题】
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根本原因是(D)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社会分工的发展
C.科学技术的进步
D.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同学们上课要做3件事哦:(1)记得为老师评分哟,您的评分能使老师与您共同前进;
9 同学们上课要做3件事哦:(1)记得为老师评分哟,您的评分能使老师与您共同前进;
1.1.2 经济制度变革的过程
【2014年10月考题·单选题】
推动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的科技革命的标志是()
A.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
B.电、电机和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
C.信息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广泛应用
D.核能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的广泛应用
同学们上课要做3件事哦:(1)记得为老师评分哟,您的评分能使老师与您共同前进;
【2014年10月考题·单选题】
推动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的科技革命的标志是(B)
A.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
B.电、电机和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
C.信息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广泛应用
D.核能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的广泛应用
同学们上课要做3件事哦:(1)记得为老师评分哟,您的评分能使老师与您共同前进;
12 同学们上课要做3件事哦:(1)记得为老师评分哟,您的评分能使老师与您共同前进;
1.2 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
1.2.1 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
1.2.2 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1.自然经济的含义:
为满足生产者个人及其家庭或经济单位的直接消费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2.基础:
自然分工(“男耕女织”)
3.形式:
原始村社、奴隶主庄园、封建主庄园和生产者家庭等形式。
4.表现:
重农、抑工、轻商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社会形态有: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同学们上课要做3件事哦:(1)记得为老师评分哟,您的评分能使老师与您共同前进;
同学们上课要做3件事哦:(1)记得为老师评分哟,您的评分能使老师与您共同前进;
【2014年4月考题·单选题】
自然经济建立的基础是()
A.国际分工
B.个别分工
C.社会分工
D.自然分工
同学们上课要做3件事哦:(1)记得为老师评分哟,您的评分能使老师与您共同前进;
【2014年4月考题·单选题】
自然经济建立的基础是(D)
A.国际分工
B.个别分工
C.社会分工
D.自然分工
同学们上课要做3件事哦:(1)记得为老师评分哟,您的评分能使老师与您共同前进;
商品经济的含义:
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是直接以
市场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
同学们上课要做3件事哦:(1)记得为老师评分哟,您的评分能使老师与您共同前进;
又称小商品经济,以生产资料的
个体私有制和个体劳动为基础的
小规模的商品生产和交换
又称市场经济,
建立在社会化大
生产基础上的充
分发展的商品生
产和交换
同学们上课要做3件事哦:(1)记得为老师评分哟,您的评分能使老师与您共同前进;
【2013年7月考题·多选题】
作为自然经济对立物的商品经济()
A.以自然分工为基础
B.以社会分工为基础
C.以市场交换为目的
D.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
E.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
同学们上课要做3件事哦:(1)记得为老师评分哟,您的评分能使老师与您共同前进;
【2013年7月考题·多选题】
作为自然经济对立物的商品经济(BCDE )
A.以自然分工为基础
B.以社会分工为基础
C.以市场交换为目的
D.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
E.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
同学们上课要做3件事哦:(1)记得为老师评分哟,您的评分能使老师与您共同前进;
21 同学们上课要做3件事哦:(1)记得为老师评分哟,您的评分能使老师与您共同前进;
1.3资源配置方式与经济体制
1.3.1合理配置资源的必要性
1.3.2市场配置方式和计划配置方式
同学们上课要做3件事哦:(1)记得为老师评分哟,您的评分能使老师与您共同前进;
资源配置,就是在全社会范围内把经济资源按比例分
配到各个部门和地区,使各种生产要素合理而有效地组合,以保持社会经济均衡和快速地发展,获得最大的社会产出。
同学们上课要做3件事哦:(1)记得为老师评分哟,您的评分能使老师与您共同前进;
24 同学们上课要做3件事哦:(1)记得为老师评分哟,您的评分能使老师与您共同前进;
1.3.2市场配置方式和计划配置方式
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社会经济资源合理而有效的配置实现方式: 市场+计划
同学们上课要做3件事哦:(1)记得为老师评分哟,您的评分能使老师与您共同前进;
同学们上课要做3件事哦:(1)记得为老师评分哟,您的评分能使老师与您共同前进;
27 同学们上课要做3件事哦:(1)记得为老师评分哟,您的评分能使老师与您共同前进;
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
【2015年4月考题·单选题】
市场经济要求市场机制在社会资源配置中发挥()
A.排他性作用
B.辅助性作用
C.决定性作用
D.替代性作用
同学们上课要做3件事哦:(1)记得为老师评分哟,您的评分能使老师与您共同前进;
【2015年4月考题·单选题】
市场经济要求市场机制在社会资源配置中发挥(C)
A.排他性作用
B.辅助性作用
C.决定性作用
D.替代性作用
同学们上课要做3件事哦:(1)记得为老师评分哟,您的评分能使老师与您共同前进;
(1)社会经济制度
是一定社会形态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是社会形态最基本、最本质的经济关系,决定社会形态的根本性质,规定了该社会生产、分配和交换的基本原则,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志。
(2)经济体制
一定社会形态中经济资源配置的机制、方式和结构的总和,是对一定社会经济运行模式的概括。
同学们上课要做3件事哦:(1)记得为老师评分哟,您的评分能使老师与您共同前进;
(3)二者关系:
A.经济制度是经济体制的基础
经济制度决定经济体制的根本性质和主要特点,规定着它的发展方向。
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特征也要通过与其相适应的经济体制反映出来,并贯穿
于整个经济运行过程。
经济体制的运作及改革必须为社会经济制度的巩固、完善和发展服务。
补充: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决定经济体制模式的最终根据
同学们上课要做3件事哦:(1)记得为老师评分哟,您的评分能使老师与您共同前进;
B.经济体制是经济制度的具体实现形式
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建立起来以后,能否选择一个适合生产力状况、现实国情、历史文化传统的经济体制,关系到能否合理而有效地配置社会经济资源,从而用较少的资源消耗生产出最适用的产品和服务来获取最佳经济效益,关系到社会经济制度的巩固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同学们上课要做3件事哦:(1)记得为老师评分哟,您的评分能使老师与您共同前进;
脚踏实地
仰望星空
同学们上课要做3件事哦:(1)记得为老师评分哟,您的评分能使老师与您共同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