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政策对产科的影响

合集下载

我国新生育政策有哪些改变

我国新生育政策有哪些改变

我国新生育政策有哪些改变我国新生育政策有哪些转变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进展和人口结构的变化,我国的生育政策也发生了一系列的转变。

这些转变旨在适应新的社会需求,促进人口健康进展,以及推动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下面将介绍我国新生育政策的一些主要转变。

我国实施了全面二孩政策。

2023年,我国废除了独生子女政策,允许夫妻双方中任意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夫妻再生育一个孩子。

这一政策的实施旨在缓解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增加劳动力供应,以及提高社会保障的可持续性。

我国渐渐取消了方案生育政策的一些限制措施。

例如,取消了方案生育证明的要求,夫妻双方不再需要到计生部门申请生育许可。

这一转变使得生育过程更加便利和敏捷,减轻了夫妻们的压力和负担。

我国还加强了对生育政策的宣扬和提倡。

政府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广泛宣扬生育政策的重要性和好处。

同时,还乐观提倡夫妻间的公平决策和责任分担,鼓舞夫妻共同参加生育决策,以及共同担当育儿责任。

我国还在不同地区和部门推出了一系列的生育优待政策。

例如,一些城市供应生育津贴和优先入托等福利,以吸引更多夫妻生育。

同时,一些企业也推出了育儿假和敏捷工作时间等政策,关心员工更好地平衡工作和家庭。

我国还加大了对生育政策的监督和执法力度。

政府加强了对违反生育政策的惩罚力度,严格追究生育超生等违法行为。

这一举措旨在维护生育政策的公正性和有效性,确保政策的顺当实施。

我国新生育政策的转变体现了政府对人口进展的新熟悉和需求的变化。

通过全面二孩政策、取消限制措施、加强宣扬提倡、推诞生育优待政策以及加大监督执法力度,我国力求实现人口结构的优化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进展。

这些转变将为我国的将来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应对。

我国新生育政策的调整和近年来,我国始终致力于调整和新生育政策,以适应社会进展的需要和人口结构的变化。

这一政策调整的目的是促进人口结构的优化,实现可持续进展,并为每个家庭供应更好的生育选择和权益保障。

高龄产妇风险有多大

高龄产妇风险有多大

不管是为了保持工作竞争力还是因为现在的结婚年龄越来越延后,大龄产妇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多。

尤其是在“二胎政策”开放后,趁着春风想要第二个可爱宝宝的家庭,或者结婚后希望多享受几年二人世界的夫妇,由于种种原因,大龄产妇变得越来越多。

殊不知,对于35岁以后的大龄产妇年龄越大不仅受孕的几率会降低,而且妊娠的危险性也越来越大。

对于“高龄”的准妈妈,孕期以及分娩时会面临这些高危风险:1、流产率高:高龄孕妇因为激素不足,容易引起流产;2、难产率高:随着年龄的增长,高龄产妇的骨盆盆底肌肉伸展性会变差,在分娩的过程中容易引起滞产、难产,因此高龄产妇剖宫产率也相对比较高;3、产后并发症发病率高:高龄产妇分娩之后出现的并发症,如产后出血、子宫恢复不良等症状的比例也相对较高。

4、产后恢复慢:高龄产妇在产后的恢复也较一般产妇缓慢。

高龄产妇的体型恢复以及身体机能的恢复效果都不如35岁以下的产妇。

5、畸形率高,新生儿影响大:高龄分娩的风险不仅仅局限于母亲,对于新生儿,也是有一定影响的。

由于高龄产妇分娩的剖宫产率较高,她们的宝宝没有经过正常的产道挤压,出生后容易出现并发症,如湿肺、呼吸窘迫综合症等等。

同时,由于宝宝的先天畸形率较高,高龄产妇分娩出的孩子被界定为“高危儿”,出生后一般需要进入保温箱进行新生儿监护。

尽管如此,如果宝宝出生时候各项正常,那么他们在以后成长发育的过程中与同龄人差别不大。

高龄产妇怀孕后须接受几道筛查。

由于以上种种风险,大龄产妇无论是在备孕时,妊娠或者产后都需要注意监测身体各项指标、精心护理和家庭呵护。

高龄产妇由于在年龄上占弱势,所以怀孕期间就要更加注意,处处留心。

1、孕期检查:孕期检查对高龄孕妇非常重要,孕妇应适当增加产检频率,全面进行孕检。

如在早孕期做唐氏筛查,以及致畸五项筛查,三维B超、彩超检查等检查。

由于产妇年龄较大,容易出现一些产科的并发症,比如高血压、妊娠糖尿病等,所以当孕妇到了一定的孕期,就必须进行产前筛查,比如监测血压,监测尿蛋白以及进行糖耐量试验。

全面二孩政策下影响女性生育意愿的相关因素分析

全面二孩政策下影响女性生育意愿的相关因素分析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21年第13卷第4期• 13 •生育及辅助生殖研究专题•综述全面二孩政策下影响女性生育意愿的相关因素分析张瞳,王志莲*基金项目: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科研课题(项目编号:RK18)作者单位:030001山西太原,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妇产科作者简介:张瞳,山西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主要研究方向为妇科肿瘤*通信作者,E-mail:z!2009wang@ 163. com【关键词】二孩政策;生育意愿;育龄妇女【中图分类号】R 173;C924.21 【文献标志码】Adoi:10.3969/j.issn. 16744020. 2021. 04. 04新时期的中国,人口经济关系已经发生重大变化,由于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实施,人口也进人增长低、劳动年龄人口减少、人口老龄化加速、出生性别比例失衡的新常态[1_2]。

为了释放生育潜能,迎接老龄化社会的挑战,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我国从2016年1月1日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实施“全面二孩”政策。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人口出生率为12.95%c,较2015年12. 07%明显提高,之后新生人口出现下降,截止至2019年,人口出生率仅为10_48%c,为1949年以来的历史最低值。

一般认为,生育意愿是预测生育行为的重要指标,可以预见生育水平的变化。

从执行效果看,育龄期女性的生育意愿和实际生育行为都达不到预期水平。

因此应该着重探讨除了政策因素还有哪些因素影响人口生育意愿。

1生育意愿的概述生育意愿是指出于个人或家庭考虑到各种限制条件后的生育愿望表达,是生育文化的集中体现,它包括意愿生育数量、意愿生育时间和意愿生育性别三个方面[3]。

在生育数量上,马志越等[4]调查显示,打算生育两个孩子的育龄妇女占比最多,城镇生一个孩子的育龄妇女占比较大,乡村生两个孩子的育龄妇女占六成。

李传松等[5]基于济南部分地区的研究表明政策实施后理想子女数平均为1.82个。

论二胎政策对于女性职业生涯的影响及应对

论二胎政策对于女性职业生涯的影响及应对

论二胎政策对于女性职业生涯的影响及应对二胎政策的实施,对于中国的家庭和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

女性作为生育者和养育者之一,其职业生涯往往受到二胎政策的直接影响。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有必要探讨二胎政策对于女性职业生涯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二胎政策对于女性职业生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二胎政策增加了女性的生育压力。

传统观念中,男性通常是家庭的经济支柱,而女性则被社会赋予了繁衍后代的责任。

实施二胎政策后,许多家庭都希望生育第二个孩子,这使得女性承担了更多的生育压力,她们需要在职业生涯和生育责任之间进行取舍。

二是二胎政策导致了女性职业生涯的中断。

生育孩子需要女性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特别是在孩子幼小的时候,很难同时兼顾工作和家庭。

这使得很多女性在生育孩子后不得不放弃职业,选择全职照顾孩子,或者减少工作时间,以适应家庭生活的需要。

三是二胎政策导致了女性职业发展的困境。

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女性一旦中断了职业生涯,再次进入职场会面临很大的挑战。

而且,许多女性在职业生涯中也面临着性别歧视和职场竞争的压力,这些因素可能导致她们的职业发展受阻。

对于二胎政策对于女性职业生涯的影响,社会和家庭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

家庭在生育孩子时应当给予女性更多的支持和关爱,帮助她们更好地平衡工作和家庭。

家庭成员应当共同承担育儿责任,共同营造一个有利于女性职业生涯发展的家庭氛围。

社会应当建立更加完善的职业保障和福利制度,保障女性在职业生涯中的权益。

特别是在生育孩子后,应当给予女性更多的产假和哺乳假,帮助她们更好地恢复身体,调整心态,重新融入职场。

社会也应当加大对女性职业发展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采取更加灵活的工作制度,帮助女性更好地兼顾职业和家庭。

除了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外,女性自身也应该做出积极的应对。

女性要坚定自己的职业理想,不要因为二胎政策而轻易放弃职业。

尽管育儿是一个重要的责任,但是职业同样也是女性自我实现的重要途径。

她们应该相信自己的能力,努力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

基层医生紧缺的岗位及原因

基层医生紧缺的岗位及原因

基层医生紧缺的岗位及原因基层医生紧缺的岗位1麻醉科目前全国有麻醉医生 8.5 万多名,缺口约有 30 万人;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医院不重视麻醉科医生,也造成了麻醉医生的短缺。

过去不少医院把麻醉科定义为服务外科手术的临床辅助科室,麻醉医生地位尴尬。

常见的临床麻醉、疼痛治疗和重症医学,还有一些常规的无痛介入的手术对于麻醉医生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现在的麻醉科医生可能需要与全科室进行打交道,工作强度可想而知。

麻醉医生在手术中要随时监测患者情况,长期保持神经的高度紧张,所以很多麻醉医生都患有高血压、胃溃疡、失眠、神经衰弱等「职业病」。

麻醉医生在结构上面临巨大缺口外,医院为控制医生数量、节约运行成本,以及医院编制名额受限,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医院麻醉医生的数量。

2妇产科 & 儿科国家全面「二胎」政策的实施带来了一波生育潮,医院的产科床位变得紧缺。

同时,产儿科人才明显不足,无法满足人们急剧增长的二胎生育需求。

孕产医疗机构人员短缺,还与越来越多的医护人员加入「二胎」生育行列有关。

人手紧缺问题本就突出的产科和儿科更感「压力山大」。

《中国儿科资源现状白皮书》数据显示,当前中国儿科医生总数约为 10 万人,却要服务 2.6 亿 0 至 14 岁儿童,平均每2000 名儿童才能拥有 1 名儿科医生,儿科医生缺口已经超过 20 万。

因为儿科医生紧缺,超负荷工作已经成为儿科医生的工作常态,并且儿科医生薪酬待遇低。

一位在儿科轮转的医生曾打趣说:「儿科就是人间炼狱,每一次查房孩子们的哭喊就像妖魔鬼怪的哀嚎」。

孩子们处在不同的年龄段,不配合看诊、哭闹是医生的家常便饭,嘈杂又易脏乱的工作环境,导致儿科医生工作压力大。

与此同时,许多生病的患儿都是家长持有的掌上明珠,心肝宝贝。

稍有不慎,紧张的儿科医患关系就会爆发升级为争执吵骂。

这些可能都是儿科医生紧缺的原因。

3眼科中国近视人口已经多达 6 亿,中学生和大学生的近视比例超过了 70%,而且已经逐步像近视低龄化发展,中小学生近视的比例也越来越高,重度化日益严重,满足视觉健康服务,实现初级眼保健目标,至少需要 30 万名眼科医生。

全面二孩政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全面二孩政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全面二孩政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全面二孩政策是指中国政府在2016年实施的鼓励夫妻生育二孩的政策。

这一政策的实施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全面二孩政策促进了人口结构的优化。

长期以来,中国一直面临着人口老龄化问题。

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的生育率明显下降,导致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

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有助于增加劳动力和年轻人口的数量,缓解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种种问题,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基础。

其次,全面二孩政策推动了家庭消费的增长。

随着夫妻生育二孩的比例增加,相关的需求也会相应增长。

孩子的衣食住行、教育、医疗等方面的需求将增加,家庭将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更多的物质支持。

这不仅刺激了家庭消费,也对相关产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例如,婴儿用品、教育培训等产业将因此获得更多的市场需求,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

再次,全面二孩政策对性别比例的改善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一些家庭为了生育男孩而进行堕胎或放弃女婴,导致性别比例失衡。

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将减少这种现象的发生,使性别比例恢复正常,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家庭关系的和谐。

此外,全面二孩政策还为高龄孕产妇提供了机会。

由于中国人口普遍婚龄较晚,许多夫妻在二孩政策实施前已经超过了生育年龄。

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使他们有了再次生育的机会,满足了一部分夫妻对于家庭生育的愿望,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满意度。

然而,全面二孩政策也带来了一些挑战。

一方面,随着生育二孩比例的增加,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问题可能会更加突出。

学龄孩子的增加将对学校、教师、教育设施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政府加大教育资源的投入,以确保每个孩子都能获得良好的教育机会。

另一方面,生育二孩的经济成本也是一个问题。

养育二个孩子的费用将相应增加,对家庭经济状况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父母做好充分的准备。

综上所述,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优化了人口结构,推动了家庭消费的增长,改善了性别比例,为高龄孕产妇提供了机会。

论二胎政策对于女性职业生涯的影响及应对

论二胎政策对于女性职业生涯的影响及应对

论二胎政策对于女性职业生涯的影响及应对二胎政策是指中国政府在2016年10月1日正式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允许符合条件的夫妇生育第二个孩子。

这一政策的出台对于中国的家庭和社会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对于女性。

在过去的几年中,我们可以看到,二胎政策对于女性职业生涯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本文将探讨二胎政策对女性职业生涯的影响,并提出一些应对措施,帮助女性更好地平衡工作和家庭。

1. 职业生涯延迟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许多女性选择延迟自己的职业生涯,以便能够更好地照顾家庭和孩子。

这意味着许多女性在事业上会有所放缓,甚至可能错过一些职业发展的机会。

2. 工作压力增加有了两个孩子需要照顾,女性在工作和家庭之间的压力必然增加。

孩子的成长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这会让许多女性感到焦虑和压力增加,影响到她们在工作中的表现。

3. 职业重新规划对许多女性来说,有了二胎意味着需要重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需要考虑孩子的教育、家庭的支持等因素,许多女性会选择放弃原有的事业或者调整自己的工作方式,以适应新的家庭状况。

4. 职业机会受限有了两个孩子之后,女性往往会优先考虑家庭的需要,这使得她们在职业上的机会受到了限制。

许多公司可能会担心女性的离职或者缺席会给他们带来不便,因此可能会对女性的晋升和职业发展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1. 个人规划与家庭协调对于已经有一个孩子的女性而言,二胎政策可能需要更加细致的规划和家庭协调。

在考虑二胎时,女性需要充分沟通和协调家庭成员,制定合理的计划,包括孩子的教育、托育等问题,以便更好地平衡工作和家庭。

2. 职业转型与灵活就业对于正在考虑怀二胎的女性来说,可以考虑转变职业或者选择灵活的就业方式。

可以选择在家办公、自由职业等方式,以便更好地适应家庭的需要。

3. 职业培训与提升面对职业生涯的延迟和重新规划,女性可以考虑进行职业培训和提升。

这可以帮助她们更好地适应职场的新变化,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和适应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

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原因及其影响探究

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原因及其影响探究

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原因及其影响探究二孩政策是指国家放开计划生育政策,允许夫妻生育第二个孩子。

2015年底,中国政府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原因和影响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一、原因:1.人口结构不平衡:中国长期实施一胎化政策,导致人口老龄化严重,劳动力供应减少。

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可以促进人口年轻化,缓解劳动力短缺压力。

2.出生人口下降:实施一胎化政策使得出生人口逐渐减少,市场潜力受限,经济增长受阻。

通过全面放开二孩,可以增加出生人口,提升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3.社会支持压力:一个孩子要承担父母的期望和养老责任,独生子女面临的压力较大。

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可以减轻独生子女的负担,给予更多的支持。

4.社会保障体系需求:人口老龄化加剧,社会养老保险压力增大。

通过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可以增加劳动者数量,缓解社会保障体系的压力。

二、影响:1.生育率回升:经过一段时间的全面放开二孩政策,预计生育率将会有所回升,人口出生数量增加,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

2.经济增长提振: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可以带来更多的人口消费需求,激发消费潜力,促进经济增长。

增加出生人口也意味着更多的劳动力供应,有助于推动经济发展。

3.教育资源压力: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也会给教育资源带来压力。

学校、教育机构需要扩大规模,增加教育资源供给,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学生数量。

4.社会结构变迁:随着生育政策的变化,家庭结构也会发生变化。

晚婚、晚育的现象可能会增加,年龄较大的夫妻可能更容易选择生育第二个孩子。

5.生活成本增加:二孩将带来家庭成本的增加,包括教育费用、医疗费用等。

家庭需要更多财务准备,承担更多负担。

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可以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提振经济增长,减轻独生子女的压力,但同时也会对教育资源和家庭财务带来一定的压力。

政府在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过程中,需要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做出相应调整和配套政策,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胎开放对产科的影响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这不仅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社会问题的策略,而且给很多想要生育二胎的家庭带来了福音。

在这样的政策刺激下,一些具有意愿、具备条件的妇女,将会尝试再次妊娠,这对妇产科医生来说无疑是压力剧增,尤其是高龄产妇更是对妇产科医生带来极大的挑战。

1、二胎政策产生的问题
当前,相当多妇产科室或医院的床位已经处于无空缺状态,而且伴随着医患关
系日趋紧张,医闹事故频繁报道,医生离职意向越来越强烈等因素,有限的妇产科医生承受着超负荷的工作任务和精神压力。

此外,病人家属对妇产科许多较为凶险的疾病内容知之甚少,医患之间的信息不对等,沟通有障碍,产生信息沟通失衡,这很容易激化紧张的医患矛盾,导致严重的恶性循环。

鉴于这种医患之间的信息沟通失衡,妇产科医生应高度重视一些妊娠或分娩的异常情况,尤其是一些在经产妇和高龄产妇身上发生率较高的问题。

2、影响正常妊娠及分娩的因素
2.1医学研究表明,影响正常妊娠及分娩的因素非常多。

对于异常妊娠的情况,妇产科医生应注意下列问题:一是胚胎着床后仍有约31%的孕妇会发生自然流产;二是妇产科常
见的急腹症异位妊娠,有约2%的发生率;三是有输卵管绝育史或手术史的患者,有10%-20%会出现输卵管妊娠;
2.2异位妊娠和输卵管妊娠这两种情况在再次妊娠的孕妇中较为多见,而且在我国异位妊娠发病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

近年来辅助生殖技术应用较多,这种技术所致异位妊娠风险可能增加2倍。

国内早产占分娩总数的5%-15%,出生后一岁以内
死亡的婴儿中早产儿约占67%。

其中自发性早产为最常见的类型,自发性早产的高危因素包括:早产史、妊娠间隔不超过18个月或大于五年。

2.3治疗性早产(由于母体或胎儿的健康原因不允许妊娠,在未足37周时采取引产或剖宫产终止妊娠)也可见到,终止妊娠的常见指征有:子娴前期、妊娠合并症(慢性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肝病、肾脏疾病)血型不合的溶血。

2.4这些情况可见于孕妇本身有疾病并且已经生育了一胎,生育一胎时没有出现意外,因此执意要生育二胎的人。

对于妊娠特有疾病,妇产科医生也应加以重视。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与高血压并存的一组疾病,发生率约5%-12%。

该组疾病严重影响母婴的健康,低体重儿发生率、新生儿窒息率和围产儿死亡率的发生明显增多。

2.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在二胎中较为多见,其高危因素有:孕妇产龄高于40岁子娴前期病史高血压慢性肾病糖尿病初次产检时BMI值大于或等于35kg/㎡,子娴前期家族史,
本次妊娠为多胎妊娠妊娠间隔时间大于或等于10年以及早孕期出现过血压偏高。

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再次妊娠时复发率高达33%-69%,远期糖尿病几率增加,17%-63%将发展为青少年型糖尿病,同时,远期心血管系统疾病发生率也高。

2.6孕妇患GDM时,巨大儿发生率高达25%-42%,胎盘血管异常导致胎儿生长受限的发生率为21%,早产发生率为10%-25%,胎儿畸形的发生率高于非糖尿病孕妇,胎儿严重畸形的发生率为正常孕妇的7-10倍,孕前患糖尿病者应在妊娠期加强对胎儿畸形的筛查。

3、二胎时胎盘及胎膜异常也经常发生。

多次流产、剖宫产等为子宫内膜损伤引发前置胎盘的常见因素。

高龄产妇、经产妇为胎盘早剥的高危因素。

有胎盘早剥史的孕妇再次发生胎盘早剥史的风险比
无胎盘早剥史者高10倍。

胎盘早剥对母胎影响极大。

剖宫产贫血产后出血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发生率均升高。

由于胎盘早剥出血引起胎儿急性缺氧,新生儿窒息率早产率胎儿宫内死亡率明显升高,围产儿死亡率约为11.9%,是无胎盘早剥者的25倍。

尤其重要的是,胎盘早剥的新生儿还可遗留显著的神经系统发育缺陷、脑性麻痹等严重后遗症。

4、经产妇多见急产
急产时宫缩过强使宫腔内压力过高,增加羊水栓塞的风
险,接产时来不及消毒可致产褥感染,胎儿娩出后子宫肌纤维收缩不良,易发生胎盘滞留或产后出血。

宫缩过强过频影响子宫胎盘血液循环,易发生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甚至死亡。

胎儿娩出过快,胎头在产道内受到的压力突然解除,可致新生儿颅内出血。

无准备的分娩,来不及接产,使新生儿容易发生感染,若坠地则可致骨折、外伤。

二胎妊娠对产妇和医生双方都带来不小的考验。

妇产科医生应该重视二胎妊娠时的常见疾病,强化对这些疾病紧急处理的训练。

同时,也要注重对孕产妇及其家庭其他成员甚至全社会人员的宣教工作,减轻医患之间信息失衡的程度,这样才有助于减轻妇产科医生的压力与任务,有助于形成更为和谐的医患关系,促进国家政策的落实,构建更加美好的社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