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岭南私家园林造园艺术

合集下载

浅析清代江南私家园林造园艺术

浅析清代江南私家园林造园艺术

交替 ,容 易产 生疲 劳 。动 力性 练 习是肌 肉收缩 的长 度发 生 了变 化 ,因而导致 全 身或 部分 发生 运动 。这种 练 习是提 高绝 对力 量 、 速度 力量 和力 量耐 力 的有 效手 段 ,因此 ,在训 练 中 ,必 须 以动 力性 练 习为 主 ,适 当进 行 一些 静力 性 练 习。笔 者认 为 ,一 堂力 量训 练课 的项 目不要求 很 多 ,但必 须 扎扎 实实 ,对 负荷 的要 求 必须 视训 练 的 目的而 定 ,为提 高速 度 力量 和力 量 耐力 ,负荷 只 需达 到 7 0%左 右 即可 ,为提 高绝 对 力量 ,负 荷 可达 到 9 0% 左右 。对 量 的要求 ,练习绝 对力 量 和速度 力量 ,可适 当少一 点 , 以每 次训 练 5 6 ,每 组 3 5 为宜 ,练 习动 作 的选择 上 — 次 到 次 应尽 量 多的模 访柔 道 专项 技术 的 动作 进行 ,以提 高相应 部位 肌 肉 的力 量 。 5 力量训 练必 须 达到极 限 . 任 何 强调 速度 、力 量 的项 目 ,训 练均 必须 达 到极 限 ,只有 达到 了极 限才 有 可能 进行 超量 恢 复 ,才有 可能 突破 一个 又一 个 性。 力 量训 练 的最 终 目的是 为 了使 运动 员从 事 的专 项运 动技 术 极 限 ,以提高 专项 运 动能 力 。因 此 ,柔 道 运动 员 的力量 训 练要 水 平 能不 断提 高 ,因此 在训 练 中必 须认 真分 析 每个 运动 员 的具 经常 达 到或接 近 运动 员 的最 高负 荷 ,才能 最快 ,最 有效 地 提高 体 情 况 ,找 出阻碍 成绩 提 高方 面 的薄弱 环节 ,并 有 针对 性地 进 成绩 ,但 经 常进行 极 限训 练是 十分 艰 苦 的 ,这 要求 运 动员对 力 行 训 练 ,同时从 事 力量 训 练还应 该 紧密 结合 柔 道专 项 的特点 , 量训 练有 一个 正 确 的态度 ,训 练 时有 顽 强的 意志 ,自觉性 高 , 绝 对力 量 ,快 速力 量 和力量 耐 力 ,必须 全 面发展 ,并 突 出速 度 才能 达到应 有 的效 果 。 笔者认 为 ,力 量训 练 在柔 道训 练 中 占有极 其 重要 的地 位 , 力 量 。只有 这样 才 能使 运 动员 的专 项技 术水 平 不断 提高 。力 量 训 练 一般来 说 有两 种 ,即静 力性 练 习 和动力 性 练 习 ,静 力性 练 力量 在训 练 中递增 ,就 等于成 功 了一 半 。因 此 ,必须 在注 意方 习是肌 肉等 长 收缩 , 体 各部 位基本 不 发生位 移 , 身 不产 生运 动 , 法 的同时 ,持 之 以恒 ,定会 收 到 良好 的效 果 。

清代江南私家园林的造园艺术

清代江南私家园林的造园艺术

n n i e twn fau e , t e c b st r o e a e u i ,wae u n i igw t t h h o t r s i d s r e u n v rw trq a t e i l y tr a t q  ̄,a d s w g r c si g tc n l g n e a ep o e sn h oo y,a d a a y e a e o ee s e n n z sw trz n mi— l
放, 考虑采用农灌 , 结合生活杂用和河湖景 观利 用的方式 。
( ) 1214 5 :4 —4 .
3 工程实施后 , 从根本 上 消除农 村 污水乱 倒乱 排 的现象 , [ ] 卫小琴. ) 将 3 新农村 建设 中的环境 问题及 对策初探 [ ] 山西建 J. 提高该镇 的环境 质量 , 削减对 周 围水体 的污染 负荷 , 护饮 用 水 保 水源地 , 保护居 民身体健康 。
积虽仅半 亩 , 但空间处理得当 , 给人开 阔之感 。水岸 凹凸曲折 , 仍
花柳长廊 , 石桥小舫 , 映在 湖里 , 倒 山光水影 , 正所谓 “ 亩方塘一 半 鉴开 , 天光云影共徘徊” 。 以水组景 , 增添 了景物的柔美和妩媚 , 在水 面 自身 的处理 上 ,
也趋 于求静不喜 动 , 这既是 江南水 乡客 观现实 的表 现 , 又是 中 国
华 文明 的一朵奇葩 , 独放异彩 … 。
的主观意识境 界 。清代造 园师把 模仿 自然与 艺术 创作 结合 起 来, 使园林成为源于 自然又高于 自然 的艺术 品, 从而唤起人 们 “ 天
人合一 ” 融身 于 自然 的意识 。 ,
2 造 园艺 术
2 1 表 现 自然 .

浅析岭南古典园林造园艺术——以江南园林为比较

浅析岭南古典园林造园艺术——以江南园林为比较

浅析岭南古典园林造园艺术——以江南园林为比较作者:黎映欣,杨尚其,方舒丽,王欣来源:《广东园林》 2016年第4期黎映欣杨尚其方舒丽王欣*(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浙江临安 311300)摘要:江南园林和岭南园林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发展成为两大不同地域风格的园林。

概括性地回顾岭南发展历程,比较江南园林与岭南园林,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文化思想、造园师及园主人四个方面分析岭南园林风格形成的原因,并总结了岭南园林的造园艺术特征。

关键词:江南园林;岭南园林;造园艺术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2641(2016)04-0037-04收稿日期:2016-01-22修回日期:2016-03-02江南园林和岭南园林是中国传统园林的两大璀璨明珠,因为地理环境、社会文化环境、造园师等方面的不同,形成了江南和岭南两大地方风格的园林,在中国园林史上具有各自坚实的文化传统。

现有岭南艺术风格研究,多从一个时期或是通过案例进行分析比较。

本文通过研究岭南园林的发展历程,以历史的角度审视和把握江南园林和岭南园林各时期的艺术实践状态,从而建立对江南与岭南园林的整体认识,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和研究岭南园林风格形成的原因,从而发现岭南园林造园特征。

1 岭南园林发展历程1.1 岭南传统园林发展历程1.1.1 生长期秦汉时期,岭南园林处于萌芽、产生、发展的阶段。

首先出现的是皇家园林,最早的实例是赵佗所建的南越国宫署御苑遗址。

此宫苑效仿秦皇宫室苑囿,于广州越秀山下建王宫,并依山而筑赵王台和朝汉台。

赵佗是北方人,带来中原文化,便有了宫殿里修筑高台的做法。

三国时,岭南私园开始产生,如建立在虞翻的虞苑。

而后,虞翻后人施其宅为寺,是为制止寺,开岭南寺庙园林之先河。

顾微《广州记》[1]所记载的菖蒲涧为一处林泉胜景,被视为岭南城市公共园林的起源。

1.1.2 发展期唐代,佛教经海上丝绸之路传入岭南,促进了寺庙园林的发展。

论清代江南私家园林造园艺术

论清代江南私家园林造园艺术
状元 的人数 为全 国之 冠 , 些 人一 旦 官 场 失 意或 筑 简单 。因 此 , 平 面 上 看 重 心 向 右 偏 移 , 园 这 从 全 告 老归 乡 , 大 肆 购 买 土 地 以修 宅 筑 园 , 而使 并不 想象 其他 中 国古 典 园林 一 样 以水 池 为 中心 , 便 从 苏州成 为官僚 地 主高度集 中的地方 。2 l j
中国古典 园林 造 园艺术 博 大 精 深 , 面 主要 了十分方 便 的条件 , 之 土 地 肥 沃 、 候 温 暖 、 下 加 气 雨
以清代 留园 与 网师 园为 例 , 几 个 方 面 介 绍 我 国 量充 沛 , 以非常适 合 于花木 的滋 长 。 从 所
古 典 园林 的造 园艺 术 。
2 0 年 9 月 01
太 原 大 学 学 报
J u a o iu n Unvmi o r l fTay a ie t n y Vo. No 3 S mNo 4 11 . u 1 .3
第 1 1卷 第 3期 总 第 4 期 3
文章编 号 :6 1 9 7 2 1 ) 3 0 8—0 17 —5 7 ( 0 0 0 —0 5 4
收 稿 日期 :0 00 —0 2 1—52 作者简介 : 李嘉 乐(9 9 , , 18 一)女 山西清徐人 , 北京林业 大学园林 学院风景 园林 专业 学生。
5 ・ 8

诗情 画意 , 这些建 筑 与周 围 的环 境 如 同诗 画 一般 雅 的情 操 与意趣 ( 图 3 。 见 ) 完美地融合 到 一起 , 有极 高 的艺术 境 界 。并 且 , 私
所 不 景 象 。至 明清 , 随着 资 本 主 义经 济 萌 芽 , 业 、 农 手 图原则 上 , 呈 现 的是 一 种 强 烈 的对 比关 系 , 工业得 到 长足发 展 , 州成 为 江 南 头 等 富庶 繁 华 是以协 调一 致 以求得 整 体 的统一 , 是 以相 反 相 苏 而 的地 方 。l因此 , 一 带 聚集 了大 量 的地 主 、 | J 这 富 成 , 就 通 过 对 比 的 方 法 以 求 得 整 体 的 统 一 也

浅析清代岭南私家园林造园艺术

浅析清代岭南私家园林造园艺术

浅析清代岭南私家园林造园艺术摘要:清代岭南私家园林在我国古典园林里占有重要的地位,其造园艺术有着与北方园林和江南园林不同的风格。

本文通过分析岭南私家园林,并重点分析东莞可园,来探究岭南私家园林的造园艺术,总结其特点和经验,并为现代园林造园提供参考性意见。

关键词:岭南;私家园林;艺术;可园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1-0089-02一、岭南私家园林概况(一)地理位置与气候条件岭南园林泛着我国南方的五岭以南的地区,古称南越。

岭南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气候特点。

岭南地处丘陵地区,农耕地少。

此外,岭南地区气候炎热多雨,湿度很大,夏秋季常有台风暴雨。

(二)人文背景岭南人的造园审美意象,首先归功于岭南地域的山水风貌。

再加上岭南的经济模式是商贸经济,经商意识弥漫于市民的日常生活中,制约着人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即追求生活的真实,注重过程和意义,不停留在表面的矫饰和虚幻的风雅上。

因此,岭南造园,常将园林的人文环境融入到自然景观环境之中。

园主崇尚自然,追求平实,不太重视人工制造的假山流水,也不羡慕江南园林那种在咫尺中营造山林的技巧。

另外,岭南由于地理位置原因而较早的接触了西洋文化,造园手法也受到影响。

本文将着重分析东莞可园,来探究清代岭南私家园林的造园艺术。

二、实例分析——东莞可园简介:可园,位于东莞城西博厦村,始建于雍正年间,是围绕山石、池水、花木、庭院、用游廊和建筑组成曲尺形平面的一组庭院住宅,创建于清咸丰年间。

园主人张敬修,亲自参与可园的筹划兴造,布局周密,设计精巧,在三亩三的土地上,亭台楼阁、山水桥榭、厅堂轩院,一并俱全。

(一)空间布局1、岭南私家园林住宅的布局方式有几种:(1)疏密相对。

住宅在庭院之旁或后部,住宅与庭院两者之间相对独立,各自成区,并用围墙门洞或置有大门来联系出入,如佛山的梁园。

(2)连房广厦。

住宅布置于庭院内,住宅和庭院间隔或用洞门花墙、或用廊亭、或用花木池水,庭院是主人生活的一部分,布局比较疏朗开阔和灵活自由,如番禺余荫山房、顺德清晖园、东莞可园等。

江南、北方和岭南(广西)私家园林的艺术特征

江南、北方和岭南(广西)私家园林的艺术特征

江南、北方和岭南(广西)私家园林的艺术特征作者:刘延东来源:《西部论丛》2018年第10期摘要:中国江南、北方和岭南私家园林的表现形式和造园手法都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江南园林轻灵空透、小巧细腻、青瓦墨黛;北方园林大多以宫廷帝王园林为代表,气势恢弘、磅礴、布局对称严谨,无不体现出皇权政治,庄严稳重;岭南私家园林本文以广西私家园林为例,具有代表性的有谢鲁山庄、雁山园、明秀园。

体型轻盈、通透、朴实体量较小。

本文通过调查法、文献研究法、对比分析法对这三种园林的造园艺术特征进行分析。

关键词:江南园林北方园林岭南园林艺术特色江南建筑总体来说空灵小巧,玲珑细致,到处散发着温婉的气质;北方皇家园林庄重沉稳,为了适应北方冬季寒冷凌冽、夏季多风的气候,打造出一种封闭厚重的建筑感,是一种有别于江南园林的刚健之感;而岭南园林的建筑以生活性为主,在园林庭院中使用较少的如亭台楼阁之类的江南园林建筑,文化相互融合的过程中寻求新的发展。

1花木配置江南园林位于长江流域处,气候湿润,植物种类丰富;北方皇家园林较为单一;岭南地区亚热带气候植物种类也十分丰富江南地区水网密布,气候温暖湿润,为植被的生长创造了优越的环境,因此江南的植物品类要远胜于北方地区,而且园艺匠师还能够充分考虑生态景观随季相的变化和天候的更迭来灵活地搭配植物的形态和色彩。

北方冬季持续时间长,气候寒冷干燥,能够适应这种恶劣条件的植被品种较少,因此造园者在进行花木的配置时对植栽品种的选择收到较多限制。

有些庭园为了求得四季常绿,甚至以松柏作为景观主题,虽然别有一番古朴苍劲的气势,却也难免失于乏味单调。

岭南地区的气候环境条件是决定岭南园林植物景观的重要因素,当地的自然植被以及植物群落是营造岭南园林植物景观值得学习的极好范例。

2 堆山叠石北方皇家園林的山石比较厚重;江南园林的山石比较空灵;岭南私家园林的山石堆放散落。

北方皇家园林中的山石堆放虽然引用了大量江南流派的技法,皇家园林对江南叠石技艺的借鉴并非简单模仿,而是结合北方地域特色,适应北方鉴赏习惯的一种艺术再创造。

明清私家园林的特点主要特征

明清私家园林的特点主要特征

明清私家园林的特点主要特征明清私家园林的特点主要特征自唐代以后,私家园林如雨后春笋般的大量涌现。

发展到明清时期,私家园林已遍布全国各地,甚至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也有相当数量的私家园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明清私家园林的特点,希望能帮到大家!明清私家园林的特点江南的私家园林的特点1.相比较其他地域而言往往是最复杂最多变的大多数情况下会以水池作为中心然后以湖石和黄石来堆叠假山;2.建筑的造型偏于灵巧,喜欢用粉墙、漏窗,整体的色彩偏于素雅;3.植物的种类比较喜欢松、竹、梅、梧桐等具有特殊文化涵义的品种。

岭南地区园林的特点1.建筑密度偏大,“广厦连屋“;2.水池大多数情况下喜欢采用比较规则的几何形状,假山常常会使用本地特产的大块的花岗岩;3.植物种类往往会包含这个区域所特产的水松、榕树、荔枝等等品种。

北方私家园林的特点:1.相比于南方私家园林,布局比较端庄,变化不丰富;2.缺水,更加重视假山,因缺少湖石,一般用青石代替;3.总体上风格偏于雄健,喜用灰砖墙和鲜艳的彩画。

私家园林的发展私家园林在汉代已发其端。

但此时它虽然从宫苑系统中离异、分化出来,却不能归属于非宫苑系统,只能构成为宫苑系统中具有一定独立价值的子系统。

因而汉代的私家园林,不但为数极少,而且并不具备后来私家园林的典型特征。

此时的代表作有茂陵袁广汉、刘武的兔园、董仲舒的舍园等。

在魏、晋时期,由于隐逸之风和欣赏自然的趣味已波及社会上层,因此建构私家园林是其连锁反应。

石崇在洛阳的金谷园就是典型的例子。

金谷园地形起伏,并且临河而建。

它把金谷涧的水引来形成园中水景,河涧可行游船,人坐岸边又可垂钓,岸边杨柳依依,又有繁多的树木配置。

到了南北朝,建园之风大炽。

主要表现为以下三方面:一是宫苑遍布都城及其周郊,二是寺观园林大量出现。

如著名的报恩寺、龙华寺、追圣寺等。

三是和宫苑、寺院同步相应的宅园——主要是王侯、贵族的园林更为稠密地出现在北国和江南,它们往往和寺院交错在一起,但在艺术风格方面却和宫苑比较接近。

明清时期北方皇家园林与江南私家园林造园艺术的比较

明清时期北方皇家园林与江南私家园林造园艺术的比较

私家园林 的园主多为文人 , 园林 主要 体现了文人士大夫 其
怡情 自然山水 、 超脱世俗功名 的情结 。 我们说儒家知识分子虽 “
然形状 , 图模仿 自由的大 自然 ” 中国园林 系统 突出地表 现为 力 。 参差天趣之美 。 但是皇家园林较之私家 园林在不 同程度上存在
着 严 整 对 称 的 秩 序 美 。 典 型 的是 地 处 紫禁 城 中轴 线 尽 端 的御 最
花园 , 现了封建都城规划 的“ 宫后 院” 体 前 的传统格局 。其建筑 布局按照宫廷模式 , 即主次相辅 、 右对称的格局来安排 , 左 园路 布设呈纵横规整的几何式 , 山池花木仅作 为建 筑 的陪衬和庭 院 的点缀 。 皇家园林这种严整规划 的风格受 “ 事严整” 皇宫 尚严 和 整的传统思想波及 之故。
【 文0 3 2 7 (0 70 — 1 0 1 1
面积较小 , 不过 “ 十亩之宅 , 五亩之 园 , 有水一池 , 竹千竿 。 江 有 ” 南私家 园林 往往地不求 广 , 园不求大 , 山不求高 , 不求深 , 水 景 不求 多, 只求能够 留连 、 盘桓 、 守拙 …… 受中 国传统观念的影响 , 中国 明清 时期 私家园林 采用 内向 式 布局 , 院墙和房 子 围合 而成 , 用 对外 不开 窗 , 与外 界 紧密 隔 绝 。明清时期的江南园林大 多以建 筑作为园林景物 的主体 , 雕 梁画栋 、 粉墙黛 瓦、 精雕 细砌 。园林 的布局是 自然 和 自由的 , 江 南私 家园林是庭 院空 间 , 空间结构 主次分 明 , 一般 以中部的 山 池 区域作为园林的主要景 区,再 在其 周围布置若干次要景 区 , 形成 主次分 明、 密有致 的布局 , 疏 如苏州 的留园、 拙政 园等均采 用此类布局。 中国园林 中各个景 区、 景物 的设置都是为反 映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清代岭南私家园林造园艺术
摘要: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岭南园林的背景环境,然后分析了清代岭南园林的空间布局、置石、理水等方面的特点。

而后选取了清代岭南名园之一的余荫山房,从造园手法的几个方面对其进行了分析,最后精要总结了岭南园林的特点。

关键词:岭南园林;艺术手法;余荫山房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5-5312(2012)20-0041-01
一、概述
岭南,系我国南方五岭之南概称,其境域主要涉及广东、福建南部、广西东部及南部。

岭南山水秀丽、而又濒临沧海,环境特殊,孕育出了富有自身特色的岭南园林,成为我国园林的一个重要流派。

岭南园林因为其独特的地域环境,与北方及苏杭园林有着很大差别。

北方的皇家园林注重气派与寓意,壮丽而大气。

苏杭的私家园林注重寄情山水、隐士思想,轻盈淡雅。

岭南私家园林则畅朗精巧。

广东是岭南园林的主要发源地,广东的私家园林多是一些小型的庭院。

二、环境条件
一个园林风格的形成并不是一意孤行的,要因地制宜,以功能实用性为前提。

它周围的环境决定了它,孕育了它。

影响园林形成的几个重要方面就是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以及文化。

这些因素共同
作用产生了一个园林风格。

岭南地区背山面海,处于半封闭的地理环境,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不及皇家园林和苏杭私家园林。

给园林创造提供了开阔的发挥空间。

气候条件对于居住环境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作用。

岭南气候属于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纬度低,受海洋气流影响大,造成了岭南炎热多雨,湿度大的气候特点。

岭南文化是一个多元文化共存的文化体系,岭南作为沿海地区,是一个较为开放的区域,如司徒尚纪先生所说:“岭南文化主要是以当地南越文化为底蕴,同时又与中原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巴蜀文化,以及国外舶来的各种文化长期交流,整合而成的一种区域文化或者地方文化,可以说岭南文化是一种原生型、多元性、感性化、非正流的世俗文化。

”岭南地处偏远,受到中原儒道思想影响较小,且岭南地区商贾较多,经商者多求真务实,造就了广东人“经世致用”的处事哲学,园林以实用性之上,能够吸收各方思想为我所用,且在建造园林时不拘泥于各种形式,有一定的随意性。

岭南园林在布置时借鉴了一定的西方思想,采用了一定的几何对称性布局。

三、造园艺术分析
岭南园林的各种艺术手法,大多都是先为了适应气候条件和满足使用需求,然后再考虑艺术审美,从适应性和实用性的角度来看
岭南园林的各种造园方法才能理解个中缘由。

由于温湿多雨,岭南园林体量较小,空间布局及造园艺术大多为了适应较小的空间。

置石和理水的做法都是为了适应、改变庭院的小空间而应运产生的。

除此之外,岭南园林还注重细节,每一个细部都能给园林增加一丝风味。

(一)选址
苏杭园林常选址选在闹市区,求一闹中取静。

岭南园林则远离闹市区,把园林融入大自然中。

同时,由于岭南园林面积较小,通过借景等方法也可以扩大园林的观赏范围。

岭南庭园在景观组织上,特别是在视线组织上常将园内外空间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产生空间的扩散感。

岭南园林造园通过借助园外景色,使园林空间获得丰富的层次。

(二)空间布局
以建筑空间为主的岭南庭园主要有建筑绕庭、前庭后院、书斋侧庭、前宅后庭等布局方式,常用连房广厦的形式通过连廊将船厅、亭榭、楼阁等联成一片,形成既分隔又连通的庭园有机空间。

岭南人务实,园林布局形式多为了适应当地炎热多雨,兼有台风的气候。

因此,园林面积狭小,布局紧凑, 建筑在其中占据了主要地位。

采用水庭,围合出空间的手法,能很好的营造有限的园林空间。

利用建筑和围廊来减少台风带来的伤害,而且可以很好的沟通交通。

同时紧凑的布局还利于遮荫, 所以岭南园林多使用“连
房广厦”的方式来布局。

如果两栋建筑之间需要连接,多以冷巷、桥廊的方法处理。

岭南园林组织建筑朝向多以南低北高处理,迎合夏季主导风向,降低院内温度,例如清晖园。

同时,建筑紧临水面,通过水体减低温度。

园林内多种植高大的乔木, 不仅可以观赏, 还可遮荫挡雨。

(三)叠山置石
北方造园掇山主要以山形山势为主,而不是追求某几块山石砌叠形成的“瘦、皱、漏、透”之效果。

苏州园林造山,不追求体量的庞大,而以能得山林意境为上乘。

岭南庭园由于规模小,故很少布置土山,而是以石为山,因此假山石景便成为庭园的主要观景。

岭南掇山叠石以观赏性为主,叠石假山多与池水、建筑、植物共同组成园林景观。

只是材料上广东本土盛产英石,园林多用英石,同时也兼用太湖石、腊石、钟乳石等。

叠石的形式也与石材有关。

岭南园林置石叠山有三种形式:壁式、峰式、散式。

壁式,叠石依附庭园院墙而筑的浮雕式叠山,有扩大空间的效果,柔化院墙线条,由于庭院较小,也常与亭等搭配构建(图1)。

峰式,是庭中自成一体的独立堆山,可以四面观赏,主峰拔峭,客峰呼应,远观层次深远,近观山峦昂然。

散式,是岭南园林置石的一种传统手法。

不表现完整的山形,只用零散的山石表现某种意境,以欣赏山石本色为主。

(四)凿池理水
水庭,是岭南庭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广东传统园林对各类水体的营造,主要在于水体的岸线及背景处理,池岸的形式是决定园林特点和风格的重要因素之一。

[3]。

岭南园林由于吸纳了西方园林文化,大多把水池做成规则几何形,例如曲池、方池、甚至是余荫山房的回形池等,多采用直立池壁,少有自然山石的驳岸。

(图2)组织空间有大致可分为三种手法:一是环水布局,如:余荫山房玲珑水榭建筑,采用了八角形的回形水池。

二是建筑临水而构,建筑物紧贴着水面或悬挑深入水面,打破了几何形体池岸那种规整呆板的格局,活跃了水面的气氛,如清晖园入口处内庭矩形水池中,澄漪亭、六角亭亭亭玉立于池中水面,碧溪草堂和船厅临水而构。

三是水中叠石掇山,山水相随相依,构出幽深阴清之碧潭景,如建于清末的广东潮阳西园,其山水布局是根据海岛形象来构思的,海礁石假山壁峭而叠,匠心独运。

(五)植物特色
岭南园林务实岭南园林中的植物有以下两个特点:1.多使用果木,岭南气候适宜热带水果生长,园林结合生产的树木较多,园林中多使用可食用的果木。

2.岭南园林多采用花台和盆栽种植。

3.大量而精巧的使用竹子及南方特色的热带植物。

参考文献:
[1]陆琦.岭南造园艺术研究[j].新建筑,2003,(2).
[2]陆琦,郑洁.岭南园林石景[j].南方建筑,2006,(4).
[3]杨翼飞,陆琦.论广东传统园林的造园手法[j].广东园
林,2008,(1).
[4]肖河章.岭南传统园林的营造手法与艺术特色[j].惠州学院学报,2007,(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