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目的论的视角看英汉委婉语的翻译英文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中英委婉语对比分析

四、论文提纲
提纲:
1.引言
1.1选题背景
1.2选题意义
1.3研究方法
2.文献回顾
2.1.面子理论的定义
2.2.礼貌原则的定义
2.3.国内外委婉语的研究现状
3.中英委婉语共性与差异分析
3.1.生理现象方面委婉语分析
3.1.1.关于生育
3.1.2.关于年老
3.1.3.关于疾病
进度计划:
时间工作内容
2019.10.15前确定论文主题方向,进行论文题目的筛选
2019.10.15——2019.11.25撰写论文题纲和开题报告,熟悉开题报告流程
2019.11.25——2019.12.5进行开题报告答辩
2019.11.30——2019.12.20下达毕业论文任务书,开始毕业论文撰写
附件2:
英语本科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书
学生
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论文
题目
中英委婉语对比分析
英文
题目
A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Chinese and English Euphemisms
一、选题的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本人是否有创新
选题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类文明的发展,委婉语伴随着整个社会的言语交际过程。委婉语不仅是每个社会中都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它被定义为:“用一种不明说的、能使人愉快的或含糊的说法代替具有令人不悦的含义或不够尊敬的表达方法。”(《语言与语言学词典》,斯托克和哈特曼等编)委婉语是社会语言学和语用学研究的课题之一,同时也是跨文化交际中一个重要话题,它使用更礼貌文雅的方式,代替了唐突、直接的表达,顾及听话者的利益,给与其礼貌与尊重,最终达到良好的交际任务。它又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为寻求理想的交际效果而创造的一种恰当的语言形式,是用来维系人与人之间交际活动顺利进行的有效润滑剂,是保全交际中双方面子的重要手段。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两种语言的委婉语在使用上有明显的差别。因此,就中英两种语言的学习者和使用者而言,了解和掌握中英委婉语在社会交际中运用的异同可以借以避免尴尬的意图,交流信息,实现以言行事;减少语用失误、文化冲突带来的摩擦,维护说话双方利益并保全面子,从而提高语言学习者和使用者的语用能力及跨文化交际能力,促进各方关系融洽,达到理想交际效果。
目的论视角下的翻译开题报告

目的论视角下的翻译开题报告
翻译开题报告(目的论视角)
本报告是为了探索目的论视角下的翻译研究所作出的开题报告。
在翻译领域,目的论是一个重要的理论框架,它通过强调翻译行为本身所支配的社会条件来帮助翻译者和翻译研究者更好地理解了翻译过程中的概念、原则和实践。
具体而言,本研究将探讨目的论视角下的语言翻译,其中包括对文字意义、语言形式、文化背景等的考量。
在此视角下,本研究将尝试以行为主体的概念去探索翻译的涵义,重点关注翻译者的社会环境以及被翻译文本本身所具备的文化象征特性。
本报告将探究以下研究内容:(1)本研究将探讨翻译行为如何在不同社会文化环境下发生;(2)本研究将尝试建立一个理论框架,用来探讨翻译者所处社会环境如何影响其翻译行为;(3)本研究将探讨翻译行为如何影响社会文化环境。
预计本研究将采用定性与定量的研究方法,对翻译的涵义进行深入探索。
为此,本研究将采取大量的文献资料、文本分析等数据收集方法,以便获得有效的、全面的数据。
最终,本研究将模型化出一套可应用于翻译研究的目的论视角,以帮助翻译研究者更好地理解翻译的含义以及翻译行为如何受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
英汉委婉语差异开题报告

英汉委婉语差异开题报告英汉委婉语差异开题报告摘要:本文旨在探讨英汉委婉语的差异。
委婉语是一种通过措辞方式来表达某些话题或观点的方式,它在不直接表达的同时,通过婉转、含蓄的方式传达信息。
英汉两种语言在委婉语的使用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表达方式、文化背景和社交习惯等方面。
通过对比分析英汉委婉语的差异,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委婉语,增进跨文化交流的效果。
1. 引言委婉语是语言交际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日常生活和社交场合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英汉两种语言在委婉语的使用上存在差异,这主要源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交习惯。
本文将通过对比分析英汉委婉语的差异,探讨其背后的文化因素和语言特点。
2. 英汉委婉语的表达方式差异英汉两种语言在委婉语的表达方式上存在差异。
英语中的委婉语通常通过修饰词、词组或句子结构来实现,例如使用柔和的形容词、副词或使用否定句来表达委婉之意。
而汉语中的委婉语则更多地依赖于语气、语调和上下文的暗示。
英语中的委婉语更直接、明确,而汉语则更注重含蓄和暗示。
3. 文化背景对委婉语的影响英汉委婉语的差异也受到不同的文化背景的影响。
英语文化注重个人主义和直接表达,因此英语委婉语更加直接和明确。
而汉语文化则注重团体和面子观念,因此汉语委婉语更注重含蓄和暗示。
例如,在英语中直接表达对他人的批评可能被视为坦率,而在汉语中,这种直接表达可能会被视为失礼和冒犯。
4. 社交习惯对委婉语的影响社交习惯也是英汉委婉语差异的重要因素。
英语社交习惯中,人们更倾向于直接交流和表达自己的意见,因此英语委婉语相对较少。
而在汉语社交习惯中,人们更注重面子和社会关系,因此更倾向于使用委婉语来避免冲突和尴尬。
这种社交习惯的差异也导致了英汉委婉语的差异。
5. 对英汉委婉语差异的启示对英汉委婉语差异的深入理解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
在与英语母语者交流时,我们可以更直接、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意见。
而在与汉语母语者交流时,我们应该更加注重语气、语调和上下文的暗示,尽量避免直接表达对他人的批评或负面评价。
英汉委婉语的语用功能对比分析--开题报告

[5]李军华.汉语委婉语的社会文化构成及语用发展[J].广西社会科学,2005(12).
[6]束定芳、徐金元. 委婉语研究:回顾与前瞻[J]. 外国语,1999(5).
[7]王松年.委婉语的社会语言研究[J].外语教学, 2007(2).
研究方法及措施:首先通过文本分析法,认真研读理论著作,对英汉委婉语的语用功能进行系统、细致的分析;然后结合文献分析法,广泛查找图书、期刊等相关资料,归纳已出版的研究成果,结合自己的思路分析综合,推陈出新;最后使用归纳总结法,通过各种研究,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得出结论,使之更加有说服力。
写作提纲:
1. 引言
[2] FanMin.A Comparative Study of Euphemisms in English and Chinese[D]. Nanjing University, 2003.
[3]Wei Jie.Aspects of Euphemism[J]. Journal ofForeign Languages, 2002(4).
本文通过对英汉委婉语构成方式和语用功能的对比,旨在分析英汉委婉语的异同之处,加深对委婉语的了解,以便更好的使用委婉语,为日常生活带来更多便利。由于委婉语在英语中应用比较广泛,所以了解委婉语的交际功能对于我们学好英语,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有很大的帮助。英汉委婉语有相似之处,更有相异之处。委婉语的对比研究除了可揭示其普遍性和特殊性外,对外语教学、翻译和其它应用语言学科也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XXXXXXXX学院专科毕业报告(设计)
开题报告
学号
学生姓名
系
专业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从目的论视角看公示语汉英翻译的开题报告

从目的论视角看公示语汉英翻译的开题报告开题报告题目:从目的论视角看公示语汉英翻译一、研究背景公示语是一种在社会生活中广泛使用的语言形式,其主要目的是向公众传达特定信息以实现某种特定目的。
在现代社会中,公示语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其中汉英翻译的公示语更是牵涉到国际交流的方方面面。
虽然目前汉英翻译技术已经比以前更加成熟,但仍存在着一系列的不足之处。
因此,本研究旨在从目的论视角出发,探讨公示语汉英翻译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二、研究目的通过研究公示语汉英翻译,本研究的目的如下:1. 分析公示语的目的和发送者所追求的特定目标,探讨公示语编写者在语言表达上的战略选择,为汉英翻译提供更加准确、生动、有效的翻译策略。
2. 探究不同功能的公示语及其翻译对翻译质量的影响,为翻译工作者提供更加科学的选译思路。
3. 通过案例分析汉英翻译中常见的问题,如语义负载、语用意义、文化差异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可行的途径。
三、研究内容本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公示语的类型和目的2.公示语汉英翻译的策略3.公示语翻译中的语法结构、语义负载、文化差异等问题4.语料库分析,从实证角度探讨公示语汉英翻译的翻译效果四、研究方法本研究将运用目的论、对比翻译、文本语料库等方法,对公示语汉英翻译中的翻译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在具体研究过程中,将收集和整理大量的案例和语料,并基于语料库实证分析公示语翻译中的问题。
五、预期成果通过本研究,预期能够解决公示语汉英翻译中的难点问题,为汉英翻译工作者提供更加有效的翻译策略和技巧。
同时,还能够为公示语的编写者提供精准的信息传递方式,并在跨文化交流中保持信息的准确性和通达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中英委婉语对比分析

[4]魏慧哲.中英死亡委婉语跨文化对比[D].河北师范大学,2004.
[5]刘瑞琴,韩淑芹.英汉委婉语对比研究[M].宁夏:宁夏人民出版社,2016.
[6]何自然,冉永平.新编语用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附件2:
英语本科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书
学生
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论文
题目
中英委婉语对比分析
英文
题目
A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Chinese and English Euphemisms
一、选题的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本人是否有创新
选题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类文明的发展,委婉语伴随着整个社会的言语交际过程。委婉语不仅是每个社会中都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它被定义为:“用一种不明说的、能使人愉快的或含糊的说法代替具有令人不悦的含义或不够尊敬的表达方法。”(《语言与语言学词典》,斯托克和哈特曼等编)委婉语是社会语言学和语用学研究的课题之一,同时也是跨文化交际中一个重要话题,它使用更礼貌文雅的方式,代替了唐突、直接的表达,顾及听话者的利益,给与其礼貌与尊重,最终达到良好的交际任务。它又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为寻求理想的交际效果而创造的一种恰当的语言形式,是用来维系人与人之间交际活动顺利进行的有效润滑剂,是保全交际中双方面子的重要手段。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两种语言的委婉语在使用上有明显的差别。因此,就中英两种语言的学习者和使用者而言,了解和掌握中英委婉语在社会交际中运用的异同可以借以避免尴尬的意图,交流信息,实现以言行事;减少语用失误、文化冲突带来的摩擦,维护说话双方利益并保全面子,从而提高语言学习者和使用者的语用能力及跨文化交际能力,促进各方关系融洽,达到理想交际效果。
目的论视角下的翻译开题报告

目的论视角下的翻译开题报告
本报告旨在从目的论视角讨论翻译开题方面的相关研究问题。
回
顾国内外国际文化交流发展的历程,伴随而来的是跨文化交流的概念
的不断发展,翻译作为有效的跨文化交流方式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针对翻译这一领域,本报告将从目的论的视角,着重探讨与翻译
开题相关的研究问题,研究其大体步骤、主要内容及存在的问题,以
期为将来的翻译研究提供参考。
从目的论视角来看,翻译开题是翻译研究者深入探讨翻译理论及
实践的重要第一步。
翻译开题的目标以把握普遍性法则为基础,以深
刻理解目标语文化为主要组成部分,力求提供准确、有价值及实用的
翻译方向意见。
开题内容至少应包括四部分:(1) 确定源语文本的基
本定义;(2)提示目标语的文化背景;(3)界定翻译对象;(4)暗示翻译
风格。
翻译开题是翻译过程中的关键步骤,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
首先,翻译开题中的文化定义常常有偏差,影响翻译质量;其次,不同
文化之间有着不确定性,文化定义受到源语文本获取、目标语文化掌
握以及翻译者个人知识等诸多因素的限制;最后,针对某一特定语种,翻译者有可能忽视翻译环境的多元化性,这将影响其翻译的准确性。
本报告旨在从目的论的视角,深度剖析翻译开题的概念与步骤,
探讨翻译开题中存在的弊端;同时,为翻译研究者提供有价值及实用
的参考,以指导其日常翻译实践。
目的论译文开题报告

目的论译文开题报告目的论译文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跨文化交流和合作日益频繁,翻译作为一种跨越语言和文化的沟通工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由于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差异,翻译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信息丢失、语义偏差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翻译研究领域涌现出了各种翻译理论和方法。
其中,目的论翻译理论因其强调翻译的目的和功能,对翻译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以目的论翻译理论为基础,探讨其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
二、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目的论翻译理论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深入探讨其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价值和局限性。
通过对目的论翻译理论的研究,可以帮助翻译从业者更好地理解翻译的目的和功能,提高翻译质量和效率。
三、研究内容1. 目的论翻译理论的基本原理本节将介绍目的论翻译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目的论翻译的定义、目的论翻译的主要观点以及目的论翻译与其他翻译理论的关系等内容。
2. 目的论翻译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本节将以文学翻译为例,探讨目的论翻译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
文学作品具有独特的文化背景和艺术风格,翻译时需要考虑如何保持原作的风采和表达方式。
通过分析目的论翻译理论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可以帮助翻译从业者更好地理解和传达原作的意图和情感。
3. 目的论翻译在商务翻译中的应用本节将以商务翻译为例,探讨目的论翻译在商务翻译中的应用。
商务翻译要求准确传达商务信息和交流意图,同时考虑到不同文化背景和商务约定的差异。
通过分析目的论翻译理论在商务翻译中的应用,可以帮助翻译从业者更好地理解和传达商务信息,增进跨文化商务合作的顺利进行。
4. 目的论翻译的局限性和挑战本节将分析目的论翻译理论的局限性和面临的挑战。
目的论翻译理论强调翻译的目的和功能,但在实际应用中,如何准确理解原作的目的和传达目的成为一个难题。
同时,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之间的差异也给目的论翻译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四、研究方法本文将采用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目的论的视角看英汉委婉语的翻译英文开题报告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从目的论的视角看英汉委婉语的翻译英文开题报告》的内容,具体内容:xxxx大学xxxx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表论文名称中文从目的论的视角看英汉委婉语的翻译英文A Study on Euphemism Tr...xxxx大学xxxx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表论文名称中文从目的论的视角看英汉委婉语的翻译英文A Study on Euphemism Trans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kopostheorie学生姓名xxx专业英语年级2xxx级指导教师xxx职称讲师单位xxxx学院毕业论文写作时间2014年 1月 23日至 2014年 3月 11日一、选题的意义及相关研究文献综述(选题背景)1)Rational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Proposed StudyThe word euphemism comes from the Greek. Prefix eu means good and well, while the root pheme speak or say, and the suffix ism the action or the result of the action. Thus literally the word euphemism means good speech or to speak with good words or in a pleasant manner. Every country, every society or even each speech variety possesses its own euphemisms. As a culture-loaded phrase and expression, euphemism is frequently used in daily communications. We hear and employ euphemisms in our dailycommunication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the progress of the human beings, international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cooperation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ntensive and frequent. However, the translation of euphemisms often challenges a translators wits. Sometimes the word meaning from bilingual dictionaries can hardly convey the writers implication and inspiration. Euphemisms should be translated in a appropriate and accurate way. For this reason, the thesis aims to study the euphemism translation from a new perspective—Skopostheorie, which will provide a much more extensive horizon for and give more enlightenment on euphemism translation.2)Literature Review (Background)As a common language phenomenon, euphemism has long been an interesting topic, which has attracted both home and abroad scholars attention and concern. They have conducted a lots of studies related to euphemism translation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Liu "(Liu Hongwei, 2009)" studied the feasibility of the application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to the translation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euphemism and probed its translation techniques. While Wang "(Wang Chunna, 2008)" analyzed the translation of euphemism from the angle of culture and pointed out the importance of the factor of culture in euphemism translation. Zhang "(Zhang Luodan, 2004)" adopted a pragmatic approach to accountfor the practice, features and functions of English euphemisms in language communication. They have contributed a great deal to this research area. 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space for the study of euphemism translation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Skopostheorie, a new perspective, will provide a much more extensive horizon for and give some enlightenment on euphemism translation.二、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问题)、预期目标(工作假设)以及可能遇到的困难1)Research QuestionsWhether the euphemism translation has specific strategyHow to employ Hans Vermeers Skopostheorie to conduct euphemism translation2)Aims and ObjectivesAttempt to explain and solve the following aspects:Euphemism translation has specific strategyHans Vermeers Skopostheorie can be applied to conduct euphemism translation3)Potential DifficultiesDuring the process of analysis, some foreign language materials may be difficult to collect or materials are incomplete. It is hard to provide concrete examples in order to bridge theory and practice.三、拟采用的理论框架及/或研究方法、步骤1)Theoretical FrameworkSkopostheorie is the fundamental theory of functionalist translation. Functionalist translation includes macro functionalist translation centered on German functionalist translation, and micro functionalist translation based on Hallidays systematic functional grammar. This thesis will talk about euphemism trans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of the micro functionalist translation. The functionalist translation theory came into being in 1970s in Germany, and there have been three distinguished contributors to the formation of this theory: Katharine Reiss, Hans J. Vermeer and Christiane Nord (Bian, qtd. in HAN, 2011: 17). Hans J. Vermeer, the student of Reiss, gives up the source-text centered linguistic translation theory altogether and develops his theory of translation as an intentional action guided by its purpose. He makes a breakthrough by putting forward his famous Skopostheorie in 1978, which is regarded as the landmark of functional translation. Skopos is a Greek word for "purpose", and Skopostheorie means the theory of purposeful action. Skopostheorie includes three principal rules, the skopos rule, the coherence rule (intratextual coherence) and fidelity rule (intertextual coherence).2)Methodology and Data CollectionLiterature Research MethodLiterature research method means finding related periodical literature and books by means of database. Through this method, the history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euphemism translation can be understood and help the author have comprehensive perspective to solve the problems related to euphemism translation.Qualitative MethodQualitative method means employing induction and deduction, analysis and synthesis, abstract and generalization to integrate the date that have been collected.Thus, the dross can be rejected and the fine essence can be assimilated and help the author recognize the nature of euphemism and reveal the inherent law of euphemism translation.Descriptive MethodDescriptive method means describing and explaining the Skopostheorie through the authors understandings. Thus the author can effectively combine with theoretical analysis to conduct the study on euphemism translation.3)Stepsliterature screening literature reading literature arrangement analyze and determine the relation between literature and selected topic initially determine the basic framework thesis writing 四、论文提纲、总体时间安排与进度(阶段性完成的任务,以周计算)Outline/Organization of the Proposed Study1.Introduction1.1 Rationale and Significance1.2 Research Design1.2.1 Research Questions1.2.2 Research Methods1.2.3 Date Collection1.4 Organization of the Dissertation2.Literature Review2.1 Previous Research on Euphemism Studies2.2 Previous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kopostheorie to Euphemism Translation Studies2.3 Achievements and Drawbacks3.Theoretical Framework3.1 An Overview of the Skopostheorie3.2 Basic Concepts of the Skopostheorie3.2.1 The Skopos Rule3.2.2 The Coherence Rule3.2.3 The Fidelity Rule3.3 The Application of Skopostheorie to Euphemism Translation4.Case Study4.1 Euphemism Translation and SkoposRule4.2 Euphemism Translation and Coherence Rule4.3 EuphemismTranslation and Fidelity Rule5.Discussion6.ConclusionReferences 2.Time Arrangement and ScheduleOverall Processing Time: Four Months (calculating from February, 2014)Schedule: First Draft before 10th, March, 2014Second Draft before 14th, April, 2014Final Draft before 12th, May, 2014Thesis Defense Preparation from 13th, May to 23rd, May五、初期参考文献(10,必须包括book及article)ReferencesFu Peng. Euphemism Translation in the Light of Skopostheorie. M.A.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2008.HAN Xiang-hua. On Translation of English Euphemism from Skopostheorie. M.A. H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11.Zhang Luodan. A Pragmatic Study on English Euphemisms. M.A. Jilin University, 2004.Zhao Zihui. A Research on the Translation of Diplomatic Euphemisms at Press Conference. M.A. North University of China, 2012.卞建华(Bian Jianhua). 传承与超越: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研究.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8.戴聪腾(Dai Congteng). 论英汉委婉语的差异和翻译对策.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第3卷. 2002: 81-85.高微微(Gao Weiwei). 目的论视角下委婉语的翻译.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第6期. 2006: 56-57.刘弘玮(Liu Hongwei). "功能对等"视角下的英汉委婉语翻译. 宜春学院学报, 第31卷. 2009: 64-66.孙展(Sun Zhan). 目的论视角下的委婉语翻译研究—以美剧《生活大爆炸》为个案研究. 硕士论文. 福建师范大学, 2012.王春娜(Wang Chunna). 文化因素对委婉语翻译的影响. 沈阳大学学报, 第20卷. 2008: 60-63.六、指导教师意见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七、学院论文评审委员会意见盖章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