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高司法解释

合集下载

正确领会“两高”司法解释的深层内涵

正确领会“两高”司法解释的深层内涵

交 易 机 会 的激 励 作 用 , 对 患 者 也 例 如 国家 多 次 降 价 的药 品 ,便 是 由 其他 行 业 的警 惕 和 愤慨 。根 据 中 国
不 具 备 危 害 性 , 对 于 医 生 只 是 一 于医 生 不 开 处方 、 企业 改名 换 型 的 社会 科 学 院社 会 学 所 、 社科 文 献 出
布 后 , 医 药 界 人 士 陆 续 发 表 文 很 容 易 运 用 专 业 权 力 夸 大 病 情 或 介 入 治贿 “ 风暴 ” ,直 接抓 住 “ 额 数 章 , 反 映 业 内 的 意 愿 和 呼 声 。 比 特 定 药 品 的 优 点 诱 使 病 人 “主 巨大 的 药 品 回 扣 ”这 一 客 观 证 据 , 如 在 认 定 处 方 回扣 是 否 为罪 时 ,
个 道 德 问题 而 非 法 律 问题 ( 1 2月 联 手 抵 制 而 无法 惠及 百 姓 。对 开 方 版 社 2 6年 共 同发 布 的社 会 蓝 皮 00
2 日6版 《 “处 方 回 扣 ” 须 防 客 用 药 等 医 疗 服 务 行 为 进 行 合 理 性 书 《 0 2 07年 : 中 国社 会 形势 分 析 观 归 罪 》)。 “情 节 严 重 ” 的 如 判 断 更 是 不 小 的技 术 难 题 ,无 形 中 与预 测 》 看 病 贵 看病 难 ”首 次 成 ,“ 果 只 是 经 济 上 的 问 题 , 吊销 执 业 构 成 了保 护行 业 灰 色 利 益 的 “ 术 为 “ 突 出 的 社 会 问题 ” 已经 到 技 最 , 证 书 就 已 经 是 极 刑 了 , 一 概 定 性 壁 垒 ” 。
察 院 《关 于 办 理 商 业 贿 赂 刑 事 案 依 从 性 , 负 担 药 品 费 用 的 患 者 其 体 后 ,正 式 将 普通 医 务人 员 纳 入 了

两高发布司法解释:明确引诱、容留、介绍卖淫罪入罪标准及加重后果

两高发布司法解释:明确引诱、容留、介绍卖淫罪入罪标准及加重后果

两⾼发布司法解释:明确引诱、容留、介绍卖淫罪⼊罪标准及加重后果刑法第三百五⼗⼋条内容是对组织卖淫罪、强迫卖淫罪等的具体规定,2014年刑法修正案(九)对此条规定做出了修改,对此两⾼发布的司法解释将于7⽉25号实施。

与卖淫相关的犯罪⼀直是国家严厉打击的犯罪,这次的司法解释有哪些具体内容呢?下⾯就由店铺的⼩编带你了解了解。

两⾼发布司法解释:明确引诱、容留、介绍卖淫罪⼊罪标准及加重后果《最⾼⼈民法院、最⾼⼈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组织、强迫、引诱、容留、介绍卖淫刑事案件适⽤法律若⼲问题的解释》的具体内容为依法惩治组织、强迫、引诱、容留、介绍卖淫犯罪活动,根据刑法有关规定,结合司法⼯作实际,现就办理这类刑事案件具体应⽤法律的若⼲问题解释如下:第⼀条以招募、雇佣、纠集等⼿段,管理或者控制他⼈卖淫,卖淫⼈员在三⼈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五⼗⼋条规定的“组织他⼈卖淫”。

组织卖淫者是否设置固定的卖淫场所、组织卖淫者⼈数多少、规模⼤⼩,不影响组织卖淫⾏为的认定。

第⼆条组织他⼈卖淫,具有下列情形之⼀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五⼗⼋条第⼀款规定的“情节严重”:(⼀)卖淫⼈员累计达⼗⼈以上的;(⼆)卖淫⼈员中未成年⼈、孕妇、智障⼈员、患有严重性病的⼈累计达五⼈以上的;(三)组织境外⼈员在境内卖淫或者组织境内⼈员出境卖淫的;(四)⾮法获利⼈民币⼀百万元以上的;(五)造成被组织卖淫的⼈⾃残、⾃杀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六)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第三条在组织卖淫犯罪活动中,对被组织卖淫的⼈有引诱、容留、介绍卖淫⾏为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但是,对被组织卖淫的⼈以外的其他⼈有引诱、容留、介绍卖淫⾏为的,应当分别定罪,实⾏数罪并罚。

第四条明知他⼈实施组织卖淫犯罪活动⽽为其招募、运送⼈员或者充当保镖、打⼿、管账⼈等的,依照刑法第三百五⼗⼋条第四款的规定,以协助组织卖淫罪定罪处罚,不以组织卖淫罪的从犯论处。

在具有营业执照的会所、洗浴中⼼等经营场所担任保洁员、收银员、保安员等,从事⼀般服务性、劳务性⼯作,仅领取正常薪酬,且⽆前款所列协助组织卖淫⾏为的,不认定为协助组织卖淫罪。

安全生产两高司法解释有哪些?

安全生产两高司法解释有哪些?

What others can do, you can do it yourself.精品模板助您成功(页眉可删)安全生产两高司法解释有哪些?导读:安全生产两高司法解释主要有《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规定,明确规定了对于安全生产是要求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在进行生产过程中,应当严格落实法律规定的相关情况避免发生安全生产责任事故。

一、安全生产两高司法解释有哪些?主要有《安全生产法》等法律规定,明确说明了安全生产是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为了避免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的事故而采取相应的事故预防和控制措施,使生产过程在符合规定的条件下进行,以保证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与健康,设备和设施免受损坏,环境免遭破坏,保证生产经营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相关活动。

二、《安全生产法》第四条生产经营单位必须遵守本法和其他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完善安全生产条件,确保安全生产。

第五条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

第六条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有依法获得安全生产保障的权利,并应当依法履行安全生产方面的义务。

第七条工会依法组织职工参加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维护职工在安全生产方面的合法权益。

第八条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支持、督促各有关部门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应当及时予以协调、解决。

第九条国务院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依照本法,对全国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依照本法,对本行政区域内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

国务院有关部门依照本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有关的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依照本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有关的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两高假药劣药司法解释

两高假药劣药司法解释

劣药的认定与处罚
劣药的认定
劣药是指药品成分含量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的药品,被污染 的药品,未按照处方调配的药品,以及其他不符合药品标准 的药品。
处罚措施
对于生产、销售劣药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 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 罚金;致人死亡或者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依照本法第三十 四条的规定处罚。
05
案例分析
典型案例介绍
案例一
某制药公司生产假药案
案例二
某药店销售劣药案
案例三
某医疗机构使用假药案
案例分析重点
01
02
03
案件事实的认定
如何确定涉案药品是否为 假药或劣药,以及涉案药 品的来源和流向。
法律适用问题
如何根据两高司法解释, 准确认定涉案人员的刑事 责任。
证据的收集和审查
如何收集和审查证据,确 保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 凿。
完善药品质量标准体系
根据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临床需求,不断完善药品质量标准和检测方法,提高药品质量的可 控性和可靠性。
加强药品生产质量管理
强化药品生产企业的质量意识,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药品生产全过程符合质量 要求。
鼓励创新和提升技术水平
加大对药品创新的支持力度,推动药品生产技术的升级和改进,提高我国药品的国际竞争 力。
康和生命安全。
03
假药劣药的认定与处罚
假药的认定与处罚
假药的认定
假药是指药品所含成分与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成分不符,或者以非药品冒充药品、以他种药品冒充此种药品,以 及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禁止使用的药品。
处罚措施
对于生产、销售假药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或者有其他严重情 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致人死亡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两高司法解释

两高司法解释
险废物直接倾倒在土壤、河流中,严重污染环境。为有针对性
地加强对此类犯罪行为的打击,《解释》第七条 规定:
行为人明知他人无经营许可证或者超出经营许可范围,向 其提供或者委托其收集、贮存、利用、处置危险废物,严重污 染环境的,以 论处。
七、《解释》明确界定“公私财产损失” 、“有毒物质” 的范围和认定标准
(八)致使森林或者其他林木死亡五十立方米以上,或者幼树死亡两千
五百株以上的;
(九)致使 损失三十万元以上的;
(十)致使疏散、转移群众五千人以上的; (十一)致使三十人以上中毒的; (十二)致使三人以上轻伤、轻度残疾或者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
障碍的;
(十三)致使一人以上重伤、中度残疾或者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 障碍的;
。 的打击力度。 处断。 ”、“ ”
六、《解释》规定,对于触犯多个罪名的 七、《解释》明确界定了“ 的范围和认定标准。
八、《解释》规范了
的鉴定机构及程序。
一、严重污染环境的14项认定标准
根据《解释》第一条:实施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条规定的行为,具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严重污染环境”:
(一)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排放、倾倒、处置 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的; (二) (三)非法排放含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严重危害环境、损害人 体健康的污染物超过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根据法律授权制定的 的;
(十四)其他严重污染环境的情形。
五、《解释》加大了对环境污染共同犯罪的打击力度
• 不少企业为降低危险废物的处置费用,在明知他人未取得经营 许可证或者超出经营许可范围的情况下,向他人提供或者委托 他人收集、贮存、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的现象十分普遍。他人

两高关于职务犯罪自首立功的司法解释是什么

两高关于职务犯罪自首立功的司法解释是什么

两⾼关于职务犯罪⾃⾸⽴功的司法解释是什么如果利⽤的职务之便,从事犯罪⾏为的,属于职务犯罪,仍然需要追究当事⼈的刑事责任。

如果有⾃⾸⽴功情节的,需要从宽处理。

具体的认定需要根据司法解释来作出,那么,两⾼关于职务犯罪⾃⾸⽴功的司法解释是怎样的呢?下⾯,店铺⼩编详细为您介绍具体内容。

两⾼关于职务犯罪⾃⾸⽴功的司法解释是什么《最⾼⼈民法院最⾼⼈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职务犯罪案件认定⾃⾸、⽴功等量刑情节若⼲问题的意见》为依法惩处贪污贿赂、渎职等职务犯罪,根据刑法和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结合办案⼯作实际,现就办理职务犯罪案件有关⾃⾸、⽴功等量刑情节的认定和处理问题,提出如下意见:⼀、关于⾃⾸的认定和处理根据刑法第六⼗七条第⼀款的规定,成⽴⾃⾸需同时具备⾃动投案和如实供述⾃⼰的罪⾏两个要件。

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分⼦未被办案机关掌握,或者虽被掌握,但犯罪分⼦尚未受到调查谈话、讯问,或者未被宣布采取调查措施或者强制措施时,向办案机关投案的,是⾃动投案。

在此期间如实交代⾃⼰的主要犯罪事实的,应当认定为⾃⾸。

犯罪分⼦向所在单位等办案机关以外的单位、组织或者有关负责⼈员投案的,应当视为⾃动投案。

没有⾃动投案,在办案机关调查谈话、讯问、采取调查措施或者强制措施期间,犯罪分⼦如实交代办案机关掌握的线索所针对的事实的,不能认定为⾃⾸。

没有⾃动投案,但具有以下情形之⼀的,以⾃⾸论:(1)犯罪分⼦如实交代办案机关未掌握的罪⾏,与办案机关已掌握的罪⾏属不同种罪⾏的;(2)办案机关所掌握线索针对的犯罪事实不成⽴,在此范围外犯罪分⼦交代同种罪⾏的。

单位犯罪案件中,单位集体决定或者单位负责⼈决定⽽⾃动投案,如实交代单位犯罪事实的,或者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员⾃动投案,如实交代单位犯罪事实的,应当认定为单位⾃⾸。

单位⾃⾸的,直接负责的主管⼈员和直接责任⼈员未⾃动投案,但如实交代⾃⼰知道的犯罪事实的,可以视为⾃⾸;拒不交代⾃⼰知道的犯罪事实或者逃避法律追究的,不应当认定为⾃⾸。

“两高”关于行贿罪的最新司法解释内容有哪些

“两高”关于行贿罪的最新司法解释内容有哪些

“两⾼”关于⾏贿罪的最新司法解释内容有哪些贪污受贿是违法犯罪的⾏为,⾏为⼈败坏社会的风⽓,损害了社会经济秩序,使得法律的天平失衡等⾏为,我国法律也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有贪污受贿的,应该以犯罪的形式承担刑事责任。

“两⾼”关于⾏贿罪的最新司法解释?下⾯,店铺⼩编整理了有关法律知识,供⼤家学习参考。

“两⾼”关于⾏贿罪的最新司法解释内容有哪些最⾼⼈民法院最⾼⼈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贿刑事案件具体应⽤法律若⼲问题的解释(法释〔2012〕22号)(2012年5⽉14⽇最⾼⼈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47次会议、2012年8⽉21⽇最⾼⼈民检察院第⼗⼀届检察委员会第77次会议通过,⾃2013年1⽉1⽇起施⾏)为依法惩治⾏贿犯罪活动,根据《刑法》有关规定,现就办理⾏贿刑事案件具体应⽤法律的若⼲问题解释如下:第⼀条为谋取不正当利益,向国家⼯作⼈员⾏贿,数额在⼀万元以上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三百九⼗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第⼆条因⾏贿谋取不正当利益,具有下列情形之⼀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九⼗条第⼀款规定的“情节严重”:(⼀)⾏贿数额在⼆⼗万元以上不满⼀百万元的;(⼆)⾏贿数额在⼗万元以上不满⼆⼗万元,并具有下列情形之⼀的:1、向三⼈以上⾏贿的;2、将违法所得⽤于⾏贿的;3、为实施违法犯罪活动,向负有⾷品、药品、安全⽣产、环境保护等监督管理职责的国家⼯作⼈员⾏贿,严重危害民⽣、侵犯公众⽣命财产安全的;4、向⾏政执法机关、司法机关的国家⼯作⼈员⾏贿,影响⾏政执法和司法公正的;(三)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第三条因⾏贿谋取不正当利益,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百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九⼗条第⼀款规定的“使国家利益遭受重⼤损失”。

第四条因⾏贿谋取不正当利益,具有下列情形之⼀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九⼗条第⼀款规定的“情节特别严重”:(⼀)⾏贿数额在⼀百万元以上的;(⼆)⾏贿数额在五⼗万元以上不满⼀百万元,并具有下列情形之⼀的:1、向三⼈以上⾏贿的;2、将违法所得⽤于⾏贿的;3、为实施违法犯罪活动,向负有⾷品、药品、安全⽣产、环境保护等监督管理职责的国家⼯作⼈员⾏贿,严重危害民⽣、侵犯公众⽣命财产安全的;4、向⾏政执法机关、司法机关的国家⼯作⼈员⾏贿,影响⾏政执法和司法公正的;(三)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五百万元以上的;(四)其他情节特别严重的情形。

两高司法解释

两高司法解释

两高《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问题的解释》(全文)人民网北京5月3日电《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已于2013年4月28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76次会议、2013年4月28日由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二届检察委员会第5次会议通过,自2013年5月4日起施行。

《解释》全文如下: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13年4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76次会议、2013年4月2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二届检察委员会第5次会议通过)为依法惩治危害食品安全犯罪,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生命安全,根据刑法有关规定,对办理此类刑事案件适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第一条生产、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的“足以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病”:(一)含有严重超出标准限量的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的;(二)属于病死、死因不明或者检验检疫不合格的畜、禽、兽、水产动物及其肉类、肉类制品的;(三)属于国家为防控疾病等特殊需要明令禁止生产、销售的;(四)婴幼儿食品中生长发育所需营养成分严重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五)其他足以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严重食源性疾病的情形。

第二条生产、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的“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一)造成轻伤以上伤害的;(二)造成轻度残疾或者中度残疾的;(三)造成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或者严重功能障碍的;(四)造成十人以上严重食物中毒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病的;(五)其他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情形。

第三条生产、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的“其他严重情节”:(一)生产、销售金额二十万元以上的;(二)生产、销售金额十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数量较大或者生产、销售持续时间较长的;(三)生产、销售金额十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属于婴幼儿食品的;(四)生产、销售金额十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一年内曾因危害食品安全违法犯罪活动受过行政处罚或者刑事处罚的;(五)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高司法解释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两高环境污染刑事案件司法解释全文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已于2013年6月8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81次会议、2013年6月8日由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二届检察委员会第7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3年6月19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
2013年6月17日
法释〔2013〕15号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
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
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2013年6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
第1581次会议、2013年6月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二届检察委员会第7次会议通过)
为依法惩治有关环境污染犯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现就办理此类刑事案件适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
第一条?实施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条规定的行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严重污染环境”:
(一)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排放、倾倒、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的;
(二)非法排放、倾倒、处置危险废物三吨以上的;
(三)非法排放含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严重危害环境、损害人体健康的污染物超过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法律授权制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三倍以上的;
(四)私设暗管或者利用渗井、渗坑、裂隙、溶洞等排放、倾倒、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的;
(五)两年内曾因违反国家规定,排放、倾倒、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受过两次以上行政处罚,又实施前列行为的;
(六)致使乡镇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取水中断十二小时以上的;
(七)致使基本农田、防护林地、特种用途林地五亩以上,其他农用地十亩以上,其他土地二十亩以上基本功能丧失或者遭受永久性破坏的;
(八)致使森林或者其他林木死亡五十立方米以上,或者幼树死亡二千五百株以上的;
(九)致使公私财产损失三十万元以上的;
(十)致使疏散、转移群众五千人以上的;
(十一)致使三十人以上中毒的;
(十二)致使三人以上轻伤、轻度残疾或者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的;
(十三)致使一人以上重伤、中度残疾或者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的;
(十四)其他严重污染环境的情形。

第二条?实施刑法第三百三十九条、第四百零八条规定的行为,具有本解释第一条第六项至第十三项规定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或者“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造成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

第三条?实施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条、第三百三十九条规定的行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后果特别严重”:
(一)致使县级以上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取水中断十二个小时以上的;
(二)致使基本农田、防护林地、特种用途林地十五亩以上,其他农用地三十亩以上,其他土地六十亩以上基本功能丧失或者遭受永久性破坏的;
(三)致使森林或者其他林木死亡一百五十立方米以上,或者幼树死亡七千五百株以上的;
(四)致使公私财产损失一百万元以上的;
(五)致使疏散、转移群众一万五千人以上的;
(六)致使一百人以上中毒的;
(七)致使十人以上轻伤、轻度残疾或者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的;
(八)致使三人以上重伤、中度残疾或者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的;
(九)致使一人以上重伤、中度残疾或者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并致使五人以上轻伤、轻度残疾或者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的;
(十)致使一人以上死亡或者重度残疾的;
(十一)其他后果特别严重的情形。

第四条?实施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条、第三百三十九条规定的犯罪行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酌情从重处罚:
(一)阻挠环境监督检查或者突发环境事件调查的;
(二)闲置、拆除污染防治设施或者使污染防治设施不正常运行的;
(三)在医院、学校、居民区等人口集中地区及其附近,违反国家规定排放、倾倒、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有害物质的;
(四)在限期整改期间,违反国家规定排放、倾倒、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
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有害物质的。

实施前款第一项规定的行为,构成妨害公务罪的,以污染环境罪与妨害公务罪数罪并罚。

第五条?实施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条、第三百三十九条规定的犯罪行为,但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损失扩大、消除污染,积极赔偿损失的,可以酌情从宽处罚。

第六条?单位犯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条、第三百三十九条规定之罪的,依照本解释规定的相应个人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定罪处罚,并对单位判处罚金。

第七条?行为人明知他人无经营许可证或者超出经营许可范围,向其提供或者委托其收集、贮存、利用、处置危险废物,严重污染环境的,以污染环境罪的共同犯罪论处。

第八条?违反国家规定,排放、倾倒、处置含有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的污染物,同时构成污染环境罪、非法处置进口的固体废物罪、投放危险物质罪等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犯罪定罪处罚。

第九条?本解释所称“公私财产损失”,包括污染环境行为直接造成财产损毁、减少的实际价值,以及为防止污染扩大、消除污染而采取必要合理措施所产生的费用。

第十条?下列物质应当认定为“有毒物质”:
(一)危险废物,包括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的废物,以及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废物;
(二)剧毒化学品、列入重点环境管理危险化学品名录的化学品,以及含有上述化学品的物质;
(三)含有铅、汞、镉、铬等重金属的物质;
(四)《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附件所列物质;
(五)其他具有毒性,可能污染环境的物质。

第十一条?对案件所涉的环境污染专门性问题难以确定的,由司法鉴定机构出具鉴定意见,或者由国务院环境保护部门指定的机构出具检验报告。

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及其所属监测机构出具的监测数据,经省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认可的,可以作为证据使用。

第十二条?本解释发布实施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6〕4号)同时废止;之前发布的司法解释和规范性文件与本解释不一致的,以本解释为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