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的叙事角度之欧阳音创编

合集下载

小升初语文阅读万能公式之欧阳歌谷创编

小升初语文阅读万能公式之欧阳歌谷创编

一、叙述人称欧阳歌谷(2021.02.01)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并更能引起读者情感的共鸣!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客观实在)二、叙述方式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5.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三、标题作用(1)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发展(2)总结文章内容,点名主旨(突出主题)(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4)反映人物情感变化四、动词理解XX生动表现了人(事)物XX的特点(情状)(或描绘出一幅……的场景),反映了人物……的心情五、描写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现自然风光。

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

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2.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3.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4.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5.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六、句子分析(1)分析句子里词语的表达效果(2)分析:修辞+修辞作用例题:请问文中划线部分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比喻:用XX比喻XX,表现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人物)……拟人:把XX拟人化(或赋予人的情感),生动形象的表现了……(或描绘出……的画面,写出了事物……的特点)排比:使句式更整齐,气势更强调了(事物)的……,突出了(事物)……的特点反问:这个反问句的意思是……,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了(人物)……的感情设问:开头出现,其作用通常为“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文中或结尾出现,其作用通常为“引起了对……的问题的关注(或引人深思),给人以启迪,突出了文章的主旨”借代:用XX代XX,使被借代的更加具体,生动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特点引用:引用诗句,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语言更优美(或引用诗句是为了说明……)”引用故事,神话传说,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七、修辞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初中语文记叙文答题技巧之欧阳音创编

初中语文记叙文答题技巧之欧阳音创编

记叙文阅读考点一、理解文章重要词语的含义.二、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三、理解文中重要句段作用。

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五、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六、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七、鉴赏文学作品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八、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九、体验作品的形象和情境,拓展作品的主旨和内涵。

针对中考考点,对写人叙事的一般记叙文的阅读,主要掌握以下几点:(一)记叙的要素、顺序和线索的判断与梳理(二)记叙文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的分析和体味(三)记叙文段落层次的划分,思想内容的把握记叙文的阅读步骤1、阅读全文:运用“六要素”知识,对文章内容、作者思路等有一个全面感知。

2、浏览考题:粗略了解考察内容。

3、再读文章:与题目相关的内容仔细阅读。

4、解决问题:找准答题区域,注意关键句、主旨句、抒情议论段。

5、认定补充对考题做进一步审视,并对所做答案进行认定、补充。

题目考点一.为文章拟标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依据有(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作者情感品味题目的含义可以从——A内容上B主题上C线索D设置悬念上等方面进行品味。

示例:(1)主题上结合主旨必答,如象征性的散文题目,也可以这样回答:拟题巧妙,一语双关,本指…实指…,突出主题,耐人寻味。

一、记叙的要素:1、记叙的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2、掌握六要素,有助于分析文章的结构,理清事情的发生、发展的脉络,概括文章中心或段落大意。

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这三个要素,是记叙文的主体部分,内容的展现,人物的塑造,中心的表达,就是通过这些来实现的。

阅读记叙文要能明确这三个要素,即使不要求准确概括,也须达到能大体将这三点说出来的地步。

把握六要素技巧,即: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谁?干什么?记叙线索: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始终的一条脉落,体现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它把所有材料联结成一个有机体。

所以说线索是文章的纲,抓住了这个纲,就能理顺文章的内容,掌握文章的结构,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小学语文教学经验文章之欧阳音创编

小学语文教学经验文章之欧阳音创编

小学语文教学经验人们正处于一个国际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信息数字化、社会矛盾复杂化的时代,知识更新越来越快,社会竞争愈来愈激烈。

我们就要进入充满希望和挑战的21世纪。

为参与国际竞争行列,我国的教育面临着重大挑战。

以前的教育,继承的多,创新的少。

由于传统教育观念和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中,教师把学生当成装的容器,忽视学生的人性。

把学生都培养成整齐划一的一个模式,忽视学生的个性。

在计划经济时代,还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在市场经济时代,就不利于社会的发展。

国家教委和中央领导作出重要指示: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作好青少年的思想工作,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取得成功,我们科教兴国战略能否取得成功。

因此,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至从推行素质教育以来,我就在教学中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实践,发现“主体式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具体操作方式如下:一、明确目的明确目的,有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二是让学生明确每节课的课堂教学目的和目标。

明确目的,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师生双方共同参与教学活动,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这样就能将传统的“教师在前面走,学生在后面追”现象变为“师生之间迎面而行的相遇问题”,将大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何做到师生双方都目标明确呢?以学定教,是让师生明确教学目标的有效方法。

在学习课文之前,让学生说说他从课文题目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读后又让学生汇报知道了此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如在学《捞铁牛》一课时,我先出示课题,让学生说出他从课题知道了什么,一学生说:“我知道课文是写事的文章。

”我又追问:“写什么事呢?”“写捞铁牛的事。

”“你还想知道什么呢?”学生争先恐后地说:“我想知道是谁捞铁牛?”“为什么捞?”“怎么捞?”“捞的结果怎样?”在学《西门豹》时,学生说:“我知道课文是写人的文章,写的是西门豹。

高中语文小说阅读之欧阳与创编

高中语文小说阅读之欧阳与创编

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的阅读高分口诀:读懂文章审准题眼规范作答(1)答题基本知识:1.阅读: 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 :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散文和小说,新闻和传记的文体特征概述见后);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2.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

题干具有以下作用: 暗示答题区域; 暗示答题思路; 暗示答题方法; 暗示答案本身。

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 如问:“为什么对作者来说这是一次短暂而愉快的旅行?” 则:(1)题眼(答题重点)是:短暂而愉快;(2)要点(回答的内容)应包括:“短暂”和“愉快”两点;(3)设问的角度:以“这”作陈述对象,而不是“作者” ;(4)句式应为:两个句子,且构成并列关系。

3.明确答题要点A、回答问题,要朴实具体,不能用比喻、拟人等形象化的修辞语言;文本中若出现形象化的概念或词语,在作答时可引用,并加以具体阐释说明。

B、综合分析,要有概括而具体的分析,不能只答抽象的要点;C、对应题旨,要分点答题,不能遗漏答题要点。

之所以要这样去做,是因为现代文阅读答题要求严密,评分要求严格,评分办法一般是“要点给分”D、看赋分,配答案。

现代文阅读每题赋分都在4分以上,这也决定了每个题目的答案要点一般不可能只是一点。

一般情况,4分题答案至少应有两点,6分题答案至少应有三点。

如果命题人在作答处已标明(1)、(2)之类序号,则按序号答够要点。

如果未标明序号,考生也应该心中有数,不可只答一点了事。

如果题干中有“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哪些”“哪几个方面”等提示,更要认真把握住。

4、有效地组织语言A、紧扣题意,选用恰当的句式,选取适宜的角度作回答,即如何问就如何答,使“答”与“问”有直接的关联性,很多考生只知机械地摘录原文的句子,虽然摘录的句子中有答案所需要的内容,但不是从命题人所“问”的角度回答的,致使回答不到位,甚至答非所问。

小学语文阅读方法与技巧之欧阳音创编

小学语文阅读方法与技巧之欧阳音创编

小学语文阅读方法与技巧怎样阅读写人文章一、抓住人物的特点,体会人物的个性和品质。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人也一样。

每个人的外貌特征,言行举止都不尽相同,所以在阅读时,认真分析人物的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内容,从而了解人物的个性特点以及人物的美丑善恶。

二、抓住典型事例,分析人物形象。

写人离不开记事,人,是全文的中心,事,则是为表现人物的形象服务的。

有的写人文章是通过一件事或几件事表现某一特征,有的则是通过几件不同的事表现某几方面的特征。

所以在阅读时,我们应抓住典型的事例,认真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道德情操。

三、理清文章层次,明确写作目的。

在理清文章段落层次的基础上,了解文章写的是什么,还要弄清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

看文章通过记叙或者描写表现、歌颂了什么,这也就是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明确了中心,有利于更进一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怎样阅读写事文章写事文章,就是通过一件事情发生、发展、结果的全过程,表达某些观点看法,让更多的人从中领悟生活的道理。

阅读写事文章,要注意以下几点:一、弄清记事的“六要素”记事的文章,一般都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事件的经过、事件的结果这“六要素”。

阅读时,要初步了解这件事发生的时间、发生的地点、有哪些人物,事情是怎样发生的,又是怎样发展的,结果怎样,弄清了这些,有利于更好地理解全文。

二、理清叙事的顺序。

一般来说,叙事的顺序包括三种:①顺叙,是按照事情的先后顺序来叙述。

②倒叙,就是把事情的结局先写出来,然后再写事情的发生、经过等。

③插叙,在叙述某一事件的过程中,要对所叙的事情进行必要的交代而插入的叙述。

当插叙的内容结束后,原来的叙述继续进行。

我们弄清了事情的发展顺序,阅读后,才能留下清晰的印象,从而有助于我们更透彻地理解文章。

三、抓住叙事的重点部分,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

叙事文章一般都有详有略,凡是能反映文章中心思想的地方,作者都要选取典型的事例进行详写。

初中语文美文阅读(适合初一初二学生)之欧阳音创编

初中语文美文阅读(适合初一初二学生)之欧阳音创编

心香一瓣生活的艺术很少有人认为生活没有亏待过自己,同样,很少有人会认为自己曾亏待过生活。

在你的眼里,别人实际得的总是比他应该得的多,而你自己正相反,于是你感到不平、压抑,甚至愤怒。

其实,生活没法亏待你,只有你自己才可能亏待自己。

生活的艺术本来就是平衡得失的艺术:要装进一杯新水,你就必须倒掉已有的旧水;要获得一支玫瑰,你就必须放弃到手的蔷薇;要多一份体验,你就必须多一份创伤。

换一个角度来看,虽然倒掉了一杯旧水,但你拥有一杯新水;虽然失去了蔷薇,但你采来了玫瑰;虽然受了创伤,但你多了体验。

泰戈尔有诗:“鸟儿愿为一朵云/云儿愿为一只鸟。

”生活是永远没有错的,有错的只是你的心态。

其实鸟儿只需做好一只鸟,云儿只需做好一朵云。

无论生活将机遇和幸运赐与谁,都有他赐与的理由。

一味的羡慕与嫉妒不但于事无补,反而坏了你一份平和的心境。

只有抱着淡然的心态认真做好你应该做的工作,你才有可能得到并不淡然的结果。

学会接受他人的成功与幸运,并不意味着认同自己的平庸与拙劣,而恰证明了你的成熟与坚韧。

只有成熟的、坚韧不拔的人才懂得如何去摆弄得与失的砝码,才懂得生活的艺术原来就是平衡得失的艺术。

智慧人生唐家寺的雨伞高虹/文有个商人在外苦心经营多年,终于攒下了大宗财富,准备还乡结束半生的漂泊辛劳。

当时时局动荡,路途遥远,路上常有劫匪。

商人不敢露富,只得穿一袭灰布长衫,一双布底鞋,扮作一个餐风露宿的行路人。

商人特地买了一把油纸雨伞,如此这般,貌似贫寒之士,肩挎一条褡裢,手提这把雨伞,轻轻松松地上路了。

这天,商人来到唐家寺,走进一家面馆,叫了一碗面条。

一碗面条七红八绿,作料丰足,商人香喷喷地吃了起来。

没想到肚子吃饱了,一阵倦意却涌了上来。

小店生意一般,只有三五食客,倒也不吵闹。

于是,商人在桌旁打了一个盹。

(a)一阵清凉的风吹醒了商人,他抬头一看,小店内已空无一人,门外却淅淅沥沥下起了小雨。

商人揉揉脸颊,突然暗叫不好,自己的那把油纸伞已不见踪影!一阵冷汗霎时冒了出来。

初中语文小说阅读技巧详细版之欧阳学创编

初中语文小说阅读技巧详细版之欧阳学创编

小说阅读【常见的小说考点及答题技巧】概括故事情节技巧:1、人+事+果(适用于一句话概括事件或情节题);2、起因+经过+结果(适用于概括比较复杂的事件)3、开端+发展+高潮+结局(题型一般是要求补全情节,近年来多用填空形式,因此答题前首先要先分好层次)分析插叙的作用技巧:插入了……内容,补充交代了……,表现人物……性格,突出主题。

(有时也会有解释了悬念,推动情节发念,吸引读者。

补叙的作用:补充交代……的内容,突出人物……特点,增强艺术效果。

线索的提取及其作用分析技巧:1、如何提取线索:主要看把材料(事件)贯穿起来的是什么,一般是事线、物线、情(情感变化)线,有时也会以时间、地点为线索。

2、线索的作用一般有这些:贯穿全文,使文章浑然一体,使结构完整严谨,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分析关键的句段的作用(多为分析开头、中间和末尾的重要句段的作用)技巧:从两个角度入手:内容上、结构上。

一般有如下规律:1、在开头。

内容上:①开篇点题②写出了……(概括内容),抒发……情感。

结构上:①引出下文②统领下文③设悬念,引人入胜④为后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2、在结尾(一般是议论、抒情句)。

内容上:①点明……中心,深化主题;写出了……(概括内容),突出人物……思想品质(或情感)。

结构上:首尾呼应,总结全文。

3、在中间。

内容上:(概括本段内容即可)。

结构上:①承上启下(过渡)作用。

②为后文的故事情节埋下伏笔(或做铺垫)小说主人公是谁?技巧:最能表现主题思想的人物。

如《我的叔叔于勒》主人公是菲利普夫妇。

结合文段分析人物形象的特点及其作用技巧:特点分析:观其外察其内,通过细读人物的言谈举止等细节和相关典型事例来归纳人物形象特点,注意:1、归纳时用词要尽量准确;2、“结合原文”时要举例(引用或概括);3、结合主题来揣摩人物特点;4尽量答完整。

作用分析:1、扣主题;2、次要人物往往用来衬托主要人物;3、线索人物起穿针引线的作用,使全文事件、人物有机结合、浑然一体(参看考点三——线索的作用)。

六年级语文阅读,叙事类文章的阅读指导与训练之欧阳音创编

六年级语文阅读,叙事类文章的阅读指导与训练之欧阳音创编

第七章:叙事类文章的阅读指导与训练一、基础知识记事类文章,就是把一件或几件事情有条理地用文字叙述出来,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类文章主要记叙一件事情的具体经过,事情是怎样发生、发展的,结果怎样。

首先,要了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与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等要素,弄清楚全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其次,要理清文章的层次。

任何事情都是在一定时间、一定地点发生和发展的。

因此,在阅读叙事性文章时,要弄清楚事情发展的顺序,理清文章的层次。

层次包括:一是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划分层次,也就是把事情分成发生、发展、高潮、结局这几个层次;二是按事情的因果关系划分层次,就是把事情分成起因、经过、结果这几个层次。

最后,要抓住文章的重点,读懂文章的中心。

文章中心思想的一般格式:文章通过记叙……(事情),说明了(表现了、歌颂了)……。

二、热点题型阅读叙述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憧憬、向往、同情等感受。

考查的题型有: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解题;文章的结构分析;续文;分析表达等。

三、答题技巧1、概括能力:考查对一篇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

要求在读完文章后学会提炼信息,语言要简练。

2、写作方法:主要考查叙事类文章脉络的把握,叙述的顺序以及分段概括段意等。

要求认真通读全文后,抓住文章的“六要素”,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3、分析表达:主要从认知、体会、感悟等几方面进行考查。

要求在认真读文的过程中,紧扣重点句子领会作者的思想,把握文章的主旨,从而完整地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思想感情。

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格式:文章通过记叙……(事情),说明了(表现了、歌颂了)……四、典例剖析爱心项链①这是美国东部的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推销员克雷斯的汽车坏在冰天雪地的山区。

野地四处无人,克雷斯焦急万分,因为,如果不能离开这里,他就只能活活冻死。

这时,一个骑马的中年男子路过此地,他二话没说,就用马将克雷斯的小车拉出了雪地,拉到了一个小镇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说的叙事角度一、叙事角度的含义叙事角(P256)叙事=讲故事叙事角度=讲故事的角度小说中的故事总是某人的故事。

于是叙事角就与人称互为整体,紧密相连。

写作的一般规律:写什么→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

叙事角度解决的是“怎样写”的某些问题。

它绕开诸如“叙述”、“描写”、“抒情”之类的单纯的表达方法,是一种更有效的综合性的表现技巧。

就小说的表现形态而言,什么样的人从什么角度讲故事,决定了以下的要素:⑴什么样的人:“他(她)”或“我”。

⑵什么角度:全知道、部分知道或只限于观察。

⑶故事:因人和角度不同而呈现不同的效果。

如:①故事内容的详略轻重。

②哪些内容被讲明,哪些内容被隐藏。

③读者理解的有多少。

二、叙事角度的基本类型与实际例证(一)叙事角度的基本类型1.第三人称叙事角度⑴全知叙事⑵参与叙事⑶客观叙事2.第一人称叙事角度⑴主要人物叙事⑵次要人物叙事⑶观察者叙事(二)叙事角度的实际例证通过以不同的叙事角度,对寓言《狐狸和乌鸦》的改写为例。

1.第三人称叙事角度⑴全知叙事例文:清晨,饥饿的狐狸看见一只乌鸦正在飞过,嘴里叼着一大块奶酪。

她正在把奶酪带给她的孩子们,因为它们已经有几个小时没有东西了。

“啊,我真喜欢那块奶酪。

”狐狸心里想:“那块奶酪一定好吃极了。

”乌鸦又累又饿,于是落到附近的一棵树上。

狐狸马上跑到那棵树下面坐下来,然后仰起脸朝树上的乌鸦喊:“乌鸦小姐,早安!你今天真漂亮啊!两只明亮的眼睛闪闪发光,羽毛乌亮,如同黑漆一般。

”喜欢别人吹嘘自己的乌鸦听了十分得意。

于是,狐狸继续说道:“你这么漂亮,你的嗓音也一定优美动听。

你这个美人儿,能给我唱支歌吗?”乌鸦受到如此吹捧实在太高兴啦,她简直难以按捺自己了,请诸位读者准备好,吸取所有的人都应记取的教训!乌鸦兴奋得全然忘乎所以,这时唱歌会有什么后果是显而易见的,但乌鸦显然忘记了这一切。

于是,她把头抬得高高的,张开嘴巴开始唱歌了。

她一唱歌,那块奶酪便从嘴里掉下来,正好落到狐狸面前。

狐狸咧开大嘴直笑,并且说:“谢谢你,乌鸦小姐。

为表达对你这块奶酪的谢意,我要给你一个忠告,这就是——千万不要相信吹捧你的人。

”狐狸得意极了。

它将奶酪吃的干干净净,拔腿走了。

第三人称全知叙事角度的特点,就在于“全知”:作者不但知道故事的全部,而且知道所有人物的一切隐秘,包括其复杂微妙的心理变化。

中国古代小说一般都是第三人称全知叙事,到了近代以后中国作家才有意识地使用了叙事角的技巧,在小说的艺术形式上产生了重大变革。

⑵参与叙事例文:清晨,狐狸看见一只乌鸦正在飞过,嘴里叼着一大块奶酪。

啊,我真喜欢那块奶酪,狐狸想道。

当乌鸦落在附近的一棵树上的时候,狐狸急忙跑到那棵树下卧下来,脸向上冲着乌鸦喊:“乌鸦小姐,早安!你今天真漂亮啊!两只明亮的眼睛闪闪发光,羽毛乌亮,如同黑漆一般。

”乌鸦抖抖身上的毛,头抬得高高的。

于是,狐狸继续说道:“你这么漂亮,你的嗓音也一定优美动听。

你这个美人儿,能给我唱支歌吗?”乌鸦昂起头闭上眼,张开嘴巴开始唱歌了。

“啊!她已经上了我的圈套。

”狐狸简直有些欣喜若狂了。

她一唱歌,那块奶酪便从嘴里掉下来,正好落到狐狸面前。

狐狸狡猾地咧开大嘴直笑,并且说:“谢谢你,乌鸦小姐。

为表达对你这块奶酪的谢意,我要给你一个忠告,这就是——千万不要相信吹捧你的人。

”狐狸得意极了。

它将奶酪吃的干干净净,拔腿走了。

参与叙事的角度,就是从故事中一个人物的角度来讲述的。

由于只限于写一个人物的思想感情,所以比全知叙事更接近于实际生活;同时也连贯、富于条理,因为所有事件的发生,所有的人物都是用一个价值标准去看待、衡量的。

⑶客观叙事客观的叙事角度,虽然也使用第三人称,却很像摄影机,作者完全处于画面之外,只写出所见所闻,而不写他未见未闻的事。

这使作者与他的故事之间的距离拉大,读者必须自己最大限度地来理解故事。

海明威的许多短篇都是采用这种叙事角度。

例文:清晨,一只乌鸦嘴里叼着一大块奶酪飞过。

“啊,我真想吃那块奶酪。

”狐狸悄悄地说。

当乌鸦落在附近的一棵树上时,狐狸跑到那棵树下卧下来,脸向上冲着乌鸦喊:“乌鸦小姐,早安!你今天真漂亮啊!你的羽毛多么娇美!你的眼睛多么明亮!” 乌鸦抖抖身上的毛,头抬得高高的。

狐狸继续说道:“你这么漂亮,你的嗓音也一定优美动听。

美人儿,能给我唱支歌吗?”乌鸦昂起头来,闭上眼睛,张开嘴巴开始唱歌了。

她一开口唱歌,那块奶酪便从嘴里掉下来,正好落到狐狸面前。

狐狸咧开大嘴直笑,对乌鸦说:“谢谢你,乌鸦小姐。

为表达对你这块奶酪的谢意,我要给你一个忠告,这就是——千万不要相信吹捧你的人。

”狐狸好像很得意,它将奶酪吃的干干净净,拔腿走了。

小结2.第一人称叙事角度采用第一人称叙事角度时,故事是由故事里的某一个人物讲述的。

这使故事显得真实,好像某人正在给你讲故事;同时也使故事更令人信服,于是就大大缩短了读者与故事中人物的距离第一人称叙事可以造成戏讽、幽默等效果。

如故事通过一双“幼小的眼睛”看到,与从一个傻子的嘴里讲出,都是第三人称叙事难以做到的。

弊端是,不能有效地描写人物心理;同时叙事人必须活到故事的最后,否则故事就会让人难以置信。

⑴主要或次要人物叙事例文:清晨,我看见一只乌鸦正在飞过,嘴里叼着一块奶酪。

我是一个很聪明的狐狸,所以我决定把那块奶酪弄到手。

当乌鸦落在附近的一棵树上的时候,我就在那棵树下面坐下来,然后我冲着它说:“乌鸦小姐,早晨好!你今天真漂亮啊!你的羽毛多么娇美!你的眼睛多么明亮!”我想,这下行了吧。

然而乌鸦拍拍翅膀挺挺胸脯。

“哦,”我心里暗暗地高兴。

“它是想让我再恭维它几句吧。

”于是我继续说:“你这么漂亮,你的嗓音也一定优美动听。

美人儿,能给我唱支歌吗?”愚蠢的乌鸦昂起头来,闭上眼睛,张开嘴巴开始唱歌了。

当然它一开口唱歌,奶酪便从嘴里掉下来,落到我跟前。

“谢谢你,乌鸦小姐。

”我讽刺地说。

“为表达对你的谢意,我要给你一个忠告,这就是——千万不要相信吹捧你的人。

”我很得意,把那块奶酪吃得干干净净,高高兴兴地拔腿就走。

如果用故事里的次要人物作为第一人称,结果就是:一天清晨,我衔着一块奶酪在天空上飞过的时候,看见一只狐狸。

当我落在附近的一棵树上时,狐狸便在这棵树下坐下来,扬起头来冲我喊:“乌鸦小姐,早晨好!你今天真漂亮啊!你的羽毛多么娇美!你的眼睛多么明亮!”我知道人们都很赞赏狐狸的聪明。

因此我听了狐狸的这番甜言蜜语非常高兴,于是我拍拍翅膀,挺挺胸。

狐狸接着说道:“你这么漂亮,你的嗓音也一定优美动听。

能给我唱支歌吗,美人儿?”我想审美能力这么高的动物,提出这样的要求是很合理的。

我应该答应它的要求。

于是,我挺起胸,闭上眼,张开口唱起来。

你可以想象会带来怎样的结果。

除我之外谁都会想到奶酪将从我的嘴里掉出来,落到树下的狐狸跟前。

我恐惧地望着狐狸把奶酪吃得干干净净,然后那只狡猾的狐狸又说了些什么忠告我的话——千万不要听信那些献媚的人。

它说得有些道理。

可它对我唱的歌却一个字也没有说,它喜不喜欢我唱的歌呢?⑵观察者叙事如同第三人称叙事,观察者(报导者)作为第一人称叙述故事,可以使故事完全客观——叙事者只叙述自己的所见所闻,不加评论,不加解释。

这就产生一种戏剧性效果,叙事节奏也比故事里的人物讲述慢得多。

例文:一天清晨,我看见一只乌鸦从空中飞过,嘴里叼着一大块奶酪。

它被一只狐狸发现了。

我这个对动物本性很敏感的观察者,就马上记录下狐狸与乌鸦之间所发生的事。

当乌鸦落在附近的一棵树上的时候,那只狐狸也在那棵树下坐下来,仰面朝天冲着乌鸦喊:“乌鸦小姐,早安!你今天真漂亮啊!你的羽毛多么娇美!你的眼睛多么明亮!” 那只乌鸦拍拍翅膀,挺挺胸。

狐狸接着说:“你长得这么漂亮,你的嗓音也一定优美动听。

美人儿,能给我唱支歌吗?”乌鸦毫不犹豫地挺起胸脯,抬起头,闭上眼睛放声唱了起来。

它一开口,奶酪便从它的嘴里掉了出来,落到狐狸跟前。

狐狸咧开大嘴直笑。

我听见它说:“谢谢你,乌鸦小姐。

为感谢你的奶酪,我要给你一个忠告:千万不要相信吹捧你的人。

”说完之后,我见它把奶酪吃得干干净净,拔腿走了。

小结三、叙事角度的转换在某些作品里,叙事角度有时被更换。

如:忽一日,李小二正在门前安排菜蔬下饭,只见一个人闪将进来,酒店里坐下,随后又一人闪入来。

看时,前面那个人是军官打扮,后面这个走卒摸样,跟着也来坐下。

(《水浒传》第九回)《水浒传》使用的是第三人称全知叙事,此例中“看时”开始,则是李小二眼中所见,很生动地表现了他满腹狐疑的心理,制造了一种特殊紧张的气氛。

是由第三人称全知叙事转为第三人称参与叙事。

再如鲁迅的《祝福》。

“写什么→怎样写”是作家的问题,“为什么这样写”则令读者大伤脑筋。

任何一篇或一部小说都有自己的叙事角,就如任何一篇或一部小说都有“叙述”、“描写”一样。

作家想采用什么样的叙事角是技巧问题,采用这样的叙事角要达到什么目的,获得什么效果,则是创作的最终目标。

参考书目:1.《叙事学导论》,罗钢,云南人民出版社。

2.《小说叙事学》,徐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3.《小说修辞学》,布斯,北京大学出版社。

四、练习题(一)分析下列节选的作品片段,指出它们使用的是哪一种叙事角度。

1.我从此便整天的站在柜台里,专管我的职务。

虽然没有什么失职,但总觉有些单调,有些无聊。

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

2.是的,我又看见月牙儿了,带着点寒气的一钩儿浅金。

多少次了,我看见跟现在这个月牙儿一样的月牙儿;多少次了,它带着种种不同的感情,种种不同的景物,当我坐定了看它,它一次一次的在我记忆中的碧云上斜挂着。

它唤醒了我的记忆,象一阵晚风吹破一朵欲睡的花。

(老舍:《月牙儿》)3.象用力掷在墙上而反拨过来的皮球一般,他忽然飞在马路的那边了。

在电杆旁,和他对面,正向着马路,其时也站定了两个人:一个是淡黄制服的挂刀的面黄肌瘦的巡警,手里牵着绳头,绳的那头就拴在别一个穿蓝布大衫上罩的背心的男人的臂膊上。

这男人戴一顶新草帽,帽檐四面下垂,遮住了眼睛的一带。

但胖孩子身体矮,仰起脸来看时,却正撞见这人的眼睛了。

那眼睛也似乎正在看他的脑壳。

他连忙顺下眼,去看白背心,只见背心上一行一行地写着些大大小小的什么字。

(鲁迅:《示众》)(二)使用恰当的叙事角度改写寓言《狼和小羊》。

狼和小羊碰巧同时到一条小溪边喝水,那条小溪是从山上流下来的。

狼非常想吃小羊,可是它想,既然当着面,总得找个借口才好。

狼就故意找茬,气冲冲地说:“你怎么敢到我的溪边来,把水弄脏,害得我不能喝?你安的什么心?”小羊吃了一惊,温和地说:“我不明白我怎么会把水弄脏。

您站在上游,水是从您那儿流到我这儿的,不是从我这儿流到您那儿的。

”“就算这样吧。

”狼说,“你总是个坏家伙,我听说,去年你在背地里说我的坏话。

”“啊,亲爱的狼先生,”可怜的小羊喊道,“那是不会有的事,去年我还没出世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