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园林文化


摘要:岭南文化作为一种地域文化,其标志和典范是广东文化。广州是岭
南文化的中心,其特色由岭南文化铸就。园林景观如何渗透岭南文化,具有独特
的岭南风格,对于振兴岭南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对岭南文化在园林设
计中的体现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岭南文化;景观园林;设计应用

引言:岭南文化作为一种地域文化,其标志和典范是广东文化,是悠久灿
烂的中华文化的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祖国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从地域
上来说,岭南文化大体分为广东文化、桂系文化和海南文化三大块,主要以属于
广东文化的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和客家文化为主,这是岭南文化的主体。
1.文化概念
岭南是我国南方五岭(大庚、骑田、都庞、萌诸和越城岭)山脉以南地域的概
称,包括广东省、广西区大部、海南省和港澳地区,地处北回归线两侧,属热带、
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类型。岭南文化的所有对象:包括材料、观念、意象、方法等,
在被创造或被改造时,都具有了生、猛二性。生是新鲜、奇异并具有生命力,这
特别体现于与旧文化的对抗之中,岭南文化本质上的革命性和革新性就由此而来;
而猛则是力度、程度上的饱和,岭南文化在一切生活、文化层面上都以浓郁、猛
烈著称,在精美度、实在性上都追求极度,近代岭南文化不仅具有浓郁的地域色
彩,也最早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具有新、实、活、变、生猛、一博、开放等特
征,包容南北,兼纳中西,少受传统文化的约束岭南文化作为一种地域文化,其
标志和典范是广东文化。
2.园林发展脉络
岭南气候条件优异,境内奇山异石、林茂果鲜,五谷丰盛、四季花香。因此
岭南的自然园林具有轻盈、自在、开敞的特色。岭南园林始于南越武帝赵佗。赵
佗建立南越国后,效仿秦皇宫室园囿,在南岳都城番禺(今广东)大狙兴宫筑苑,
称帝后更是把岭南皇家宫苑建筑推上顶峰,今存仙湖遗迹九曜园足见一斑。虽然
皇家园林随着割据政权的消亡而匿迹,但它结合岭南特点,效仿中原园林文化的
园林设计观念催岭南园林建设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随着岭南社会经济文化的发
展及海内外交流的日益频繁,加之海南自古以来特定的自然环境所造就的岭南人
忤逆和反叛的武家文化,使得适合于岭南人生活习惯的私家园林日益盛行,特别
晚清后,岭南的商家富豪与北方的政客官僚、江南的文人骚客并列成为三大地域
园林的创作主体。
3.岭文化在园林中的体现
3.1 岭南园林是不断加以改造、创新、丰富和发展的岭南文

化的“物质空间”
体现,同时亦是传统
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广东是岭南园林的主要发源地,唐宋时期,广东的文化和建筑技术发展很快,岭
南园林得到蓬勃发展。岭南园林的特色为“多元兼容,务实求真,通透畅明,精
巧艳丽”,即不拘一格,兼容并蓄,既吸收中国传统园林的精华,又采用西洋园
林的手法,而且务实,注重现实的感观享受和身心娱乐。此外,岭南园林是岭南
文化千年来的结晶,应继承与发扬其务实、取材与创造讲究“生、猛”的精神,
对其创作手法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一方面应发扬它以植物造景,并根据植物
的特性做到四季合理搭配,形成鲜艳秀丽特点的传统,另一方面应根据现代社会
对绿色的需求及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减少程式化的约束,减少传统中园林建筑的
比例,可以乔木为主体构成绿色空间。对岭南园林应不断加以改造、创新、丰富
和发展。
3.2 园林空间组合灵活多变、过渡自然,建筑小品意境含蓄多姿突显岭南文化
传统的岭南园林常用的布局手法是在建筑庭院中凿池置石、周边间以四时花
木点缀、配植高大乔木留荫,亭、廊、桥、舫、景门、花窗等园林建筑则穿插布
局,结构精巧、色彩艳丽,空间通透开敞。为了达到既在功能上经济,又在景观上“小
中见大”的效果,园景构图上常以缩小尺度的山、池、亭、桥、路等来扩大空间
感觉;理水方式以聚为主,池岸较为规整[4];巧用景门、景窗、假山、石洞翟幌景、
框景来增加景深层次;辅之迂回小径延长游览路线。
3.3 岭南园林伴随着岭南文化的发展而发展
岭南先民遗址的出土材料证明,岭南文化为原生文化。基于独特的地理环境
和历史条件,岭南文化以农业文化和海洋文化为源头,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吸取
和融汇中原文化和海外文化,逐渐形成自身独有的特点:务实、开放、兼容、创
新。岭南园林的开放性、兼容性和多元性最早表现于南越国皇家园林对中原园林
文化的全盘吸收上,到了清代,古典园林中大量用花色玻璃,形成与江南和北方两
地迥然之别,草暖公园和云台公园的西洋规划布局,以及古典园林中大量的满洲窗
都是开放性和兼容性的表现。例如珠江公园,该园以绿化造景为主,通过丰富的
植物群落与山体、溪涧、瀑布、湖泊、建筑的巧妙结合,营造一个绿色世界。全
园的设计,紧扣园艺博览会“人与自然——迈向 21 世纪”的主题,努力营造一个浓
郁岭南特色与现代审美情趣相结合的园林。通过丰富的植物群落与山体、溪涧、
瀑布、湖泊、建筑的巧妙结合,突显岭南亚热带风情景色

。通过运用各种造园手
法,表现岭南人对自然的崇尚和追求,同时也向世人展示岭
南园林所特有的文化底
蕴。
岭南历史文化悠久、独具特色,其历史文化、风俗人情等人文因素不可避免
地感染和影响着岭南的植物景观,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岭南的历史文化。早在
二三十万年前,岭南的先民就在这里繁衍生息,以渔猎和农耕为生,逐渐开创形
成了岭南的本土文化。秦统一岭南后,公元前 203 年至公元前 111 年,南海郡尉
赵佗又在岭南地区建立了南越国,中原文化开始传入岭南,并与本地的百越文化
相互融合,极大促进了岭南文化的发展。而在中国近现代史中,岭南因地处沿海,
开放最早,得西方风气之先,中西文化在岭南大地交融激荡,成为近现代中国政
治、军事、经济的焦点。这期间,岭南地区涌现出了梁启超、孙中山、叶剑英、
冼星海、关山月等大批历史文化名人,可以说这一时期是岭南人文大放异彩,岭
南文化独领风骚的历史时期。到了新中国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岭南经济、社会更
是飞速发展,岭南的文化具有时空交融的特点。这一特点不仅反映岭南地区经济
发达和商业活动十分活跃,岭南的文化影响圈很大,也说明开放、多元、时空交
融的岭南文化具有的无限生机活力。当然,岭南文化除了广东的三大主要文化外,
还包括雷州文化、海南文化、桂东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
3.4 岭南园林与岭南文化的融糅
岭南园林文化有因自然而上升的文化,有因人工而积淀的文化,前者可归结
为海岸文化和热带文化,后者可归结为远儒文化和世俗文化、享乐文化和商业文
化,开放文化和兼容文化,贬谪文化和务实文化。由自然而上升为文化的方面,
如建筑的高活动面和高柱础与水涝和湿气的关系、缓屋面和台风的关系、宽檐廊
与多雨的关系、高墙冷巷与高温的关系、龙形、鱼形、水草、龟、蛇、芭蕉主题
与装饰的关系、塑鼓石与海蕉的关系、崖瀑潭局与自然山水的关系等等,可资利
用则模仿自然之物之景,有弊有害则千方百计通过设计回避或化害为利。
远儒文化是岭南学者对岭南园林文化最精辟的阐释,如果说江南园林和北方园林
的儒意较浓的话,岭南园林的儒家意味则很淡。岭南人远离政治中心的忤逆和反
叛表现于古典园林建筑梁架的不规范和现代园林文联匾对的不重视,另长期处于
南疆的蛮夷之族的传统造就了武家文化,表现于清代园林的碉楼形式和近代园林
的“肥胖”立面和简朴粗柱。远儒性从品味上看可说是俗气,即世俗文化,它是岭
南文化的主流,

特别晚清以后,北方的政客官僚,江南的文人骚客,岭南的商家
富豪成为三大地域园林的创作主体,岭南园林中的空间
实用性及园宅一体的设计
就是它的表现。
4.结语
综合岭南文化各方面特点,总的来讲,岭南文化是一种开放兼容、多元务实、
市民利商的热带海岸文化。总而言之,岭南园林景观必然要蕴含并恰当地反映岭
南独特的人文因素,不然,则无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岭南园林景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