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专题精编版

合集下载

朝花夕拾精编版

朝花夕拾精编版

《朝花夕拾》片段赏析原文:我们现在走的是一条狭窄险阻的小路,左面是一个广漠无际的泥潭,右面也是一片广漠无际的浮砂,前面是遥遥茫茫荫在薄雾的里面的目的地。

赏析:这是鲁迅先生写的乡下人不可能做到的事。

我很喜欢这句话,他对当时乡下人的生活理念用深刻而美好的语言描绘得淋漓尽致。

鲁迅认为乡下人不会写出这种“热昏似的妙语”,也写出了当时乡下人的素质低下,为后文写活无常作铺垫。

原文: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于我们是很相宜的。

有几个便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

我是画画儿,用一种叫作“荆川纸”的,蒙在小说的绣像上一个个描下来,象习字时候的影写一样。

读的书多起来,画的画也多起来;书没有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了,最成片断的是《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都有一大本。

后来,因为要钱用,卖给一个有钱的同窗了。

他的父亲是开锡箔店的;听说现在自己已经做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绅士的地位了。

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

简析:在三味书屋,虽然有寿先生严厉的教诲,却仍耐不过学生们心中的孩子气,当他读书读得入神时,却没发现他的学生动作……一切感受都是那么天真烂漫、令人回味,也许是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鸣吧,真不懂自己怎么会那么喜爱《朝花夕拾》中的一篇,尤其是作者以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读起来让人感到亲切,充满激情。

对往事的回忆,只是现实生活的一点安慰,而每一个美好的回忆又都有一个悲惨的结局:百草园和绣像摹本卖掉了,长妈妈也匆匆告别了人世,本应是激发人们的爱心的《二十四孝图》背后,却隐藏了谋人性命,教人看的丑恶祸心。

去留学,并且碰到了一位令自己敬仰的师长,却因为感受到医治人的精神比医治身体病症更重要而离别了,在学校办事兼教书,实在勤快的可以的老友范爱农,终究摆脱不了贫困潦倒落水而逝的命运。

在对这一连串苦乐参半的事件的记叙中,作者还追究了自己的一些思想根源,例如仇猫,小小的,带给作者遐想的隐鼠的失踪,只是个象征的意念:当我失掉了所爱的,心中有着空虚时,我要充填以报仇的恶念!这才是作者仇猫的动机:它在夺人所爱。

专题11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2023-2024秋七上语文期末复习专题精练】(原卷版+解析版)

专题11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2023-2024秋七上语文期末复习专题精练】(原卷版+解析版)

专题11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2023-2024秋七上语文期末复习专题精练】(原卷版+解析版) 七年级语文期末复习题型专练专题11:名著导读《朝花夕拾》名著导读(一)《朝花夕拾》①[语段一]:我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画,但不好意思力逼他去寻找,他(远房的叔祖)是很疏懒的。

问别人呢,谁也不肯真实地回答我。

压岁钱还有几百文,买罢,又没有好机会。

有书买的大街离我家远得很,我一年中只能在正月间去玩一趟,那时候,两家书店都紧紧地关着门。

②[语段二]:每看见小学生欢天喜地地看着一本粗拙的《儿童世界》之类,另想到别国的儿童用书的精美,自然要觉得中国儿童的可怜。

但回忆起我和我的同窗小友的童年,却不能不以为他幸福,给我们的永逝的韶光一个悲哀的吊唁。

我们那时有什么可看呢,只要略有图画的本子,就要被塾师,就是当时的“引导青年的前辈"禁止,呵斥,甚而至于打手心。

我的小同学因为专读“人之初性本善”读得要枯燥而死了,只好偷偷地翻开第一页,看那题着“文星高照"四个字的恶鬼一般的魁星像,来满足他幼稚的爱美的天性。

昨天看这个,今天也看这个,然而他们的眼睛里还闪出苏醒和欢喜的光辉来。

③[语段三]: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

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我担心着,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

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④[语段四]:“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

“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

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

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好几回了。

1.【名著·内容概括】认真阅读以上四个语段,请分别概括童年鲁迅遭遇到了哪些事?2.【名著·形象分析】从上题归纳的这些事中可看出童年小鲁迅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请结合语段中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

专题15《朝花夕拾》(知识梳理+练习)(原卷版)

专题15《朝花夕拾》(知识梳理+练习)(原卷版)

专题15 《朝花夕拾》知识梳理、练习(解析版)【考点解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

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教师要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

名著阅读考试命题往往着眼于“是不是读了”“读得怎么样”“吸收得怎么样”来考查,试题呈现“打破命题模式,形式灵活多变”“减少知识性考查,注重思维进阶”“单一性试题减少,综合性试题增加”几大特点。

涉及的主要考查点有:①文学常识积累,包括作家、作品、作品中的主要人物等。

②情节概述。

主要包括:概述选段的情节或主要内容;概述所选文段以外的相关情节或主要内容。

③分析、评价人物形象。

④赏析艺术特色,分析情感、哲理。

⑤谈感悟体验,即根据对作品内容的理解,结合选段情节,谈自己的阅读体会和启示等。

【考点点拨】《朝花夕拾》导读一、作者简介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

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鲁迅的作品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杂文》等。

他的作品有数十篇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并有多部小说被先后改编成电影。

其作品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鲁迅以笔代戈,奋笔疾书,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一生的写照。

名著阅读《朝花夕拾》课件(配合导学案使用)精编版

名著阅读《朝花夕拾》课件(配合导学案使用)精编版

教学活动三:专题研究·精读
一、贯通内容,访谈童年
鲁迅的那些人,那些事…… 可爱的人、可恶的人,可怜的人…… 有趣的事、伤心的事、烦恼的事、痛苦的事…… 你的童年呢?
教学活动三:专题研究·精读
我和鲁迅比童年
鲁迅的童年有……我也有……,相同的……不同的……使我明白…… 鲁迅的童年有……我没有……,不同的……相同的……使我感悟…… 鲁迅的童年没有……我有……,不同的……不同的……使我懂得……
教学活动二:悬疑激趣·选读
(3)生活悬疑案 《父亲的病》
父亲不是病死的,是医死的,这是一场医疗事故, 请从父亲的药方诉起,寻找证据。(圈点勾画相关语句) 《无常》无常究竟是好鬼还是坏鬼?证据?
教学活动二:悬疑激趣·选读
我设疑点 你解答
以小组为单位,任选二三篇选文,按照以上操作,设计 “疑点”,供其他小组“破案”。
• 你有题出,我敢挑战
三.消除阅读障碍的方法有哪些?
• (2)交流阅读障碍: • 根本看不懂怎么办?(读书方法一:
结合导读,课下注释) • 看到很多看不懂的字句怎么办?(读
书方法二:跳读,猜读,批注)
四:摘选片段,借鉴写法
教学活动二:悬疑激趣·选读
(2)求学悬疑案 《藤野先生》 谁诽谤鲁迅作弊的是谁?藤野先生究竟有没有“漏题”给鲁迅? 求证据。(圈点对鲁迅有利的证据) 《二十四孝图》 看了这书,“我”不敢做孝子,为什么? 《琐记》鲁迅是小偷吗?证据?《天演论》是好书吗?证据?
• (5)童年鲁迅喜欢上学吗?长大后呢? (6)童年鲁迅上课开小差时做什么? (7)童年鲁迅有一个很好的伙伴,他的名字 叫?
(8)童年鲁迅有一个保姆,她的名字叫? (9)童年鲁迅眼中的父亲是慈父还是严父? (10)本书写了鲁迅的两个老师,他们分别 是?

最新部编版语文名著《朝花夕拾》复习资料

最新部编版语文名著《朝花夕拾》复习资料

中考语文名著专题复习之朝花夕拾【名著简介】《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先生唯一的一部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

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

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

《朝花夕拾》以记事为主,饱含着浓烈的抒情气息,往往又夹以议论,做到了抒情、叙事和议论融为一体,优美和谐,朴实感人。

作品富有诗情画意,又不时穿插着幽默和讽喻;形象生动,格调明朗,有强烈的感染力。

考点:《朝花夕拾》最初在《莽原》上发表时,原题为《旧事重提》,是鲁迅先生1926年所作的回忆性散文集,共10 篇,是一部蕴含着温馨的回忆和理性的批判的作品。

【作者简介】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代表小说集有《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诗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等。

鲁迅的《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鲁迅的诗句有:①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②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③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④心事浩渺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考点)【思想主题】《朝花夕拾》十篇散文勾勒了从清末到辛亥革命时期的若干社会生活风貌,是一幅幅世态图和风俗画。

虽然是回忆性散文,但是有现实的斗争性和深邃的思想性,蕴含着作者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现实的执着态度。

它的思想主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思想,具有对封建教育、封建道德、封建顽固派的批判意识。

(2)表现对亲友和师长的崇敬、怀念之情。

PPT《朝花夕拾》(篇目梳理)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pptx

PPT《朝花夕拾》(篇目梳理)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pptx
《二十四孝图》
内容
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主题
《二十四孝图》
《五猖会》
记述儿时的“我"正要出发去看五猖会时,却被父亲留下背书的故事,写出了孩子对父母毫不顾及自己心理感受的无奈和厌烦。
内容
《五猖会》
揭示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主题
内容
描述儿时的“我”在乡间迎神赛会和戏剧舞台上所见的“无常’形象,说明“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爽直公正的形象之所以受到民众的喜爱,是因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得不到恶报,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
通过记叙“我”儿时与长妈妈相处的几件事,重点写她寻购并送给我绘画版《山海经》的事。
阿 长 与《山海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内容
表达作者对长妈妈的尊敬感激和怀念之情。
阿 长 与《山海经》
主题
从当时的儿童读物谈起,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着重分析了“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封建孝道故事。
《无常》
对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予以辛辣的讽刺。
《无常》
主题
内容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先后写我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学习片段。
主题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表现儿童对自然的热爱,对新鲜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欢乐的心理;揭示儿童时期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私塾教育之间的矛盾。
代表作
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选自《朝花夕拾》;②《故乡》《社戏》《孔乙己》选自小说集《呐喊》;③《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选自杂文集《且介亭杂文》
课文
1926年,鲁迅先后撰写了十篇回忆性散文。并以《旧事重提》为总题目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上。1928年结集出版,更名为《朝花夕拾》。 这组散文是鲁迅作品中最富生活情趣的篇章,我们可借此了解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

专题01 《朝花夕拾》真题精练(单一题)(解析版)-初中必考文学名著知识汇总与真题精练(通用版)

专题01 《朝花夕拾》真题精练(单一题)(解析版)-初中必考文学名著知识汇总与真题精练(通用版)

《朝花夕拾》真题精练(单一题)1.(2022·甘肃兰州·中考真题)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10篇文章,相邻篇目的内容首尾间大多有呼应。

请仿照示例,参考右图中的目录,另选篇目进行分析,来印证这一说法。

示例:第一篇《狗·猫·鼠》的后半部分提到隐鼠被长妈妈踩死的事,第二篇《阿长与<山海经>》开篇便写长妈妈在我家做女工的事,正好与前一篇的后半部分形成呼应。

目录小引/01狗·猫·鼠/03阿长与《山海经》/11《二十四孝图》/17五猫会/26无常/32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39父亲的病/48项记/53藤野先生/59范爱农/65后记/72【答案】示例:第二篇《阿长与<山海经>》的后半部分提到《山海经》,作者表达了对绘本的渴慕,第三篇《二十四孝图》前半部分就对比国外儿童与国内儿童在绘本阅读方面待遇的差别,引出腐朽的“孝”,正好与前一篇后半部分形成呼应。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把握。

根据自己积累的内容,找出几篇文章中情节相关联的地方即可。

如《阿长与<山海经>》中,作者表达了对绘本的渴慕,《二十四孝图》前半部分就对比国外儿童与国内儿童在绘本阅读方面待遇的差别,引出腐朽的“孝”。

《五猖会》结尾终于背完《鉴略》,能去看迎神赛会了,《无常》则由迎神赛会引出神的权力,进而引出无常。

《藤野先生》写了在日本的读书生活,《范爱农》中则提到在日本接待范爱农所引起的误会。

示例:第九篇《藤野先生》写了作者在日本的读书生活,第十篇《范爱农》中则提到在日本接待范爱农所引起的误会,正好与前一篇的形成呼应。

2.(2022·海南·中考真题)根据以下《朝花夕拾》名著阅读任务单,补全表格中相关内容。

语段节选人物及特点选自篇目篇目推荐理由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读书!”……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知识点梳理及练习+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知识点梳理及练习+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朝花夕拾一、名著档案时间1926年成书书名《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 文体散文 篇章共十篇散文,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 书中人物鲁迅的亲友师长等 作品地位 鲁迅散文的代表作之一 二、作者简介姓名鲁迅 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 生卒日期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 籍贯浙江绍兴 职业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民主战士 主要成就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教育背景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 笔名来源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 文学贡献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文学史研究、翻译、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 社会影响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毛泽东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三.作品评价点评人评价 钟敬文在这些散文里,能够明显看到他清醒的理智,感觉到战斗的光芒。

温儒敏在爱与死的反顾里,既弥漫着慈爱的精神与情调,显露了鲁迅心灵世界最为柔和的一面,又内蕴着深沉而深刻的悲怆,这形成了《朝花夕拾》的特殊韵味。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院长孙郁《朝花夕拾》在文体上别有创意,小说笔法与随笔韵致交融在一起,行文别是一番境地。

现代文学史家王瑶《朝花夕拾》虽然是散文,但它追忆“往事”,却不忘现实,丝毫没有减少其昂扬斗志,同样是鲁迅用来抨击社会黑暗势力的工具利器。

清华新闻学院院长柳斌杰 写人记事均于平淡质朴的笔墨间蕴藉着深邃的思想,而且在对旧日情怀的回顾时,还常常发表议论,抒发对现状的某些不满之情。

四、创作背景这部作品的创作发生在1926年,这是一个中国社会充满动荡和变革的时期。

在这一年,北洋军阀政府制造了骇人听闻的“三·一八”惨案,枪杀了大量进步学生。

鲁迅作为一位坚决支持学生正义斗争的作家,对此事件深感愤慨,他写下了《纪念刘和珍君》等一系列文章,愤怒声讨反动政府的无耻行径。

然而,这也使得他遭到了反动政府的迫害,不得不开始颠沛流离的生活,在此期间,鲁迅开始创作《朝花夕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朝花夕拾》专题
1.(9分)名著阅读。

鲁迅在给散文集《朝花夕拾》取名的时候,把原名“旧事重提”改为“朝花夕拾”,你认
为哪个题目好,为什么?你能记得《朝花夕拾》里的散文吗,请写出里面的两篇散文
的题目。

2.(9分)下列对《朝花夕拾》中有关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父亲的病》回忆儿时为父亲请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B.《范爱农》追叙作者在日留学时与同是留学生的同乡范爱农之间的真挚友谊和
回国后继续与范爱农接触的生活片段。

C.《藤野先生》这篇散文回忆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赞扬了他正直热忱、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

也追述了自己弃医学文的思想变化,洋
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D.《狗﹒猫﹒鼠》这篇文章主要通过对猫和鼠的一些秉性、行为的描写,阐述作
者仇猫——即不喜欢猫的原因,也是借猫来讽刺当时的论敌。

3.(9分)名著阅读。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①__________所写的唯一一部
②__________集。

《朝花夕拾》善于选取富有个性的细节表现人物性格,如《藤野先生》中藤野先生添改作者的讲义、③____________________等细节,表现了藤野
先生严谨、正直、热诚的思想性格,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共1小题,共9分)
名人故居是北京的历史文化名片。

参观这些故居,是了解历史、感悟文化、汲取
精神营养的重要途径。

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题。

4.(9分)在鲁迅博物馆,四位同学观看了《朝花夕拾》的展品,联想到这部散文集,
颇有感触。

下面是他们分别在参观记录本上写下的感受,其中比喻句运用不恰当的一
项是()
A.百草园见证了鲁迅美好的童年岁月,拔何首乌、摘覆盆子、捕鸟……那多彩的
生活场景,好像色彩斑斓的图画,让我沉醉其中。

B.长妈妈给童年的鲁迅讲规矩,说故事,还为他买《山海经》……这些小事如同
涓涓细流,流淌在鲁迅的记忆里,也让我看到了一个普通人的淳朴和善良。

C.藤野先生的无私帮助和真诚关怀,对于遭遇困境的鲁迅来说,犹如冬日的暖阳。

这样的老师令我肃然起敬。

D.《朝花夕拾》在平静的叙述中富有深长的韵味,如同一首热烈而激昂的乐曲,
令我回味无穷。

5.(9分)《朝花夕拾》中有很多耐人寻味的句子,对下列句子出处的解说有误的一项
是()
A.“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

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
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这是《五猖会》中“我”的失望与无奈。

B.“我总要上下四方寻求,得到一种最黑,最黑,最黑的咒文,先来诅咒一切反
对白话,妨害白话者。

”这是《二十四孝图》中鲁迅对当时反对白话、提倡复古者发出
的战斗檄文。

C.“仍然自己不觉得有什么‘不对’,一有闲空,就照例地吃侉饼,花生米,辣椒,
看《天演论》。

”这是《琐记》中作者求学时探求真理的热情。

D.“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

”这是《从百草
园到三味书屋》中“我”对父亲要求“我”背书的不解。

6.(9分)《朝花夕拾》中的妇女形象不多,除了阿长,还有一个是________________,她的形象出现在《父亲的病》和《________________》中。

她和鲁迅的关系是同一门
的邻居,小时候,作者认为她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人,长大后却逐渐发现她是
个________________的人。

在她的影响下,作者在父亲病逝的时候做了一件令自己终
身不能释怀的事,这件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9分)根据课外阅读的名著,补全下面的对联。

上联:《朝花夕拾》忆亲人师长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9分)结合名著阅读,仿照语段中的画线部分填空。

(4分)
“无情未必真豪杰”,一向以犀利冷峻著称的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中用充满温
情的文字回忆了他的家人、朋友和师长,这里有粗鄙又善良的长妈妈、__________以
及__________ 。

9.(9分)名著阅读。

《朝花夕拾》的许多篇章都写出了儿童天然的喜恶。

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我们了解到少年鲁迅喜欢在百草园拔何首乌、摘覆盆子、_____________;在
《_____________》中,我们知道少年鲁迅还喜欢描摹《山海经》中的图画,并对为他买来此书的保姆心存感激;从《五猖会》中,我们可以看出少年鲁迅对_____________一类的事异常反感……这些都表现了少年鲁迅对自然的热爱,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10.(9分)依据你的理解,填写下面对联最恰当的一项是
上联:老舍①、绘市井,《骆驼祥子》②;
下联:鲁迅③、怀旧人,《朝花夕拾》④。

A.①忆往昔②抒深情③察现实④讽世态
B.①察现实②抒深情③忆往昔④讽世态
C.①察现实②讽世态③忆往昔④抒深情
D.①忆往昔②讽世态③察现实④抒深情
11.(10分)名著阅读。

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中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刻画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给读者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方正、质朴、博学的寿镜吾,《范爱农》中正直倔强的范爱农,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