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VO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病例分析

合集下载

视网膜静脉阻塞危险因素病理机制进展

视网膜静脉阻塞危险因素病理机制进展

视网膜静脉阻塞危险因素及病理机制研究进展【摘要】本文综述当前对视网膜静脉阻塞的认识。

大体浏览其危险因素并讨论病理生理学机制,为防治提供可参考依据。

【关键词】中央;半侧;分支;视网膜静脉阻塞;视力缺损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1015-021 概述视网膜静脉阻塞是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之后最常见的视网膜血管疾病。

根据视网膜静脉灌注阻塞的范围可大体分为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视网膜半侧静脉阻塞和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hayreh发现以上每一种类型又可分为两种亚型。

前两种又可被分为缺血型和非缺血型crvo或hrvo,每一种亚型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和预后。

brvo 可被分为大部brvo即一个象限以上的视网膜受损和黄斑部brvo即仅有黄斑部视网膜受损[1]。

我们可通过一些参数来评估缺血程度,如视力缺损程度、相对瞳孔传入障碍(rapd)的存在、眼底荧光造影上表现为视网膜毛细血管无灌注区的范围以及视网膜电图诊断报告如b波振幅下降,b:a值下降以及b波潜伏期延长。

rvo的大体表现包括:各种无痛性视力缺损伴随眼底改变,包括视网膜血管迂曲,视网膜出血(出血点和火焰型),棉绒斑,视盘水肿和黄斑水肿。

在crvo病例中,视网膜出血存在于四个象限中,而在hrvo病例中视网膜出血局限于上半部或下半部。

在brvo病例中,出血大多位于被阻塞的静脉所灌注的区域。

视力缺损是由于黄斑水肿和缺血。

2 流行病学由于许多rvo病例是无症状或是症状轻微的,仅在偶然体检时被发现,所以rvo在一个人群中的真实发病率是很难被统计的。

然而,基于纵向人口研究可为估计该病发病率提供帮助。

蓝山眼科研究所发现10年累计rvo发病率为1.6%,并且该病与年龄增长相关,尤以70岁以上人群多见。

然而该病无性别及种族差异[2]。

beaver dam眼科研究报道了一项15年累计crvo发病率为0.5%。

而brvo的发病率大约为其三倍多:1.8%。

据统计2010一年中全英国人口中新发rvo病例数为47,000人,在全美国人口中新发rvo病例数为150,000人[3]。

不同方法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黄斑水肿的对比观察

不同方法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黄斑水肿的对比观察

不同方法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黄斑水肿的对比观察边红霞;徐海峰;郭媛;白海燕【摘要】目的:鉴于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vein occlusion (CRVO);所致持续性黄斑水肿persistent macular edema(ME);治疗有很多争议,探讨更有效的治疗办法。

方法: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TA)3l例、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Ranibizumab)30例,和两组中注药加激光21例,通过测量视力、眼压,中央视网膜厚度等方面来探讨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TA和注药+激光光凝治疗效果,并应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对比。

结果:注射Ranibizumab组和TA组:最佳矫正视力在注药前后对比,两组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中央视网膜厚度在注药前后对比,两组亦均有统计学差异。

结论:玻璃体腔注射TA与Ranibizumab在治疗CRVO继发黄斑水肿时,均在短期内能明显降低水肿的视网膜和改善视力,Ranibizumab反复注射的次数要比TA多一些;TA比Ranibizumab副作用多,安全性差。

激光和注药相比并不能够改善视力,但对减轻水肿和防止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有作用,故在必须时要慎重选择。

【期刊名称】《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4(036)003【总页数】4页(P222-225)【关键词】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持续性黄斑水肿;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曲安奈德;雷珠单抗【作者】边红霞;徐海峰;郭媛;白海燕【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74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是导致视力严重损害的常见眼底病,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年龄30岁以上者CRVO患病率为0.3% ~0.5%,估计全球范围 CRVO病人达250万人[1],CRVO导致视力损害最重要的原因是持续性黄斑水肿(ME),有资料显示,CRVO中ME发生率为46.7%,导致的低视力率为57.4%[2]。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病情说明指导书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病情说明指导书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病情说明指导书一、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概述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artery occlusion,CRAO)是视网膜中央动脉发生阻塞,导致视网膜急性缺血、严重损害视力的眼底病变,主要由血管栓塞、血管痉挛、血管壁的改变、血栓形成、血管外部压迫引起,表现为单眼无痛性急剧视力下降至数指甚至无光感,发病前可有一过性视力丧失并自行恢复的病史,治疗主要是扩血管和降低眼压,以尽快恢复视网膜血流循环及其功能。

本病预后与阻塞的部位、程度、血管的状况关系密切,特别重要的是开始治疗的时间。

本病视力预后较差,一般患者就诊时间较晚,失去抢救时机。

英文名称:central retinal artery occlusion,CRAO。

其它名称:无。

相关中医疾病:暴盲、络阻暴盲、落气眼。

ICD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暂无资料。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无遗传相关性。

发病部位:眼。

常见症状:单眼无痛性急剧视力下降、一过性视力丧失。

主要病因:血管栓塞、血管痉挛、血管壁的改变、血栓形成、血管外部压迫。

检查项目:体格检查、视力检查、眼底检查、眼压检查、血常规检查、凝血功能试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颈动脉超声。

重要提醒:患者应当及早就医,避免疾病进展为视网膜坏死、视力丧失。

临床分类:基于阻塞程度分类:1、完全性阻塞症状严重,发作迅速,视力可突然丧失,甚至降至无光感。

2、不完全性阻塞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不完全,视力下降程度不很严重,视网膜动脉轻度狭窄,视网膜轻度水肿,预后比完全性者稍好。

二、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发病特点三、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病因病因总述: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常为多因素致病,既有血管病变的基础,也有合并栓塞或其他诱因而综合致病,直接病因主要为血管栓塞、血管痉挛、血管壁的改变、血栓形成、血管外部压迫等。

基本病因:1、血管栓塞主要为各种类型的栓子进入视网膜中央动脉导致阻塞。

脉络膜血管指数在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治疗预后评估中价值初步分析

脉络膜血管指数在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治疗预后评估中价值初步分析

脉络膜血管指数在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治疗预后评估中价值初步分析郎需强;王康;李爽;杨杨;郭祈涵【摘要】目的比较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患者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和脉络膜血管指数(CVI)的测量稳定性与一致性,并观察在接受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过程中,SFCT和CVI的变化趋势及其与治疗效果的相关性.方法本回顾性研究纳入单眼非缺血型CRVO患者17例(17只眼),其中男性10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55.66±12.33)岁,以及正常人17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53.46±18.22)岁.所有患者均在无菌条件下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克隆抗体(0.5 mg,0.05 ml),每个月注射1次,共注射2次.分别于注射前及首次注射后1、2个月,采集CRVO患眼(17只眼)、对侧眼(17只眼)及年龄相匹配正常眼(17只眼)的OCT 黄斑中心凹图像,进行分析并观察其与最佳矫正视力(BCVA)变化的相关性.结果正常眼SFCT值为(281.39±79.20)μm,患眼和正常眼不同时间的SFCT的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VO患眼抗VEGF治疗前SFCT平均为(362.14±65.12)μm,治疗后1、2个月分别为(280.12±55.92)μm和(271.73±50.16)μm,治疗前和治疗后不同时间的SFCT的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眼抗VEGF治疗前CVI值为(65.77±4.12)%,治疗后1、2个月分别为(62.03±5.11)%、(60.94±5.82)%,治疗前和治疗后不同时间的CVI的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CRVO眼平均BCVA为0.74±0.25(20/83±20/62),治疗后1、2个月BCVA分别为0.49±0.26(20/43±20/52)、0.48±0.31(20/48±20/56),治疗前及治疗后不同时间点BCVA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VI计算方法的波动性相比较于SFCT较小,变异程度低.结论 CVI可能成为CRVO患者接受抗VEGF治疗之后短期临床评估患者预后的一种稳定的生物学测量方法.【期刊名称】《临床眼科杂志》【年(卷),期】2019(027)004【总页数】6页(P298-303)【关键词】视网膜静脉阻塞;脉络膜血管指数;视网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玻璃体注射【作者】郎需强;王康;李爽;杨杨;郭祈涵【作者单位】100050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100050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100050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100050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100050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正文语种】中文脉络膜是一个富含血管的组织,眼球中90%的血液总量在脉络膜中[1]。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的中西医治疗进展刘芳;魏伟【摘要】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Vein Occlusion,CRVO)容易并发多种合并症,其中黄斑水肿最为多见,常导致比较严重的视力下降。

由于它对视力的严重损害以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严重影响,寻求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本文从中医治疗、西医治疗及中西结合治疗等3个方面阐述了视网膜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的治疗近况,并提出了视网膜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未来治疗的展望。

%Central retinal vein occlusion easily leads to multiple complications , and macular edema is the most common one , which fre-quently results in serious vision loss .Due to the serious damage of vision and the severe influence of patient's quality of life,it is signifi-cant to seek a more efficacious treatment approach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at the present treatment for central retinal vein occlusion is e-laborated in three aspects , includ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and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Meanwhile , it brings out the prospect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期刊名称】《世界中医药》【年(卷),期】2014(000)004【总页数】5页(P525-528,533)【关键词】视网膜静脉阻塞;黄斑水肿;中医;激光;药物;手术【作者】刘芳;魏伟【作者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210029;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南京,21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76.7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是第2位最常见的视网膜血管病,仅次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容易导致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甚至因并发症而致盲[1]。

24例玻璃体手术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伴黄斑水肿临床论文

24例玻璃体手术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伴黄斑水肿临床论文

24例玻璃体手术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伴黄斑水肿的临床【摘要】目的探讨玻璃体手术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伴黄斑水肿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24例24眼临床诊断为缺血性crvo 为治疗组,行玻璃体切除与周边视网膜光凝术,并与对照组24例24眼行放射状视神经切开术的患者对比各个时期的视力恢复情况及黄斑中性凹厚度改变情况。

结果治疗组在治疗12个月后,15眼视力提高,6眼视力不变,3眼视力下降。

视力≥0.1者13眼,提高率54.17%。

对照组治疗12个月后,14眼视力提高,7眼视力不变,3眼视力下降。

视力≥0.1者11眼,提高率45.83%。

两组患者在视力提高及视力提高率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治疗组对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缩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

在并发症方面,治疗组亦低于对照组。

结论对于缺血性crvo的治疗,在提高视力方面,玻璃体手术及放射状视神经切开术无差异,但在缩小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方面,玻璃体手术优于放射状视神经切开术,且玻璃体手术简单易行。

【关键词】玻璃体手术;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黄斑水肿在临床上,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是眼底病变常见的急危重症,通过3年的追踪观察,80%以上的患者自然病程是视力下降,低于0.1[1]。

发生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黄斑水肿、视网膜缺血、视网膜内出血[2]。

既往的各种手术如光凝、高压氧等临床疗效难以确定。

近年来,玻璃体手术治疗crvo成为一种新的尝试。

我们应用玻璃体手术治疗crvo并与行放射状视神经切开术患者对比,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眼科2008年——2010年诊断为crvo的患者24例24眼。

所有患者均检查视力、眼底、眼底照相、荧光素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

病例入选标准参照opremcak[3]标准:严重的缺血性crvo,手术前视力0.05。

1.2 手术方法在对照组中,仅在视盘鼻侧应用放射状视神经切开术。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诊断及治疗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诊断及治疗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
缺血型CRVO特点:
臂视网膜循环时间与 视网膜循环时间明显 延长,视乳头边界不 清,明显渗漏,视网 膜静脉高度扩张、渗 漏,管壁着染更加醒 目,因大片出血呈遮 蔽荧光,造影显示大 片缺血无灌注区及新 生血管生长。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OCT
CRVO的治疗
进一步入院行抗VEGF治疗,黄斑水肿大部 分消退,视力提高到0.06.
继续行第二次抗VEGF治疗,水肿基本消退, 但黄斑区萎缩,视力只升至0.1.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诊断及治疗
主讲人:殷俏 江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
眼球组织解剖结构
眼底彩照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眼底彩照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病因
1、血管硬化及内皮增生。 2、血管炎症、血栓形成。 3、血液流变学异常。 4、血液动力学改变 5、其他:如口服避孕药、眼压增高和头
部外伤。
(4)FFA提示为非 缺血型。
(5)部分非缺血型 的CRVO患者可转变 为缺血型。
确诊CRVO相关的辅助检查
1、眼底照相。 2、眼底血管造影检查(FFA)。 3、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
非缺血型CRVO特 点:臂视网膜循环时
间与视网膜循环时间 大致正常或轻度延长, 视乳头正常或轻度渗 漏,视网膜静脉轻度 扩张、渗漏,管壁着 染,局部出血呈遮蔽 荧光,一般无明显缺 血无灌注区及新生血 管生长。
1.药物治疗: (1).活血化瘀中药:扩血管、抗凝血,
降低血管通透性,改善血循环,提高组 织缺氧耐受性。如:和血明目片,复方 血栓通胶囊。 (2).玻璃体腔注药(抗VEGF)治疗。

rvo诊断标准

rvo诊断标准

rvo诊断标准RVO是一种以疾病的主要病理改变命名的疾病,由于在临床工作中不可能采用创伤性的病理检查来诊断该病,所以临床诊断的依据只能是临床表现。

以下是RVO的诊断标准:1. 典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急性期的眼底表现为视盘边界欠清,视网膜静脉迂曲、扩张,累及4个象限的视网膜出血,偶尔可见到视盘周围少量的棉绒斑。

如果静脉阻塞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得不到缓解则可出现明显的黄斑水肿或周围的硬性渗出。

2. CRVO眼底可见视盘水肿,边界不清,视网膜静脉显著的迂曲扩张,累及四个象限的视网膜出血,OCT显示黄斑水肿(表现为黄斑区视网膜增厚,其间有低反光的液性暗区)。

3. 能够提示急性期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最特异的眼底改变是视网膜出血,这种出血的特征有三:第一,出血遍布视网膜四个象限,此可区别于分支静脉阻塞等未能波及全视网膜的血管性疾病;第二,这种出血具有明显的以视盘为中心的均匀对称性,这一特征提示病变的源头在视盘处;第三,出血的严重程度与视网膜静脉迂曲、扩张的程度相一致,此特征表明能同时引起视网膜血管被动变形、扩张和视网膜出血改变的静脉压升高是本病的病理基础。

4. 当视网膜静脉阻塞程度较轻时,视网膜静脉血管的改变很轻,甚至难以察觉,视网膜的出血可仅在静脉系统末端的毛细血管处,如视盘周围小的火焰状或周边视网膜少量的小圆点状。

当阻塞程度加重时,静脉的迂曲、扩张开始明显,出血加重,视盘周围可以出现大片的火焰状出血,除此以外全视网膜可分布有出血点、片。

视网膜水肿,特别是黄斑水肿的程度与视网膜静脉迂曲、扩张及病程的时间两种因素呈正比,当然,它们还会有其他与原发病相关的眼底改变。

5. 判断缺血型的标准为符合以下5个条件中的3个以上:①视力低于0.05;②相对性传入性瞳孔障碍;③四个象限广泛的出血;④ERG异常;⑤FFA存在广泛的无灌注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保护微血管,改善微循环
CRVO药物治疗一例分享
医院名称:
医生姓名:
科 室:
职 称:
病史特点
患者一般情况:XX,女,65岁,退休干部 初诊时间:2017
主诉:右眼视力下降一周
现病史: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右眼视物模糊,不伴眼红、眼痛,无恶心、呕吐 既往史:患者高血压病史5年,平日药物控制,血压维持良好。
专科检查
• VOD 0.2,VOS 1.0;前节(-);眼 压正常 • 玻璃体:少量细胞,未见明显出血 • 眼底:右眼视盘边界不清,血管迂曲, 全视野大量火焰状出血,累及黄斑区, 黄斑轻度水肿。
• 视网膜静脉阻塞在老年人中患病率高,危害大 • 发病时应及时就医,争取达到血管再通,降低视功能损害 • 辨别分类,针对性治疗尤为重要;根据患者经济条件及接受程度选择治疗方案(此例为非 缺血型,患者要求保守治疗,因此只选用药物治疗)
• 一旦诊断CRVO,尽早启动保护微血管治疗;羟苯磺酸钙(导升明®)可有效改善症状: 1. 抑制氧化应激炎症并降低VEGF表达
激光治疗:对于缺血型病变予以激光治疗,预防新生血管
手术治疗:合并玻璃体出血者可行玻璃体手术治疗 抗VEGF药物治疗
疗效
• 羟苯磺酸钙(导升明®)2粒 TID OP • 复方血栓通 2粒TID OP
随访观察一个月
视力:0.5;前节(-)
眼底出血明显减少,黄斑水肿减轻
经验与体会(请展开讨论)
诊断
老年女性 单眼突然发病,无痛性视力下降 眼底火焰状出血,FFA无明显无灌注区 高血压病史
1.右眼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非缺血型) 2.高血压 3级
病因
1.血流动力学改变
2.血液流变性的改变
3.血管壁的改变 4.其他:外伤、偏头痛、口服避孕药
分类
治疗
药物治疗:降压扩血管;中药活血化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