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颂》教学设计教研课比赛课公开课优质课省一等奖

合集下载

第5课《黄河颂》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

第5课《黄河颂》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

第5课《黄河颂》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黄河颂》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背景及相关知识,领悟文章主旨;2.品味诗歌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学会做批注;3.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学习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意志。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讲授法,诵读法,点拨法【教学用具】多媒体,PPT,黑板【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1、图片导入2、作者介绍:光未然(1913—2002年),原名张光年,湖北省光化县人(现湖北襄阳老河口市),现代著名诗人,文学评论家,著作颇丰。

代表作:《戏剧的现实主义问题》《风雨文谈》《光未然歌诗选》等集。

3、写作背景介绍:《黄河大合唱》共有八个乐章。

诗中雄奇的想象与现实的图景交织,歌唱苦难与抗战,刻画黄河形象,反映中华民族英雄儿女抗战的真实画面。

1939年春,著名诗人光未然,创作了星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这部音乐作品唱彻中华大地,《黄河颂》是其第二乐章。

二、整体感知,把握大意1、重点字音:气魄(pò)狂澜(lán )巅(diān )峰澎(péng )湃屏(píng )障臂膀(bǎng )哺(bǔ)育倾泻(xiè)浊(zhuó)流九曲(qū)字词解释;气魄:气势,魄力。

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

狂澜:巨大的波浪。

比喻动荡不定的局势或猛烈的潮流。

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多指山岭、岛屿等)。

一泻万丈:形容江河水流迅速;也形容文笔奔放流畅。

浩浩荡荡;水势大。

形容气势雄壮,规模宏大。

听范读,一边听朗诵,一边划节奏。

同学们朗读全诗,并依据书下注解,初步理解本诗的含义,并思考以下问题。

题目《黄河颂》中哪个字是关键?“颂",诗歌表达的是对黄河的热爱和歌颂。

全诗分成几部分?明确:朗诵词(序曲)、歌词(主体)、尾声三大部分。

三、细读感悟,主旨探究(一)研读第一部分:1、朗诵词可以看作是一个序曲,它有什么作用?明确:作者开篇用呼告的手法,直称读者为朋友,开宗明义地说出要“歌颂黄河”的主题,引出下文的“颂歌"。

第5课《黄河颂》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5课《黄河颂》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5课《黄河颂》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SHAPE * MERGEFORMAT《黄河颂》教学设计学情分析学生经过半学年的过渡,已基本适应了初中的学习生活。

随着年龄、知识、生活阅历的增长,他们的眼界开阔了,个性更加鲜明了,求知欲、表现欲增强了,学习中更加强调“我"的色彩,主体意识、理性思维、评判能力等也随之增强,为在较高层面上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而在教学设计上不能不顾及思维上的启迪和能力上的提高。

教学就要有鲜明的个性色彩,走自己的路子。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这就必须根据学情营造出平等、民主、开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对培养和训练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有着重要作用,它也能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实现教学目标。

教学思想按照现代教育技术理论,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将阅读学习内容以视听多媒体方式呈现,达到整合资源、优化课程结构的目的。

播放课件《黄河颂》歌曲,激发情感,引发兴趣,调动学生视听愉悦,激发学生情感动机。

教师课前深入了解关于黄河、《黄河大合唱》的知识,做好相关课件。

通过与历史课整合了解抗日战争时中华儿女可歌可泣的事迹,了解黄河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重要地位;通过地理课了解黄河在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

寻找有关《黄河大合唱》的多媒体资料,感受黄河大合唱中的豪迈激情。

课程资源鸿合智慧黑板、PPT、平板信息技术创新运用1.《黄河颂》《保卫黄河》的音乐视频,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2、在线查找黄河的现状,扩大了学生的信息量。

3、拍照上传自己的学习成果、评论区各抒己见,达到了很好的交流共享目的。

教学方法与工具1、朗读法2、讨论点拨法3、美点寻踪法4、延伸拓展法预习任务了解写作背景;查找有关黄河的知识教学安排1、导入新课“长江!长江!我是黄河!再苦再难,一起顶着!"这是一个能让人瞬间泪崩的条幅。

它代表着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援助湖北医疗队2020年2月9日出发了。

《黄河颂》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二则(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黄河颂》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二则(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黄河颂》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二则(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一. 教材分析《黄河颂》是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的一首诗歌,这首诗歌描绘了黄河的雄浑壮美,表达了中华民族对黄河的敬仰之情。

通过学习这首诗歌,学生可以了解黄河的自然特点、历史地位和文化意义,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对诗歌有一定的鉴赏能力。

但部分学生对黄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了解不足,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和补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黄河颂》;了解黄河的自然特点、历史地位和文化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黄河颂》;了解黄河的自然特点、历史地位和文化意义。

2.难点:深刻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直观手段,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

2.讨论交流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欣赏教学法: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美,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包含图片、音乐等元素的课件。

2.资料:准备关于黄河的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拓展讲解。

3.黑板:准备一块黑板,用于板书关键词。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黄河的图片,让学生对黄河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然后引导学生谈论对黄河的了解和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黄河颂》,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接着,教师简要介绍诗歌的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3.操练(10分钟)学生跟读诗歌,体会诗歌的节奏和情感。

教师针对学生的朗读情况进行指导,纠正发音和语气不当的地方。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黄河颂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幼儿园

黄河颂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幼儿园

黄河颂教案幼儿园一、教学目标:1. 认识黄河,了解其重要地位和作用;2. 培养幼儿的爱国情感和环保意识;3. 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黄河的基本情况介绍;2. 黄河的重要地位和作用;3. 黄河的保护和环境意识的培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黄河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介绍;2. 黄河的保护与环境意识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黄河的相关资料和图片;2. 黄河流经的地图;3. 黄河保护宣传资料。

五、教学过程:教师引入黄河主题,用幼儿园附近的小溪流水的声音烘托氛围,让幼儿感受到水的声音,引发对水的好奇心。

2. 感知黄河(15分钟)教师用图片或实物展示黄河的形象,让幼儿观察、感知并描绘黄河的特点。

3. 探索黄河(15分钟)教师让幼儿分组到图书角或多媒体角寻找黄河的相关资料,并询问他们找到了什么有关黄河的信息。

4. 分享发现(10分钟)小组代表分享所找到的有关黄河的信息,教师引导幼儿共同探讨黄河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5. 爱护黄河(15分钟)教师借助图片或视频,向幼儿展示黄河遭受人类活动破坏的情景,引发幼儿对黄河保护的意识,并与幼儿讨论如何爱护黄河。

6. 动手行动(15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环保主题手工活动,制作有关黄河保护的手工作品,如黄河标语牌、黄河环保手链等。

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当天的学习内容,强调黄河的重要地位和保护的重要性,让幼儿形成正确的保护环境的观念。

六、教学延伸:1. 家长作业:让幼儿与家长一起观察身边的河流或水源,记录并分享水的变化与重要性。

2. 实地考察:组织幼儿园的亲子活动,到附近的河流或水源进行实地考察,让幼儿亲身体验水的魅力。

七、教学评估: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认知水平;2. 收集幼儿合作完成的作品作为评估指标;3. 家长和幼儿的反馈。

以上是一份关于幼儿园黄河颂教案的示例,旨在通过该教案培养幼儿的爱国情感、环保意识和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创新,以提高教学效果。

黄河颂市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获奖课件.pptx

黄河颂市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获奖课件.pptx
第11页
第12页
全班齐读,读出 我们气势,读出 黄河气势!!
第13页
黄河颂是组 诗 第二章?
第14页
写作于什 么时期?
第15页
朗诵这首诗 应该是什么 样基调?
第16页
豪迈奔放
第17页
第5页
教学目标
1、能够有节奏、有感情 地朗诵本诗;(第一节)
2、了解比喻修辞方法;
3、热爱祖国悠久历史, 热爱中华民族。--11行
第7页
第二组 雨之队
12----17节
第8页
第三组 雷之队
19---23
第9页
第四组 电之队
24——35
第10页
听老师读课文, 然后进行第二轮 朗诵比赛,得分 最少组可先选。
第2页
以笔名光未然闻世张光年,19生于湖北光化。
第3页
抗战时期,张光年主 动投身抗日救亡运动,所 创作歌曲《五月鲜花》传 唱全国,组诗《黄河大合 唱》经冼星海谱曲后,成 为表现中华民族精神不朽
经典,至今久唱不衰
第4页
1938年11月武汉沦 陷后,我国当代著 名诗人光未然(即 张光年)率领抗敌 演剧三队,从陕西 宜川县壶口附近东 渡黄河

黄河颂课文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黄河颂课文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黄河颂课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黄河的地理位置、起源和重要性;2.了解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和资源;3.认识并颂扬黄河的伟大;4.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了解黄河的地理位置、起源和重要性;2.认识并颂扬黄河的伟大。

三、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教学准备教材:《黄河颂》课文;课件:教学PPT;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等。

五、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教师通过播放黄河的相关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2.教师提问:“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你们对黄河有什么了解吗?”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步骤二:学习课文1.教师发给学生课本,让学生先自主阅读课文;2.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3.教师解读生词和难点,让学生掌握文章的语言表达。

步骤三:讨论与分析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2.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黄河是如何形成的?黄河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步骤四:展示与评价1.学生分组进行展示,每组选择一个黄河的重要方面进行介绍;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给予建设性的意见和反馈。

步骤五:总结与反思1.教师帮助学生总结课堂内容,强调黄河的伟大和重要性;2.教师提问学生:“你对黄河有什么新的了解?你还有什么问题或疑惑?”鼓励学生思考和提问。

六、课后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黄河的作文,表达对黄河的敬仰和热爱。

同时,学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对黄河的思考与感受。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对黄河起源、地理位置和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的形式,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同时,通过作文的形式,让学生能够表达自己对黄河的敬仰和热爱,培养了学生的情感态度。

可以进一步加强课堂互动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黄河颂优质公开课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黄河颂优质公开课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黄河源
入海口
作者简介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2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1927年在中课时代即参加 革命工作,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旳组诗《黄河大合唱》。
《黄河大合唱》
《黄河大合唱》共有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 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 《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 卫黄河》、《怒吼吧,黄河》。诗中雄奇旳想像与 现实图景交错在一起,构成一幅壮阔旳历史画卷, 歌唱苦难与抗争,刻画黄河旳形象,反应中华民族 英雄子女抗战旳真实场面。
黄河旳谚语·俗语成语·
跳进黄河洗不清 黄河富宁夏,最富是吴忠 黄河还有澄清日,岂可人无得运时 天下黄河富宁夏 不到黄河心不死,不见棺材泪不流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
黄河旳资料
长度:5464 千米 源头海拔 :4800 米 平均流量 :1774.5 立方米/秒 流域面积: 752443 平方公里 源头 :青海省 巴颜喀拉山 注入: 渤海 中下游分界点:河口,旧孟津 别称:塞上江南
黄河颂
光未然Βιβλιοθήκη 1.本文题目中,哪个词是关键?体现 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颂”,体现作者对黄河旳赞美。
质疑研讨
2、本诗能够分几种部分?请用简洁 旳语言体现出来。(本诗旳思绪)
三个部分:
序曲 黄河伟大坚强
主体
尾声
号召中华子女 学习黄河精神
望黄河 颂黄河
1、“望”旳内容是什么?怎么描 写旳?
有远镜头全景——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有近镜头特点——“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 再收回俯瞰全景——“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然后是纵向描写黄河旳流向——“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 最终横向展开到黄河流域两岸——“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 面”。

第5课《黄河颂》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5课《黄河颂》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5课《黄河颂》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课题《黄河颂》(第一课时)授课年级七年级周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提高朗读能力,理解内容,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反复朗读,理清诗歌层次;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体会诗歌中体现的英雄气魄,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的内涵;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诗歌中体现的英雄气魄,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的内涵;2.感悟九曲黄河的英雄气概,激发学生作为炎黄子孙的自豪感、责任感以及振兴中华民族的豪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的内涵。

教学难点感悟诗中所描绘的黄河波澜壮阔的气势。

教学方法读中感悟课型新授教学准备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教学过程设计备注【复习回顾】大家都知道“中华儿女"又被称为什么呢?(华夏儿女、炎黄子孙)不错,我们身上都流着同样的血,那大家知道我们的祖先最早起源于哪儿?(黄河两岸)课前已要求大家通过各种方式查阅有关黄河的知识,现在,请同学们尽展才华,让我们“话说黄河”,说一说你对黄河知多少。

(生谈)【新课探究】1.出示教学目标:(1)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和其他相关内容。

(2)积累字词及课文涉及的文学常识要点(3)多方式朗读课文,理清诗歌层次,形成背诵思路2.如何指导学生自学:活动一:自主预习——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迅速积累字词及与课文相关的文学常识要点。

活动二:诵读感知1.观视频听范读:感受诗中迸发的激情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把握诗歌的朗读节奏2.朗读展示:要求(1)读出节奏和重音,把握语速和语调(2)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气势和感情活动三:明晰结构学生自读课文,思考并探究:全诗分成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结合文章题目,诗歌写到了哪些内容?3.教师强调的问题: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流泻()澎湃()哺()育筑()成zhuó( ) 流山diān( ) 气pò( ) 狂lán( ) 屏障()2.《黄河颂》是著名诗人________为配合音乐家_________创作的大型名族交响乐__而写的组诗中的第二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范读后要求:请根据你所勾画的词语,对应形容以下图片。

PPT展示黄河源、黄河龙口、黄河公伯峡、壶口瀑布图片,把画面与文字结合起来,进一步体会作品的内容和作者的情感。

关注:滚滚、奔向、惊涛澎湃、万丈狂澜、宛转、九曲连环、劈成等。

重读:望、掀、奔、劈(读出宽广厚重、力量气魄)
自由朗诵此部分,加肢体语言
Q1:文中的画面分别从哪些角度描绘?表现了黄河怎样的特点?
远镜头全景、近镜头特写、俯瞰全景、纵向描写、横向展开
雄伟壮观,气势磅礴,勇往直前,坚不可摧……
Q2:哪个字可以用来统领这些画面?
“望”
Q3:“望”字能不能改成“看”字?
“望”是向远处看,体现黄河的“磅礴气势”,“看”距离近。

四、分组朗诵,颂黄河之“魂”
分组朗诵活动:女(摇篮)男(屏障)合(臂膀)读出变化
Q1:诗人从哪些方面歌颂了黄河的英雄的气魄(对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
摇篮、屏障、铁的臂膀
Q2:“啊!黄河!”反复出现,起了什么样的作用?(关注批注:回环往复的韵律美)
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
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
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
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播放西南大学朗诵视频,过渡到分角色朗诵
五、分角色朗读,抒黄河之“志”
1、分角色齐诵:女(摇篮——舒缓深沉)男(屏障——坚强有力)合(臂膀——高亢激昂)师生(尾声)
2、民族的精神在诗中是如何表现的?
3、结合《壶口的黄河》,谈谈你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理解。

4、诗歌主旨: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5、齐诵内化民族精神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播放《黄河大合唱》保卫黄河视频
【作业布置】
1、预习作业:《新课程》拓展创新:《壶口的黄河》
2、课后作业:完成《新课程》剩余相关配套练习
【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