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力量训练
青少年举重运动员力量训练

浅谈青少年举重运动员力量训练摘要:举重是一项以发展力量为主的竞技体育运动。
为了使运动员在训练中避免更多的运动损伤,应采取较科学、系统的训练方法,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发展力量的显著效果。
关键词:青少年;举重运动员;力量训练一、举重绝对力量来源的生理基础绝对力量是举重运动员进行举重运动的基础。
这种力量不纯粹是一种自然力量的存在,需要通过科学训练获得。
通过力量训练,举重运动员体内会产生一系列生理、生化和形态结构的变化。
①肌肉的生理横断面增大。
肌肉的生理横断面愈大,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力量也愈大。
②神经系统的调节机能得到改善。
只有支配肌肉的神经中枢的机能改善,才有可能使肌肉运动单位发生最大的紧张性变化和使动员更多的运动单位进行活动,这样大脑皮质相应的中枢就需产生强而集中的兴奋过程,皮质神经细胞发放一致的高频率的兴奋冲动。
③使肌肉工作时的供能情况得到改善。
由于力量训练可使肌肉中的毛细血管网增加,从而增强了肌肉组织所需的氧气和养料供应。
此外,由于力量练习时的不断牵扯,肌腱和韧带的细胞亦增殖、长大和坚实,使肌肉组织中的结缔组织增多、增强,脂肪减少,从而提高了肌肉组织的收缩率。
二、举重力量训练理论举重力量训练就是要与专项技术相结合,使训练所获力量不断转化到专项技术动作上,做到循序渐进,有效挖掘运动员潜力,确保运动成绩不断提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力量训练是举重专项能力训练的主要组成部分。
有关每星期训练次数问题虽然有些成功的运动员每星期训练超过5~6次,但他们的训练方法还未被广泛采用。
有些优秀的举重运动员,他们每周训练7次。
在赛前一个半至两个月,有时还每天训练2~3次,但成绩不够理想。
只有具备下列条件每天练2~3次才能生效:①合理的营养,充分保证有机体力量恢复的物质;②教育手段;③各种不同运动量节奏和科学训练手段。
所以,举重项目的力量也与速度项目一样,要掌握相对于个体而科学的训练方法,在加大力量训练负荷的基础上,逐步加大专项力量训练负荷数量,提高强度,增加训练负荷。
举重运动员训练计划

举重运动员训练计划
作为一名举重运动员,训练计划对于提高竞技水平至关重要。
一个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能够帮助运动员提高力量、技术和耐力,从而在比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份针对举重运动员的训练计划,希望能够对广大举重爱好者有所帮助。
首先,举重运动员的训练计划需要包括力量训练、技术训练和有氧耐力训练。
在力量训练方面,主要包括深蹲、硬拉、推举等动作,通过逐渐增加负荷和重复次数来提高肌肉力量。
技术训练则需要重点训练举重动作的技巧和配合,包括抓举、挺举等动作的细节和要领。
有氧耐力训练则是为了提高运动员的持久力和耐力,包括长跑、游泳等有氧运动。
其次,举重运动员的训练计划需要根据个人情况进行调整。
不同水平的运动员需要的训练强度和内容是不同的,因此需要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技术水平和训练经验来制定具体的训练计划。
一般来说,初学者可以以轻重量、高重复次数的方式进行训练,逐渐增加负荷和重复次数;而高水平的运动员则需要更高强度的训练,包括增加负荷、降低重复次数等。
最后,举重运动员的训练计划需要注重休息和营养。
充足的休息是身体恢复和生长的重要条件,而合理的营养则能够为训练提供能量和营养物质。
因此,运动员在制定训练计划的同时,也需要合理安排休息时间,并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科学的饮食计划。
总之,举重运动员的训练计划需要综合考虑力量训练、技术训练和有氧耐力训练,根据个人情况进行调整,并注重休息和营养。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对举重运动员的训练有所帮助,祝愿大家在训练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浅谈少年举重运动员的训练

我 们训 练 的运 动 员 ,4至 1 1 7 岁 之间 , 处 于基础 训 练阶段 , 正 他
尽 可 能使 他 们 掌握 规 范 的 技 术 。
以适量 的 运动 量 ,各 种不 同的教 学训练 方法 给 予他 们最有 效 的训 练, 使他 们获 得 良性 的刺激 , 使成
时 小 腿 应 向脚 尖 方 向 下 压 或 深 蹲
绩 稳 步地 提高 ,为 今后 的专业 强
化训 练打下 坚实的基础 。
练 , 定要 狠抓抓 举 、 举 技术 动 一 挺
作 的规 范化 ; 面发 展 腰 、 、 全 腿 上 肢 三大 力量 ,循 序渐 进 ,稳 步提
在训 练 中努 力使 学生 的技 术 动 作规 范化 。一 个错 误动 作~ 旦
在 技术训 练 中 , 调 举杠 铃速 度 , 强
要 培养 一名 高水 平 的少 年举 重运 动员 , 材这 一关 很重 要 , 选 我
队 所 招 生 的 学 生 ,有 经 过 一 年 基 础 训 练 的 和 没 有 经 过 基 础 训 练 的 。在 初 选 时 , 过 基 础 训 练 的 学 经
各种 力量 素 质基 础 ,在 全 面提 高
抓举 、 举 的训练 原则 指 导下 , 挺 他
高抓 动作数 次 。挺举 , 用杠铃 按挺
举 动作要 求完 成 动作 数 次。要 求
是握 木棍 上举 下 蹲 ;肘肩 关节 均
们经 过几 年 的系统 训练 ,全面提
果 。 由于少年 运动 员技 术 动作 不 稳 定 ,对 某些 技术 细节 掌握 不 是
大 重量 的次 数 。针对被试者 自然站 立, 两手正 握杠 铃 , 距 宽度 为上 握 臂加 肩 宽之 和 。测试 开始 即挺 胸 别腰 , 上身 略前倾 屈 膝 , 杠铃 悬 使
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特征与训练技巧分析

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特征与训练技巧分析随着举重运动在青少年群体中越来越流行,了解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特征和训练技巧变得越来越重要。
以下是一些我们需要注意的要点。
一、特征1.年龄: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年龄通常在12至19岁之间。
这个年龄段内,身体的生长发育和骨骼肌肉系统的成长十分迅速。
在这个年龄段,训练会对身体的发育产生重要的影响。
2.性别:举重运动是一项男女通用的运动,但是在青少年群体中,男性举重运动员比女性举重运动员更多。
3.体形:青少年举重运动员一般矮壮偏重,肌肉发达,力量较大。
这也是受到举重运动技术本身的特点和训练方法的影响。
4.身体素质: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普遍较好,包括有较高的肌肉含量、力量和耐力等。
二、训练技巧1.技术训练:在青少年举重训练中,技术训练是最为重要的环节。
只有掌握了正确的技术动作,才能避免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的受伤风险,并取得好的成绩。
2.力量训练:在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训练中,力量训练占据很大的比例。
通过不断地提升运动员的肌肉力量水平,可以提高他们举重的水平,并且有助于促进身体的骨骼肌肉系统发展。
3.营养保障:为了确保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身体能够得到充足的营养,训练中的营养保障也非常重要。
当运动员在训练或比赛前未获得足够的蛋白质和营养物质时,他们的身体容易疲劳,甚至容易受伤。
4.耐力训练:耐力训练是另一个不可或缺的训练部分。
它可以帮助运动员更好地承受举重过程中的疲劳感,让他们的身体发挥更高的水平。
总之,对于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训练和发展,我们需要注意以上的要点。
通过合理的训练技巧和良好的营养保障,我们可以帮助运动员实现更好的成绩,同时也有助于他们的身体健康发展。
浅析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力量训练

浅析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力量训练在举重比赛中,力量是运动员获得优异成绩的基础。
为了提高青少年举重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表现,力量训练是必不可少的。
下面将从训练计划、训练方法、注意事项等方面浅析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力量训练。
一、训练计划训练计划应根据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年龄、性别、体能状况、体重等因素制定。
一般来讲,初学者和幼年组运动员的力量训练重点应放在技术训练上。
中青年组和青年组的力量训练应加强力量基础的培养和力量的提高。
紧接着是训练周期、训练强度、训练方法等问题,这些都需要经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和设计。
二、训练方法1、卧推训练:卧推是提高青少年举重手臂肌肉力量的重要训练内容。
具体训练方法是将双手放在杠铃上,稍作调整后快速或缓慢地推起杠铃。
初练者重量应尽可能轻。
2、深蹲训练:深蹲是锻炼腿部肌肉和核心肌群的有效方法。
运动员将杠铃放在肩部,蹲下至大腿和小腿成90度角,然后再起来。
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技术训练方法,可以帮助运动员掌握正确的举重姿势。
3、硬拉训练:硬拉是锻炼腰腹肌肉强度的好方法。
训练方法是将杠铃放在腿中央,双手握住杠铃,并将背挺直,然后将杠铃拉至髋部。
这也是一种很好的综合训练方式。
4、助推训练:助推训练是提高肩部和胸部肌肉力量的好方法。
运动员需要将杠铃最后抬起,这需要肩部和胸部肌肉力量的帮助。
三、注意事项1、核心重点:力量训练的重点是核心肌群的训练,这些肌肉包括腹肌、背肌、大腿肌肉等,对于提高举重能力非常重要。
2、合理安排训练量:青少年运动员的身体还处于不断生长发育的阶段,训练量的安排需要合理,不宜过度。
3、定期休息:力量训练需要足够的休息时间,以便肌肉得到充分的恢复和生长。
4、合理饮食:合理的饮食是训练成功的关键之一,参加高强度的运动需要有足够的能量和营养物质的补给,以支持肌肉生长和恢复。
总之,青少年举重运动员需要按照年龄、性别、身体素质等因素制定针对性的力量训练计划,遵循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坚持注意事项,才能在训练中获得更好的效果。
举重运动员训练计划

举重运动员训练计划
首先,举重运动员的训练计划需要包括力量训练、技术训练和
体能训练。
力量训练是举重运动员训练计划的重中之重,通过重复
的力量训练可以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
举重运动员可以进行深蹲、
硬拉、推举等动作来提高全身肌肉的力量。
此外,举重运动员还需
要进行专项的举重训练,包括抓举、挺举等动作的训练,以提高技
术水平和爆发力。
其次,技术训练也是举重运动员训练计划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举重动作的技术要求非常高,需要通过反复的练习和指导来提高技
术水平。
举重运动员可以通过模仿优秀选手的动作、结合教练的指
导来不断完善自己的举重技术,提高动作的标准化和稳定性。
最后,体能训练也是举重运动员训练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举重运动员需要具备良好的爆发力、耐力和灵活性,这些都需要通
过科学的体能训练来提高。
举重运动员可以进行短跑、跳跃、倒立
撑等训练来提高自己的爆发力和灵活性,同时也可以进行有氧运动
来提高自己的耐力水平。
总的来说,举重运动员的训练计划需要综合考虑力量、技术和
体能三个方面,通过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来提高自己的竞技水平。
同时,举重运动员在训练中也需要注意合理安排训练时间和休息时间,避免过度训练导致运动损伤。
希望广大举重爱好者和从业者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不断提高自己的竞技水平。
举重运动员体能科学训练对策分析

举重运动员体能科学训练对策分析一、力量训练力量是举重运动员的关键素质,合理的力量训练能够显著提高举重技术的表现。
具体对策包括:1.选择适当的训练方法:包括自重训练、器械训练、重力训练等。
合理的训练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运动员的力量水平。
2.控制训练强度和频率:根据运动员的体质和训练阶段,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控制每次训练的强度和频率,避免过度训练。
3.融入多种训练方式:力量训练不仅仅包括举重动作,还应融入爆发力、肌肉耐力等多个方面的训练,提高运动员在比赛中的综合能力。
二、速度训练速度是举重运动员展示技术的关键能力,科学合理的速度训练对策能够提高运动员在比赛中的爆发力和灵活性。
具体对策包括:1.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根据运动员的目标和实际情况,制定训练计划,并确保训练的连贯性和可持续性。
2.引入多种训练方式:包括爆发力训练、反应力训练、灵敏度训练等,综合提高速度表现水平。
3.强化技术训练:在速度训练中加强技术细节的训练,提高运动员的动作准确性和时机把握能力。
三、耐力训练耐力是举重运动员在比赛中保持高强度动作的能力,科学合理的耐力训练对策能够增强运动员的持久力和抗疲劳能力。
具体对策包括:1.强化有氧耐力训练:通过长时间的低强度有氧运动,提高心肺功能和肌肉耐力,增强举重运动员的持久力。
2.加强无氧耐力训练:通过间歇训练形式,提高举重动作的质量,增强肌肉爆发力和耐力。
3.合理控制训练强度和量:根据运动员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并注意控制训练的强度和量,避免过度训练引发疲劳和过载。
四、柔韧性训练柔韧性是举重运动员保持正确姿势和动作的重要素质,科学合理的柔韧性训练对策能够提高运动员的灵活性和稳定性。
具体对策包括:1.进行全身性的伸展运动:通过全身性的伸展运动,放松肌肉和关节,提高运动员的柔韧性和关节活动度。
2.引入瑜伽等配套训练:瑜伽等综合性的体操运动,可以加强运动员身体各部位的柔韧性和协调性,提高技术动作的表现。
论举重运动员的核心力量训练

论举重运动员的核心力量训练
举重运动员的核心力量训练是其训练计划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核心力量是指身体的中心部位,包括腰腹部、背部、臀部和盆腔肌群。
这些肌群的力量和稳定性对于举重运动员的表现非常重要,因为它们能够为身体提供稳定的支持,从而使运动员能够更加有效地转化力量,提高技术水平和运动能力。
举重运动员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核心力量训练来提高这些肌群的力量和稳定性。
举重运动员可以通过一些基础的核心力量练习来加强腰腹部的肌肉。
这些练习包括仰卧起坐、平板支撑和腹肌轮等。
仰卧起坐可以锻炼腹直肌,平板支撑可以加强腹外斜肌和腹直肌,腹肌轮可以同时加强腹直肌和腹外斜肌。
这些练习可以帮助提高核心的力量和稳定性,从而提高举重动作的效果。
举重运动员还可以通过背部训练来提高核心的力量。
背部肌肉包括背阔肌、斜方肌和肩胛提肌等。
这些肌肉的力量和稳定性对于保持正确的姿势和保护脊柱非常重要。
为了加强这些肌肉,举重运动员可以进行引体向上、俯卧撑和增加杠铃划船等练习。
引体向上可以锻炼背阔肌和斜方肌,俯卧撑可以加强肩胛提肌和背阔肌,增加杠铃划船可以同时锻炼这些肌肉群。
这些练习可以帮助提高核心的稳定性和力量,从而提高整体的举重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力量训练
中图分类号:g88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5-000-01
摘要在全面运动素质中,力量素质则是首要素质,它不但有助于运动技术的掌握,而且有助于速度、灵敏性和爆发力的提高,更是提高运动成绩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举重力量训练训练方法
当前,世界运动成绩飞速提高的重要原因,就是全面运动素质的高度发展。
而在全面运动素质中,力量素质则是首要素质,它不但有助于运动技术的掌握,而且有助于速度、灵敏性和爆发力的提高,更是提高运动成绩的重要因素。
实践证明,在体育竞技中,如果其他方面条件接近,那么谁有较好的力量素质,谁就能取得较好的成绩。
一、举重绝对力量来源的生理基础
绝对力量是举重运动员进行举重运动的基础。
这种力量不纯粹是一种自然力量的存在,需要通过科学训练获得。
通过力量训练,举重运动员体内会产生一系列生理、生化和形态结构的变化。
(一)肌肉的生理横断面增大。
肌肉的生理横断面愈大,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力量也愈大。
(二)神经系统的调节机能得到改善。
只有支配肌肉的神经中枢的机能改善,才有可能使肌肉运动单位发生最大的紧张性变化和动员更多的运动单位进行活动,这样大脑皮质相应的中枢就须产生强
而集中的兴奋过程,皮质神经细胞发放一致的高频率的兴奋冲动。
(三)使肌肉工作时的供能情况得到改善。
由于力量训练可使肌肉中的毛细血管网增加,从而增强了肌肉组织所需的氧气和养料供应。
此外,由于力量练习时的不断牵扯,肌腱和韧带的细胞亦增殖、长大和坚实,使肌肉组织中的结缔组织增多、增强,脂肪减少,从而提高了肌肉组织的收缩率。
二、青少年举重运动员力量素质训练安排与年龄阶段划分
对青少年进行早期训练,是当今世界体坛上培养优秀运动人才的一条重要经验。
特别是近年来许多运动项目在国内外的大型比赛中,把年轻的运动员推向了领奖台,使得人们对青少年的早期训练,特别是青少年的力量素质训练的年龄尤为关注。
第一阶段(10—12岁)。
此阶段运动员由于心血管、骨骼、肌肉及各组织系统等均尚未发育完全,因此,训练时不宜采用器械练习,而是用模仿动作练习,即模仿学习力量训练的有关动作的基础技术、要领等,并结合运动素质的发展,重点安排与力量素质有联系的速素质训练,这样,既抓住了少年儿童的速度“敏感发展期”发展了速度素质,同时也为力量素质做好了准备。
第二阶段(13—15岁)。
此期间的青少年仍处在生长发育阶段,随着体能的提高,力量素质训练的负荷量也要逐渐增加。
负荷量的增加必须在动作不变形的前提下增加,这期间值得注意的是力量训练必须符合技术训练的要求,不能分开练习,否则,会造成一种力量虽好,却在专项运动成绩上表现不出来,而只停留在一般水平上。
另外,在第二阶段训练中,应当重视技术的基本功训练,在训练中找出与技术有关的肌群去重点发展,经过2~3 年的系统训练后,此时,运动员已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技术动作的掌握已趋稳定,可上升到第三阶段的训练。
第三阶段(16—17岁)。
此阶段的青少年正处于力量发展的敏感期,因此,对这一时期的运动员在继续抓好基本技术训练的同时,应十分重视对运动员腰、腿和三大力量的强化训练。
在训练中,必须掌握好数量、强度和难度,训练安排上要严格遵循由轻到重,由易到难的循序渐进的原则。
三、青少年举重运动员在发展肌肉力量时采用的方法
(一)有效组数训练方法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在对一个动作练习时,对同一重量的重复次数相同。
重量的大小应随着肌力的增加而逐渐增加,重复次数一般1—5次。
按照这种方法,练习时增加了试举重量和重复次数就是力量提高的标志。
刚开始举一个重量时容易,但重复几次后,它就显得接近极限重量了。
训练合理,不仅有助于改进协调性,而且能迅速提高肌肉力量。
(二)综合性发展力量方法
这种方法就是把肌肉动力性练习法与静力性和退让性练习法结合起来使用。
动力性练习法是发展力量的主要方法,其特点是肌肉在收缩时,以缩短来克服阻力而进行工作。
静力性练习法是让身体在相对固定的姿势中静止用力,其特点是肌肉在紧张用力时长度不
发生变化,是发展绝对力量、支撑力量和固定力量的主要方法。
而退让性练习法则是目前人们十分重视的一种力量练习法,其特点是当肌肉工作时,肌肉渐渐退让。
这种方法训练过程,一般以75%的动力性工作,15%的退让性工作,而10%练习要静力性在训练的末尾进行。
在这方面,很多专家认为,综合地运用肌肉活动的各种方法,身体所产生的应答性反应比只运用一种肌肉工作的方法要明显得多。
此外,还有一些肌肉力量的训练方法,如:一条龙训练法,循环训练法等。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发展大肌肉群力量的同时,还应注意对小肌肉群力量的发展,要记住,最严重的损伤往往是由最无力的肌肉所引起的。
因此,注重小肌肉群力量的发展不但预防运动损伤,而且利于运动成绩提高。
参考文献:
[1] 赵竹光.举重运动员的训练[j].体育科研.1983(07).
[2] 运动训练学[m].北京体育学院.19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