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地理与区域差异 学案(学生用)

合集下载

《活动课_认识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区域差异导学案》

《活动课_认识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区域差异导学案》

《活动课_认识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区域差异》导学案《活动课_认识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区域差别》导学案一、导入1. 讲师简要介绍今天的主题:“认识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区域差别”,并引导学生思考南方和北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2. 激发学生兴趣,可以播放一段介绍南方和北方地区的视频或图片,让学生对两个地区有更直观的认识。

二、进修目标1. 了解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文化风俗等方面的差别。

2. 探讨南方和北方地区的差别对当地人民生活的影响。

3. 培养学生对地域差别的尊重和包容认识。

三、进修过程1. 导入环节:让学生分组讨论自己对南方和北方地区的印象,并汇报讨论结果。

2. 知识讲解:介绍南方和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文化风俗等方面的差别,引导学生了解两个地区的特点。

3. 案例分析:以南方和北方某个城市为例,比较两地的气候、饮食、建筑等方面的差别,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地域差别带来的影响。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南方和北方地区的差别对当地人民生活的影响,并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进行分享。

5. 角色扮演:学生可以扮演南方和北方地区的居民,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感受两地的生活差别,增强对地域差别的理解和尊重。

6. 总结反思:让学生总结今天的进修内容,思考南方和北方地区的差别是多样性的体现,应该怎样尊重和包容不同地域的文化。

四、教室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南方和北方地区的文化交流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两地的文化特色。

2. 鼓励学生通过阅读书籍或观看纪录片等方式,进一步了解南方和北方地区的历史和人文地理特点。

3. 组织学生进行南方和北方地区的美食品尝活动,让学生感受不同地域的美食文化。

五、教室反馈1. 组织学生进行南方和北方地区的知识竞争,检验学生对地域差别的理解水平。

2. 让学生撰写感想或心得体会,分享自己对南方和北方地区的认识和感受。

六、课后作业1. 要求学生整理今天进修的内容,写一份关于南方和北方地区的差别的小结。

《中国的地理差异》教案

《中国的地理差异》教案

《中国的地理差异》教案教案:《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的地理差异,并能够理解不同地区的特点和特色;2.培养学生对中国地理差异的兴趣,激发对地理学科的研究和探索;3.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力、分析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1.中国地理差异的主要表现形式;2.不同地区的地理特点和特色。

教学难点:1.同学们对地理差异概念的理解;2.掌握地理差异的主要表现形式和不同地区的特点。

教学准备:1.地图和图片资源;2.课件和多媒体设备;3.学生参考书籍和材料。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学习(5分钟)通过呈现中国地图,让学生能够快速定位并了解中国的基本地理位置和边界。

Step 2 了解地理差异的概念(10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向学生介绍地理差异的概念,并从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解释。

帮助学生理解地理差异的原因。

Step 3 地理差异的主要表现形式(20分钟)通过展示不同地区的图片和简要介绍,引导学生了解地理差异的主要表现形式,如气候、地形地貌、自然资源、人口分布等。

同时,通过互动问答和小组讨论加深对各个表现形式的理解。

Step 4 不同地区的地理特点和特色(30分钟)将中国地图划分为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内陆地区、西部边疆地区和南部岛屿地区,分别介绍各个地区的地理特点和特色,如华东地区的沿海经济带、北方平原、长江流域和西部的高原和戈壁等。

通过地图、图片和文字的结合,加深学生对不同地区的认识和理解。

Step 5 拓展知识(15分钟)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挖掘和分享更多关于中国地理差异的知识。

允许学生提前准备并展示自己关于一些地区的深入研究。

Step 6 总结归纳(10分钟)通过小组讨论和大班交流,总结地理差异的主要表现形式和不同地区的地理特点和特色。

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地理特点对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进一步探索和研究兴趣。

Step 7 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内容,编写一篇短文,描述中国的地理差异,包括地理特点、特色及其对当地生产、经济、文化和人口分布等方面的影响。

中国地理的差异教案

中国地理的差异教案

中国地理的差异教案
教案标题:探索中国地理的差异
教学目标:
1. 了解中国地理的多样性和差异性。

2. 掌握中国不同地理区域的特点和特色。

3. 培养学生对中国地理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中国地理的多样性和差异性。

难点:如何将地理知识生动地呈现给学生。

教学准备:
1. 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辅助材料。

2. 了解中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和特点。

3. 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和案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展示中国地图,让学生了解中国地理位置和边界,引发学生对中国地理的好奇心。

二、讲解
1. 介绍中国地理的多样性,包括地形、气候、自然资源等方面的差异。

2. 分别介绍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西部高原地区、北部平原地区、南部丘陵地区等地理特点。

三、活动
1.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就中国地理差异展开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地理特点进行深入研究。

2. 观察实践:组织学生观察周边环境,了解当地地理特点,并做简单记录和总结。

四、展示
学生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分享对中国地理差异的认识和理解。

五、总结
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中国地理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全面了解中国地理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培养了对地理的兴趣和好奇心。

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提高地理知识的学习效果。

中国的地理差异学案

中国的地理差异学案

课题:《中国的地理差异》导学案
课前回顾:略
一、导学目标
1.知道我国四大地理区域有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2.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3.北方和南方的自然差异
二、学案导学:
探究一: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
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有: , , ,
.
划分依据
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将我国
划分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探究二: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1月等温线\ 与的分界线\ 毫米等降水量线\ 与地区分界线\冬季河流
现象的分界线\ 与的分界线\ 地区与地区的分界线
1.造成我国南方和北方地区农业生产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A.气候条件B。

土壤条件C。

地形条件D。

生产技术条件
2.下列四种农作物中,分布在华北平原的是()
A.甘蔗B。

油菜C。

花生D。

甜菜
3.“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安全着陆,应选择地形开阔、云量少、晴天多学科和人烟稀少的地点。

你认为下列地点最合适的是()
A.四川盆地B。

内蒙古高原C。

黄土高原D。

云贵高原
4.下列关于秦岭—淮河一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我国0℃等温线
B.是我国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C.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形是高原、平原、盆地、丘陵
D.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高中地理《中国的地理差异》教案

高中地理《中国的地理差异》教案

高中地理《中国的地理差异》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涉及到的内容主要是中国的地理差异。

本节课学生通过书本素材、图片、地图等视听资料的使用,理解了中国的地理分区划分方式、中国各地的地理特征和各地的文化传承等方面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的地理分区划分方式及其特点。

2.理解中国各地的地理特征和各地的文化传承。

3.掌握中国各地的自然条件、人文特征和各地的区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机遇等。

三、教学重难点1.理解与记忆各地方的自然条件,其文化传承及大量历史文献资料。

2.掌握中国各地的区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机遇等。

四、教学内容及教法1.教学内容(1)中国的地理划分a.东北地区b.华北区c.华东区d.华南区e.中南区f.西南区g.西北区h.港澳台地区(2)中国各地的地理特征及区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机遇等。

2.教法(1)课堂讲授(2)图文并茂,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各地景观如何形成及对文化、社会和经济方面的影响。

(3)让学生利用一些地图和照片等视听资料来学习各地的地理特色。

五、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1)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在平常看到的各种地理集成,都反映了每个地方的特点。

比如说,东北地区是寒冷的,丰富的资源让当地的工业发展很快。

华南地区由于气候炎热,绿意盎然的景色和各类水果、茶叶等让华南成了大家的旅游胜地。

”(2)引入今天的主题,介绍“中国的地理差异”这个主题,提问:“你们都来自哪里?你们能够说说你们家乡的特征吗?”2.作业的检查(1)检查上次作业的完成情况,让全班同学进行共同讨论。

(2)教师进行点评,整理结论。

3.展开主题(地理差异)(1)通过地图和图片等视听资料,让学生对中国的自然地理条件以及自然地理带来的人文影响有深入的了解。

(2)分析中国的地理分区划分方式及其特点,让学生记住每个分区的区域特征、历史背景和文化传承等要点。

(3)通过多种形式的讨论和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各地的特点以及区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机会,让学生掌握该方面的知识。

第五章《中国地理差异》教案

第五章《中国地理差异》教案

《中国地理差异》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明确秦岭──淮河一线是划分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界线。

(2)过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的对比,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差异,以及它们是如何受自然地理环境影响的。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读图、用途能力。

(2)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发展认识人地关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南北方地区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意志。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南方和北方的地形、气候、河流流量和植被类型等方面存在的差异。

2.难点应该让学生懂得我国南、北方区域之间存在着很大差异,但区域内部也存在着较大的景观差异。

如:北方区域内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而东北林海雪原中也有白雪覆盖的亚寒带针叶林;南方区域内以长江流域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而海南岛也有热带风光。

三、教学媒体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

四、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已经得到很大提高,竞争意识增强,利用合作和探究方法,再加之老师的引导,学习积极性会得到很大提高。

五、教学方法第一课时教师问题诱导,学生提问分析六、教学时间一课时七、课前准备1.相关ppt课件。

2.让班内有南方亲戚的学生在课前用打电话的形式相互交流各自所在地方的自然景观,了解南、北方存在的差异,并在课上讲述。

八、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1.教师音频播放两首诗: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和孟浩然的《送杜十四之江南》。

沁园春·雪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泊河处?天涯一望断人肠教师提问:判断诗中描写的是我国的哪些地区?理由是什么?学生回答:第一首描写的是我国的北方地区,第二首描写的是我国的南方地区。

认识中国区域差异教案设计

认识中国区域差异教案设计

认识中国区域差异教案设计教案标题:认识中国区域差异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的区域差异,包括经济、文化、人口等方面的差异。

2. 掌握使用地图等工具进行地理位置和特征的分析。

3. 培养学生对中国区域差异的关注和理解,并培养跨区域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1. 了解中国的主要地理区域,如东部沿海地区、西部内陆地区等。

2. 理解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和文化特色。

3. 学会使用地图等工具进行地理位置和特征的分析。

教学资源:1. 中国地图、地理教科书、多媒体设备。

2. 中国各地的图片、视频资料。

3. 学生自己了解的区域差异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使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中国的地理位置和形状。

2. 提问学生,中国是一个大国,你知道这个大国内有哪些不同的地区吗?探究(15分钟):1. 分小组让学生自由讨论,列举他们所了解到的中国不同的地区,并尝试解释原因。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中国的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经济发展状况和文化特色。

知识扩展(15分钟):1. 教师介绍中国的主要地理区域,如东部沿海地区、西部内陆地区、中部地区等,并解释其经济和文化特点。

2. 展示中国各地的图片或视频资料,让学生感受不同地区的景色、建筑和人文风情。

巩固(15分钟):1. 学生使用地图标注各地区的位置和重要特征,通过讨论和分享加深对地理位置的理解。

2. 学生小组合作,选取一个地区进行详细的研究,并编写一份简短的报告,介绍该地区的经济、人文、自然等特点。

拓展(1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报告,分享他们对中国区域差异的了解和观点。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跨区域交流,即不同地区的学生进行合作,了解彼此的地方特色并进行比较。

总结(5分钟):1. 教师将学生的观点总结起来,强调中国区域差异的重要性和多样性。

2. 询问学生,你觉得了解中国区域差异对我们有什么帮助?评估方法:1.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展示报告中的参与程度。

中国地理 第3讲 中国的区域差异教学案新人教版

中国地理 第3讲 中国的区域差异教学案新人教版

第3讲 中国的区域差异一、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划分的主导因素⎩⎪⎨⎪⎧南方与北方: 北方与西北: 影响青藏与西北、北方、南方:二、北方地区地形区A 辽河平原、B________、C 三江平原、D 华北平原、E黄土高原气候以________气候为主,从干湿状况看大部分属于半湿润地区,从温度带来看,D 属于暖温带,B 属于中温带河流 F 松花江、G 汾河、H________ 资源 I________、J 辽河油田、K 胜利油田、L 中原油田 城市 ①济南、②太原、③西安、④哈尔滨 工业基地 辽中南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1.地形区:A江南丘陵、B浙闽丘陵、D南岭、E________。

2.河流:长江、珠江、C澜沧江、M________。

3.铁路线:京广线、I宝成线、F焦柳线、G________线、H浙赣线等。

4.丰富的水能: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和珠江上游。

5.工业基地:沪宁杭、________工业基地。

特别提示:南、北方都属于我国季风气候区,但自然地理特征有显著的差异,对经济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

四、西北地区五、青藏地区1.地形区:a________山脉、b巴颜喀拉山脉、c唐古拉山脉。

2.河流:d金沙江、e________、f________。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三江”是指长江、黄河、澜沧江。

3.城市:g 拉萨、h________、i 西宁。

4.交通(1)公路运输是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

(2)西宁至拉萨的铁路是________铁路。

5.农业(1)高寒牧业:________、藏绵羊、藏山羊等优良畜种。

(2)河谷农业⎩⎪⎨⎪⎧分布: 谷地和湟水谷地农作物: 、小麦、豌豆特别提示:青藏地区气候高寒,夏季平均气温为全国最低,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水平差异明显;喜马拉雅山等山地由于海拔高,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显著。

六、省级区域—— 香港和澳门(1)香港:第三产业发达,是国际贸易中心、运输中心、________中心、信息服务中心和旅游中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部分中国区域地理与区域差异学案考纲浏览:1、中国的区域差异2、中国三大自然区的空间位置和基本特征。

东部季风区内部的差异。

中国自然区域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北方地区:地理位置和范围。

气候、地形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灾害防治的关系。

重工业基地和能源工业基地。

主要城市。

4、南方地区:地理位置和范围。

气候、地形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灾害防治的关系。

轻纺工业和有色金属工业。

主要城市。

5、西北地区:地理位置和范围。

气候、地形特征。

农、牧业生产特点。

保护草原,治理沙漠。

主要矿产地。

主要城市。

6、青藏地区:地理位置和范围。

高寒气候。

农牧业生产特点。

能源和矿产资源。

主要城市。

7、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地理位置和范围。

经济发展的特点。

台湾省的地形、自然资源和主要城市。

热点提示:1、以局部区域图为背景资料,综合考查各个区域的自然条件、大江大河的治理和工农业特色,西北地区干旱和青藏地区高寒的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是高考命题的重点2、关注台湾问题、南水北调、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三峡工程、西气东输、青藏铁路、第二条亚欧大陆桥等热点问题3、关注我国的农业生产与农业地域类型、工业和城市的主要区位因素4、西部脆弱的生态环境与合理开发往往是命题的切入点自主学习和探究:第一部分中国区域地理一、我国四大区域自然条件一览北方地区1、范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东,__________________以北,即我国东部________区的北部地区。

2、地形特征:______面积广大,其中______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___土为主,多_____,北部冻土层厚;_____平原是我国最平坦的平原,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__冲积而成,土层深厚;________高原是世界上最广、最厚的黄土堆积区,土质______,_____性强,地表______保护差,____________严重,__________纵横,流经高原区的河流含沙量大。

____________两侧地形差异明显,以东为____________,以西为____________。

本区主要地形单元有:________平原(_____、松嫩、____)、_______平原、____高原、_____岭山地、_____山地、_____丘陵、_____丘陵。

本区“名山”有:“东岳”____(山东)、“西岳” ___(陕西)、“中岳”_____(河南)、“北岳”_____(山西)。

3、气候特征:以____________________气候为主,其中大兴安岭北部为_______带、长城以北为_____带、黄河中下游地区为______带,无霜期4-8个月,热量条件南北差异大;年降水量_______毫米,主要集中在_____月,大部分属于______、______区(东北的东部及北部山地为______区);夏季________东北较短),冬季_________(东北漫长严寒多积雪,______为我国的“寒极”);主要灾害性天气:冬季_____,东北地区夏季______、秋季早霜,华北地区春季_____________、夏季多______。

4、水文特征:水文特征南北差异大。

水量北____南______,汛期北____南____(东北地区有明显融雪形成的______),河流含沙量北____南____,结冰期北____南______。

5、主要河流:黑龙江及其支流_______江、_______江,黄河(下游为“地上河”)及其支流________、_____河,____河,______河,鸭绿江,图们江。

6、主要湖泊:__________天池、_______湖。

7、植被:东北地区以_______林为主(长白山地区为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黄河中下游地区为落叶阔叶林。

8、土壤:东北地区______分布广泛,黄河中下游地区主要为______土。

9、主导因素:______自北而南逐渐______。

南方地区1、范围:东部_____区南部,_______________以南,_____________以东地区。

2、地形特征:地势______差异大,主要位于_______、_______阶梯,东部______、_____地形面积广大,___________平原是我国地势最低的平原,河汊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_________是我国最大的丘陵,大多由___________走向的低山和河谷盆地相间分布,“南岳”______、庐山、井冈山等众多名山分布其中,_______地区岩浆岩分布广泛,是我国有色金属矿产的集中分布区;西部以_____、______为主,______盆地(西北部有_________平原)是我国四大盆地之一,素有“______盆地”和“___________”之称;________高原地表崎岖不平,是世界上_______地貌分布最典型的地区,山间“_________”是当地主要的耕作区;_______山脉和______山脉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台湾_______主峰为我国东南沿海最高峰。

主要地形区有:_________平原(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部分组成)、______三角洲平原、_______丘陵、_______盆地、_____高原、_____山脉、南岭、武夷山脉、秦巴山地、台湾山脉。

3、气候特征:以_____、_______________气候为主,积温4500℃-8000℃,热量条件南北差异大,一月份均温在______以上,冬____夏____,四季分明(南部沿海和滇南地区一月均温大于15°C,长夏无冬)。

年降水大于_____毫米(台湾东北部_______年均降水6489毫米,为我国“雨极”),主要集中在____半年,雨季由南向北变____。

横断山区气候______变化大,_________为源于____和源于_______的两类季风交汇处,冬季_______准静止锋以东_________,以西________。

长江中下游地区(宜昌以东,淮河以南,南岭以北)每年6-7月间受______准静止锋影响,出现______,7-8月在____________控制下形成______。

冬季_______天气和沿海地区夏秋季_______是主要的灾害性天气。

4、水文特征:水量______,汛期____,水位季节变化____(南部沿海河流有明显台风汛);江南丘陵、南部沿海、云贵高原、四川盆地河流落差大,水能____;长江水系、珠江水系、京杭运河航运价值_____;河流含沙量____;____结冰期。

5、主要湖泊:长江流域为我国______湖主要分布区,主要湖泊有:_______湖(我国最大淡水湖)、_____湖、____湖、______湖、巢湖;日月潭。

6、主要河流:A、长江及其支流____江、________水系、______水系、_____盆地向心水系(___江、_____江、____江、_____江);B、珠江及其支流____江、____江、___江;C、钱塘江D、淮河;E、闽江;F、横断山区水系的_____江、____江;G、台湾浊水溪。

7、植被:___________________林、热带季雨林。

8、土壤:地带性土壤为_____、黄壤和砖红壤性红壤,非地带性土壤有四川盆地的______土和农田区的_______土。

9、主导因素:东部_______自北而南逐渐增加,西部降水自东向西逐渐减少。

西北地区1、范围:________岭、_______山以西,_______山脉、________山脉以北的非季风区2、地形特征:主要位于我国地势_________级阶梯,以______和______为主。

______高原(包括_____平原、_____平原、_____走廊)平坦开阔,东部为典型____草原,中西部多____、_____;新疆地形“三山夹两盆”,_____山脉、_____山脉、________山脉都是亚洲中部重要的山脉,山顶终年积雪,山麓草场广大。

其中______山脉横亘中部,把新疆分为南北两部分,山间多_____盆地和谷地(_______盆地、伊犁河谷等),_____湖海拔-156米,是我国陆地最低点。

南部是我国最大的_______盆地,地表景观呈___状分布,“________”是当地主要的农业区,中部有我国最大的___________沙漠,我国最长的内流河___________河分布其间;_____以北是我国第二大盆地_____盆地,______________沙漠是我国的第二大沙漠。

3、气候特征:深居内陆,属于典型的_____________气候。

冬_____夏_____,气温______和______都很大(_______盆地是我国的“热极”);降水_____,年降水量少于_____毫米,气候____(_____盆地年降水量少于50毫米,是我国的“干极”)。

4、水文特征:水量____,汛期____,河流含沙量大,多_____河,________是主要补给水源,有大片______区。

________上游落差大,水力丰。

5、主要河流:黄河、__________河(我国唯一流入北冰洋河流)、塔里木河、伊犁河。

6、主要湖泊:罗布泊7、植被:内蒙古高原东部是典型的________,内蒙古高原中部以西地区为__________。

8、土壤:以漠钙土和灰钙土为主。

9、主导因素:降水量自_____向_____减少。

青藏地区1、范围:______山脉以西,___________以北,______山脉、________、____________山脉以南。

2、地形特征:以_____为主,位于我国地势_____级阶梯。

_____高原是世界上最高、最年轻的大高原,_____连绵、____广布,平均海拔超过_____米,世界上海拔超过8000米的山峰几乎都在该地区。

藏南地壳活跃,为两大板块碰撞处,________大峡谷为世界之最;藏北海拔超过4500米,地表波状起伏;________盆地是我国地势最高的内陆大盆地。

农牧业主要集中在_____、____地区。

3、气候特征:海拔高、____低、昼夜____大;降水____,地区差异大;______强,____时间长。

4、水文特征:______补给多,______山脉以南受来自印度洋季风影响,水量较大,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

尤其是_________大峡谷地区,水能开发潜力巨大。

5、主要河流:______、_______等大河的发源地,雅鲁藏布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