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后患者亚低温治疗对肺功能的影响

合集下载

亚低温治疗对125例心肺复苏患者预后的影响探讨

亚低温治疗对125例心肺复苏患者预后的影响探讨

亚低温治疗对125例心肺复苏患者预后的影响探讨[摘要]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对于心肺复苏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

方法:对收治的125例心肺复苏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2例)与对照组(63例),对照组行常规心肺复苏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亚低温治疗。

结果:两组心肺复苏成功即刻,乳酸水平、GCS评分、SOFA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心肺复苏成功后72h,观察组经亚低温治疗后的GC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升高,而乳酸水平、SOFA评分显著降低;观察组的病死率22.5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9.68%(P<0.05);随访3个月,观察组的CPC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心肺复苏患者实施亚低温治疗可促进心肺复苏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有效降低死亡率,改善临床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心肺复苏;亚低温;临床预后中图分类号:R459.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5200(2014)03-063-03[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mild therapeutic hypothermia on clinical outcomes in 125 patients with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RP). Methods:125 patients with CRP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group (62 cases)and control group (63 cases).The control group underwent routine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mild therapeutic hypothermia on the basis of control group. Results:Immediate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lactate levels,GCS score,SOFA score in the two groups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P> 0.05);72h after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fter treatment of hypothermia GCS scor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and lactic acid level,SOFA scor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mortality observed group was 22.58%,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39.68%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follow-up of 3 months,the CPC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The mild therapeutic hypothermia for patients with CRP helped promote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reduce mortality and improve clinical outcomes,should be widely applied.[Key words]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hypothermia;clinical outcomes生命支持技术以及心肺复苏技术(CPR)是目前临床治疗各类原因所致呼吸、心跳骤停患者的重要手段,能够有效促进患者自主循环的恢复[1]。

心肺复苏后患者亚低温治疗对肺功能的影响

心肺复苏后患者亚低温治疗对肺功能的影响
t a in un u t n a trc r o u mo a y r s s iain ply a rl n p oe to . he p te tS l gf nci fe adip l n r e u c tt a oe i r tci n o o
【 yw rs Ke o d 】 H ptema R ssit n u g u tn yohr i; euc ao ;L n ni ti f o
go p ,c mp r d t o p f ain s w t u mo a u c in atr t a me t Re u t T e t o g o p a o sg i c n ru s o ae wo g u so t t i p l n r f n t f r t n . r p e h y o e e sl s h w u s h d n in f a t r i
gop ya i cm lne r r l—avoa oye ieec m H ) i a s t c n eka w y r sr i ru ,dnm c o pi c,at i a ea lel gnd f ne( m g ,a w yr ia e d a i a e uei ml rx fr r es n a p r ps n d
Huz o n c a e t lH s i l i u Mu ii lC n r op t ,Hu z o 1 0 1 C i a h p a a i u5 6 0 , hn h
【 btat A s c】 O jci Peiiays d f i yohr i a e cri um nr rssit no u gfnt n r bet e rl nr t yo l hptema fr ad p l oa euct i nl uci . v m u md t o y ao n o

亚低温治疗对院内心脏骤停心肺复苏后患者脑复苏的影响分析

亚低温治疗对院内心脏骤停心肺复苏后患者脑复苏的影响分析
P R 术后 7 d ,接 受亚低 温 治疗 患者 的 G. C . S 评 分明显 高于 常 温治疗 组 ,2 4 h血 乳酸 清除率 在 亚低 温 治疗 组亦 高于 常 温治
疗 组 ,亚低 温 治疗 组 的 A P A C H E评 分低 于 常 温治疗 组 。结论 亚低 温治 疗有促 进 心肺 复 苏 自 主 循环 恢 复 患者脑 功 能的 改善 及降低 病死 率 的 作用。
l A b s t r a e t ] O b j e c t i v e 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 c l i n i c a l e ic f a c y o f mi l d h y p o t h e r mi a t h e r a p y a t f e r c a r d i o p u l mo n a r y r e s u s c i t a t i o n i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c e r e b r a l
【 关键 词 】 亚低 温 治疗 ;心脏 骤 停 ;心肺 复 苏 ;脑 复苏 ;预 后 中 图分 类号 :R 6 0 5 . 9 7 4 文 献标 识码 :B 文章 编号 :1 6 7 1 - 8 1 9 4( 2 0 1 3 )1 9 - 0 0 5 3 - 0 2
The Cur a ive t Ef fe c t of Mi l d Hy pot he r mi a The r a py on Br a i n Re c ove r y of Pa ie t nt s wi t h Ca r di ac a r r e s t Af t e r Ca r di o pul m ona r y
c o mp a r e d i n pa t i e n t s wi t h r e ur t n o f s p o n t a n e o u s c i r c ul a t i o n , 6 h, 2 4 h b l o od l a c t a t e c l e ra a nc e , 2 4 h , 7 2 h, 7 d GCS s c o r e a n d AP ACHE I I s c o r e . Re s ul t s I n CP R p os t o p e r a t i ve 7 d a c c e p t t h e h y p o t h e r mi a re t a t me n t i n pa t i e n t s wi t h GCS s c o r e wa s s i g ni ic f a n t l y h i g h e r t h a n t h e n o r ma l t e mp e r a t u r e re t a t me n t g r o u p, t h e 2 4 h b l o o d l a c t a t e c l e a r a nc e r a t e i n t h e h y po t h e r mi a — re t a t e d g r o u p wa s a l s o hi g h e r t ha n n o m a r l t e mp e r a t u r e t r e a t me n t g r o u p ,t h e h yp o t h e m i r a re t a t me n t ro g u p t he AP A CHE I I s c o r e l o we r t h a n r o o m t e mp e r a ur t e t r e a t me n t g r o u p.Con c l us i o ns M i l d h y p o he t r mi a t h e r a p y t o p r o mo t e c a r di o p u l mo n a r y r e s u s c i t a t i o n r e s t o r a t i o n o fs p o n t a n e o u s c i r c u l a t i o n t o i mp r o ve a n d r e d uc e t h e r ol e o ft he mor t a l i t y o f pa t i e n t s wi t h b r a i n f u nc t i o n .

1例心肺复苏后病人低温治疗的护理

1例心肺复苏后病人低温治疗的护理

1例心肺复苏后病人低温治疗的护理治疗性低温治疗是指将人体温度降到并维持在32℃~35℃—段时间的一种治疗手段,可以防止或减轻重度脑缺血病人神经功能的永久性损伤,提高病人生存率和改善预后[1],传统意义上是指亚低温治疗,而对心肺复苏后昏迷的病人进行全身性低温治疗多次被美国心脏协会复苏指南推荐[2]。

尽管国内对心肺复苏成功后昏迷的病人进行治疗性低温治疗已经渐渐在急诊科开展起来,但在临床低温治疗后能较好康复的案例较少报道。

我科收入1例院外心脏骤停10min心肺复苏后成功的青年男性,并给以体表治疗性低温治疗,病人在治疗后恢复意识并且脑功能没有明显受损,治疗性低温治疗取得成功,对该病人的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 病例介绍病人,男,20岁。

主因“突发意识丧失”呼救,院前救护人员发现其心脏骤停并在发病10min内心肺复苏成功,送人我院急诊抢救室,发病后15h呼吸循环稳定,转入急诊重症监护室进行治疗性低温治疗。

病人既往体健,无过敏史。

体温控制控制方式采用ArcticSim体表体温管理系统,配合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镇静、镇痛并降低寒战阈值,脱水、营养神经以及对症治疗。

留置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监测导管监测血流动力学。

低温诱导期持续了16h,将中心体温由37.7℃降低至34.9℃,维持24h,经过9h复温至36℃,复温后12h撤离镇静治疗,此后36h撤离呼吸机,鼻导管吸氧3L/min,意识为睁眼无反应。

此后9d病人开始恢复意识,至21d后出院时能随指令做动作。

3个月随访时病人智力已经恢复至健康水平,仅遗留左下肢轻度肢体活动障碍。

1.2 结果该例病人能恢复意识,一部分原因在于年轻体健,一个重要原因是心肺复苏时间为10min,相对于其他院外心搏骤停的病人很短,另一部分原因就在于后期及时的低温治疗。

经过护理人员精心照护,该例病人未出现任何护理相关的不良结局,说明该护理方式适用于心肺复苏后体表低温治疗的病人。

ICU心肺苏醒患者亚低温医治的护理体会

ICU心肺苏醒患者亚低温医治的护理体会

ICU心肺苏醒患者亚低温医治的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总结亚低温医治19例心肺苏醒后患者的护理体会。

方式:采纳冬眠合剂+全身降温毯降温的亚低温医治一样3~7d,然后缓慢、平稳地自然复温。

要做好低温期间和复温进程的护理,持续心电监护,并注意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结果:良好15例,植物生存4例,死亡3例。

亚低温是指28℃~35℃,亚低温医治在临床上又称冬眠疗法或人工冬眠,是利用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抑制作用的镇定药,让患者快速进入眠眠状态并配合物理降温,是患者的体温维持在28℃~35℃。

在这种体温范围内,机体各器官氧代谢率降低,严峻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良好的脑爱惜作用【1】。

在我国,亚低温医治要紧应用于脑卒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重症颅脑损伤等颅脑疾病患者,而应用于心脏骤停苏醒后的患者相对较少。

心肺苏醒后患者采纳亚低温医治已经被纳入国际苏醒联络委员会(ILCOR)的苏醒指南【2】。

笔者总结19例心肺苏醒后患者应用亚低温医治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一样资料 2020年12月-2020年3月,收住我院ICU的心肺苏醒后患者19例,男12例,女7例,年龄15-78岁,平均年龄48岁。

其中急性有机磷中毒3例,溺水4例,脑出血7例,重症哮喘5例。

入院时均意识丧失、自主呼吸消失,在急诊室当即予心肺苏醒、初步恢复自主循环、成立人工气道后,在便携式呼吸机辅助呼吸机下转入我科继续监护医治。

医治方式用氯丙嗪50mg、异丙嗪50mg、杜冷丁100mg加生理盐水至50ml,用微量泵先以5ml/h的速度从静脉泵入,一样用药30min 后体温开始下降,待患者慢慢进入冬眠状态,对外界的刺激反映明显减弱、瞳孔缩小、瞳孔对光反映迟缓、呼吸平稳且频率变慢、深反射减弱或消失后,启用持续冰毯、冰帽对患者进行物理降温,把患者的腋温操纵在33℃~35℃。

结果本组有15例平稳度过了脑水肿顶峰期,住院时刻8~62d,痊愈(恢复劳动)5例,占%;轻残4例,占%;中重残(生活不能自理或部份自理)3例,占%;4例植物生存,占%;3例因病过重或显现并发症而死亡,占%。

EM-215---亚低温治疗对心肺复苏后心功能不全的影响研究综述

EM-215---亚低温治疗对心肺复苏后心功能不全的影响研究综述

亚低温治疗对心肺复苏后心功能不全的影响研究综述陈鑫综述聂时南审校江苏南京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急救医学科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210002通讯作者:聂时南,南京市中山东路305号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急救医学科一、复苏后心功能不全现代心肺复苏技术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逐步形成,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医疗技术水平不断进步,虽然复苏成功率有了明显提高,但心搏骤停患者的存活率并没有显著提高。

心搏骤停后患者心、脑、肺、肾等全身各脏器由于缺血、缺氧导致不可逆损害,最终导致死亡,其中最严重的即大脑缺血缺氧性损伤[1]。

而复苏后心功能不全亦是心肺复苏患者恢复自主循环后的常见并发症,约有三分之一的患者在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后最终死于心功能不全[2]。

其表现为在复苏成功初期,不稳定的血流动力学状态、心功能衰竭、休克和心律失常,复苏后心功能不全的发生与心脏骤停后心肌缺血及自主循环恢复后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密切相关,另一方面,复苏过程中严重缺血缺氧、除颤、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等会导致心肌细胞的坏死,可能也是导致心功能不全的原因之一。

由于复苏成功初期心功能不全的发生使患者仍处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状态,导致其他器官组织持续缺血、缺氧,并触发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 multiple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使复苏最终失败,亦是心肺复苏后长期低存活率的重要原因[3]。

因此心肺复苏时在提高复苏成功率的同时有效防止复苏后心功能不全是临床面临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改善复苏后心功能不全亦成为复苏后阶段治疗的关键。

二、复苏后心功能不全发生机制的探讨1.目前认为心肺复苏后心功能不全形成的可能机制有:1.心脏骤停及CRP 过程可使机体的氧化和抗氧化水平失衡,氧自由基水平明显增高,使心肌细胞膜遭到破坏、功能受损,细胞核变性、坏死。

2.经心肺复苏患者恢复自主循环后心肌细胞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大量细胞外钙离子进入细胞内,细胞内钙超载可以激活钙依赖性降解酶,促进氧自由基的生成、线粒体功能障碍,甚至诱发心律失常。

亚低温治疗对心肺复苏患者免疫功能及获得性肺炎的影响

亚低温治疗对心肺复苏患者免疫功能及获得性肺炎的影响

亚低温治疗对心肺复苏患者免疫功能及获得性肺炎的影响杨俊;陈麒麟;赖晓东;陈建;谭勇;张勇【期刊名称】《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年(卷),期】2016(025)001【摘要】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对心肺复苏患者免疫功能及获得性肺炎的影响.方法选择心搏骤停进行心肺复苏后达到自主循环恢复的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温治疗组(39例)和亚低温治疗组(39例),分别于治疗后第1天、第3天和第7天检测2组血清免疫水平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转化率,观察2组治疗7d内获得性肺炎的发生情况及菌谱构成情况.结果血清免疫球蛋白、补体C3水平、T-LTR组间比较(P均>0.05);亚低温组7d内获得性肺炎发生率与常温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分离感染菌株108株(亚低温组59组,常温组4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亚低温组35株,常温组30株,革兰阳性菌亚低温组18株,常温组15株,白色念珠球菌亚低温组6株,常温组4株,菌株构成情况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对心肺复苏患者免疫功能及获得性肺炎的影响与常温治疗比较差异不明显.【总页数】3页(P58-60)【作者】杨俊;陈麒麟;赖晓东;陈建;谭勇;张勇【作者单位】重庆市黔江中心医院,重庆409099;重庆市黔江中心医院,重庆409099;重庆市黔江中心医院,重庆409099;重庆市黔江中心医院,重庆409099;重庆市黔江中心医院,重庆409099;重庆市黔江中心医院,重庆40909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63.1【相关文献】1.亚低温治疗对危重患者免疫功能及院内获得性肺炎影响的研究 [J], 王辉;方强2.亚低温治疗对心肺复苏成功患者免疫功能肺功能的影响 [J], 许俊;索源;曹立俊;陶维国;黄劼3.亚低温治疗对心肺复苏患者免疫功能和院内获得性肺炎影响的研究 [J], 王煜;张立春4.亚低温治疗心肺复苏成功患者对免疫功能、肺功能的影响分析 [J], 林振田; 何丽珠; 何桂兰; 戴何兴5.亚低温治疗对心肺复苏成功患者免疫功能与肺功能指标水平的影响 [J], 陈富明; 卓超洲; 贺安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亚低温疗法对心肺复苏后自主循环恢复患者预后的影响

亚低温疗法对心肺复苏后自主循环恢复患者预后的影响
2 0 1 5 年1 O 月第 2 2 卷第 2 O 期
亚低温疗法对心 肺复苏后 自主循环恢复患者预后的影响
王 百鸣 应 光 荣 王 晓 华
探讨 亚低 温疗法 对 心肺复 苏 ( CP R)后 自主循环 恢复 ( ROS C)患 者生 存状况 与颅 脑功 能的影 响 。
【 摘 要】 目的 方法
察 组恢 复 良好 率 明显 高 于对 照组 ,并 发症 发生 率 明显 低于 对 照组 ,CPC评 级显 著优 于 对照 组 ,差异 均有 统计 学意 义 。
结论
亚低 温疗 法可 减少 并 发症 , 显著 改善 C P R后 R O S C患者 的远 期生 存状 况与颅 脑 功能 。
【 关键 词】 亚 低温疗 法 ;心肺复 苏 ;自主循环 恢复 t生存状 况 ;颅 脑功 能
能 保 护 脑 部 功 能 ,改善 预 后 。本 文 探 讨 亚 低 温 疗 法 对 C P R
生命特征 , 包括 体温 、血压 、脉搏 、心率 、有无意识及 面色
情况 。治疗 1 2 ~7 2小时后逐渐停 止降温 ,自行 复温 ,先从
腹股沟和腋窝处开始 ,然后是颅脑 ,体温恢 复速 度严 格控 制 在 0 . 1 ~0 . 2 ℃/ h,2天内患者体温恢 复至 3 5 . 6~3 6 . 6 ℃。 整个 亚低 温治疗 过程 中 ,医疗 救治 人员 应密切 观测患者 的 心 电图、血压 、肢端循环状况及意识情 况 ,以便在 出现异 常 情 况时及 时 采取救 治措施 。 1 . 3 观察指标 ① 比较两组治疗 期间并发症情 况 ,② 治
气管插管 正压 通气和肾上腺素 、多 巴胺、利多卡因等药物治 疗 ,并密切监 测患者 的心 电图、血压及意识等情 况。观察 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肺复苏后患者亚低温治疗对肺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心肺复苏之后患者采用亚低温治疗对肺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取本院自2012年1月~2013年5月治疗心肺复苏肺病患者60例,对其进行分组研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心肺复苏患者,觀察组则采用亚低温方法治疗心肺复苏后的患者,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根据本院的分组治疗之后,两组患者在肺动态顺应性、气道阻力、气道峰值、动脉肺泡氧分压值上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于心肺苏醒患者采用亚低温进行治疗,可以有效的降低机体新陈代谢,减轻患者的心肺负担,值得临床医学的应用和推广。

标签:心肺苏醒;亚低温治疗;肺功能
亚低温技术对于心肺苏醒患者复苏之后脑复苏具有非常好的效果,但是亚低温对于患者的其他脏器官是否有影响值得进一步研究[1]。

根据本院自2012年1月~2013年5月治疗心肺复苏肺病患者60例,对其进行分组研究,下面就详细信息进行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2方法
1.3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亚低温对于心肺复苏之后患者的肺功能具有保护作用,主要表现在维持患者体内的高能磷酸物质水平,保障患者拥有足够的能量供应,另外还可以增加一氧化氮酶的表达,从而使得其磷酸化,实现对患者肺功能的保护[2,3]。

亚低温技术的不断发展,已经被运用到脑器官移植,有效的降低脑耗氧量,极大限度的抑制颅脑损伤或者是缺血后急性高压反应,还可以有效的抑制脑损伤和缺血后内源性有害因子释放和生成[4]。

根据本院的研究结果来看,两组患者在肺静脉顺应性和平台比较差上无显著性差异,但是两组患者在肺动态顺应性、气道阻力、气道峰值、动脉肺泡氧分压值上存在着显著性差异,亚低温环境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机体的新陈代谢,减轻患者的肺负担,可以有效的防止呼吸机相关的肺损伤,对患者的肺部功能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值得临床的应用以及推广[5]。

参考文献:
[1]朱宏泉,何新,许庆林,等.亚低温治疗对心肺复苏后患者肺功能的影响[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3,01:39-40.
[2]邓挺,余涛,杨正飞.亚低温治疗对心肺复苏后患者脑复苏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7:152-153.
[3]石波,崔惠芬,包小丽,等.亚低温治疗对院内心脏骤停心肺复苏后患者脑复苏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9:53-55.
[4]Effects of Xinfeng capsule on pulmonary function based on treg-mediated notch pathway in a rat model of adjuvant arthritis[J].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2012,03:430-436.
[5]Jonson Bjorn. Mid-term effects of lung volume reduction surgery on pulmonary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Chinese Medical Journal,2007,08:658-662.编辑/哈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