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论赵良嗣与宋金“海上之盟”

合集下载

宋金联合灭辽的“海上之盟”

宋金联合灭辽的“海上之盟”

宋金联合灭辽的“海上之盟”自从宋辽于1004年缔结“澶渊之盟”以后,两国边境地区出现了长达100多年的和平局面。

其间,党项族首领李元昊于1038年称帝,建都兴庆(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国号“大夏”,史称西夏。

西夏曾多次请求与辽国联合攻宋,但是遭到了辽国的拒绝。

金国建立辽天祚帝耶律延禧即位后,国内主体民族(契丹族)与少数民族(女真族)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国势已弱。

当时,曾任辽国光禄卿的马植,较早地预见到了辽国恐难长久。

1111年,宋徽宗派童贯和郑允中为正副使臣出使辽国,马植借机与童贯结识。

在不久的将来,正是马植促成了宋金联合灭辽的“海上之盟”对宋、金、辽的命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114年,女真族领袖完颜阿骨打起兵反辽,先攻克宁江州(今吉林松原),又败辽军于出河店(今黑龙江肇源);后乘胜分路进击,连破宾州(今吉林农安)和咸州(今辽宁开原)等地。

1115年正月,完颜阿骨打称帝,国号为金,决意灭辽。

同年三月,马植从辽国归附宋朝。

他是辽燕京(今北京)人,世代在辽朝担任要职,对辽国的情况十分了解。

四月,宋徽宗在延庆殿接见了马植,马植提出了宋金联合灭辽的方略,宋徽宗深以为然,决意联金灭辽,乘机收复燕云十六州。

马植因献策之功,先被赐姓李,改名为良嗣,后又被赐姓赵,被任命为秘书丞。

之后,马植又升迁至直龙图阁,加右文殿修撰。

“海上之盟”1115年九月,金军攻克了辽国的黄龙府(今吉林四平)。

十二月,在护步答冈(今黑龙江五常)击破辽天祚帝率领的辽军。

1116年,金军攻取辽国的东京州县。

1118年,金军攻取辽国的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镇南)。

同年,宋徽宗派马政从山东渡海,与金太祖谈判联合灭辽事宜。

同年十二月,马政与金国使者一同返回宋朝。

1119年,金使返回。

1120年,金遣使访宋,宋徽宗派赵良嗣等人出使金国,签定了联合灭辽的盟约:金攻取辽中京大定府(今内蒙古赤峰),宋攻取辽南京析津府(今北京西南)、西京大同府(今山西大同);灭辽后,宋收回自五代起陷没的燕云之地,将每年输辽岁币改输金国;双方不得与辽单独媾和。

历史趣闻宋金海上之盟简介 宋金海路合盟 商议出兵灭辽

历史趣闻宋金海上之盟简介 宋金海路合盟 商议出兵灭辽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宋金海上之盟简介宋金海路合盟商议出兵灭辽
导语:北宋末年宋金之间订立的联合夹攻辽国的军事合作盟约。

由于双方地理上受辽国阻隔无法在陆上接触,而需要海上经渤海往来而得名。

重和元年(111
北宋末年宋金之间订立的联合夹攻辽国的军事合作盟约。

由于双方地理上受辽国阻隔无法在陆上接触,而需要海上经渤海往来而得名。

重和元年(1118年),北宋统治者已看到金强辽弱的形势,遂遣使从海路赴金,商议联合灭辽事宜。

此后,金宋使臣频繁接触,至宣和二年(1120年),双方商定:金取辽中京大定府,宋取辽南京析津府,辽亡后,宋将原给辽之岁币转纳于金国,金同意将燕云十六州之地归宋朝。

女真于宋朝的关系很早即建立,从宋太祖建隆二年(961年)开始,北宋前三朝除了中间断交20余年外,长期有政治、经济交往。

这种交往在使节形式上是单向的,只有女真使者来宋朝贡,没有宋朝使者出使回访,不对等的原因自然是双方都认可的女真属于宋朝的臣属国。

交往的主线是贡赐贸易,女真带来马匹等土特产,宋朝以赏赐形式支付价钱,双方互惠互利,"在我国家之初,女真岁以市马于中国而资富"。

在所有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中,宋朝对女真是当做一个与高丽、西夏甚至辽国同等国家来对待的,并不以女真远离中原和人少地小而轻视。

在国际战略上,宋朝一直重视女真的地位(不排除后来女真强劲崛起最终摧残宋朝,史家格外关注的强调),前期有赖于其马匹,后期看重其相背的举足轻重。

正因为宋朝始终想将其拉拢并制约辽国,所以到了重和年间,一拍即合的"海上之盟"便历史性地顺理成章了。

生活常识分享。

宋金海上之盟历史经过考察

宋金海上之盟历史经过考察

2018年第1期(总第166期)㊀㊀㊀㊀㊀㊀黑龙江社会科学SocialSciencesInHeilongjiang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No.1ꎬ2018㊀㊀㊀㊀㊀㊀㊀㊀General.No.166辽金契丹女真史研究宋金海上之盟历史经过考察孙㊀文㊀政(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ꎬ哈尔滨150018)摘㊀要:北宋为了收复燕云之地ꎬ趁着女真族首领阿骨打发动反辽战争之机ꎬ利用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之间传统的海上贸易之路ꎬ与刚刚建立的金政权建立了战略上的联系ꎮ北宋先后派出使臣出使金国ꎬ从而确立了宋金 海上之盟 的关系ꎬ商定联合攻打辽国ꎮ北宋在与金国的交往过程中ꎬ充分暴露了其软弱性ꎬ不仅使收复燕云的目的没有实现ꎬ而且为金国南侵埋下了祸根ꎮ关键词:宋金关系ꎻ海上之盟ꎻ燕云之地中图分类号:K244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文章编号:1007-4937(2018)01-0152-06收稿日期:2017-10-23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一般项目 金代上京路研究 (12B102)作者简介:孙文政(1966 )ꎬ男ꎬ黑龙江克山人ꎬ研究员ꎬ从事辽金史㊁东北史研究ꎮ㊀㊀12世纪初叶ꎬ宋金间确立 海上之盟 的关系ꎬ可谓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ꎮ宋金之间这一外交活动ꎬ改变了当时中国境内宋㊁辽㊁金政权之间的格局ꎬ对后世中国产生了重大影响ꎮ以往虽有些学者对宋金海上之盟问题进行了研究ꎬ取得了相当的成果ꎬ诸如民国时期赵铁寒«宋金海上之盟始末记»㊁吴景宏«宋金攻辽之外交»ꎬ以及赵永春«关于宋金海上之盟的几个史实问题»«北宋联金复燕之议始于何时?»«宋金海上之盟评议»和任崇岳«论宋金海上之盟»等论文ꎬ不过他们的研究尚未对宋金海上之盟的历史过程进行详细梳理与考证ꎬ赵铁寒«宋金海上之盟始末记»一文也只是对相关史料的辑注而已ꎮ本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ꎬ对宋金海上之盟的历史过程进行了梳理考证ꎬ旨在对其能有一个全面的了解ꎬ并希冀对当下 一带一路 建设有所启示ꎮ不当之处ꎬ敬请批评指正ꎮ1㊀㊀辽㊁宋㊁金时期ꎬ中国形成了第二次南北朝的局面ꎬ形成以宋为代表的农耕文化与以辽㊁金为代表的游牧文化之间的对抗ꎮ由于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不同特点ꎬ使得在两种文化的碰撞过程中ꎬ辽㊁金显得相对机动灵活ꎬ往往能够掌握主动权ꎬ而宋朝则相对被动ꎬ屡屡受制于辽㊁金ꎮ在北宋与辽对峙的长达一个半世纪多的时间里ꎬ历史上遗留的燕云问题ꎬ一直没能解决ꎮ辽朝末年ꎬ女真族崛起ꎬ在阿骨打发动轰轰烈烈反辽战争的形势下ꎬ北宋以为收复燕云的时机来了ꎮ于是遣使与金国进行交涉ꎬ商谈共同攻打辽国ꎬ之后收回原本应该属于中原王朝的燕云之地ꎮ北宋想借助女真族的力量收回燕云ꎬ这一想法始于何时呢?«三朝北盟会编»(以下简称«会编»)和«宋史»都记载为政和元年(1111)ꎮ«会编»记载: 先是政和元年ꎬ朝廷差童贯副郑允中奉使ꎮ辽人有马植者ꎬ潜见童贯于路ꎮ植燕京霍阴人 文辞长于智数ꎬ见契丹为女真侵暴ꎬ边害益深ꎬ盗贼蜂起ꎬ知契丹必亡ꎬ阴谋归汉ꎬ说贯以边事ꎮ是时ꎬ童贯奉密旨使觇其国ꎬ于是约其来归ꎮ植数上书奏ꎬ上喜ꎬ赐姓李名良嗣ꎮ [1]卷一ꎬ1这则史料给人的感觉好像是政和元年ꎬ马植就向北宋献计联金灭辽ꎬ以收回燕云之地ꎮ对此赵永春指出: 政和元年马植所献计策并非联金复燕之策ꎬ而只是复燕之策ꎮ [2]所言极是ꎮ政和元年ꎬ当时阿骨打还没有起兵反辽ꎬ女真还是辽政权管辖下的一个部族ꎬ何谈 女真侵暴ꎬ边害益深ꎬ盗贼蜂起ꎬ知契丹必亡 呢?那么宋朝究竟是什么时候开始打算联金收复燕云的呢?«会编»记载: 政和七年秋七月四日庚寅(8月3日)ꎬ登州守臣王师中奏有辽人苏州汉儿高药师㊁僧郎荣等ꎬ以舟浮海至文登县ꎮ [1]卷一ꎬ1原来ꎬ 有辽人船二只为风251漂达我驼矶岛ꎬ乃高药师㊁曹孝才及僧郎荣率其亲属老幼二百人ꎬ因避乱欲之高丽ꎬ为风漂至州ꎮ具言:辽人以渤海变乱ꎬ因为女真侵暴ꎬ女真军马与辽人争战累年ꎬ争夺地土ꎬ已过辽河之西ꎬ今海岸以北自苏㊁复至兴㊁沈㊁同㊁咸等州ꎬ悉属女真矣ꎮ [1]卷一ꎬ1王师中将这一情况上报给北宋朝廷ꎬ北宋朝廷才知道女真起兵反辽的详细情况(«大金国志»亦载: 去夏ꎬ有汉儿高药师者ꎬ泛海来ꎬ具言女真攻辽事 [3]卷一ꎬ14)ꎮ又赵良嗣 献策曰: 女真恨辽人切骨ꎬ而天祚荒淫失道ꎮ本朝若遣使自登㊁莱涉海ꎬ结好女真ꎬ与之相约攻辽ꎬ其国可图也 [4]卷四七二«赵良嗣传»ꎬ13734ꎮ赵良嗣的建议ꎬ使北宋朝廷下决心联合金国ꎬ共同击辽ꎬ以达到收复燕云的目的ꎮ«会编»又载: 大宋政和七年ꎬ有苏㊁复州民百余户ꎬ避乱泛大海至登州登岸ꎬ具言其由ꎮ登州具奏ꎬ诏蔡京㊁童贯议选使通好ꎬ岁遣使命往来议事ꎬ结盟夹攻大辽ꎬ复取燕云故地ꎮ [1]卷三ꎬ23由于 蔡京㊁童贯力主之ꎬ以图取燕 [1]卷一ꎬ1ꎬ宋徽宗于是下诏要登州守臣王师中 募人持诏ꎬ以市马为名ꎬ伺其实 [5]ꎮ这样ꎬ宋朝开始与金取得联系ꎬ谋划共同击辽ꎬ以收复燕云地区ꎬ从而开启了宋金海上之盟ꎮ2㊀㊀北宋与金建立战略上的联系ꎬ为什么会选择海上之路呢?因为当时新兴的女真政权虽处于快速上升势头ꎬ但军事实力还很弱小ꎬ只是把辽国东部很多州县占领了ꎬ辽仍控制着其他大片领土ꎮ«金史»记载: 天辅元年正月 国论昊勃极烈斜也以兵一万取泰州ꎮ 十二月甲子 拔显州ꎬ乾㊁懿㊁豪㊁徽㊁成㊁川㊁惠等州皆降ꎮ [6]卷二«太祖纪»ꎬ30当时金政权还局限在东北ꎬ宋㊁金两国陆路上还不接壤ꎬ这就使得宋金往来交通ꎬ只得选择海路ꎬ也即从山东半岛登州到辽东半岛苏州的海上之路ꎮ从山东半岛到辽东半岛的海上往来之路ꎬ早在宋太宗时期ꎬ就已成为北宋与熟女真之间的海上商贸通道ꎮ«会编»记载: 国初时ꎬ女真常奉贡ꎬ而太宗皇帝屡市马女真ꎬ其后始绝ꎮ [1]卷一ꎬ1«大金国志»亦记载: 先是宋建隆以来ꎬ女真自其国之苏州ꎬ泛海至登州卖马ꎬ故道犹存ꎮ [3]卷一ꎬ14这两则史料是说ꎬ宋太祖建隆年间ꎬ当时被辽朝迁至辽阳以南的熟女真ꎬ亦称曷苏馆女真ꎬ自苏州(今大连金州区)泛海至登州(今山东蓬莱)等地售马ꎮ这条通道ꎬ后来因为商业贸易中断ꎬ就废弃了ꎬ但是道路犹存ꎬ还是可以通航的ꎮ于是北宋决定恢复这条通道ꎬ与金国建立联系ꎬ联合攻打辽朝ꎮ«会编»记载: 今不若降诏遵故事ꎬ以市马为名ꎬ令人访其事体虚实如何? 上可之ꎬ诏登州守臣王师中募人同高药师等赍市马诏泛海以往探问ꎬ其后通好女真ꎬ议举兵相应ꎬ夹攻灭辽ꎮ [1]卷一ꎬ1北宋实施海上之盟计划ꎬ派使者出使女真是在政和七年(1117)ꎮ«大金国志»记载: 金天辅元年ꎬ是春ꎬ宋遣其使马政来约夹攻辽ꎮ 马政同药师讲买马旧好ꎬ由海道入苏州ꎬ至其国阿骨打所居阿芝川涞流河ꎬ问遣使之由ꎮ [3]卷一ꎬ14马政等宋朝使臣到后ꎬ阿骨打问其此来的目的ꎬ 政对以 贵朝在建隆时讲好已久ꎬ今闻贵朝攻破辽国五十余城ꎬ欲与贵朝复通前好ꎬ共行吊伐 ꎮ阿骨打与粘罕共议数日ꎬ遂质登州小校六人ꎬ遣渤海人李善庆㊁生熟女真二人ꎬ赍国书并北珠㊁生金㊁貂革㊁人参㊁松子为贽ꎮ [3]卷一ꎬ14-15又«金史»记载ꎬ天辅元年(1117)十二月ꎬ 宋使登州防御使马政以国书来ꎬ其略曰: 日出之分ꎬ实生圣人ꎮ窃闻征辽ꎬ屡破勍敌ꎮ若克辽之后ꎬ五代时陷入契丹汉地ꎬ愿畀下邑ꎮ [6]卷二«太祖纪»ꎬ30«金史»校勘记说: 此条追记多误ꎬ当记于下年闰九月末ꎮ [6]卷二«太祖纪»ꎬ44有的学者认为«金史»有误ꎬ而我认为当是«大金国志»有误ꎮ因为«会编»载政和七年 八月三日戊午(8月31日)ꎬ登州守将王师中既被诏ꎬ乃选择将吏得七人ꎬ各借进武校尉ꎬ差平海军指挥兵船同高药师等行 [1]卷一ꎬ3ꎮ高药师等一行人ꎬ于八月二十二日丁丑(9月19日)ꎬ 下船往女真ꎮ药师等既至彼境ꎬ北岸相望ꎬ女真巡海人兵多ꎬ不敢近船ꎬ几为逻者所害ꎬ遂复回ꎮ [1]卷一ꎬ3«会编»又载: 政和八年正月三日丙戌(1月26日)ꎬ高药师等回至真州ꎮ高药师至青州ꎬ还奏ꎬ谓: 虽已到彼苏州界ꎬ望见岸上女真兵甲多ꎬ不敢近而回ꎮ 守臣崔直躬奏其事ꎮ于是上为赫怒ꎬ专下宣抚司ꎬ委童贯措置ꎮ应元募借官过海人并将校一行ꎬ并编配远恶ꎮ委王师中选有智勇能吏ꎬ再与药师过海ꎬ体问事宜ꎬ通女真军前ꎬ讲买马旧好ꎮ降御笔: 通好女真事ꎬ监司帅臣并不许干预ꎬ如违ꎬ并以违御笔论ꎮ [1]卷一ꎬ3«会编»这部书的史料价值很高ꎬ所选史料大多是当时的笔记和实录ꎮ如果说«金史»和«会编»记载有误ꎬ也就是说马政及高药师等宋朝所派的使臣ꎬ在政和七年没有与金国联系上ꎮ如果是这样的话ꎬ那么«金史»记载的 天辅二年正月庚寅(1月30351日) 使散睹如宋报聘ꎬ书曰: 所请之地ꎬ今当与宋夹攻ꎬ得者有之 [6]卷二«太祖纪»ꎬ30这则史料也就有误了ꎮ金国应该是与宋朝的使臣接触之后ꎬ才于第二年正月派使臣散睹如宋报聘ꎬ因此«金史»记载的马政出使金朝一事应当不误ꎮ但说其持国书来恐怕有误ꎬ因为宋朝起初只把金国看作是辽国的一个附属政权ꎮ宋国主动提出联合攻打辽国ꎬ符合金国的军事利益ꎬ于是阿骨打积极响应ꎬ在正月刚派出散睹如宋报聘之后ꎬ紧接着就再次派出使臣: 天辅二年二月ꎬ遣李善庆通使于宋ꎮ善庆至宋国门ꎬ宋相蔡京㊁童贯见之ꎬ谕以夹攻取燕之意ꎬ善庆等唯唯ꎮ [3]卷一ꎬ16因此ꎬ可以肯定地说ꎬ政和七年马政出使金国的记载当有其事ꎬ马政开启了宋金海上之盟的计划ꎮ马政再次出使金国ꎬ是在宋重和元年(1118)ꎮ«宋史»记载: 二月 庚午(3月11日)ꎬ遣武义大夫马政由海道使女真ꎬ约夹攻辽ꎮ [4]卷二一«徽宗纪三»ꎬ399这则史料虽然记载比较简单ꎬ但是有明确的时间ꎬ应当真实可靠ꎬ确切情况有待于进一步研究ꎮ«会编»则记载ꎬ政和八年 四月二十七日己卯(5月19日)ꎬ遣武义大夫马政及平海军卒呼延庆同高药师等ꎬ过海至女真军前议事ꎮ童贯与王师中选马政可委ꎬ呼延庆善外国语ꎮ又办船ꎬ同将校七人㊁兵级八十人ꎬ同高药师去女真军前 [1]卷一ꎬ3ꎮ这则史料记载相对详细ꎬ说明了马政的随行人员ꎮ 八月四日甲寅(8月22日)ꎬ马政同呼延庆等行ꎮ马政同高药师等行ꎬ赍礼物ꎬ令见女真酋领ꎬ再议旧好ꎬ复依建隆㊁雍熙以来卖马事次ꎮ可附口诏ꎬ传宣抚问ꎬ迤逦议及夹攻大辽事 密谕之ꎬ遂就登州乘平海军船去ꎮ [1]卷二ꎬ14 闰九月九日戊辰[午](10月25日)ꎬ马政等下船达北岸ꎮ马政与高药师下海达北岸ꎬ为逻者所执ꎬ夺其物ꎬ屡欲杀之ꎮ药师辩论再四ꎬ得免ꎬ遂缚以行ꎮ [1]卷二ꎬ14 二十七日丙子(11月12日)ꎬ马政等至女真所居阿芝川涞流河ꎮ马政被缚ꎬ行经十余州ꎬ方至其酋所居阿芝川涞流河ꎬ约三千余里ꎮ其用事人曰粘罕㊁曰阿忽㊁曰死室ꎬ皆呼郎君ꎬ请问遣使之由ꎮ政对以: 先是ꎬ贵朝在大宋太祖皇帝建隆二年时ꎬ常遣使来买马ꎮ今来主上闻贵朝攻陷契丹五十余城ꎬ欲与贵朝复通前好ꎬ兼自契丹天怒人怨ꎬ本朝欲行吊伐ꎬ以救生灵涂炭之苦ꎮ愿与贵朝共伐大辽ꎬ虽本朝未有书来ꎬ特遣政等军前共议ꎮ若允许ꎬ后必有国使来也ꎮ 阿骨打与粘罕㊁阿忽㊁兀室共议数日ꎬ遂质登州小校王美㊁刘亮等六人ꎬ而遣使同马政来ꎮ [1]卷二ꎬ14马政这次使金很有成效ꎬ与阿骨打等就联合攻打辽国事宜ꎬ初步达成了合作意向ꎬ并使得女真派出使团ꎬ随马政出使北宋ꎮ政和八年十二月二日己卯(1119年1月14日)ꎬ马政在女真出使北宋使团的陪同下回到北宋ꎮ«会编»记载: 马政同女真人渤海李善庆等来ꎮ女真发渤海人一名李善庆㊁熟女真一名小散多㊁生女真一名勃达ꎬ共三人ꎬ赍国书并北珠㊁生金㊁貂革㊁人参㊁松子为贽ꎬ同马政等俾来ꎬ还礼朝觐ꎬ以十二月二日至登州ꎬ遣诣京师ꎮ [1]卷二ꎬ15从这则史料的记载来看ꎬ阿骨打十分重视与北宋建立联合攻打辽国的军事外交关系ꎬ所派出的使团不仅持有国书ꎬ而且还送给北宋女真族珍贵珠宝和特产ꎮ女真使团这次随同马政出使北宋ꎬ使得宋金海上之盟进入了实质性的谈判阶段ꎮ3㊀㊀宋金海上之盟进入实质性谈判后ꎬ宋金联合攻打辽国ꎬ收复燕云之地ꎬ已上升为北宋的国家战略ꎬ作为登州防御史的地方官员马政ꎬ已经不再适合作为谈判的主要官员ꎬ于是北宋选择了最早提出联金灭辽建议的龙图阁文殿修撰赵良嗣ꎮ赵良嗣曾因 与金争议ꎬ进龙图阁直学士 [4]卷四七二«赵良嗣传»ꎬ13734ꎮ«大金国志»记载ꎬ天辅三年(1119)春正月ꎬ 宋遣其使赵良嗣来ꎮ先是金使同呼庆持国书来宋ꎬ因遣良嗣来通好ꎬ犹以买马为名ꎬ其实约夹攻辽ꎬ取燕云旧地也ꎮ第面约不赍国书ꎮ [3]卷一ꎬ17-18这是史料对赵良嗣第一次出使女真的记载ꎮ赵良嗣这次出使金国ꎬ使北宋联金灭辽㊁收复燕云的国策进入了实质性的运作阶段ꎮ又载: 良嗣之来使也ꎬ大概议夹攻辽ꎬ使金人取中京ꎬ宋朝取燕京ꎬ许之岁币ꎮ初许三十万ꎬ而卒与契丹旧数ꎮ良嗣曰: 燕京一带ꎬ则并西京是也ꎮ 国主亦许之ꎬ遂以手札付良嗣ꎬ约以本国兵自平地㊁松林趍古北口ꎬ南朝兵自白沟夹攻ꎬ不然则难依已许之约ꎮ仍遣使偕来ꎬ止作新罗人来朝见ꎮ其国书略曰: 大金皇帝谨致书于大宋皇帝阙下:盖缘素昧ꎬ未致礼容ꎬ酌以权宜ꎬ交驰使传ꎮ赵良嗣言ꎬ燕京本是汉地ꎬ若许复旧ꎬ将自来与契丹银绢转交ꎮ虽无国信ꎬ谅不妄言ꎮ若将来贵朝不为夹攻ꎬ即不依得已许为定ꎮ具形敝幅ꎬ冀谅鄙悰ꎮ 马政回使于金ꎬ国书略曰: 大宋皇帝谨致书于大金皇帝:远承信介ꎬ特示函书ꎬ致伐契丹ꎬ逖闻为慰ꎬ确示同心之好ꎬ共图问罪之师ꎮ诚意不渝ꎬ义当如约ꎮ已差童贯勒兵相应ꎬ451彼此兵不得过关ꎬ岁币依与契丹旧数ꎬ仍约毋听契丹讲和ꎮ [3]卷一ꎬ18又载: 时春正月ꎬ赵良嗣来使ꎬ国主令从军ꎮ每行数十里ꎬ辄鸣角吹笛ꎬ鞭马疾驰ꎮ比明ꎬ行二百五十里ꎮ所攻城不旋踵而破ꎮ七月ꎬ回至女真所居ꎬ留饮数日ꎬ令契丹吴王妃歌舞饮 ꎮ妃配吴王ꎬ天祚私纳之ꎬ复以他过囚于上京ꎮ女真破上京ꎬ得之ꎬ谓良嗣曰: 此契丹儿妇ꎬ令作奴婢ꎮ 遂使人懽ꎮ时国中议论不决ꎬ以宋朝欲还山前㊁山后地ꎬ意皆狐疑ꎮ且以山前㊁山后北朝得之而雄ꎬ若我灭契丹ꎬ彼自以币帛奉我ꎬ粘罕云: 宋朝四面皆被边ꎬ若无兵力ꎬ安能立国?强大如此ꎬ亦未可轻之ꎮ当且为良图ꎬ少留使人ꎮ 国主遂将宋使马扩远行射猎ꎮ每晨ꎬ国主坐一虎皮椅上ꎬ纵骑打围ꎮ尝曰: 此吾国中最乐事也ꎮ 既还ꎬ令诸将具饮食ꎬ迎邀南使ꎮ夹攻之始谋如此ꎮ [3]卷一ꎬ18-19赵良嗣这次出使女真ꎬ基本上确定了宋金联合攻打辽国燕京的方案ꎮ于是金国再次派出使团出使北宋: 重和二年正月十日丁巳(1119年2月21日)ꎬ金人李善庆等至京师ꎮ是日ꎬ李善庆等入国门ꎬ馆于宝相院ꎬ上令蔡京㊁童贯㊁邓文诰见之议事ꎮ诏:补善庆修武郎㊁小散多从义郎㊁勃达秉义郎ꎬ给全俸ꎮ [1]卷三ꎬ16这次北宋为了在谈判时争得多一点的好处ꎬ所以收买女真使臣ꎬ给予官位和俸禄ꎮ李善庆等得到宋朝的官位和俸禄之后ꎬ即在宋朝使臣的陪同下返回金国ꎮ«会编»记载: 宣和元年三月十八日甲子(1119年4月29日)ꎬ差归朝官㊁朝议大夫㊁直秘阁赵有开ꎬ忠翊郎王环充使ꎬ赍诏书㊁礼物ꎬ与李善庆等渡海聘金国ꎮ先是ꎬ归朝官赵良嗣㊁赵有开议报聘女真仪ꎬ良嗣欲用国书礼ꎬ有开曰: 女真之酋止节度使ꎬ世受契丹封爵ꎬ常慕中朝ꎬ不得臣属ꎮ何必过为尊崇ꎬ止用诏书足矣ꎮ 问善庆如何ꎮ善庆曰: 二者皆可用ꎬ惟朝廷择之ꎮ 于是ꎬ从有开ꎮ与善庆等至登州ꎬ未行ꎬ有开死ꎮ会河北奏:得谍者言ꎬ契丹已割辽东地封女真为东怀国主ꎬ且妄言女真尝祈请契丹修好ꎬ诈以其表闻ꎮ于是ꎬ罢使人之行ꎬ止差呼延庆等用登州牒ꎬ遣李善庆等归ꎮ [1]卷四ꎬ24从这条史料可以看出ꎬ北宋因收买李善庆等人ꎬ使北宋不以 国书礼 而以 诏书礼 对金ꎬ得到李善庆的认可ꎮ北宋视金国为辽国的一个附属国ꎬ以大国自居ꎬ不给金国以平等的地位ꎬ势必引起金国的反对ꎬ并造成了这次陪同金使李善庆归国的呼延庆被金方扣留在军营中ꎮ«会编»记载: (宣和元年)六月三日戊寅(7月12日)ꎬ呼延庆至女真军前ꎬ为女真所留ꎮ呼延庆至金人军前ꎬ其国主与粘罕等责以中辍ꎬ且言登州移文行牒之非ꎮ呼延庆答云: 本朝知贵朝与契丹通好ꎬ又以使人至登州ꎬ缘疾告终ꎬ即延庆与贵朝使人同议ꎬ欲得早到军前ꎮ使人既死ꎬ遂权令登州作移文ꎬ赍走前来ꎬ使人与书不来ꎬ自有此故ꎮ若贵朝不与契丹通好ꎬ即朝廷定别有使人共议ꎮ切望明察ꎮ 言之不听ꎬ遂拘留呼延庆ꎮ [1]卷四ꎬ24呼延庆被金国扣留之后ꎬ北宋再次派出马政父子ꎬ陪同先前出使北宋ꎬ且已经被北宋收买并任命为团练使的散睹回金国ꎮ«金史»记载: (天辅三年)六月辛卯(7月26日) 宋使马政及其子宏来聘ꎮ散睹受宋团练使ꎬ上怒ꎬ杖而夺之ꎮ宋使还ꎬ复遣孛堇辞列㊁曷鲁等如宋ꎮ [6]卷二«太祖纪»ꎬ33阿骨打对北宋的这一做法很是气愤ꎬ撤销了散睹的职权ꎬ重新派出使臣ꎬ与北宋进行交涉ꎬ并放呼延庆回北宋ꎮ关于呼延庆因北宋不以 国书礼 而以 诏书礼 对金ꎬ而被扣留的情况ꎬ«大金国志»记载: 居十余日ꎬ遣赵有开㊁马政赍诏及礼物与善庆等渡海聘之ꎬ止用诏书ꎮ有开行至登州而死ꎬ会谍者言金已受东怀皇帝之封ꎬ乃诏政勿行ꎬ止差平海军校呼庆持登州牒送善庆等归ꎮ呼庆至军前ꎬ国主及粘罕等责以中辍ꎬ且云登州不当行牒ꎬ留半年始遣之ꎮ临行ꎬ语之曰: 跨海求好ꎬ非吾家事ꎬ吾已获大辽数路ꎬ其他可以俯拾ꎮ汝归见皇帝ꎬ果欲结好ꎬ请早示国书ꎮ若仍用诏决难从也ꎮ [3]卷一ꎬ16-17«会编»记载得则比较详细: (宣和元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丁酉(1120年1月27日)ꎬ女真遣呼延庆回ꎮ 呼延庆临行前ꎬ金国国主等对呼延庆说: 跨海求好ꎬ非吾家本心ꎻ共议夹攻ꎬ匪我求尔家ꎮ尔家再三渎吾家ꎮ吾家立国ꎬ已获大辽数郡ꎬ其他州郡可以俯拾ꎮ所遣使人报聘者ꎬ欲交结邻国ꎬ不敢拒命ꎮ暨闻使回ꎬ不以书示ꎬ而以诏诏我ꎬ已非其宜ꎻ使人虽卒ꎬ自合复差使人ꎬ止令使臣前来议事ꎬ尤非其礼ꎬ足见中辍ꎮ本欲留汝ꎬ念过在尔朝ꎬ非卿罪也ꎮ如见皇帝ꎬ若果欲结好ꎬ同共灭辽ꎬ请早示国书ꎻ若依旧用诏ꎬ定难从也ꎮ 又念与汝家已结夹攻ꎬ遂鞭其来使ꎬ不受法驾ꎬ乃本国守尔家之约ꎬ不谓贵朝如此见侮ꎮ卿可速归ꎬ为我言其所以ꎮ 之后ꎬ 国主遂起ꎮ翌日ꎬ呼延庆辞归ꎮ 二十六日戊戌(1月28日)ꎬ呼延庆离女真军前ꎮ [1]卷四ꎬ24-25北宋不以 国书礼 而以 诏书551礼 对金ꎬ给金国以不平等的印象ꎬ为宋金海上之盟的缔结蒙上了阴影ꎮ当阿骨打对此提出强烈反对后ꎬ宋徽宗不得不再次派赵良嗣出使金国ꎮ4㊀㊀赵良嗣第二次出使金国ꎬ使宋金海上之盟达成最终协议ꎮ«宋史»记载ꎬ赵宣和二年(1120)二月ꎬ使于金国ꎬ见其主阿骨打ꎬ议取燕云 [4]卷四七二«赵良嗣传»ꎬ13734ꎮ«金史»则记载: (天辅)四年(1120)二月ꎬ辞列㊁曷鲁还自宋ꎮ宋使赵良嗣㊁王晖来议燕京㊁西京地ꎮ [6]卷二«太祖纪»ꎬ33«宋史»又载: (宣和二年)二月乙亥(3月5日)ꎬ遣赵良嗣使金国ꎮ [4]卷二二«徽宗纪四»ꎬ405这一则史料明确记载了赵良嗣出发的时间ꎮ赵良嗣出发之后ꎬ被金国扣留的呼延庆才回到宋都ꎮ«会编»记载: 宣和二年二月二十六日丁酉(3月27日)ꎬ呼延庆回到京师ꎮ是日ꎬ庆入朝ꎬ奏言女真所言之事ꎬ赍到女真文字ꎮ报与遣使:大辽讲好不成ꎬ已起兵攻上京ꎮ王师中遣其子环同呼延庆赴阙ꎬ见童贯议事ꎮ [1]卷四ꎬ25由于呼延庆回到北宋都城时ꎬ赵良嗣已经出发ꎬ赵还不知道宋金没有达成协议的真正原因ꎮ所以赵良嗣第二次出使金国时ꎬ也只是以奉御笔的形式出使:宣和二年 三月六日丙午(4月5日)ꎬ诏中奉大夫㊁右文殿修撰赵良嗣由登州往使ꎬ忠训郎王环副之ꎬ议夹攻契丹㊁求燕云地㊁岁币等事ꎮ时童贯受密旨:借其外势ꎬ以谋复燕ꎮ诏赵良嗣㊁王环充使副ꎬ由登州以往ꎬ用祖宗故事ꎬ以买马为名ꎬ因约夹攻契丹ꎬ取燕云故地ꎮ面约不赍书ꎬ唯付以御笔 [1]卷四ꎬ25ꎮ关于赵良嗣这次使金的情况ꎬ赵在其«燕云奉使录»中有较为详细的记载ꎮ他说: 宣和二年春二月ꎬ诏遣中奉大夫㊁右文殿修撰赵良嗣ꎬ假朝奉大夫ꎬ由登州泛海使女真ꎬ忠训郎王环副之ꎬ以计议依祖宗朝故事ꎬ买马为名ꎬ因议约夹攻契丹ꎬ取燕㊁蓟㊁云㊁朔等旧汉地ꎬ复归于朝廷ꎮ 三月二十六日ꎬ自登州泛海 四月十四日ꎬ抵苏州关下ꎮ [1]卷四ꎬ25赵良嗣与阿骨打见面之后ꎬ宋金双方就联合攻打辽朝事宜ꎬ展开了磋商ꎮ赵良嗣大体表示ꎬ 燕京一带ꎬ本是旧汉地ꎮ欲相约夹攻契丹ꎬ使女真取中京ꎬ本朝取燕京一带ꎮ阿骨打令译者言ꎬ云: 契丹无道ꎬ我已杀败ꎬ应系契丹州域ꎬ全是我家田地ꎮ为感南朝皇帝好意ꎬ及燕京本是汉地ꎬ特许燕云与南朝ꎬ候三四日ꎬ便引兵去ꎮ 良嗣对: 契丹无道ꎬ运尽数穷ꎬ南北夹攻ꎬ不亡何待?贵国兵马去西京ꎬ甚好ꎮ自今日议约既定ꎬ只是不可与契丹议讲和ꎮ 良嗣对: 今日说约既定ꎬ虽未设盟誓ꎬ天地鬼神实皆照临ꎬ不可改也ꎮ [1]卷四ꎬ25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之后ꎬ 阿骨打云: 书约已定ꎬ更不可改ꎮ本国兵马已定八月九日到西京ꎬ使副到南朝ꎬ便教起兵相应ꎮ 趣归ꎬ且言缘在军上ꎬ不及遣使前去ꎬ止以事目一纸付良嗣回ꎮ约女真兵自平州松林趋古北口ꎬ南朝兵自雄州趋白沟夹攻ꎬ不可违约ꎬ不如约则难依已许之约ꎮ以二百骑护送东归ꎮ [1]卷四ꎬ26赵良嗣于是返程ꎬ刚过铁州ꎬ阿骨打又派人将赵良嗣等人追回ꎮ赵良嗣等到达阿木火(今哈尔滨阿城区)ꎬ 阿骨打言: 本约到西京以兵相应ꎬ却为牛疫死ꎬ且回ꎬ候来年约日同举ꎮ恐失信ꎬ请使副见ꎮ 杨朴谕云: 郎君们意思不肯将平州画断ꎬ作燕京地分ꎬ此高庆裔所见如此ꎬ须着个方便ꎮ 后来与粘罕议事ꎬ谕以两朝议约既定ꎬ务在明白ꎬ庶免异时计较ꎮ [1]卷四ꎬ26之后ꎬ赵良嗣又与粘罕就宋金两军联合攻打燕云的具体事宜ꎬ进行了详细的磋商ꎮ赵良嗣提出 北兵不得过松亭㊁古北㊁榆关之南ꎬ免致两军相见ꎬ不测纷争 [1]卷四ꎬ26等要求ꎬ粘罕则表示 所言都好 我皇帝从上京到了ꎬ必不与契丹讲和 两家都如此则甚好ꎮ若要信道ꎬ将来必不与契丹通和 云云ꎮ阿骨打也表示ꎬ 今日既将燕京许与南朝ꎬ使如我自取得ꎬ亦与南朝ꎮ [1]卷四ꎬ26-27于是金国派出使臣ꎬ并将攻打辽上京时俘获的辽朝盐铁使苏寿吉献给宋方ꎬ以此表示决心与北宋联合攻打辽国ꎬ不与辽国讲和ꎻ留刘亮等6人作为人质ꎬ并派渔船及兵丁20人ꎬ送赵良嗣从海路回到北宋ꎮ5㊀㊀赵良嗣从金国走了之后ꎬ金国感到赵良嗣所奉御笔与协商联合攻打辽国的事宜ꎬ还是有些不妥当ꎮ于是金国再次派出使团并携带国书出使北宋ꎮ宣和二年 七月十八日丙辰(1120年8月13日)ꎬ金人差女真斯剌㊁习鲁充回使ꎬ渤海高随㊁大迪乌副之ꎬ持其国书来许燕地 [1]卷四ꎬ27ꎬ金人在国书中说: 致亲领甲兵ꎬ恭行讨伐ꎮ途次ꎬ有差到朝奉大夫赵良嗣㊁忠训郎王环等ꎬ奏言: 奉御笔ꎬ据燕京并所管州城原是汉地ꎮ若许复旧ꎬ将自来与契丹银绢转交ꎬ可往计议ꎮ 虽无国信ꎬ谅不妄言ꎬ已许ꎮ上件所谋燕地并所管汉民外据诸邑ꎬ及当朝举兵之后ꎬ皆散到彼处ꎬ余人户不在许数ꎮ至如契丹虔诚请和ꎬ听命无违ꎬ必不允应ꎮ若是将来举军ꎬ贵朝不为夹攻ꎬ不能依得ꎮ已许为定 [1]卷四ꎬ27«宋651。

《宋朝史》——公元1120年海上之盟:借金之手灭辽国

《宋朝史》——公元1120年海上之盟:借金之手灭辽国

《宋朝史》——公元1120年海上之盟:借金之手灭辽国前因辽国一名叫高永昌的渤海人因不满辽苛政,起兵叛乱,辽虽然很快平叛,但女真人收益最大,获得辽国沈州,领土与北宋隔渤海相望。

1120年,北宋与金国为了联合力量夹攻辽国而签订军事合作盟约,由于两国领土并无陆地接壤,双方想通过渤海航线互通使节,因此称此盟约为海上之盟。

海上之盟约定,灭辽之后,宋、金瓜分辽土地,北宋将原来给辽每年的50万岁币转交给金,金将燕云十六州交还给北宋。

北宋最看重的就是燕云十六州。

因为自五代时期,后晋皇帝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人,已经过去了一百多年,宋朝历代皇帝都希望收复燕云以告慰先祖,宋徽宗也不例外,而他此时拥有了一个不错的时机。

童贯是中国历史上掌控军权最大的宦官,他破西夏,收复四川、洮(tao)州,令他成为北宋有史以来第一位宦官节度使。

他不会忘记,是军功让他拥有现在的一切,所以他成为朝中最坚定的主战派。

为了逼宋徽宗出兵,他曾对出访辽国的使者威逼利诱,让他告诉宋徽宗辽国边境有异动,只不过这位使者还是说了实话,导致起兵的日子一拖再拖。

在一次出访辽国期间,童贯与辽国一个名叫马植的官员联系上了,这个人切实感觉到女真人的崛起,又因他在辽受到排挤,所以希望可以帮助宋国,童贯也将马植偷偷带回北宋,并呈上了马植借女真人收复燕云十六周的计划。

宋徽宗对这个计划很感兴趣,也颇为赏识马植,便赐他姓赵,改名为良嗣。

所以,这里的马植,也就是后来代表北宋签约海上之盟的赵良嗣。

赏识归赏识,但事实上宋徽宗也有四点忧虑:如何与女真人取得联系?迫于澶渊之盟与辽永守兄弟之邦情谊的束缚,以及对辽发自内心的恐惧,同时又担心女真人是否会更不好控制。

因此始终没有下定决心。

但这一次,两国隔海相望,而辽国颓势已现,宋徽宗终于下定决心。

1118年,宋徽宗派出第一个正式的使团前往女真地界,这条海上联盟路线的两端是山东半岛的登州(今蓬莱市)和辽东半岛的苏州(今大连市),20天可到。

不过,这次的任务仅仅是与女真人取得联系,并没有具体的目的。

北宋亡国的前奏:宋金海上之盟

北宋亡国的前奏:宋金海上之盟

北宋亡国的前奏:宋金海上之盟女真崛起就在北宋处于宋徽宗的昏庸统治之时,辽朝也同步在迅速腐朽,并酿成巨大的社会危机。

比较具有戏剧性的是,宋徽宗即位时辽朝也在同步进行最高权力的新旧交接。

宋徽宗与元符三年(1100年)即位,次年辽朝天祚帝耶律延禧即位,这二人在位期间大致相同,都是各自朝代的“掘墓人”。

这一时期的辽朝政治纷争最为激烈、最为频繁。

其不仅统治阶级政争不断,且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交织发展。

统治阶级的日益腐朽,体现在过度崇佛和沉溺于游猎。

统治集团之间的政争体表现为辽道宗、天祚帝时期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矛盾的激化,由于不同的利益冲突,他们形成不同的斗争集团,争夺统治权空前白热化。

至于阶级矛盾,主要见于经济的停滞不前和民众生活的艰难。

当时统治阶层不断向人民索取,并最终导致各民族反抗。

天祚帝统治时期,与宋徽宗有诸多相似之处,他沉湎于个人享乐、穷奢极侈,信用谗谄。

不过,最终直接导致辽朝走向崩溃和覆灭的,是民族矛盾——尤其是统治民族与其境内女真族的矛盾。

女真族是我国东北少数民族的一个分支。

他们长期生活在今黑龙江、松花江流域和长白山麓地区,与中原保持着联系。

隋唐时期,女真族被称为靺鞨,分为粟末靺鞨和黑水靺鞨两部。

五代十国时期,已经出现了“完颜”部等部落,臣属于渤海国。

926年,辽朝攻灭渤海国,收编女真族。

辽朝时期女真族为了避辽兴宗耶律宗真的讳,多称为“女直”。

女真族从属于辽后,辽朝统治者为了削弱和控制女真族,对其采取分化瓦解政策,强迫一部分汉族较深、与契丹毗邻的部分女真部落迁徙到辽阳以南,并编入辽阳户籍,叫做“熟女真”。

其它大部分女真人则仍旧留居在东北,生活在“粟末江之北,宁江州之东”的白山黑水之间,地方千余里,户口十余万。

这部分人与契丹人接触机会较少,经济和文化发展较慢,未编入辽政府户籍。

“州人低其直,且拘辱之,谓之‘打女真’。

”也就是辽人对这部分女真人实行侮辱、压迫政策。

辽朝也在边境设置榷场与“生女真”进行贸易,但实际上却借机利用统治特权对女真人进行低价强购、横加勒索、巧取豪夺。

“海上之盟”究竟是谁违约了

“海上之盟”究竟是谁违约了

[键入文字]“海上之盟”究竟是谁违约了海上之盟北宋宣和二年(1120),宋徽宗遣使者赵良嗣与金朝皇帝完颜阿骨打签订了共同出兵攻辽的盟约,双方约定:金兵攻取辽中京(在今内蒙古宁城县西大明城),宋兵攻取燕京(即辽之南京,今北京),彼此兵不得过关;灭辽后,宋得燕云之地,以原献纳于辽的岁币献纳于金。

这就是著名的海上之盟。

不久,金进兵攻辽,在强劲攻势下,辽分崩败亡之势已趋明显。

而宋犹疑徘徊,仓猝出兵,两次进攻燕京都被辽军击败,本应由宋军攻占的地区,在童贯邀请金军夹击的情况下,被金军占领。

在履行海上之盟的问题上,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是金违约,只将燕京及顺、檀、涿、易、蓟、景六州划归宋朝,却不将云州一带土地以及平、营、滦三州归还,与条约所定还燕云之地不符。

另外,还额外索要燕京代税钱百万贯,而且将燕京的财物、百姓席卷而去,留下一座城市邱墟,狐狸穴处的空城,由宋朝接受。

随着研究的深入,有学者认为:一、宋金订约时,始终未许归还平、营、滦三州,并议定燕地的汉人归宋,契丹、奚、渤海人属金。

因此,金军入燕后,只归还燕京及六州,是履行条约的行为。

二、双方曾约定共同出兵夹击辽,如不能如约行动,则不能依已许为定。

而盟约签订后,宋徽宗渐生悔意,怕辽朝报复,仍犹疑不决,意欲罢约,结果未如期出兵,金人当然难依已许之约。

几经交涉,总算归还燕地,但要求一定的回报,即燕京代税钱,这是对金人额外支付(如助攻燕京)的补偿,也是对宋朝违约的惩罚。

三、金人留下空城的问题,也不见得是金贪婪、横行的结果,当时宋朝很重视被誉为常胜军的郭药师的部队,要求他驻守燕京,保卫北部边境。

为了进一步笼络他,使他的军队能够占有燕地的大量良田,主动要求金人迁走燕地之民。

1。

历史趣谈海上之盟是什么时候的事 海上之盟过程与结果

历史趣谈海上之盟是什么时候的事 海上之盟过程与结果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海上之盟是什么时候的事海上之盟过程与结果
导语:发生在金国初期的海上之盟是历史上一个重要的事件。

海上之盟共持续12年,这一事件的发生不仅加快了北宋和辽国的灭亡,同时也使金国变得强大
发生在金国初期的海上之盟是历史上一个重要的事件。

海上之盟共持续12年,这一事件的发生不仅加快了北宋和辽国的灭亡,同时也使金国变得强大起来。

海上之盟是由北宋最先提出的,北宋之所以会提出这一结盟政策,是与海上之盟背景息息相关。

北宋在中原建国后,一直担心辽国会对自己形成威胁。

当时辽国十分强大,并位于北宋的北方,时常侵犯北宋领土。

长此以往,北宋和辽国形成了敌对局面,北宋一直将辽国看成心腹之患,而辽国也一心想要吞并北宋。

公元1004年,宋真宗赵恒与辽国签订了澶渊之盟,因为北宋和辽国都不具备灭掉对方的能力,所以只能通过盟约来约束对方。

澶渊之盟签订之后,两国维持了一百多年的和平。

公元1115年,位于辽国东北方向的女真首领完颜阿骨打率兵反抗辽国,并建立了金国。

此时宋徽宗认为辽国国势迅速下滑,北宋和金国联盟必定能灭掉辽国。

在蔡京等人的主持下,北宋向金国主动示好,宋徽宗想要借助和完颜打骨打合作的机会收回被辽国占领的燕云十六州。

燕云十六州位于长城以南,常年被辽国所控制,从地理位置来说,燕云十六州十分重要,所以这也成为北宋提出建立海上之盟背景之一。

在北宋努力之下,宋金两国签订了海上之盟。

海上之盟签订后,宋金两国合作灭掉了辽国,但是不幸的是宋朝也迎来了末路。

海上之盟是什么时候的
海上之盟是北宋与金国签订的盟约,双方目的都是为了灭掉辽国。

生活常识分享。

宋金

宋金

宋金“海上之盟”:加速辽国和北宋灭亡“海上之盟”是在金国初期发生的一个重要历史事件。

所谓盟,就是结盟,即北宋和金国结盟共同对付辽国。

因为当时北宋和金国之间还隔着辽国,宋、金的谈判使节只能通过从蓬莱(登州)到大连(肃州)的海路秘密联系,因而称为“海上之盟”。

海上之盟从提出到分割成果结束,共用了12年。

这一事件的发生,加速了辽国的灭亡,也诱发了北宋的灭亡,而金国却通过盟约得到了大量的好处,认清了北宋虚弱腐败的本质,变得真正强大起来。

结盟之因——心悬燕云十六州建立这样一个联盟,是由北宋主动提出来的。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在位9年,始终以推翻辽国为宗旨,对西夏和高丽采取绥靖政策,对北宋虽然也采取友善态度,但是谈到结盟却是没想到的。

宋朝主动提出与金国结盟,主要是想借助正在崛起的金国的力量灭掉辽国,收回被辽国占领的燕云十六州。

古代冷兵器时代,长城几乎是北方民族进入中原不可逾越的障碍。

受辽国控制的燕云十六州恰恰在长城以南,这就使镇守中原的宋朝的北方大门无险可守,辽军随时都有可能从燕云十六州出发侵扰中原,所以收回此地对宋朝非常重要。

燕云十六州是五代时划割给辽国的。

早在后唐清泰三年(936年),河东(今山西)节度使石敬瑭造反,被后唐末帝李从珂围困,石敬瑭向辽国求援,辽出兵大败后唐,并立石敬瑭为帝,史称后晋。

石敬瑭为了报答辽国,做了两项决定:一是认辽太宗耶律德光为干爹,当时石敬瑭已47岁,而辽太宗才37岁,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儿皇帝”。

光有名分上的表示显然不够,石敬瑭还把北京、密云、蓟县、顺义、涿州、延庆、易县、怀来、大同、朔县等长城以南16个州县拱手送给了辽太宗,从此这些地方成为大辽国土。

宋朝建立后,曾三次北进伐辽,企图收回燕云十六州,但都遭到惨败。

人们熟悉的“杨家将”的故事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发生的。

到了宋真宗的时候,宋朝倒是打了一个胜仗,但仍没能收回燕云十六州,却匪夷所思地与辽签订了一个不平等条约,这就是历史上的“澶渊之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题报告
人文教育
论赵良嗣与宋金“海上之盟”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宋代经济、文化高度繁荣,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个高峰时期,尤其是在在北宋末年的徽宗朝,似乎了进入了“太平极盛”,史书中所谓“辇毂之下,太平日久,人物繁阜”,“不识干戈”等记载充分反映了这一点。

不曾想,就在宋、金联合灭辽后仅仅两年时间,随着北方金朝铁骑的两次大举南下,表面上繁盛一时的北宋王朝便土崩瓦解,不仅两位皇帝,而且数千大臣、宗室、后宫统统成了金人的俘虏,酿成了著名的“靖康之祸”。

对于北宋的速亡,南宋以降,人们为之迷惑不解,长期以来深刻反思不已。

有人将其归结为宋徽宗、蔡京君臣的昏庸无道、文恬武嬉;有人把它归祸于王安石变法;还有人认为北宋不该和金人联合灭亡辽国。

如此观点,不一而足。

对于其中被认为导致北宋灭亡的宋金“海上之盟”,后人亦多有研究,提出了不少看法。

然而,就该盟中的关键人物赵良嗣,却少有人关注。

赵良嗣,原名马植,辽末、北宋末燕(今河北省北部地区)人。

世为辽大族,官至光禄卿,他南下献策,后来又七次出使金朝,负责盟约的签订和执行。

因反对收纳张觉,被削职。

钦宗靖康元年(1126年)因金兵南侵,贬郴州(今湖南省郴州市)处死。

对于赵良嗣其人,有人赞扬他聪慧,但更多人称其奸诈,最后被打入《宋史·奸臣传》。

赵良嗣的悲剧,值得关注。

本文拟在前人的基础上,从赵良嗣这个人物入手,考察他的生平事迹,系统梳理赵良嗣七次出使金朝的时间、内容和结果,分析赵良嗣在宋、金海上之盟中的作用、贡献,用辩证的历史眼光评价赵良嗣其人其事,揭示其悲剧产生的原因。

本文的研究,不仅能廓清这段历史,就是对当前中国现实,亦不乏历史的启示。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研究的基本内容:
一、序言
从北宋的灭亡教训切入,引入赵良嗣以及宋金“海上之盟”。

二、南下献策
1、赵良嗣的其人
2、南下献策
3、宋廷的争论取舍。

三、七次使金
1、第一次
2、第二次
3、第三次
4、第四次
5、第五次
6、第六次
7、第七次
四、遭贬被诛
1、遭贬
2、被诛
五、悲剧
1、悲剧
2、悲剧的原因
六、结论
三、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
文献研究法
通过查阅文献来获得关于海上之盟、赵良嗣等相关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有关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帮助确定研究课题,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的一般印象,看这个题目是否可行。

接着将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前人类似的成果有哪些,归纳总结有哪些好的地方,哪些不足的地方,再加以思考以解决赵良嗣这个人物的其人其事的评价。

四、研究的总体安排与进度:
2010年11月中旬导师出题,学生选题,导师学生相互交流,导师下达任务书;2010年11月中旬—12月中旬查阅资料,撰写文献综述,准备开题报告
2010年12月25号左右论文开题论证报告;
2011年2月—4月完成论文初稿,准备论文中期检查;
2011年4月—5月中旬与导师交流,完成论文二稿、三稿,并定稿,准备答辩材料;
2011年5月20号左右论文答辩。

五、主要参考文献:
1、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出版。

2、脱脱,等:《宋史》,中华书局1977年点校本。

3、脱脱,等:《金史》,中华书局1975年点校本。

4、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中华书局1992年点校本。

5、何忠礼:《宋代政治史》,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

6、确庵,耐庵:《靖康稗史笺证》,中华书局1988年出版。

7、佚名:《大金吊伐录校补》,中华书局2001年出版。

8、赵翼:《廿二史劄记》,凤凰出版社2008 年出版。

9、周春:《辽诗话》,上海书店出版社1994 年影印本。

10、陈维礼等:《古今奸海》,吉林文史出版社,1994年出版。

11、虞云国:《细说宋朝》,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出版。

12、梁小帅:《靖康国殇纪事》,陕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出版。

13、李亚平:《帝国政界往事:公元1127年大宋实录》,北京出版社2008年出版。

14、徐兴业:《金瓯缺》,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年出版。

15、赵永春、厉永平:《宋金“海上联盟”期间的领土交涉----以赵良嗣<燕云奉使录>的记载为中心》,《北华大学学报》2005年第6期。

16、赵永春:《关于宋金“海上之盟”的几个史实问题》,《北方文物》1985年第2期。

17、赵永春:《北宋联金复燕的活动及其经验教训》,《历史教学》1987年第10期。

18、赵永春:《拨冗诘通史 求是正谬传——赵翼对宋金关系史的研究》,《社会科学辑刊》1999 年第3期。

19、宋馥香:《金朝争夺燕云地区的策略探析》,《北方文物》2001年第1期。

20、赵永春:《金与北宋战争爆发原因初探》,《北方文物》,1987年第2期。

21、杨小敏:《宋人对辽朝的畏惧心理和“燕云”情结》,《史学集刊》2008年第5期。

22、吕云峰、王春雷:《议阿骨打在抗辽建国时期的外交政策》,《农垦师专学报》1997年第2期。

23、杨小敏:《从宋金结盟过程看北宋晚期腐败政治》,《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28卷第4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