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分类方法认识物质世界

合集下载

专题04 常见物质的分类-突破2021年中考化学基于核心素养的命题透析与专练(解析版)

专题04  常见物质的分类-突破2021年中考化学基于核心素养的命题透析与专练(解析版)

专题04 常见物质的分类4.能源的分类5.营养素的分类6.人体中化学元素的分类7、环境污染分类1.下列归类正确的是()【答案】C【详解】A、氧化物是两种元素组成的含氧化合物,水是H、O两种元素组成的,是氧化物;干冰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C、O两种元素组成的,是氧化物;硫酸是H、S、O三种元素组成的,不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B、黄铜、硬铝属于合金、磁铁矿中铁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不属于合金,不符合题意;C、常见的可燃性气体:氢气、一氧化碳、天然气(主要成分甲烷),符合题意;D、二氧化碳、氯气是由分子构成的,氦气是由原子构成的物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下列物质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A.澄清石灰水、矿泉水B.干冰、生铁C.石灰石、石油D.氯酸钾、过氧化氢【答案】B【详解】A、澄清石灰水含有氢氧化钙和水、矿泉水含水和矿物质,都属于混合物,错误;B、干冰是固体二氧化碳,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生铁是铁碳合金,属于混合物,正确;C、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还含有其它杂质,属于混合物,石油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错误;D、氯酸钾、过氧化氢都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纯净物,都属于化合物,错误。

故选B。

3.下列各组材料中,均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一组是()A.玻璃、光导纤维、氮化硼陶瓷B.光导纤维、合成纤维、混凝土C.高压锅、聚乙烯、汽车轮胎D.氧化铝陶瓷、硫化橡胶、不锈钢【答案】A【详解】A.玻璃、光导纤维、氮化硼陶瓷都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正确;B.合成纤维属于合成材料,混凝土属于复合材料,错误;C.高压锅使用金属材料制成的,聚乙烯属于合成材料,轮胎使用橡胶制成的,属于合成材料,错误;D.橡胶属于合成材料,不锈钢属于金属材料,错误。

故选:A。

4.燃料和能源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不属于新能源的是()A.风能B.天然气C.生物质能D.核能【答案】B【分析】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新能源有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生物质能等。

2023年陕西省师大附中中考化学第三次适应性试卷+答案解析(附后)

2023年陕西省师大附中中考化学第三次适应性试卷+答案解析(附后)

2023年陕西省师大附中中考化学第三次适应性试卷1. 化学让生活更美好。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稀有气体可制成霓虹灯,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B. 用墨汁书写的字能够经久不变色,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C. 青少年喝高钙奶,可以补充钙元素D. 饮用井水时先煮沸,既可以降低水的硬度,又可以杀死水中的细菌2. 分类法是认识物质世界、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

下列分类中正确的是( )A. 金属材料:生铁、不锈钢、氧化铝B. 碱:熟石灰、烧碱、纯碱C. 混合物:空气、石油、冰水共存物D. 氧化物:水、二氧化锰、二氧化硫3. 化学基本观念是反映化学本质特征的总观性认识。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微粒观:NaCl可以表示1个氯化钠分子B. 转化观:氧气转化为臭氧发生化学变化C. 结构观:氦原子和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2,化学性质相同D. 守恒观:硫与氧气充分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硫4. 实验操作是实践探究的基础。

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 称量NaOHB. 检查气密性C. 过滤D. 测定溶液pH5. 归纳总结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法。

下列总结完全正确的是( )A.化学与环境B.化学与生活①为治理雾霾,禁止使用化石燃料②使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③CO 、、、属于空气污染物①洗涤剂与汽油去除油污原理相同②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③医用酒精的主要成分是乙醇C.化学与资源D.化学与农业①我们应有计划、合理地开采矿产资源②自行车的链条可以涂油防锈③煤、石油、沼气属于不可再生资源①庄稼的茎长得不好可施用钾肥②波尔多液可用于农作物杀菌③铵态氮肥不能和熟石灰混用A. AB. BC. CD. D 6. 化学符号具有独特的学科内涵。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表示过氧化氢溶液B.:能表示硫酸根离子C.中各元素共显示了4种化合价D. 如图表示溴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 下列对于相关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选项A BC D 实验目的探究甲烷中是否含有氢元素探究可催化溶液分解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探究水的元素组成实验操作实验结论烧杯壁有水雾产生,证明甲烷中含有氢元素是催化剂的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且不支持燃烧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A. AB. BC. CD. D8. 如图是氢氧化钾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生成的氯化钾由离子构成B. 反应前后氯离子的数目不变C.反应的实质是与结合生成D. 反应后溶液中存在的微粒只有、9. 某混合气体中可能含有、、CO、,某学习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检验实验开始前先向装置内通一段时间混合气体,观察到A、E装置中白色粉末变蓝已知:硫酸铜粉末遇水变蓝,B、F装置中石灰水变浑浊,D装置中黑色粉末变红。

小学科学知识点分类专题大全

小学科学知识点分类专题大全

小学科学知识点分类专题大全第一类:关于生命世界一、植物1、植物的分类:①根据植物茎的特点把植物分为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

②根据植物有没有花把植物分为开花植物和不开花植物。

③根据植物的生命周期分为一年生植物和多年生植物。

④根据植物的繁殖方式分为营养繁殖(即用根、茎、叶来繁殖)和种子繁殖(即用种子来繁殖)。

二、动物1、蚕蛾的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羽毛状的触角,胸部有两对翅膀和三对足。

蚕的一生要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种形态。

三、人体及健康1、人的身体外形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

四、生物及其环境1、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五、人类与环境1、减少固体垃圾的科学方法是减少丢弃、重新使用、回收利用。

解决垃圾问题的系统方案应该包括:减少垃圾的数量、回收利用、无害化处理。

2、减少白色污染的方法有:①用纸袋和布袋;②提菜篮子上菜市场;③减少塑料包装;④用可降解塑料袋。

3、要使垃圾真正地变成资源,必须对垃圾进行分类和分装。

堆肥法可以有效减少垃圾并形成肥料。

4、减少丢弃、重新使用是减少垃圾的重要方法。

5、大多数污水都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污水需要经过处理才能重新被利用。

6、现代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有垃圾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白色污染、臭阳层臭氧减少、气候变暖、土地沙漠化、水资源缺乏、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等。

//第二类:物质世界之物质变化//1.物质的材料与结构•三角形和四边形是最基本的框架,三角形框架的稳定性最好。

•合成纤维适合当雨伞的材料。

2.水及其变化•水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没有固定形状、会流动的液体。

•量筒是一种标准工具,可以测量液体的体积多少。

•水降到0℃时会开始凝固成冰。

•固态的冰升到0℃时会开始融化成水。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之后会凝结成小水滴。

•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做蒸发。

水蒸气变成水的过程,叫做凝结。

3.物质的溶解•物体在水中溶解后就化成了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布在水中,并且不能用过滤或沉淀的方法分离出来,可以采用蒸发水分的方式分离出来。

初识化学基本观念

初识化学基本观念

初识化学基本观念所谓观念,简单地讲就是“客观事物在人脑里留下的概括性的认识”。

化学学科核心观念,是指同学们通过化学学习所获得的对化学的总观性的认识。

化学核心观念分为两类,一类是用以认识物质和反应,另一类是研究物质和反应。

下面就介绍一下这些观点。

1、微粒观该观念强调世界是由化学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不同层次的微粒(原子、分子,离子)构成的。

化学科学从分子、原子的层面上研究化学物质。

这一观念主要解决物质微观构成问题。

物质都是由不同微观粒子构成的。

构成物质的“三子”为分子、原子、离子,构成原子的“三子”为质子、中子、电子(1H例外)。

水溶液中一定同时有H+、OH—和水,物质在这些微粒作用下其组成发生改变。

认识物质世界时能宏微互通、见微知著,任何宏观的性质与现象都与微观的组成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变化相联系。

2、元素观这一观念主要解决物质宏观组成的问题。

其内涵为:化学物质是由一定种类的元素组成的。

元素在物质中存在时的形态,包括它的价态、所处的微环境、以及和相邻原子或分子间的相互作用都是物质之间存在着千差万别的原因。

元素观科学地阐明了物质世界的多样性与统一性,即千变万化的化学反应中蕴藏着不变的构成物质的基元要素。

3、构性观结构决定性能的观念,不仅化学中处处有这样的思想,生物学中也有这样的思想,建筑设计中也处处有这样的思想,连家庭、单位和社会的运作中也都处处充满这个观念。

与此思想有关的一个化学集大成者是门捷列夫,它的周期律表杰作再次完成了化学的一个大统一,并成为近代无机化学的基础。

4、变化观也称转化观,强调将化学物质是不断变化的,物质可能转化变成其他的物质,而且变化是有条件的。

化学变化是有规律的,从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的角度预测、分析物质的性质。

通过酸、碱、盐的加入实现相同价态之间的转化,通过氧化剂或还原剂的加入,实现不同价态之间的氧化还原转化。

5、分类观化学物质和化学变化是多种多样的,物质和及其转化都可以根据某种共性或个性进行分类归纳和研究。

《第一章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19必修第

《第一章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19必修第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物质的分类方法,掌握化合物、纯净物、混合物、单质、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些概念判断物质的分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树立科学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能够运用基本概念对物质进行分类。

2. 教学难点: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区别,理解氧化物的本质。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和相关图片、视频素材。

2. 准备实验器材和试剂,进行物质分类实验。

3. 准备练习题和测试题,用于巩固和测试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4. 安排学生提前预习课本相关内容,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是《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教学设计的第一课时,主要是通过对高中化学必修内容中涉及的物质的分类、理解化学基本反应类型以及电解质的相关概念等内容进行整合和扩展,进而构建较为系统的物质分类思想和方法,实现知识的深度理解和有效应用。

具体内容如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如食盐、硫酸、氢氧化钠、二氧化碳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质有哪些共同点,从而引出物质的分类方法。

2. 物质分类方法:通过讲解并举例,让学生了解物质分类的方法和依据,如根据组成、性质、用途等。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进行分类。

3. 酸、碱、盐和氧化物:通过讲解酸、碱、盐和氧化物的定义、组成和性质,让学生了解这些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同时,通过一些典型反应的实例,让学生了解这些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

4. 化学基本反应类型:在物质分类的基础上,介绍一些常见的化学基本反应类型,如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等,并通过一些实例让学生了解这些反应类型在化学反应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5.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引入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在化学反应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探索物质世界科普带你了解物质的组成和变化

探索物质世界科普带你了解物质的组成和变化

探索物质世界科普带你了解物质的组成和变化物质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要素,了解物质的组成和变化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的运行规律。

本文将带你深入探索物质世界,从原子结构到化学反应,逐步揭示物质的奥秘。

一、原子的组成与性质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基本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荷,电子带负电荷。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质子和中子上,电子的质量相对较小。

原子的性质由其内部结构决定,不同元素的原子拥有不同的质子数和电子数,形成了元素的特性。

二、元素与化合物的概念元素是由具有相同原子数的原子组成的物质,常见的元素有氢、氧、碳等。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以上不同元素组合而成的纯物质,例如水(H2O)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

元素和化合物的组成及其比例决定了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三、化学键的形成与分类原子之间通过化学键相互连接,形成了分子或晶体结构。

常见的化学键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离子键在金属和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通过正负离子吸引力固定在一起;共价键是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的,通过电子共享将原子结合在一起;金属键是金属元素之间形成的,其中金属原子通过自由电子的共享形成金属结构。

四、化学反应的类型及举例化学反应是物质发生变化的过程,常见的类型包括置换反应、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是指在一个化合物中的原子或离子被另一个原子或离子取代,例如铁与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气体;化合反应是指两个或多个物质结合形成新的物质,例如氧气和氢气反应生成水;分解反应是指一个物质分解成两个或多个不同物质,例如过氧化氢分解成水和氧气。

五、物质的状态和相变物质可以存在于固体、液体和气体三个状态,不同状态的物质具有不同的性质和分子间距离。

相变是物质状态发生改变的过程,包括凝固、熔化、蒸发、凝华和沸腾等。

物质在受到外界条件变化时,其分子运动状态和相互之间的距离会发生改变,导致相应的相变现象。

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与应用化学方程式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和物质的变化。

2024-2025学年高中化学鲁科版必修一课件2.1.1元素与物质的关系物质的分类

2024-2025学年高中化学鲁科版必修一课件2.1.1元素与物质的关系物质的分类
b.多数能与水化合生成酸。 CO2 + H2O ==== H2CO3
c.能和碱性氧化物生成盐。 CO2 + CaO ==== CaCO3
Ⅲ.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 CO、H2O不是酸性氧化物。 个别金属氧化物也是酸性氧化物。 Mn2O7是酸性氧化物。
提醒:非金属氧化物和酸性氧化物的关系:

按是否含氧 元素:
含氧酸H2SO4、HNO3、H3PO4(磷酸)
H2பைடு நூலகம்O3
无氧酸HCl、H2S(氢硫酸)
一元酸HCl、 HNO3
按电离氢离子 数目:
二元酸H2SO4 、H2CO3、 H2S
三…元…酸H3PO4
按挥发性: 挥发性酸、难挥发性酸
……
碱的分类
从是否溶 于水分

从碱性强 弱分
……
可溶碱NaOH、KOH、Ca(OH) 2、 Ba(OH)2、NH3·H2O
2.说出实现各物质之间转化的化学反应。
3.由上述关系图试分析氧化钙能与哪些物质反应?
4.探究:K2O属于上述哪类物质?它可能与哪些物质反
应呢?试举出两例。
推测:下列能与SO3反应的是
A.CO2
B.CaO
C.H20
D.Ca(OH)2
一、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1.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2.物质种类繁多的原因 3.元素的存在形态:游离态、化合态 二、物质的分类 1.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 2.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关系
分类
根据研究对象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将它们区分为不同 种类和层次的科学方法。
食物的可存放时间和适宜存放温度
运用分类的实例
分类的好处
为了更全面认识、了解物质世界、研究物质世界: •认识同类的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相似性:以点带面、模仿判 断、举一反三、使知识条理化; •找到不同类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差异和规律--逻辑推理、由此 及彼,使知识系统化; •创新视角、发现规律、开辟新的知识领域

《元素与物质分类》元素与物质世界的联系

《元素与物质分类》元素与物质世界的联系

《元素与物质分类》元素与物质世界的联系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里,物质是构成一切的基础。

而元素,则是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

从微观的原子层面到宏观的物质世界,元素与物质分类之间存在着紧密而又神奇的联系。

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元素。

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目前人类已经发现了 118 种元素,它们按照原子序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在元素周期表中。

每一种元素都有其独特的性质,包括原子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等。

比如,氢元素是宇宙中最常见的元素之一,它的原子结构非常简单,只有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

氢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具有可燃性。

而铁元素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元素,它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导电性,被广泛应用于制造各种工具和设备。

那么,元素是如何组成物质的呢?物质可以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两大类。

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具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

纯净物又可以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比如氧气(O₂)、铁(Fe)等。

化合物则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水(H₂O)、二氧化碳(CO₂)等。

混合物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没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

例如空气就是一种混合物,它包含了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等多种成分。

元素在物质分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物质中所含元素的种类和比例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确定物质的类别。

以水为例,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且氢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 2:1,因此水属于化合物。

不同的元素组合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又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用途。

例如,氯化钠(NaCl)是由钠元素和氯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也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盐,它在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而碳酸钙(CaCO₃)是由钙、碳、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大理石、石灰石等矿物质中,是建筑材料的重要成分。

元素的性质也决定了物质的性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散质:分散系中被分散的物质。 分散剂:分散系中分散在其中的物质。
常见的三种分散系
分散系 分散质粒 子大小 分散质
粒子
外观
性质
举例
溶液
胶体
浊液
<1nm
1~100nm >100nm
单个分子 或离子
大分子或分子离 子的集合体
巨大数量 分子集合体
均一、 稳定、透明
能透过滤纸; 能通过半透膜
均一、 稳定、
4.下列现象与胶体无关的是(C ) A.日常生活中看到的烟、云、雾 B.向豆浆中加入石膏制得可口的豆腐 C.FeCl3溶液呈现棕黄色 D.向沸水中逐滴加入FeCl3 稀溶液,得 到红褐色透明的分散系
再见
D.Fe(OH)3胶体能够使水中悬浮的固体 颗粒沉降,达到净水目的
2.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铁胶体具有的共
同性质是
(C)
A.分散质颗粒直径都在l~100nm之间
B.都能透过半透膜
C.都是透明的澄清液体
D.都呈红褐色
3.下列分散系不发生丁达尔效应的是 (A)
A.碘溶于酒精配成碘酒 B.雾 C.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里 D.含有灰尘颗粒的空气
2009年高中会考复习
一、用分类方法认识物质世界
1、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会接触到下列 物质: 空气 乙醇(C2H5OH) 硫酸铵 铜 碘酒 碘 氢气 石墨 食盐水
如何将上述物质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 的依据。
2、实验室中有下列物质:
钠 (Na) 氯 气 (Cl2) 氯 化 铁 (FeCl3) 溶 液 硫 酸 (H2SO4) 碳 酸 钙 (CaCO3) 氧 化 钙 (CaO) 氢 氧 化 钠 [NaOH ] 葡 萄 糖 (C6H12O6)
不均一、不稳定、 不透明.静置分层
能透过滤纸;不 不能透过滤纸; 能通过半透膜 不能通过半透膜
生理盐水、酒 牛奶、豆浆 泥浆水、河水
精的水溶液
(3)胶体
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nm~100nm 之间的分散系,叫做胶体。
胶体的性质:丁达尔现象
用一束光线照射胶体时,可以看到在胶体 中出现一条光亮的“通路”,这是胶体的丁 达尔现象。利用胶体的丁达尔效应,可以鉴 别胶体和溶液。
请你根据物质的组成对物质进行分类。
混合物为:氯化铁溶液,其余为纯净物。 在纯净物中,单质为:钙和氯气,其中钙为金 属单质,氯气为非金属单质; 化合物有:硫酸、碳酸钙、氧化钙、氢氧化钠; 在化合物中: 属于氧化物为:氧化钙, 属于酸为:硫酸, 属于碱为:氢氧化钙, 属于盐为:碳酸钙。 同一类物质在组成或某些性能方面往往具有一定的 相似性。
有些胶体具有吸附性,可作净水剂,除去 水中不溶性杂质,使水澄清。比如氢氧化铝 胶体、氢氧化铁胶体等。
1.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C ) A.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
散质的微粒直径在10-9 ~ 10-7m之间 B.光线透过胶体时,胶体中可发生丁达尔
效应
C.用平行光照射NaCl溶液和Fe(OH)3胶 体时,产生的现象相同
2、用化学方程式完成下列物质间的相互转化。
1.用特殊方法把固体物质加工到纳米级 (1-100nm,1nm=10-9m)的超细 粉末粒子,然后制得纳米材料。下列分散
系中的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和这种粒子具有
相同数量级的是( C )
A.溶液
B.悬浊液
C.胶体
D.乳浊液
3、物质的分散系
分散系:由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 物质里形成的体系。
A
水 金刚石
盐酸 烧碱
1、物质的分类
根据物质的状态、性能等对物质进行分类:
状态 性能
Hale Waihona Puke 气态物质 液态物质固态物质 导体
导电性 半导体 绝缘体 可溶性物质
水中的溶解性 微溶性物质 难溶性物质
水溶液中或熔化 电解质 状态下能否导电 非电解质
根据物质的组成对物质进行分类:
2、物质的转化
答案:A. Fe2O3 ,B. C, C. Fe, D. CO2, E.CaCO3 , F. H2 , G. FeSO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