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三 果蔬中维生素C的定量测定
果蔬维生素C含量测定

果蔬维生素C含量测定原理:还原型抗坏血酸能还原染料2,6-二氯靛酚,该染料在酸性中呈红色,被还原后红色消失。
还原型抗坏血酸还原2,6-二氯靛酚后,本身被氧化成脱氢抗坏血酸,在没有杂质干扰时,一定量的样品提取液还原标准2,6-二氯靛酚的量与样品中所含维生素C的量成正比。
试剂配制:(1)2%草酸溶液:溶解20克草酸结晶于200毫升水中,然后稀释至1000ml(2)0.2 mg/ml抗坏血酸标准溶液:准确称取10 mg抗坏血酸,溶于2%草酸溶液中,定容到50 ml容量瓶中,置冰箱中保存。
(3)2,6-二氯靛酚溶液:称取50 mg2,6-二氯靛酚钠盐,溶于50 ml热水中,冷却后用蒸馏水定容至250 ml容量瓶中。
过滤后,置于棕色药瓶中保存在冰箱内。
步骤1.标准抗坏血酸溶液的标定吸取标准抗坏血酸溶液2 ml,加入5 ml20 g/L的草酸溶液,以2,6-二氯靛酚溶液滴定至桃红色且15 s内不褪色即为终点。
用同时刚配好的V C标准溶液标定,记录每ml 2,6-二氯靛酚溶液相当于V C的毫克数(mg/ml)。
2.样品的准备及滴定取样品匀浆10.0 g,加入90 ml 2%草酸溶液,定容至100 ml,过滤备用。
用标定过的2,6-二氯靛酚溶液滴定至桃红色且15 s内不褪色为止,记下染料的用量,重复三遍。
3.维生素C含量计算W=(V0-V1)A*100/MW为100g鲜样样品中含抗坏血酸的毫克数V0为滴定样品所用的染料的ml数。
V1为空白样品所用的染料的ml数。
A为1ml染料溶液相当于维生素C的毫克数(mg/ml)。
M为取样量即样品克数。
第三法2,6-二氯靛酚滴定法17 原理用蓝色的碱性染料2,6-二氯靛酚标准溶液对含L(+)-抗坏血酸的试样酸性浸出液进行氧化还原滴定,2,6-二氯靛酚被还原为无色,当到达滴定终点时,多余的2,6-二氯靛酚在酸性介质中显浅红色,由2,6-二氯靛酚的消耗量计算样品中L(+)-抗坏血酸的含量。
果蔬中维生素C的测定

果蔬中维生素C的测定
维生素C(抗坏血酸)是一种重要的水溶性维生素,可以在多种果蔬中找到。
以下是一种常见的方法来测定果蔬中的维生素
C含量:
1. 准备样品:将所需的果蔬样品洗净,去除外皮、种子和纤维,然后将其切碎成小块。
2. 提取维生素C:将切碎的果蔬样品加入足够的去离子水中,使用搅拌器将其搅拌均匀。
然后使用滤纸或离心机将提取液分离出来。
3. 准备标准曲线:制备一系列已知浓度的维生素C标准溶液,可以使用市售的维生素C标准品。
标准溶液的浓度应该涵盖
预期测定样品中的维生素C范围。
4. 进行反应:将提取液和维生素C标准溶液分别加入试剂中,常见的试剂是重铬酸钾溶液。
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应,产生颜色变化。
5. 反应色彩测定:使用分光光度计或相关仪器,对样品和标准溶液中的颜色进行测定。
维生素C的浓度与测定的吸光度或
测得的颜色深浅有关。
6. 计算维生素C含量:使用标准曲线得出的吸光度与维生素
C标准溶液的浓度的关系,计算样品中的维生素C含量。
综合分析实验:实验3:果蔬中维生素C测定(实验报告)

实验果蔬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学院/专业/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
合作者:________________ 实验日期______年__月__日教师评定:______________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仪器及试剂】
【简单实验步骤】
【数据记录及处理】
Vc质量: g ;西红柿质量: g ;橙子质量: g
实验中你与合作者配制的公用试液有(详细记录称取量及配制过程):
(1)分光光度法:标准曲线及待测样品吸光度的测定
表1. 标准系列及待测果蔬吸光度的测定
以Vc含量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图1. 标准曲线(图打印成适当大小,贴在此处)
计算原待测试样西红柿及橙子中Vc的含量(利用拟合方程求算,注意稀释倍数,以mg/100g表示)
(2)荧光法:标准曲线及待测样品荧光光度的测定
表2. 标准系列及待测果蔬荧光强度的测定
图2. 标准曲线(图打印成适当大小,贴在此处)
计算原待测试样西红柿及橙子中Vc的含量(利用拟合方程求算,注意稀释倍数,以mg/100g表示)
【实验评价及问题讨论】。
《水果蔬菜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农夫山泉 艾兰德
假如你是医生,你建议他多吃哪种呢?
常见水果和蔬菜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滴定管
1、读数时,视线、刻度、液面的凹 面最低点在同一水平线上。
正确
2、量取或滴定液体的体积==第二次 的读数-第一次读数。
水果蔬菜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实验原理】
VC是一项重要的营养指标,不同果蔬的VC 含量不同。维生素C是强还原性物质,在酸性 溶液中,能把碘(I2)还原成碘离子(I-), 而当碘液过量时,又会使被测溶液里的淀粉显 蓝色,因此利用这一原理,可以用直接碘量法 测定水果蔬菜中维生素C的含量。
7……………………………….
【探究3】常见水果蔬菜中维生素C含量测定
【探究3】常见水果蔬菜中维生素C含量测定
(结果)
1 2 3 4
5
6 7 8
白菜 番茄
橙子 梨
青椒 红提
桔子 柚子
药剂师
分光光度仪
VA:夜盲症,角膜干燥、脱屑等
VB1:硫胺素,增食欲,维持神经活
动物肝脏、蛋、乳制品、蔬菜、水果
动,缺则脚气病,神经炎等。
米糠、蛋、葵花籽、大豆
VD:促进钙、磷吸收,缺乏得佝偻
症、 成年人骨质疏松
鱼肝油、蛋、乳制品、金枪鱼
VB2:口腔溃疡、皮炎、舌炎、唇裂
坚果、谷物、肝脏、牛乳
维生素
VE:生育酚,缺时男女不育、先兆 流产、肌肉性萎缩
谷物胚胎、肝脏、鸡蛋、鱼类、植物油
Vpp:VB3,烟酸,(癞)糙皮病
【实验原理解读】
1号 2号
淀粉溶液
淀粉+Vc混合液
Q1:锥形瓶1变成了什么颜色?说明了什么? Q2:锥形瓶2变成了什么颜色?但是变色过程与1有
果蔬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含量”相关文档)共8张

的含量。其反应式如下: 5 、对实验过程和结果的 • RCOOH + NaOH→ RCOONa +H2O 果蔬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2,指示剂显红色)时,根据消耗的标准碱液体积,计算出样品总酸的含量。 果蔬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用酚酞作指示剂,当滴定到终点(pH=8.
• 仪器:电位滴定器
范例
• 实验方案设计(框架)
用酚酞作指示剂,当滴定到终点(pH=8.
• 测定一些常见果蔬中维生素C含量实验结果 4、误差分析
2,指示剂显红色)时,根据消耗的标准碱液体积,计算出样品总酸的含量。 4、误差分析
记录卡 5 、对实验过程和结果的
用酚酞作指示剂,当滴定到终点(pH=8. 2,指示剂显红色)时,根据消耗的标准碱液体积,计算出样品总酸的含量。 2,指示剂显红色)时,根据消耗的标准碱液体积,计算出样品总酸的含量。 电位滴定法:样品中的有机酸(弱酸)用标准碱液滴定时,被中和生成盐类。 仪器: 4、误差分析 果蔬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用酚酞作指示剂,当滴定到终点(pH=8. 电位滴定法:样品中的有机酸(弱酸)用标准碱液滴定时,被中和生成盐类。 反思与建议 3、实验测定一些常见果蔬中
果蔬中维生素C 含量的测定
3、实验测定一些常见果蔬中
维生素C的含量。 4、误差分析 5 、对实验过程和结果的
反思与建议
测定果蔬中VC含量
• 荧光法:
• 样品中VC与邻苯二胺 反应生成有荧光的物 质,其荧光强度与VC浓 度成正比.
–仪器:
–荧光计
测定果蔬中VC含量
• 电位滴定法:样品中的有机酸(弱酸) 用标准碱液滴定时,被中和生成盐类。用酚酞作
水果和蔬菜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水果和蔬菜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实验18 水果和蔬菜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一、目的学会测定果蔬中Vitc含量的方法。
二、材料、用具及仪器药品1(材料,各种蔬菜或水果2(用具及仪器、研钵或捣碎机。
100ml锥形瓶、50ml容量瓶,10ml移液管,5ml移液管,100ml量筒,微量滴定管,漏斗、滤纸,电子天平3(试剂(1)2%草酸溶液:草酸2g,溶于100ml蒸馏水(2)1%草酸溶液:溶1g草酸于100ml蒸馏水。
(3)标准抗坏血酸溶液:准确称取50.mg纯抗坏血酸,溶于是1%草酸溶液,并稀释至500ml。
贮棕色瓶,冷藏,最好临用时配制。
(4)2.6-二氯酚靛酚钠溶液:溶31mg2.6-二氯酚靛酚在300ml热水中,冷却后加水稀释至500ml,滤去不溶物,贮在棕色瓶内,冷藏(大约可保存一星期)。
每次临用时,以标准抗坏血酸溶液标定。
三、原理果蔬中含有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维生素C能还原染料2.6-二氯酚靛酚钠(蓝色)为还原型2.6-二氯酚靛酚钠(无色)。
因此,可用2.6-二氯酚靛酚钠滴定样品中的维生素C,根据滴定时所用去染料数,计算出样品中的维生素C含量。
滴定终点的判定是以被滴定溶液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显现的粉红色不褪色为准,这是由于2 .6——二氯酚靛酚钠具有在酸性溶液中显粉红色,而在中性或碱性溶液中呈蓝色的特性。
四、方法步骤1、提取:用水洗净新鲜白菜叶柄,用纱面或吸水纸吸干表面水份,然后称取10.0g,加2%草酸20ml,置于组织搅碎机中打成浆状或用研钵研匀浆。
倒入100ml 容量瓶中以2%草酸溶液稀释至刻度,静置10分钟,过滤滤液备用。
2、滴定(1)(标准液滴定:准确吸取标准抗坏血酸溶液1.0ml(含0.1抗坏血酸)置100ml 锥形瓶中,加9ml%草酸,微量滴定管以2.6-二氯酚靛酚钠滴定至淡红色,并保持15秒即为终点。
由所用染料的体积计算出1ml染料相当于多少mg抗坏血酸。
(最好做两份)2(样液滴定:准确吸取滤液两份10.0ml分别放入100ml锥形瓶内,滴定方法同前。
实验三 维生素C的定量测定

实验三维生素C的定量测定一、研究背景维生素C的主要作用是提高免疫力,预防癌症、心脏病、中风,保护牙齿和牙龈等。
另外,坚持按时服用维生素C还可以使皮肤黑色素沉着减少,从而减少黑斑和雀斑,使皮肤白皙。
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有花菜、青辣椒、橙子、葡萄汁、西红柿等,可以说,在所有的蔬菜、水果中,维生素C含量都不少。
美国专家认为,每人每天维生素C的最佳用量应为200~300毫克,最低不少于60毫克,半杯(大约一百毫升)新鲜橙汁便可满足这个最低量。
而中国营养学会建议的膳食参考摄入量(RNI),成年人为100mg/日,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为1000mg/日。
维生素C 在维持身体健康方面很重要,因此有必要建立合理的定量测量维生素C的方法,本实验所采用的2,6-二氯酚靛酚钠滴定法就是其中一种。
二、实验原理维生素C具有很强的还原性,在中性和微酸性环境中能将染料2,6-二氯酚靛酚还原为无色的还原型2,6-二氯酚靛酚,同时自身氧化为脱氢抗坏血酸。
由于氧化型2,6-二氯酚靛酚在酸性溶液中显红色,在中性或碱性溶液中成蓝色,所以用2,6-二氯酚靛酚滴定维生素C的酸性溶液,滴下的2,6-二氯酚靛酚与维生素C迅速反应呈无色,当维生素C全部反应,滴下的染料使溶液呈现粉红色,此时即为滴定终点。
于是可以依据标准2,6-二氯酚靛酚的消耗量求出维生素C的含量。
三、仪器与试剂1、仪器(1)离心机:上海安亭科学仪器厂飞鸽牌系列,Anke 7DL-40B(2)架盘天平:北京天平物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3)平衡天平2、试剂(1)2%草酸溶液(2)0.2mg/ml的标准抗坏血酸溶液(3)2,6-二氯酚靛酚钠溶液3、实验材料2g桔皮和10g桔肉四、实验步骤1.样品的处理和提取2.空白测定取2%草酸10ml ,放入50ml 三角瓶中,用2,6-二氯酚靛酚钠溶液滴定至三角瓶内溶液呈粉红色,15秒内不褪色为终点,记录所用滴定液体积,重复三次取平均值。
3.标定2,6-二氯酚靛酚钠溶液取2ml 标准抗坏血酸溶液加8ml2%草酸溶液,置于50ml 三角瓶内,用2,6-二氯酚靛酚钠溶液滴定至终点,记录所消耗2,6-二氯酚靛酚钠溶液的量,重复三次取平均值。
果蔬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方法探究3

果蔬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方法探究一、实验目的1.学习并掌握定量测定维生素C的原理和方法。
2.了解蔬菜、水果中维生素C含量情况。
二、实验原理维生素c又名抗坏血酸( ascorbic acid), 是一种含有6个碳原子的酸性多羟基化合物, 具有很强的还原性。
它影响胶元蛋白的形成,并且有解毒作用,它参与体内的氧化还原反应, 多种羟化反应, 有防止贫血的作用, 可改善变态反应, 刺激免疫系统, 是人体不可缺少的物质。
它广泛存在与水果和蔬菜中。
人体不能自身制造Vc,所以人体必须不断地从食物中摄入Vc,通常还需储藏能维持一个月左右的Vc。
缺乏时会产生坏血病,故又称抗坏血酸。
因此, 了解各种果蔬中维生素c含量是很有必要的。
维生素C属水溶性维生素,分子式C6H8O6。
分子中的烯二醇基具有还原性,能被I2定量地氧化成二酮基,因而可用I2标准溶液直接测定。
C6H8O6+I2= C6H6O6+2HI使用淀粉作为指示剂,用直接碘量法可测定药片、注射液、饮料、蔬菜、水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
由于Vc的还原性很强,较容易被溶液和空气中的氧氧化,在碱性介质中这种氧化作用更强,因此滴定宜在酸性介质中进行,以减少副反应的发生。
考虑到I -在强酸性中也易被氧化,故一般选在pH为3~4的弱酸性溶液中进行滴定。
三、实验仪器及药品材料:新鲜苹果、西瓜、西红柿。
仪器:烧杯多个、量筒、玻璃棒、布氏漏斗、真空泵、台秤、滴管、容量瓶多个(250mL)、酸式滴定管、酒精灯研钵,离心机,滤纸,锥形瓶等药品:碘液滴定法溶液配制( 1) 0.02mol /L碘溶液: K I10g溶于蒸馏水中, 配成K I溶液, 取1.27 ~ 1.30g 碘, 加入到K I溶液中, 待碘完全溶解后, 加水定容到250m ,l 置于棕色瓶中。
( 2) V c溶液: V c片剂( 100mg /片) 研碎, 加水10~ 15m,l 置与锥形瓶中, 现配现用。
( 3) 2% 可溶性淀粉溶液: 可溶性淀粉2g 加水100m,l 煮沸, 冷却待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三果蔬中维生素C的定量测定(紫外法)
(4学时)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用铜离子氧化法测定维生素C(Vc)(紫外法);
2. 了解Vc定量测定的其他方法,如:磷钼酸比色法、碘量法、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近年来用全自动电位滴定仪进行电位滴定)、紫外法、2,4-二硝基苯肼测定总抗坏血酸量、高效液相色谱法、毛细管电泳法、荧光法、Flinb近红外分光光度法等。
二、实验原理
抗坏血酸在波长243~267nm处有较高的吸收值,但在样品成分比较复杂时,因有强烈的背景吸收而不适宜用紫外法测定其Vc含量。
用碱加热法等处理法都存在试剂较贵、操作复杂、时问长等一系列问题而不能广泛应用。
利用铜离子消除背景误差,能直接测定一些水果蔬菜样品中的Vc含量而不需要进行前处理,操作简单干扰少。
附加说明:在测定Vc的国标方法中,荧光法为测定食物中Vc含量的第一标准方法,2,4-二硝基苯肼法作为第二法。
三、实验器材与试剂
实验材料
桔子
实验器材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涡旋混合仪;高速冷冻离心机;榨汁器;电热恒温水浴锅;试管与试管架;胶头器长滴管及移液管;250mL烧杯等。
实验试剂
1. 120μg/mL Vc贮液:120mg Vc,加适量蒸馏水溶解,然后用1000毫升容量瓶定容。
存4℃备用。
2. 5μg/mL的铜离子溶液:①先配成1000μg/mL的硫酸铜溶液;②取上述
硫酸铜溶液5mL,加入1mol/L的醋酸溶液7mL及1mol/L醋酸钠200mL,用蒸馏水定容。
③5×104mol/L的EDTA溶液:36.5mgEDTA溶于适量蒸馏水,250 mL 馏水定容。
④铜离子-EDTA混合液(6.2×105mol/L):使用前将上述铜离子溶液和EDTA以4:1(v/v)混合而成(现用现配)。
四、实验步骤
1. 标准曲线制作
取12支试管(大试管)分成2组,按下表进行操作。
维生素C溶液浓度为120μg/mL。
2. 样品测试
取一定量的桔子瓣记录克数。
挤压成汁,9000 rpm,4℃离心15min,取上清液量其体积并稀释20倍。
1 mL样品稀释液,加入5mL铜离子-EDTA混合液(pH6)于波长267nm处测定其吸收值,结果为J(I)。
取1mL样品稀释液加入4mL铜离子溶液(5μg/mL),50℃水浴中加热15min,以破坏所有Vc,然后加入1mL 5×104 mol/LEDTA溶液于波长267nm处测定其吸收值,结果为J(II)。
3. 计算
样品中Vc含量=
M
S V
J ⨯⨯
∆
⨯
6
其中:6——铜离子-EDTA溶液稀释倍数△J——J(I )-J(II)
V——材料总体积
S——标准曲线斜率
M——样品质量
五、注意事项
由于Vc已被氧化,同时不同植物体内不同程度地含有已被氧化成深色产物的鞣酸等成分,为尽量避免背景物质、有色物质的产生,准确测定Vc含量,实验过程中应尽量迅速操作。
六、实验报告
1. 内容与要求
实验目的与要求、实验原理、主要实验步骤与结果观察、结果与讨论。
2. 思考题
查阅、比较与讨论目前测定Vc的方法,谈谈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