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靠性理论航空维修管理讲解

合集下载

飞机维修管理知识点总结

飞机维修管理知识点总结

飞机维修管理知识点总结一、介绍飞机维修管理的重要性飞机维修管理是确保飞机安全运行的关键环节,对于保障飞机的正常运行和提高航空公司的运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在飞机维修管理中,以确保安全为基础,同时也要关注成本控制、资源规划和提高效率等方面。

二、飞机维修管理的基本原则1. 安全第一:飞机维修管理的核心是确保飞机的安全性,要严格按照飞机制造商的维修手册和适航规定进行维修,防止非法和不合格的维修操作。

2. 预防维修:通过定期的维护和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飞机的潜在问题,以减少飞机故障和延误的风险。

3. 维修管理系统的建立: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维修管理系统,包括维修记录、技术档案、备件管理等,以提高维修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4. 维修资源的合理利用:根据飞机的维修需求和航空公司的经济状况,合理安排维修资源的使用,避免资源浪费和过度维修。

5. 合作与交流:与飞机制造商、航空公司和维修供应商等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及时获取维修技术更新和行业动态,共同分享经验和解决问题。

三、飞机维修管理的关键环节1. 维修计划:根据飞机的运行情况和维修需求,制定合理的维修计划,包括定期检查、大修、更换部件等,确保飞机的维修工作按时完成。

2. 维修工程师的角色:维修工程师在飞机维修管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负责监督维修工作的质量和进度,协调各个维修部门的工作,同时也是飞机维修记录和技术档案的管理者。

3. 维修备件管理:维修备件是维修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根据飞机的维修计划和需求进行合理的备件采购和库存管理,同时注意备件的质量和性价比。

4. 维修合同管理:航空公司通常与维修供应商签订维修合同,合同内容包括维修范围、服务水平、价格和交付时间等,需要合理制定和管理维修合同,以保证维修质量和经济效益。

5. 维修质量控制:维修质量控制是飞机维修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包括对维修过程和结果的检查和验收,确保维修的质量符合标准和要求。

6. 维修记录和技术档案管理:维修记录和技术档案是维修工作的重要依据,需要建立完善的记录和档案管理系统,包括对维修过程的记录、维修结果的归档和技术资料的更新等。

航空维修理论与发展

航空维修理论与发展

航空维修已成为包括装备自身在内的由相互 作用相互依赖的各个要素(包括人、财、物、 信息等)和各个部分(包括各级维修、训练、 科研以及物资供应保障等)所组成的具有 共同目标和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全系统
知识
全寿命
航空装备作为一种人造的实物系统,也有其 技能 产生、发展和衰亡的过程,这个过程有立项 论证、设计、生产制造、使用维修到退役、 报废等一系列过程所组成,也称之为一个寿 命周期。
5、维修级别
由总部、大军区、军(兵)种修理 机构或装备制造厂对装备所进行的 维修,主要完成装备翻修、事故修 理、现代化改装、零备件制作等 由军区空军、师修理机构对装备 所进行的维修,主要完成装备翻 修、一般改装、简单零件制作等
由直接使用装备的单位对装所进行的维 修,主要完成日常维护保养、检查和排 故、机件更换及定期检修等周期性工作 维修级别:按装备维修的范围和深度及其维修时所处场所划分的维修等级。
为了防止产品 达到故障状态 在故障发生前 所采取的工作
备产生故障的故障 根源进行系统化的 识别,在系统性能 退化之前采取措施 进行维修
五、可靠性、维修性和保障性
6
1 、可靠性基础 综合素质良好的专业教师队伍
可靠性
(产品无故 障完成任 务的能力)
应 用 角 度
固有可靠性
使用可靠性
基本可靠性
设 计 角 度
成障碍性差错
三、人素工程与航空维修
2、维修差错及其控制 重视安全教育, 提高安全意识, 做到使其不“忍”。
加强监察、监 督检查,做到 使其“不敢”。
开展防差错 示范辐射与 维 修差错 设计,做到 资源共享 使其“不会”。 的控制
进行系统设计, 做到使其“不能”。
三、人素工程与航空维修

民航维修可靠性管理

民航维修可靠性管理

书中还提到,航空公司需要根据中国民航适航当局的要求编制飞机维修可靠性 方案,以确保公司所属飞机进行可靠性管理的飞机按照连续有效的维修方案进 行维修。这一点对于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揭示了飞机维修可靠性的重 要性以及如何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来实现这一目标。
书中还讲解了可靠性管理的特点,包括其指导性、可操作性以及对于飞机维修 的重要性。这些特点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可靠性管理的内涵,也让我认识到 了它在飞机维修中的关键作用。
第四章,可靠性方案的管理。本章详述了如何对飞机维修可靠性方案进行管理, 包括计划的制定、实施、监督与调整。
第五章,可靠性方案的优化。本章主要讨论了如何对飞机维修可靠性方案进行 优化,以提高维修效率和质量。
第六章,可靠性管理在飞行安全中的作用。本章分析了可靠性管理在飞行安全 中的重要作用,强调了可靠性管理在保障飞行安全中的关键地位。
第七章,可靠性管理与维修成本。本章探讨了如何通过可靠性管理降低维修成 本,提高经济效益。
第八章,可靠性管理与维修质量。本章研究了如何通过可靠性管理提高维修质 量,保证飞机的安全和性能。
《民航维修可靠性管理》这本书对于民航维修领域具有极高的指导意义。它不 仅深入阐述了可靠性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还结合中国民航适航当局的要求, 详细介绍了飞机维修可靠性方案的编制、实施和管理。通过本书的学习,读者 可以全面了解和掌握民航维修可靠性管理的各个方面,为提高飞行安全、降低 维修成本和提高维修质量提供有力支持。
这本书还提到了许多其他重要的理念和实践方法,例如数据分析和预测、维修 流程优化等等。这些内容都为读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启示。
《民航维修可靠性管理》这本书的精彩摘录为我们揭示了可靠性管理的核心理 念和实践方法。通过学习和应用这些理念和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保障民航维 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为航空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民用航空器维修理论

民用航空器维修理论
• 航空器的整体可靠性是由各个系统的综合功 能决定的,不是和每个零件的可靠性必然联 系在一起的
– 有些零件的损坏,并不直接影响到飞行安全
• 或者只是影响经济效益 • 或是可由其他零件或其他系统的功能来补偿
– 对于这样的零部件定期翻修是不必要的
对每个系统或每个零部件都要从航空器 的整体可靠性去分析,分出哪些是有严 重影响的,哪些不是,从而区别对待。
• 即使发生故障,飞机仍然能够安全运行
– 不必在故障发生前下大力气去预防,而待故障发生后及时加以排除即可
P-F(Potential failure – functional failure)曲线
功能失效
令人不满意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设计功能不能充分实现 简单地说,就是它不能实现所要求的一项或多项功能
RCM原理之三的说明
• 隐蔽功能故障是正常使用设备的人员不能发 现的功能故障.可分为两种情况
– 正常情况下工作的设备,其功能故障(不工作或 不能完成规定功能的故障)对于正常使用设备的 人员是不明显的
– 正常情况下不工作的设备,使用时是否良好, 对正常使用设备的人员是不明显的
动力装置的火警探测系统属于第一种情况
1000
t10 R (t)dt838(h)
不规定拆修寿命的发动机平均使用寿命为
t20R(t)dt1811(h)
损失的剩余寿命为1811-838=973(h)
规定拆修寿命为1000h的发动机每百万飞行小时的拆 修总台数为
1 0 0 1 0 0 0 0 / 8 3 8 = 1 1 9 3 . 3 ( 台 )
RCM原理
设备老,故障不见得就多;设备新,故障不见得就少。只要做 到机件随坏随修,则设备故障与使用时间一般没有直接的关系。 定时拆修不是对付故障的普遍适用的有力武器

航空维修管理

航空维修管理

航空维修:指保持、恢复和改善航空装备规定技术状态而在航空装备寿命周期过程中所进行的一切工程技术和管理活动。

航空维修管理:指对航空维修系统及其相关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达到系统既定目标与责任的动态创造性活动的总称。

故障:指产品不能执行规定功能的状态。

可靠性:在规定的时间和给定的条件下,无故障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

维修性:指装备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按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维修时,保持或恢复其规定状态的能力。

保障性:系统的设计特性和规划的保障资源能够满足平时战备完好性及战时使用要求的能力。

维修工作质量:所谓维修工作质量,就是与维修质量有关的工作对于维修质量的保证程度。

航空维修管理体系:指为保证航空装备满足作战训练所规定的要求或潜在要求,由组织机构、职责、程序、能力和资源等构成的有机整体。

填空1:现代航空维修是一个多部门、多层次、多环节的工程技术与管理系统。

2:维修计划管理必须立足争取最高的维修效率、最高维修效益、必须树立提高维修经济效益的思想。

3:航空机务准备计划在同一时间、同一架飞机、同一个部位进行操作。

4:航空维修系统的运作过程中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

5:航空维修组织是由众多的因素、部门、成员,维修组织的要素包括:目标、人员、职位、职责、关系、信息。

6:制定维修保障计划,组织实施作战训练维修保障、质量检验、质量控制、安全管理、业务技术训练,维修设备、技术文件资料管理和维修信息的采集、处理、分析等。

7:指令包括规范航空装备使用、维修的各种细节、规程、规范、规则、标准、规定和技术通报。

主要有飞机维护规程、工作细节、维修技术标准、技术通报。

8:履历本管理三关:一把飞行时间统计关、二把履历本接收关,三把履历本填写关。

9:航空维修信息管理流程包括信息的收集、处理、存储、反馈与交换以及信息利用情况的跟踪。

问答题1:航空维修的内容(1)航空维修设计基本任务就是从设计制造上保证航空装备具有良好的维修品质,并提供一个经济而有效的维修保障系统。

浅析可靠性维修思想在航空维修中的应用

浅析可靠性维修思想在航空维修中的应用

reliability and maintainability, and analyzes the importance of reliability -centered maintenance in the modern aviation maintenance, explains the
application of reliability maintenance in the process of life cycle. Finally, it emphasize that we should establish the theory system in the aviation
this paper. There are methods based on function orthogonal characteristic and active current separate method. The corresponding detection systemsare is
空维修中的重要性,阐述了可靠性维修思想在航空器全寿命过程中的应用。最后强调在航空维修中要建立可靠性和维修性理论体系,以在保证
安全的前提下,降低维修成本和维修工作量,并对新维修思想的应用提出自己的观点。
Abstract: By reviewing the reliability issues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aviation maintenance industry,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basic concepts of
品,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维修时,使产 命已得到了高度利用,真正地到达了使用经济性的目的。视情维修

飞机维修程中的可靠性技术应用

飞机维修程中的可靠性技术应用

飞机维修程中的可靠性技术应用摘要:飞机在航行过程中,受到不可控因素的影响,将缩短飞机的服役时间。

飞机维修工程则是针对飞机内部产生的各类故障进行分析与处理,通过科学性的手段,提高飞机内部组件的稳定性,提高飞机设备运行质量。

本文则是针对可靠性在飞机维修工程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仅供参考。

关键词:可靠性,飞机维修工程,动力机构。

1飞机维修工程飞机维修工程中的可靠性,可以看成针对飞机现有运行体系实现完善的一种过程,保证飞机的稳定运行。

从维修理论来看,可靠性是围绕飞机内部组件呈现出的数据信息进行确认的,只有这样,才可确保各项数据信息在分析与罗列时,可满足飞机安全运行诉求。

可靠性维修是全过程作用于整个飞机运行模式内的,在飞机框架、运行程序等因素的加持下,保证各类检测与维修工序按照相对应的程序执行,强化实际维修质量。

从飞机维修工程的发展历程来看,维修初期是以预防性为主。

此类维修方式主要是通过固定的框架,在规定时间节点内,按照维修大纲,对飞机内部组件进行运维处理,保证飞机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内耗磨损问题、故障问题等及时得到解决,这样一来,便可有效确保飞机在服役期间运行的稳定性。

但是预防性维修模式相对于飞机动态运行模式则呈现出单一性问题,即为预防性维修模式只是在固定的周期下进行维修,一旦飞机出现偶发性故障的话,将加大飞机运行的安全隐患。

在技术体系、工艺理念的优化更新下,飞机设备上的各类电子元件、操控系统等呈现出复杂化运行特点,原有的预期性维修方法俨然无法满足现代化技术支撑下的飞机维修。

可靠性则是在预防性基础之上,通过对飞机运行模式、内部结构变动趋势等,设定出更为完整的运维体系,通过定时、视情、实时监控于一体的维修体系,对飞机在静止与工作状态下的各类数据进行监测与分析,解决飞机设备中存在的故障问题,确保飞机在服役期间运行的安全性。

2飞机维修工程中的可靠性技术飞机维修工程中的可靠性可以看成是在固有运行模式下,通过对相关组件、技术体系所呈现出的运行极限值为切入点,制定相对应的维修工序,保证在维系体系中,可提高整体运行质量。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航空维修思想探讨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航空维修思想探讨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航空维修思想探讨通过回顾航空维修理论及技术的发展历程,分析了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思想的优越性,阐述了几种航空维修方式各自的特点,指出了新维修思想所带来的革命性成果,即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降低了维护成本和维修工作量。

最后,对新维修思想在我国的应用途径与前景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标签:可靠性;航空维修;视情;事后1 航空维修思想的发展过程航空维修是随着飞机的诞生而出现的,它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航空维修经历了从经验维修、以预防为主的传统维修阶段到以可靠性为中心和逻辑决断法的现代维修阶段。

1.1 传统的维修思想按照传统的观念,航空维修就是对航空技术装备进行维护和修理的简称,即为保持和恢复航空技术装备实现规定功能而采取的一系列工程技术活动。

其基本思想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也就是按使用时间进行预防性维修工作,通过定时检查、定期修理和翻修来控制飞机的可靠性。

这种以定时维修为主的传统维修思想将飞机的安全性与各系统、部件、附件、零件的可靠性紧密相联,认为预防性维修工作做得越多,飞机就越可靠,翻修间隔期的长短是控制飞机可靠性的重要因素。

西方通常将这种以定期全面翻修为主的预防维修思想也叫定时维修思想称之为“翻修期控制思想”。

1.2 现代维修思想的形成随着航空工业的发展,飞机设计及可靠性、维修性都有了极大提高,特别是余度技术的采用使飞行安全基本有了保障。

维修手段上检测设备日益完善,磁粉、着色、荧光、X光等无损探伤手段和电子计算机得到普遍运用。

详细的寿命统计资料的积累、疲劳对飞机结构影响程度的掌握,充实了维修经验和理论知识,使可靠性理论和维修性理论得到发展。

另外,维修的经济性、维修方针的适用性也越来越多地成为航空维修工作中必须考虑的问题。

自此,新的维修思想应运而生,“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现代维修思想在对传统的航空维修思想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对航空维修的历史经验和理论知识进行概括和总结,除了仍坚持传统维修思想中“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和定时维修方式的合理成份外,又在装备设计、维修手段、装备故障的宏观认识问题上进行了更新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于老化、衰退、退化的 状态。例如结构件因受
冲击振动、交变载荷的
作用,造成疲劳而断裂。
10.可靠寿命
可靠寿命是在规定的可靠性水平 r下,产品的实际使用寿命,记 为:Tr。
R(Tr ) r
R(t)
1
r
0
Tr
t
可靠度函数曲线
10.可靠寿命
a.中位寿命
当r=0.5时的可靠寿命称为中位寿命, 记为:T0.5 。
R(T0.5 ) 0.5
10.可靠寿命
b.特征寿命
当 r e1 时0.的36可8 靠寿命称为特征
寿命,记为: 。 Te1 R(Te1 ) e1 0.368
本讲小结
本讲介绍的主要内容有: 可靠性的基本定义 可靠度与不可靠度 失效率 平均寿命
先要从设计、制造入手,生产出固有可靠性高 的产品,然后在使用中加强科学管理,正确的 使用维修,使其使用可靠性达到或接近固有可 靠性的水平。可靠性在产品设计时已经确定, 在使用中不能提高只能维护。
4、可靠性的分类
产品在规定的条
固有可靠性件与下使,用无可故障靠持性;
续工作的时间或
概率
在两种可靠性的
基本可靠性与任务可靠性。 发展中先后形成
的方法及程序。
技术发展策略的变化; 可靠性与维修性管理的转变; 强调保障性要求; 重视测试性及故障诊断技术的研究; 推广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在可靠性领
域的应用; 加强机械设备的R&M研究; 深入研究软件的R&M。
可靠性与费用的关系
费 用
总费用
使用修 理费用
生产费用
可靠度
下列三个事件是等价的: “产品在时间t内完成规定的功能” “产品在时间t内无故障” “产品的寿命T大于t”
R(t)
1
0
t
可靠度函数曲线
用频率来估计概率
设有N个同名产品,从开始工作到t时刻的累 积故障数为n(t),正常工作数为N-n(t),如果N 足够大,在该时刻的无故障工作概率可用它的 无故障工作频率来替代。这种可靠度称为经验
规定的时间
规定的时间是可靠性的核心。随着时间 的增长,任何产品的可靠性都是下降的,不 同的规定时间,产品的可靠性将不相同。
产品的质量指标:


1)性能指标:产品完成规定功能需
要的指标

2)反映产品保持其性能的能,
这类指标称为可靠性指标:可靠度、平均
寿命、失效率等。
2、可靠性的发展历史
1、萌芽阶段(40年代) 2、创建阶段(50年代) 3、全面发展阶段(60年代) 4、成熟阶段(70年代) 5、深入发展阶段(80年代)
改善可靠性管理,建立可靠性研究中心;
制定可靠性试验标准,发展新的可靠性试 验方法;
发展新的可靠性预计技术,颁发可靠性预 计手册及标准;
开辟故障物理研究新领域、发展新的故障 模式分析技术;
建立更有效的数据系统。
可靠性作为降低武器系统寿命周期费 用的一种有效的工具得到进一步发展。这 一阶段主要特点: 建立统一的可靠性管理机构; 建立统一的数据交换网; 制定出一套较完善的可靠性设计、试验及管理
的两个概念。
产品在规定的任务 剖面中完成规定功
能的能力。
4、可靠性的分类
反映了产品对维 修人力的要求。
固有可靠性与使用可靠性;
基本可靠性与任务可靠性。
优点:直接说明产品完成任 务的大小能力,不足:不能 反映产品对维修人力的要求。
5、可靠度与不可靠度
可靠性用概率来表示时就称为可靠度,记为R(t)。
F(t) P(T t)
F(t)
1
0 故障分布函数曲线 t
T的分布密度函数记为f(t),
t
F (t) 0 f (t)dt
从这个积分式,可以看到F(t)反映了失效 的累积现象。
设有N个同类产品,在t=0时开始使用或试验, 到t时刻有n(t)个产品出现故障,则经验不可靠度 为:
Fˆ (t) n(t) N
Pt T t t T t
(t) lim
t 0
t
8、平均寿命
设产品寿命T的密度函数为f(t),那么它的数学期望

E(T ) 0 tf (t)dt
E(T)称为产品的平均寿命,平均寿命是一个标志产品能工作多长时间 的量。 平均寿命是一个数值
这个公式表明:平均寿命在几何上等于R(t)与时间轴t所夹的面积。
1939年,英国在《适航性统计学注释》中 首次将飞机的可靠性作为概率的概念提出;
二战中,德国在V1火箭的研制中,提出了 系统可靠性的基本定律----串联系统的乘积 定律;
1949年,美国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可靠性 的学术组织“无线电工程师学会可靠性技术 组”。
52年,美国成立了“电子设备可靠性咨询组” 57年,美国“电子设备可靠性咨询组” 发表 了《军用电子设备可靠性》,这是美国可靠性 工程发展的奠基性文件。 成立了可靠性管理机构; 制定了可靠性工程大纲和可靠性标准; 建立了可靠性数据中心; 举行了各种可靠性学术会议。
本课程主要内容
一、可靠性的基本概念 二、系统可靠性分析
可靠性的基本定义 可靠性的分类 可靠度与不可靠度
失效率函数 平均寿命 故障规律
1、可靠性基本定义
可靠性是指产品在规定的条 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 定功能的能力。
规定的条件
规定的条件是指所设计出的产品的使用 条件、储存条件、维护条件以及使用维修人 员的技术水平等。
4、可靠性的分类
固有可靠性与使用可靠性;
基本可靠性与任务可靠性。
使用可靠性是产品在实际使用 时所表现出来的可靠性。体现 了使用、维修和环境因素对可
靠性的影响。
4、可靠性的分类
固有可靠性与使用可靠性;
基固不本有 能可可 超靠 过靠性 固性是 有与可可靠靠任性性务的。可最提靠高高水产性平品。,的使可用 靠可 性靠 ,性 首
(t )
规定的 故障率
使用寿命
早期故障期
偶然故障期
耗损故障期
t
早期故障期,由于设
计不完善、制造中的
(t )
缺陷、管理不当、检
验疏忽所造成的
t
偶然失效型的失效率
(t )
与时间无关,为一常 数。造成偶然失效的
因素都不严重。
t
失效率随时间的延长而
逐渐增加,这阶段是属
(t )
0≤R(t)≤1 0≤F(t)≤1
R(0)=1
F(0)=0
R(∞)=0
F(∞)=1
f (t)
f (t)
R(t)
F (t )
0
t
F(t)、f(t)和 R(t)关系
7、失效率函数
失效率是可靠性的一种基本参数,其定 义为:
产品工作到某时刻t尚未发生故障的条 件下,在该时刻后单位时间内发生故障的
条件概率,记为 。(t)
4、可靠性的分类
从应用的角度出发,分为固有 可靠性与使用可靠性;
从设计的角度出发,分为基本可 靠性与任务可靠性。
4、可靠性的分类
固有可靠性与使用可靠性;
基本固可有靠可性靠性与是任产务品可的内靠在性可。靠性,是
在设计制造过程中形成的。它与材料 和零部件的选择、设计、制造直到完 成的每个阶段有密切的关系。
Rˆ(50) N S(50) 90 0.9 N 100
Rˆ(100) N S(100) 70 0.7 N 100
与可靠度相反,规定:产品在规定的条 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没有完成规定功能 的概率为不可靠度,记为F(t)。不可靠 度函数也称故障分布函数或累积故障概率。
对于给定的时间t,如果工作的时间T小 于等于t,就是没有完成规定的功能,这一 随机事件的概率就是产品的不可靠度。即:
可靠度,记为Rˆ (t ) 。则有:
Rˆ(t) N n(t) 1 n(t)
N
N
例1 对100个汽车汽油泵作试验,工作到50千 公里时,有10个发生了故障,工作到100千公 里时,总共有30个发生了故障,求汽油泵在50 千公里时和100千公里时的经验可靠度。
解: N=100 t=50千公里时,n(50)=10 t=100千公里时,n(100)=30 Ns(50)=N- n(50)=90 Ns(100)=N- n(100)=70
设规定的时间为t,产品从开始工作到发生故 障的连续工作时间为T,如果T>t就称产品完成了 规定的功能。所以这一事件的概率就是可靠度。 即 R(t)=P(T>t)
式中,T是寿命,表示产品从开始工作到首次失效前 的一段时间。
可靠度是无量纲的,常用百分数来表示。
可靠度又称为产品的无故障工作概率或 正常工作概率。
8、平均寿命
平均是对整批产品而言 对不可修复产品,平均寿命为MTTF(平均
无故障工作时间) 对可修复产品,平均寿命为MTBF(相邻
两次故障之间的平均工作时间)
8、平均寿命
请同学们证明平均寿命这个公式


E(T ) 0 tf (t)dt 0 R(t)dt
9、故障规律
(t) 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称为故障规 律。产品发生故障的一般规律,符合 一条中间低、两端高的故障率曲线。 由于曲线的形状如同“浴盆”,习惯 称作“浴盆曲线”。
由于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 完成规定功能与没完成规定功能是相互对立 的事件,所以对一个确定的产品而言,可靠 与不可靠不可能同时存在。因此有:
P(T t) P(T t) 1

R(t) F (t) 1
可靠度与不可靠度函数的时间曲线
1
可靠度 曲线
不可靠度 曲线
0
t
R(t)、F(t)性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