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中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及检验-

合集下载

食品大肠埃希氏菌标准

食品大肠埃希氏菌标准

食品大肠埃希氏菌标准一、什么是大肠埃希氏菌?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简称E. coli)是一种常见的革兰氏阴性菌,广泛存在于环境中,同时也是人类和动物肠道中的重要共生菌。

大肠埃希氏菌的某些菌株可引起人类食物中毒和感染,造成严重的健康问题。

二、食品大肠埃希氏菌标准的重要性食品安全是人民群众关心的重要问题之一,而大肠埃希氏菌是食品中最为常见的致病菌之一。

制定和执行食品大肠埃希氏菌标准对于保护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1. 食品大肠埃希氏菌标准的目的食品大肠埃希氏菌标准的目的是规范生产和加工环节中对大肠埃希氏菌的控制要求,最终保障食品的安全性和卫生质量。

2. 食品大肠埃希氏菌标准的依据制定食品大肠埃希氏菌标准的依据主要包括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和科学研究成果,例如食品安全法、食品卫生法、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等。

三、食品大肠埃希氏菌标准的内容要求1. 食品大肠埃希氏菌指标食品大肠埃希氏菌标准中会规定食品中大肠埃希氏菌的允许限量,不同食品的指标可能存在差异。

例如,在生肉类食品中,大肠埃希氏菌数目必须小于某个特定值才能合格。

2. 检测方法和要求食品大肠埃希氏菌标准中还包括了针对大肠埃希氏菌的检测方法和要求。

这些方法需要科学准确,并且易于操作。

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传统培养法、PCR法等。

3. 食品贮藏和运输要求食品大肠埃希氏菌标准还规定了食品的贮藏和运输要求,以确保在食品生产、储存和运输过程中不发生大肠埃希氏菌的污染和繁殖。

4. 生产企业的责任与义务食品大肠埃希氏菌标准还明确了食品生产企业的责任与义务。

企业必须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保证生产过程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并对产品进行严格的自检、抽检和监督检验。

四、食品大肠埃希氏菌标准的执行与监督1. 监督机构和责任部门食品大肠埃希氏菌标准的执行和监督是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职责,他们承担着对食品生产企业的日常监督、抽样检测和追溯调查等工作。

2. 处罚措施对于违反食品大肠埃希氏菌标准的生产企业,监督机构将会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例如责令召回不合格产品、暂停生产许可证、罚款等。

牛肉样品中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氏菌和肠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的分离鉴定

牛肉样品中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氏菌和肠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的分离鉴定

牛肉样品中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氏菌和肠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的分离鉴定朱应飞,聂 翔,熊丽霞,吴学平,占忠旭,匡佩琳(江西省检验检测认证总院食品检验检测研究院,江西南昌 330000)摘 要:于2018年9月—2019年3月,每个月从超市和农贸市场中抽取20个样本,共抽取140个牛肉及制品样本,在qPCR初筛时stx阳性率为45.8%,eae的阳性率为52.2%。

每月的stx初筛阳性率分别为65%、60%、80%、5%、25%、45%和40%;eae初筛阳性率分别为70%、70%、65%、0%、40%、65%和55%。

检出携带stx基因的产类志贺毒素大肠埃希氏菌样本4份,样本阳性菌株检出率为2.9%;检出携带eae基因的肠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样本12份,样本阳性菌株检出率为8.6%。

关键词: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氏菌;肠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分离;鉴定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Shiga Toxin Producing Escherichia coli and Entero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 in BeefSamplesZHU Yingfei, NIE Xiang, XIONG Lixia, WU Xueping, ZHAN Zhongxu, KUANG Peilin (Jiangxi General Institute of Testing and Certification Food Testing Institute, Nanchang 330000, China)Abstract: From September 2018 to March 2019, 20 samples were taken from supermarkets and farmers’ markets every month, with a total of 140 beef and product samples taken. the positive rate of stx was 45.8%, and the positive rate of eae was 52.2%. The monthly positive rates of stx initial screening positive rates of 65%, 60%, 80%, 5%, 25%, 45%, and 40%, respectively; The positive rates of eae initial screening were 70%, 70%, 65%, 0%, 40%, 65%, and 55%, respectively. Four Shiga toxin producing Escherichia coli samples carrying the stx gene were detected, with a positive strain detection rate of 2.9%; From September 2018 to March 2019, 12 samples of entero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 carrying the eae gene were detected, with a positive strain detection rate of 8.6%.Keywords: Shiga toxin producing Escherichia coli; enterogenic Escherichi coli; separation; appraisal产志贺菌毒素的大肠杆菌(Shiga Toxin Producing Escherichia coli,STEC)和肠致病性埃希氏菌(Enterogenic Escherichi coli,EPEC)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食源性病原体之一。

大肠埃希氏菌O157H7NM检验(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大肠埃希氏菌O157H7NM检验(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埃希氏菌O157:H7/N M检验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食品中大肠埃希氏菌O157:H7/NM(E s c h e r i c h i a c o l i O157:H7/NM)的检验方法㊂本标准适用于食品中大肠埃希氏菌O157:H7/NM的检验㊂2设备和材料除微生物实验室常规灭菌及培养设备外,其他设备和材料如下:2.1恒温培养箱:36ħʃ1ħ㊂2.2冰箱:2ħ~5ħ㊂2.3恒温水浴箱:46ħʃ1ħ㊂2.4天平:感量0.1g㊁0.01g㊂2.5均质器㊂2.6显微镜:10倍~100倍㊂2.7无菌吸管:1m L(具0.01m L刻度)㊁10m L(具0.1m L刻度)或移液器及吸头㊂2.8无菌均质杯或无菌均质袋:容量500m L㊂2.9无菌培养皿:直径90mm㊂2.10p H计或精密p H试纸㊂2.11长波紫外光灯:365n m,功率ɤ6W㊂2.12微量离心管:1.5m L或2.0m L㊂2.13磁板㊁磁板架㊁样品混合器㊂2.14微生物鉴定系统㊂3培养基和试剂3.1改良E C肉汤(m E C+n):见A.1㊂3.2改良山梨醇麦康凯琼脂(C T-S MA C):见A.2㊂3.3三糖铁琼脂(T S I):见A.3㊂3.4营养琼脂:见A.4㊂3.5半固体琼脂:见A.5㊂3.6月桂基硫酸盐胰蛋白胨肉汤-MU G(MU G-L S T):见A.6㊂3.7氧化酶试剂:见A.7㊂3.8革兰氏染色液:见A.8㊂3.9 P B S-T w e e n20洗液:见A.9㊂3.10亚碲酸钾(A R级)㊂3.11头孢克肟(C e f i x i m e)㊂3.12大肠埃希氏菌O157显色培养基㊂3.13大肠埃希氏菌O157和H7诊断血清或O157乳胶凝集试剂㊂3.14鉴定试剂盒㊂3.15抗-E.c o l i O157免疫磁珠㊂第一法常规培养法4检验程序大肠埃希氏菌O157:H7/NM常规培养法检验程序见图1㊂图1大肠埃希氏菌O157:H7/N M常规培养法检验程序5操作步骤5.1增菌以无菌操作取检样25g(或25m L)加入到含有225m L m E C+n肉汤的均质袋中,在拍击式均质器上连续均质1m i n~2m i n;或放入盛有225m L m E C+n肉汤的均质杯中,8000r/m i n~ 10000r/m i n均质1m i n~2m i n㊂36ħʃ1ħ培养18h~24h㊂5.2分离取增菌后的m E C+n肉汤,划线接种于C T-S MA C平板和大肠埃希氏菌O157显色琼脂平板上, 36ħʃ1ħ培养18h~24h,观察菌落形态㊂在C T-S MA C平板上,典型菌落为圆形㊁光滑㊁较小的无色菌落,中心呈现较暗的灰褐色;在大肠埃希氏菌O157显色琼脂平板上的菌落特征按产品说明书进行判定㊂5.3初步生化试验在C T-S MA C和大肠埃希氏菌O157显色琼脂平板上分别挑取5个~10个可疑菌落,分别接种T S I琼脂,同时接种MU G-L S T肉汤,并用大肠埃希氏菌株(A T C C25922或等效标准菌株)做阳性对照和大肠埃希氏菌O157:H7(N C T C12900或等效标准菌株)做阴性对照,于36ħʃ1ħ培养18h~ 24h㊂必要时进行氧化酶试验和革兰氏染色㊂在T S I琼脂中,典型菌株为斜面与底层均呈黄色,产气或不产气,不产生硫化氢(H2S)㊂置MU G-L S T肉汤管于长波紫外灯下观察,MU G阳性的大肠埃希氏菌株应有荧光产生,MU G阴性的应无荧光产生,大肠埃希氏菌O157:H7/NM为MU G试验阴性,无荧光㊂挑取可疑菌落,在营养琼脂平板上分纯,于36ħʃ1ħ培养18h~24h,并进行下列鉴定㊂5.4鉴定5.4.1血清学试验在营养琼脂平板上挑取分纯的菌落,用O157和H7诊断血清或O157乳胶凝集试剂作玻片凝集试验㊂对于H7因子血清不凝集者,应穿刺接种半固体琼脂,检查动力,经连续传代3次,动力试验均阴性,确定为无动力株㊂如使用不同公司生产的诊断血清或乳胶凝集试剂,应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㊂5.4.2生化试验5.4.2.1自营养琼脂平板上挑取菌落,进行生化试验㊂大肠埃希氏菌O157:H7/NM生化反应特征见表1㊂表1大肠埃希氏菌O157:H7/NM生化反应特征生化试验特征反应三糖铁琼脂底层及斜面呈黄色,H2S阴性山梨醇阴性或迟缓发酵靛基质阳性甲基红-伏普试验(M R-V P)M R阳性,V P阴性氧化酶阴性西蒙氏柠檬酸盐阴性赖氨酸脱羧酶阳性(紫色)鸟氨酸脱羧酶阳性(紫色)纤维二糖发酵阴性棉子糖发酵阳性MU G试验阴性(无荧光)动力试验有动力或无动力5.4.2.2如选择生化鉴定试剂盒或微生物鉴定系统,应从营养琼脂平板上挑取菌落,用稀释液制备成浊度适当的菌悬液,使用生化鉴定试剂盒或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鉴定㊂5.4.3毒力基因测定(可选项目)样品中检出大肠埃希氏菌O157:H7或O157:NM时,如需要进一步检测V e r o细胞毒素基因的存在,可通过接种V e r o细胞或H e L a细胞,观察细胞病变进行判定;也可使用基因探针检测或聚合酶链反应(P C R)方法进行志贺毒素基因(s t x1㊁s t x2)㊁e a e㊁h l y等基因的检测㊂如使用试剂盒检测上述基因,应按照产品的说明书进行㊂6结果报告综合生化和血清学试验结果,报告25g(或25m L)样品中检出或未检出大肠埃希氏菌O157:H7或大肠埃希氏菌O157:NM㊂第二法免疫磁珠捕获法7检验程序大肠埃希氏菌O157:H7/NM免疫磁珠捕获法检验程序见图2㊂图2大肠埃希氏菌O157:H7/N M免疫磁珠捕获法检验程序8操作步骤8.1增菌同5.1㊂8.2免疫磁珠捕获与分离8.2.1应按照生产商提供的使用说明进行免疫磁珠捕获与分离㊂当生产商的使用说明与下面的描述可能有偏差时,按生产商提供的使用说明进行㊂8.2.2将微量离心管按样品和质控菌株进行编号,每个样品使用1只微量离心管,然后插入到磁板架上㊂在漩涡混合器上轻轻振荡E.c o l i O157免疫磁珠混悬液后,用开盖器打开每个微量离心管的盖子,每管加入20μL E.c o l i O157免疫磁珠悬液㊂8.2.3取m E C+n肉汤增菌培养物1m L,加入到微量离心管中,盖上盖子,然后轻微振荡10s㊂每个样品更换1只加样吸头,质控菌株必须与样品分开进行,避免交叉污染㊂8.2.4结合:在18ħ~30ħ环境中,将上述微量离心管连同磁板架放在样品混合器上转动或用手轻微转动10m i n,使E.c o l i O157与免疫磁珠充分接触㊂8.2.5捕获:将磁板插入到磁板架中浓缩磁珠㊂在3m i n内不断地倾斜磁板架,确保悬液中与盖子上的免疫磁珠全部被收集起来㊂此时,在微量离心管壁中间明显可见圆形或椭圆形棕色聚集物㊂8.2.6吸取上清液:取1支无菌加长吸管,从免疫磁珠聚集物对侧深入液面,轻轻吸走上清液㊂当吸到液面通过免疫磁珠聚集物时,应放慢速度,以确保免疫磁珠不被吸走㊂如吸取的上清液内含有磁珠,则应将其放回到微量离心管中,并重复8.2.5步骤㊂每个样品换用1支无菌加长吸管㊂免疫磁珠的滑落:某些样品特别是那些富含脂肪的样品,其磁珠聚集物易于滑落到管底㊂在吸取上清液时,很难做到不丢失磁珠,在这种情况下,可保留50μL~100μL上清液于微量离心管中㊂如果在后续的洗涤过程中也这样做的话,脂肪的影响将减小,也可达到充分捕获的目的㊂8.2.7洗涤:从磁板架上移走磁板,在每个微量离心管中加入1m LP B S-T w e e n20洗液,放在样品混合器上转动或用手轻微转动3m i n,洗涤免疫磁珠混合物㊂重复上述步骤8.2.5~8.2.7㊂8.2.8重复上述步骤8.2.5~8.2.6㊂8.2.9免疫磁珠悬浮:移走磁板,将免疫磁珠重新悬浮在100μLP B S-T w e e n20洗液中㊂8.2.10涂布平板:将免疫磁珠混匀,各取50μL免疫磁珠悬液分别转移至C T-S MA C平板和大肠埃希氏菌O157显色琼脂平板一侧,然后用无菌涂布棒将免疫磁珠涂布平板的一半,再用接种环划线接种平板的另一半㊂待琼脂表面水分完全吸收后,翻转平板,于36ħʃ1ħ培养18h~24h㊂注:若C T-S MA C平板和大肠埃希氏菌O157显色琼脂平板表面水分过多时,应在36ħʃ1ħ下干燥10m i n~ 20m i n,涂布时避免将免疫磁珠涂布到平板的边缘㊂8.3菌落识别大肠埃希氏菌O157:H7/NM在C T-S MA C平板和大肠埃希氏菌O157显色琼脂平板上的菌落特征同5.2㊂8.4初步生化试验同5.3㊂8.5鉴定同5.4㊂9结果报告同第6章㊂附录A培养基和试剂A.1改良E C肉汤(m E C+n)A.1.1成分胰蛋白胨20.0g3号胆盐1.12g乳糖5.0gK2H P O4㊃7H2O4.0gK H2P O41.5gN a C l5.0g新生霉素钠盐溶液(20m g/m L)1.0m L蒸馏水1000m LA.1.2制法除新生霉素外,所有成分溶解在水中,加热煮沸,在20ħ~25ħ下校正p H至6.9ʃ0.1,分装㊂于121ħ高压灭菌15m i n,备用㊂制备浓度为20m g/m L的新生霉素储备溶液,过滤法除菌㊂待培养基温度冷至50ħ以下时,按1000m L培养基内加1m L新生霉素储备液,使最终浓度为20m g/L㊂A.2改良山梨醇麦康凯(C T-S M A C)琼脂A.2.1山梨醇麦康凯(S M A C)琼脂A.2.1.1成分蛋白胨20.0g山梨醇10.0g3号胆盐1.5g氯化钠5.0g中性红0.03g结晶紫0.001g琼脂15.0g蒸馏水1000m LA.2.1.2制法除琼脂㊁结晶紫和中性红外,所有成分溶解在蒸馏水中,加热煮沸,在20ħ~25ħ下校正p H至7.2ʃ0.2,加入琼脂㊁结晶紫和中性红,煮沸溶解,分装㊂于121ħ高压灭菌15m i n㊂A.2.2亚碲酸钾溶液A.2.2.1成分亚碲酸钾0.5g蒸馏水200m LA.2.2.2制法将亚碲酸钾溶于水,过滤法除菌㊂A.2.3头孢克肟(C e f i x i m e)溶液A.2.3.1成分头孢克肟1.0m g95%乙醇200m LA.2.3.2制法将头孢克肟溶解于95%乙醇中,静置1h待其充分溶解后过滤除菌㊂分装试管,储存于-20ħ,有效期1年㊂解冻后的头孢克肟溶液不应再冻存,且在2ħ~8ħ下有效期14d㊂A.2.4C T-S M A C制法取1000m L灭菌融化并冷却至46ħʃ1ħ的山梨醇麦康凯(S MA C)琼脂,加入1m L亚碲酸钾溶液和10m L头孢克肟溶液,使亚碲酸钾浓度达到2.5m g/L,头孢克肟浓度达到0.05m g/L,混匀后倾注平板㊂A.3三糖铁琼脂(T S I)A.3.1成分蛋白胨20.0g牛肉浸膏5.0g乳糖10.0g蔗糖10.0g葡萄糖1.0g硫酸亚铁铵[(N H4)2F e(S O4)2㊃6H2O]0.2g氯化钠5.0g硫代硫酸钠0.2g酚红0.025g或5.0g/L溶液5.0m L琼脂12.0g蒸馏水1000m LA.3.2制法除酚红和琼脂外,将其他成分加于400m L蒸馏水中,煮沸溶解,在20ħ~25ħ下校正p H至7.4ʃ0.2㊂另将琼脂加于600m L蒸馏水中,煮沸溶解㊂将上述两溶液混合均匀后,加入5%酚红水溶液5m L,混匀,分装小号试管,每管约2m L~4m L㊂于121ʎC10m i n或115ʎC15m i n,制成高层斜面㊂冷却后呈桔红色㊂如不立即使用,在2ħ~8ħ条件下可储存一个月㊂A.4营养琼脂A.4.1成分蛋白胨10.0g牛肉膏3.0g氯化钠5.0g琼脂15.0g蒸馏水1000m LA.4.2制法将各成分溶解于蒸馏水中,加热煮沸至完全溶解,校正p H至7.4ʃ0.2,分装㊂于121ħ高压灭菌15m i n㊂A.5半固体琼脂A.5.1成分蛋白胨1.0g牛肉膏0.3g氯化钠0.5g琼脂0.3g~0.4g蒸馏水100m LA.5.2制法将各成分溶解于蒸馏水中,加热煮沸至完全溶解,校正p H至7.4ʃ0.2,分装小试管,于121ħ高压灭菌15m i n㊂直立凝固备用㊂A.6月桂基硫酸盐蛋白胨肉汤-M U G(L S T-M U G)A.6.1成分胰蛋白胨20.0g氯化钠5.0g乳糖5.0g磷酸氢二钾(K2H P O4)2.75g磷酸二氢钾(K H2P O4)2.75g十二烷基硫酸钠0.1g4-甲基伞形酮-β-D-葡萄糖醛酸苷(MU G)0.1g蒸馏水1000m LA.6.2制法将各成分溶解于蒸馏水中,加热煮沸至完全溶解,于20ħ~25ħ下校正p H至6.8ʃ0.2,分装到带有倒管的试管中,每管10m L,于121ħ高压灭菌15m i n㊂A.7氧化酶试剂A.7.1成分N,N'-二甲基对苯二胺盐酸盐或N,N,N',N'-四甲基对苯二胺盐酸盐1.0g蒸馏水100m LA.7.2制法少量新鲜配制,于冰箱内避光保存,在7d内使用㊂A.7.3试验方法用无菌棉拭子取单个菌落,滴加氧化酶试剂,10s内呈现粉红或紫红色,即为氧化酶试验阳性㊂不变色者为氧化酶试验阴性㊂A.8革兰氏染色液A.8.1结晶紫染色液A.8.1.1成分结晶紫1.0g95%乙醇20m L1%草酸铵水溶液80m LA.8.1.2制法将结晶紫完全溶解于乙醇中,然后与草酸铵溶液混合㊂A.8.2革兰氏碘液A.8.2.1成分碘1.0g碘化钾2.0g蒸馏水300m LA.8.2.2制法将碘与碘化钾先行混合,加入蒸馏水少许充分振摇,待完全溶解后,再加蒸馏水至300m L㊂A.8.3沙黄复染液A.8.3.1成分沙黄0.25g95%乙醇10.0m L蒸馏水90.0m LG B 4789.36 201611 A .8.3.2 制法将沙黄溶解于乙醇中,然后用蒸馏水稀释㊂A .8.4 染色法A .8.4.1 涂片在火焰上固定,滴加结晶紫染液,染1m i n ,水洗㊂A .8.4.2 滴加革兰氏碘液,作用1m i n ,水洗㊂A .8.4.3 滴加95%乙醇脱色约15s ~30s ,直至染色液被洗掉,不要过分脱色,水洗㊂A .8.4.4 滴加复染液,复染1m i n,水洗㊁待干㊁镜检㊂A .9 P B S -T w e e n 20洗液按照商品用E .c o l i O 157免疫磁珠的洗液配方进行制备,或按照下列配方制备㊂A .9.1 成分氯化钠8.0g 氯化钾0.2g 磷酸氢二钠(N a 2H P O 41.15g 磷酸二氢钾(K H 2P O 4)0.2g T w e e n200.5g 蒸馏水1000m LA .9.2 制法将上述成分溶解于水中,于20ħ~25ħ下校正p H 至7.3ʃ0.2,分装锥形瓶㊂121ħ高压灭菌15m i n ,备用㊂。

基于多重PCR_检测食品中致泻大肠埃希氏菌

基于多重PCR_检测食品中致泻大肠埃希氏菌

分析检测基于多重PCR检测食品中致泻大肠埃希氏菌谭 波,黄坤宁*(贵州省检测技术研究应用中心,贵州贵阳 550014)摘 要:目的:提高实验室对食品中致泻大肠埃希氏菌(Diarrheagenic Escherichia coli,DEC)的检测能力与检测效率,验证DEC多重PCR试剂盒的适用性。

方法:依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检验》(GB 4789.6—2016)分离鉴定样品23-H770、23-X371,用DEC多重PCR检测试剂盒检测5种DEC的12条特征基因。

结果:23-H770未检出DEC,23-X371检出STEC/EHEC,阴、阳性对照菌种均检出GB 4789.6—2016中5种DEC目标条带与型别对照表相应基因条带,且空白对照12条目标基因条带均未检出。

结论:能力验证样品评价结果为“满意”,多重PCR检测试剂盒能快速准确检测EPEC、EIEC、ETEC、STEC/EHEC和EAEC。

关键词:多重PCR;致泻大肠埃希氏菌;电泳;检测Detection of Diarrheogenic Escherichia coli in Food Based onMultiplex PCRTAN Bo, HUANG Kunning*(Guizhou Testing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Center, Guiyang 550014,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mprove the detection capability and efficiency of diarrheagenic Escherichia coli (DEC) in food, and to verify the applicability of DEC multiplex PCR kit. Method: Samples 23-H770 and 23-X371 were isolated and identified according to GB 4789.6—2016, and 12 characteristic genes of 5 species of DEC were detected with DEC multiple PCR detection kit. Result: DEC was not detected in 23-H770, STEC/EHEC was detected in 23-X371, and GB 4789.6—2016 were detected in all the five DEC target bands and corresponding gene bands in the genotype comparison table, while none of the 12 target gene bands were detected in the blank control. Conclusion: The evaluation result of ability verification sample is satisfactory. The multiplex PCR kit can detect EPEC, EIEC, ETEC, STEC/EHEC and EAEC quickly and accurately.Keywords: multiplex PCR; diarrheagenic Escherichia coli; electrophoresis; detection致泻大肠埃希氏菌(Diarrheagenic Escherichia coli,DEC)是一类可引起人体腹泻症状的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常见的DEC主要有5种[1-2]。

埃希氏大肠菌及检验

埃希氏大肠菌及检验

埃希氏大肠菌及检验一、定义:大肠埃希氏菌更习惯称为大肠杆菌,分类于肠杆菌科,归属于埃希氏菌属,并且大肠杆菌株ATCC 11775是该属的模式菌种。

大肠杆菌的不同菌株间DNA相关性为80%,而与同科的志贺氏菌属(除鲍氏志贺氏菌外)的DNA相关性可达80-87%。

与人类疾病有关的大肠杆菌,统称为致泻性大肠杆菌(此名称不易与致病性大肠杆菌相混淆),一般包括五种:即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TEC)、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侵袭性大肠杆菌(EIEC)和粘附性大肠杆菌(EAEC)。

文献报道还有几种,象:凝集性大肠杆菌、即产VT毒素又具有侵袭性的大肠杆菌等,但目前尚未达成统一共识。

二、生物学特性:基本形态特征:此菌为两端钝圆的短小杆菌,一般大小约0.5μ-0.8μm*1.0μm-3.0μm,因生长条件不同,个别菌体可呈近似球状或长丝状。

此菌多单独存在或成双,但不呈长链状排列。

约有50%左右的菌株具有周生鞭毛而能运动,但多数菌体只有1-4根,一般不超过10根,故菌体动力弱;多数菌株生长有比鞭毛细、短、直且数量多的菌毛,有的菌株具有荚膜或微荚膜;不形成芽胞,对普通碱性染料着色良好,革兰氏染色阴性。

培养特征:由于此菌合成代谢能力强,在含无机盐、胺盐、葡萄糖的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最适生长温度为37℃,在42-44℃条件下仍能生长,生长温度范围为15-46℃。

在普通营养琼脂上生长表现3种菌落形态:(1)光滑型:菌落边缘整齐,表面有光泽、湿润、光滑、呈灰色,在生理盐水中容易分散。

(2)粗糙型:菌落扁平、干涩、边缘不整齐,易在生理盐水中自凝。

(3)粘液型:常为含有荚膜的菌株。

此菌兼性厌氧,在有氧条件下生长良好,最适生长pH为6.8-8.0,所用培养基pH为7.0-7.5,若pH值低于6.0或高于8.0则生长缓慢。

生化反应与血清学反应大肠杆菌属于卫生学意义的大肠菌群和粪大肠菌群的范畴,因此,必须符合大肠菌群和粪大肠菌群的有关定义,在检测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的基础上,可以应用I(吲哚)、M(甲基红)、Vi(3羟基-2-丁酮)、C(柠檬酸)即IMViC 生化试验对大肠杆菌作进一步鉴定,其IMViC结果为++--或-+--。

不同方法检测食品中大肠埃希氏菌O157

不同方法检测食品中大肠埃希氏菌O157

3 结论与讨论
养基、试剂和耗材;
(2)收到样品后,如不立即进行
能力验证活动对检验人员的操作能力和经验
要求较高,但除了检验人员的技术因素外,影响能
力验证结果的因素还有很多,如样品的保存、样品
的水化、加样的准确度以及培养温度和时间等
[11-12]

检验,应将样品按《参试指导书》置于-15 ℃冷冻保
存;
(3)样品检验时要注意冻干粉是否完全水化,且
色琼脂平板上均有 2 种形态菌落生长,其中 1 种呈
现大肠埃希氏菌 O157∶H7 的典型菌落形态,具体菌
落形态和初步生化实验结果见表 2。结果表明样品
23-F568 中未检出大肠埃希氏菌 O157∶H7,而样品
23-G520 中有可疑菌落,还需通过进一步生化实验
来进行验证。
全自动菌种生化鉴定系统分别进行生化鉴定试验。
(GB 4789.36—2016)中的第一法和实时荧光 PCR 方
法,分别对能力验证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样品 23-G520 中未检出大肠埃希氏菌 O157∶H7;样品 23-F568 中检
出大肠埃希氏菌 O157∶H7,结果反馈为满意。在能力验证实验中,不同检测方法同时使用、综合判断, 能有效提高
2.1
[10]
杀菌消毒 。
1.3.2
实时荧光 PCR 试验
传统国标方法
样品的增菌、分离、初步生化实验、血清学鉴
定、生化试验等步骤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
微生物学检验 大肠埃希氏菌 O157∶H7/NM 检验》
(GB 4789.36—2016)第一法操作,同时作阳性对照
和阴性对照实验。生化试验鉴定时自营养琼脂平
物菌种鉴定系统可将生化鉴定时间由 24~48 h 缩短

食品中大肠菌的检验

食品中大肠菌的检验

通过大肠传播疾病的途径:
主要是病原微生物随粪便排出后污染 了饮水,食品等经口传染的食物。
污染病原微生物的食品的危害:
1引起食物中毒 2传播人畜共患性疾病或者其他疾病
从食品中直接检查病原微生物困 难的原因:
第一,肠道病原微生物的种类很多, 要逐个检查并非易事,难以经常进行。 第二,污染的病原微生物数目较少, 不易检查出来。 第三,随病原菌同时污染的非病原菌 所占比例比病原菌大得多,在培养时 又比病原菌繁殖快,从而阻碍了病原 菌的生长。 第四,检验时需较复杂的设备和条件, 一般实验室难以进行这类检验工作。
3分离培养 将产气的发酵管分别转种在伊红美蓝琼脂平板上划线分离, 置(36+1)摄氏度恒温箱内,培养18至24后取出,观察菌落 形态,做革兰氏染色。 4证实试验 在上述平板上,挑取可疑大肠菌落1至2个进行染色。镜检为 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时,挑取该菌落的另一部分,接种乳 糖复发酵管,置(36+1)摄氏度恒温箱内,培养(24+2)h, 观察产气情况。凡乳糖管产酸产气,证实有大肠菌群存在, 即为大肠菌群阳性。 5结果
(3)另取1ml灭菌吸管,按上项操作顺序,做10倍递增稀释液, 如此每递增稀释1次即换用1支10ml吸管。
2乳糖发酵试验
选择3个稀释度,每个稀释度接种3管乳糖胆盐发酵管。接种量在 1ml以上者用双料乳糖胆盐发酵管;1ml及以下者用单料乳糖胆 盐发酵管,置(36+1)摄氏度恒温箱内,培养(24+2)h,如所 有发酵管都不产气则可报告为大肠菌群阴性,如有产气则继续进 行。
Ps:正常人类粪便便以典型大肠
杆菌为主,而腹泻患者粪便则大 肠菌群其他型别有明显的增加 测定大肠菌群所用培养基和检验常 用器材:
单料乳糖胆盐,伊红美蓝琼脂,肉汤,磷酸盐缓冲溶 液,生理盐水,革兰氏染色液,恒温培养箱,恒温水 浴锅,天平,显微镜,均质器或乳钵,温度计,灭菌 平皿,试管,广口瓶或三角瓶,吸管,载玻片,接种 针,玻璃珠,酒精灯,试管架。

食品中大肠埃希氏菌O157H7NM能力验证结果分析与讨论

食品中大肠埃希氏菌O157H7NM能力验证结果分析与讨论

分析检测食品中大肠埃希氏菌O157:H7/NM能力验证结果分析与讨论周 露(宝应县产品质量综合检验检测中心,江苏扬州 225800)摘 要:为了提升实验室食品中大肠埃希氏菌O157:H7/NM检测能力,本实验室参加了大连中食国实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组织的大肠埃希氏菌O157:H7/NM检测能力验证活动。

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埃希氏菌O157:H7/NM检验》(GB 4789.36—2016),对疑似菌进行鉴定。

结果显示,编号143样品中检出大肠埃希氏菌O157:H7/NM,编号349、142样品中均未检出大肠埃希氏菌O157:H7/NM。

本实验室顺利完成能力验证,结果为满意。

关键词:能力验证;大肠埃希氏菌O157:H7/NM;食品检测Proficiency Testing Results and Analysis of Escherichia coliO157:H7/NM in FoodZHOU Lu(Baoying Comprehensive Center for Quality Inspection & Test of Product, Yangzhou 225800, China) Abstract: To strengthen the detection capability of Escherichia coli O157:H7/NM in food of laboratory, the laboratory participated in proficiency testing on Escherichia coli O157:H7/NM detection in foods by China CFAPA Testing Technology Company Limited of Dalian. The isolated suspicious colonies were identified by the method of GB 4789.36—2016.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Escherichia coli O157:H7/NM was detected in sample 143, and Escherichia coli O157:H7/NM was not detected in sample 349 or 142. The proficiency testing was successfully completed, and the satisfactory results were obtained.Keywords: proficiency testing; Escherichia coli O157:H7/NM; food testing微生物污染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