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必修课本常见词类活用归类

高中必修课本常见词类活用归类
高中必修课本常见词类活用归类

高中必修课本常见词类活用归类

必修一

一、名词的活用

一)活用为动词:

1、晋军函陵,秦军氾南军:驻扎

2、越国以鄙远鄙:当作边邑

3、与郑人盟盟:结盟

4、沛公军霸上军:驻扎

5、沛公欲王关中王:称王,做王

6、籍吏民,封府库籍:登记

7、范曾数目项王目:使眼色

8、刑人如恐不胜刑:用刑,施刑

9、道芷阳间行道:取道

二)作状语:

1、既东封郑东:在东边

2、函封之函:用匣子

3、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夜:在夜里

4、吾得兄事之兄:用对待兄长的礼节,或像对待兄弟一样

5、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像鸟用翅膀一样

6、头发上指上:向上

7、道芷阳间行间:从小路

三)使动用法:

1、既东封郑封:使。。。。。。成为疆界

2、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使。。。。。。称王,做王

二、动词的活用

一)使动用法:

1、秦将王翦破赵破:使。。。。。。破

2、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使。。。。。。活

3、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使。。。。。。跟从

4、拔剑撞而破之破:使。。。。。。破碎

二)意动用法:

1、顷之未发,太子迟之迟:以。。。。。。为迟

三、形容词的活用

一)活用作名词:

1、越国以鄙远远:边远的地方

2、此其志不在小小:小的方面

3、沛公今事有急急:危急的事

二)活用作动词

1、素善留侯张良善:交好

必修二

一、名词的活用

一)活用作动词

1、鸷鸟之不群兮群:合群

2、驰椒丘且焉止兮椒:长着椒树

3、仕宦于台阁仕宦:做官

4、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荫:遮蔽

5、何敢助妇语语:说话

6、交广市鲑珍市:采办、买

7、歌窈窕之章歌:吟诵

8、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渔樵:打鱼砍柴

9、唐浮屠慧褒始舍于其址舍:筑舍定居

10、其后名之曰“褒禅”名:命名

11、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名:说明白

二)名词作状语

1、夙兴夜寐夙、夜:在早上,在晚上

2、孔雀东南飞东南:向东南

3、卿当日胜贵日:一天天地

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南:向南

5、其下平旷,有泉侧出侧:从旁边

三)使动用法

1、步余马于兰皋兮步:使。。。。。。步行

2、以此下心意下:使。。。。。。委屈

四)意动用法

1、侣鱼虾而友麋鹿侣、友:以。。。为伴侣,以。。。为朋友

二、动词的活用

一)活用为名词

1、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传:流传的文字

二)使动用法

1、屈心而抑志兮屈、抑:使。。。委屈,使。。。压抑

2、回朕车以复路兮回:使。。。。。。掉转

3、忽反顾以游目兮游:使。。。。。。游

4、驰椒丘且焉止兮驰:使。。。。。。急驰掉转

5、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归:使。。。。。。归服

三)为动用法

1、伏清白以死直兮死:为。。。。。。而死

三、形容词的活用

一)活用为名词

1、三岁食贫贫:贫苦的生活

2、伏清白以死直兮直:正道

3、死生亦大矣大:大事

4、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险远:艰险偏远之地

5、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幽暗昏惑:幽深昏暗,叫人迷乱的地方

二)活用为动词

1、亦余心之所善兮善:崇尚、爱好

2、高余冠之岌岌兮高:加高

3、顾前之圣所厚厚:推崇

4、长余佩之陆离长:加长

5、正襟危坐正:端正

6、火尚足以明也明:照明

7、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穷:走到尽头

8、齐彭殇为妄作齐:看做相等

三)使动用法

1、足以荣汝身荣:使。。。。。。荣

2、后世之谬其传谬:使。。。。。。错

四)为动用法

1、哀民生之多艰哀:为。。。。。。哀伤

必修三

一、名词的活用

一)活用为动词

1、填然鼓之鼓:敲鼓

2、树之以桑树:种植

3、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穿上

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游水

5、履至尊而制六合履:登上

6、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下:低于

7、吾师道也师:学习

8、peng崖转石万壑雷peng:冲击

9、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瓮、绳:用破翁做,用草绳系

二)名词作状语

1、问君西游何时还西:向西

2、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夜:在夜里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每天

4、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向上,向下

5、有席卷宇宙,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席、包、囊:像席子、包裹、布袋一样

6、赢粮而景从景:像影子一样

7、内立法度内:在国内

8、天下云集而响应云、响:像云一样、像声音一样

三)意动用法

1、吾从而师之师:以。。。。。。为师

二、动词的活用

一)活用为名词

1、追亡逐北亡:逃走的人

二)使动用法

1、ping崖转石万壑雷转:使。。。。。。滚动

2、使人听此凋朱颜凋:使。。。。。。凋谢

3、却匈奴七百余里却:使。。。。。。退却

4、约从离衡离:使。。。。。。离散

5、序八州而朝同列朝:使。。。。。。朝拜

6、外连横而斗诸侯斗:使。。。。。。争斗

7、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以亡:使。。。。。。灭亡

8、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使。。。。。。弯曲

三、形容词的活用

一)活用作名词

1、小学而大遗小、大: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2、圣益圣,愚益愚圣、愚:圣人,愚人

二)活用作动词

1、商人重利轻离别重、轻:看重,轻视

2、谨庠序之教谨:认真从事

3、且夫天下非小弱也小弱:变小变弱

三)使动用法

1、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使。。。。。。快

2、会盟而谋弱秦弱:使。。。。。。弱

3、以愚黔首愚:使。。。。。。愚蠢

四)意动用法

1、而耻学于师、不耻相师耻:以。。。。。。为耻

必修四

一、名词的活用

一)、活用作动词

1、舍相如广成转舍:安置住宿

2、乃是其从者衣褐衣:穿

3、左右欲刃相如刃:用刀杀

4、乃前曰前:走上前

5、竹杖芒鞋轻胜马马:骑马

6、廉颇老矣,尚能饭否饭:吃饭

7、异日图将好景图:画

8、羝乳乃得归乳:生子

9、天雨雪雨:下

10、杖汉节牧羊杖:拄着

11、孺卿从祠河东后土祠:祭祀

12、惠等哭,舆归营舆:抬

二)名词作状语

1、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西:向西

2、怒发上冲冠上:向上

3、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间:从小路

4、而相如廷叱之廷:在朝廷上

5、大江东去东:向东

6、赢得仓皇北顾北:向北

7、其一人夜亡夜:在夜间

8、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上:向上

二、动词的活用

一)使动用法

1、宁许以负秦曲负:使。。。。。。承担

2、秦王恐其破壁破:使。。。。。。破碎

3、毕礼而归之归:使。。。。。。回去

4、欲因此时降武降:使。。。。。。投降

5、反欲斗两主斗:使。。。。。。争斗

6、何久自苦如此苦:使。。。。。。受苦

三、形容词的活用

一)活用作动词

1、京师学者咸怪其无正怪:责怪

2、妙尽璇玑之正尽:研究透了

二)活用作名词

1、妙尽璇玑之正正:道理

三)使动用法

1、空以身膏草野膏:使。。。。。。肥沃

2、完璧归赵完:使。。。。。。完整

三)意动用法

1、单于壮其节壮:认为。。。。。。壮

2、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奇:以。。。。。。为奇

3、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后:以。。。为先,以。。。为后

必修五

一、名词的活用

一)活用作动词

1、乐琴书以消忧琴书:弹琴、读书

2、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棹:用桨划

3、目吴会于云间目:看、望

4、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南:南行

5、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上、下:上飞,下落

二)名词作状语

1、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日:每天

2、雄州雾列,俊采星驰雾、星:像雾一样,像星星一样

3、非臣陨首所能上报上:向上

4、则刘病日笃日:一天天地

5、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犬马:像犬马一样

三)意动用法

1、襟三江而带五湖襟、带:以。。。为衣襟,以。。。为衣带

二、动词的活用

一)使动用法

1、拜表以闻闻:使。。。。。。闻

2、眄庭柯以怡颜怡:使。。。。。。愉快

3、腾蛟起凤腾、起:使。。。腾空,使。。。起舞

4、窜梁鸿于海曲窜:使。。。。。。逃

5:、彼于致福者致:使。。。。。。到来

6、无以终余年终:使。。。。。。结束

二)意动用法

1、悦亲戚之情话悦:以。。。。。。为悦

2、乐琴书以消忧乐:以。。。。。。为乐

三、形容词的活用

一)活用作名词

1、倚南窗以寄傲傲:傲然自得的情怀

2、宾主尽东南之美美:俊杰、人才

3、《齐谐》者,志怪者也怪:怪异之事物

4、适莽苍者,三餐而返莽苍:郊外

5、臣以险衅,夙遭闵凶闵凶:忧患、不幸的事

6、猥以微贱微贱:卑微低贱的人

7、愿陛下矜悯愚诚诚:诚心

二)活用作动词

1、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善:羡慕

2、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远:远离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 【知识梳理】 一、什么是词类活用 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这种现象叫做词类活用。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左右欲刃相如”,“刃”原为名词,“刀口”的意思,在这里作动词用,“用刀杀”的意思。词类活用不同于词的兼类和一词多义。一个词经常具备两类词的语法特点,是词的兼类。一个词固定地具有几个义项,是一词多义。如“使”,有“出使”和“使者”两个意思,一为动词,一为名词,属于词的兼类,也是一词多义。而词类活用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进而产生某一新的意义的一类语法现象。 二、必须掌握的词类活用知识。 一、活用作动词 (一)活用为一般动词 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2.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3.数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二)活用为使动词 1.名词的使动用法。 2.动词的使动用法。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4.数词的使动用法。 (三)活用为意动词 1.名词的意动用法。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3.数词的意动用法。 二、活用为状语1.名词作状语。 2.动词作状语 三、活用为名词 1.动词活用为名词。 2.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一、活用为一般动词 活用为一般动词是指原属于名词、形容词或者数词,在特殊的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用作动词,临时具备了动词的语法特点。 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①左右欲刃相如。(“刃”即“以刃杀”,用刀杀) ②沛公军霸上。(“军”,驻扎)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范增数目项王。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唐浮图慧褒始舍(shè)于其址。 句子特点: 1、句中无动词或形容词可作谓语。 2、能愿动词+名词/数 3、否定副词/不、弗、无+名词 4、名+名/代 2.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①谨庠序之教。(“谨”,重视/认真从事) ②[素]善/留侯张良。(“善”,与……交好) 3.数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①六王毕,四海一。(“一”,统一) 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千里”,行千里) 二、活用为使动词 所谓使动用法,是指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施行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词临时改变其基本语法功能去充当其它词类或基本功能未改变而用法比较特殊的现象。文言文的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类词的活用,下面分别举例说明。 1.名词的活用 (1)名词活用为动词 规律一:能愿动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游泳)(《劝学》) 规律二:只有动词能带宾语和介宾补语,所以,如果名词后紧接代词或处所名词、介宾短语,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 例:五亩之宅,树之以桑。(树:种植)(《寡人之于国也》) 规律三:名词与名词相连用,前面没有动词,那么其中第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籍吏民,封府库。(籍:登记)(《鸿门宴》) 规律四:副词特别是否定副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范增数目项王。(目:使眼色)(《鸿门宴》) 规律五:所字结构,所字后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罾:用网捕捉) (2)名词活用为状语 规律一:表示时间、方位的名词常常活用为状语。 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每天)(《劝学》) 规律二:就一般情况说,凡动词前面的名词在意思上不能认为是用作主语的,就应该认为是用作状语。 例: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鸿门宴》) 规律三:不能带宾语的名词带有宾语,活用为使动或意动词。 例: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臣:使......为臣)(《韩信拜将》) 2.动词的活用 规律一:一般处在句中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有时前边有:“其”或“之”等词。 例: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至:到达的人) 规律二:一般是不及物动词,多数后面直接出现宾语,如果没有,便是省略了。有时也可能是及物动词。 例:序八州而朝同列(朝:使.....朝) 3.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规律: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多数是出现在主语或者宾语的位置。 例:小学而大遗。(小:形容词活用用作名词,小的方面) (2)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规律:形容词+宾语,形容词位于谓语位置,且带了宾语,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例:楚左尹项伯者,项羽继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善:交好) 4.数词的活用 数次活用为动词 规律:处于谓语位置,前后无其他动词充当谓语。 例:六王毕,四海一。(一:统一) 5.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就是动词对于它的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含有“使他(它)怎么样”的意思。

高一语文知识点归纳: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

词类活用>> 1.名词活用 (1)名词活用作动词 晋军函陵(驻扎,驻军)越国以鄙远(以…..为边邑)既东封郑(以……为疆界)与郑人盟(结盟)宦士三百人于吴(使….做宦,帝王的仆隶)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以礼相待)无不bù之(给….食物吃)老臣病足(患病)赵王之子孙侯者(封侯)质于齐(做人质)树之以桑(种植)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穿)然而不王者(称王,此处指一统天下)王无罪岁(归罪,归咎)狗髭食人食而不知检(吃)填然鼓之(敲起鼓)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泳) (2)名词作状语 夜缒而出(在夜间)朝济而夕设版焉(朝,在早上;夕,在晚上)既东封郑(向东)必庙礼之(在庙堂上)朝服衣冠(在早上)暮寝而思之(在晚上)能面刺寡人之过也(当面)日饮食得无衰乎(每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事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上,向上;下,向下。均作状语。) ⒉动词活用 今寡人不能。(才能。)其继有在者乎。(继承人。)若不阙秦。(使……阕。)今媪尊长安君之位。(使……尊。)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使……来,使……归顺。)既来之,则安之。(使……安定。)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使``````退) ⒊形容词活用 越国以鄙远。(远方的国家。)共其乏困。(缺少的东西。)以待乏也。(物质匮乏的时候。)吊有忧,贺有喜。(忧愁的事;喜,高兴的事。)虽无四方之忧。(忧愁的事,指外患。)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羞恶之心。)邻之厚。君之薄也。(厚,变雄厚;薄,削弱。)然后卑事夫差。(降低身份)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羞辱,侮辱。)

洁其居。美其服。(洁,使……洁;美,使…..美。)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胜过。)谨庠序之教。(认真从事。作动词。) 特殊句式>> ⒈判断句 ①此寡人之罪也——这是我的过错。 ②昔者之战也,非二三子之罪也——过去与吴国的战争,不是你们几个人的过错。 ③是社稷之臣也。④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⑤非我也,岁也。⑥虽有槁暴,不复挺者,rou使之然也。 ⑦南冥者,天池也。⑧《齐谐》者,志怪者也。 ⒉省略句 ①以(之)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省略介词宾语“之”。) ②寡人请更(对待吴国的态度)(省略动词宾语。) ③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泛南(省略介词“于”。) ④不得见(太后)久矣(省略宾语。) ⑤(老臣)愿令(之)得补黑衣之数(省略主语与兼语。) ⑥(太后)不及今令(之)有功于国(省略主语与兼语。)

词类活用6大类型

词类活用6 大类型 (一)名词作状语 解释下列各句中用作状语的名词。 1.常以身翼.蔽沛公。(《鸿门宴》)(翼:像翅膀一样) 译文:(项伯)常常用自己的身体像翅膀一样遮掩住刘邦。 2.吾得兄.事之。(《鸿门宴》)(兄:像对待兄长一样) 译文:我将像对待兄长一样地款待他。 3.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箕畚:用竹筐) 译文:用竹筐把土石运送到渤海的尽头去。 4.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涉世家》) (法:依据秦的法律) 译文:估计已经误了约定的期限。误了期限,依据秦的法律都要杀头(斩 首)。 5.沛公已去,间.至军中。(《鸿门宴》)(间:从小路) 译文:刘邦已经走了,(估计)从小路已经回到军中。 6.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陈情表》)(日:一天比一天) 译文:臣想奉诏离家赴任,但是祖母刘氏的病一天比一天重。 7.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劝学》)(上、下:向上、向下) 译文:向上吃地上的泥土,向下喝地下的泉水。 [ 规律小结] (1)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翻译时需要在活用的名词前加一“像”字。如上 面第1 句中的“翼”。 (2)名词作状语表示对人的态度。翻译时需加上一串文字:“像对待……一样”。 面第2 句中的“兄”。 (3)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工具与方式,翻译时要在活用的名词前加上介词 用”。如上面第3 句中的“箕畚”。。 (4)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情理。翻译时在活用的名词前加上“按照” 据”这一类介词就可以了。如上面第4 句中的“法”。(5)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 这一类名词的特点是均为处所名词,翻译时加上介词“在”或者“从”。如上面第5 句中的“间”。 (6)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频率,这一类句中活用的名词均为时间名词。在翻译时 比较灵活,可加介词“每”,也可将名词重叠后前边加“一”还可译为“一……比……”等。如上面第6 句中的“日” (7)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方位。这一类名词的特点是均为方位名词,翻译时在活

常见词类活用类型及判断方法

常见词类活用类型及判断方法 常见词类活用类型及判断方法 在古代汉语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运用,甲类词临时具备了乙类词的语法特点并临时做乙类词用,这种语法现象就叫做文言的词类活用。 常见的类型有:﹛名词活用为动词,状语,意、使动用法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动词、意、使动用法 ﹛动词活用为名词,使动用法 ﹛数词活用为动词、使动用法 一、名词活用 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可以作动词用,在句子中充任谓语。因为能愿动词、副词、否定词只能修饰动词,所以,如果名词前紧接能愿动词、副词、否定词时,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因为只有动词能带宾语和介宾补语,所以,如果名词后紧接代词或处所名词、介宾短语,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同理,如果两个名词连用,二者之间既非并列关系,也非修饰关系,其中必有一个活用成了动词;连词前后一般为动词。﹙规律﹚ 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名词+名词 如果一个句子中有两个名词连用,这两个名词即不是并列关系、同位语关系,又不是偏正关系,句中也没有其它动词作谓语,那么其中的一个名词作动词用。例如: 范曾数目项王。“目”名词作动词,当“看、使眼色”讲,作谓语,“项王”为其宾语 籍吏民,封府库。“籍”名词活用作动词意为“登记”,“吏民”为其宾语? 舍相如广成传。“舍”名词作动词读作“she”,当“安排住宿”讲。 (2)能愿动词+名词 能愿动词的位置是在动词之前的,当一个名词置于能愿动词之后,句中有没有其它动词时,这个名词作动词用。例如: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水”,名词,在能愿动词“能“之后用作动词,当“泅水”讲,作谓语。 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史记?项羽本纪》)“王”在能愿动词“欲”之后用作动词,当“称王”讲,作谓语,读作“wang” (3)名词+补语(介词结构) 补语的位置通常是附在动词之后。当一个名词在补语之前,句中有没有其它动词时,这个名词作动词用。例如: 沛公军霸上。(《史记?项羽本纪》)“军”均置于补语之前活用为动词,意为“驻扎” 秦伐韩,军于阏与。(《项羽本纪》)“军”均置于补语之前活用为动词,意为“驻扎” (4)否定副词+名词 否定副词往往置于动词之前修饰动词的。所以紧接在否定副词之后的名词通常用作动词。例如:小信未福,神弗福也。(《左传?曹刿论战》)“福”紧接在否定副词“弗”之后活用为动词作谓语,当“保佑”讲。 恐托不效。(诸葛亮《出师表》)“效”紧接在否定副词“不”之后活用为动词作谓语,当“奏效、

高中文言文人教版必修一至五【词类活用】总结归纳梳理

高中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总汇 《烛之武退师》 (一)名词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夜缒而出(表时间,在晚上) ②朝济而夕设版焉(表时间,在早上,在晚上) ③既东封(表处所,在东边) 2.名词作动词 ①晋军函陵 / 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②与人盟(名词作动词,结盟、订立同盟) 3.名词的使动与意动 ①既东封(封:疆界。名作使动,使……成为疆界) ②阙以利晋(利:利益、好处。名词作使动,使……得利) ③越国以鄙远(鄙:边邑。名词作意动,把……当作边邑) (二)动词的活用 1.动词作名词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动词作名词,恩惠) 2.动词的使动 ①若不阙(使动用法,使……削减) ②若亡而有益于君(使动,使……灭亡) ③烛之武退师(使动,使……退却(撤兵))(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①越国以鄙远(远,远地) ②臣之壮也(壮,壮年人) ③今老矣(老,老年人) ④邻之厚,君之薄也(厚,雄厚的势力;薄,单薄的力量) ⑤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东西) 2.形容词作动词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四)数词活用 且贰于楚也(数词“贰”活用为动词,从属二主)《荆轲刺王》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 进兵北略地(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北) ② 函封之(名词作状语,用匣子) ③ 发尽上指冠(名词作状语,向上) ④ 箕踞以骂曰(名词作状语,象簸箕一样) ⑤ 兵旦暮渡易水(名词作状语,马上)2.名词作动词 ① 前为曰(方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 ② 樊於期乃前曰(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走上前) ③ 左右既前(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走上前) ④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白衣冠:名作动,穿白衣,戴白帽) ⑤ 乃朝服,设九宾(朝服:名作动,穿朝服) (二)动词的活用 使使以闻大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 (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其人居远(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远方)2.形容词作动词 则未可亲也(形容词作动词,亲近、接近)3.形容词的意动 ①太子迟之(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迟) ②群臣怪之(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怪) 《鸿门宴》 1、名词用作动词 道芷阳间行(道,取道) 沛公军霸上(军,驻军) 沛公欲王关中(王,称王) 籍吏民,封府库(籍,登记名册) 增数目项王(目,使眼色) 若入前为寿(前,上前) 2、形容词用作名词 此其志不在小(小,小的方面) 3、形容词用作动词 素善留侯良(善,对……友善)

词类活用(一)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在具体语言环境中一类词临时用作另一类词并且改变了原来的语法语义的语言现象。 特点:一是要有具体语境。二是语义语法的临时性。三是“以今律古”,就是现代人以现在的语法习惯去看待文言文的语法,比如“雨”字,在造字之初就身兼名词和动词两类,如“天雨雪”(《苏武传》)中的“雨”本身就是动词,但是现在的“雨”却只具有名词的词性,人们就把这句中的“雨”字看作活用了。 如何判别词类何用?最好的方法是句法分析。简而言之,就是划分句子 成份,即把句子的成分先划出来,然后去分辨各个成分上的词类是否和正常的词类位置一致,不一致的就可能是活用。 一、名词活用 (一) 名词作一般动词 1、两个名词相连,必有一个活用。“襟三江而带五湖”的襟和带。(《滕王阁序》) 2、结构助词“所”字之后的名词活用。 “置人所罾z ēng 鱼腹中”。(《陈涉世家》) 罾z ēng 本义是渔网,活用作动词“网起”。 3、名词后直接粘附一个语气词,活用。 “赵王之子孙侯者”的侯。(《触龙说赵太后》) 4、连词“而”(以、且)前后的名词活用。 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称王)。(《荀子?天论》) 遵海而南(向南)。(《孟子?梁惠王章句下》) 败楚汉,楚以故不能过荥阳而西(向西)。(《史记?项羽本纪》) 5、代词前面的名词活用。代词不受名词修饰,所以代词(通常为“之”、“者”)前面的名词往往活用为动词。 “辱而逐之,折而族之”的族。(侮辱他,扭逐他,打倒他,消灭他的家族)(《原谤》) 以故其后名(命名)之曰“褒禅”。(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6、状语(不)后面的名词活用。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的白衣冠。(《荆轲刺秦王》)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的齿。(《师说》) 7、 能愿动词“能、欲、可、当”等后面的名词活用。“公子怒,欲鞭之”的鞭。

古文中词类活用

古文中词性变化 在古代汉语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运用,甲类词临时具备了乙类词的语法特点,并临时作乙类词用,这种现象叫词类活用。 文言文中比较常见的词类活用的类型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用作状语,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一、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一判断方法 在汉语中,名词不能带宾语,只有动词能带宾语和介宾补语,如果名词带宾语了,说明它临时具有动词的性质,就是词类活用。 所以,如果名词后紧接代词或处所名词.介宾短语,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同理,如果两个名词连用,二者之间既非并列关系,也非修饰关系,其中必有一个活用成了动词;又因为能愿动词只能修饰动词,所以,如果名词前紧接能愿动词时,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 二活用形式 1.名词十名词(组成主谓结构、动宾结构或动补结构,其中一个名词用作动词。前一个名词用作动词,属于动宾结构、动补结构;后一个名词作动词的,属于主谓结构) 例1 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安置住宿)(《廉颇蔺相如列传》) 例2 晋军函陵(军,驻扎.驻军)(《烛之武退秦师》) 分析例1中“舍”本是名词,用在宾语“相如”前,活用为动词,是“安置(相如)住宿”的意思,“舍相如”是动宾结构;例2中“军”本是名词,用“函陵”前,活用为动词,是“驻扎”的意思,“军函陵”是动补结构。 2.副词作状语十名词(组成状谓结构,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3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祖,效法.模仿)(《屈原列传》) 例4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王,称王,此处指统一天下)(《寡人之于国也》) 分析例3中“祖”本是名词,这里用在副词“皆”后,活用为动词,是“效法.模仿”的意思。例4中“王”本是名词,这里用在副词“不”后,活用为动词,是“称王,此处指统一天下”的意思。3.能愿动词+名词(组成状谓结构,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5 左右欲刃相如(忍,用刀杀)(《廉颇蔺相如列传》) 例6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游水.游泳)(《劝学》) 分析例5中“刃”本是名词,这里用在能愿动词“欲”之后,宾语“相如”之前,活用为动词,含有“杀”的意思,“欲刃相如”就是“想用刀杀掉相如”的意思。例6中“水”本是名词,这里用在能愿动词“能”之后,宾语“水”之前,活用为动词,是“游水.游泳”的意思。 4.从前后相同结构的比较中确定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7 泥而不滓(泥,生活在污泥里)(《屈原列传》) 分析例7中“泥”本是名词,这里用在前后相同结构的比较中,活用为动词,整句的意思“屈原是出于污泥而不染”。 5.叙述句谓语部分找不到动词或其它词语作调话中心词,事物名词就活用为动词 例8 时秦昭王与楚婚(婚,结为婚姻)(《屈原列传》) 分析例8中“婚”本是动词,这里用在叙述句谓语部分找不到动词,这时“婚”变为动词,意思为“结为婚姻”。 6所+名词(组成所字结构) 例9置人所罾鱼腹中(《史记·陈涉世家》) 分析因为“所”字通常与动词结合组成名词性词组,所以所字后的名词用作动词。例9的“罾”字是名词用做动词,作“捕”、“捞”讲。

必修1~5词类活用归纳

必修1~5词类活用归纳 必修一 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 烛之武退秦师(退,使动用法,使……撤兵 晋军函陵(军,名词作动词,驻军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亡,使动使……灭亡 越国以鄙远(鄙,名作动,把……当边邑 夜缒而出(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既东封郑(封,用作动词,使……成为疆界 东,名词作状语,在东边 肆其西封(肆,形容词作动词,扩张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敝,形作动,损害 第5课《荆轲刺秦王》 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函,名词作状语,用匣子顷之未发,太子迟之迟,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迟 又前而为歌曰(前,名词作动词,上前 乃朝服,设九宾(朝服,名作动,穿上朝服 使使以闻大王(闻,动词使动,使……听闻 箕踞以骂曰(箕,名作状语,像簸箕一样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亲,形容词作动词,亲近 皆白衣冠以送之衣冠,名次作动词,穿上衣服,戴上帽子头发上指(上,作状语,向上 群臣怪之(怪,形容词意动用法,觉得奇怪 左右既前(前,名词作动词,上前 断其坐股(断,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砍断 第6课《鸿门宴》 ①名词的活用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夜,作状语,连夜 吾得兄事之(兄,作状语,像对待兄长那样 常以身翼蔽沛公(翼,作状语,像鸟翅那样

间至军中(间,作状语,从小路 沛公军霸上(军,作动词,驻军 沛公欲王关中(王,作动词,称王 籍吏民(籍,作动词,登记 范增数目项王(目,作动词,使眼色 刑人如恐不胜(刑,作动词,处罚 道芷阳间行(道,作动词,取道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使动,让…为王 ②动词的活用 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作使动,使……活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止,使动,使……止 拔剑撞而破之(破,作使动,使……破 ③形容词的活用 沛公今事有急(急,作名词,紧急情况 君安与项伯有故(故,作名词,老交情 素善留侯张良(善,作动词,与……交好 必修二 第4课《诗经》两首 ①名词的活用 其黄而陨(黄,作动词,变黄 雨雪霏霏(雨,作动词,下 夙兴夜寐(夙、夜,作状语,在早晨,在夜里岂不日戒(日,作状语,天天 ②形容词的活用 三岁食贫(贫,形容词作名词,贫乏 ③数词的活用 士贰其行(贰,使动用法,使……不专一 二三其德(二、三,使动,使…三心二意 第5课《离骚》

词类活用

古汉语词类活用现象详解 掌握词类活用的方法首先是对词类活用的概念有清楚的认识,其次要搞清楚各类词的基本用法和活用用法,同时要多作练习——通过套用格式来分析词类活用。在古代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改变了它的基本用法,在句中充当其他词类和句子成分,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就叫词类活用。 一一般的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一般活用 1、名词作状语基本结构:名词+动词基本用法:主语+谓语活用用法:状语+谓语 ① 动作的特征状态赢粮而景从(像影子一样) ②表动作的对待方式人皆得以隶使之(像对待奴隶那样)③表动作的凭借工具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用船前往)④表动作的时间一夫夜呼,乱者四应(在夜里)⑤表动作的处所卒廷见相如(在朝廷上) 2、名词活用为动词 基本结构:名词+名词或代词基本用法:定语+中心语或复指短语活用用法:谓语+宾语 ① 词+宾语驴不胜怒,蹄之(踢) ②名词+介宾结构沛公军(于)霸上(驻扎) ③副词(能愿动词、名词)+名词 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是以诸侯并作。(《史记?秦本纪》)(统一)不日,其盟渝也。(《谷梁传?隐公元年》)(书写日期)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陈涉世家》)(下大雨) ④“而”“则”前后的名词 客逾庖而宴(吃饭) 出则车舆,入则扶持(06湖北卷)(乘坐车舆) (二)形容词的一般活用 1、活用为动词 基本结构:形容词+名词或代词 基本用法:定语+中心语活用用法:谓语+宾语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 素善留侯张良(跟…交好) 2、活用为名词 基本结构:形容词+名词或动词 基本用法:定语+中心语或状语+中心语活用用法: 动词或数词或介词或之、其+形容词—→谓语+宾语或介词+宾语 积善成德(善行) 问其深,则好游者不能穷也(深度) 亦以明死生之大(重大作用) 四美具,二难并(美好的事物) 不能容于远近(远近的人)

师说中的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师】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 师) 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 作“专门技艺人”讲) ③吾师道也:(意动用法,以...... 为师) 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 从师) ⑤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 以……为师) ⑥则耻师:(动词拜师) 【之】 ①择师而教之:(代词,指代人) ②郯子之徒:(指示代词,连接 定语和中心词,表示统一关 系,相当于“这些”、“那些”)③古之学者:(结构助词,表示 修饰或领属关系,译为“的”)④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结 构助词,用在定语和名词性的 中心语之间,相当于现代汉语 的“的”。)(不是“取消句子 独立性”。因为“取消句子独 立性”的“之”是用在主谓之 间的,即“之”后必是动词; 而两个“所存”是“所词短语”,“所词短语”都是名词性的。)⑤句读之不知:(结构助词,表 示宾语前置) ⑥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助词, 在动词、形容词或表示时间的 词后,凑足音节,无意义) 【其】 ①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 吾:(人称代词,他) ②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 解矣:(指示代词,那些) ③词类活用 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人 称代词,他们)⑤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人称代词,他们的) ⑥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 于此乎:(语气副词,表猜测,大概) ⑦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人称代 词,他们的) ⑧其可怪也欤:(语气副词,表 感叹,多么) 【惑】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名词,疑难问题)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形容词,糊涂) 【道】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 惑也:(名词,道理)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 词,风尚) ③余嘉其能行古道:(名 词,道路、途径) 【乎】 ①其皆出于此乎?(语气 助词,表推测,吧) ②生乎吾前:(介词,表时 间,在) ③固先乎吾:(介词,表比 较,比) 【于】 ①耻学于师:(介词,表示处 所、方向,从、向) ②其皆出于此乎?(介词, 表示处所、方向,从、在) ③于其身也:(介词,表示对 象,对,对于) ④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 表示比较,比) ⑤不拘于时:(介词,表示被 动,受,被) 词类活用 ①吾师道也:师,名词活用 作动词:学习

【高中】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基础知识归纳总结

【高中】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基础知识归纳总结 一、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是指“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①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本来就是动词,有的是由形容词、名词变来的。 由于原来的词类不同,活用作使动的时候,它们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不完全相同。” (一)动词的使动用法 所谓动词的使动用法,顾名思义,就是“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实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实行这个动作。” ②在古代汉语中,不及物动词常有使动用法。例: 1、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师》) 亡,使……灭亡。 2、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过秦论》) 亡,使……灭亡。 3、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滕王阁序》)屈,使……委屈;窜,使……逃窜。 4、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六国论》) 却,使……退却。 5、近以钟罄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石钟山记》) 鸣,使……鸣叫。

6、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病梅馆记》) 复,使……恢复;全,使……保全。 7、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传》) 负,使……承担。 8、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廉颇蔺相如传》) 归,使……回去。 9、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鸿门宴》) 从,使……跟从。 10、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齐桓晋文之事》) 朝,使……朝见。 11、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 活,使……活下来。 1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伶官传序》) 兴,使……兴盛;亡,使……灭亡 (二)名词的使动用法 所谓名词的使动用法,就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例: 1、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滕王阁序》) 下,使……放下来。 2、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鸿门宴》)

词类活用-6大类型

词类活用6大类型 (一)名词作状语 解释下列各句中用作状语的名词。 1.常以身翼.蔽沛公。(《鸿门宴》)(翼:像翅膀一样) 译文:(项伯)常常用自己的身体像翅膀一样遮掩住邦。 2.吾得兄.事之。(《鸿门宴》)(兄:像对待兄长一样) 译文:我将像对待兄长一样地款待他。 3.箕畚 ..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箕畚:用竹筐) 译文:用竹筐把土石运送到渤海的尽头去。 4.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涉世家》) (法:依据的法律) 译文:估计已经误了约定的期限。误了期限,依据的法律都要杀头(斩首)。 5.沛公已去,间.至军中。(《鸿门宴》)(间:从小路) 译文:邦已经走了,(估计)从小路已经回到军中。 6.臣欲奉诏奔驰,则病日.笃。(《情表》)(日:一天比一天) 译文:臣想奉诏离家赴任,但是祖母氏的病一天比一天重。 7.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劝学》)(上、下:向上、向下) 译文:向上吃地上的泥土,向下喝地下的泉水。 [规律小结] (1)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翻译时需要在活用的名词前加一“像”字。如上面第1句中的“翼”。 (2) 名词作状语表示对人的态度。翻译时需加上一串文字:“像对待……一样”。如上面第2句中的“兄”。 (3) 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工具与方式,翻译时要在活用的名词前加上介词“用”。如上面第3句中的“箕畚”。。 (4) 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情理。翻译时在活用的名词前加上“按照”“依据”这一类介词就可以了。如上面第4句中的“法”。(5)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这一类名词的特点是均为处所名词,翻译时加上介词“在”或者“从”。如上面第5句中

词类活用之一

词类活用 一.什么是词类活用? 词的常性,词有定类:某一个词属于摸一词类是比较固定的,各类词在句子中充当什么成分也有一定的,如: 人、树、山、火、水,这些是名词通常作主、宾、定。 视、走、听是动词,通常作谓语。各类词的基本功能是比较固定的,这种情况古代与今天基本一致,但古代汉语在词类又有一定的特殊性,这便是实词的活用。 什么叫实词的活用呢? 就是某个词原属甲类,但在一定的语言结构中却临时具备了乙类词的语法结构特点,临时当作乙类词来使用。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这里“水”本是名词,根据名词作谓语名词的语法特点。它不能受能愿动词修饰,不能做位于,但在这里它受了能愿动词的修饰,作了谓语。这是名词临时具备了动词的语法特点,是把名词临时当作动词 ◎二.活用主要包括: (一).名词用为一般动词 (二).形容词用为一般动词 (三).使动用法(形、动、名) (四).意动用法(形、名) (五).动词、形容词用为名词 (六).名称用作状语。 ◎(一).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名称在意动的语言结果中临时应为一般动词。这在古汉语中比较常见,在什么情况下,名词或用为动词呢? 1.两各名词相连,既不是并列关系。又不是修饰关系。那么,就必定有一个是名词活用。 例如: ①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目:指用眼睛示意。 ②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留侯世家》 ③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荀子·天论》 ④许子冠.乎?《孟子》 ⑤乃丹书帛曰:“陈胜王.”《史记》 2.名词后面紧跟代词,便活用为动词 (名词一般不修饰代词,因此,名词跟后面的代词一般不构成修饰关系,另外,一般也不构成主谓关系,这样,只要名词后面出现了代词。那么这个名词就后用作动词)代词就是它的宾语。

高一年级语文词类活用知识点梳理

高一年级语文词类活用知识点梳理 【名词作动词】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泳) 2、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低于) 3、方其破荆州,下江陵。(攻占) 4、顺流而东。(东进) 5、卧而梦。(做梦) 6、故为之文以志。(写文章) 7、外与天际。(交会) 【名词作状语】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每天) 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向上,向下) 3、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向西,向东) 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向南) 5、日与其徒上高山。(每天) 6、四望如一(名词用作状语,向四面;数词用作形容词,相同) 高一语文词类活用知识点三:形容词作名词。 1、其曲中规。(弯曲的弧度) 2、吾未见其明也。(高明的地方) 3、萦青缭白。(青山,白水) 4、自远而至。(远处)

5、穷山之高而止。(顶点) 【形容词做动词】 1、不知东方之既白。(显出白色) 2、穷回溪。(走到尽头) 3、穷山之高而止。(走到尽头) 【使动用法】 1、舞幽壑之潜蛟。(使……起舞) 2、泣孤舟之嫠妇。(使……哭泣) (六)意动用法。 1、吾从而师之。(以……为师。) 2、而耻学于师。(以……为耻。)。 3、孔子师郯子。(以……为师。) 4、侣鱼虾而友糜鹿。(以……为侣,以……为友。) 5、始指异之。(以……为异。) 【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1.熟读成诵 宋代朱熹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古人是聪明的,幼童入学,老师并不多讲理论,而是让其一遍一遍、踏踏实实地去将看上去一字不通的《三字经》、《百家姓》、《干字文》、《四书》、《五经》等背得烂熟于心,文章的意思也自然明白了。文学评论家、小说家李国涛先生说,中国古诗古文是不能不背的,当时不懂或不全懂的,先背下再说。

词类活用常见类型

词类活用常见类型: 1.名词活用为动词 (1)(名词+宾语)例如:籍吏民,封府库。《鸿门宴》 (2)(副词作状语+名词)例如:汉水又东。《水经注·江水》 (3)(能源动词+名词):例如: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 (4)(名词+补语)例如:今王鼓乐于此。《孟子·梁惠王下》 (5)(所+名词)例如: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 (6)名词充当联合式或连动式谓语的组成部分之一)例如: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陈涉世家》 2.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形容词是不带宾语的,如果带了宾语,而又没有使动、意动的意味,就是用作一般动词,例如: 、 (1)楚左伊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 (2)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屈原列传》 3.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动词活用为名词,就是这个动词在句子中具有明显的表示人与事物的意义。它一般处在句中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有时前边有“其”或“之”,例如: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游褒禅山记》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翻译时一般要补出中心词(名词),而以形容词作定语:例如: (1)将军身披坚执锐。《陈涉世家》 (2)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芙蕖》 4.名词作状语: 现代汉语里,普通名词是不能直接修饰谓语动词作状语的,而古代汉语中普通名词直接作状语却是相当普遍的现象。 — (1)(表示比喻),例如: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祀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陈涉世家》 (2)(表示对待人的态度)例如: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 (3)(表示处所)例如: 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指南录》后序 (4)(表示动作使用的工具)例如: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7专题复习之词类活用

文言文专题·词类活用 【知识梳理】 一、什么是词类活用 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这种现象叫做词类活用。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左右欲刃相如”,“刃”原为名词,“刀口”的意思,在这里作动词用,“用刀杀”的意思。词类活用不同于词的兼类和一词多义。一个词经常具备两类词的语法特点,是词的兼类。一个词固定地具有几个义项,是一词多义。如“使”,有“出使”和“使者”两个意思,一为动词,一为名词,属于词的兼类,也是一词多义。而词类活用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 进而产生某一新的意义的一类语法现象。 古代汉语中最值得注意的词类活用有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做动词、形容词做名词、名词做状语等。 二、必须掌握的词类活用知识。 一、活用作动词 (一)活用为一般动词 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2.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3.数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二)活用为使动词 1.名词的使动用法。 2.动词的使动用法。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4.数词的使动用法。 (三)活用为意动词 1.名词的意动用法。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3.数词的意动用法。 二、活用为状语 1.名词作状语。 2.动词作状语 三、活用为名词 1.动词活用为名词。 2.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四、为动用法 一、活用为一般动词 活用为一般动词是指原属于名词、形容词或者数词,在特殊的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用作动词,临时具备了动词的语法特点。 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①左右欲刃相如。(“刃”即“以刃杀”,用刀杀) ②沛公军霸上。(“军”,驻扎)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范增数目项王。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唐浮图慧褒始舍(shè)于其址。 1、句中无动词或形容词可作谓语。 2、能愿动词+名词/数 3、否定副词/不、弗、无+名词 4、名+名/代 2.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①谨庠序之教。(“谨”,重视/认真从事) ②[素]善/留侯张良。(“善”,与……交好)

有词类活用的成语

有词类活用的成语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成语中的词类活用 聂廷生 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较为常见的语言现象,也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一个难点。要克服这一难点,教师除了讲清课文中的典型例句之外,为学生适当补充一些相应的练习材料也是一个有效的方法。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的特殊固定词组,大多来源于古代典籍中的神话寓言、历史故事和诗文名句,其中包含了大量的词类活用。今将成语中常见的词类活用作一归纳整理,供老师和同学们参考。 一、名词用作状语 现代汉语中只有时间名词才能作状语,普通名词用作状语的很少见。古代汉语中不但时间名词,而且普通名词也可以用作状语,直接限制或修饰动词。按其所起作用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表示处所或方位,翻译时需要在该名词前加上介词“在”或“从”,例如: 草行露宿(在野草里走路,在露天下睡觉。形容走远路的人艰苦和匆忙的情形。) 风餐露宿 穴居野处(居住在洞里生活在荒野。形容原始人的生活状况。) 旭日东升(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形容朝气蓬勃的景象。) 管窥蠡测(guǎn kuī lí cè从竹管里看天,用瓢测量海水。比喻眼光狭窄,见识短浅。)

2、表示工具或依据,翻译时需要在该名词前加上“用”或“按”。例如: 口诛笔伐管窥蠡测不可言宣(指不能用言语所能表达的(用在说事物的奥妙、味道),只能意会。) 颐指气使(指不说话,只用面部表情来示意。形容有权势者指挥别人的神气。) 车载斗量头会箕赋(按人数征税,用畚箕装取所征的谷物。指赋税苛刻繁重。) 3、表示状态或方式,可译为“像……一样”。例如: 蝇营狗苟蚕食鲸吞凫起雀跃狼奔豕突狼吞虎咽虎踞龙盘龙飞凤舞龙腾虎跃龙争虎斗兔起鹘落鼠窃狗盗抱头鼠窜不甘雌伏鬼哭狼嚎风流云散风驰电掣雷厉风行波诡云谲土崩瓦解鳞次栉比声誉鹊起川流不息烟消云散星罗棋布冰清玉洁珠圆玉润 4、时间名词“日、月、年、岁”用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频仍,含有“每”或“渐渐地”等意义。例如: 日积月累日就月将日新月异日消月朘岁朘月耗江河日下蒸蒸日上 日深月久日理万机 二、名词用作动词 古代汉语中名词可以用作动词,具有一般动词的特点和功能,如可以带宾语,前面可以加能愿动词,或者受副词的修饰。翻译时要注意,

高一语文文学常识及要点整理

一.词类活用 1.现代汉语语法习惯: (1)主语和宾语必须由名词或代词或名词性短语构成 (2)只有动词可以带宾语,名词和形容词不可以带宾语. (3)一个句子中常常至少有一个动词 2.名词作状语:当一个名词位于动词前且不作主语其作状语 3.名词作动词:(1)句子中没有动词 (2)名词带宾语 4.动词作名词:当动词充当主语或宾语时,活用为名词 5.形容词作名词:当形容词充当主语或宾语时,活用为名词 6.形容词作动词:当形容词带宾语 二.文言句式 1.判断句(1)……者……也(2)非……(3)则、皆、乃、即 注意:翻译时添加“是” 2.倒装句:(1)主谓倒装 (2)宾语前置①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②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 ③“之”“是”作为提宾标志 (3)定语后置(定语应放在中心语前)①者②之③之…者 (4)状语后置(状语应放在主谓间) 3.被动句(看主语是施动者还是受动者)①单用:于、为、见 ②双用 <1>为…所,为所 <2>见…于…<3>受…于… 4.省略句 5.疑问句①有疑而问 ②无疑而问ⅰ设问语法作用不同 ⅱ反问 三.文言翻译 1.总则:字字落实,句句翻译 2.每一个字都翻译,尽量翻译成两个字 3.注意语序,倒装句、被动句、判断句,如疑问句不丢符号 4.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古今异义. 四.使动客观行为执行者宾语 意动主观行为执行者主语 名词意动:把…当作形容词意动:认为…或对…感到 五.所+动词(名词性):动词+…人或地方 六.文言文 1.实词(代入文中句子) 2.虚词(意思、词性) 3.性格概括题 4.内容分析(回归原文) ①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官职错位 ②逻辑错误|因而、因此、并且(不可强加逻辑关系) ③个别词语理解等

第五章 词类活用

第五章古代汉语常识——语法之一:词法 第一节实词的活用第二节虚词 1、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1、副词 2、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2、代词 3、形容词、名词的用作一般动词3、介词、连词 4、名词用作状语4、语气词、词头和词尾 汉语词类的划分 现代汉语中,根据词的意义和造句功能可以把汉语词分为两大类,即实词和虚词。古代汉语也如此。 实词:有实际意义的词。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和量词四类 (现代汉语代词、副词都是实词)。 虚词:只起语法作用的词。分为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和语气词等类。本教材没有助词。 第一节实词的活用 1、词类活用: 定义:词类活用是指在古代汉语里,某些词可按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句中临时改变其基本功能。 所谓词类活用,通常是指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实词按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句中临时改变其基本功能。 注意:词类活用与词的兼类不同。 词类活用最显著的特点是临时性,它只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活用为另一类词。如果离开了特定的上下文,它就没有这种用法了,原来是什么词类还是什么词类。 词的兼类是指一个词同时兼有几类词的特点。也就是说,一个词,可以用作名词,也可以用作动词等,这是词本身所固有的,不随具体环境而改变。如: (1)入朝见威王。《战国策·齐策》(2)相如每朝时。《史记》 两个“朝”字,一个用作名词,一个用作动词,这是词的兼类问题,不是活用。因为即使离开了上述语言环境,人们也知道“朝”字有两个词类,可以作动词,(朝见),也可以作名词(朝廷)。这是“朝”本身所固定的。、 可见,词的兼类是词义引申发展的结果,它在任何时候都具有不同的意义和类别。这是 词自身所固有的,也是人们都知道的。它的各种用法是稳定的、经常的。其特点就是稳定性。词类活用与词的兼类的区分标准:是临时性的,还是稳定性的。 一、使动用法: 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 ①孟子将朝王②武丁朝诸侯 1、动词的使动用法 (一)及物动词使动用法。 (1)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士将攻之。《左传》使……饮 (2)阳货欲见孔子。《论语·阳货》使……见(xian),出现 (3)欲辟土地,朝秦楚。(《孟子·梁惠王上》使……来朝见 (4)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 《战国策》使……食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总结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总结一.使动用法 (一)名词活用为使动 1.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王,使动用法。使……称王。 2.欲辟土地,朝秦楚。《齐桓晋文之事》朝,使……朝见。 3.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鸿门宴》王,使……做大王。 4.足以荣汝身。《孔雀东南飞》荣,使……荣耀。 (二)动词活用为使动 1.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腾”“起”用做使动词:使蛟龙腾空,使凤凰飞起)《滕王阁序》 2.川泽纡其骇瞩(骇,使动用法。使……吃惊)《滕王阁序》 3.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屈”“窜”,用作使动。“使……受屈”,“使……逃匿”)《滕王阁序》 4.李牧连却之(却:使……退却;击退)《六国论》 5.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师》亡,使……灭亡。 6.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活,使动用法。使……活。 7.乘犊车,从吏卒。《赤壁之战》从,使……跟从。 8.可烧而走也。《赤壁之战》走,使……逃跑。 (三)形容词活用作使动

1.危士臣,构怨于诸侯。《齐桓晋文之事》危,使……危险。 2.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报任安书》辱,使……受辱。 3.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孔雀东南飞》荣,使……荣耀。 二.意动用法 (一)名词活用为意动 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师,以……为老师。 2.侣鱼虾而友麋鹿。《前赤壁赋》侣,以……为伴侣;友,以……为朋友。 3.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师说》师,以……为老师。 (二)形容词活用为意动 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柬》美,认为……美丽。 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师说》耻,以……为耻。 3.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师说》耻,以……为耻。 4.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师说》耻,以……为耻。 5.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鉴:以……为鉴;借鉴)《阿房宫赋》 6.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异,认为……奇怪。 三.动词活用为为动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