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书治要360

合集下载

《群书治要360》 壹 君道

《群书治要360》 壹 君道

《群书治要360》壹君道壹君道一、修身(一)戒贪1.圣人守其所以有,不求其所未得。

求其所未得,则所有者亡矣;修其所有,则所欲者至矣。

(卷四十一淮南子)【白话】圣人安守自己所具有的(德),而不追求自己没有的。

如果追求自己所没有的,那么已有的(德)也会丧失掉;如果修养自己已有的(德),那么想得到的也会自然地得到。

2.绝无益之欲,以奉德义之途;弃不急之务,以修功业之基。

其于名行,岂不善哉?(卷二十八吴志下)【白话】断绝无益的欲望,来遵循道德仁义之路;放弃无关紧要的事情,来修习建功立业的根基。

这对自己的名声与品行,难道不是很有益的吗?3.福生于无为,而患生于多欲。

故知足,然后富从之;德宜君人,然后贵从之。

故贵爵而贱德者,虽为天子不贵矣;贪物而不知止者,虽有天下不富矣。

(卷八韩诗外传)【白话】幸福产生于内心知足而无所外求,而忧患产生于人的欲望过多。

所以一个人知道满足,然后富裕会随着到来;德行适合领导民众,然后尊贵就会随之而来。

所以看重爵位而轻视德行的人,虽然做了天子也并不高贵;贪求财物而不知休止的人,虽然拥有天下也并不富足。

4.有以欲多亡者,未有以无欲危者也;有以欲治而乱者,未有以守常失者也。

(卷四十一淮南子)【注释】常:常规,常道。

【白话】有因为欲望太多而灭亡的,没有因为无欲而陷入危险的;有因为想要治理却混乱的,没有因为遵循常道却失败的。

5.三代之兴,无不抑损情欲;三季之衰,无不肆其侈靡。

(卷二十九晋书上)【注释】三代:指夏、商、周。

三季:指夏、商、周三代的末期。

【白话】夏、商、周三代之所以兴盛,无不是因为领导者对自己的七情五欲加以节制;三代末期的衰败,无不因肆意奢侈浪费。

6.日月欲明,浮云盖之;河水欲清,沙石秽之;人性欲平,嗜欲害之。

夫纵欲而失性,动未尝正也,以治身则失,以治国则败。

(卷四十一淮南子)【注释】秽:污染,玷污。

【白话】日月本欲明亮,却有浮云遮蔽它;河水本欲清澈,却有沙石污染它;人性本欲宁静,却有嗜欲妨害它。

《群书治要360》学习分享(第三十二集)

《群书治要360》学习分享(第三十二集)

《群书治要360》学习分享(第三十二集)蔡礼旭老师2011/10/4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档名:01-002-032诸位长辈、诸位学长,大家下午好。

我们上一节课强调到,我们为人臣应该具备哪些德行和做人的品德,应该具备哪些做事的态度,做事的方法、经验,这样才能真正把我们的本分事做好。

臣子最重要、最可贵的就是尽忠。

忠,「尽己之谓忠」,尽心尽力做事,尽心尽力提升自己的德行、智慧、能力。

自己的德行、智慧、能力提升,还要领导,还要单位来催促、担忧,这个都不算是尽忠了。

尽忠的人都是主动承担、主动提升才对,而且不居功。

因为忠的人,他是忠义,他觉得那是他的本分,他不会居功。

甚至于战兢惕厉,战战兢兢,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做得好,是本分,不邀功;做得不妥的,非常谨慎的来反思,来改正。

不愿意再增加团队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

在东汉,有一位大将军,也辅佐汉光武帝能够重新振兴汉朝,因为王莽篡汉,后来汉光武帝刘秀又中兴汉朝,冯异大将军是很大的功臣。

而当天下已定了,这些大将军、大臣,尤其是这些将军都在讨论,「哪一些战役我的功劳最大,应该得到最大的封赏。

」就在那里争,希望能够论功行赏。

结果冯异大将军看到这个场面,不说一语就离开,后来到一棵大树下坐下来。

古人不管是文官还是武将,他都有一定的传统文化的涵养,遇到一些境界难免贪念起来、傲慢心起来,可是看到冯异大将军没有丝毫的邀功、争夺,默默的离开,当他们发现的时候,心里面也是生起惭愧的心。

光武帝知道这件事之后,就封了冯异为「大树将军」。

皇帝有智慧,看到臣子有德行,这么一封,冯异的榜样就全朝廷、全国学习了。

大臣不邀功,不争,这是风范,功成身退。

这么一封,当代可以学习,我们现在事隔一、两千年,我们也可以向他学习。

同样是在汉朝,刚好皇帝送给「五经博士」赏赐。

「五经博士」那不是开玩笑的,那是读书人里面,对经典的学习深入是顶尖的人,他可以封为「五经博士」。

皇帝赐给每一个博士一只羊,封赏他们。

群书治要360原文及解释

群书治要360原文及解释

群书治要360原文及解释
群书治要360原文及解释:
《群书治要》是一部古代中国的政治文献,作者是明朝官员李时中。

该书被誉为中国古代政治文献中的经典之作,内容涵盖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对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行政管理和治理方法等方面有着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群书治要》共有三卷,每卷由多个章节组成,主要讲述了政治制度、行政管理、军事战略、财政收支等方面的内容。

其中,第一章至第五章主要介绍政治制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原则,第六章至第十二章则介绍了行政管理的具体方法和技巧,第十三章至第十六章则介绍了军事战略和战争谋略,最后第七章至第十九章则介绍了财政收支和财政管理。

本书的主要特点在于其全面性和系统性。

作者李时中认为,政治制度是一个国家的根本,而行政管理则是实现政治制度的基础。

因此,他在《群书治要》中不仅介绍了政治制度的基本理论和原则,还详细阐述了行政管理的具体方法和技巧,以保障国家政治制度的稳定和运行。

此外,本书还注重实践性和实用性。

作者李时中认为,政治制度的稳定性和实用性是治国安邦的基础,因此,他在《群书治要》中不仅介绍了政治制度的基本理论和原则,还提出了许多实用的治国策略和建议,以解决实际问题和促进国家的发展。

《群书治要》是一部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政治理论价值的经典之作,不仅对中国政治制度、行政管理和治理方法等方面有着深入的研究和探讨,而且对世界各国的政治理论和实践也有着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群书治要读后心得体会

群书治要读后心得体会

群书治要读后心得体会篇一:《群书治要360》读后感诚信谦虚正己——《群书治要360》读后感世界上一切资源都可能枯竭,只有一种资源可以生生不息,那就是文化。

长安传承百年,正是以长安精神为载体,锤炼百年的精、气、神,凝聚为长安领先文化,历经坎坷与挫折,在历史的浴火重生中逐渐发展壮大,成为当今汽车行业里中国品牌的领头羊。

可以说,文化就是长安的生命,文化就是长安的力量之源。

品读《群书治要360》一书,让笔者对此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与体会。

《群书治要360》一书整理了历代帝王治国的资政史料,它汲取六经、四史、诸子百家中有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精要汇编而成,每一篇、每一节都犹如一场文化盛宴。

书中关于诚信、谦虚、正己的阐述对于当前我们企业文化建设更是具有借鉴意义。

一、“诚信文化”建设“诚信为本,信誉至上”,这是企业经营的生存之道。

《群书治要360》中提到:“唯君子为能信,一不信则终身之行废矣。

”这句话的意思是只有君子能坚守信义,因为一旦不守信义,那么一生的作为都将被世人所否定和唾弃。

同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的生存之道也离不开诚信。

因为不诚信经营导致企业一蹶不振,甚至破产关门的案例数不胜数,这其中不乏实力雄厚、几代传承的老店。

以XX年的“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为例,一个同样历经几代人半个世纪的奋斗,在同行业创造了多项奇迹、被世界品牌实验室评为中国500个最具价值品牌之一的三鹿集团,因为不诚信经营而顷刻间毁于一旦。

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值得警惕和思索的教训。

而长安汽车在近期CS35机油乳化事件中的表现,正是坚持了“客户为尊、员工为本、诚信敬业、持续改善”的领先文化价值观,使得长安汽车赢得了口碑,赢得了市场。

这深刻地说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有保持诚信经营,才能成为一个“君子”企业,才能长久地得到人们的认可。

所以,我们要把“诚信”文化建设放在头等重要的位臵。

如加强“诚信”文化的内外部宣传。

对内,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诚信文化”的宣讲和贯彻,形成公司内部的“诚信”氛围;对外,以服务为突破口,加强“亲情服务”建设,赢得市场口碑,树立企业诚信形象。

《群书治要360》全文及译文

《群书治要360》全文及译文

《裙书治要360》全文及译文序言1. 《裙书治要360》是一部集中反映了我国古代文化和思想精华的古典经典之一。

它是一部涵盖广泛的文化巨著,内容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文学等诸多领域,充分展现了我国古代智慧的精髓。

2. 本书的编写始于宋代,成书于明代,历经九载之久。

编者精选了三百六十部重要的儒家经典及其他名著,整理为《裙书治要360》,成为宋儒学经典以后最重要的一部经典之一。

3. 本书在我国古代教育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后世儒子及学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裙书治要360》也一直被视为我国历史上重要的经典之一,具有极高的研究和文化价值。

全文及译文第一篇:《尚书》4. 《尚书》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记事文字,也是儒家经典之一,记载了周朝早期的历史和礼制。

对于研究我国古代社会制度和文化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第二篇:《诗经》5. 《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集,收集了大量古代民歌,内容丰富多彩,对于研究我国古代文学和音乐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三篇:《周易》6. 《周易》是我国古代一部著名的预测性经典,其中包含了六十四卦,每一卦都有着深刻的哲理和预测意义,对于研究我国古代哲学和宇宙观具有重要价值。

第四篇:《春秋》7. 《春秋》是我国古代一部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史书,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史,对于研究我国古代历史和政治制度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五篇:《左传》8. 《左传》是《春秋》的注释,对《春秋》的记载进行了解释和补充,是我国古代一部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史书。

第六篇:《国语》9. 《国语》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史书,记载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的政治风貌和历史事件,对于研究我国古代历史和政治有重要意义。

第七篇:《论语》10.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儒家学说的重要来源,其中记载了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对于研究儒家思想和我国古代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八篇:《孟子》11. 《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由孟子及其门徒的言论和思想组成,对于研究儒家思想和我国古代社会有着重要意义。

群书治要360之2臣术篇

群书治要360之2臣术篇
传统文化解读 重庆云阳 李元茂
二、尽忠
64. 人臣之行,有(有作行)六正则荣, 犯六邪则辱。(卷四十三 说苑)
【白话】作为人臣的操守,实行六正就会获得 尊荣,触犯六邪就会自取其辱。
传统文化解读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庆云阳 李元茂
六正:一、高瞻远瞩,防患未然,此为「圣臣」;二、 虚心尽意,扶善除恶,此为「良臣」;三、夙兴夜寐, 进贤不懈,此为「忠臣」;四、明察成败,转祸为福, 此为「智臣」;五、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此为「贞 臣」;六、刚正不阿,敢诤敢谏,此为「直臣」。
传统文化解读 重庆云阳 李元茂
68. 景公问晏子曰:「忠臣之事君,何 若?」对曰:「有难不死,出亡不 送。……言而见用,终身无难,臣何死焉; 谋而见从,终身不出,臣何送焉。若言不 用,有难而死,是妄死也;谋而不从,出 亡而送,是诈伪也。忠臣也者,能纳善于 君,而不与君陷于难者也。」(卷三十三 晏子)
传统文化解读 重庆云阳 李元茂
四、举贤
69. 子曰:「……汝闻用力为贤乎?进 贤为贤乎?」子贡曰:「进贤贤哉。」子 曰:「然。」(卷十 孔子家语)
【白话】孔子说:「……你知道是努力做事称 为贤明,还是举荐贤才称为贤明呢?子贡说: 「举荐贤才才是贤明。」孔子说:「对。」
传统文化解读 重庆云阳 李元茂
传统文化解读 重庆云阳 李元茂
62. 杨震字伯起,弘农人也。迁东莱太守。道经昌 邑,故所举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 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 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何谓无知?」(卷二十三 后汉书三)
【白话】杨震,字伯起,弘农人。迁官东莱太守。赴任途中经 过昌邑,以前所推荐的秀才王密担任昌邑县令,前来求见。到 了晚上,王密身带黄金十斤准备赠送给杨震。杨震说:「身为 老友的我了解您的为人,而您却不了解我的为人,这是为什么 呢?」王密说:「在黑夜里是没有人知道的。」杨震说:「天 知道、神知道、我知道、您知道,怎么说没人知道呢?」

刘余莉教授《群书治要360》讲记第一集(简体版)

刘余莉教授《群书治要360》讲记第一集(简体版)

《群书治要360》讲记(一)刘余莉二〇一四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尊敬的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是公元2014年12月24日,也就是西方人所说的平安夜,平安夜来讲《群书治要》,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期许我们天下太平,我们看《群书治要》这一本书,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时候,把唐朝以前,经、史、子之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精髓都概括出来了,这本书可以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之精华,现在大家都知道传统文化很重要,也希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哪里学起呢?从《群书治要》学起可以说是用时少而获益多,我们这次学习采取的是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选编的《群书治要360》,《群书治要》的“群”是一个形声字,从羊,君声,本意做“辈”字解,乃同类相聚时之称,羊性好群,故群从羊,在这里“群”作形容词,是“众”的意思,这个“治”就是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群书治要》就是把群书当中有关修齐治平的道理、精华概括出来,读了这一部书也就掌握了中国传统治国理政的基本理论、方法、经验和教训,领导者学习《群书治要》可以懂得成为卓越领导,最重要的是什么?这里既包括了领导者个人的道德品行,素质和能力,也包括一些领导的方法和艺术,比如说如何选人、观人,并且得到真正的人才,治理好一个国家,管理好一个企业,带好一个团队的关键是什么?如何进行道德教育才是深入人心,行之有效的?如何反腐倡廉才能够得到标本兼治的效果?对于一般百姓来说,学习《群书治要》,可以懂得人生的道路应该怎样走才更加顺畅;如何趋吉避凶;怎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人生应当追求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当然了,这里边也包括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一个人成败、荣辱、祸福的关键何在;如何改变命运,转祸为福;如何做到俯仰无愧,君子坦荡荡。

特别是在现在民主时代,作为一般的百姓,还要去参加选举,选举或者跟从什么样的领导,于国于己,才真正有益,不会选错人,走错路,还能懂得如何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如何经营幸福美满的人生;如何和睦家庭;甚至懂得如何开启自己本具的明德,也就是《大学》上所说的“明明德”,达到自利利人,自觉觉他的目的,从这里我们看到《群书治要》确实很重要,每一个人都应该认真学习,不仅仅是领导者,在《群书治要360》正文开始之前,有尊敬的上净下空老法师为《群书治要》重刊版所作的一篇序言,这篇序言简要详明,介绍了《群书治要》一书的编纂起因,历史贡献,流通过程、学习方法和当代价值等问题,下面我们就先一起学习这一篇序文。

刘余莉教授《群书治要360》第三十集 -君道 审断 55

刘余莉教授《群书治要360》第三十集 -君道  审断  55

《群书治要360》讲记第三十集审断 55刘余莉教授主讲我们看第五十五句:夫听察者,乃存亡之门户,安危之机要也。

若人主听察不博,偏受所信,则谋有所漏,不尽良策;若博其观听,纳受无方,考察不精,则数有所乱矣。

这句话出自《群书治要》卷四十八《体论》。

听察就是听取和考察各种意见;门户,这个是比喻,它比喻事物的关键;机要也是关键的意思;无方,没有方法;数就是策略的意思。

这句话翻译过来,意思是说听和察是国家存亡安危的关键,假如君主不能广泛地听取和明察,只接受亲信者的言论,那么谋划毕竟有疏漏,不能尽收好的策略,假如能广泛的听取和明察,但采纳的方法不对,考察也不精确,那么策略必然混乱无章。

这一句话是提醒做领导者的,要广泛的听察,但是听取建议的时候,还要认真的去考察,不能够什么话都听。

在《体论》上说,为什么君主要靠忠臣谋士帮助他处理很多的政务?为什么要去广泛的听取和考察各种意见?因为君主他如果不去广泛的听察,就一定会有很多细微之处注意不到,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君主的尊贵不同于一般的人,他之所以尊贵,就在于他能够随顺自己的志趣来调养自身,当他想享受欢乐时,就有高雅的音乐充盈于耳,古玩珍宝足以悦目,美丽的姿色满足欲望,漂亮的衣服正合其身,想要登高远眺,极目展望的时候,就可以登上耸立入云的高台,想逍遥自在,就穿过有飞阁的楼观,嬉戏于碧水清池,游览于桂林芳园,戏射野鸡与大雁,跟踪飞鸟,追逐走兽,出行的时候有佳丽为伴,回宫的时候与美女共处,像这样又怎能体会到穷困忧愁的悲哀,了解鳏寡孤独的难以忍受?用餐的时候就有蒸煮食物的钟鼎,用以切肉的砧板,美味佳肴多种多样,五味俱全,珍馐美味摆满了厅堂,音乐声起,开始用餐,鸣钟之后撤去宴席,一道一道的美食交替而上,口中的美味不断,这又怎能感受到饥馁的苦楚,困窘的难堪?天热的时候,盖上薄如云雾的绉纱,穿上细葛布做的衣裳,居住在有华丽帐幔的高大房舍,安处于有重重浓荫的北向庭堂,揭开美观的丝帐,迎来清凉的微风,破开凝冻的冰块儿,遏止轻微的暑热,侍奉起居的人摇动着粉扇,主管穿衣服的人更换薄衫,飘飘然似有秋日的凉爽,又怎能体会到炎夏的酷热,怎能知道酷热的难耐?寒冷的时候,则身着棉袍,套上软软的皮衣,盖上锦绣的被子,铺上貂皮褥子,还有层层叠叠的垫子,处于幽深的居室之中,身在重重的帷幕里,房角烧红火炭以提高温度,献上玉杯盛着的美酒来抵御寒气,暖呼呼的犹如夏日的温热,又怎能体会到隆冬的惨烈,知道严寒的难耐?我们以上描述的这些情况,确实是君主无从知道的事情,从此就可以知道,还有很多众多的隐微之事和这些情况来类比,就知道必定会有被君主遗漏而不被明察的,在这种情况下,就依靠忠心的臣子来辅助君主开阔视听,使他醒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群书治要360》读后感
《群书治要》一书,是中国古圣先王修齐治平之智慧、方法、经验、效果的集大成之作,是历经千万年考验所累积的文化宝藏。

这部宝典既能助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也必能为当今各个阶层的领导者提供可贵借鉴。

而对于生活在社会中的每个人来说,《群书治要》也是修身、治家、处世的智慧源泉。

有句话讲,「理得心安」,假如我们对做人的道理,内心都不明白,处事待人当中就会举棋不定,就会不知如何进退,所以心也不可能安得了。

所以,首先要了解如何修身齐家这些学问,我们理明了,心才安得了。

包含我们的家要和谐,假如我们家庭当中对立、争吵,家不能和,万事就不能兴。

所以这部书是让我们如何齐家。

延伸到社会的团体,包含我们每个人学会这个大家庭如何和睦,如何遵守伦常,如何各司己职。

大家都在自己的团体职位当中,很好的历事练心,很好的服务大众,这个身就能安,所谓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很多企业界都希望自己的企业团体,能够发展得愈来愈好。

而全世界最大的企业,它已经在人类社会绵延了五千年,这家企业的名字叫中华民族。

而这一家企业有五千年的智慧、五千年的经验,五千年治国、齐家的方法跟效果。

所以我们身为炎黄子孙、中华儿女,应该好好的来珍惜五千年
文化的瑰宝,珍惜这部书。

所以我们假如能够站在五千年的智慧来经营人生,那是我们人生最大的福报,而且也是我们后代子孙最大的福报。

这让我想到我们对家庭、对社会、对整个国家民族,都应该有这一分责任,把这么好的经典智慧从自身去力行,从自身随分随力去弘扬。

而所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重要的原理原则跟方法,都在这部书。

从这部书中也让我想到了,我们是为人父母者也是一家之君,一家的领导者。

所以要扮演好父母的角色,其实这些道理都是相通的,都要能有君亲师的精神在其中。

书中提到第二个细目是「勤俭」,勤劳、节俭。

我们看,勤劳就不放逸,就能勤奋、努力、精进,节俭他就知足常乐,节俭他就能俭以养廉,他不会贪着,不会去贪心,甚至去贪污,所以勤俭二字对我们的修身是非常重要的。

而我们看,从齐家的角度,勤俭也是关键。

曾国藩先生在清朝是汉人官位最高的,被清朝政府高度肯定的一个大臣,他总结人生的经验,这个对我们都是很好的提醒。

说家败,败在一个奢字,奢侈,不勤俭就奢侈了,人败,败在一个逸字,放逸了、懒散了,不勤劳。

所以家怎么败的?人怎么败的?都跟勤俭没有建立有关。

讨人厌败在一个骄字,不能够受人欢迎,就是太傲慢了,言语都侵犯别人、都欺压别人,人家就不想跟我们相处。

勤俭的经句说到,「故修身治国也,要莫大于节欲。

传曰:欲不可纵。

历观有家有国,其得之也,莫不阶于俭约;
其失之也,莫不由于奢侈。

俭者节欲,奢者放情。

放情者危,节欲者安」。

我们看到后面这个话,都提醒我们,一个人跟一个家庭的成败,往往在一个人生态度当中。

所以经文当中说到的,一个人要修身、治国,最重要的就是要从节制欲望开始。

所以《礼记.曲礼》一开始就说到,「毋不敬」,就说到「傲不可长,欲不可纵」。

欲一放纵,就像黄河溃堤,就拦都拦不下来,看整个几千年的历史,家族跟朝代的兴旺,莫不都是因为俭约,节俭,懂得节制,家庭跟朝代会败丧,莫不由于奢侈,都是因为奢侈造成的。

所以俭者他会节制欲望,甚至于节俭的人他所形成的是爱惜物品,爱惜别人给他的关心。

而现在很多人他奢侈了,用东西就不珍惜,父母、家人给的关心,他觉得理所当然,去糟蹋它,他都不会心痛,这就是奢者放情,放纵情欲,这真是太危险了。

另外一个重要的纲目是敦亲,是齐家的部分。

唐太宗皇帝,他确实在读了这些教诲之后,他是句句都期许自己去奉行,所以他也很重视给他后代的教育。

我们引导孩子、引导学生,在《礼记.学记》当中,有一段话是非常好的教学方法。

《礼记.学记》当中提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引导他,不要硬拉他,他可能会逆反。

引导他,不要硬拉他,叫道而弗牵。

强而弗抑,这个「强」就是鼓励他,不要否定压制他,叫强而弗抑。

开而弗达,这个「开」是启发他,不要一堆道理像填鸭一样,一直往他的脑子里灌,他
可能没有办法体悟领受吸收,那就起反效果了。

所以我们一直在说这个填鸭式不好,家庭学校不能这么压孩子。

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老祖宗在《礼记.学记》当中就用了这么好的教学方法。

而我们看,引导不硬拉他,鼓励不压制他,启发不把话都讲尽,都灌输下去。

总之,这部书是我们的国宝,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能够读到这样的书籍,我们应该感恩整理这部书籍的劳动者们,更应该感恩我们的祖辈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