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霉素过敏试验
青霉素过敏试验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通过本次实训,旨在掌握青霉素过敏试验的操作流程、注意事项以及过敏反应的处理方法,提高护理专业学生对药物过敏反应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二、实训时间2023年11月三、实训地点XX医院护理实训室四、实训对象临床实习护理学生五、实训内容1. 青霉素过敏试验的操作流程1.1 了解患者病史,询问是否有青霉素过敏史。
1.2 准备青霉素过敏试验液,按照规定配制。
1.3 选择患者前臂内侧作为注射部位,进行皮肤消毒。
1.4 使用皮内注射器将青霉素过敏试验液注入皮肤,形成直径约0.5cm的皮丘。
1.5 注射后20分钟观察局部反应。
2. 过敏试验结果的判断2.1 阴性:皮丘无改变,周围不红肿,无自觉症状。
2.2 阳性:局部皮丘隆起,出现红晕硬块,直径大于1cm,或周围出现伪足,有痒感。
严重时可有头晕、心慌、恶心,甚至出现过敏性休克。
3. 过敏反应的处理3.1 一旦发现患者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注射,并迅速采取以下措施:3.1.1 将患者平卧,解开衣领,保持呼吸道通畅。
3.1.2 立即给予0.1%肾上腺素0.5-1ml皮下或肌内注射。
3.1.3 保持患者保暖,给予氧气吸入。
3.1.4 寻求医生协助,进行进一步救治。
六、实训总结1. 通过本次实训,我掌握了青霉素过敏试验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提高了对药物过敏反应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2. 在实训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观察患者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并能够正确判断过敏试验结果。
3. 我认识到,在进行青霉素过敏试验时,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患者的安全。
4. 在处理过敏反应时,应迅速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延误病情。
七、实训心得1. 青霉素过敏试验是临床护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操作,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2. 在进行过敏试验时,要认真观察患者反应,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3. 面对过敏反应,要保持冷静,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患者的安全。
4. 本次实训使我受益匪浅,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我将不断提高自己的护理技能,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
青霉素过敏实验实训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青霉素过敏试验的操作方法。
2. 了解青霉素过敏反应的机理及临床表现。
3. 学会青霉素过敏反应的急救处理。
二、实验时间2023年11月15日三、实验地点医学实验室四、实验材料1. 青霉素皮试液2. 生理盐水3. 注射器4. 75%酒精棉球5. 计时器6. 急救药品(如肾上腺素、抗组胺药等)五、实验方法1. 实验准备- 详细询问受试者用药史、过敏史和家族史。
- 评估受试者病情、注射部位皮肤情况、治疗情况、用药情况、心理状态与合作程度。
2. 青霉素皮试液配制- 取青霉素皮试液2000U/ml,用生理盐水稀释至200U/ml。
3. 皮内注射- 取0.1ml稀释后的青霉素皮试液,在前臂掌侧下段皮内注射,形成直径约0.5cm的皮丘。
4. 观察与记录- 注射后20分钟观察局部反应,记录皮丘变化、红肿范围、硬结程度等。
- 若出现阳性反应,观察并记录全身反应,如荨麻疹、腹痛、头晕等。
5. 过敏反应处理- 如发生过敏性休克,立即进行急救处理。
- 立即使患者平卧,速以0.1%肾上腺素0.5-1ml皮下或肌内注射。
- 如心跳已停止,可行静脉注射。
- 同时给予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等药物。
六、实验结果1. 皮试结果- 阴性:皮丘无改变,周围不红肿,无自觉症状。
- 阳性:速发反应:皮丘隆起,红晕硬块,直径1cm,或红晕周围有伪足,痒感。
全身反应:轻者可出现荨麻疹、腹痛、头晕,少数患者可发生过敏性休克。
2. 过敏反应处理- 实验过程中,未出现过敏性休克等严重过敏反应。
七、实验讨论1. 青霉素过敏试验是预防青霉素过敏反应的重要措施。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青霉素过敏试验的操作方法,了解了青霉素过敏反应的机理及临床表现。
2. 青霉素过敏试验结果分为阴性、阳性两种。
阴性结果表示受试者对青霉素无过敏反应,可使用青霉素治疗;阳性结果表示受试者对青霉素过敏,禁止使用青霉素治疗。
3. 青霉素过敏反应可分为速发反应和延迟反应。
青霉素过敏实验的实训内容

青霉素过敏实验的实训内容一、前言青霉素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抗生素,但是由于其存在过敏反应的可能性,因此需要对患者进行过敏测试。
本文将详细介绍青霉素过敏实验的实训内容。
二、实验目的1.了解青霉素过敏反应的机理和表现;2.掌握青霉素皮肤试验和斑点试验的操作方法;3.掌握判断试验结果是否阳性的标准。
三、实验原理1.青霉素过敏反应机理:当人体接触到青霉素后,会产生IgE抗体,这些抗体会结合到人体细胞表面上,导致释放组胺等物质,引起过敏反应。
2.皮肤试验:通过在患者皮肤上施加不同浓度的青霉素溶液,并观察皮肤是否出现红斑或水疱等反应来判断是否过敏。
3.斑点试验:将患者血清与不同浓度的青霉素混合后滴于薄层石蜡板上,在紫外灯下观察是否有荧光反应来判断是否过敏。
四、实验步骤1.皮肤试验(1)选择测试部位,通常选择前臂或背部;(2)在测试部位上用无菌注射器将不同浓度的青霉素溶液注射入皮下;(3)观察测试部位是否出现红斑或水疱等反应,记录结果。
2.斑点试验(1)取患者血清5μL,加入不同浓度的青霉素混合;(2)滴于薄层石蜡板上,在紫外灯下观察是否有荧光反应;(3)根据荧光强度判断试验结果是否阳性。
五、实验注意事项1.皮肤试验前需进行过敏史询问和体格检查,确保患者没有禁忌症;2.皮肤试验前需消毒皮肤,避免感染;3.斑点试验前需检查血清是否完整无菌;4.实验过程中需注意操作规范和安全。
六、实验结果分析1.皮肤试验:若测试部位出现红斑或水疱等反应,则判断为阳性反应。
2.斑点试验:根据荧光强度判断试验结果是否阳性,荧光强度越强,阳性可能性越大。
七、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青霉素过敏反应的机理和表现,并掌握了青霉素皮肤试验和斑点试验的操作方法。
同时,我们还学会了判断试验结果是否阳性的标准。
这对于临床医生正确诊断患者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青霉素过敏试验.ppt

青霉素是从青霉菌培养液中获取的一种具有抗菌作用 的药物。青霉素的发现为人类健康做出巨大的贡献, 开创了抗生素的治疗新纪元。青霉素具有疗效高,毒 性低的优点,广泛被临床治疗所选用,但在使用中较 易发生过敏反应,发生率可达3-6%。因此,在使用各 种剂型青霉素前,务必做过敏试验,结果阴性者方可 用药。 (一)发生机制
5.加强工作责任心;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注射前认真核对有无过敏史,同时做好急救准备工作, 注射后严密观察病人反应,首次注射青霉素者需观察30 分钟。
(三)试验方法:皮内注射青霉素试验液0.1ml 含青霉 素 20U 或 50U,20分钟后观察结果并记录
(四)临床表现
1.过敏性休克:过敏性休克是最严重的反应。可发生在 青霉素皮试或注射药物过程中。一般在用药后数秒 或数分钟内发生,呈闪电般出现,有时也可在用药 半小时后发生,极少数病人发生于连续用药的过程 中。主要表现为:
青霉素是一种半抗原,进入人体后与组织蛋白结合形 成全抗原,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IgE),使 机体处于致敏状态。此阶段不发生过敏反应,但有免 疫反应,故称为致敏阶段。当机体再次接受青霉素时, 抗原和抗体结合,引发过敏反应,从而产生浔麻疹、 哮喘、喉头水肿、休克等一系列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
(二)预防措施
(1)呼吸道梗阻症状:由于喉头水肿和肺水肿引起, 病人表现为呼吸困难、胸闷、气促伴濒死感。
(2)循环衰竭症状:由于周围血管扩张,导致循环血 量不足,病人表现为面色苍白、出冷汗、发绀、脉细 弱、血压下降等。
(3)神经系统症状:因脑组织缺血缺氧所致,表现为 头晕眼花、面部及四肢麻木、意识丧失、抽搐、大小 便失禁等。
(4)皮肤过敏反应:瘙痒、寻麻疹等。 上述症状中常以呼吸道症状或皮肤瘙痒最早出现,因此
青霉素过敏试验

青霉素过敏试验1.核对治疗卡。
取80万单位青霉素1支,检查药物质量、瓶口有无松动,瓶身有无痕迹,查看有效期,批号,将批号记录在治疗卡上。
开启青霉素铝盖中心部分,消毒瓶塞及瓶颈。
取0.9%氯化钠注射液100毫升,检查有效期,对光检查有无浑浊、沉淀、絮状物出现。
2.检查一次性注射器有效期及包装密闭性。
用5毫升注射器抽取4毫升生理盐水将青霉素溶解,摇匀,1毫升内含青霉素20万单位。
3.取1毫升注射器并检查有效期及密闭性。
抽取药液0.1毫升+0.9毫升生理盐水:(2万单位)取上液0.1毫升+0.9毫升生理盐水:(2000单位)取上液0.25毫升+0.75毫升生理盐水。
(500单位)解释评估 1.查对床号、姓名、 腕带:2.按需要询问用药史、过敏史、家族史。
1. 按规定着装 、洗手、戴口罩:2. 掌握过敏试验的结果判定及过敏性休克的处理:3. 用物准备:皮试单、消毒盘、75%酒精、棉签、1 毫升注射器2个、5毫升注射器1个、付肾1支:4. 按医嘱备药。
操作准备 1. 核对治疗卡:2. 检查药物、药名、剂量、有效期、药品质量:3. 检查注射器包装、有效期:4. 打开注射器按规定配制药液:5. 将配制好的青霉素皮试液经两人核对无误后,放 注射器包装内,放在治疗盘内。
检查配制药液 1.用75%乙醇消毒皮肤: 2.再次核对、排气:紧绷皮肤、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成5°角刺入皮内, 注射药物0.1毫升,局部半球形隆起,皮肤变白毛孔变大:4.拔针头后勿按压,再次核对:5.严密观察患者,20分钟后看结果。
选择部位某某,皮试做好了,请您不要离开病房,不要抓挠、按压、您有任何 不适立即按这个呼叫器,我会随时过来看您的,谢谢您的配合。
1. 携用物至床旁,再次查对床号、姓名、腕带、将患者安排舒适体位:2. 过敏试验常选择前臂掌面1/3尺侧: 消毒注射 判断结果1.整理用物:2.洗手,签名,记录时间。
整理记录阴性:皮肤周围无红肿、皮丘无改变,勿自觉症状:阳性:局部皮丘隆起,并出现红晕硬块,直径大于厘米,或周围有伪足、痒感,严重时可出现过敏性休克。
青霉素过敏试验操作护理规范

青霉素过敏试验操作护理规范凡首次用药或停药3天以上或用药中途更换批号时,均必须做过敏试验。
已知有过敏史者禁止做试验。
试验结果阳性者禁用青霉素。
1.试液配制:用生理盐水配成每0.1ml内含青霉素20单位的皮试液。
配制方法如下:(1)一般每支青霉素为40万单位,注入2ml等渗盐水混合均匀,每毫升含20万单位。
(2)取0.1ml加盐水至1ml混合均匀,每毫升含2万单位。
(3)取上液0.1ml加盐水至1ml混合均匀,每毫升含2000单位。
(4)取上液0.1ml加盐水至1ml混合均匀,每毫升含200单位备用。
2.试验方法:取0.1ml试液(含青霉素20单位)做皮内注射,20分钟后观察皮试结果。
3.皮试结果判断:阴性:皮丘无改变,周围无红肿,无自觉症状。
阳性:皮丘隆起,出现红晕硬块,其直径超过1cm,有时出现伪足、痒感,重者出现过敏性休克。
4.注意事项:在青霉素试验及注射前做好急救准备。
注射后护理人员在旁观察半小时,以防迟缓过敏反应的发生。
抢救过敏应首选盐酸肾上腺素注射。
[附]青霉素快速过敏试验法1用物:青霉素过敏反应快速试验器,青霉素试液(每毫升含1万单位),注射用水,0.25%普鲁卡因溶液,纱布。
2操作方法:离子导入部的三个头子上分别包两层纱布以便吸附试液。
(1)用蒸馏水浸湿的纱布揩净前臂内侧皮肤(忌用酒精),在电极板方形负极滴青霉素试液1滴,中间圆形正极滴注射用水1滴,另一圆形正极滴普鲁卡因液1滴(在注射普鲁卡因青霉素时用),然后将电极板束于前臂内侧,松紧适度。
(2)开启电源开关,指示灯亮,调节电流表使指针指在50—80微安之间,电压维持在9—12伏之间。
电流表指针稳定后开动计时开关5分钟。
试验结束时,试验器自动报警,电流中断。
取下电极,观察反应5分钟。
3.皮肤试验结果判断:(1)阴性:青霉素与注射用水电极板下皮肤的充血、压迹程度相同,在1—2分钟后消失,全身无反应。
(2)阳性:试验处皮肤出现明显突起的风团或丘疹、荨麻疹,周围可能充血。
青霉素过敏试验及过敏反应的处理ppt课件

全身性荨麻疹、胸闷、气急、咳嗽、腹痛、呕吐、心跳加速、血压下降。
处理
立即停止使用青霉素,保持呼吸道通畅,平卧休息,观察呼吸和心跳情况,如 症状无法缓解,需立即就医。
严重过敏反应
症状
严重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低血压 、休克。
处理
立即停止使用青霉素,就地平卧,保 持呼吸道通畅,进行心肺复苏,拨打 急救电话,等待专业人员到来。
青霉素过敏试验及过敏反 应的处理
• 青霉素过敏试验 • 过敏反应的症状和处理 • 预防过敏反应的措施 • 青霉素过敏反应的预防和控制
01
青霉素过敏试验
试验目的
检测患者是否对青霉 素过敏,以避免过敏 反应的发生。
提高医疗安全,防止 因过敏反应导致的不 良后果。
为医生提供依据,决 定是否可以使用青霉 素进行治疗。
定期开展青霉素过敏反应相关培训,确保医护人员熟悉过敏反应的症状、处理方法 和急救措施。
提高医护人员对青霉素过敏反应的警惕性,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过敏反应。
培训医护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技巧,以便更好地解释过敏试验和预防措施, 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提高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
向患者及其家属提供青霉素过敏 反应的宣传资料,让他们了解过 敏反应的源自状、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方法。
提醒患者在接受青霉素治疗前告 知医生自己的过敏史,以便医生
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指导患者在接受青霉素治疗过程 中保持警惕,如有任何不适或异 常反应,应立即告知医护人员。
建立完善的急救流程和体系
制定青霉素过敏反应的急救流程,确保 医护人员能够迅速、准确地采取急救措
施。
配备必要的急救设备和药品,如氧气、 抗过敏药物等,确保在发生过敏反应时
青霉素过敏试验与

过敏反应的处理
立即停药
一旦发现过敏反应,应 立即停止使用青霉素类
药物。
吸氧
给予患者吸氧,以保持 呼吸通畅。
抗过敏治疗
根据过敏反应的严重程度, 可给予抗组胺药物、糖皮质
激素等抗过敏治疗。
对症治疗
如出现低血压、心跳骤 停等严重症状,应立即
进行对症治疗。
急救措施
立即就医
01
询问过敏史
在开始试验前,应详细询问患者 是否有青霉素过敏史或家族过敏 史。
02
03
04
避免使用其他药物
试验前应避免使用其他药物,特 别是与青霉素有交叉过敏反应的 药物。
02
青霉素过敏反应
轻度过敏反应
症状
皮肤瘙痒、红斑、呼吸急促、喉咙肿胀等。
处理
立即停止使用青霉素,给予抗过敏药物如抗组胺药,观察病情变化。
过敏反应的分子机制研究
过敏反应的预防策略研究
进一步探索青霉素过敏反应的分子机 制,为新药研发提供思路。
研究更加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过敏 反应的发生率。
新型诊断技术的研究
研发更加快速、准确、无创的诊断技 术,提高过敏反应的诊断水平。
对临床应用的指导意义
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01
通过研究青霉素过敏反应的机制和诊断技术,指导临床医生合
注意事项与建议
试验时应备好急救药品和设备, 以便及时处理过敏反应。
对于曾有过严重过敏反应的患者 ,建议进行过敏原检测,以明确 过敏原,避免再次接触。
01
试验前应详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 ,如有过敏反应应及时告知医生 。
02
03
对于过敏体质的患者,建议在医 生的指导下进行青霉素过敏试验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小血管及毛细血管扩张
•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平滑肌收缩
•腺体分泌增加
各
•嗜酸粒细胞增多、浸润
种
介
质
• 皮肤粘膜过敏症(荨麻疹、湿疹、血管神经性水肿)
• 呼吸道过敏反应(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喉头 水肿)
• 消化道过敏症(食物过敏性胃肠炎)
• 全身过敏症(过敏性休克)
青霉素过敏试验及过敏反应的处理 一.青霉素过敏试验法
►以0.1ml(含青霉素20~50单位)的试验液皮内注
二射.,根青据霉皮素丘过变敏化性及休患者克全及身其情处况理来判断试验结果
►【目的】
通过青霉素过敏试验,确定患者对青霉素是否过敏,以 作为临床应用青霉素治疗的依据
1
青霉素过敏试验法
【操作前准备】
• 发生机理 • 临床表现
1. 呼吸道阻塞症状 2. 循环衰竭症状 3. 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4. 其他过敏反应表现
6
半抗原1
青霉噻唑酸、青霉烯酸
蛋白质 多肽分子
全抗原
IgE类抗体
嗜碱性粒细胞 肥大细胞
半抗原2
7
脱颗粒变化 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
降解
细胞膜磷脂
花生四烯酸
合成新的介质
1. 前列腺素和血栓 素A2
6. 若发生呼吸心跳骤停,立即进行复苏抢救。 7. 密切观察病情,记录患者生命体征、神志和尿量等病情
变化;不断评价治疗与护理的效果,为进一步处置提供 依据
11
–评估患者并解释
• (1)用药史、过敏史及家族过敏史 • (2)病情、治疗情况、用药情况-停药3天后再次使用 • (3)心理状态、意识状态,对青霉素过敏试验的认
识程度、合作态度
– 患者急救物品 – 环境准备
2
青霉素过敏试验法
【操作步骤】 1. 试验液的配制:以每ml含青霉素200~500u的皮内试验
10
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及其处理
【急救措施】
4. 根据医嘱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10mg或将琥珀酸钠氢化 可的松200~400mg加入5%~10%葡萄糖溶液500ml内 静脉滴注;应用抗组胺类药物。
5. 静脉滴注10%葡萄糖溶液或平衡溶液扩充血容量。如血 压仍不回升,可按医嘱加入多巴胺或去甲肾上腺素静脉 滴注。
9
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及其处理
【急救措施】
1. 停药,平卧,报告医生,就地抢救。 2. 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1ml,小儿剂量酌减。症状
如不缓解,可每隔半小时皮下或静脉注射该药0.5ml,直 至脱离危险期。 3. 改善缺氧症状:吸氧;呼吸受抑制时,应立即进行口对 口人工呼吸,并肌内注射尼可刹米、洛贝林等呼吸兴奋 剂。有条件者可插入气管导管,借助人工呼吸机辅助或 控制呼吸。喉头水肿导致窒息时,应尽快施行气管切开。
(1)皮丘隆起增大,出现红晕,直径大于lcm,周围有伪足伴局部痒感 (2)可有头晕、心慌、恶心,甚至发生过敏性休克
4
青霉素过敏试验法注意事项
1. 青霉素过敏试验前详细询问患者的用药史、药物过敏史 及家族过敏史。
2. 凡初次用药、停药3天后再用,以及在应用中更换青霉 素批号时,均须按常规做过敏试验。
3. 皮肤试验液必须临用时配制,浓度与剂量必须准确。 4. 严密观察患者 5. 皮试结果阳性者不可使用青霉素,并在相关文件上注明,
同时将结果告知患者及其家属。 6. 如对皮试结果有怀疑,应在对侧前臂皮内注射生理盐水
0.1ml,以作对照,确认青霉素皮试结果为阴性方可用药。
5
二. 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及其处理
液为标准,注入剂量为20~50u(0.1ml) 2. 试验方法:确定患者无青霉素过敏史 ;前臂掌侧下段皮
内注射青霉素皮试溶液0.1ml(含青霉素20或50u);20min
3
青霉素过敏试验法
【操作步骤】
– 结果判断:
• 阴性:
(1)大小无改变,周围无红肿,无红晕 (2)无自觉症状,无不适表现
• 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