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束支传导阻滞与急性心肌梗死

合集下载

急性心肌梗死伴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24例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伴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24例分析
表 1 2 例 急 性A 伴 C BB 4 MI L B 患者 临床 资 料
本 组 病 例  ̄ 2 例 , 中 男 2 例 , 4 。 龄 6 ~8 岁 , 中 14 其 1 0 女 例 年 2 3 其 6 ~7 岁4 ,0 0 O 例 7 岁以 上2 例 ,4 急 性AMI C B B 0 2例 伴 L B 患者 临床 资
对 我院 20 年1 02 月至20 年 1月 共诊 治 的A 伴 C B B 4 09 2 MI L B 2 例分 析如下。 1 资料 与 方法
1 1 一 般资 料 .
2 结果 ( ) 表2 2 例患者中1例抢救成功 ,例死亡。 4 8 6 3 讨 论
AMI 床 上 常 见病 、 是临 多发 病 发 病 有逐 年 增加 的趋 势 , 特 点 其
【 要 】目的 探 讨 急性心肌梗 J, M 伴 完全性 左束 支传 导阻 滞(L B ) 摘  ̄A D ( C B B 的临床特 点及 其 预后 。 法 回顾 分析 2 例A I L B 病 方 4 M 伴C B B 例。 结果 A I L B 临床 诊 断较 困难 , M 伴c B B 易发 生 心 力表竭 或 心 源性休 克 , 死亡 率 高 , 预后 与发 病年 龄 、 并症 , 死 部 位 、 死 范 其 合 梗 梗 围, 倜枝循环 的建立 以及 治 疗是 否及时 等 因素有 关 。 结论 A l L B 患者在发 病过 程 中并 发症 多, M 停C B B 病情 多危重 , 高度重视 , 而降 低 要 从
是 病 情 危 重 , 势 凶 险 , 亡 率 高 着 人 们 对 心 肌梗 死 的 认 识 以 来 死 随 及诊 治水 平 的提 高 , 急性 期 住院 病 死率 由过 去的 3% 右 降至4 3 0左 %l 】 。 死 亡 多 发 生在 第 1 内 , 其 在数 小 时 内 , 生严 重 心律 失 常 、 克 周 尤 发 休 或 心 力 衰 竭 , 中最 容 易 发 生 心 律 失 常 , 其 发生 率 达 7 %~9 %, 5 5 多 发 生 在 2 h内 , 性 心 肌 梗 死 并 发 心 律 失 常 中 以室 性 心 律 失 常最 4 急 为 常见 , AMI C B 远 较 其 它分 枝 为 少 , 人 【 告 发 生 率 为 伴 L BB 有 4 1 报 0 9 较 右 束 支 传 导 阻 滞 的 发 生 率 明 显 减 少 , 且 多 发 生 在 前 . %, 而 壁 , 因是 前 壁 供 血 主要 来 源 于 左 前 降 支 , 冠 心 病 合 并 C B B 原 而 LB 已有 研 究 】 示 与 左 前 降 支 可 能 有关 。 壁 心 梗 合 并 C B B约 提 前 LB 占领2 5 .%~4 C B B 心 肌 梗死 前 已经 存在 占8%~9%, %, L B 在 5 0 较少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频率依赖性左右束支阻滞1例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频率依赖性左右束支阻滞1例

图 l 急性 心肌梗 死合并频 率依赖性 左右束支 阻滞
完全 的 , 交接 区为主导 心律 伴 P S少见 , 例 P S的 回转周 V 该 V
期基本 等于交接 区心 动周 期 , P S侵入 交 接区起 搏点 , 系 V 使 交接 区节律重 建 所致 。其 回转 周期 12s与基 本心 律 周期 .0 11s仅有 O0 s 差。该 时 间包 括 : P S至交 接 区 逸搏 .6 , .4 之 ① V 点 时间 ; ②下 1 次交接 区逸搏点激动 发 出至心 室激动 的时

呈损伤 型
维普资讯
O R A FP A TC LE U N L O R C IA

I Q
j ( 2 Q S2 j ! Q
左右束支传导阻滞 。
4 59
抬高 O 1 ~12 V, v 直 立 , . 0 .m T Q—T间 期 O 1s .4。心 电 图诊 断: 窦性心律不齐 , 急性广泛前壁 、 下壁 心肌梗死 , 频率 依赖性
讨论
该例无 窦 性 P波 , 2种可 能 : 有 窦性 静 止或 三度
间。可 以判 断 交接 区起 搏 点 以下 , 氏束 束 支 传 导 功 能 正 希 常 ; 向上逆传 R—P 而 间期延长 , 符合 房 一结 区 、 间束 或房 结 内传导 时间延 长 , 时伴 S —T改 变符 合 心 肌 炎 心 电 图 表 同 r r 现 。本例 由于 P S的联 律 间期 恒定 , V 应考 虑为折 返机理形 成 的 P S 其折返径 路可能在心 室 内 , 可 能在 房室 交接 区 , V, 更 如
作者单位 :30 7 南宁 5 02
断科
电轴 一3o当心率 为 7 8; 8次/ i , R mn时 Q S呈 完 全性 右束 支 阻滞

左前束支传导阻滞的治疗方法

左前束支传导阻滞的治疗方法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左前束支传导阻滞的治疗方法
导语:可能有一些朋友会听说过左前束支传导阻滞这样的症状吧,但是真正了解左前束支传导阻滞的人肯定是不多的吧,毕竟左前束支传导阻滞并不是我们
可能有一些朋友会听说过左前束支传导阻滞这样的症状吧,但是真正了解左前束支传导阻滞的人肯定是不多的吧,毕竟左前束支传导阻滞并不是我们常见的一种症状,但是由于左前束支传导阻滞的危害性非常的大,所以我们还是有必要多了解一些关于左前束支传导阻滞的知识,下文我们介绍一下左前束支传导阻滞的治疗方法。

完全性左束支阻滞通常不产生明显的血流动力学障碍。

主要是针对病因治疗。

单纯左束支阻滞,特别是于急性心肌梗死前发生房室传导阻滞者的病死率高。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完全性左束支阻滞的病死率与并发完全性右束支阻滞者相似,但均低于合并双侧束支阻滞。

左束支阻滞的预后是与基础心脏病密切相关的。

已有者,应严密观察。

一般不需要预防性安装临时心脏起搏器。

交替出现的右束支阻滞与左束支阻滞,是危险的不稳定型束支传导障碍,这类患者约60%发展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或间歇性心室停搏,预后不良,病死率高。

应安装心脏起搏器治疗。

有人主张在下列情况下应考虑安装临时心脏起搏器:
(1)左束支传导阻滞伴有心力衰竭、心绞痛、晕厥等症状时;
(2)左束支阻滞合并间歇性右束支阻滞;
(3)左束支阻滞因并发快速性心律失常而需要应用奎尼丁、普鲁卡因胺、丙吡胺及大剂量利多卡因时,因为这些药物可使束支系统传导减慢。

在上面的文章里面我们介绍了一种比较少见的症状,那就是左前束支传导阻滞了,我们知道左前束支传导阻滞会给患者带来了多方面的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1例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1例
图 2 。
全 性 左 束 支 传 导 阻 滞 。肌钙 蛋 白 工>2 2 . 8 g / L,
图 1 患 者 介 入 治 疗 前 的心 电 图
8 6
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C l i n i c a l Me d i c i n e , 2 0 1 3 . V o 1 . 2 0 , N o . 1
前 降支未 见 明显 狭 窄 , 回旋 支 闭 塞 , 开 口部 可 见 血
诊, 舌下含服消心痛 6 0 mg症 状 未 缓 解 , 来 我 院 就
诊 。心 电图 检 查 示 : 高侧壁 、 前侧 壁 S T 段 明 显 抬
栓; 再 用抽 吸导 管 反 复抽 吸 , 栓消失 , 回旋 支 血 流
尿 病史 ; 吸烟 1 O余 年 , 4 0支/ d 。1 . 5 h前 突 发 胸 骨
后 心前 区压 榨性 疼 痛 , 持续不缓解 , 无放射痛 , 伴 恶 心、 大汗 淋 漓 , 无呕吐、 咳 嗽及 咳痰 。在 当地 医 院就
干一 前 降 支血 栓影 , 用抽 吸导 管反 复抽 吸 , 血栓 消 失 ;
极, 本 例 患者左 主干 闭塞 , 导致 心 肌梗死 产生 的心 室
总之 , 左束 支传 导 阻滞与 急性 心肌 梗死 并存 时 , 由于 心室 除极起 始 向量 已 发 生变 化 , 以 常规 的心 电 图标 准来 判断 是否 合并 心肌梗 死 时 , 某 些 导联 的 S T 段变 化受 到一 定 的限制 。尤其 是 年轻人 急 性期 发病 时, 除 根 据 相应 导 联 具 有 规 律 性 的 S T — T 演 变判 断 外, 还要 结合 心肌 酶学 变化及 临 床表 现来 协助诊 断 。

关于急性心肌梗死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的心电图诊断分析

关于急性心肌梗死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的心电图诊断分析

关于急性心肌梗死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的心电图诊断分析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的心电图特征,进而为该病的诊治提供依据。

方法:以我院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62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接受心电图检查,观察患者的心电图表现。

结果:急性心肌梗死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的心电图改变具有多样性,心肌梗死图形可能被掩盖。

结论:胸痛患者若发生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要对急性心肌梗死引起高度的重视,对患者的病史详细地询问,观察心电图动态演变,检测心肌坏死标志物,尽可能的避免漏诊与误诊。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心电图特征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的重症疾病,严重威胁到患者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对其及时与准确的诊断可为患者后续治疗赢取宝贵时间。

心肌梗死同时伴有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时心电图中心肌梗死并无显著的特点,进而让临床诊断难度增大,容易造成误诊或者漏诊[1],延误最佳治疗时机。

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62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临床资料,观察了患者的心电图特征,以期为本病的确诊与及时治疗提供依据。

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基线资料以我院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62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女患者分别有34例、28例,年龄52~78岁,平均年龄为(65.2±5.6)岁,病程1~15年,平均病程(7.2±9.6)年,发病时间1~6小时,平均发病时间(3.2±1.2)小时。

临床表现:有持续性胸痛、憋气、大汗超过30分钟;舌下含服硝酸甘油胸痛症状未获得缓解。

1.2病例入选标准[2]①患者伴有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疾病与冠心病等,以心悸、心律失常为主要表现,并且在给予硝酸甘油含服后没有改善。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合并急性心肌梗死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合并急性心肌梗死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摘要】目的提高完全性左束传导阻滞(CLBBB)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心电图诊断准确性。

方法对首次发现CLBBB的40例患者进行追踪观察,急查心肌酶检出10例AMI者,1例为尸检确诊急性心肌梗死。

将余下29例单纯性CLBBB患者的心电图与CLBBB合并AMI患者的心电图进行分析对比,分析CLBBB合并AMI的ECG特征性改变。

结果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表现多样。

结论新出现的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易发生急性心肌梗死。

【关键词】左束支传导阻滞急性心肌梗死心电描记术1 概述急性心肌梗死(AMI)在临床上属急重症疾病,尤其在基层医院及院外急救等医疗过程中,缺乏心肌酶学的检诊条件,更依靠ECG作为主要的诊断依据。

根据中华医学会AMI的诊断标准ECG出现新发生的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应高度怀疑AMI。

左束支阻滞与心肌梗死均可影响初始向量。

二者共存时常互相影响,左束支阻滞可完全或部分掩盖心肌梗死图形,约有50%—70%的心电图未能显现心肌梗死图形[1],心肌梗死也可使左束支阻滞图形变得不典型。

2 资料与方法本文收集我院2010年10月—2012年10月CLBBB病人40例,CLBBB的诊断标准参照文献[2],对所有患者均行酶学检查,其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55—75岁(平均65±10岁),10例患者经临床及酶学检查,被确诊为AMI。

1例为尸检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

CLBBB合并AMI患者11例(约27%),其中男7例,女4例,年龄55—75岁,(平均65±10岁)。

单纯性CLBBB患者29例(约73%),其中男20例,女9例,年龄55—65岁,(平均60±5岁)。

3 结果3.1 CLBBB合并AMI的患者(1)合并广泛前壁心肌梗死3例。

2例V1 —V3呈rS型,rV1>rV2>rV3,V4呈qrs型,I、avL、V5、V6呈qR型,且q≥0.04S。

以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为主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以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为主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有切记的“ 兔耳” 。 征 病情加重后心 电图示快速型心房纤颤 , 心室率 10 / i。 5 次 rn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 V R a v 、 Q S波呈 r s型。 心电 图的动态变化提示 心脏的传导系统有一动态 的损害过程 ,完全性
左束支传导阻滞 的继发 s - r T的变化掩盖 了心肌梗死 的 s — r T T改
【 图分 类 号 】R 4 . 中 5 22 [ 献标 识 码 】A 文 【 章 编 号】17 — 7 12 1 )4 14 0 文 6 3 9 0 (0 0 3 — 2 — 1
急性心肌梗死是急性心肌缺血性坏死 ,是在冠状动 脉病 变
难、 , 休克 应高度警 l肺动脉栓塞的可能, D 二聚体筛查阴性 , 易 但 一 故
变 。同时心肌梗死 的 s — T T改变参与了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的
心功能 I v级。 心源性休克, 下肢静脉曲张。 因病人经济条件有限不 能行 F C r A手术。 按急性冠脉综合征处理。 鉴于病人 2 h 4 仍然剧烈
疼痛、 焦虑不安 , 除年龄高于 7 岁外无其他静脉溶栓禁忌证 , 0 根据 以往高龄心梗溶栓经验 ,给予该病人尿激酶 10 U静脉溶栓 , 5万 同时安定 1mg 0 肌肉注射 , 用药后 4 mn病人逐渐安静 , 0i 疼痛逐渐
束支传导阻滞 , 心功能 I v级, 心源性休克, 下肢静脉曲张诊断成立。
该 病 例 的诊 断难 点 在 于心 电图 的不 典型 改 变 。心 电 图以完 全
1 病例 资料
尹某 , ,4岁。 女 7 以活动后胸痛气促 1 周于 2 1 7月 2 0 0年 8日 入院。 胸痛位于胸骨右侧。 休息略有缓解 。 并呈逐渐加重趋势。 高 血压病 7年。查体 :P 109 m Hg一般状态 尚可 , B 4 /0 m , 心界略 向左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并发急性心肌梗死1例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并发急性心肌梗死1例

纯用 运动后体 内儿 茶酚胺 水平 增高 不 能解释 。最 近
研 究证 实 , 累型 心 绞痛 者 运动 后 恢 复期 中血 清 劳
神 经肽 Y的浓 度升 高 , 且其 程 度 与 S 段 的 压低 并 T
水 平有关 。神经肽 Y 为一 长半 衰 期 的血 管 收 缩 剂 , 在 运动试验 交感神 经 兴 奋 时缓 慢 释放 , 致 试 验恢 导 复 期冠脉 收缩 , 肌缺血 而 出现 S 心 T段 压 低 。因 此 , 神 经肽 Y可能 是维持 TE T恢 复期 冠 脉收 缩 的 因子
c o a y a t r i e s y t e r t — r c v r o p or n r r e y d s a e b h a e e o e y l o .Ci c lto . r u a i n
18 9 9,8 ( ):5 3~ 5 1 03 3 4
( 稿 :0 61 1 收 2 0 — 卜1 )
复环 的描制 , 充分说 明 TE ]均 T恢 复 期 S T段 压低
心 电图分 级运 动试验 是 目前 临 床上 常用 的检测
方法之一 , 广泛 应常 用 的 指标 为 S 段 运 动前 后 的 改 变 。一 E T 般取运 动后 压低 或抬 高 ≥0 1 . mV、 续 时 间≥ 2 n 持 mi
于男性 ( . 3 P<O 0 ) X :7 3 , .I。
3 讨 论
根 据是 激烈运 动 较高 心肌 耗氧 时 出现心肌缺血 征象
延迟者 , 血 管病 变 的几 率 较 小 。但 是 , T恢 复 大 TE 期 心肌 缺 血 指 征 日益 引 起 临 床 的关 注 和 重 视 。从 16 9 9年 B u e的 S HR 斜 率 , 9 9年 O i rc T、 18 kn的 1 n心率 恢复 环 , 9 6年 L hn n的 S / mi 19 e ie T HR滞 后 值学说 , 到晚 近 恢 复 期 前 1 mi 直 0 n的 S 段 心率 恢 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左束支传导阻滞与急性心肌梗死
医学ppt
1
心脏传导系统
医学ppt
2
• QRS时间142ms,在I、avL、V1、V2、V5导联的 QRS中部有明显的切迹,V6导联QRS波中部顿挫 。
真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医学ppt
3
• QRS时间140m,在I、avL、V1、V2、V5、V6导 联的QRS中部有明显的切迹。
假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医学ppt
4
• QRS时间156ms,在I、avL、V5、V6导联有显著地Q波,
在QRS波群的形态上呈非特异性,与左束支阻滞和右束支
阻滞的典型形态均不同。
非特异性室内传导阻滞
医学ppt
5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 真性CLBBB:是指左束支完全丧失传导功能。
• 假性CLBBB:凡左束支传导残存的情况
QRS波群向下的导联ST段抬高、T波直立
医学ppt
11
真性CLBBB诊断标准
2011年strauss提出真性CLBBB诊断标准 ① QRS形态: V1导联呈QS或rS型(r波<0.1mV)
aVL导联q波<0.1mV ② QRS时限: 男性≥140 ms,女性≥130ms ③ QRS顿挫: I、aVL、 V1、 V2、V5、V6导联
并同向性ST段偏移常强烈提示合并AMI
医学ppt
15
LBBB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
医学ppt
16
LBBB并AMI的诊断标准 (Smith标准)
• ST/S比值>0.25, 此高度提示合并左前 降支阻塞
• 半小时后复查心电图 显示ST-T动态演变
• 血管造影的研究资料(13例左前降支闭塞患者,对照组225例),史
医学ppt
14
LBBB并AMI的诊断标准 (Sgarbossa 1996)
• ST段抬高≥1 mm与QRS波主波方向一致(5分)
• ST段抬高≥5 mm,且与QRS波主波方向相反(2 分)
• V1~V3导联中任1导联ST段压低≥1 mm(3分)
注:总分≥3分诊断LBBB合并AMI的特异性达90%
,阳性预测值达88%。新出现的LBBB或LBBB合
• 完全性LBBB是一种严重的传导障碍,临床发生率约0.5%
• 在CLBBB患者中约10%无心血管病因,称为特发性CLBBB
医学ppt
6
左束支传导阻滞发生机制
• V1导联r波的形成:间隔向量的改变
医学ppt
7
真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发生机制
• 真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 V1导联小r波的形成:间隔向量的改变
医学ppt
20
谢谢
医学ppt
21
≥ 2个导联QRS波出现顿挫
医学ppt
12
真性CLBBB诊断的临床意义
• 提高左束支阻滞诊断的特异性: 传统标准诊断的左束支阻 滞中,约 30%的人为左室肥厚伴左前分支阻滞或其他原因 形成该图形,属于假性左束支阻滞;
• 无残存传导:真性左束支阻滞因不残缺传导而使患者更易 发生三度房室阻滞;
• 左束支阻滞性心肌病:真性左束支阻滞时双室电与机械不 同步更明显,更易发生左束支阻滞性心肌病;
密斯(Simth)等建议LBBB合并左前降支阻塞的诊断标准为:ST段
抬高幅度与S波深度呈正比,ST段抬高幅度与S波振幅的比例≥0.25(
V1~V4 导联中任一导联)。
医学ppt
17
医学ppt
18
医学ppt
19
总结
• 左束支传导阻滞发生的机制 • 左束支传导阻滞诊断标准 • 真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 LBBB合并AMI的诊断标准
• CRT可获显效:心衰患者伴真性左束支阻滞时,对CRT 治 疗可获显效,使治疗后 LVEF 值有望提高 15%以上。
医学ppt
13
LBBB与急性心肌梗死
• RBBB不影响QRS的起始向量,因而不影响病理性 Q波的形成,RBBB合并心梗不影响心梗的诊断。
• LBBB可以影响QRS起始向量,掩盖或改变心梗的 病理性Q波,以及继发ST-T改变可以抵消AMI的 原发性改变。因此,LBBB合并心梗是一诊断难题 。
医学ppt
8
假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发生机制
• 假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 V1导联r波的形成:间隔向量的改变
医学ppt
9
QRS波顿挫的机制
医学ppt
10
传统CLBBB诊断标准
①QRS时限:≧0.12s
②QRS形态:V5、V6 R波宽大切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V1、V2 QS或rS形,
S波深且宽大
③继发ST-T改变:
QRS波群向上的导联ST段下降,T波倒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