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

《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

一、教材分析

(一)本课教学内容

1、运用绚丽多彩、抒情动人、神奇的中国民间越剧传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剧情简单导入课堂,增强学生对学习音乐的兴趣。

2、涉及两个名词解释⑴曲式⑵协奏曲;涉及乐曲采用奏鸣曲式结构图式;对交响乐有一个初步认识,学好必要有关音乐知识,提高学生鉴赏音乐的能力。

3、用故事中三个具有代表意义的情节----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坟前化蝶贯穿音乐欣赏中,让学生由难到易掌握音乐中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这三个部分,降低学生欣赏音乐难度,在轻松愉悦中体验音乐。

(二)本课地位和作用

1、地位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是在借鉴欧洲协奏曲这种艺术表现形式的基础上,以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格和多方面艺术技巧的探索过程,塑造了鲜明、感人的音乐形象,成为中国交响音乐民族化的成功之作。

2、作用

在国内外演出均引起良好反映,以其中华民族鲜明的风格特点,得到国际公认。外国音乐家称之为“蝴蝶的爱情协奏曲”曾改编为高胡协奏曲、清唱剧、舞剧,外国舞蹈家将它改编为美丽动人的冰上舞蹈。《梁祝》已成为飞进世界音乐之林、活跃国际乐坛的“彩蝶”。

(三)、教材重点、难点

理解主要音乐片断的含义、唱音乐片断为本节课重点;使学生理解奏鸣曲式结构特点为本节课难点。

二、说大纲

音乐教学大纲要求的审美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健康审美情趣和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美的能力,树立正确审美观念。要突出学科特点,寓思想品德教育于音乐教育之中,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欣赏中外优秀具代表性作品,开阔学生音乐视野,选择重视我国优秀民族民间音乐作品,弘扬祖国音乐文化,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掌握什么是曲式和协奏曲

2、掌握奏鸣曲结构特点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鉴赏和感受音乐作品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创新能力。

(三)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风格交响乐,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说学法、教法

教会学生以下学法:

1、创设良好问题情景,让学生获得知识。

2、理解乐器运用形式,与作品内容有着紧密联系。

3、不同节奏速度变化中,培养学生对不同主题能正确区分判断。

4、创设实践,发挥学生想象与思维能力,让学生讨论,大胆设想故事结局,引申音乐的尾声发展。

教法与设想:

运用多媒体、录音机、磁带、小提琴这些教具欣赏,讲解结合,通过启发引导让学生自己展开联想,领悟主题,感受作品精神内涵,通过讨论分析让学生探索创新。

五、说教学过程

(一)教学程序设计:组织教学----传授新课----欣赏音乐----讲解分析----课堂小结----课堂作业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教师用小提琴演奏《梁祝》爱情主题曲。让学生简单讲述《梁祝》故事情节,激起学生回忆、进入“角色”,学生兴趣进入课堂,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作者、创作时间、名词解释及奏鸣曲式结构图解。

2、用录音机播放磁带,进行音乐作品完整欣赏,结合多媒体出示板书。

3、教师讲解、引导、小结。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描述梁、祝二人真挚爱情,对封建礼教进行愤怒控诉与鞭答,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这一爱情悲剧深切同情。

这部作品的艺术成就及历史影响:

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板书

4、课堂作业

(1)分组讨论,设想音乐结局。

(2)视唱爱情主题。

5、板书设计

梁山伯与祝英台

(1)曲作者:何占豪陈钢

(2)创作时间:1959年

(3)题材:民间传说

(4)素材:吸取越剧中曲调

(5)体裁:奏鸣曲

(6)名词解释

曲式:是指音乐作品构成统一整体和各部分的结构规律,包括音乐作品的结构形式、主题和非主题成分的组合及其调性的布局。

协奏曲:一种独奏乐器和乐队协调演出的大型乐曲。

六、评价分析

1、主体性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原则,采用启发方法,尊重学生情感和心理,让学生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人。

2、全体性

学生素质存在差异,在听赏中力求面向全体,营造学生共同欣赏氛围。

3、创新性

大胆创设情境教学,让学生发挥思维空间,多动脑、动口、动手、参与音乐课堂。

4、高效性

学生达到知识、能力、德育三方面目标的收获,成功的体验了音乐作品;同时采用多媒体电脑课件、录音播放,达到视听结合的良好效果,增进学生对学习音乐极浓兴趣。

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

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 教案: 主题:传统文化与人生道理的探讨 目标:通过学习《梁山伯与祝英台》,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中的人生道理,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教学重点: 1. 理解《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情节及文化内涵; 2. 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 3. 探讨传统文化中的人生道理及其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1. 分析传统文化中的人生道理并用现代的语言解释; 2. 尝试将传统文化中的人生道理运用到现代生活中。 教学准备: 1. 《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文本; 2. 板书:主题和目标; 3. 听力材料:电影《梁祝》片段。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话题(5分钟) 将板书《传统文化与人生道理的探讨》,引导学生讨论传统文化对人生的影响,并举例说明。 Step 2:学习故事(15分钟) 1. 分发《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文本,让学生阅读故事并理解其中的情节; 2. 播放电影《梁祝》片段,让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多角度感受故事; 3. 整理情节,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

Step 3:传统文化中的人生道理(20分钟) 1. 分组讨论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并总结出其中的人生道理; 2. 各组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全班共同分析并讨论。 Step 4:现代生活中的应用(15分钟) 1. 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文化中的人生道理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 2. 分组讨论并列举现代生活中可以应用这些道理的例子; 3. 各组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全班共同分析并讨论。 Step 5:小结与展望(5分钟) 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并展望下一节课的主题。 教学资源: 1. 《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文本; 2. 电影《梁祝》片段; 3. 板书《传统文化与人生道理的探讨》。 评价方式: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小组讨论、学生分享等形式进行评价,重点考察学生对传统文化中的人生道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初中音乐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欣赏:梁山伯与祝英台》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音乐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欣赏:梁山伯与祝英台》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全曲。 2、初步认识奏鸣曲式的结构,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尾声。 3、欣赏过程中音乐的表现手段与故事内容相融合,理性分析与情感抒发相结合,情感在音乐中获得体验,并能展开一定的联想空间。 2重点难点 从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中获得音乐情感的体验。 3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梁祝 一、导入: 播放《梁祝》音乐片段,教师语言导入。 教师:彩虹万里白花开,花间彩蝶成双对,千年万代分不开,梁山伯与祝英台。同学们,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家喻户晓,下面请把你们课前收集的有关《梁祝》的资料同大家一起分享。 二、新课教学: (一)出示课件 1、请学生(分小组)把自己课前收集到的有关《梁祝》的资料上台来与大家进行分享(各种传说、故事背景等等)。 老师:我想同学们都听说过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请你们分小组上台来介绍一下你们所收集到的有关梁祝的资料。 学生:分小组介绍。 老师:谁来讲讲你所知道的《梁祝》的故事。 学生:讲述故事。 老师:同学们讲得都非常的精彩,说明是用了心去收集的。(介绍自己收集的资料与学生分享)。 知道梁祝故事的人,听过梁祝音乐的人,都永远会为这种千古传咏的爱情故事所深深撼动,爱情就是这样,它是两情相悦两厢倾慕两性向往生死相随之最完美体现。而更让人永世不忘的就是那感人心魄的绝唱。梁祝的化身,就是那翩翩起舞紧密相随的蝴蝶,在云南民间传说中是指美凤蝶。从它诞生以来,就一直成为世人的爱情楷模和民族伟大情操的典范,它深刻蕴育着民族精神和忠贞理想,中国人民深深喜爱梁祝,世界人民也同样是喜爱梁祝!人民用不同的音乐形式来

教学设计 《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

《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 一、教材分析 (一)本课教学内容 1、运用绚丽多彩、抒情动人、神奇的中国民间越剧传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剧情简单导入课堂,增强学生对学习音乐的兴趣。 2、涉及两个名词解释⑴曲式⑵协奏曲;涉及乐曲采用奏鸣曲式结构图式;对交响乐有一个初步认识,学好必要有关音乐知识,提高学生鉴赏音乐的能力。 3、用故事中三个具有代表意义的情节----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坟前化蝶贯穿音乐欣赏中,让学生由难到易掌握音乐中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这三个部分,降低学生欣赏音乐难度,在轻松愉悦中体验音乐。 (二)本课地位和作用 1、地位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是在借鉴欧洲协奏曲这种艺术表现形式的基础上,以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格和多方面艺术技巧的探索过程,塑造了鲜明、感人的音乐形象,成为中国交响音乐民族化的成功之作。 2、作用 在国内外演出均引起良好反映,以其中华民族鲜明的风格特点,得到国际公认。外国音乐家称之为“蝴蝶的爱情协奏曲”曾改编为高胡协奏曲、清唱剧、舞剧,外国舞蹈家将它改编为美丽动人的冰上舞蹈。《梁祝》已成为飞进世界音乐之林、活跃国际乐坛的“彩蝶”。 (三)、教材重点、难点 理解主要音乐片断的含义、唱音乐片断为本节课重点;使学生理解奏鸣曲式结构特点为本节课难点。 二、说大纲 音乐教学大纲要求的审美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健康审美情趣和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美的能力,树立正确审美观念。要突出学科特点,寓思想品德教育于音乐教育之中,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欣赏中外优秀具代表性作品,开阔学生音乐视野,选择重视我国优秀民族民间音乐作品,弘扬祖国音乐文化,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

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 教案标题:探索中国古代爱情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 教案目标: 1. 了解中国古代爱情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背景和文化内涵。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表达能力。 教案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5分钟) 1. 引入话题:谈论学生对中国古代爱情故事的了解和喜爱程度。 2. 提问:有没有听说过《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个故事?请简单介绍一下。 二、知识讲解(15分钟) 1. 讲解故事背景和情节: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相识、相知、相爱以及最终的悲剧 结局。 2. 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描写:梁山伯的才情、祝英台的聪明和勇敢等。 3. 探讨故事中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忠诚、孝顺、爱情等。 三、阅读活动(20分钟) 1. 分组阅读: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阅读故事的一部分,并记录下关 键事件和情节。 2. 合作讨论:小组成员分享各自阅读的内容,共同完整故事情节,并回答教师 提出的问题。 四、讨论与思考(15分钟)

1.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梁山伯与祝英台》会成为中国古代爱情传说中的经典之作? 2. 小组讨论:学生自由讨论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和文化内涵,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五、写作任务(20分钟) 1. 写作指导:要求学生以《梁山伯与祝英台》为题,写一篇短文,表达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2. 写作时间:学生开始写作,教师在一旁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3. 分享与评价:学生可以选择朗读自己的作品,并进行互相评价和讨论。 六、总结与展示(10分钟) 1. 学生展示:学生可以选择朗读自己的作品或分享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2. 教师总结: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并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习收获。教案扩展: 1. 观看电影或戏剧版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并进行讨论。 2. 邀请专家或文化爱好者来校进行讲座或讲解,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传统爱情观。 3. 组织学生进行小剧场表演,重新演绎《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情节,并进行展示。

梁山伯与祝英台 教案

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 教案标题:《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 教案目标: 1. 了解中国古代爱情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情节和文化背景。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案步骤: 一、导入(5分钟) 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背景,并引发学生的兴趣。 2. 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这个故事的了解程度。 二、阅读理解(15分钟) 1. 分发《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梗概,让学生阅读并回答相关问题。 2. 小组合作,让学生互相讨论并分享自己的答案。 3. 整理学生的回答,进行讲解和讨论。 三、文学鉴赏(15分钟) 1. 分析《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文学价值。 2. 分组讨论,让学生就故事中的某个情节或人物进行深入探讨,并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 3. 整合各组的讨论结果,进行全班分享和讨论。 四、口头表达(15分钟) 1. 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根据《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情节,扮演其中的角

色并进行对话表演。 2. 每个小组表演完毕后,其他组进行评价和点评,提出改进意见。 3. 引导学生思考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对于故事情节和人物的理解是否更深入。 五、总结与评价(10分钟) 1. 总结《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情节和文学价值。 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评估自己在本节课中的学习收获和表现。 3. 教师进行课堂评价,提出建议和指导,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准备。 教案扩展: 1. 鼓励学生阅读完整的《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进行更深入的文学分析和评论。 2. 组织学生进行创作,可以写一篇关于《梁山伯与祝英台》的读后感或者改编故事的小说。 3. 进行相关的艺术活动,比如学生可以创作一幅插画,表达对于《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理解和感受。

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

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著名的传统爱情故事之一,也是一部脍炙人口的戏剧《牡丹亭》的主要情节。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悲伤的爱情故事,表达了强烈的爱情观念和人性的深度思考。本文将为大家分享一份教案,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这个故事,并通过讨论和阅读来加深对其中情感、人物和主题的理解。 教学目标: 1. 了解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背景和主要情节。 2. 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情感表达和主题。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4. 培养学生对爱情、命运和人性的思考和思辩能力。 教学准备: 1. 电脑或投影仪。 2. 纸和铅笔。 3. 复印故事相关阅读材料。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10分钟) 教师可以通过PPT展示或者简短的讲解来向学生介绍梁山伯 与祝英台的故事背景和主要情节,包括两人的相识、相爱和最终因命运而分离。可以引导学生设想自己在一生中是否曾经有过类似的故事或者感受,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参与。 Step 2:阅读理解(20分钟)

提供一篇阅读短文给学生,要求他们阅读后回答问题,以检验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细节把握能力。问题可以包括: 1. 两个主要人物是如何相遇的? 2. 两个主要人物之间的爱情受到了哪些困难的挑战? 3. 故事中的悲剧结局是如何发生的? Step 3:人物分析(20分钟) 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分析梁山伯与祝英台两个主要人物的形象、性格特点和心理动机。可以鼓励他们引用故事中的细节和对话来支撑自己的观点。然后请几个小组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观点和总结。 Step 4:情感表达与主题分析(20分钟) 让学生重新观看或阅读故事中的重要情节和对话,引导他们分析其中的情感表达和传递的主题。学生可以在小组或独立的情况下思考以下问题: 1. 故事中的爱情是如何被表达和描述的? 2. 主要人物的爱情观和价值观在故事中如何体现和发展? 3. 故事中传递的主题是什么?你同意故事中的观点吗?为什么? Step 5:拓展活动(20分钟) 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选择一种形式(绘画、写作、表演等)来表达自己对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的理解和感受。可以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和个性思考,以融入个人表达。然后,请学生与同伴分享自己的作品,并提供建设性的反馈和讨论。 Step 6:总结与反思(10分钟)

《梁山伯与祝英台》教学设计

《梁山伯与祝英台》教学设计 背景分析: 1、教材简析:本课围绕“真情的呼唤”选材,每首歌都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对真情的呼唤。在活动中听赏与歌唱、表演相结合,以“爱之歌”为主题进行音乐擂台赛,让学生真切感受、体验真情的可贵,爱的伟大,使学生情感在爱的旋律中得到感染、净化。 2、学情分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由于受阅历、经验、知识能力的影响,接受能力各不相同。八年级学生随着音乐知识不断积累,对各种音乐要素的分析能力逐渐增强,具有一定的音乐审美感知能力,本课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有很高的学习兴趣,在引导学生身心愉悦获得丰富情感中易达到情感目标的共性,学习难度不大。目前5.12汶川大地震中真实感人、爱的故事、音乐素材,均可作为本课重要的经验资源。 设计理念 紧扣“自主性、创新性”核心原则,兴趣引路,寓教于乐。 教学策略 (1)教法选择:引导法、体验法、感染法、歌唱法、分组竞赛法等快乐教学法 (2)学法选择:欣赏法、交流法、参与体验法、评价法等(3)课堂组织形式: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合作,分组竞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从乐曲的听赏中体会感悟作品的内涵与情感。(2)能力目标:大胆自信地参与歌曲的演唱,能准确地表达音乐中的情感。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合唱合作精神与充满爱心的情怀。 教学重点: 欣赏并演唱歌曲,感悟人间真情,感受爱的伟大。 教学难点: 使学生充满自信地将自己对音乐的情感表达出来。 教具准备 CAI课件教学电子琴爱心道具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情景导入,引入课题 歌唱《幸福拍手歌》导入,引出课题。 师:我们感到幸福,因为我们有爱的包围;我人感到快乐,因为我们有爱的感觉。我们每天都生活在情感当中,为人朋友,我们感受着友情;为人子女,我们感受着亲情;在学校里我们又感受着浓浓的同学情,师生情,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音乐真情的呼唤——爱之歌。出示课题。 (创设情境,学生通过表演唱释放愉快心情,调动表现欲,为新课教学埋下伏笔。) 三、新课教学 (一)欣赏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 师: 爱是一种博大的情怀,首先想请同学们听一段感人的真实故事。 媒体播放Flash制作的MTV《一个真实的故事》。 生: 1.带着问题听赏 (1) 谈谈听赏后的感想. (2) 你联想到了什么? 2. 交流听赏感受(让学生畅所欲言) 3. 老师激励评价 师: 同学们听得非常认真,音乐感受力很强,想象力也很丰富. 音乐在流动的音符中震撼着人们的心灵。乐曲中的动物丹顶鹤濒临灭绝的边缘,大学生因救援而献出年轻的生命,由此我们联想到保护动物-----保护环境-----保护人类-----人类需要真情. (设计意图:从乐曲的听赏中体会作品的内涵与情感,为进一步的听赏与表现做以铺垫。) (二)同唱歌曲《爱的奉献》 师:我知道同学们都很有爱心,生活中爱无处不在,关爱使我们茁壮成长,说说你感受最深的爱的故事。 生:自由畅谈 师:有爱的地方就有阳光。

初中音乐_【课堂实录】梁山伯与祝英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梁山伯与祝英台》教学设计 一、故事导入 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你都喜欢听什么类型的故事呢?(齐说) 老师今天带来一段音乐,你来感受一下这段音乐描绘的是什么故事。 二、讲授新课 (一)知识讲解 1、这么优美的音乐,他的主奏乐器是什么? 2、解释协奏曲及其曲式结构 3、请同学说你所知道的梁祝故事,老师随曲式结构做简单总结。 【设计意图:结合故事情节,初步了作品的表现形式,以及协奏曲的基本概念,为深入欣赏作品做准备】 (二)爱情主题 4、复听爱情主题。请同学们留心感受一下呈示部中的这段经典的爱情主题总共出现了几次,每一次给你带来了怎样不同的感受(好,这位同学分析的非常准确,第一次爱情主题在比较高的音区婉婉到来,向我们讲述着梁祝的爱情,转而进入小提琴在中音区演奏的第二次,第三次全体乐队的加入使音响效果更为丰满,向我们展示了山伯与英台真挚的爱情)。 5、随琴试唱爱情主题。 【设计意图:在欣赏主题旋律后进行爱情主题的哼唱,帮助学生再一次巩固、记忆主题音乐,为听辨旋律做准备。】 (三)共读共玩,楼台会 6、请同学们感受一下这两段旋律在情绪,速度上有什么不同?可以为他们配上故事情节吗? 7、这两条旋律的节拍有何不同?共读共玩是2/4拍子的,四二拍强弱鲜明,节奏密集,表现的情绪也较为欢快。4/4拍子把节奏拉开,更能表现主人公纠结的情感。 8、从音符上看有没有比较特殊的符号? 9、梁山伯与祝英台此时正是在学校一边读书一边玩耍的最美好的时候,就像现

在的你们一样,每天无忧无虑,开心快乐的生活。让我们一起随音乐拍手打节奏,感受一下这份喜悦。 10、楼台会运用了小提琴代表的英台与大提琴表现的山伯对答式的演奏,这也是他们最后一次对话,两人一诉衷肠,难舍难分却从此天人两隔。请男生唱大提琴山伯的片段,女生唱小提琴英台的片段,让我们一起投入到他们的角色中,感受下他们如此难舍难分的心情。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旋律的对比欣赏,聆听两首乐曲的情绪,速度有何不同,并且配以画面,让学生更清晰明了。】 (四)抗婚 11、有情人为什么没有终成眷属,来体会一下这段音乐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受? 12、我们之前已经接触过一部分管弦乐队合奏的曲目,那么你觉得这段音乐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呢?低沉的铜管乐加上厚重的定音鼓,代表了父亲不可抗拒的力量,在这里的父亲已不单纯指祝员外,而是代表了黑暗的封建礼教,让人窒息。 13、这就是残酷无情的父亲,相比较之前我们看到的谱子,在谱子中出现比较多的音符是么?(休止符)音符位置怎么样?(很低),就是这种有力的停顿和低沉的音符共同塑造了父亲所代表的封建礼教令人窒息的沉重感。 14、让我们一起随琴感受一下父亲的专治。父亲的角色是沉重的定音鼓,请同学们随视频模仿一下定音鼓的演奏。 15、但英台并没有屈服,音乐在这用了上行的旋律表现了英台内心的煎熬和抗争,来感受一下两条旋律之间的碰撞。 【设计意图:通过演唱及模仿定音鼓演奏父亲的主题,能够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父亲威严的形象,对于乐曲要表达的故事会有很好的感悟。】 (五)投坟山伯悲痛而亡,英台无奈坐上马家的花轿,途经山伯坟前,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放音乐,出示PPT)发生了什么?(学生说)随着大镲的一声巨响,坟裂开了,英台纵身投坟。 (六)、结尾创编 16、故事进行到这,如果你是作曲家你会如何收尾?同学分小组表达。 17、音乐是神奇的,在音乐的世界没有固定的答案,没有对与错,只有你内心最真实的感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作者的结尾。

教学设计《梁山伯与祝英台》精编完整版

结束语 内容说明:该文档为word版本,可重复编辑,希望能够帮助您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 提示:您的所见即为文档全部内容,整理的工作计划、总结报告、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发言、党团资料、合同协议、规章制度、说课教案、其他范文等等均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plans, summary reports, planning schemes, experiences, speeches, party information,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lecture plan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

《梁山伯与祝英台》欣赏课教学设计

《梁山伯与祝英台》欣赏课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让学生倾听音乐讲述“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从而加深对音乐情感的感受,激发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2.过程与方法 在对比、聆听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过程中,学生能运用音乐基本要素感受、分析、理解音乐。 3.知识与技能 (1)哼唱爱情主题旋律。 (2)了解协奏曲、奏鸣曲式的基本概念,以及作曲者。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生能运用音乐基本要素感受、分析、理解音乐。 难点:感受不同的音乐感受,激发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教学准备:多媒体、钢琴等 课时:1 课时 教学过程: 4、导入随老师钢琴伴奏朗诵歌曲《化蝶》歌词,并提问:同学们知道梁山伯和祝英台的故事吗? 师:《梁山伯与祝英台》是我国古代的四大民间传说之一。这个故事在民间流传已有一千多年。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被誉为爱情的千古

绝唱和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从古至今,有无数人被“梁祝”的凄美爱情所感染,人们更是用各种各样不同形式来传颂这个故事。比如说:全国和《梁山伯与祝英台》有关的戏曲种类多达 43 种,如京剧、吕剧、越剧、豫剧、昆曲、沪剧、河北梆子等;曲艺种类多达 23 种,如苏州弹词、四川清音、山东琴书等。 5、老师提问:描写《梁山伯与祝英台》的音乐表现形式有哪些?今天,就请同学们欣赏这首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6、老师提问:只有小提琴演奏的演奏形式叫什么?由小提琴作为独奏乐队协同乐队共同演奏大型乐曲的演奏形式又叫什么呢? 7、欣赏《梁山伯与祝英台》 (1)引子 聆听音乐,并思考:在这段音乐中,哪种乐器模仿了哪种动物的叫声?这段旋律为大家呈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 (2)呈示部 完整聆听呈示部音乐,边听边思考:这段音乐表现了什么内容?具有怎样的音乐情绪?它的速度、力度、音区有什么特点?主奏乐器是什么?聆听爱情主题,边听边思考:这段主旋律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它是如何运用音乐来刻画“爱情”的?随音乐哼唱爱情主题旋律。 完整聆听呈示部主部音乐,边听边思考:爱情主题出现了几次?每次出现有什么变化?边听边记录三个主题出现的顺序。 (3)展开部 完整聆听展开部,边听边思考:这段音乐表现了什么内容?它的音乐

《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

《梁山伯与祝英台》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全曲。 2、初步认识奏鸣曲式的结构,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尾声。 3、欣赏过程中音乐的表现手段与故事内容相融合,理性分析与情感抒发相结合,情感在音乐中获得体验,并能展开一定的联想空间。 重点难点: 从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中获得音乐情感的体验。 教学准备: 多媒体 一、导入: 播放《梁祝》音乐片段,教师语言导入。 教师:彩虹万里白花开,花间彩蝶成双对,千年万代分不开,梁山伯与祝英台。同学们,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家喻户晓,下面请把你们课前收集的有关《梁祝》的资料同大家一起分享。 二、新课教学: (一)出示课件 1、请学生(分小组)把自己课前收集到的有关《梁祝》的资料上台来与大家进行分享(各种传说、故事背景等等)。 老师:我想同学们都听说过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请你们分小组上台来介绍一下你们所收集到的有关梁祝的资料。

学生:分小组介绍。 老师:谁来讲讲你所知道的《梁祝》的故事。 学生:讲述故事。 老师:同学们讲得都非常的精彩,说明是用了心去收集的。(介绍自己收集的资料与学生分享)。 知道梁祝故事的人,听过梁祝音乐的人,都永远会为这种千古传咏的爱情故事所深深撼动,爱情就是这样,它是两情相悦两厢倾慕两性向往生死相随之最完美体现。而更让人永世不忘的就是那感人心魄的绝唱。梁祝的化身,就是那翩翩起舞紧密相随的蝴蝶,在云南民间传说中是指美凤蝶。从它诞生以来,就一直成为世人的爱情楷模和民族伟大情操的典范,它深刻蕴育着民族精神和忠贞理想,中国人民深深喜爱梁祝,世界人民也同样是喜爱梁祝!人民用不同的音乐形式来表达这种情愫,在其中赋予着高尚的精神寄托。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就是用它那优美动听的音乐向世人讲述着古老而优美动人的传说。 2、展示课件(介绍乐曲) (1)协奏曲的概念。 (是指一件或多件独奏乐器与管弦乐队相互竞奏,并显示其个性及技巧的一种大型器乐套曲。传统的协奏曲通常由三个乐章组成。进入20世纪后,协奏曲的表现形式有许多新的发展和变化。) (2)乐曲的创作背景。(学生介绍) (3)奏鸣曲式的结构: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教师简单介绍)

《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

梁山伯与祝英台 授课年级:八年级 授课课型:音乐鉴赏 授课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本课教学内容选自人民音乐第16册第二单元《乐海泛舟》.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由何占豪、陈钢1959年写成并首演.当时作者是##音乐学院的青年学生.他们为了探索交响音乐的民族化,选择了这一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为题材,吸取了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成功地创作了这部单乐章、带标题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描述了梁、祝二人的真挚爱情,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愤怒的控诉与鞭笞,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思想感情与对这一爱情悲剧的深切同情.乐曲的结构为奏鸣曲式,由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组成.作品从故事中择取"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和"坟前化蝶"三个主要情节,分别作为乐曲呈示部、展开部与再现部的内容.运用西洋协奏曲中的奏鸣曲式,以与小提琴丰富的表现力很好地表现了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并吸收了我国戏曲中丰富的表现手法,使之既有交响性又有民族特色.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聆听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全曲 ,能正确理解并感受该曲各乐段所表达的故事内容与感情. 2、学生能够辨别该曲中独奏乐器的音色. 3、通过聆听该曲,对比分析乐曲结构,得出协奏曲概念. 教学重点:1、聆听各段,理解各段所表达故事内容,并辨别出独奏乐器. 2、聆听全曲,分析乐曲结构,理解协奏曲概念. 教学难点:1、学生聆听《梁山伯与祝英台》全曲,获得情感体验. 教具准备:多媒体、黑板、钢琴、小提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手里拿的这件乐器叫什么名字吗? 生:...... 师:嗯,同学们真是见多识广呀.在上新课之前呢,由老师用这把小提琴给大家演奏一条旋律,同学们想听吗? 生:...... 师:好的,但是请同学们听得时候注意老师演奏的这条旋律,尽量把它背下来.同学们坐好,注意听了啊. 〔演奏《梁山伯与祝英台》主题旋律〕 师:有没有同学能够哼唱一下老师刚刚拉的旋律?有没有同学知道这条旋律是哪首曲子中的? 生:...... 师:嗯,非常好,看来同学们了解得真多啊.老师刚刚拉的好听吗? 生:...... 师:其实老师拉的并不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大师们演奏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好不好? 三、作品创作背景简析: 师: 但是,在听之前,我想知道同学们想知道有关这个曲子的哪些问题呢? 生:......

《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

《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理解、分析《梁祝》,提高学生感受、分析、鉴赏音乐作品的能力。 2、掌握音乐体裁:小提琴协奏曲。 教学重、难点 从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中获得音乐情感的体验。 教学方法 1、聆听为主,讲授、设问、观看投影相结合。 2、充分利用多媒题课件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梁祝》片段。(课前开始播,打上课铃后关掉) 2、教师:大家知道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吗? 学生回答。 教师:那么对它的音乐呢? 学生回答。 教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首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二、作品简介 何占豪(1933—),作曲家,浙江人。主要作品:小提琴齐奏曲《姊妹歌》、弦乐四重奏《过节》、《烈士日记》、交响诗《刘胡兰》、民乐合奏《节日赛马》、越剧《孔雀东南飞》配乐等。 陈钢(1935—),作曲家,上海市人。主要作品:《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及交响诗《屈原》等。 三、作品体裁、作者简介(教师讲授,多媒体课件闪示。) 小提琴协奏曲:以小提琴为主,由多种乐器组成,按乐器种类的不同分为若干组,各组分别担任多声部音乐中的某些声部,演奏同一乐曲。 四、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我们上节课已经学习了奏鸣曲式的体裁,这部作品就是应用了奏鸣曲式的创作方法。请同学

回忆一下这种音乐体裁的结构图。(旨在复习奏鸣曲式的结构图。) (一)、呈示部 1、引子: 欣赏前设问:请同学们注意听,在音乐中有一种乐器模仿了什么动物的叫声?这段音乐的旋律使大家的脑海里呈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播放“引子”音乐) 明确:引子部分一开始用长笛模仿鸟的叫声吹奏出一段旋律,接着双簧管以柔和抒情的引子主题展示出了一幅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美丽景色。 2、主部:(播放“主部”音乐) 欣赏前设问:请同学们注意听,在音乐中使用了哪些乐器演奏?为什么用这些乐器来演奏为的是来表现什么呢? 先是由小提琴奏出富有诗意的爱情主题。接下来大提琴以浑厚圆润的音调与小提琴的轻盈柔和形成对答。最后由全体乐队再次奏出爱情主题,表示出梁祝真挚纯洁的友谊不断加深和互相爱慕的深情。 3、连接部与副部:(播放“连接部与副部”音乐) 连接部:是与爱情主题形成鲜明对比的曲调,它是由越剧过门发展变化而来的,是一段节奏自由的华彩。 副部:设问:这一部分的节奏与前面的主题有什么区别?由此想象一下,这一段音乐描写了梁祝故事里哪一部分的情节?欣赏完后回答。 明确:这段节奏明朗、欢快,多处运用跳音的演奏方式,使旋律活泼、跳荡,独奏与乐队交替出现,生动地表现了梁祝同窗三载、共读共玩的愉快生活。 4、结束部:(播放“结束部”音乐)这段音乐转为慢板,再度出现小提琴与大提琴情意绵绵的对话,其中断断续续的音调,表现了女扮男装的祝英台欲言又止,矛盾害羞的内在情感。表现了十八相送、长亭惜别、依依不舍的情景。 (二)、展开部 这部分描写了“抗婚”、“楼台会”、“哭灵、控诉、投坟”这三个情节,在欣赏时老师做相应的提示:(播放“展开部”音乐) 1、“抗婚”:铜管以严峻的节奏、阴森的音调,奏出了封建势力凶暴残酷的主题;独奏小提琴用散板的节奏,陈述了英台的悲痛与惊惶,乐队强烈的快板,衬托出独奏小提琴坚决反对封建势力的反抗主题。这两个主题逐渐激化,形成英台抗婚的怨愤场面。虽然乐队全奏,曾给人一种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憧憬,但以铜管为代表的封建势力给予了重大压力。

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

•首页相册课件标签 《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 [ 2010-3-18 19:18:00 | By: feifeimama ] 推荐 梁山伯与祝英台 教学内容: 1、了解梁祝这一爱情故事的表现形式 2、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音乐片段 3、初步演唱歌曲《化蝶》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音乐片段,使学生能用音乐基本要素 感受、分析、理解、表现音乐。从而加深对音乐情感的感受和体验。 2、初步学会用委婉、细腻的声音演唱歌曲《化蝶》 3、了解同一主题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用化蝶的歌词导入课堂:碧草青青花盛开,彩蝶双双久徘徊。 千古传诵深深爱,山伯永恋祝英台。 问:大家知道这几句话说的是谁的故事吗?学生回答 问“大家谁能说一下你所知道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学生回答 问:同学们是通过哪种途径知道这个故事的呢?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梁祝》是我国古代的四大民间传说之一。这个故事在民间流传已有一千多年。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被誉为爱情的千古绝唱和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从古至今,有无数人被梁祝的凄美爱情所感 染,人们更是用各种各样不同的形式来传颂这个故事。老师为大家出示几个数字就可以说明这一点: 全国和梁祝有关的戏剧种类有43种。如:京剧、吕剧、越剧、豫剧、昆曲、沪剧、河北梆子等。 和梁祝有关的曲艺种类有23种。如:苏州弹词、四川清音、山东琴书等。 各地流传的有关梁祝的歌谣、故事更是不计其数,另外还有小说、电

影、电视、动画片等体裁。 问:同学们知道哪些和梁祝有关的音乐吗?学生回答 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音乐家时如何用音乐来表现梁祝这个爱情故事的。 二:赏蝶 (一)教师提问: 1、当只有小提琴演奏时的演奏形式叫什么?(小提琴独奏) 2、当由小提琴当独奏乐器协同乐队共同演奏大型乐曲时的演奏形又叫什么呢? (小提琴协奏曲) 首先,我们就来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这首曲子是曲作家何占豪、陈钢于1956年创作的,当时他们还是上海音乐学院的学生,他们为了探索交响音乐的民族化,选择了这一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作题材,并吸取了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成功的创作了这部作品。本节课我们就来欣赏这一作品的部分选段。 (二)、欣赏《梁祝》音乐片段。 1、欣赏“爱情主题”。 问:这段主旋律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问:这段主旋律有什么提点?生回答: 教师总结:旋律优美动听、委婉曲折、节奏舒缓,情绪明朗。 2、欣赏“同窗三载,共读共玩”。 师:在梁祝同窗共读期间,两人经常一起游玩,音乐是如何来表现这一情景的呢?在欣赏中思考音乐的速度(快速)、节奏(紧凑)和情绪(快乐)。 3、师:三年的同窗生活很快就过去了,梁祝二人在结下深厚友谊的同时也不得不面对离别,这就有了“十八相送,长亭惜别”这一场景。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该如何为这段音乐设计速度、节奏、情绪。(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速度:慢速节奏:舒缓情绪:忧伤 4、师:祝英台回到家中后就遭遇了太守之子马文才的提婚,在封建社会“父母之命大于天”的礼制约束下,祝英台的反抗显得那样的无力。接下来,我们就来欣赏这段代表着封建势力的音乐。请大家在欣赏中思考:在

【教师资格考试资料】人教版-初中音乐《梁山伯与祝英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乐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感受歌曲中舒缓、柔和的特点,进一步养成对音乐的热爱,养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过程与方法】 学习过程中运用聆听、表现、合作等方法,学生能够提升音乐感受能力及表现能力。 【知识与技能】 了解协奏曲及奏鸣曲式,能够感知作品表达的情感,能够哼唱歌曲主题。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够了解乐曲所表达的情感,哼唱乐曲主题旋律。 【难点】 了解协奏曲特点、奏鸣曲式结构。 三、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创设情境,为学生讲解《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提问学生: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谁?他们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 (相传,在中国西晋时期,青年学子梁山伯辞家攻读,途遇女扮男装的学子祝英台,两人一见如故,志趣相投,遂于草桥结拜为兄弟,后同到红罗山书院就读。在书院两人朝夕相处,感情日深。三年后,英台返家,山伯十八里相送,二人依依惜别。山伯经师母指点,带上英台留下的蝴蝶玉扇坠到祝家求婚遭拒绝,回家后悲愤交加,一病不起,不治身亡。英台闻山伯为己而死,悲痛欲绝。不久,马家前来迎娶,英台被迫含愤上轿。行至山伯墓前,英台执意下轿,哭拜亡灵,因过度悲痛而死亡,后被葬在山伯墓东侧。)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并引入课题——《梁山伯与祝英台》 (二)感受体验

1.初听歌曲 并设问:“乐曲的旋律如何,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乐曲旋律舒缓、柔和,讲述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 2.作品创作背景简析 这是一部以广泛流传的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为题材,以越剧音乐为素材而写成的单乐章小提琴协奏曲。如今已列入世界名曲。 (1)简单介绍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作者以及协奏曲。 协奏曲是指一件或多件独奏乐器与管弦乐队相互竟奏,并显示其个性及技巧的一种大型器乐套曲。 (2)作品曲式结构介绍。 (三)分段聆听 1.对乐曲分段。 2.教师引导学生分主题聆听,分别体会各个部分不同的情绪及情感,深入了解奏鸣曲式结构。 引子:乐曲开始用长笛模仿春天的鸟鸣,接着双簧管以柔和抒情的引子主题展示出了一幅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美丽景色。 呈示部主部主题:先是在竖琴的伴奏下由小提琴奏出富有诗意的爱情主题。接下来大提琴以浑厚圆润的音调与小提琴的轻盈柔和形成对答,描写梁、祝“草桥结拜”的情景。最后由全体乐队再奏出爱情主题表现出梁祝二人真挚纯洁的情谊不断加深和相互爱慕的深情。 呈示部副部主题:副部是活泼的回旋曲独奏小提琴和乐队交替演奏,描写梁祝同窗三载、共读共玩的幸福生活。 呈示部结束部:独奏小提琴用半吟半唱的演奏表现出“长亭惜别”时梁祝千言万语、有口难开的情景。接着又出现小提琴与大提琴的对答,形成如泣如诉的二重唱。 展开部:由三部分构成——抗婚,楼台会,哭灵投坟。大管和大提琴低沉、阴郁的曲调伴随着深重的锣声,预示着不详的征兆。

《梁山伯与祝英台》教学设计优选篇

《梁山伯与祝英台》教学设计优选篇 《梁山伯与祝英台》教学设计 1 __教学利用课前休息时间播放配乐风景Flas__短片(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音乐片段)看动画片,听音乐,__活动。让学生放松心情的同时吸引学生,把__集中到梁祝题材上来,为上课作铺垫。 教师导入1、教师配合课件(情节flash)简单讲述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传说。学生边看课件边仔细听教师讲故事。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被教师的故事和优美的音乐课件吸引,为新授课内容埋下伏笔。 新授课2、教师通过讲梁祝故事引出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先分析教材,再展示课件(完整的曲式结构图)并讲解“协奏曲"和"奏鸣曲曲式结构"。3、教师播放课件并讲解音乐所描述的故事情节,让学生们结合曲式结构图进行欣赏。听完后谈谈自己在音乐中获得的情感体验和感受等。4、教师点评学生回答的问题,然后复习协奏曲知识并__学生:"这首曲子的协奏乐器有哪些?乐器对表现音乐和叙述故事情节起了什么作用?然后播放课件并讲解,让学生边听边思考。认真听老师讲解的新知识,配合老师回答问题。学生用心记住老师的问题,投入地去听音乐在音乐中寻找答案。听老师提出的问题积极回答,认真听音乐分析问题,准备接受教师以后的检验。通过教师讲解,附带多__课件和奏鸣曲曲式

结构图能清楚明白的掌握新知识。边听边思考,让学生了解作品的曲式结构,其次是明确乐曲所表现的故事情节,主要是让学生理解作品,在音乐中获得情感和体验。复习协奏曲及带问题再次听音乐,让学生真正的从作品中感受到诸多协奏乐器的演奏和它们对整部作品所起的重要作用。部分乐器的课件示意图能让学生真正的认识它们。 即兴创作课堂总结作业5、检查学生听音乐后的回答问题情况,简单总结。6、教师把学生分成五个小组,鼓励学生根据《梁祝》故事情节进行"情境绘画创作"比赛,并到学生中间去指导大家创作。7、绘画比赛结束教师小结(略)。找学生伴随《化蝶》音乐朗诵诗歌,教师简单伴舞,找个同学模仿动作,其余同学随歌曲音乐哼唱旋律。8、教师对参与活动的同学进行表扬,对其作品进行点评,表扬优点,指出不足,并鼓励他们勇于尝试,大胆创新。并赠送份小纪念品。9、教师__这节课都学到什么了?10、教师总结这节课所学内容,并结合所学内容对大家进行思想教育,鼓励同学们好好学习音乐,将来为音乐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预习歌曲《化蝶》的相关知识,下节课学习。学生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同学们积极创作,然后小组选出优秀的有创意的参加评比。个别同学朗诵诗歌,模仿老师动作,剩下大部分同学哼唱歌曲的旋律。仔细听老师对自己的点评。认真回答教师__。聆听老师的教诲。使学生了解部分协奏乐器,了解对整部作品所起的作用。绘画创作有助于学生加深作品内容、情节的记忆和所表达情感的

2021年初中音乐教案《梁山伯与祝英台》

2021年初中音乐教案《梁山伯与祝英台》2021年初中音乐教案《梁山伯与祝英台》1 教学目的 1、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全曲。 2、初步认识奏鸣曲式的结构,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尾声。 3、欣赏过程中音乐的表现手段与故事内容相融合,理性分析与情感抒发相结合, 情感在音乐中获得体验,并能展开一定的联想空间。 重点难点 从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中获得音乐情感的体验。 教学准备: 多媒体 一、导入: 播放《梁祝》音乐片段,教师语言导入。

教师:彩虹万里白花开,花间彩蝶成双对,千年万代分不开,梁山伯与祝英台。同学们,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家喻户晓,下面请把你们课前收集的有关《梁祝》的资料同大家一起分享。 二、新课教学: (一)出示课件 1、请学生(分小组)把自己课前收集到的有关《梁祝》的资料上台来与大家进行分享(各种传说、故事背景等等)。 师:我想同学们都听说过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请你们分小组上台来介绍一下你们所收集到的有关梁祝的资料。 生:分小组介绍。 师:谁来讲讲你所知道的《梁祝》的故事。 生:讲述故事。 师:同学们讲得都非常的精彩,说明是用了心去收集的。(介绍自己收集的资料与学生分享)。 知道梁祝故事的人,听过梁祝音乐的人,都永远会为这种千古传咏的爱情故事所深深撼动,爱情就是这样,它是两情相悦两厢倾慕两性向往生死相随之最完美体现。而更让人永世不忘的就是那感人心魄的绝唱。梁祝的化身,就是那翩翩起舞紧密相随的蝴蝶,在云南民间传说中是指美凤蝶。从它诞生以来,就一直成

为世人的爱情楷模和民族伟大情操的典范,它深刻蕴育着民族精神和忠贞理想,中国人民深深喜爱梁祝,世界人民也同样是喜爱梁祝!人民用不同的音乐形式来表达这种情愫,在其中赋予着高尚的精神寄托。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就是用它那优美动听的音乐向世人讲述着古老而优美动人的传说。 2、展示课件(介绍乐曲) (1)协奏曲的概念。 (是指一件或多件独奏乐器与管弦乐队相互竞奏,并显示其个性及技巧的一种大型器乐套曲。传统的协奏曲通常由三个乐章组成。进入20世纪后,协奏曲的表现形式有许多新的发展和变化。) (2)乐曲的创作背景。(学生介绍) (3)奏鸣曲式的结构: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教师简单介绍) 师:刚才有同学介绍了这首乐曲主要是反映了人们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对梁祝这一爱情悲剧的深切同情。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情去倾听音乐述说的故事吧!(请学生边听边思考,听完后分别归纳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中有哪些故事片段,并谈谈自己的感想和体会,形式不限。) 故事就在一个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日子里开始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