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医院管理案例分析
医院安全管理案例分析及对策

医院安全管理案例分析及对策案例背景本案例涉及一家医院的安全管理问题。
该医院在过去几年里发生了多起安全事件,包括病患信息泄露、医疗事故和盗窃等问题。
这些事件严重影响了医院的声誉和病患信任,因此迫切需要采取措施改善安全管理。
案例分析对于这些安全事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 缺乏完善的安全制度和流程:医院在安全管理方面存在制度和流程不完善的问题,包括病患信息的保护、医疗事故的预防和应急处理等方面。
这导致了病患信息泄露的风险增加以及医疗事故的发生。
2. 内部人员管理问题:医院需要对内部人员进行更严格的管理和监督,以避免内部人员盗窃行为的发生。
此外,医院还应加强员工培训,提高他们对安全管理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3. 缺乏安全技术设施:医院在安全技术设施方面存在不足,如监控系统、门禁系统等。
这使得医院容易受到未经授权的人员进入和信息泄露的风险。
对策建议为了改善医院的安全管理,我们提出以下对策建议:1. 建立完善的安全制度和流程:医院应审查并完善安全相关的制度和流程,包括信息保护、医疗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
这将有助于降低安全事件发生的风险。
2. 强化内部人员管理:医院应加强对内部人员的管理和监督,采取措施防止盗窃行为的发生。
此外,还应加强培训,提高员工对安全管理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3. 提升安全技术设施:医院应增加安全技术设施的投入,包括安装监控系统、门禁系统等。
这将有助于提高医院的安全性,减少未经授权人员进入和信息泄露的风险。
4. 加强合规监管:医院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加强合规监管工作。
这将有助于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和安全保障能力。
结论通过采取以上对策建议,医院能够改善安全管理,降低安全事件发生的风险,提高医院的声誉和病患信任度。
医院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并持续监督和评估安全管理的效果,以确保持续改进和提升。
医院实施6S管理案例分析ppt课件

整顿
机器设备
机器设备保养良好,防护罩齐全(维修保养记录齐 全)。
机器设备上不摆放不必要的物品。 设备规范标志,设备管路分类清楚,有颜色标识。 不用的设备集中管理、定期处理。
整顿
物料配件
☆ 原材料及附件、备料堆放整齐。 ☆ 成品、废品分开放置明确区域区分。 ☆ 下脚料作好分类、及时处理。 ☆ 有物料包装外箱摆放时,标志面应统一向
整理
办公场所和工作现场中的 物品、设备清楚的区分为 需要品和不需要品,对需 要品进行妥善保管,对不 需要品则进行处理或报废。 的: • 出空间,活用空间。 • 止物品误用、误送。 • 造清爽的工作场所。
整理
➢ 现场检查,对所在的工作场所(范围)进行全面检查,包括看 得到的和看不到的
➢ 制定“要”和“不要”的判别基准 ➢ 按基准清除不需要的物品 ➢ 适度定量:调查需要物品的使用额度,决定日常用量 ➢ 制定废弃物处理方法 ➢ 每日自我检查
外方向。
整顿
盛装容器
周转箱、周转盘保持干净。 废品容器标识清楚、标志向外。 容器没有被乱涂写,所装物品没有溢出。
整顿的“3定”原则:定点、定容、定量 ☆ 定点:明确具体的放置位置 ☆ 定容:明确使用容器大小、材质 ☆ 定量:规定合适的数量
物品的标识要达到以下目的:
➢看了能够立即明白物品是什么,即在实 物上进行标识,具体指出物品名称、使用 时期、使用场所、现有状态(有用物品、 无用物品、良品、不良品等)。
➢物品可以立即取出,使用后能正确放回 原位,不会忘记也不会放错,即使忘记或 放错了,也能很容易辨别出来根据物品的 不同类型。
发展于美国 清理(Sort) 整理(Straighten) 清洁(Sweep) 保持(Standardize) 不断改进(Sustain) 安全(SAFETY)
医院管理学案例分析

六、医院管理案例分析案例1病员男,33岁,因呕吐、腹胀、腹痛、恶心、排气便停止两天,1994年12月13日10时到某市中心医院急诊外科就诊,当即诊断为肠梗阻并发腹膜炎收住院。
入院后经医生检查后向家属交待,病员需要立即手术,由于全院停电,怕延误手术时机,需转院治疗,医生为缓解胃肠压力,让病员带着胃肠减压管急速离开。
病员转入某医大附属医院急诊就诊(接诊医院医生为进修医生和实习生),按肠梗阻立即住院,病员家属向经管医生讲明因某市中心医院停电,不能立即手术而转院。
经查病员体温、脉搏、血压和呼吸正常,心肺未见异象。
腹略膨降,未见肠型蠕动波,腹正中可见长约20cm手术瘢痕(提示过去有腹部手术史,可能出现肠粘连),全腹软,未触及包块,肝脏未触及,中腹部略有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亢进(提示肠梗阻)。
腹透:左中下腹部见肠管积气,中腹部见较大液平面(提示肠梗阻)。
白细胞:10.4X103/L,中性白细胞:0.71%(提示可能有感染),尿糖(+++)、酮体(+)(提示可能有糖尿病)。
初步诊断为粘连性肠梗阻。
尊重病人和家属意愿,暂行非手术治疗(但未全面告之风险),给予禁食水,胃肠减压,控制感染,灌肠等对症治疗。
但在治疗中,医生观查病情不细,对家属反映病腹痛加剧,呕吐物咖啡状等临床症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也没有及时请上级医生会诊。
到12月14日9时,主治医生查房时才发现病员病情危急,已出现明显的肠坏死、休克等症状,延误了手术时机。
医院在抗休克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了剖腹探查术,发现病员肠管大部分坏死,仅有约60CM之内肠管颜色尚可,故切除所有坏死肠管。
因术后形成短肠综合症,营养不良,感染等因素,病员于1995年1月1日死亡。
导致严重医患纠纷,认为接诊医院医生为进修医生、实习生不能胜任工作造成误诊和对工作不负责任,拖延手术时机导致病员死亡。
请你分析:从医院管理的角度,本案例中医方存在哪些问题或缺陷?问题或缺陷分析:1、事件发生后医院认为根据病员的病史和入院症状诊断是正确的,治疗上行非手术疗法也是可以的。
医院实施6S管理案例分析

确保安全
通过规范操作和检查,减少事 故风险,保障员工和患者的安 全。
提升员工素质
培养员工良好的工作习惯和职 业素养。
6S管理的实施步骤
制定计划
明确6S管理的目标、实施范围和时间 安排。
02
宣传培训
提高员工对6S管理的认识和理解,掌 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01
03
执行实施
按照计划逐步推进6S管理,监督执行 情况。
通过6S管理,医院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医疗设备、药品和资料摆 放有序,提高了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
降低医疗事故风险
6S管理强调安全和规范操作,有效降低了医疗事故的发生率,保 障了患者的安全。
提升员工工作效率
整洁有序的工作环境有助于员工快速找到所需物品,减少寻找时间, 提高工作效率。
存在问题与不足
实施难度大
提升医院形象
良好的第一印象
整洁、有序、安全的环境给患者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增加患者 对医院的信任度。
提高品牌知名度
通过实施6S管理,医院整体形象得到提升,吸引了更多患者前 来就诊,提高了医院的市场份额。
提升员工自豪感
6S管理让员工感到自豪,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工作中,形成良好 的工作氛围。
保障患者安全
VS
详细描述
清扫措施要求医院定期对医疗设备和设施 进行清洁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和使用 安全。这包括对医疗设备表面的清洁、对 机械部分的润滑以及对电子设备的除尘等 。清扫措施有助于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减 少故障和感染的风险。
清洁(Seiketsu)在医院中的实施
总结词
维护和保持整理、整顿、清扫后的状态,使 医院始终保持整洁有序。
总结词
确保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安全,预防事故和差错的发生。
医院医疗服务管理案例

医院医疗服务管理案例案例背景该案例涉及一家医院的医疗服务管理。
该医院一直致力于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但近期出现了一些管理问题,需要进行改进和优化。
问题分析经过调研和分析,该医院的管理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人员管理:缺乏有效的岗位设置和分工,导致工作职责不清晰,影响了医疗服务的协调性和效率。
2. 沟通机制:医院内部各部门之间缺乏良好的沟通机制,信息流通不畅,导致信息传递延迟和信息丢失。
3. 资源分配:医院内部资源分配不均衡,一些科室资源过剩,而另一些科室资源不足,影响了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解决方案为了改进医院的医疗服务管理,我们提出以下一些建议:1. 建立明确的岗位设置和分工,明确每个岗位的职责和权限,促进工作的协调性和高效性。
2. 强化内部沟通机制,建立定期例会和报告制度,加强信息共享和及时沟通,减少信息传递的延迟和丢失。
3. 优化资源分配机制,根据医疗服务需求和科室的实际情况,合理分配资源,确保医疗服务的均衡和质量。
实施计划为了有效实施以上解决方案,我们建议采取以下步骤:1. 制定详细的人员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明确每个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将制度公示并与员工进行培训和沟通。
2. 设立内部沟通平台,建立定期例会和报告制度,加强信息共享和及时沟通,确保信息流通的畅通。
3. 对资源进行详细调查和评估,根据医疗服务需求和科室的实际情况,制定资源分配方案,并按照计划进行资源调整和优化。
结论通过建立明确的岗位设置和分工,加强内部沟通机制,并优化资源分配,医院的医疗服务管理问题将得到有效改善,并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实施上述解决方案需要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医院的管理团队应牵头推动,并及时跟进和评估改进效果。
医院管理案例分析及解决方案

医院管理案例分析及解决方案案例背景该医院是一家大型综合性医院,面临诸多管理问题。
医院工作效率低下,患者排队时间长,医护人员工作压力大,患者满意度低等问题已成为普遍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对该医院的管理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案例分析1.患者排队时间长:该医院患者接待量大,导致患者排队等待时间长,严重影响患者就诊体验。
1.患者排队时间长:该医院患者接待量大,导致患者排队等待时间长,严重影响患者就诊体验。
1.患者排队时间长:该医院患者接待量大,导致患者排队等待时间长,严重影响患者就诊体验。
2.医护人员工作压力大:医护人员工作强度高,工作时间长,缺乏有效的工作分配和人员配备,导致工作压力大,容易疲劳,影响医护质量以及服务态度。
2.医护人员工作压力大:医护人员工作强度高,工作时间长,缺乏有效的工作分配和人员配备,导致工作压力大,容易疲劳,影响医护质量以及服务态度。
2.医护人员工作压力大:医护人员工作强度高,工作时间长,缺乏有效的工作分配和人员配备,导致工作压力大,容易疲劳,影响医护质量以及服务态度。
3.患者满意度低:由于排队时间长、医护人员工作压力大等问题,患者满意度低,对医院形象产生负面影响。
3.患者满意度低:由于排队时间长、医护人员工作压力大等问题,患者满意度低,对医院形象产生负面影响。
3.患者满意度低:由于排队时间长、医护人员工作压力大等问题,患者满意度低,对医院形象产生负面影响。
解决方案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以下解决方案:1.优化就诊流程:通过引入在线挂号系统、智能导诊系统等信息化手段,对患者就诊流程进行优化,以减少排队等待时间。
同时,推广预约挂号制度,引导患者按照预约时间就诊,降低排队时间,提高患者就诊效率。
1.优化就诊流程:通过引入在线挂号系统、智能导诊系统等信息化手段,对患者就诊流程进行优化,以减少排队等待时间。
同时,推广预约挂号制度,引导患者按照预约时间就诊,降低排队时间,提高患者就诊效率。
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案例

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案例案例一:输血失误某大型医院在给一位病人输血时,由于工作人员的疏忽,将A型血输给了B型血的病人。
在输血过程中,病人出现了过敏反应。
所幸的是,医院立即停止输血,并对病人进行了紧急治疗,病人最终康复。
案例分析:这个案例反映了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中的一些问题。
首先,医院在输血前没有进行严格的交叉配血试验,导致输血失误。
其次,过敏反应的处理不及时,虽然最终病人康复,但也暴露出医院在紧急情况下的应对能力有待提高。
改进措施:针对以上问题,医院应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员工培训,确保每位员工都能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执行,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
2. 强化交叉配血试验流程,确保输血安全。
3. 完善过敏反应应急预案,提高应对能力。
4. 定期进行医疗质量和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整改问题。
案例二:手术室感染控制某医院手术室在例行检查中发现,部分手术器械存在锈蚀现象。
经过调查发现,手术器械在消毒过程中存在疏漏,导致部分器械未完全消毒。
医院立即对所有手术器械进行了重新消毒和检查,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处理。
案例分析:这个案例反映出了手术室感染控制的问题。
手术室的消毒工作是防止感染的关键环节,任何疏漏都可能给病人带来严重后果。
此案例中,由于消毒过程的不严格,导致手术器械存在锈蚀现象,存在极大的感染风险。
改进措施:针对以上问题,医院应采取以下措施:1. 强化手术室感染控制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感染控制意识。
2. 严格消毒灭菌程序,确保每件器械、每项操作都符合标准。
3. 建立手术器械的维护保养制度,定期对器械进行检查和维护。
医院护理案例分析报告范文6篇

医院护理案例分析报告范文案例一:心脏手术后的护理病人背景:李某,男性,60岁,患有严重冠心病,经医生评估后决定接受心脏搭桥手术。
入院情况:李某于XX年XX月XX日入院,在手术前进行了基础护理评估,包括身体状况、心理状况、家庭情况等。
手术过程:李某于XX年XX月XX日上午进行心脏搭桥手术,在手术过程中出现了少量出血,术后稳定。
护理措施: 1. 术后监测:密切观察李某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频率等,定期记录。
2. 切口护理:定期更换敷料,保持切口干净、干燥,观察切口是否有红肿、渗液等异常情况。
3. 体位护理:保持半卧位休息,减少心脏负荷。
4. 心理支持:与李某及其家属交流,了解其情绪变化,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安慰。
5. 饮食护理:根据医嘱,提供适宜的液体饮食,逐渐过渡到半流食和普通饮食,并监测饮食摄入情况。
6. 康复护理: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必要的康复训练,如早期床边活动、呼吸训练等。
护理效果:李某手术后恢复良好,切口愈合良好,没有出现感染等并发症。
出院后继续按医嘱进行康复训练。
案例二:糖尿病患者的护理病人背景:张某,女性,45岁,患有糖尿病。
入院情况:张某于XX年XX月XX日入院,因糖尿病控制不佳导致高血糖,医生决定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治疗和护理。
护理措施: 1. 血糖监测:定时监测张某的血糖水平,根据监测结果调整胰岛素用量和饮食。
2. 膳食管理:制定适合张某的糖尿病饮食计划,监控饮食摄入,帮助控制血糖水平。
3. 运动指导:根据张某的身体状况,制定适合的运动方案,鼓励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等。
4. 药物管理:按时给予药物,监测药物的副作用和效果,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5. 教育指导:向张某提供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如自我监测血糖的方法、饮食控制的技巧等,帮助她更好地应对疾病。
6.心理支持:与张某进行心理交流,了解她的心理状态,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帮助。
护理效果:张某在护理团队的共同努力下,糖尿病得到了较好的控制,血糖水平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医院管理案例分析案例1病员男,33岁,因呕吐、腹胀、腹痛、恶心、排气便停止两天,1994年12月13日10时到某市中心医院急诊外科就诊,当即诊断为肠梗阻并发腹膜炎收住院。
入院后经医生检查后向家属交待,病员需要立即手术,由于全院停电,怕延误手术时机,需转院治疗,医生为缓解胃肠压力,让病员带着胃肠减压管急速离开。
病员转入某医大附属医院急诊就诊(接诊医院医生为进修医生和实习生),按肠梗阻立即住院,病员家属向经管医生讲明因某市中心医院停电,不能立即手术而转院。
经查病员体温、脉搏、血压和呼吸正常,心肺未见异象。
腹略膨降,未见肠型蠕动波,腹正中可见长约20cm手术瘢痕(提示过去有腹部手术史,可能出现肠粘连),全腹软,未触及包块,肝脏未触及,中腹部略有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亢进(提示肠梗阻)。
腹透:左中下腹部见肠管积气,中腹部见较大液平面(提示肠梗阻)。
白细胞:10.4X103/L,中性白细胞:0.71%(提示可能有感染),尿糖(+++)、酮体(+)(提示可能有糖尿病)。
初步诊断为粘连性肠梗阻。
尊重病人和家属意愿,暂行非手术治疗(但未全面告之风险),给予禁食水,胃肠减压,控制感染,灌肠等对症治疗。
但在治疗中,医生观查病情不细,对家属反映病腹痛加剧,呕吐物咖啡状等临床症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也没有及时请上级医生会诊。
到12月14日9时,主治医生查房时才发现病员病情危急,已出现明显的肠坏死、休克等症状,延误了手术时机。
医院在抗休克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了剖腹探查术,发现病员肠管大部分坏死,仅有约60CM之内肠管颜色尚可,故切除所有坏死肠管。
因术后形成短肠综合症,营养不良,感染等因素,病员于1995年1月1日死亡。
导致严重医患纠纷,认为接诊医院医生为进修医生、实习生不能胜任工作造成误诊和对工作不负责任,拖延手术时机导致病员死亡。
请你分析:从医院管理的角度,本案例中医方存在哪些问题或缺陷?问题或缺陷分析:1、事件发生后医院认为根据病员的病史和入院症状诊断是正确的,治疗上行非手术疗法也是可以的。
但是院方向病人进行医疗风险告知不全,促成了病人和家属的犹豫,耽误了手术的最佳时机,埋下了医患纠纷的祸根。
2、诊断遗漏了糖尿病3、后来的手术是成功的,手术后的短肠综合症,同时切除大部分小肠及结肠难以维持生命是病员病情改变异常严重所致,并非医疗上的粗疏或失败的结果。
但院方解释沟通不够,未得到患方的理解。
4、病员入院时症状应诊断为绞窄性肠梗阻,由于医生临床经验不足,认症不准确,诊断不确切,也没有及时请上级医生查房或会诊。
5、在治疗过程中,观察病情不细,严格说属失职行为,最终成为导致病员死亡的主要原因。
案例2患者55岁女性小学教师,55岁,因发热、咳嗽、咳痰三天来到呼吸门诊。
当时为上午十点左右。
患者持挂号单到呼吸科候诊,当班医师未按挂号顺序诊疗候诊者,使患者等了近一个小时。
在接诊过程中,医师病史询问简单,未进行血常规、胸透等检查,开具“左氧氟沙星”静脉输液3天。
第二天患者双上下肢出现少量皮疹,病人来到该院门诊询问另一名呼吸科医师,医师未予正面回答,要病人下次来上次的接诊医师。
次日上午患者全身皮疹、瘙痒难忍、结膜充血,皮肤科门诊就诊,诊断为“药物性皮疹”,给予停用“左氧氟沙星”、使用激素、外用药物等处理,3天后皮疹消退,患者对门诊管理及呼吸科医师服务质量及药品质量提出质疑与投诉。
请你结合所学知识,从医院管理角度,分析患者投诉的原因及处理措施。
分析:1、患者上午十点左右。
挂号等待近一个小时才就诊,患者心理上不悦,认为门诊管理存在问题,医生或分诊护士应该进行解释原因,并进行道歉。
2、接诊过程中,医师病史询问简单,未进行血常规、胸透等检查,患者对接近下班前的这种医疗行为产生极度地不信任感。
这种不信任感不利于疾病的真确诊断与治疗。
3、医院开具“左氧氟沙星”静脉输液3天。
第二天患者双上下肢出现少量皮疹,病人来到该院门诊询问另一名呼吸科医师,医师未予正面回答,要病人下次来上次的接诊医师。
患者得皮疹,感到非常焦虑,由于没能得到医师及时而负责任的答复,对医疗服务质量进一步产生不满。
4、次日上午患者全身皮疹、瘙痒难忍、结膜充血,皮肤科门诊就诊,诊断为“药物性皮疹”,给予停用“左氧氟沙星”、使用激素、外用药物等处理,3天后皮疹消退。
皮肤科没有具体解释停用“左氧氟沙星”的原因是药物的副作用——皮疹,而单纯停用的处理方式让患者对“左氧氟沙星”产生怀疑,怀疑可能原因是药品质量问题或者是开药医师故意所为,因而更加不满。
5、患者对门诊管理及呼吸科医师服务质量及药品质量提出质疑与投诉,可以理解。
受理投诉的医院管理人员应该向患者解释事情前后原由,并向患者道歉。
最好请皮肤科医师免费为患者复诊,并告诉患者再有皮肤不适随时可提供医疗服务,这样患者也就能满意了。
案例3医疗服务合同中,患者以自己的身体为对象授权医方医治(检查)自己的疾病,因而医方应该根据诚信原则尽到一个善良管理人应尽的注意义务。
凡医方违反其注意义务,就可认定其违约,而追究其违约责任。
医方未按医疗行政规章的规定建议患者做有关项目的检查,是违约行为。
因医方违约,致使患者丧失了对其胎儿健康状况的知情权及生产与终止妊娠的选择权,给患者带来精神上的痛苦。
我国现行立法并无禁止为违约提供精神损害赔偿救济的规定,可以依《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二条来解决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法律适用问题。
[案情]原告:杜红(化名)被告:宜昌市第三人民医院(以下简称三医院)。
2003年10月6日,原告到被告处进行孕期初诊,被告为原告建立了《宜昌市孕产妇系统保健手册》(以下简称《保健手册》)。
《保健手册》记载:初诊日期2003年10月6日,原告孕次5次,产次1次,孕周18周+2,预产期2004年3月16日(+),身高160CM,体重75KG;被告还对原告的血压、骨盆等进行了检查。
对《保健手册》上孕期检查记录的项目,被告基本作了检查,但对尿蛋白未作检查,亦未进行高危评分。
《保健手册》第13页印制了孕期危险因素评分表。
根据该表,原告年龄超过35岁应评15分,体重超过70公斤应评15分。
《保健手册》第26页印制了如何及早知道宝宝是否患有先天愚型(即21三体综合症)的内容,但未列明五种应做产前诊断的孕妇情形。
2004年3月4日,原告在被告处住院并剖宫产下其子姚振纲。
分娩记录上记载手术指征为羊水过少,生产时合并症为早破水。
2005年7月7日,姚振纲经宜昌市妇幼保健院检查,初步诊断为21三体综合症。
杜红遂于2005年7月诉至一审法院,请求判令被告赔偿抚养费、教育费、医疗费等共计49.54万元。
[审判]宜昌市三峡坝区人民法院审理认为:原告在被告处进行孕产保健,被告为原告建立了《保健手册》,原、被告即建立了以《保健手册》上载明的医疗保健项目为主要内容的服务合同关系。
被告未按《保健手册》上规定的项目给原告做尿蛋白等检查和高危评分虽然属于未完全履行合同义务的违约行为,但该行为与筛查先天愚型胎儿没有因果关系,且《保健手册》记载原告未接触过可能导致胎儿先天缺陷的物质。
姚振纲出生后相当时间内,原、被告均未发现其有发育异常或可疑畸形,可见只有通过遗传基因的检查即产前诊断才能查明原告的胎儿是否患有先天愚型,而《保健手册》上没有进行产前诊断或是否建议产前诊断的医疗服务项目。
根据2001年6月20日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第二十五条第(五)项规定,初产妇女年龄超过35周岁的,医师应当对其进行产前诊断。
原告系经产妇,不在上述规定的应进行产前诊断的范围内。
因此,被告不存在必须建议原告进行产前诊断的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2003年5月1日发布施行的《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办法》第十七条规定,年龄超过35周岁的孕妇,经治医师应当建议其进行产前诊断,但是,卫生部的部门规章规定扩大了国务院相关行政法规规定的范围。
同时,在宜昌市卫生局制作的《保健手册》第26页上,印有关于先天愚型筛查的普及宣传资料。
原告身为孕妇,未按要求仔细阅读《保健手册》上的内容,自身存在疏忽大意的过失。
原告要求被告赔偿其因抚养其子所需生活费、医疗费、教育费、护理费等计49.54万元的诉讼请求没有法律依据,不予支持。
判决驳回原告杜红的诉讼请求。
杜红不服判决上诉称:一、一审法院认定《保健手册》上没有进行产前诊断或是否建议产前诊断的医疗服务项目是事实不清。
理由:1、被上诉人在对上诉人进行产前检查时未按《保健手册》的要求进行化验检查及蛋白尿的检查和进行高危评分;2、《保健手册》第14页明确说明产前检查的必要性的内容,表明羊水过多或过少是被上诉人应检查的项目,但被上诉人未履行该义务。
3、《保健手册》第26页载明,21三体综合症也是检查的项目,但被上诉人没有做,严重违约。
二、一审法院认定卫生部的部门规章扩大了国务院相关行政法规定的范围属违法认定。
综上,一审判决认定被上诉人不应对上诉人做产前诊断的事实不清;认定卫生部的规定扩大了国务院的法规违法,严重侵犯了上诉人杜红的合法权益,故请求撤销原判,判令被上诉人支付经济损失49.54万元。
宜昌市第三人民医院辩称:1、产前诊断不是被上诉人的法定义务,且不是每个医院都能做产前诊断的,被上诉人不具备做产前诊断的资质。
2、上诉人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规定的必须进行产前诊断的对象。
3、上诉人产下21三体综合症的婴儿与被上诉人的医疗行为无关。
4、上诉人分娩时羊水过少,不能说明其以前已存在羊水过少。
上诉人称被上诉人未对其进行羊水检查不属实,羊水只能通过B超检查,而被上诉人对上诉人进行了B超检查,检查结果在上诉人处。
综上,原判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
请求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宜昌市中级人民院审理认为:虽然上诉人杜红提出三医院在对其进行产前检查时,存在违反《保健手册》的约定属实,但三医院未按《保健手册》中规定的项目对杜红进行全面检查与其产下先天愚型的患儿没有因果关系。
但三医院没有书面对杜红进行产前诊断的有关指导和建议,对于杜红产下21三体综合症的姚振纲存在一定的过错,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另一方面,杜红疏于阅读、了解《保健手册》中所附筛查先天愚型的宣传资料和进行产前诊断咨询,亦有责任。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第(二)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六十条第一款、第一百零七条之规定,判决如下:一、撤销宜昌市三峡坝区人民法院(2005)三民初字第171号民事判决。
即:驳回原告杜红的诉讼请求。
二、宜昌市第三人民医院补偿杜红人民币50000元。
限于本判决生效后三日内付清。
[评析]本案一审法院以原告要求被告赔偿其抚养子女所需的生活费等诉讼请求无法律依据为由,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二审法院判令被告补偿原告5万元,但未阐明被告承担责任的理由和补偿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