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文档】论积贮疏 贾谊阅读答案word版本 (4页)

合集下载

2023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论积贮疏》

2023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论积贮疏》

2023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论积贮疏》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

”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

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

古之治天下,至孅至悉也,故其畜积足恃。

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

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将泛,莫之振救。

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公私之积,犹可哀痛!失时不雨,民且狼顾;岁恶不入,请卖爵子,既闻耳矣。

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

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卒然边境有急,数千百万之众,国胡以馈之?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

政治未毕通也,远方之能疑者,并举而争起矣。

乃骇而图之,岂将有及乎?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

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以战则胜。

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也,窃为陛下惜之。

(贾谊《论积贮疏》①)材料二:汉兴接秦之弊作业剧而财匮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

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继以孝文、孝景,清净恭俭,减田租,三十税一,安养天下,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

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故人人自爱而重犯法,先行义而后诎辱焉。

(节选自《资治通鉴卷十六》,有删改)[注]①《论积贮疏》为贾谊写给汉文帝的疏,即文中的孝文。

该疏被皇帝采纳。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贾谊《论积贮疏》与晁错《论贵粟疏》比较阅读(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贾谊《论积贮疏》与晁错《论贵粟疏》比较阅读(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贾谊《论积贮疏》与晁错《论贵粟疏》比较阅读(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

”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

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

古之治天下,至嬂①至悉也,故其畜积足恃。

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

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

残贼公行,莫之或止。

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公私之积,犹可哀痛!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

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卒然边境有急,数千百万之众,国胡以馈之。

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政治未毕通也,远方之能拟者并举而争起矣。

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以战则胜。

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节选自贾谊《论积贮疏》)文本二:方今之务,莫若使民务农而已矣。

欲民务农在于贵粟贵粟之道在于使民以粟为赏罚。

今慕天下入粟县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

如此,富人有爵,农民有钱,粟有所渫。

夫能入粟以受爵,皆有余者也。

顺于民心,所补者三:一曰主用足,二曰民赋少,三曰劝农功。

神农之教曰:“有石城十仞,汤池百步,带甲百万,而无粟,弗能守也。

”以是观之,粟者,王者大用,政之本务。

爵者,上之所擅,出于口而无穷;粟者,民之所种,生于地而不乏。

夫得高爵也免罪,人之所甚欲也。

使天下人入粟于边,以受爵免罪,不过三岁,塞下之粟必多矣。

陛下幸使天下入粟塞下以拜爵,甚大惠也。

窃恐塞卒之食不足用大渫②天下粟。

边食足以支五岁,可令入粟郡县矣;足支一岁以上,可时赦,勿收农民租。

如此,德泽加于万民,民俞勤农。

若遭水旱,民不困乏,天下安宁;岁孰且美,则民大富乐矣。

(节选自晁错《论贵粟疏》)[注]①嬂(zhí):细致。

②渫(xiè),流通。

山东省潍坊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山东省潍坊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试卷类型:A山东省潍坊市2023-2024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2024.7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 (35 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 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净化”一词,最早由亚里士多德提出,他在论述音乐的作用时指出:“某些人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受到音乐的激动,受到净化,因而心里有一种轻松舒畅的感觉。

”在《诗学》中,亚里士多德还进一步指出,悲剧“激起哀怜和恐惧,从而实现这些情绪的净化”。

净化,常发生在读者阅读作品的过程中。

文学阅读过程中的净化作用,常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读者可以进入某种虚幻的艺术境界,而暂时忘却世俗的困扰和人生的烦恼,以维持心灵的平衡。

恩格斯在论述德国“民间故事书”的作用时曾指出:“它的使命是把工匠的作坊和可怜的徒工的简陋阁楼变幻成诗的世界和金碧辉煌的宫殿。

”【A】以上见解表明,文学具有使读者得到情感净化、维持心理平衡的效果。

作品中某种情感力量的震撼,可使读者的某种情绪得以宣泄,使畸变的心态得以矫正,使扭曲的人格变得纯正。

法国思想家狄德罗在谈论戏剧艺术时指出:“只有在戏院的池座里,好人和坏人的眼泪才融汇在一起。

在这里,坏人会对自己可能犯过的恶行感到不安,会对自己曾给别人造成的痛苦产生同情,会对一个正是具有他那种品性的人表示气愤。

当我们有所感的时候,不管我们愿意不愿意,这个感触总是会铭刻在心头;那个坏人走出包厢,已经比较不那么倾向于作恶了,这比被一个严厉而生硬的说教者痛斥一顿要有效得多。

”【B】唐代白居易在《读张籍古乐府诗》中写道:“读君《学仙》诗,可讽放佚君;读君《董公》诗,可诲贪暴臣;读君《商女》诗,可感悍妇仁;读君《勤务》诗,可劝薄妇敦。

2025高考语文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教材文言文点线面选择性必修中册(二) 单篇梳理4 过秦论含答案

2025高考语文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教材文言文点线面选择性必修中册(二) 单篇梳理4 过秦论含答案

2025高考语文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教材文言文点线面选择性必修中册(二)单篇梳理4过秦论含答案复习重点 1.积累并记牢“过”“乘”“遗”“策”“顾”“负”“盛”等重要词语。

2.背诵两文,翻译重点句子。

3.掌握判断句的特点及辨析方法。

单篇梳理4过秦论通读全文,解释加点的词语。

(第1段)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①()耕织,修守战之具.②(),外连衡而斗诸侯。

于是秦人拱手..③()而取西河之外。

(第2段)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①()故业,因.②()遗策,南取汉中,西举.③()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④()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⑤()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⑥()为一。

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

于是六国之士,有甯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

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

秦人开关延.⑦()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秦无亡矢遗镞.⑧()之费.⑨(),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⑩(),追亡逐北.⑪(),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第3段)及至始皇,奋.①()六世之余烈.②(),振.③()长策而御.④()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⑤(),执敲扑而鞭笞.⑥()天下,威振四海。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⑦()命下吏。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⑧()。

贾谊论(苏 轼)阅读答案

贾谊论(苏 轼)阅读答案

贾谊论(苏轼)阅读答案贾谊论苏轼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

惜乎!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

夫君子之所取者①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②大,则必有所忍。

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③,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愚观贾生之论④,如其所言,虽三代何以远过?得君如汉文⑤,犹且以不用死。

然则是天下无尧舜,终不可有所为耶?仲尼圣人,历试于天下,苟非大无道之国,皆欲勉强扶持,庶几一日得行其道。

将之荆,先之以冉有,申之以子夏。

君子之欲得其君,如此其勤也。

夫如此而不用,然后知天下果不足与有为,而可以无憾矣。

若贾生者,非汉文之不用生,生之不能用汉文也。

夫绛侯亲握天子玺而授之文帝⑥,灌婴连兵数十万,以决刘、吕之雌雄,又皆高帝之旧将,此其君臣相得之分,岂特父子骨肉手足哉?贾生,洛阳之少年,欲使其一朝之间,尽弃其旧而谋其新,亦已难矣。

为贾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绛、灌之属,优游浸渍⑦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而唯吾之所欲为,不过十年,可以得志。

安有立谈之间,而遽为人痛哭哉⑧!观其过湘为赋以吊屈原,萦纡郁闷,趯然⑨有远举之志。

其后卒以自伤哭泣,至于夭绝,是亦不善处穷者也。

夫谋之一不见用,安知终不复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

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是故非聪明睿哲不惑之主,则不能全其用。

古今称苻坚得王猛于草茅之中,一朝尽斥去其旧臣而与之谋。

彼其匹夫略有天下之半,其以此哉!愚深悲生之志,故备论之。

亦使人君得如贾谊之臣,则知其有狷介之操,一不见用,则忧伤病沮⑩,不能复振。

而为贾生者,亦谨其所发哉!【注】①所取者:指功业,抱负。

②所就者;也指功业。

③可致之才:能够实现功业,抱负的才能。

④贾生之论:指贾谊向汉文帝提出的《治安策》。

⑤汉文:汉文帝刘恒。

⑥“夫绛侯亲握天子玺”句:绎侯,即周勃,汉初大臣。

吕后死后,周勃、陈平等刘邦旧臣,诛杀企图夺取刘家天下的吕产、吕禄等人,迎立文帝。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含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含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含答案【2019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

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之书。

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

每诏令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

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

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

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

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

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

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为长沙王太傅三年。

后岁余,贾生征见。

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

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

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

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

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

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

文帝不听。

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

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10.下列对文中画被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B.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C.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D.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

贾谊论苏轼阅读答案

贾谊论苏轼阅读答案

贾谊论苏轼阅读答案【篇一:西南大学网络教育大学语文作业答案】txt>1:[单选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诗句运用的手法是()a:比喻象征b:夸张排比c:对偶排比d:夸张拟人参考答案:a2:[单选题]下列作品运用了比喻和对比方法说理的是()a:苏轼《贾谊论》b:墨子《非攻》c:王国维《治学三境说》d:鲁迅《狂人日记》参考答案:b3:[单选题]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作品中具有柔中带刚”特点的是()a:苏轼《前赤壁赋》b:辛弃疾《摸鱼儿》c:白居易《长恨歌》d:李贺《李凭箜篌引》参考答案:b4:[论述题]四、作文题(3题选作1题)1、阅读下边的材料《渔竿与一篓鱼》,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

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一位长者的恩赐:一根渔竿和一篓鲜活硕大的鱼。

其中一个人要了一篓鱼,另一个人要了一根鱼竿。

于是,他们分道扬镳了。

得到鱼的人,就地煮好了鱼,吃了个精光。

不久,饿死在空空的鱼篓旁。

另一个人提着鱼竿艰难地走向目的地――海边,没到目的地就饿死了。

2、请以《――前的思考》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

根据写作内容,先把作文题目补充完整后再写。

3、请以台阶”为话题,自拟题目,或进行议论,或展开联想,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诗歌以外的文体均可。

特别提醒:凡是离开所给材料、话题、题目而写的作文或下载、抄袭他人文章者,一律按零分计算。

参考答案:答案略。

特别提醒:凡是离开所给材料、话题、题目而写的作文或下载、抄袭他人文章者,一律按零分计算。

5:[论述题]三、简答简析题(注意:1、2、3题选作1题;4、5题选作1题)(一)简答题(3题选作1题)1、谈谈你对《孟子》中的一则语录的理解(注意:不是翻译原文,是谈看法):孟子曰: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注释:夫人”:夫”,发语词,表示以下有话说。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含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含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含答案【2019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

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议....之书。

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

每诏令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

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

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

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

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

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

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为长沙王太傅三年。

后岁余,贾生征见。

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

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

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

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

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

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

文帝不听。

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

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10.下列对文中画被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B.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C.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D.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论积贮疏贾谊阅读答案
论积贮疏贾谊
①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

”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

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

古之治天下,至孅至悉也,故其畜积足恃。

②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

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将泛,莫之振救。

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公私之积,犹可哀痛。

失时不雨,民且狼顾;岁恶不入,请卖爵子。

既闻耳矣,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
③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

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卒然边境有急,数十百万之众,国胡以馈之?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

政治未毕通也,远方之能疑者,并举而争起矣,乃骇而图之,岂将有及乎?
④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

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以战则胜。

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也,窃为陛下惜之!
9.下列加点字的意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至孅至悉也悉:熟悉
B.世之有饥穰饥穰:荒年和丰年,此处偏义词,指荒年
C.天下财产何得不蹶蹶:尽,用尽
D.国胡以相恤恤:救济
10.下列划线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民不足而可治者吾尝跂而望矣
B.失时不雨,民且狼顾若属皆且为所虏
C.禹、汤被之矣填然鼓之
D.何为而不成为击破沛公军
11.下列属于从反面论述统治者要“重视积贮”的一组是
①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
②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
③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以战则胜。

④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


⑤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

⑥失时不雨,民且狼顾;岁恶不入,请卖爵子。

A.①②⑥ B.②③⑤ C.②⑤⑥ D.①③④
12.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奏疏,是贾谊针对西汉初年在经济上所面临的严重危机,提出“要重视积贮”的重要论文。

B.文章第二段,通过古今对比及相关理论和形势的分析,从正反两面对中心论点进行了有力的论证。

C.第三段,就应付自然灾害和战争两个方面,从国家存亡的高度阐明不积贮的危害,从正面论证了积贮的重要。

D.第四段,阐明重视农业生产,是加强积贮的根本措施;从而有力地支撑了本文“仓廪实而知礼节”的中心论点。

13.翻译文中画线的语句(8分)
(1)残贼公行,莫之或止。

(2分)
(2)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3分)
(3)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致?(3分)
答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