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育改革的调查报告

关于教育改革的调查报告
关于教育改革的调查报告

关于教育改革的调

查报告

关于教育改革的调查报告

年级:专业:网络传播班:3班姓名:江洪学号:20 12060022

姓名:何卓彦学号:20 12060004

(前言)在应试教育的弊端已广为人知的今天,其改革进程仍举步维艰,这是由各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其中改革的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矛盾及其共同的利益追求是使之成为改革过程中又一障碍的关键。这就需要我们在改革过程中,找到一个既能促进学生发展,又能让参与教育改革的各类人群得到合理利益回报的模式。从而使得教育改革的步伐能坚定平稳地前进。

一、调查对象与方式

1、调查对象:在校学生、学校老师、教育局领导

2、调查方式:问卷调查、访谈调查、文献调查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调查结果:

(1)教育制度需要全面改革(23%) 23人

(2)教育制度需要部分改革(74%)74人

(3)教育制度不需要改革(3%)3人

2、结果分析

一背景中国的教育改革自从改革开放至今已有三十多年。而且在近几年,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坚定不移地推进教育改革创新,把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教育改革也取得了不少成绩。但在很多全局性的关键问题上,仅仅算得上是“发

展”,而谈不上“改革”。中国的教育改革并不是一清二楚的简单现象。它涉及一系列与人的价值理念、利益获取、知识构成相关的问题。本文拟从利益相关方面来分析造成教育改革,特别是应试教育改革如此艰难及漫长的原因。

二教改过程中的利益冲突首先,任何改革都会造成原有的利益格局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利益冲突,这就涉及利益调整问题。改革是否能成功,不但需要其大方向正确,目标合理,也同样要看利益调整能否被改革所涉及的各群体所接受。因此,在做出具体分析之前,我们首先需要认清谁是改革的“利益相关者”;她们中是赞成改革的多还是反正确多;赞成或反正确真正原因是什么;然后从这些原因中分析出她们赞成或反正确力度会有多大。只有客观地分析好以上各种因素,深刻认识到中国教育改革的难度,才能实事求是地制订出教育改革的合理目标及科学的推进策略,从而使教育改革的步伐能坚定平稳地前进。

三教改理念与目的教育的真正核心理念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而为了实现这个理念,就必须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也就使得我们必须做到: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课程内容的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

械训练的现状;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

四应试教育改革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矛盾在教育改革的目标已经十分清晰的情况下,其推行进程却异常艰难,不断受到各方面的抵制。大家都了解到现今的教育存在着各种严重弊端,然而经过多年的努力,却依然无法从根本上对其做出改进。其原因有很多,但最关键的问题在于这一改革触犯了改革前既得利益者的利益。这些利益相关者有很多,现在就以应试教育改革为例,从利益角度上,从校长、学生家长、教师这三方面进行说明。

对于校长来说,在学校教育资源的配置方面,最有效的方式是看能否更好地维持或提高本校在激烈的校际竞争中的地位,是否能促进学校的整体发展。而对于学生家长来说,她们最关注的是自己的子女是否能享受到更多优质的教育机会,掌握更多的知识,从而在将来的社会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对于教师来说,她们希望学校的教育资源能为她们的教学工作提供便利,以提高教学效果。就校长来看,要提高本校在校际竞争中的地位,学生的成绩必不可少。就家长来说,她们的子女能否选择更好的学校,关键在于子女的成绩。至于教师,其教学效果的好坏,最直观的体现在于学生的成绩,这直接影响到其本人的职业成就感以及其它如名誉、职称评定及相关联的物质待遇,这使得提高学生的成绩成为了以上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利益需求。当然,如果能做

关于教育改革的调研报告

关于教育改革的调研报告 教育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下面XX 为大家搜集的一篇“关于教育改革的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育要在公平的基础上尊重和遵循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规律,给学生更多的选择空间,更要培养独立思索的创新能力和胆识,只有这样我国的教育才能实现“人才纷涌而出,学术百花齐放,大师引领变革。”的局面。 实现教育的公平就是要让每个人都能读书,都能享受高等教育和优质教育,并且在就业方面没有任何用人单位的限制和歧视,在继续教育和学历教育以及国家组织的大型特种考试上都能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所谓个性发展特点规律就是要求我们尊重学生的爱好,兴趣,偏爱,特性,优势,特长,长处,缺点,短处等。独立思索的创新能力和胆识是国家和社会进步的灵魂和源泉。我们国家和民族就需要这种人才,这种大师人物绝不是应试教育所培养的悲剧产物,更不是千篇一律的大众化人才,他是什么?他是引领时代,变革时代,站在科研最前沿的领军者和开拓者。 教育改革这个词很早就是一个热门的争议词和讨论词。从新中国成立到现代,教育改革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阶段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突破。也培养了一大批在国内外科学界赫

赫有名的大人物。我们活得更有尊严了。但是大人物并非大师,而大师是引领时代,变革时代,站在科研最前沿的领军者和开拓者。 钱老走之前给温总理説:“我们总培养不出大师级的人物”。这句话的本质就是在提醒我们——原先的教育和现代经济发展已经脱节了,教育应该改革了。而改革的本质是什么?那就是创新+学习+借鉴。对此我有几点看法和建议: 一. 建立国家教育教学质量管理委员会。 大学就好比生产企业,学生就好比原材料,只有加工才能变为合格产品,但是企业在最后一关对质量把控得很好,一般的企业都要建立质检岗位,也就是对生产出来的产品进行质量检查,淘汰不合格的产品。同理,我们高校也要建立国家教育教学质量管理委员会来把控最后一关。我认为最后这一关如果把控得很好可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选拔最优秀的人才,还可以鞭策学生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温习原先知识。最后一关可以説很关键。我建议以综合性论文加三个月实践体会和感受的形式来进行考核(在大四下半期就要做这事情),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偏爱在本专业的范围内进行自由研究(论文必需有水平,对某个行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题目自拟。这样可以发掘人才在同一专业领域的多样性,也可以为就业的方向提供依据。综合素质高的可以报送研究生,合格优良者可以调

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文献综述

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文献综述摘要:教师专业化是当前国际教育研究和教育改革的重要领域。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小学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日益受到关注,但我国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却不容乐观。本文主要针对我国学者有关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状况进行综述。内容主要涉及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概述,影响因素,基本阶段以及途径和策略。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影响因素,途径和策略 一、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概述 1.教师专业发展 刘湘溶在《简析教师专业化与教师教育专业化》中认为:教师专业化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可以理解为“个人成为教学的专业成员并且在教学中具有越来越成熟的作用的一个转变过程”。[1] 周慧霞在《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探究》一文中提到:“教师专业发展是当下教育改革实践的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课题,是适应当今时代潮流与改革潮流的。”[2] 2.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 参考很多资料以及国内外的一些文献研究得出:就专业发展而言,语文教师应有什么不同数学教师之处,小学老师应有什么不同之于中学老师之处,到目前为止并没有这方面可资利用的研究成果,而这样的分学科分学段的教师专业发展更有助于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 周慧霞主要从语文教育要求的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来阐述小学语文的专业发展。她认为,语文教师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语文学科的性质——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要真切地体会到语文学科所具有的深厚的人文魅力;再次语文教师要树立言语本位的教学观和语文教学的实践观。最后,要实现这些观念的转变,首先需要教师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扮演,努力在各个方面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 周慧霞认为,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指小学语文教师在一定的专业发展背景支持下,通过反思基本认同或形成新的小学语文教育理念,并不断扩充、更新原有专业结构,主动实现自我的专业发展。 二、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对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而言,教师作为主体性因素是起决定性作用的,但要实现如理论上所提倡的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现实的影响因素起着重要作用。我们可以人为的氛围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 1.外部因素 周慧霞认为外部原因有以下几个:

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感想

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感想 通过对本章教材的阅读,我首先懂得了教育在改革中发展,在发展中改革,创新是教育进步的不竭动力。同时,在这个基础上教育的发展又要求保持相对稳定。 现代教育到现在一共进行了三次改革 1.现代教育的曙光(19世纪末—20世纪30年代) 2.“二战”后的教育大发展(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 3.面前新世纪的教育改革(20世纪80年代至今) 下面我就具体分析及感悟三个阶段的教育改革 现代教育的曙光 第一阶段的大背景是工业革命大浪潮的兴起,这个阶段的教育是大工业生产所孕育的产物。工业的发展要求所有劳动者不仅要有读写算的能力,还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化科学技术知识,同时需求大量的中高级技术人才,为这一阶段的教育发展和变革规定了方向。 这阶段的主要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延长普及教育年限、发展初等教育、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改革中等教育等。在中国,教育的近代化也在19世纪的下半叶展开,但与世界改革的潮流不同,中国教育改革的核心在科举制的废改,传统文化的改造与扬弃,对西方教育经验的吸收与接纳中推进。 这阶段的教育改革适应了社会发展同时满足了社会的需要,成为时代进步的推动力,不仅促进了世界的近代化的进程,并且也促进了教育的近代化脚步。 “二战”后的教育大发展 第二阶段的教育改革的推动力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对技术工人特别是高技术工作者的更大需求,强烈刺激了教育的发展。美苏两大阵营的国际竞争也成为改革和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动力。 这个阶段特征有:教育投资大幅度增加以及教育规模迅速扩大、教学内容科学化教学手段现代化等。在中国,由于帝国主义的封锁和我们自我封闭,因此我们没有及时跟上这一改革步伐。 这个阶段教育改革目标大致是为美苏两大阵营培养新生力量,不断充实各自阵营的实力,为争霸提供强有力的科技人才。 面向新世纪的教育改革 这个阶段的大背景时代处于大变动,全球范围内各种矛盾的加剧和新技术革命的兴起改变了世界基本力量的对比,孕育着世界格局的根本转折。为应对全球内的经济和科技的竞争,很多国家纷纷制定了教育发展战略。 这个阶段教育改革最大的特点就是面向21世纪进行教育规划,教育不再是被动追随时代,而主动适应时代。除此,这个阶段的教育改革的特征是高度重视教育改革突出教育的战略地位、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加强和改进道德教育重视提高师资水平、教育公平逐渐成为教育改革的主题。 这个教育改革具有持续性、整体性的特点。在中国,建设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指导下教育公平在中国也备受关注;这次改革是全面的和整体性的,涉及多层次教育,与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状况、社会保障机制相联系。把这三次教育改革连起来看,每一次教育改革都是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而做出的改革,这一改革不仅为社会提供了高技术人才同时也促进教育本身的发展。 创新教育是小学教育改革的趋势教育适度超前,建立合理的教育发展理论已经成为政府、学界和民众的共识。但小学教育改革的体制应如何构建?仍需认真研讨。面对2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调研报告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调研报告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调研报告 —————关于改革实施情况的调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了辉煌成就,基础教育课程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我国基础教育总体水平还不高,原有的基础教育课程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因此教育部决定,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将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课程改革时代。 新课程是在大量的调查研究、经验研究与比较研究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在众多的学者、专家、行政人员、教科研人员、校长与教师代表以及部分社会人士持续对话的过程中产生的,也是在处理国际化与本土化、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中产生的。 进入21世纪以来,面对一个高节奏、高科技、高竞争的社会,教育只有着眼于未来,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才能适应这一新形势。对此,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就特别强调,课程既要实现儿童的“认知”与“情意”的整合,还要实现儿童的认知发展和情意发展与文化发展的整合,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必须超越现行的“学科”课程典范,实现课程典范的重构。 1、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涉及到培养目标的变化、课程结构的改革、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教材改革、评价体系的改革等等,是一个由课程改革所牵动的整个基础教育的全面改革。它不只是课程内容的调整,而是一场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即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具体说来,有这样几点:一是新课程规定了未来国民素质的目标要求,体现了培养高素质人才、为新世纪的发展积极准备的素质教育观念。二是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体现了育人为本,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谐发展的素质教育观念。三是突破学科中心,基于“四基”选择课程知识,体现了面向全体,切实关怀每一个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素质教育理念。四是建立学生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六是调整现行课程政策,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合理设置课程门类和课时

质(发展战略)与农村教育的改革发展研究子课题结题验收审批书优质

(发展战略)与农村教育的改革发展研究子课题结题 验收审批书

填表说明 一、本《子课题结题验收·审批书》包括六个表格 表一:基本情况 表二:结题报告 表三:课题成果登记表 表四:《云南省现代远程教育与农村教育的改革发展研究》子课题结题验收评估表 表五: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管理部门意见;州、市教育局或电教馆推荐意见 表六:省级专家组审批意见 省级课题结题·鉴定申请评审须知 一、课题研究工作完成后,课题负责人须向云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索要(或在下载)并填写《云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结题·鉴定申请评审书》,经所在单位签署意见后,报省教育科学规划办。 二、凡是云南省教育科学规划办批准公布的省级课题都必须结题,但课题是否鉴定,由课题负责人提出申请。凡只申请结题的课题,专家组根据课题主持人在申报课题时提出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成果等方面完成情况及社会反响,客观签署意见;凡申请结题鉴定的课题,专家组既要对完成情况及社会反响签署意见,还要对课题研究成果的质量、水平做出客观的水平评价。 三、申请结题或鉴定时,课题负责人须提供以下资料: 1、《云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结题·鉴定申请评审书》一式5份; 2、课题研究成果主件(含课题研究报告、公开发表的论文、专著、软件、其他

等)一式5份; 3、必要的附件(验证课题成果和成果推广效果、效益的资料)1份; 4、课题立项通知书、开题报告或实施方案和计划复印件各1份。 5、6000字以内的成果公报和1000字以内供网上发布的内容要点各一份。 6、结题鉴定工作结束后,课题负责人应将进一步修改后的完整成果主件和成果公报各两套(其中一套为文字资料;一套为3.5英寸的软盘)送交规划办存档。 四、课题结题或鉴定采用会议或通讯鉴定两种形式,无论采取那种形式,课题负责人提供的资料须提前一个月交省教育科学规划办。采用通讯鉴定形式的,所有参加的专家必须填写书面鉴定意见。再由专家组长签署综合意见并签名,方能有效。 五、无论采取那种形式进行课题结题或鉴定,所需费用均从课题研究经费中开支或由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负责解决。申请由省规划办组织采取通讯结题或鉴定的课题,省规划办一次性收取结题鉴定费,只结题的收500元/每课题,结题鉴定的收800元/每课题,作为专家酬金。 六、封面内容填写要求:课题级别为重点课题、规划课题、立项课题、一般课题;学科分类为综合理论、高等教育、职成教育、基础教育;申请结题鉴定形式为会议结题鉴定、通讯结题鉴定。 七、课题结题或鉴定完成后,由省规划办向课题组给出结题或结题鉴定意见,同时下发课题结题证书。 二、请按有关规定认真如实地填写表内栏目。所填栏目不够时可加附页; 三、结题报告(表二)撰写说明

1、会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情况综述

会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建设情况综述

广东对外贸易职业技术学校会计专业 会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建设项目自实施以来,围绕示范校会计重点专业《建设方案》、《任务书》和《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我校会计专业的实际情况,在财经管理专业部教师团队及合作企业的协同努力建设下,本项目已经进入任务验收完成阶段工作。现从项目概况、建设过程、完成情况、建设成果等方面总结如下: 一、项目概况 师资队伍建设项目包含 1.培养专业带头人;2.培养骨干教师;3.培养“双师型”教师;4.聘请企业兼职教师四个三级项目,14个四级子项目。自项目启动以来,坚持“培养、引进、外聘”相结合的发展思路,不断加大师资人才引进力度,加强专业梯队建设,完善教师培养制度,促进师德建设,建立激励机制,提高教学科研成果数量和质量,我们通过近两年的建设,在学校财经管理专业部会计专业团队教师的努力下,联合企业、行业共同完成了师资队伍建设的项目工作。目前专业部的师资队伍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生师比达到合理标准;教师年龄结构呈偏正态分布,作为教学科研骨干的中青年教师稳定,年轻后备力量十分充足;具有高学历学位教师数量增加,专业梯队已见规模,在教学科研特别是专业建设方面较好地发挥了“领军”作用;职称结构和学历结构合理;教学科研成果增多增强;教师综合素质较高,师德修养较高,敬业精神强。总而言之,我专业部师资队伍整体结构合理,发展势态良好,符合学校目标定位要求,适应教学、科研及专业发展需要,为教学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智力保障。师资队伍建设总体进度完成了约95%,总预算资金66万元,截止2015年7月30日,已经使用万元,使用率为 %。 表1 会计专业示范校建设专项资金预算及使用情况表 建设内容合计(单位:万元)

浅谈教育公平的文献综述

浅谈教育公平的文献综述 姓名:李丞浩学号:133160235 摘要:公平是人类始终追求的目标,而教育公平是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随着教育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教育公平问题也日渐引起人们的关注,教育公平是我国目前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问题在教育领域的折射和反映,也是公平价值观念在教育领域的体现和延伸,教育的不公平是最大的社会不公平。 关键字:教育公平;对策;原因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主要包括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两个方面。教育公平的基本内容就是实现教育利益分配的公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之本。关于教育公平我国目前尚没有统一的定义。教育不公平问题在我国当前社会中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因此,全面理解教育公平有重大的意义。 一、关于教育公平内涵的研究 (一)伦理学视角。从伦理学视角来看,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在伦理学上,公平更多地被理解为公正、正义。教育公平的内涵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确保人人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第二层次是提供相对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第三层次是教育成功机会和教育效果的相对均等。而通常,这三个层次被概括为: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从伦理学来看,教育的不公平是最大的社会不公平,因为教育的不公平不仅影响人的一生,而且影响世代人的平等发展。 (二)经济学视角。我国近十年关于教育公平的讨论是从经济领域“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一命题切人的。从经济学的视角来看,教育公平是与教育效率相关的概念。从经济学的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来看,教育公平本质是教育平等与教育效率的动态平衡,教育公平的核心价值是平等与效率。 (三)法学视角。从法学角度看,教育公平就是受教育权利的普遍化问题,是一个基本人权问题。受教育权利的发展经历了从平等到不平等,又趋于平等的演变过程,由一种少数人的特权转化为普遍的公民权利并受到法律的肯定和保护是现代社会才出现的现象。目前,受教育已经从自然权利发展为法律权利从不平等的特权发展为普遍的乎权从义务性规范发展成为以权利为本位的,权利与义务统一的法律规范从个人权利发展成为民族的、国家的乃至全人类的共同权利。 (四)社会学视角。基于这一视角的研究,主要从社会学中关于社会分层的观点,探讨社会分层(包括经济分层与文化分层)与教育获得之间的关系,认为阶层差距也成为除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和性别差距之外影响教育公平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要想改变教育不公平现状,除了进行教育改革,更为重要的是要进行彻底的社会改革,从根源上来改变产生教育不平等的社会制度本身。 (五)法理学视角。 当我们从法理学的视角看待教育公平问题时,教育公平不仅指教育主体在教育活动中对每一个教育对象的公平和对教育对象评价的公平,它还是一种在“比例平等”原则支配下的有关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获得平等待遇的理想和确保其实际操作的法律制度。 二、关于教育公平特点的研究 (一)原则性。从教育公平的实现过程看,教育公平要体现平等原则、补偿原则和差异原则。教育资源配置的平等原则包括受教育权平等和教育机会平等两个方面,该原则强调教育起点

面对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

面对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大力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自己深感责任重大,同时也清醒地看到,自身的各方面的能力和水平离当前学校发展对自身能力的要求以及上级领导对自己的殷切期盼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为了真正实现在五年的培养过程中更好地提升自己,努力使自己的教育管理水平、教学领导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都有长足的进步,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学习型、研究型和创新型的校长,真正把学校办成让学生喜欢、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学校,实现学校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更好地引领区域教育的发展。现制定以下发展规划: 一、自我现状分析: (一)自身优势: 1、具有较为丰富的基层管理经验和高尚的人格魅力。 在十几年的教育生涯中,本人先后当过小学教师、教导主任、小学校长,自2005年9月份开始,进入到小学校长行列。应当说,基础教育的各个学段自己都经历过。从干部队伍建设到教师专业发展,从教育教学管理到课堂教学改革,从学校德育工作到学生的全面发展等等自己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逐步培养了自己驾驭全局的能力,坚定了自己依靠科研和创新引领学校发展的信心。十几年的教育实践,既磨炼了自己的意志品质,也培养了自己处惊不乱、攻坚克难的能力,这为自己能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顺利地创造性开展好各方面工作奠定了基础。十几年来,不管在什么工作岗位上,自己都能够以诚待人,以教师发展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真心实意地对待每一位教师和学生,言行举止注意做广大师生的表率,努力做让广大师生永远值得信赖的伙伴和朋友,不断推动学校更好更快地发展。 2、善于学习,注重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我。 十几年来,可以说自己与书籍结下了不解之缘。工作之余,自己不仅喜欢阅读反映古今中外教育名家及教育大师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方面的书籍,也非常喜欢阅读教育教学理论方面的专著,不断地丰富自己的教育理论素养,升华自己的办学理念。同时还特别注意学习反映全国各地名校成功的办学特色等方面的各种权威报刊,教育管理水平和教育实践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十几年来,自己特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改革调研报告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改革调研报告 您现在的位置:范文先生网>报告总结>调研报告>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改革调研报告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改革调研报告 2020-04-18 调研报告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改革调研报告 在人们素养不断提高的今天,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为了让您不再为写报告头疼,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改革调研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丰富了课程的内容,另一方面是丰富了教育的形式。在计算机知识与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课程设置的科学性是不容置疑的,不同的教育形式又是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我们初中信息技术教研组进行了一些课堂教学改革的具体实现措施和方法如下: 1、建立研究学习小组,互帮互学拉近学生之间的差异。我们把所任教的班级进行分组,每个班分成12小组一般一个小组有5个学生,相对有二位低层生,两位中层生和一位高层生。高层学生当组长,中低层学生是积极的参与者。在小组学习过程中,个人学习的成功与他人学习的成功是密不可分的,小组之间保持融洽的关系、相互合作的态度,共享信息和资源,共同担负学习责任,完成学习任务。 2、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教学任务都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是学生所熟悉和感兴趣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完

成一个个任务逐步掌握所学的知识与技能。真正为学生营造一个建构知识、寓学于实践的环境,让他们在这个环境里,充满兴趣愉快地进行学习,突出了在“做”中“学”的思想。如林召凯老师在讲授《幻灯片的制作》时,通过“展示任务”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有想去做的冲动,于是老师做出简单的“讲解演示”后,调动了学生自己动手的积极性,课堂效果非常好。 3. 师生角色的.变换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学生的知识不再是单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更多的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或者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自己获得的。老师的使命应该是:一个热情的“指导者”,一个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最有益、最有力的“教学工具”,一个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的强有利的“引导者”。如在学习《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初三年级的学生具有上网查找资料的能力,第一课时我们让学生通过网络查找硬件的组成,包括名称、生产厂商、图片、作用等以表格的形式保存下来,发到教师的邮箱里,第二课时让学生观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的视频,并当场拆开主机让学生观看,第三课时让学生总结出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并进行质疑讨论,我在一旁进行指导,效果相当不错。 4、上课实行网络教学,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独特优越性。因为网络教学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能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还能按超文本、超链接方式组织管理学科知识和各种教学信息,目前在Internet 上按这种方式组织建构的知识库、信息库浩如烟海,并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信息资源,因而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即促进学生关于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是非常有利的,也是其他的教学媒体或其他学习环境无法比拟的。二、存在的问题: 1.分组、分层教学实施的不够好,各环节的落实不到位。 2.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培养,往往是被动地按照教师要求的步骤操作、练习。 3.课时少,时间短,对上机实验遇到的问题很难一一解答。 4.重点和难点有时把握不准。 5.教师授课不够精练。三、采取的措施和建议 1.利用好任务驱动教学法。课堂设计适当的问题,调动学生的思维。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教育心理学认为,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又是思维的动力。问题的设计一定要有深度,只有深度的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潜能。 2.利用好“学案”。让学生通过“学案”引领他们自主的学习。 3.可采用基于网站式的教学,进行资源共享,便于师生交流,同时可作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作品展示的平台,激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范文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范文 电力企业想达到自身经营效益和外部社会效益的双赢,不仅要以优质的服务满足客户的需求,还需要改革自身的组织结构,以提高 企业运行的效率和效果。重建后的组织模式围绕着会计的业务流程 而展开,职能单元则是为业务流程的有效运行提供服务支持。因此,基于会计业务流程而重构的会计组织其实是一种二维的组织结构———流程维和职能维,一方面需要建立与会计业务流程相适应的流 程小组;另一方面,各个会计业务流程小组统归于会计服务中心,服 务中心实现相关的职能。流程小组目的在于满足与业务流程相关的 录入、处理和控制等相关工作,服务中心的主要作用在于培养和提 供有关的会计专业人员并参与解决流程上的执行问题,在纵向上保 证组织内进行核算与管理的系统性。图2显示的是在ERP环境下, 基本财务数据的采集工作由各个业务部门自身所设的数据处理中心 完成,故需要在每个独立的业务部门下设立数据录入员,数据审核 记账员和数据文档管理员这三个职位,分别负责部门数据的录入、 审核记账和存档等基础财务工作。图3显示的是会计部门在以流程 为中心重组后只需要设立AIS系统部(主要负责ERP系统财务模块的 使用和数据库的维护及管理)及财务小组(主要负责对有关要素进行 管理和监督等职能)。 重建后会计组织的结构特征 (1)以流程为中心。会计组织的传统分工有两个基本的假设:其一,相对于组织任务的多样复杂性,雇员的工作能力往往被视为是 不能匹配的;其二,组织中的管理层被视为控制中心,对部门业务活 动行使管理职能,对应到会计部门,部门内的分工越是详细其相互 牵制力就越大,从而内控就越强。这两种假设强调对员工的控制, 均将员工视作低能、懒惰和不负责任的人,管理者的作用就是监督 和控制员工。建立在这两项职能基础上传统会计组织模式所获得的 利益远远低于所花费的费用,而违规的风险依然存在。与以管理职 能为中心的组织结构不同,ERP环境下的会计组织结构围绕着相关

教师专业发展之文献综述

国际视野中的教师专业发展 香港中文大学教育行政与政策学系卢乃桂钟亚妮 [摘要] 教师专业发展在当前教育改革中具有重要地位。本文的主要目的,是介绍西方国家教师专业发展领域的最新进展,并探讨教育政策环境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文章阐述教师专业发展的界定、目的、功能、影响因素及其评价,指出教师学习和学习社群在西方学术讨论中已经成为探讨焦点。国家和市场对西方国家教师专业发展的实施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 教师专业发展教育变革教师学习国家市场 20世纪中叶以来,战后的经济扩张、冷战、民主权利运动以及史无前例的科学与技术革命——从空间探索到计算机时代的崛起——皆深深影响着教育研究、教育理论和实践(Lieberman, 1998)。[1]随着以综合国力竞争为主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教育质量便成为国际竞争中致胜的关键。世界各国纷纷推行教育改革。在众多教育改革的政策与实践中,教师和教师专业发展已经成为旨在提高所有学生学习成就的教育改革和学校改进的关键(Fullan & Hargreaves, 1996)。[2] 当前,我国教师教育面临着许多重大变化。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在2005年度教师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从教育外部来看,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激烈竞争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对我国教师教育和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从教育内部来看,我国教育的改革发展,对教师教育和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迫切要求。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我国教师教育和教师队伍建设在理念、制度、政策和实施等层面上,都还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袁贵仁,2005)。[3] 综观当前竞争激烈的国际形势及我国自身的发展需要,西方国家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政策和实践对中国的教师教育和教师队伍建设无疑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本文的主要目的,是介绍西方国家教师专业发展的最新进展,并讨论政策环境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文章阐述教师专业发展的界定、目的、功能、影响因素及其评价,指出教师学习和学习社群在西方学术讨论中已经成为探讨焦点。国家和市场对西方国家的教师专业发展有重要影响。 一、教师专业发展与教育变革 二战以来,伴随着全球化的浪潮,世界已经进入到信息时代和后工业时代。全球社会日趋复杂,这需要人们不断学习以应对各种挑战,同时也对教育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世界各国纷纷推行教育改革,希望通过大力发展教育,建立本国或者本地区潜在的、庞大的人才库,从而提高综合国力,维持或增强其在全球化市场中的竞争力(卢乃桂,2000)。[4]80年代以来,美国先后进行了三波教育改革:教育改革的第一股浪潮旨在通过国家指令性课程和考试提高成绩和成就;第二股浪潮旨在改进教学和教师教育;第三股浪潮在重构学校的同时,为学习设定更加富有挑战性的标准,以达至更好的结果(Speck & Knipe, 2001)。[5] 在上述诸多教育改革的政策与实践中,各地学者都认识到教师专业发展在改进教育的各种努力中的重要性。如果要使学生取得更大进步,教师专业必须得到持续、高质量的发展。人们希望教师通过专业发展提升自身素质,从而为学生的学习准备高质素的教师、进而促进学生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在所有教育改革策略中居于中心地位,是所有学校改进计划的中心 作者简介:卢乃桂(1949-),男,广东新会人,香港中文大学教育行政与政策学讲座教授、香港教育研究所所长;钟亚妮(1976-),女,湖南澧县人,香港中文大学教育行政与政策学系博士生。

中国教育改革的改革与发展

中国教育改革的改革与发展 中国教育改革的改革与发展 11 化本 1 班 李石磊 2011364142 一、中国教育改革背景 自我国改革开放至今的 30 多年,中国教育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仍存在一些不 足。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教育还不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 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现在,接受良好教育成为人民群众强烈期盼,深化教育改革 成为全社会共同心声。b5E2RGbCAP NO1. 中国教育发展中取得的成就 1、中国已拥有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 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我国教 育事业发展十分迅速。高等教育已由改革开放之初的“精英式教育”发展成“大众式教 育”;p1EanqFDPw 2、义务教育进入全面普及巩固的新阶段,基础教育水平全面提升。 3、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在改革和创新中加快速发展。 4、高等教育跃上新的台阶,人才培养和创新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5、教师队伍建设迈开新的步伐,教师整体素质水平不断提高。 6、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7、教育法制建设开辟了新的局面,教育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 8、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稳步展开,成效显著。 NO2. 中国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教育发展不平衡,教育公平问题仍然突出。 中西部的教育明显落后于东部的教育。同一地域的城市与乡村之间的教育差距较大。从 学校与学校之间的比较看,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正规学校教育和非正规的学历教育之间, 也不够协调。DXDiTa9E3d 2、政府对教育经费的投入长期严重不足。 3、教育行政化色彩较浓厚,学校办学自主权短缺。 由于受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教育的行政化色彩较为浓厚。这使得教育权利过于集 中于政府,而各类学校则往往缺乏必要的办学自主权。RTCrpUDGiT 4、国民总体教育程度不高,职业教育水平较差。 目前我国的整体教育程度和劳动力的素质仍然是较低的。目前大概全世界十分之一的文 盲还在我们国家,受劳动力素质的制约,我国的劳动生产率、科技创新的能力也相对较低。
5PCzVD7HxA
二、改革的主要内容 1、学前教育 基本普及学前教育;明确政府职责;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
1/6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研报告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研报告 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情况调研报告 本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最大亮点是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最大的戏头是有效开发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定位于国家课程、地方管理、学校开发,其功能在于: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学生正确科学研究态度和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然而,通过本次对12所中小学调研发现,综合实践活动在我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存在极大盲区和偏颇,实施现状令人堪忧,部分学校形同虚设、名存实亡,课程推进举步维艰。初中尤为突出,村小更加严峻。 公立学校尚且如此,民办教育可想而知。 一、主要问题 “难”,一是难度大,二是困难多。领导认识难,教师认同难,实施过程难,评价方式难,课题开发难,课程管理更难,最终是推进“难上难”,效果“零归零”。体现在: 一差认识:课程认识错位,导致定位不明,课程计划落实不力 国家课程计划明确规定:综合实践活动从小学三年级到高中每周3课时,课时安排遵从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但我县目

前实际是小学常1~2课时/周,初中0~1课时/周。同时,绝大多数学校和教师仍被以往的课程思维定势所束缚,还未将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将其视为单纯的活动课程,或等同于学科课程。 1、课程内涵理解偏失 几乎所有学校至今搞不懂啥叫综合实践活动,弄不清综合实践活动包括指定领域(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和非指定领域(班团队活动、校传统活动等),把综合实践活动包含的四大指定领域截然分割,上综合实践活动课只上劳技课或信息技术课。更没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的优点在于“无本”,亮点在于“开发”。 2、劳技课等同于综合实践活动课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经验性的课程,它高度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是围绕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中的问题来组织学习活动的,是围绕“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条主线帮助学生选题展开的。它注重学生的活动过程,强调指定领域和非指定领域互为补充、互为渗透,共同构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而劳技课是一门学科课程,它主要是传授知识与技能。劳技课仅作为非课改年级,不能作为课改年级中一门独立课程。而绝大多数学校把劳技课作为课改年级的一门独立课程来上,并视为综合实践活动课。 3、信息技术课等同于综合实践活动课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与教育体制改革研究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与教育体制改革研究 一、导言 (一)研究的目的、思路、特色 制定教育发展战略,将有利于在未来发展中进一步明确方向,系统规划,使得教育事业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发展服务。 研究思路是通过分析环境的变化和新时期教育面临的历史使命,按照发展战略的科学逻辑,以及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观,制定教育的发展战略目标,提出相应的战略措施,并对若干关键性体制保障措施进行专门研究。 研究特色是对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观进行了两个层次的归纳,分为价值观、系统观层次,按照“资源”-“活动”-“产出”-“效果”-“未来影响”等逻辑关系区分计划工作与未来预期,从为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人力资本提高以实现科教兴国的高度,构建基于未来效果的教育战略目标。 (二)教育发展战略研究的基本逻辑 1.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逻辑 教育需求的不断增长和变化对教育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不仅影响着教育发展的方向,也影响着教育功能的变迁。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作为推动教育发展重要动力的教育需求是不同的,呈现出教育组织发展性需求一技术诱致性需求一人的全面发展性需求。教育系统在不同教育发展阶段

呈现不同的特点,面临着不同的任务和矛盾。根据“十一五”及未来国家的整体发展战略,教育事业的功能不仅是为社会提供更多的高素质的劳动者,而且更重要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提高公民的基本素质,并提升社会的文明程度和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贡献。 2.教育发展战略制定的逻辑过程 教育发展战略是教育在未来一个时期面对环境的变化,以发展的效果和未来影响为导引,根据一定理念而进行的发展规划设计,其流程是:分析社会和公众的需要与评价一分析系统存在问题一明确未来的目标和结果一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一确定战略措施一制定实施方案。 战略逻辑按照“资源”-“活动”-“产出”-“效果”-“对未来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即根据未来社会的发展对教育的要求,从效果出发考虑教育的资源配置、良好的教育服务活动、最佳的产出,设计教育发展战略目标体系,最后构成“目标-指标-措施”系统。 二、教育发展的环境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政治民主化加速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科教兴国战略使得教育的地位更加突出和重 要 教育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教育的发展指标成为小康社 会发展的重要标志,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

建国以来我国会计理论研究发展的文献综述

建国以来我国会计理论研究发展的文献综 述 在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和会计学会成立以前的30年里,我国的会计理论研究经历了在挫折与阻碍下的缓慢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多里,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不断稳步推进,会计理论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中国会计学会自成立以来的工作充分表明,它对推动会计理论研究的深人,并向实用方向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学者对三大基金中会计类项目的立项情况进行梳理与研究,对促进我国现阶段会计科学研究乃至会计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目的在于以时间为主轴,将发展过程分为三大阶段,基于改革开放30年来的中国会计研究,会计学会自成立以来的工作成果和近十年间国家三大基金资助会计类项目的统计研究这三个纬度,从不同侧面简述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发展进程。第一阶段:改革开放以前的会计理论研究(1949-1978) 建国之初,一场关于会计是否具有阶级性的争论开始了,争论的结果是会计具有阶级性,为我国按照苏联模式进行会计制度建设和会计教学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50年代后期,会计对象的研究成为主角。而对会计对象的研究又促进了我国自主会计学原理一类的著作的繁荣(葛家澍,2000)。在经历文革十年动乱的影响后,会计研究又几经停滞和倒退(孙铮和贺建刚,2008)。这一阶段可称之为会计理论研究在曲折中成长的时期。

第二阶段:改革开放、会计学会成立至二十一世纪初的会计理论研究(1978-2001) 1978年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创新性变革助推我国会计研究发展迎来空前繁荣,也使会计理论研究真正进入了繁荣发展阶段。孙铮和贺建刚(2008)以会计信息有用性为研究视角,为评价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会计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及其研究特征,并对我国的会计研究发展加以回顾。这一时期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主要成果有:会计基本问题研究、会计准则与国际化、会计信息质量、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会计信息的契约有用性,会计信息在其他方面的作用等。推动我国会计研究发展的影响因素有:中国会计学会的成立、引进国际先进的会计理论与方法、资本市场的建立与发展、会计教育制度改革、会计专业期刊的发展等。 葛家澍(2000)提出,自1980年中国会计学会成立以来,产生了关于会计本质的讨论--管理活动论和信息系统论,此争论带来了会计职能的研究;引进并开展对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研究;关于企业准则的研究;组织具有中国特色会计理论的与方法体系的研究;以及会计若干新领域、新学科的探索。中国会计学会成立后,不仅推动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的研究,同时还促进会计的若干新学科、新领域的探索。 这一阶段可以称作我国会计理论发展取得质的飞跃和空前繁荣发展的阶段。 第三阶段: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会计理论研究(2001-2012)

关于教育改革的障碍文献综述

关于教育改革的障碍文献综述 xxx (xxxx大学xxx学院,xx ) 一、前言 在我国教育领域中,改革与发展同步,教育的每一步发展都是在相应的改革中取得的,而在发展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碍,这些阻碍会影响教育前进的步伐,此篇文献检索的目的在于总结归纳教育改革的阻碍,使教育改革的阻碍清晰化,进而加快教育改革的进程,促进教育改革的发展。 “障碍”,在《辞海》中的解释是“阻碍、不通畅;阻碍物”。教育改革中的障碍应指阻碍教育改革顺利进行的各种要素,阻碍在任何一个情境中都可能是无数的。这些要素有人称作“矛盾”、“阻抗”、“阻碍”、“阻力”等。本文综述的对象为中国这个区域,主要总结归纳教育改革的障碍主要的来源及类型和一些措施和手段去克服这些障碍。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存在许多阻碍,主要包括心理障碍、工作方面的障碍、社会方面障碍、经济方面障碍。这些障碍对教育有不用作用的影响。 二、主题 通过对搜索到的文章进行归纳和总结,大致总结出关于教育改革的阻碍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心理方面的障碍 心理方面的改革是教育改革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教育改革想有突出成就,必然要突破人们的心理障碍,纵观全国大部分地区,发现人们的心理障碍具体表现在 1.守旧,安于现状:由于思想观念陈旧,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对教育改革中出现的新观念、新事物不理解、不接受,因而反对改革。 2. 对失败的顾虑、担心前途的忧虑心理:许多教职工担心他们对改革的调整能力,担心自己能否在新的工作环境中维持和改进自己的业绩;有些人感到不踏实,怀疑自己是否有能力达到新的业绩水平。所以对改革顾虑重重,进而反对改革。 3.性格弱点:如有的人气量狭小,容不得别人提出新见解或率先作出改革,因而,只要不是他自己提出的改革,他都会一概反对。再如,有的人厌恶强制性的改革,你要我这么做,我偏要那么做。所以,学校提出改革要求时,他就对着干。 4、小富即安,知足常乐的满足心理:小富即安,知足常乐的满足心理。 第二、工作方面障碍 工作方面的障碍主要体现在教师的工作方面。教育改革对教学的内容,教学的方式方法进行变革,而一些老教师长期使用原始的教材,原始的教师教学方法,

教育改革调查研究报告(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5690-91 教育改革调查研究报告 (完整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教育改革调查研究报告(完整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 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 修改和使用。 教育要在公平的基础上尊重和遵循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规律,给学生更多的选择空间,更要培养独立思索的创新能力和胆识,只有这样我国的教育才能实现“人才纷涌而出,学术百花齐放,大师引领变革。”的局面。 实现教育的公平就是要让每个人都能读书,都能享受高等教育和优质教育,并且在就业方面没有任何用人单位的限制和歧视,在继续教育和学历教育以及国家组织的大型特种考试上都能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所谓个性发展特点规律就是要求我们尊重学生的爱好,兴趣,偏爱,特性,优势,特长,长处,缺点,短处等。独立思索的创新能力和胆识是国家和社会进步的灵魂和源泉。我们国家和民族就需要这种人才,这种

大师人物绝不是应试教育所培养的悲剧产物,更不是千篇一律的大众化人才,他是什么?他是引领时代,变革时代,站在科研最前沿的领军者和开拓者。 教育改革这个词很早就是一个热门的争议词和讨论词。从新中国成立到现代,教育改革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阶段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突破。也培养了一大批在国内外科学界赫赫有名的大人物。我们活得更有尊严了。但是大人物并非大师,而大师是引领时代,变革时代,站在科研最前沿的领军者和开拓者。 钱老走之前给温总理説:“我们总培养不出大师级的人物”。这句话的本质就是在提醒我们——原先的教育和现代经济发展已经脱节了,教育应该改革了。而改革的本质是什么?那就是创新+学习+借鉴。对此我有几点看法和建议: 一.建立国家教育教学质量管理委员会。 大学就好比生产企业,学生就好比原材料,只有加工才能变为合格产品,但是企业在最后一关对质量把控得很好,一般的企业都要建立质检岗位,也就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