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新闻传播史
中外新闻传播史

中外新闻传播史中外新闻传播史第⼀章新闻传播的起源第⼀节⼝头新闻时代1.以⼝头语⾔传播为主,⾮语⾔传播为辅。
语⾔的产⽣是⼈类历史上第⼀个重要的⾥程碑。
(巴⽐伦通天塔)2.⾮语⾔传播⼿段①标记传播(结绳记事)借助⼀定的物体或标记为载体,传递或储存⾳讯的传播⽅式②声光传播(击⿎传讯,烽⽕报警)以声⾳或光线作为传递信息载体③图式传播(印第安⼈的图形⽂字)(最⾼级)⽤简单的书写符号或图形来表达意思、传递⾳讯、记载事实第⼆节⼿写新闻时代1.⽂字的产⽣和书写材料的改进是⼈类传播史上第⼆个重要⾥程碑,它标志着⼈类原始时代的终⽌,⽂明时代的开始,并为⼿写新闻传播的产⽣奠定了基础。
(苏美尔⼈的楔形⽂字)2.古代西⽅⼿书传播形式①公告式的官⽅公报(古罗马的《每⽇纪闻》)“历史上第⼀份官⽅报纸”②书信式的新闻信(⼩普林尼:苏威尔⽕⼭爆发)3.古代中国⼿书新闻传播汉代:邸报——唐代:进奏院状——宋代:定本制度/民间⼩报摸索题:1.⽂字的传播优势体现在?①便于储存和查找②传播⾯⼴③传播更为迅速④传播具有新闻性⑤传播更具准确性2.《每⽇纪闻》是什么媒介?在西⽅新闻史上为何具有如此突出地位?①是历史上第⼀份公告式的官⽅公报。
②当时,《每⽇纪闻》要紧报道元⽼院的议事记录;历史学家们认为,罗马帝国之因此能统治宽敞的疆域,⾄少还有⼀部分缘故是由于它有⼀个发达的、包括《每⽇纪闻》在内的信息传播系统,⽽罗马帝国的灭亡,也与其扩张过甚、传播系统相对滞后有关。
第⼆章近代报刊的萌芽和争取出版⾃由的⽃争第⼀节近代报业的萌芽和进展1.近代报业显现的历史条件(摸索题)①必要条件:印刷术的发明和普及(为印刷新闻传播奠定了基础,是⼈类传播史上第三座⾥程碑)包括⑴毕昇发明活字排版印刷术(宋朝庆历年间1041—1049)⑵德国古登堡改进⾦属活字印刷术(公元1450年前后)②必要条件:社会关于新闻信息的需要信息需求旺盛的缘故:⑴地理⼤发觉、环球航⾏⑵全球市场的形成与殖民掠夺⑶⽂艺复兴运动⑷宗教改⾰⑸近代民族国家的普遍建⽴③重要条件:邮政事业的产⽣2.宋代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后,最早运⽤这⼀新技术的出版物是《⼩字》。
中外新闻传播史知识点总结 概述及解释说明

中外新闻传播史知识点总结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本篇文章旨在总结和解释中外新闻传播史的知识点。
新闻传播是人类社会中重要的一环,它在推动社会进步、促进文化交流和增进了解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了解中外新闻传播史的发展过程和关键事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新闻传播现象、分析媒体角色以及思考其对社会与文化的影响。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介绍:首先,在“2. 中外新闻传播史知识点总结”部分,我们将概括国内和国外新闻传播史中的重要要点。
然后,在“3. 解释说明中外新闻传播史要点”部分,我们将对这些要点进行详细解释和说明,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其背后的含义和影响。
最后,在“4. 结论”部分,我们将对文章进行总结,并提出一些相关问题供读者深入探讨。
1.3 目的本文的目标是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清晰的中外新闻传播史知识框架,帮助他们系统地了解新闻传播领域的重要发展历程和关键事件。
通过本文所呈现的概述和解释说明,读者不仅可以加深对中外新闻传播史的理解,还能够培养对媒体与社会关系、信息传播方式以及传媒产业演变等方面的批判性思考能力。
我们希望读者通过阅读本文,能够更全面地认识到新闻传播史对我们个人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并能够在实践中运用这些知识来做出有益的决策和行动。
2. 中外新闻传播史知识点总结:2.1 国内新闻传播史要点:国内新闻传播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通讯方式,如信鸽传递信息、火焰传递信息等。
然而,现代国内新闻传播的演变主要经历了以下重要阶段:- 中国最早的新闻发行机构可以追溯到明朝的“都察院”,但真正意义上的近代新闻机构始于清朝晚期和民国初期。
- 新闻纸媒在中国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840年,当时英国人在上海创办了《北华捷报》,成为中国第一份现代报纸。
- 中国第一份由政府主办的报纸是1902年创办的《京报》。
- 新闻界在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发生了巨大变化,出现了大量党派刊物和独立媒体。
- 建国后,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在这一时期,所有中文媒体被国家控制,并服务于党和政府宣传目标。
中外新闻传播史-PPT精选文档

中外新闻传播史
手机——接近人类最本初的传播
绪论 WHAT WHY HOW
什么是新闻?
新近或正在发生事实的报道? “人咬狗,狗咬人” 采写(录 摄)、 编(播)、 评 今天的新闻,明天的历史。 “新闻是历史的初稿” —— 董桥
重要的是了解人类传播发展的整体脉络和 主导倾向,理解传播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 作用的基本因素。
绪论
古代新闻传播 近代新闻事业的出现与发展 中国近现代报业 政党报刊西方现代包哦也 世界广播电视新闻事业
教材
中国新闻事业史 丁金林 高教 外国新闻事业史 邓超然等 人大
推荐:
“古之时,本有三纲六纪,民人但知其 母,不知其父,,能覆前而不能覆后,卧 之卧之詓詓,起之吁吁。饥则求食,饱则 弃余; 茹毛饮血,而衣皮苇。 ——班固《白虎通·号》
传播是人类社会化的必然结果,上古时 期已有传播结果存在,如舜任命龙为纳言 之官。
口语传播已有非常严密的编码系统,语 言,艺术都已非常成熟,如诗经,荷马史 诗。 口语传播的特点:传播者与接受者处于 相同的时间空间,反馈非常及时。
什么是传播?
Who says what to whom in which channel with what effect. 要素:传者、内容、受众、媒介、效果 (反馈)
历史是什么?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过去?
往事?
记忆?
美国历史学家卡尔·贝克尔? 历史绝不是锁在书本里的僵死知识,而是
融汇在活生生的现实人生里的记忆。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克罗齐
口语传播对空间束缚的突破 身势语言 语气 语调 突破时空。从口语到文字的过渡形态:
中外新闻传播史课程简介

中外新闻传播史课程简介
中外新闻传播史课程是一门探讨新闻传播发展历程以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新闻传播制度和实践的课程。
该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新闻传播的起源、演变和影响,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下新闻传播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课程内容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新闻传播的起源和发展:介绍新闻传播的历史背景和重要里程碑,探讨新闻媒体的出现和演变对社会的影响。
2. 中外新闻传播制度比较: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新闻传播制度和政策,探讨其对新闻自由、媒体监管和新闻报道的影响。
3. 新闻传播技术的演进:讲解新闻传播技术的发展历程,包括印刷术、电报、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探讨这些技术对新闻传播方式和内容的改变。
4. 新闻传播的国际化和全球化:探讨新闻传播在全球化背景下的特点和趋势,以及国际新闻传播的重要性和挑战。
5. 文化差异与新闻传播: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新闻传播特点和问题,包括价值观、道德标准和新闻报道的文化差异。
6. 新闻传播与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探讨新闻传播与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新闻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和责任。
通过学习中外新闻传播史课程,学生可以了解新闻传播的历史演变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新闻传播制度,培养对新闻传播的批判性思维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为未来从事新闻传播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中外新闻传播史共30页

“古之时,本有三纲六纪,民人但知其 母,不知其父,,能覆前而不能覆后,卧 之卧之詓詓,起之吁吁。饥则求食,饱则 弃余; 茹毛饮血,而衣皮苇。 ——班固《白虎通·号》
传播是人类社会化的必然结果,上古时 期已有传播结果存在,如舜任命龙为纳言 之官。
口语传播已有非常严密的编码系统,语 言,艺术都已非常成熟,如诗经,荷马史 诗。 口语传播的特点:传播者与接受者处于 相同的时间空间,反馈非常及时。
媒介是人自身,利用了人发言的能力,以 及将声音传递出去的能量;
传播符号:口头语言,对口头要素进行编 码的智慧;
基于口语的人际传播是人类传播的基础,
传播规模: 内向交流 人际传播 组织传播(按层级体系来传播) 大 众传播
借助一个职业(专业)媒介机构向 全社会公众传递信息。
口语传播局限
崔林 clwood263 Cucs
中外新闻传播史
手机——接近人类最本初的传播
绪论 WHAT WHY HOW
什么是新闻?
新近或正在发生事实的报道? “人咬狗,狗咬人” 采写(录 摄)、 编(播)、 评 今天的新闻,明天的历史。 “新闻是历史的初稿” —— 董桥
“历史是一门经验科学,讲述的是人类的 经验及后人对历史事实的理解和认识,其 中加进了许多因素,如社会形态,人等 — —李大钊
我们对一切历史的认识,都掺入我们当代
课程重点
媒介—— Channel 媒介发展变化的历史及成因
史: 报纸 、 广播电视、 数字媒体 论: 新闻传播发展变化的关键要素及相 互关系、媒介演化的脉络和传播生态形成 的原因。
《美国新闻史》 爱默生 新华 《西方媒介史》 让纳内 广师 《万历十五年》 黄仁宇 三联(重点推 荐) 《历史研究》 汤英比 商务
中外新闻传播史期末总结

中外新闻传播史期末总结一、引言新闻传播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扮演着连接世界、传递信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角色。
从古代的口头传播到现代的多媒体互联网传播,新闻传播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本文将对中外新闻传播史进行总结和回顾,以期全面了解新闻传播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二、中外新闻传播史概述1. 中国古代新闻传播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以文字记载为主。
早在商周时期,中国就有了“传令制”和“奏闻制”,通过官方媒体向民众传递政府的命令和资讯。
随着印刷术的发明,传统纸质媒体开始兴起,如木版印刷的《京报》和《豫报》等。
在大规模技术和制度改革的背景下,中国的新闻传播逐渐与西方接轨。
2. 西方新闻传播的发展西方新闻传播始于古希腊和罗马时期的公共演说,逐渐发展成为印刷术的时代。
在欧洲,法国的《费加罗报》、英国的《泰晤士报》等新闻媒体的兴起标志着现代新闻的诞生。
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的法国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激发了民主意识,促进了新闻传播的进一步发展。
20世纪初,广播和电视的发明将新闻传播带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三、新闻传播技术和媒体的演变1. 印刷术的出现和发展印刷术的发明是新闻传播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在中国,纸张的发明和活字印刷技术的引进推动了印刷术的发展。
在西方,谷登堡的活字印刷技术的出现大大促进了新闻传播的速度和范围。
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蒸汽印刷机的发明进一步提高了印刷速度。
2. 电报和电话电报和电话的发明使得新闻传播不再受限于时空的限制。
电报的出现加快了信息的传递速度,使新闻传播更加及时;电话则使人们能够直接沟通、交流想法和信息。
3. 广播和电视广播和电视的发明带来了全新的视听传播媒体。
广播的出现使人们可以通过收音机同时收听到来自世界各地的新闻和音乐,而电视则将新闻传播带入了图像时代,使得新闻更加生动形象。
广播和电视的崛起使得新闻传播逐渐走向大众化。
4. 互联网和新媒体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出现使新闻传播进入了全面网络化和数字化时代。
中外新闻传播史-PPT资料

什么是传播?
Who says what to whom in which channel with what effect. 要素:传者、内容、受众、媒介、效果 (反馈)
历史是什么?
过去?
往事?
记忆?
美国历史学家卡尔·贝克尔? 历史绝不是锁在书本里的僵死知识,而是
融汇在活生生的现实人生里的记忆。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克罗齐
为什么要学新闻传播史?
新闻学专业的必修课程 学习新闻传播史是为了理解现在新闻业 的发展状况,并为以后更好的发展服务 为自己以后的工作、生活提供坐标
强调两点:
更重要的是方法,而不是知识。要学会的 是如何用历史的方法(也就是历史性的分 析)方法来观察和分析当前的社会现象, 以及找到自己的生存坐标。
媒介是人自身,利用了人发言的能力,以 及将声音传递出去的能量;
传播符号:口头语言,对口头要素进行编 码的智慧;
基于口语的人际传播播 组织传播(按层级体系来传播) 大 众传播
借助一个职业(专业)媒介机构向 全社会公众传递信息。
口语传播局限
《美国新闻史》 爱默生 新华 《西方媒介史》 让纳内 广师 《万历十五年》 黄仁宇 三联(重点推 荐) 《历史研究》 汤英比 商务
课后思考
学习新闻传播史的意义是什么? 将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 媒介的基本理想是什么?
古代传播:从口语到文字
口语传播:人类传播的第一个高峰 传播起源于人类生存的欲求
口语传播对空间束缚的突破 身势语言 语气 语调 突破时空。从口语到文字的过渡形态:
1.时间型媒介:绘画媒介 普列·汉诺夫《论艺术——没有地址的信》 :德国科学家斯巴恩 在巴西河岸上看到土人画的一条鱼,按 图索骥,在河中打到了鱼
中外新闻传播史考题及答案

中外新闻传播史考题及答案中外新闻传播史考试复习一、名词解释(4题,每题5分)1、三社四边协议1870年1月17日,路透、哈瓦斯和沃尔夫三方签订了“联环同盟”协定,美联社也参加了该协定,又称“三社四边协定”,世界划分为四大势力范围,在每一势力范围内,只由一家通讯社负责新闻的采访与发布。
四大通讯社垄断了世界新闻市场,他们凭借自己各方面的优势,压制和排斥所在各国的新闻机构,迫使众多的新闻机构只能从他们唯一渠道获取新闻,达到更好的为本国资产阶级殖民活动服务的目的。
2、默多克默多克,美国著名的新闻和媒体经营者,是全球庞大传媒帝国新闻集团的主要股东,董事长兼行政总裁。
新闻集团旗下拥有《澳大利亚人报》、《纽约邮报》、英国《泰晤士报》、英国《太阳报》、《华尔街日报》等诸多名报。
在他的麾下,还有美国电影界的大腕级电影公司——20 世纪福克斯公司。
当前他的事业还正在不断发展之中。
3、新记《大公报》1926年9月1日,新记《大公报》在天津创刊,成为中国北方的代表性商业报纸。
新记《大公报》创刊号宣布办报的“四不方针”:不党、不卖、不私、不盲。
该报的“三驾马车”领导结构是:吴鼎昌(银行家)任社长,胡政之(名记者)任总经理,张季鸾(名记者)任总编辑。
他们配合得当,各自发挥专长,报纸很快获得公誉。
4、癸丑报灾袁世凯为维护统治,从1912年至1916年,查封报纸71家、捣毁报纸9家,传讯报纸49家,至少有24位报人被杀,60人被捕,全国报纸减少了2/3,从500多家减到130多家。
这一阶段袁世凯政权对报刊的迫害,被称为“癸丑报灾”,因为1913(癸丑年)时袁世凯政权迫害报刊的高峰年头。
袁世凯制造“癸丑报灾”的实质是执政党采用暴力手段消灭反对党报刊和政治报人。
5、便士报便士报又称美分报,19世纪30年代由《纽约太阳报》带头兴起于美国,它以货币的最小单位为报纸的售价卖,每份报纸只卖一便士。
便士报的实质就是买报人不再需要支付报纸的全部成本,报社通过这一方式改变了以前报纸只是富人才买的起的状况,使报纸成了当时最大的信息传播媒介,为后来的报纸广告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也是报纸获取最大利润率的关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DP对各国电视事业的影响
国家
国家数 有电视的 有彩色电视的国家 国家数 数
GDP低的国家 45
28
3(占国家数的6%)
GDP中等的国 56
56
家
发达国家 27
27
33(占国家数的59%) 24(占国家数的89%)
资料来源:1979年世界无线电和电视手册
信息基础设施
中国现代的乡邮递员
10
对电讯基本设施的投资
生物有机体
• 营养系统 • 循环系统 • 神经系统
社会有机体:超级有机体
• 保持系统----社会产业组织 • 分配系统----商业运输系统 • 调节系统----社会管理组织
4
一、新闻传播产生于社会需要
• 好奇心、新闻欲、本能 • 生存需要 • 生产需要 • 生活需要
5
二、社会条件对新闻事业的制约
和
爱
琴
海流闪行 于 Nhomakorabea米
两 河
特
流 域 和
语 系
阿
拉
伯
半
岛
)
)
:
之
印 间 欧 的
亚
语 欧
大
系 陆
雅 利 安 语 系 流 行
于
多
瑙
河
至
俄
罗
斯
33
三、语言产生前的信息传播
• 信息传播并非人类独有的行为 • 一般生物中都存在复杂的信息传播活动 • 早期人类的传播依赖于身体和简单的口语 • 缺陷:不能进行概念化思考
失学少年
14
制度制约从三个方面进行:
媒介创办,准入把关; 对媒体的资源供给; 内容的制作与传播(检查、日常指导); 媒体的参与界限; 受众的接受(知识税、卫星接受)。
15
欧盟国家政府对媒体的各种补贴
制度条件的制约
中国对低俗文化的限制
17
三、新闻传播的社会功能
• 监测环境的功能 • 社会协调的功能 • 舆论监督功能 • 娱乐功能 • 广告功能
21
宇宙大爆炸
人的出现
• 达尔文与贵夫人的对话 • 人类起源于非洲
“在世界上每一个大的区域里,现存的哺育动物 都与在同一区域的产生出来的物种关系密切.非洲
现在生存有大猩猩和黑猩猩两种猿.因此,非洲过 去可能生存有与它们密切相关的灭绝的猿类;而现 存的两种非洲猿是人类最近的亲属,因而我们早期 的祖先更可能是生活在非洲,而不是其他地方”。
第一章 新闻传播的起源
第一章 新闻传播的起源
第一节 人类社会与新闻传播 第二节 新闻传播的早期历史 第三节 手书新闻时代 第四节 主体传媒之外的辅助手段
2
第一节 人类社会与新闻传播
一 新闻传播产生于社会的需要 二 社会条件对新闻事业的制约 三 新闻传播的社会功能
外国新闻传播史
3
斯宾塞:社会有机体理论
• 物质条件的制约 • 精神条件的制约 • 制度条件的制约
6
物质条件的制约
物质条件的制约
GDP
信息基础设施
传播技术
7
GDP对新闻事业发展水平的影响
国家
GDP
日报
收音机
电视机
国民生产总 值低的国家
国民生产总 值居中的国
家
国民生产总 值高的国家
400美元 以下
400-2500 美元
2500美元 以上
每人美元 占总投资的 每人美元 占总投资的% %
年份
1968
1977
发达国家(不含社 16.6
3.5
会主义国家和联邦
德国)
不发达国家
1.6
1.8
抽样代表总数的8%
54.4 3.9
6.7
2.0
资料来源:国际电讯联盟,1977年
精神条件制约:
教育普及水平; 文化传统,社会习俗; 主流意识形态。
12
13
34
语 言 产 生 前 人 类 的 体 态 语 言
35
四、口头传播
口头传播的形式
古希腊的行吟诗人 波斯帝国的口语传播 印度的宗教传播 其他形式:个人间交流,民谣,戏剧,氏族或部 落会议
口头传播的局限性
生理局限 接力传播中的误读
36
口头传播的具体形式
荷马行吟图 古 罗 马 元 老 院 会 议
37
仅因此也为我自己存在的、现实的意识.语 言也和意识一样,只是由于需要,由于和他人 交往的迫切需要才产生的。”
----《德意志意识形态》
32
人类早期的语言系统
•
•(
•
•(
•
•(
•
•(
•
•(
)
流汉
行 于
藏
中 国
语
和 东
系
南
亚
亚乌
欧 大
拉
陆 北
尔
部 地
阿
)
区尔
泰
语
系
-
)
地含
中 海
米
:
一 带
特
古语
非 洲
系
作。逮乎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 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 焉。”
40
文字起源于原始图画
第三节 手书传播时代
一、文字创造和书写材料的发明 二、古代西方的手书新闻传播 三、古代中国的手书新闻传播
38
一、文字的创造和书写材料的发明
关于文字起源的传说 文字起源于原始图画 文字的演化:
图画--象形文字—音节文字—字母文字
书写材料的演进 文字发明的意义
39
1、关于文字起源的传说
[梁]萧统<文选序>: “式观元始……世质民淳,斯文未
《光明日报》2000年4月5日报道
29
人类的脚印
图:澳大利亚发现的冰河期人类脚印
30
二、语言的起源
• 语言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标志 • 语言起源的诸种理论 • 汪汪理论 • 感叹理论 • 唱歌理论 • 约克理论 • 人类早期的语言系统 • 语言产生的意义
31
语言是怎样产生的?
马克思恩格斯: “语言是一种实践的,既为别人存在并且仅
每1000居民
19.2
56.0
5.4
19.0
57.2
22.5
32.80
74.10
338.0
电话机 1.3
到电影院 的人次
每个居民
2.7
15.1
1.1
352.0
7.4
关于电话机的数据未包括中国。 资料来源:《1977年教科文组织统计年鉴》;《世界银行图标册》(有关人口数字); 《世界无线电和电视手册》,1979年;《世界交流》,教科文组织,1977年;《统计文 摘》,美国,1978年;《国际新闻中心报告》,1979年4月,第四卷;《国际报告》,国际 新闻电影协会;等等。
----达尔文《人类的由来》
23
达尔文:人的进化
24
人 类 进 化 谱 系 图
人类的迁徙
不同人种的分布
• 白种人(又称高加索种人,欧洲、北非、东 非、西亚地区)
• 黑种人(又称尼格罗种人,撒哈拉沙漠以南 非洲腹地)
• 黄种人(又称蒙古利亚人,东亚和南北美洲) • 其他人种
27
人类远祖源于中国吗?
18
第二节 新闻传播的早期历史
一、人类的起源 二、语言的形成 三、语言产生前的信息传播 四、口头传播
19
传播历史的五大阶段
• 口头传播时代 • 手书传播时代 • 印刷传播时代 • 电子传播时代 • 网络传播时代
20
一、人类的起源
• 宇宙大爆炸理论 • 生命的起源:两种解释 • 人的出现 • 人类的迁移与人种的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