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确定现象教学设计

不确定现象教学设计
不确定现象教学设计

《可能性》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125—129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摸球、玩硬币等活动,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的发生是不确定的,并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获得初步的概率思想。

2.培养初步的判断和推理能力。

3.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态度。

教学重点: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事件。

教学难点:理解和辨析生活中的“可能”与“不可能”发生的事件。

课型:新授课

教学方法:观察发、谈话法、合作探究法、讨论学习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小黑板,硬币一枚,黄、白乒乓球若干

学具准备:各小组准备一枚硬币

教学过程:

一:猜测引入课题

师:听说下学期我们班要转来一位新同学,你们猜猜是男同学还是女同学?

生:我猜是男同学。

生:我猜是女同学。

生:可能是男同学,也可能是女同学。

师:其实,在生活中有很多事情的结果无法确定,所以我们常用“可能”这个词语来描述。(板书课题:可能性)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玩游戏,在游戏中学习、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板书课题:可能性)

二、游戏一:抛硬币(例1)

1、示范游戏

(出示一枚硬币)请大家看,这里有一枚硬币,我们一般把写有数字的一面定为正面(板书:正面),把有花的一面定为反面(板书:反面)。老师现在

要用它来抛一抛,抛之前我想请你们先猜猜,硬币落到桌上后是正面朝上呢,还是反面朝上?(生猜)究竟哪面会朝上呢?大家认真看:先在手里摇一摇,再轻轻的放在桌上。(师示范抛硬币)哪一面朝上?(X面,用”正”统计)。你猜对了吗?再来一次。想玩这个游戏吗?(想)请坐好听要求。

2、介绍游戏规则

四人小组一块玩,每人抛五次,抛之前其余同学先猜一猜硬币落到桌上后将会哪面朝上?看看你是不是每次都能猜对。小组长像老师这样做好记录,明白了吗?请小组长拿出硬币,开始游戏!

3.交流、小结

你们是不是每次都猜对了?(不是)为什么你有时能猜对,有时又猜错呢?(因为硬币可能正面朝上、也有可能反面朝上。)(板书:可能···也可能···)也就是在硬币没有落到桌上之前,我们能不能确定到底是哪面朝上呢?(不能)既然不能确定,所以这是一个不确定现象。

过渡:刚才我们玩了抛硬币的游戏,接下来我们来玩儿摸球的游戏。

三、游戏二:摸乒乓球(例2)

1.示范游戏

(出示用黑色的袋子:装3个黄球,3个白球)老师今天准备了黄色和白色两种颜色的乒乓球。猜一猜,我将会摸到一个什么颜色的球?(学生猜完后师拿出来让大家看。猜完后又把球放入袋子中,再猜。)同学们,想自己来摸球吗?请大家听好要求。

2.介绍游戏规则。

全班分成三大组依次上来摸球,摸之前不能看袋子里的球,每人摸两次,摸之前其余的人都来猜球的颜色,摸完一个球后要把它放回袋子后再摸,看你们是否每次都能猜对。听清楚了吗?

分组摸球。

3.全部摸到黄色球。

刚才他们摸到的是什么颜色的球?(黄色球)为什么他们全部都摸到黄色球呢?(因为袋子中全是黄色的乒乓球,所以不管怎么摸,都只能摸到黄色的这一种乒乓球)谁能用一句话简短的话说说这种现象。(一定是摸到黄色的球。

自感教学设计(3-2)

自感教学设计

情 感 与 价 值 观 1、对自感现象有发展性的认识,了解自感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对自感 现象的最新应用有一定认识; 2、自感是电磁感应现象的特例,使学生初步形成特殊现象中有它的普遍规律, 而普遍规律中包含了特殊现象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 学 重 难 点 重 点 1、认识自感现象。 2、分析自感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特点 3、自感电动势、自感系数 难 点 1、判断自感电动势的方向 2、分析自感现象产生的原因 教 学 方 法 讲授法、实验演示法、实验探究法、 教 学 过 程 环 节 师生活动教法及媒体设计意图新 课 引 入 (1)、用线圈、两节电池组成的电池组、 电键开关和导线,按图1所示连接好电路, 请几个大胆的同学上来手牵手并抓住导 线,闭合开关后再断开开关,请同学们谈 谈开关闭合或断开后有什么感觉。 图1 闭合开关时学生不会有什么感觉,断开开 关时会有被电击的感觉。 (2)、根据学生疑问提出:为什么两节小 小的电池可以使同学受到电击?为什么是 在断开开关是感受到电击? (3)、引导学生根据前面学过的电磁感应 现象来分析电路中的电流变化。并修正、 补充学生的回答,从而引出“自感现象” 的概念。 教法:互动实 验 媒体:演示课 件、实验器材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引起学生对自感的 兴趣,引发学生思 考。从而引出“自感” 概念

新课教学1、学生自主探究自感现象。 (1)、提出问题:自感现象实际上是一种 电的现象,除了以身试电以外还有什么办 法可以直观的“感受到”自感现象呢? (2)、由学生思考,回答。学生大概可以 提出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的方法,或者 在电路中连接灯泡,观察灯泡亮度的方法, 还有同学会提出利用电流传感器来记录电 路中的电流变化(电流传感器、电压传感 器的使用在之前的课中已经掌握)。 2、电路中自感现象的探究。 (1)4至5个同学为一组,进行分组实验, 对自感现象进行探究,每一小组提供:电 流传感器一个,小灯泡两个(一样的),电 池组一个、滑动变阻器两个、发光二极管 两个、电键开关一个、线圈两个(匝数不 一样)、导线若干。各组同学们通过讨论, 做出猜想,设计一个简单的电路来“感受” 自感。设计好实验方案,预计实验结果, 然后进行实验,验证猜想。 预计的学生方案 方案一、 电路如图2-1,先 闭合开关,再断 开开关,可以看 到灯泡闪亮(灯 泡电阻大于线圈 电阻时)。说明断 电瞬间线圈中有自图2-1 感产生。 若学生实验时,选用的灯泡电阻小于线圈 电阻,就看不到灯 泡闪亮,那么可以 引导学生改进实 验电路,在灯泡支 路加一个电阻,如 图2-2。图2-2 方案二、 教法:讲授法、 实验探究法 媒体:课件演 示、实验器材 通过实验探究使学 生对本节课有更加 感性的认识,更直观 的理解,同时培养学 生思维能力,动手操 作能力,实验观察能 力。

《不确定现象》教学设计

《不确定现象》教学设计 张小龙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96-97页例1、例2和例3,第97页课堂活动,练习二十三第1、2题。 【教学目标】 1.能在活动中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可能的,有些则是不可能的。 2.在具体的情景中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术语来判断生活中的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猜想、分析、判断、推理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在具体的活动情景中体验生活中的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 【教学难点】 能用比较规范的数学语言对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进行分析描述。 【教具学具准备】 硬币、装乒乓球的盒子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教师:这几天,阳光明媚,冬日的暖阳驱散了初冬的寒气,大家高不高兴?教师想问问同学们,你觉得明天还会是晴天吗? 2.学生猜:可能是晴天,也可能是阴天,问:能确定吗?(不能确定,都

有可能。) 3.教师小结:在生活中,有的现象不能事先确定。这样的现象我们把它叫做不确定现象,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不确定现象,学生齐读。 二、探究新知 1、研究不确定现象。(每两个学生准备一枚硬币。老师每组发一张记录单) (1)教师:接下来老师和大家一起玩。请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硬币)我们知道,硬币有几个面?(两个)我们这儿规定:有字的一面是正面,另一面这是反面。下面,我们就来玩一个抛硬币游戏,怎么样?不过,在玩之前老师要提一个要求。请看大屏幕,老师请一个同学读一读活动要求(学生朗读)活动要求: 1. 抛之前猜一猜硬币落地后是正面向上还是反面向上? 2. 两人一组进行抛硬币活动,每人抛五次,注意观察硬币落地后有几种结果并记录在表格里。 3. 活动后想一想怎么用语言准确地描述硬币落地后出现的结果。 (2)学生分组进行抛硬币活动。 (3)学生汇报:你们组抛的硬币几次正面向上,几次反面向上呢?。 同学们,从刚才抛硬币的活动中,你们发现硬币落地后出现了几种结果呀?老师也想来抛一抛,你觉得老师抛这枚硬币是正面向上呢还是反面向上?不能确定该用什么词语来描述呢?(可能) (4)教师引导学生用规范语言描述:同学们的这些意思,在数学上我们一般用“可能……也可能……” (板书:可能……也可能……)这个词语来描述

自感现象教案

高二新课电磁感应第16周六2006-12-15 §16.5自感现象 要点:知道什么是自感现象和自感电动势;知道自感系数L是表示线圈本身特征物理量,知道它的单位;知道自感现象利和弊以及对它们的利用和防止. 教学难点:分析自感现象; 课堂设计:本节课是电磁感应现象的一种特殊情形,做好实验,让学生从实验现象去抓本质,去总结出根据所学知识电磁感应定律分析自感电动势对电流的作用,通过 旧知识比较得出自感电动势的决定因素。 解决难点:以实验为基础,通过结合旧知识来理解。 培养能力: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 思想教育:尊重科学、尊重事实和精确细心的科学态度 学生现状:知道阻碍,但经常搞不清楚哪一个闭合回路。 课堂教具:自感现象示教板 一、引入 问:发生电磁感应的条件是什么? 答:穿过电路的磁通量Φ发生变化. 问:在图中(1)K接通瞬间,L2中有无I感? (2)A、B两点哪点电势高? (3)C、D两点哪点电势高? 学生讨论后总结: ΦA>ΦB电源正极连的A点比B点电势高,线圈L2相当于瞬时电源, ΦC>ΦD. 问:当K断开瞬间,L2中有无I感,此时C、D两点哪点电势高? 答:L2相当于瞬时电源ΦD>ΦC. 问:将上图改为右图,当K接通、断开瞬间是否有电磁感应现象发生? 分析:L1、L2既是引起电磁感应现象的“原线圈”,又是产生感生电动势的“副线圈”所以这节课讲的是自感. 二、新课教学 【实验】演示通电自感现象,,画出电路图(如图所示),A1、A2是规格完全一 样的灯泡,闭合电键K,调变阻器的电阻,使A1、A2亮度相同,再调节R1使 两灯正常发光. 实验现象:K闭合时,发现A2正常发光,A1比A2 亮得晚。 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分析:电路接通时,电流由0开始增加,穿过L的磁通量随着增加,L支路中产生E感的方向与原来电流方向相反,阻碍电流增加,即推迟了电流达正常值的时间. 【实验】做16-33实验,画出出电路图,如图所示,演示断电自感. 演示过程,引导学生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K断开时,A灯突然闪亮一下后才熄灭. 问:为什么A灯不立刻熄灭? 让学生讨论,可以提醒学生这时出现了新电源,电源在哪里?电动势方向又如 何?

《不确定现象》教学设计.doc

《不确定现象》教学设计 河南省陕县的四实验学校傅延玉【教学内容】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不确定现象》的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猜测—实践—验证”的摸棋子游戏,体验生活中确定和不确定现象,并能用“一定”“不可能”和“可能”正确地描述这些现象。2、能列举出简单的不确定事件可能出现的所有结果,知道其不同结果出现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并领悟到可能性大小与其可能出现的不同结果所占数量多少的密切关系。(二)能力目标:用严谨的数学语言口头表达能力,观察、推理能力,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简单问题的能力。(三)情感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在活动交流中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教学重点】领悟可能性大小与其可能出现的不同结果所占数量多少的密切关系,体验、描述生活中的确定和不确定事件。【教学难点】领悟到可能性大小与其可能出现的不同结果所占数量多少的密切关系【教具准备】课件、盒子、棋子、转盘、小黑板等。【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不确定现象》的第一课时。新《课标》在小学第一学段安排的“概率”学习内容主要有:初步体会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对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进行简单的实验。本节课学生是在对事情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有了一定认识的基础上,来进一步学习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2、学生状况分析:三年级的学生,正处在抽象逻辑思维初步形成的阶段,他们的抽象思维需要在感性材料的支持下才能进行,直观演示或游戏切入较容易被他们所接受。我校地理位置特殊,一半以上学生是农村外来人员的子女。学生整体认知水平较差。因此,我根据这些特点,设计了教学活动。【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突出主题谈话引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做个游戏好吗?不过我们做游戏是有目的的,我们要通过做游戏来学习一个新的知识《不确定现象》,不知你有没有信心学好?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出示目标)二、例1的教学。1、活动一师:现在老师这里有个盒子,看看我往盒子里放的棋子(全是黑色的),猜一猜老师摸出的棋子会是什么颜色的? 生:黑色。(师摸)师:为什么我每次都能摸到黑棋子呢?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1-1《自感现象 涡流》教案.doc

第六节自感现象涡流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自感现象、自感系数和涡流,知道影响自感系数大小的因素。 2、了解自感现象的利用和危害的防止。 3、初步了解日光灯、电磁炉等家用电器工作的自感原理。 4、利用对自感现象的想象培养想象能力,体验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的过程。 5、体会科技成果对生活的广泛影响,培养对涡流现象的广泛、神奇的应用产生兴趣。教学过程: 一、学习新知识 1、电磁感应现象原理:E1==Δφ/Δt 提问 2、自感现象 演示1(图36-2)- 演示2(图36-3)- 自感作用:电路中的自感作用是阻碍电流变化。 3、电感器线圈演示讲解 自感(系数):匝数越多,自感系数越大;加如铁芯,自感系数增大。 作用:有阻碍交流的作用 实例:变压器(即互感器)、日光灯电子镇流器个例分析 危害:城市无轨电车弓型拾电器电弧火花-烧蚀开关、危及行人。 4、涡流及其应用 现象:阻尼摆演示-设问-探究-释疑 概念及成因:空间磁通量变化,空间中的导体就会感应出电流,即涡流。 应用: 变压器硅钢片设计原理: --- 解释:为什么变压器要有冷却装置? 电磁炉发热原理: 金属探测器: 危害:使得变压器及电机铁芯内感应涡流,发热,影响绝缘性能乃至导致火灾事

故。 防止办法:铁芯分片组叠,并彼此绝缘。 二、巩固新知识 1、小结:自感-涡流-现象-规律-应用 2、阅课文:P78-81 3、练习:(课本)P81—1、2(讲)、3(提示:自感系数因素)、4(启发分析)、5(启发讲述) 4、作业: 后记: 1、电磁炉原理: 电磁炉是应用电磁感应原理对食品进行加热的。电磁炉的炉面是耐热陶瓷板,交变电流通过陶瓷板下方的线圈产生磁场,磁场内的磁力线穿过铁锅、不锈钢锅等底部时,产生涡流,令锅底迅速发热,达到加热食品的目的。 电磁炉加热原理如图所示,灶台台面是一块高强度、耐冲击的陶瓷平板(结晶玻璃),台面下边装有高频感应加热线圈(即励磁线圈)、高频电力转换装置及相应的控制系统,台面的上面放有平底烹饪锅。 其工作过程如下:电流电压经过整流器转换为直流电,又经高频电力转换装置使直流电变为超过音频的高频交流电,将高频交流电加在扁平空心螺旋状的感应加热线圈上,由此产生高频交变磁场。其磁力线穿透灶台的陶瓷台板而作用于金属锅。在烹饪锅体内因电磁感应就有强大的涡流产生。涡流克服锅体的内阻流动时完成电能向热能的转换,所产生的焦耳热就是烹调的热源。 概述 电磁灶是应用电磁感应原理进行加热工作的,是现代家庭烹饪食物的先进电子炊具。它使用起来非常方便,可用来进行煮、炸、煎、蒸、炒等各种烹调操作。特点:效率高、体积小、重量轻、噪音小、省电节能、不污染环境、安全卫生,烹饪时加热

自感现象及其应用全面版

《自感现象及其应用》教学设计 广州市花都区实验中学物理科陈丽华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自感现象。 2.知道自感系数是表示线圈本身特征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单位及其大小的决定因素。 3.知道自感现象的利与弊及对它们的利用和防止。 4.能够通过电磁感应部分知识分析通电、断电自感现象的原因及磁场的能量转化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两个自感实验的观察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2.通过自感现象的利弊学习,培养学生客观全面认识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自感是电磁感应现象的特例,使学生初步形成特殊现象中有它的普遍规律,而普遍规律中包含了特殊现象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1.自感现象。 2.自感系数。 ★教学难点 分析自感现象。 ★教学方法

通过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分析实验 ★教学用具: 自感现象示教板,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在电磁感应现象中,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什么? 学生:只要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回路中就有感应电流产生. 教师:引起回路磁通量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学生:磁场的变化;回路面积的变化;电流的变化引起磁场的变化等。 教师:这里有两个问题需要我们去思考: (1)在法拉第的实验中两个线圈并没有用导线连接,当一个线圈中的电流变化时,在另一个线圈中为什么会产生感应电动势呢? (2)当电路自身的电流发生变化时,会不会产生感应电动势呢? 本节课我们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二)进行新课 1、自感现象 教师:当电路自身的电流发生变化时,会不会产生感应电动势呢?下面我们首先来观察演示实验。 [实验1]演示通电自感现象。 教师:出示示教板,画出电路图(如图所示),A 、A2是规 格完全一样的灯泡。闭合电键S,调节变阻器R,使A1、A2亮 度相同,再调节R1,使两灯正常发光,然后断开开关S。重新 闭合S,观察到什么现象?(实验反复几次) 学生:跟变阻器串联的灯泡A2立刻正常发光,跟线圈L串 联的灯泡A1逐渐亮起来。 教师:为什么A1比A2亮得晚一些?试用所学知识(楞次定 律)加以分析说明。 学生:分组讨论(可以提醒学生这时出现了新电源,电源在哪里?电动势方向又如何?)师生共同活动:电路接通时,电流由零开始增加,穿过线圈L的磁通量逐渐增加,L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的方向与原来的电流方向相反,阻碍L中电流增加,即推迟了电流达到正常值的时间。 [实验2]演示断电自感。 教师:出示示教板,画出电路图(如图所示)接通电路,待灯泡A 正常发光。然后断开电路,观察到什么现象? 学生:S断开时,A灯突然闪亮一下才熄灭。 教师:为什么A灯不立刻熄灭? 学生:分组讨论(可以提醒学生这时出现了新电源,电源在哪里? 电动势方向又如何?) 师生共同活动:当S断开时,L中的电流突然减弱,穿过L的磁通量逐渐减少,L中产生感应电动势,方向与原电流方向相同,阻碍原电流减小。L相当于一个电源,此时L与A构成闭合回路,故A中还有一段持续电流。灯A闪亮一下,说明流过A的电流比原电流大。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在屏幕上打出i—t变化图,如下图所示. (师生共同活动:总结上述两个实验得出结论) 导体本身电流发生变化而产生的电磁感应现象叫自感现

不确定现象教学设计.docx

《不确定现象》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西师版四年级上册102、103页 课时: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况,初步体验和了解生活中的一些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 2.学会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词语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3.培养学生猜想、分析、判断、推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本课主要是对不确定及确定现象的初步认识,所以总体是要求一些初步的接触 和了解。四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了一些体验,已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和 认知基础,通过游戏活动和事实举例能够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对确定、不确定 现象的把握和运用,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判断生活中的确定和不确定现象。 难点:能对事件可能发生的结果进行推理。 四、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硬币 五、教学过程 (一)提问引入 通过引导学生回答年龄变化和天气变化的问题,让学生初步明确人的年龄每过 一年就会增长一岁这一现象是确定的,而明天的天气会是怎样这一现象是不确 定的。 (二)探究新知 1.研究课本例1,初步感知 提问:现在班上决定选一部分同学参加演讲,将采用抽签的方式决定演讲顺序,大家猜一猜谁会抽到第一个呢?会是男生还是女生? 生答:可能是···,也可能是··· 再问:一定会抽到男生或者一定会抽到女生吗?有几种可能? 生答:不一定,有两种可能。

小结:像这样,结果不止一种,并且是不确定的,我们称之为“不确定现象“。 2、探究课本例2,深入理解 师:大家平时都喜欢玩游戏,今天就让我们在课堂上一起来玩一个抛硬币的游戏。接下来要请6个同学上台,两人为一组,每组连抛硬币3次,一人抛,一 人记录下抛出的结果即硬币正反面朝上的次数。 师:现在请举手的同学上台进行游戏并做好记录。(学生上台操作) 小结:从同学们抛硬币的情况来看,每次落地后要么是正面朝上,要么是反面 朝上,所以在数学上我们把像这样的可能出现的结果不止一种,而使人们事先 不能确定的现象叫做“不确定现象“,通常用”可能···也可能···“来 描述。 3.分组讨论例3,自主探究 (1)教师提出几个问题:有一些彩球分别装在两个盒子里,小虎面前的盒子里全是红球,小猫面前的盒子里全是白球,现在他俩分别要从面前的盒子里摸出 一个球。他们分别都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结果确定吗? (2)学生根据教师所提问题进行分组讨论,然后说出自己的结论。 (3)教师进行分析总结:当出现的结果只有一种时,表明结果是确定的、一定会发生的,叫做“确定现象“,通常用”一定“、”不可能“来描述。 六、巩固练习 1.完成103页说一说(请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 2.动手完成103页试一试的连线(请学生回答结果)。 学生答完后,教师进行及时的点评并加以提示和分析。 七、全课总结 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都有哪些收获? 回答:1.明白了什么是确定现象,什么是不确定现象。 2.明白了确定现象的结果只有一种,而不确定现象的结果不止一种。 3.学会了判断和推理确定、不确定现象的结果。 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总结。 八、教学板书 不确定现象 1.不确定现象:可能出现的结果不止一种,而使人们事先不能确定的现象叫做“不确定现象“。

自感现象教学设计-人教课标版(优秀教案)

自感现象教学设计-人教课标版(优秀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自感现象 要点:知道什么是自感现象和自感电动势;知道自感系数是表示线圈本身特征物理量,知道它的单位;知道自感现象利和弊以及对它们的利用和防 止. 教学难点:分析自感现象; 课堂设计:本节课是电磁感应现象的一种特殊情形,做好实验,让学生从实验现象去抓本质,去总结出根据所学知识电磁感应定律分析自感电动 势对电流的作用,通过旧知识比较得出自感电动势的决定因素。 解决难点:以实验为基础,通过结合旧知识来理解。 培养能力: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 思想教育:尊重科学、尊重事实和精确细心的科学态度 学生现状:知道阻碍,但经常搞不清楚哪一个闭合回路。 课堂教具:自感现象示教板 一、引入 问:发生电磁感应的条件是什么? 答:穿过电路的磁通量Φ发生变化. 问:在图中()接通瞬间中有无感 ()、两点哪点电势高? ()、两点哪点电势高? 学生讨论后总结: Φ>Φ电源正极连的点比点电势高,线圈相当于瞬时电源, Φ>Φ.

问:当断开瞬间中有无感,此时、两点哪点电势高? 答:相当于瞬时电源Φ>Φ. 问:将上图改为右图,当接通、断开瞬间是否有电磁感应现象发生? 分析:、既是引起电磁感应现象的“原线圈”,又是产生感生电动势的“副线圈”所以这节课讲的是自感. 二、新课教学 【实验】演示通电自感现象,,画出电路图(如图所示)、是规格完 全一样的灯泡,闭合电键,调变阻器的电阻,使、亮度相同,再调节使两灯正常发光. 实验现象:闭合时,发现正常发光,比亮得晚。 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分析:电路接通时,电流由开始增加,穿过的磁通量随着增加支路中产生感的方向与原来电流方向相反,阻碍电流增加,即推迟了电流达正常值的时间. 【实验】做实验,画出出电路图,如图所示,演示断电自感. 演示过程,引导学生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断开时灯突然闪亮一下后才熄灭. 问:为什么灯不立刻熄灭? 让学生讨论,可以提醒学生这时出现了新电源,电源在哪里电动势 方向又如何

第章体验不确定现象教学设计教案

七年级数学(下)第 第11章体验不确定现象章 11.1 可能还是确定 第1课时不可能发生、可能发生和必然发生 知识技能目标 1 ?分清不确定的现象和确定的现象; 2. 认识“可能发生”、“不可能发生”与“必然发生”的意义,会结合实例加以区分. 过程性目标 1 .在实际情境中让学生体会各种事件的含义,初步获得对概率基础知识的认识,形成解决这类实际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2 .经历对基本概念的辨析,学会与他人合作、讨论, 让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得到发展. 重点:让学生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 述。 难点: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 先让我们两人一组做一个“掷骰子”的游戏. 游戏用具:每组准备一个普通的正方体骰子,它有六个面,每一面的点数分别是从1到6 这6个数字中的一个.骰子质地要均匀,以便使每个数字被掷得的机会均等.游戏中要求一个同学掷骰子,另一个同学做记录,用“正”字法把每个点数出现的频数记录下来,填入下表.掷完20次后,两人交换角色. 两位同学的试验数据都记录在表1中: 表1:掷骰子40次骰子上每个数出现的频数频率表 二.探究归纳 1. 不可能发生 请同学们观察表1,“点数7”出现的次数为 ____________ ,如果再多掷几次,“掷得的点数是7” 这件事会不会发生?

观察所有小组表1 中,“点数7”出现的次数总是0.骰子上没有7,所以再多掷几次,“掷得的点数是7”这件事都不会出现的. 师生交流:“掷得的点数是7”这件事是不可能发生的.“不可能”发生就是指每次都完全没有机会发生,或者说,发生的机会是0. 2. 必然发生 在刚才的游戏中,还有什么事是不可能发生的?掷得的点数大于6 或掷得的点数是8 掷得的点数小于7 这件事会不会发生?发生几次?这件事一定会发生,每次都发生.师生交流:每次都一定发生,不可能不发生,或者说,发生的机会是100%,我们称之为“必然”发生. 3. 可能发生 在刚才的游戏中,什么事是必然发生的?掷得的点数小于7、掷得的点数是整数等等.掷得的点数是2 这件事会不会发生?是必然发生?还是不可能发生?这件事有时发生,有时不发生,不是必然发生,也不是不可能发生.师生交流:我们可以在数轴上表示机会的大小: 可能发生是指有时会发生,有时不会发生,或者发生的机会介于0和100%之间. 在刚才的游戏中,还有什么事是可能发生的?能否讲讲它发生的机会在6 万次中约有几万次? 掷得的点数是1 (它发生的机会在6 万次中约有1 万次) 掷得的点数是奇数(它发生的机会在6 万次中约有3 万次)等等.师生交流:“必然发生”、“不可能发生” 都是确定的现象,而“可能发生”是不确定的现象.在生活中遇到的事件中,是确定的现象多呢?还是不确定的现象多?请你各举一例说 明.(让学生自由回答) 问题1:生活中哪些事情一定会发生,哪些事情一定不会发生,哪些事情可能会发生? 在老师的组织下,每组派代表举出实例,老师把答案写在黑板上,让大家进行判断,由此我们可以把这许多问题进行分类。有的同学把这些事件分为三类:(一)一定会。(二)

最新人教版选修1-1高中物理§3.6 自感现象涡流教学设计

第六节自感现象涡流 教目标: 1、了解什么是自感现象、自感系和涡流,知道影响自感系大小的因素。 2、了解自感现象的利用和危害的防止。 3、初步了解日光灯、电磁炉等家用电器工作的自感原。 4、利用对自感现象的想象培养想象能力,体验将物知识应用于生活的过程。 5、体会技成果对生活的广泛影响,培养对涡流现象的广泛、神奇的应用产生兴趣。 教过程: 一、习新知识 1、电磁感应现象原:E1==Δφ/Δ提问 2、自感现象 演示1(图36-2)- 演示2(图36-3)- 自感作用:电路中的自感作用是阻碍电流变。 3、电感器线圈演示讲解 自感(系):匝越多,自感系越大;加如铁芯,自感系增大。 作用:有阻碍交流的作用 实例:变压器(即互感器)、日光灯电子镇流器个例分析 危害:城市无轨电车弓型拾电器电弧火花-烧蚀开关、危及行人。 4、涡流及其应用 现象:阻尼摆演示-设问-探究-释疑 概念及成因:空间磁通量变,空间中的导体就会感应出电流,即涡流。 应用: 变压器硅钢片设计原: --- 解释:为什么变压器要有冷却装置? 电磁炉发热原: 金属探测器: 危害:使得变压器及电机铁芯内感应涡流,发热,影响绝缘性能乃至导致火

灾事故。 防止办法:铁芯分片组叠,并彼此绝缘。 二、巩固新知识 1、小结:自感-涡流-现象-规律-应用 2、阅课文:P78-81 3、练习:(课本)P81—1、2(讲)、3(提示:自感系因素)、4(启发分析)、5(启发讲述) 4、作业: 后记: 1、电磁炉原: 电磁炉是应用电磁感应原对食品进行加热的。电磁炉的炉面是耐热陶瓷板,交变电流通过陶瓷板下方的线圈产生磁场,磁场内的磁力线穿过铁锅、不锈钢锅等底部时,产生涡流,令锅底迅速发热,达到加热食品的目的。 电磁炉加热原如图所示,灶台台面是一块高强度、耐冲击的陶瓷平板(结晶玻璃),台面下边装有高频感应加热线圈(即励磁线圈)、高频电力转换装置及相应的控制系统,台面的上面放有平底烹饪锅。 其工作过程如下:电流电压经过整流器转换为直流电,又经高频电力转换装置使直流电变为超过音频的高频交流电,将高频交流电加在扁平空心螺旋状的感应加热线圈上,由此产生高频交变磁场。其磁力线穿透灶台的陶瓷台板而作用于金属锅。在烹饪锅体内因电磁感应就有强大的涡流产生。涡流克服锅体的内阻流动时完成电能向热能的转换,所产生的焦耳热就是烹调的热。 概述 电磁灶是应用电磁感应原进行加热工作的,是现代家庭烹饪食物的先进电子炊具。它使用起非常方便,可用进行煮、炸、煎、蒸、炒等各种烹调操作。特点:效率高、体积小、重量轻、噪音小、省电节能、不污染环境、安全卫生,烹饪时加热均匀、能较好地保持食物的色、香、味和营养素,是实现厨房现代不可缺少的新型电子炊具。电磁灶的功率一般在700--1800W左右。

自感现象的教学设计

16.5 自感公开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自感现象及自感现象产生的原因 2.知道自感现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自感系数,了解影响其大小的因素。 3.了解在日常生活和生产技术中有关自感现象的应用情况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分析实验电路,培养学生运用已学的物理知识,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分析物理问题的能力 2.利用直观地演示实验,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简单介绍美国物理学家亨利由学徒到美国科学院第一任院长的有关事迹,教育学生学习他善于自学,勇于钻研的精神,合理安排课外时间,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便提高自身的自学能力。 2.进行物理学方法的教育实验——理论——再实验 二、重点、难点 1.重点:自感现象及自感系数 2.难点: (1)自感现象产生的原因分析 (2)断电自感的演示实验中灯光的闪亮现象解释 三、课时安排 1 课时 四、教具 通电自感演示装置、断电自感演示装置、幻灯片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产生电磁感应现象的条件是什么? 请学生回答,穿过回路中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才能产生电磁感应现象。 在前面的学习中,电磁感应现象中的磁通量变化是怎样发生的? 请学生回答,在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的过程中,磁场没有变化,但回路的面积发生变化,从而导致磁通量变化。在条形磁铁插入或拔出线圈的过程中,是外加磁场变化而导致线圈的磁通量变化。在利用原副线圈的实验中,是通过改变原线圈中电流的大小,从而导致副线圈中的外加磁场发生变化,引起磁通量变化。 除上述这三种情形外,还有没有其他情形引起回路磁通量发生变化,从而产生电磁感应现象呢? (二)进行新课 由电流的磁效应可知,线圈通电后周围就有磁场产生,电流变化,则磁场也变化,那么对于这个线圈自身来说,穿过它的磁通量在此过程中也发生了变化,是否此时也会出现电磁感应现象呢?我们通过实验来解决这个问题。 如图所示电路图 说明:当S闭合瞬间,线圈L中的电流从无到有发生变化,线圈自身的磁场也从无到有发生变化,结果,线圈L自身的磁通量发生变化,如果灯1和灯2规格相同,且都能正常发光,那么,闭合S瞬间,会有什么现象呢?引导学生先作预测,然后进行演示实验。首先,闭合开关S,调节变阻器R和R1使两灯正常发光,然后,断开开关S。最后,又重新闭合开关S(重复上述操作)。 请学生观察现象:在闭合天关S的瞬间,灯2立刻正常发光。 而灯1却是逐渐从暗到明,要比灯2迟一段时间才正常发光。

不确定现象优秀教案

不确定现象 教学内容:教材第96-97页例1、例2、例3及相应练习。 教学目标: 1、结合活动情景,让学生初步体会有的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的则不是确定的。 2、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描述随机事件发生是确定的还是不确定的。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猜想、分析、判断、推理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验生活中的不确定现象和确定现象。 难点:用比较规范的数学语言描述生活中的确定和不确定现象。 教学具准备:硬币、编号纸片、盒子、乒乓球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教师:现在告诉同学们一个消息,我们班最近几天要转来一位新同学,请同学们猜一猜,是男同学还是女同学? 2、学生猜:可能是男同学,也可能是女同学。不能确定,都有可能。 3、教师小结:生活中,有些事情在发生前我们可以确定它的结果,有的事情则不能确定它的结果。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这类事件。 二、合作探索: (一)学习例1(教材例2) 例1 抛硬币,猜结果 1、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比赛场地是通过猜硬币来决定的吗?我们来玩抛硬币的游戏好吗?教师示范抛硬币,学生猜:硬币落地后,是正面向上还是反面向上? 2、学生验证。

3、汇报、交流:硬币落地后,可能是正面向上,也可能是反面向上。 4、教师小结:在刚才老师和同学的实验活动中,硬币落地后哪一面向上,结果是事先无法确定的,我们把这种事件叫做不确定现象。常用“可能……,也可能……”这样的方式来描述。 板书:不确定现象结果事先不知“可能……,也可能……” 5、学生说一说。 (二)学习例2(教材例1) 1、同学们,下周将举行主持人演讲比赛,一共有4名同学参加。他们是……。为了公平、公正,我们将通过抽签来决定他们的演讲顺序。猜一猜:这4人谁第1个演讲? 2、学生猜测。 3、验证。说一说。 4、教师小结:例1中“硬币落地后是哪一面向上事先不知道”,例2中“谁抽到第1个演讲事先也不知道”,这些现象都是不确定现象。常用“可能……,也可能……”这样的方式来描述。 5、学生说说。 6、学生互相交流。小结:不确定现象的结果至少有两种情况。 7、课堂活动。 (1)猜硬币(2)游戏:石头、剪刀、布 (3)说说:四年级四班同学星期一第一个到校的是谁? (三)、学习例3 1、例3、摸彩球: 说说小虎和小猫摸彩球的结果。 2、小结:象小虎和小猫摸彩球,我们事先就知道事情的结果,我们把这种事先就知道结果的现象,叫做确定现象。常用“一定”、“不可能”来描述。 板书:确定现象结果事先可知“一定”、“不可能” 3、说一说:我们的身边还有哪些现象是确定现象,用上“一定”、“不可能”来描述。 4、试一试:连线。

高二物理互感和自感教学设计

《自感和互感》教学设计 1课时 教学内容分析 1.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知道什么是互感现象和自感现象,能用电磁感应知识解释自感 现象,理解自感系数,磁场能量。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在学习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基础上的又一实际应用,本 节内容包括四个知识点:互感、自感、自感系数、磁场的能量。教材从知识的回顾提出互感的 概念,接着用电磁感应的知识分析通电、断电自感现象的原因。这样的设计能够培养学生的理 解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及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3.教材处理:用游戏与实验引入课题。课题引入后老师就先演示课本中的实验,观察试验 现象,然后,运用法拉第电磁感应的有关规律对试验进行分析,使学生了解自感现象产生的原因,理解自感电动势的作用。 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已经学会判断回路是否会产生感应电流以及感应电流的方向,而且还掌握了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即已经学会对互感现象的分析,但头脑中没有互感这个概念而已,也没有意识到当通过线圈变化的电流时,线圈本身也会产生电磁感应现象。学习中对自感现象的解释以及分析相关的自感现象是学生遇到的最大挑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互感与自感现象都是电磁感应现象。 (2)知道自感电动势的大小由什么因素决定,并理解自感电动势的作用,能解释相关现象。(3)知道自感系数的单位、决定因素。(4)会利用自感现象和互感现象解释相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两个自感实验的观察、设计与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的过程,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营造科研的氛围; (2)通过了解自感的应用与防止,体会物理知识与技术的融合之美。 教学重点对自感现象的正确解释。 教学难点自感现象有关规律的认识。 教学方法引导,启发,分析,探讨,总结。

不确定现象

不确定现象(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6页例1、例2,第97页例3及课堂活动,练习二十三第1、4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在具体的活动情境中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描述随机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还是不确定的。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猜想、分析、判断、推理以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在具体的活动情境中体验生活中的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 2.能用比较规范的数学语言描述生活中的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 【教学具准备】 分为8个小组(活动时,全组集中到组长那里开展活动)。硬币、登记表(交给组长保管), 装有彩球的盒子。(一个盒子中全放黄球,一个盒子中全放白球)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学习例1 (1)同学们,这4个同学要参加演讲比赛。我们将抽签决定他们演讲的顺序。请4个同学上来代表他们抽签,谁能猜一猜这4位同学谁是第1个演讲的?(学生猜测) (2)猜测:一定是XX同学吗(不一定)那一定是XX同学吗? (也不一定)我们能确定第1个演讲的一定是谁吗?(不能)谁来说说为什么?(因为抽签的结果,可能是……也可能是……) (3)小结:生活中有些事情的结果是无法确定的,这就是今天我们要一起探究的一种现象——不确定现象。板书课题:不确定现象。 二、自主探索,学习例2 (1)猜测。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下面我们来玩抛硬币的游戏。老师先来玩 一玩。,把硬币抛起来,请学生猜一猜:硬币落地后,是正面向上呢,还是反面向上? (2)验证。学生小组,进行抛硬币活动。每一小组抛6次硬币,各小组长记录小 组实验结果。先猜想,再看抛的结果。体会事先的猜想和实验的结果,有时是相同的, 有时是不同的。并将结果记录在表中。 (3)汇报实验结果。教师记录。 (4)交流:观察统计情况,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引导学生用“硬币落地后可能是正面向上,也可能是反面向上”来准确描述这一现象) 在数学上我们一般用“可能……也可能……”(板书:可能……也可能……)这个词语来描述这种不确定现象。(板书:不确定) (5)总结。谁抽到第1个演讲不能事先确定”,硬币落地后是哪一面向上也不能事先确定”,像这种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可能的结果就是不确定现象。 (6)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不确定现象,请你用“可能……,也可能……”来描述。例如:明天可能下雨,这次考试我可能得一百分…… 三、摸球比赛,学习例3 今天老师还准备了一些乒乓球,我想请表现好的两个孩子来进行摸球比赛? 1.规则。两名选手在盒子中摸球5次,谁摸出来的黄球多,哪个选手就获胜。同学 们, 你们认为哪个同学会获得胜利? 2.摸球比赛。请两位参赛选手先猜拳决定选择摸哪个盒子的彩球。摸出1个黄球就在黑板上的统计表中做上记号,最后进行统计。 3.交流讨论。教师宣布获胜选手。你们有什么想法吗?(点名回答:我想他的盒子中全是黄球。) (1)认识“一定”“不可能”。 ①你又没看见,你怎么知道的?(学生:我猜的。) ②那么你为什么这样猜呢?(学生:因为他连续5次都摸到黄球,有点可疑。) ③我也觉得有点可疑,到底是不是这样呢?你们想看看吗?(学生:想。) 教师把盒子打开,里面装的全是黄球。

高一物理教案自感现象2

自感现象 一、教学目标 1.在物理知识方面的要求. (1)在掌握电磁感应现象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自感现象. (2)初步掌握自感电动势的计算公式 &自=L △ 1/ △ t (3)了解自感系数及影响自感系数大小的因素. 2.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及对实验的分析,培养学生观察的敏锐性品质和推理能力,从而理解自感电动势在电流变化时所起的作用. 3.渗透研究物理学的方法,使学生逐渐体会怎样从旧知识的土壤中生成出新知识的幼苗. 二、重点、难点分析 1 .重点是使学生在掌握了自感现象与电磁感应现象统一性的基础上,把握住自感现象的特点. 2.断电自感现象中,灯泡突然闪亮一下学生很难理解,是教学中的难占 八、、? 三、教具 1.自感现象的演示. 通电自感现象的演示装置,断电自感现象的演示装置,电源,开关及导线若干. 2.投影器及自制投影片. 3.关于日光灯工作原理的示教板. 四、主要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1.提问: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什么? 2.如图1所示,有两个线圈L1、L2共轴放置,当滑动变阻 器的滑片向左滑动时,试推理判定通过电阻R感应电流的方向. (二)教学过程设计 1.提出问题:因为穿过线圈L。的向上的磁通量增加了, 所以在通过电阻R闭合的线圈严生R b方向的感应电流.那么,对于线圈L1来说它通过电池、滑动变阻器也组成了闭合电 路,而且 会不会在这个闭合回路中也发生电磁穿过这个闭合回路的磁通量也发生了变化, 感应现象呢?是否有感应电动势呢?

2.由演示实验引入课题. 演示两个有关自感现象的演示实验.要求学生注意演示过程和瞬间发生的现象. (1)通电时的自感现象(如图2). 操作过程: ①展示电路结构. ②接通电路缓慢调整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使两个灯泡A1、 A2发光亮度相同. 痔2 ③断开电路后,再接通电路.这里应重复几次. 叙述现象:让学生能看到每次接通时,灯A1总比灯A2滞后一小段时间才亮.

高二物理第三章《自感现象涡流》知识点

高二物理第三章《自感现象涡流》知识点 高二物理第三章《自感现象涡流》知识点 1、电磁炉原理: 电磁炉是应用电磁感应原理对食品进行加热的。电磁炉的炉面是耐热陶瓷板,交变电流通过陶瓷板下方的线圈产生磁场,磁场内的 磁力线穿过铁锅、不锈钢锅等底部时,产生涡流,令锅底迅速发热,达到加热食品的目的。 电磁炉加热原理如图所示,灶台台面是一块高强度、耐冲击的陶瓷平板(结晶玻璃),台面下边装有高频感应加热线圈(即励磁线圈)、高频电力转换装置及相应的控制系统,台面的上面放有平底烹饪锅。 其工作过程如下:电流电压经过整流器转换为直流电,又经高频电力转换装置使直流电变为超过音频的高频交流电,将高频交流电 加在扁平空心螺旋状的感应加热线圈上,由此产生高频交变磁场。 其磁力线穿透灶台的陶瓷台板而作用于金属锅。在烹饪锅体内因电 磁感应就有强大的涡流产生。涡流克服锅体的内阻流动时完成电能 向热能的转换,所产生的焦耳热就是烹调的热源。 概述 电磁炉按感应线圈中的电流频率分为低频和高频两大类,相比较高频电磁灶受热效率高,比较省电。 按样式分类,可以分以下三种。 台式电磁炉:分为单头和双头两种,具有摆放方便、可移动性强等优点。因为价格低较受欢迎。 埋入式电磁炉:是将整个电磁炉放入橱柜面内,然后在台面上挖个洞,使灶面与橱柜台面成一个平面。业内专家认为这种安装方法

只求美观,但不科学,很大一部分消费群体把电磁炉当做火锅,埋 入式炒菜并不方便。 嵌入式电磁炉:可适应不同锅具的需要,不再对锅具有特殊要求。 3、涡流,涡流,就是旋涡一样的电流。 高中是人生中的关键阶段,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高中,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的高二物理第三章知识点,希望大家喜欢。

高中物理教案 互感和自感

中小学课堂教学教案年月日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一)引入新课 提问:在电磁感应现象中,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什么? 引起回路磁通量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1)在法拉第的实验中两个线圈并没有用导线连接,当一个线圈中的电流变化 时,在另一个线圈中为什么会产生感应电动势呢? (2)当电路自身的电流发生变化时,会不会产生感应电动势呢? 本节课我们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二)进行新课 1、互感现象 在法拉第的实验中两个线圈并没有用导线连接,当一个线圈中的电流变化时,在 另一个线圈中为什么会产生感应电动势呢?请同学们用学过的知识加以分析说明。 当一个线圈中的电流变化时,它产生的磁场就发生变化,变化的磁场在周围空间 产生感生电场,在感生电场的作用下,另一个线圈中的自由电荷定向运动,于是产生 感应电动势。 当一个线圈中电流变化,在另一个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的现象,称为互感。互 感现象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称为互感电动势。 利用互感现象,可以把能量从一个线圈传递到另一个线圈。因此,互感现象在电 工技术和电子技术中有广泛的应用。请大家举例说明。 变压器,收音机里的磁性天线。 2、自感现象 教师:我们现在来思考第二个问题:当电路自身的电流发生变化时,会不会产生 感应电动势呢?下面我们首先来观察演示实验。 [实验1]演示通电自感现象。 画出电路图(如图所示),A1、A2是规格完全一样 的灯泡。闭合电键S,调节变阻器R,使A1、A2亮度相 同,再调节R1,使两灯正常发光,然后断开开关S。重 新闭合S,观察到什么现象?(实验反复几次) 现象:跟变阻器串联的灯泡A2立刻正常发光,跟线 圈L串联的灯泡A1逐渐亮起来。 提问:为什么A1比A2亮得晚一些?试用所学知识(楞次定律)加以分析说明。 电路接通时,电流由零开始增加,穿过线圈L的磁通量逐渐增加,L中产生的 感应电动势的方向与原来的电流方向相反,阻碍L中电流增加,即推迟了电流达到正 常值的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