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的理论与应用
运用案例教学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结合

运用案例教学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结合案例教学是一种以实际案例为基础,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和做出决策的教学方法。
它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探讨案例教学的定义和特点,并以一个实际案例为例,说明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结合。
一、案例教学的定义和特点案例教学是一种基于实际案例的教学方法,通过案例的具体描述和分析,引导学生进行问题解决和决策制定。
它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案例分析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案例教学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 真实性:案例教学以真实的案例为基础,反映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和情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
2. 问题导向:案例教学强调问题解决和决策制定,帮助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实践性:案例教学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通过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 协作性:案例教学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互动,在小组讨论和共同分析案例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二、案例教学的步骤案例教学可以分为三个步骤:案例分析、问题讨论和解决方案。
1. 案例分析:首先,教师向学生提供一个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案例的背景和基本情况。
学生可以对案例进行阅读和分析,了解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2. 问题讨论: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并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批判性思维。
学生可以自由发言,针对案例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
3. 解决方案:在问题讨论的基础上,学生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策略。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辩论,帮助学生做出正确的决策。
三、案例教学案例分析以下是一个实际案例,以说明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结合。
案例:某公司产品市场销售低迷,经过调研发现主要有三个原因:产品定位不准确、竞争对手价格较低、营销策略不合理。
公司决定对产品进行重新定位,并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
案例教学法 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最新文档

02
案例教学法的理论基 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知识是由个人建构的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传递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 助和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
学习是主动的
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地根据先前的认知结构,注意和有选择地知觉外 在信息,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
。
03
学习者的身份和角色
学习者的身份和角色在实践共同体中是不断变化的,这Biblioteka 变化反映了学习者的成长和发展。
社会互动理论
学习是社会互动的过程
社会互动理论认为,学习是在社 会互动中进行的,学习者通过与 他人的交流和合作,分享知识和 经验,达到学习的目的。
语言和符号的作用
语言和符号在社会互动中发挥着 重要作用,它们是交流思想和情 感的工具,也是学习者构建知识 体系的手段。
互动性
案例教学法强调学生之间的讨论与合 作,通过互动交流促进知识的传递与 共享。
真实性
案例通常来源于真实事件或情境,使 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 合。
启发性
案例本身往往包含多种可能性和解决 方案,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 判性思维。
案例教学法的起源与发展
起源
案例教学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辩证法”和“修辞学”,这些学科通过分析和辩论具体案例来培养 学生的思辨能力。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通过案例分析,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表达能力等多种能力,为未来的职业 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案例教学法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使其 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同时,案例教学法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提高其在职场 中的竞争力。
案例教学法在教育学原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法在教育学原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它通过具体的案例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思考,促使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在教育学原理课程中,案例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教育学理论,并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教学场景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深入探讨案例教学法在教育学原理课程中的应用,并分析其优势和局限性。
1. 案例选择在教育学原理课程中,可以选择各种类型的案例进行教学,如教学实践案例、教育管理案例、教育政策案例等,这些案例都可以用来帮助学生理解教育学原理。
案例的选择要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同时要贴近实际教学场景,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教学实践相结合。
2. 案例分析在教育学原理课程中,案例教学法可以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进行教学。
教师可以将案例呈现给学生,让学生从案例中获取信息,分析案例中涉及的教育理论、思想和实践,探讨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通过案例分析,学生可以深入理解教育学理论,同时培养自己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团队合作在教育学原理课程中,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案例教学。
教师可以将学生组织成小组,每个小组分析一个案例,并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形成不同的观点和见解。
通过团队合作,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和学习,共同探讨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培养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1. 贴近实际案例教学法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教学场景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加贴近实际教育工作,培养学生的实际教学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习兴趣案例教学法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培养分析能力案例教学法能够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能够理清问题的本质,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三、案例教学法在教育学原理课程中的局限性1. 教学准备案例教学法需要教师提前对案例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准备工作,教学准备工作比较繁琐,需要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案例教学法在动画短片创作课程中的理论分析及应用

案例教学法在动画短片创作课程中的理论分析及应用作者:刘永刚来源:《电影评介》2015年第04期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Study)起源于上个世纪20年代美国哈佛商学院(Harvard Business School),主要是在商学教育中引入真实案例(即来自于商业及其管理中的真实情境或事件),透过此种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主动意识并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该教学方法实施之后,在商学相关专业的教学上效果颇佳,故逐渐受到师资培育的重视,特别是1986年美国卡内基小组(Carnegie Task Force)在《准备就绪的国家:二十一世纪的教师》(A NationPrepared:Teachers for the 21st Century)的报告书中,特别推荐案例教学法在师资培育课程中的价值,并将其视为一种相当有效的教学模式。
国内教育界探究并引入案例教学法则,是1990年后才开始的。
案例教学早期的国内研究也主要是运用于商学,在工商管理类课程教学中应用普遍且成熟,由于案例教学法能有效拉近教学情境和实际工作情景之间的距离,提高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也被逐渐引入到其他专业或学科,随着近10年动画教育在国内高校的广泛普及与深入发展,案例教学法也被逐渐引入到动画教学领域。
案例教学法由于其在多种学科领域的广泛应用,定义也有着众多不同,但通过比较分析可归纳出其中必备三个要素:其一是以案例(实际的或虚拟的,完成的或待完成的)为切入点;其二是讨论、交流、实际动手并重在自主完成为主的学习方式;其三是以培养学生分析并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为目标。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综合各国有关教育教学专家的意见,经调查统计分析后获得了对案例教学、研讨会、课堂讲授、模拟练习、电影、指导式自学、角色扮演、敏感性训练、电视录象等9种教学法教学功能的评价结果,其中案例教学在这9种教学方法中,对分析能力的培养居第一位,在知识传授、学员对知识的接受程度、知识保留的持久性方面排第二位,在态度转变和人际关系能力培养上占第四位。
教师如何有效运用案例教学法

教师如何有效运用案例教学法引言: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teaching)是一种以实际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入真实或虚构的案例,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学习和思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养。
本文将探讨教师如何有效运用案例教学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
一、选择合适的案例在运用案例教学法时,教师需要选择与教学目标和学生背景相适应的案例。
合适的案例应该具备以下特点:1. 相关性:案例应与所讲授的知识点或学科内容相关,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质量:案例应具有一定的质量和可信度,能够提供足够的信息和细节,以便学生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
3. 多样性:教师可以选取不同类型的案例,包括真实案例、虚构案例、历史案例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案例教学法的核心是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思考能力。
教师需要通过以下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1. 提出问题:教师可以提出针对案例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问题应该具有一定的深度和挑战性,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合作分析案例,互相交流思路和观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案例中的不同角色,通过模拟实际情境,增强学生的情感参与和实践能力。
三、激发学生的批判思维案例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
教师应该采取措施激发学生的批判思考:1. 引导讨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鼓励他们提出不同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通过多角度的思考和对立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分析能力。
2. 分析问题:让学生从问题的不同方面进行分析,挑战他们的思维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创新思维:鼓励学生提出新的观点和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四、培养综合素养案例教学法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1. 实际应用:将案例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让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法及应用

案例教学法及应用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以实际为导向的课堂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改变学习者的角度和思考方式,激发同学们的兴趣和讨论。
它突出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得学生学习到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还有如何将知识应用到日常实践中的能力。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现代教育方法,可以很好地联系理论与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从而提升学习效果,提高学习和实践能力。
案例教学法比传统的教学模式有诸多优势。
首先,它可以将学习主动性和自主学习进行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案例的讨论过程中,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其次,它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特点,精心挑选适当的案例,从而更具吸引力地开展教学活动,增强学习效果。
此外,它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将案例教学与实践密切结合,使学生能够及时把课堂所学知识融入实践,最后形成一个真实的命题案例,从而建立实践能力。
案例教学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大中小学教学当中,特别是与教学科目有关的案例,更是普遍应用。
例如,有关社会经济学中的宏观经济状况及大型企业经营策略的讨论,有关比较政治学的政府谈判实践以及政策影响的案例,有关司法实践的案例研究,有关文献学习的经典案例研究等等。
如此,案例教学法的灵活性和实效性,被广泛运用于校园课堂,在提高学习效果和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近年来,经过对案例教学法的反复实践,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案例教学法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增强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和自主性,进一步提升学习兴趣和能力,培养和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从而取得令人满意的学习效果。
幼儿园建构主义理论:教学应用案例研究

幼儿园建构主义理论:教学应用案例研究在幼儿园教育中,建构主义理论是一种有益的教学方法。
这一理论提倡通过学习者自主发现和建构知识,促进他们的认知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在幼儿园教学中如何应用建构主义理论?下面我将通过对一些教学案例的研究,来探讨建构主义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1. 案例一:植物生长实践在一所幼儿园中,老师为孩子们准备了一些种子和土壤,并邀请他们一起进行植物种植的实践活动。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通过观察和实践,逐渐了解了植物的生长过程。
教师并没有直接告诉孩子们植物是如何生长的,而是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和观察来建构对植物生长的认识。
这样的教学方式符合建构主义的理念,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发现和建构来获得知识。
2. 案例二:建筑积木竞赛在另一所幼儿园中,老师组织了一场建筑积木竞赛。
孩子们可以自由地使用各种积木来搭建他们心目中的城堡、房屋或其他建筑物。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不仅学会了团队合作和创造力的发挥,还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建筑结构和平衡原理。
这种教学方式激发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在实践中建构了对建筑知识的理解。
3. 案例三:绘画角色扮演在一次绘画角色扮演活动中,幼儿园的老师邀请孩子们扮演自己喜爱的动物,并用画笔来展现这些动物的形态和特征。
孩子们通过扮演和绘画,建构了对动物形态和特征的认知。
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培养了孩子们的绘画技能,还让他们通过角色扮演来深入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以上的案例研究表明,在幼儿园教学中,建构主义理论可以得到很好的运用。
通过让孩子们自主探索和建构知识,教师可以更好地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建构主义教学方法不仅能够培养孩子们的认知能力和创造力,还能让他们在实践中建构对知识的深刻理解。
在幼儿园教学中,建构主义理论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4. 案例四:科学探索实验在另一所幼儿园中,老师为孩子们准备了一些简单的科学实验,比如水溶解物质实验、引力实验、或是颜色混合实验等。
案例教学法: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最新文档

案例教学法: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最新⽂档案例教学法: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案例教学法,新课程教学中较为常见⼀种教学⽅法,能够改变以往学⽣学习中过于强调被动接受知识、死记硬背、⼤量题⽬训练的现状,从⽽使学⽣理论联系实际,通过理解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引导学⽣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脑,最终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对案例教学法的认识案例教学法是⼀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励学⽣积极参与讨论,⽽不象是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
在教师上课的过程中,通常会寻找各种案例展⽰给学⽣,但在传统教学⽅法中,教师会直接来分析、解释这些案例。
⽽在案例教学法的课堂中,教师更注重引导学⽣思考。
展⽰了案例之后,教师会抛出事先设计好的⼀些问题,经过学⽣思考和讨论,总结他们的答案,然后分析这些答案哪些正确,哪些错误,为什么正确,错误⼜在哪⾥。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是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主体,⽽教师的作⽤在于⿎励他们去思考,引导他们去思考。
在案例的应⽤中涉及的事例不是⼀个简单的事例,⽽是⼀个⽐较复杂⽽综合的知识内容。
在教学中应⽤案例应具有所独有的特⾊,并不等同于简单的举例⼦。
通过案例让学⽣学习到其中涉及的理论知识。
⼆、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应⽤的作⽤⼀般案例都是选题⽐较有典型意义的例⼦,教师引导学⽣对案例进⾏认识,学⽣在学习案例的过程中在⼀起讨论并分析案例所考察的内容,在讨论、分析的过程中让学⽣学习到案例中所包含的基础知识,从基础知识中概括出案例所考察的内容,从⽽让学⽣学习到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法,在学习解决问题时⾸先应该想到的是这个问题考察的知识内容是什么,接着学⽣再去思考解决问题的基本⽅法,从⽽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
1.更好的实现教学相长应⽤案例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更好的体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学⽣则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和学⽣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在⼀起思考相关的问题,从⽽能够为学⽣创造⼀个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的正文——加注引发读者兴趣的小标题
子弹、手榴弹和自杀性爆炸者 确切地说,即使在总理致电以前,素旺博士――一位
哈佛大学毕业的律师――已经在暗自进行起草《零售分区法》 的工作了。这项引起争议的法案将成为新政府管理外国超大型 自助商场的基础。法案――当时仍在起草过程中――将限制大 型超级市场涉足某些领域,以保护小型零售商。
案例教学的理论与应用
主要讲三个大问题:
一、案例的编写与开发 二、案例教学方式的应用 三、经典案例赏析
一、案例的编写与开发
(一)教学案例的概念 (二)案例故事的选择 (三)案例的五大要素 (四)案例文本编写规范 (五)案例编写的流程 (六)案例编写的误区 (七)案例编写中的问题
教学案例的功能与作用
教学案例是开展案例教学的主要工具。教学案例的目的就 是“帮助学生培养一种理解问题的方式并且有助于一个组织的 问题的解决。”
可以隐瞒。 误区之四:不要加入作者的观点 撰写者的中立是讨论的基础。正反两方面的观点都要有,而且份
量要相当。
(七)案例编写要注意的问题
1、案例题目要具体而生动 2、案例要提出一个问题或难题 3、案例故事叙述要生动引人入胜 4、案例的启示要有特色而不雷同 5、案例的信息要真实可靠 6、案例的思考题要具体 例子:危机管理案例文本 1、背景——时间、地点,以及危机发生之前的先导事件;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不是告诉问题答案,而是说明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性和方
法,要学员学会把已有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情况联系起来,学会发现问 题和利用已有信息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锻炼决策的勇气和信心——
案例教学通过课堂讨论和分析,提高学员思维和决策能力,锻炼学 员决策的勇气和自信。学员要学会迅速、有效地进行独立思考,果断制 定战略,明确阐述自己的政策。 哈佛案例教学的目标-3 ——实现同学之间相互学习——
哈佛案例一般是对公共部门政策制定过程的叙述性表达,故事性较 强,内容简洁,包含需要解决的两难境地,容易引起学生争论,便于在课 堂开展案例教学。
(二)如何选择案例故事
1、选择一个具体的事件和一个真实的故事(选题不要太大、 地域不要太宽、时间不要太长)。
2、选择一个包含问题和难题故事,既要有成功经验,也要 有失败的教训 (不要是英雄人物传记和先进经验交流)。
1、案例开发和保护机制的良性机制; 2、完备的案例库和案例研究中心; 3、熟悉和掌握案例教学的教师队伍; 4、完善的案例教学评估体系
(三)案例教学的五大环节
课前认真研读案例文本 案例教学的基础性环节
第一步:仔细阅读案例,熟悉案例的基本事实; 第二步:分析主要问题,形成自己的建议方案; 第三步:对方案进行评估,预期可能产生的后果。
教师
案例
学生
教学案例的功能与作用
1、将学习者置身于复杂的现实生活中,使其体验政府实际运
行中的各种压力和复杂性。
2、提高学习者在有限信息的基础 上进行决策的能力,
提高他们分析复杂问题时的能力。
3、使学习者通过对现实素材的分析,更好的理解已有
的行政理论。
4、使学习者积极介入教学过程,在教学的互动中开发
学习者的潜能。
2、故事——危机的起始事件; 3、反应——按时间顺序,记录在危机事件中管理层的举措和应对; 4、统计——有关危机的程序、规模及其影响的数据资料; 5、评述——对危机起源的分析,对影响的评估以及从得到的经验教 训; 6、管理视角——从管理者的角度出发,进一步透视危机管理中问 题。
二、 案例教学方式的应用
误区之一:案例编写不是文件汇编 要围绕一件事展开故事情节。好的案例能将事实、人物和人物的
情感都加以详细描述,是对政府官员常常遇到的问题和责任的生动再 现。
误区之二:案例编写不要分析 这是学者常犯的一个错误,要叙述故事而不是分析成果和经验, 如何分析思考是读者的任务,要留给他们去完成。 误区之三:案例编写不要改编 案例的可信度来自基本的事实,一定要只写事实。但敏感的问题
固定的小组讨论 ——案例教学的推进环节
1、交流信息、交换看法、相互学习 2、检验你的看法,发展你的策略 3、形成初步的共识 师生共同的案例分析 ——案例教学的中心环节 哈佛的案例教学由师生在课堂共同完成的。 第一步:教师提供案例分析的理论框架; 第二步:组织学员参与案例讨论; 第三步:教师进行总结与点评。 课堂的有序组织 ——案例教学的关键环节 1、用热情调动全班每一个人参与讨论; 2、让每一个人时刻面临“冷点名”的压力; 3、不要直接回答学员的挑战,不要与学员正面冲突; 4、严格控制预期外的讨论方向。 课堂的有序组织
然而由于突发事件的影响,起草法案的工作不得不加快步 伐。12月7日(星期五),一名持枪歹徒――47岁的诺蓬·素 旺普鲁萨查特――在曼谷郊区的住所和警察对峙时,戏剧性地 用一枚手榴弹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案例的结尾—留下思考的空间 决定 当他挂上电话,想到自己将要去看望她,以及他姨妈对当
地外国大型超市的简单观点时,素旺博士回忆起几个月前,在 他上次回老家看望她时,他注意到新的德斯科超市和家乐福超 市几乎使周围所有的商店都笼罩上一层阴影。在瓦特纳先生昏 暗肮脏的商店――他姨妈提到过一句的那家商店――和那些新 的庞大建筑物之间是一排大门紧闭的商店店面,上面挂着写 有“待售”字样的招牌。 他长叹一声,昂首走出办公室,仿佛已胸有成竹。 7、案例的经验和启示 (1)基于案例特色的经验总结,包括对案例本身行动的分析、点
(一) 关于教学案例的定义
案例是对实际生活中真实事件的描述,其中包含着一个或多个疑难问
题,同时也包含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教学双方在课堂的分析讨论,找
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战略。(哈佛肯尼迪学院)
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比较
案例教学的优势:在师生互动的讨论过程中传授批判性思维;学生的主 动性、参与性。
什么是一个好的教学案例
3、选择一个符合培训对象需求的案例故事,与培训对象的 工作有关联。要有典型性和可以推广的价值。
4、选择一个能够有效说明教材所阐述的理论或观点的案例 故事,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一个案例的基本内容 1、问题的陈述。说明行动者面临问题的性质。 2、行动者和案例的主要人物。 3、解决问题的环境,有利条件和限制因素。 4、决策或解决问题的方法,说明行动者如何决策、如何解决 问题。 5、解决问题的效果和影响。
(三)案例的五大要素
1、 教学案例必备的要素 ——包含一个难题——
一个好的案例文本应包含一个核心的难题,使案例的 讨论始终围绕这个难题进行。
——说明一个理论—— 每个教学案例都要明确在教学上的用处,要说明一个理论。不能通过案 例故事来说明一个理论,它就不能成为一个好的教学案例。 ——引发冲突——
争议性是一个好案例讨论的基石,教学案例要能引发冲突。冲突可以让 学生思考并进行辩论。 一强制性的决定一 一个好的案例通常强迫学生作出自己的决定。这会使他们从参与者的角 度来思考问题,也会使他们更有紧迫感。这种强制性的决定分为采取行 动走向性和回顾性两种。 ——有足够的信息—— 教材案例应有足够深入分析的信息,便于读者运用信息进行逻辑分析和 批判性的思考,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案例文本的几大大要件
评; (2)对领导者有普遍意义的启示与借鉴。 (3)从专业化管理视角的分析。 (4)对教材理论观点的总结和概括。理论总结要比教材中的理论
更清晰、更具体,也更便于学员在工作实践中应用。 8、案例文本的教学指导
(1)教学目标:提出明确的教学目标与学生的主要收获; (2)教学对象:该案例适合的教学范围,如班次、专题、学员类 型; (3)学时:完成案例教学所需的课时; (4)知识背景:需要学员在案例分析时掌握和运用的理论知识要 点。 (5)课堂安排:如何提第一个问题,提问的顺序, 预期中的讨论 方向,如何应对预期外的方向; (6)如何使用黑板和其他工具,如何互动; (7)如何对学员讨论进行总结; (8)提供分析框架和理论工具。
3、案例正文(经过与结果)—叙述故事 ,让一般读者了解事 件的来龙去脉,提供数据信息,供读者进行分析。
(1)场景:时间、地点、原因。故事发生在何时、何地事 件发生的原
(3)机会与制约因素。什么限制了主角的行动,他们面临 的机遇是什么?
(五)案例的编写流程
1、确定案例的主题,选择案例故事.讲什么故事,与教材或课程的哪部 分相关。 2、确定案例的受众或对象,学员的收获是什么?需要什么样的知识背 景? 3、明确教学的目标或教学的意图。 4、搜集材料,实地调研,访谈。 5、起草案例。 6、集体讨论征求意见 7、修改与完善
(六)案例编写的误区
(四)案例文本的编写规范
1、案例的题目—充分激发读者的兴趣,要直观具体有特色,不要写成 论文的标题。 2、案例的引言(案例的背景)—介绍案例主角所处的背景环境或事件 的起因,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或面临的难题。
案例的引言
时间接近2001年底――大约一年前的这个时候,“泰国人爱泰 国人党”在选举中大获全胜,开始上台执政――商业部副部长素旺·瓦 莱沙天博士面临着一些棘手的决定。那天上午的早些时候,总理他信· 西那瓦博士亲自打电话给他,重提选举前政府对外国零售商实行新政策 的承诺。总理告诉他,这个问题必须立即提到商业部议事日程最重要的 位置上来。总理还下达指示,要求素旺博士和商业部长共同起草一 份“很快”能摆到议会面前的指导文件。虽然他和总理是有多年交情的 密友,但总理毫不犹豫地提醒素旺博士,要求解除他的职务,任命一位 新副部长的呼声越来越大,也越来越难以忽视了。
(一)如何搞好案例教学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二)哈佛的案例教学方式 (三)案例教学的五大环节 (四)案例教学的教师 (五)案例教学的评估方式 (六)案例教学的平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