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三年级下册《古诗三首》(教案)《绝句》《惠崇春江晚景》《三衢道中》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材解析:《绝句》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美丽的景色。
前两句描写了春天美丽的景色,后两句具体描写燕子和鸳鸯,一静一动,生动地表现出春天充满生机而又自然和谐的气氛。
《惠崇春江晚景》是苏轼为惠崇的画题的诗。
诗中既依画面所绘,又融进作者的想象,刻画了一派江南春天的景象。
《三衢道中》是诗人游浙江衢州三衢山时写的,写出了他对旅途风物的新鲜感受。
全诗明快自然,极富有生活韵味。
古诗教学,吟诵是重点,在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指导学生注意诗歌的韵律、节奏和情感。
让学生结合插图,自读了解诗中写了哪些景物,然后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从感觉、色彩、气味等方面想象景物特点并且在交流中使认识更加清晰。
调动多种感官体验,充分感受诗的韵味,理解诗意。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及字卡、词卡。
学生准备:预习生字词,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欣赏图片,激情导入1.出示图片: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看到这美丽的景色,你的头脑里跳出了哪些描写春天的词语?我们一起来说一说吧!2.你们又想起了哪些古诗呢?预设:《春晓》《咏柳》。
3.春天在我们的眼中是美丽的,今天我们学习的《古诗三首》中的前两首古诗,就是描写春天的,我们一起看一看在诗人的眼中春天是怎样的。
4.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以色彩明丽的图画刺激学生的视觉,调动积极性,在头脑中搜索“春天”,激起探究古诗内容的欲望。
二、解读诗题,了解作者1.质疑:第一首诗,是描写春天的诗,但是,从题目怎么也看不出与春天有关。
“绝句”是一种诗歌体裁,它的特点是每首诗共四句,每句一般为五个字或七个字,五个字的简称五言绝句,七个字的简称七言绝句。
诗人以“绝句”为题,是因为事先没有想好题目,就用这种诗的体裁名称作了诗题。
2.了解作者。
学生汇报搜集到的资料。
老师做适当的补充。
杜甫,字子美,汉族,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三年级下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案

古诗三首本课由《绝句》《惠崇春江晚景》和《三衢道中》三首古诗组成,第一首是五言绝句,后两首是七言绝句。
这三首诗描绘了春夏时节的景色。
《绝句》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描绘了草堂浣花溪一带明丽和谐的春日美景,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诗句通篇写景,一句一景。
诗人以“迟日”领起全篇,突出春天阳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使诗中描写的景物有机地组合为一体,构成一幅明丽的春日景色,并在句尾以“丽”“香”突出诗人强烈的感觉。
后两句是工笔细描的特写画面,“泥融”“沙暖”呼应“迟日”,用“飞”和“睡”描摹燕子与鸳鸯,一上一下、一动一静、一忙一闲,相映成趣。
《惠崇春江晚景》是宋代诗人苏轼为惠崇的画作所写的题画诗,再现了画中的江南早春景色。
前三句写了六种景物:竹子和竹外开放的桃花,江水和水上浮游的鸭子,布满地面的蒌蒿和刚发嫩芽的芦苇。
从江岸到江面再到江边,逼真地再现了画中江南早春的主要景物,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
第四句写诗人的联想,诗人由满地的蒌蒿和几个芦芽,联想到“河豚欲上”,写出了画中无、情理中有的事物,引人遐想。
诗人紧紧抓住并突出自然景物在季节转换时的特征,以“三两枝”“鸭先知”“芦芽短”“河豚欲上”传神地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早春图。
“暖”“欲”两字借想象和联想点活画面,写出了视觉之外的春水方生的暖意和这股暖流之下“河豚欲上”的信息,写出了画家难画之状和未画之意,使全诗灵动鲜活,意境清新而自然。
《三衢道中》是宋代诗人曾几所作,描写了梅子成熟时节诗人游三衢山的见闻感受,展现了浙西山区明媚清丽的风光。
前两句写出游的天气和路线。
江南梅子成熟季节一般多雨,恰逢多日不见的连续晴天,所以诗人强调“日日晴”,“晴”为全诗赋予了明丽的色彩,奠定了明朗愉快的感情基调。
“却”是“再,又”的意思,道出了诗人高涨的游兴。
后两句写游玩归途中的所见所闻。
“绿阴不减”既表示归途中看到的景致并不比来时少,又写出了诗人游兴未减,兴致更浓。
“添得”和“四五声”衬托出深山的幽静。
三年级下册部编版第一单元《古诗三首》教案

2. 结合关键字“丽、香”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展开想象,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教学准备
课件
集体备课
二次修改
一、词句引入,揭示课题
1.师生对话,回忆关于早春、初夏的词语。
出示一组早春的词语和一组初夏的词语,在朗读中体会表达这两个季节词语的细微差别。
春暖花开 柳绿花红 万木争春
草长莺飞 烈日当空 绿树成荫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融、燕、鸳、鸯”等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绝句》。
3.读懂古诗的意思,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写本课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诵,背诵并默写。
3.理解古诗的意思,及其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
1. 背诵《绝句》。
2.能有感情地朗诵,体会诗人愉悦的心情。
3.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集体备课
二次修改
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由《绝句》《惠崇春江晚景》和《三衢道中)三首古诗组成,第一首是五言绝句,后两首是七言绝句。
这三首诗描绘了春夏时节的景色。
“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
”是本单元的两个语文要素,也是本课要落实的语文要素。
因为一二年级学生学习了“读句子,想画面”,三年级上册学习了“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四年级上册又将学习“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教师要关注不同语文要素之间的内在关系,做好本课语文要素的落实。
二.教学目标1.会认“鸳、鸯”等6个生字,会写“融、燕”等1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绝句》。
3.能借助课文注释和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出诗中描绘的景象。
三.重点难点能借助课文注释和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三首诗分别写了怎样的景象,感受春天和初夏的美好,体会诗人观察的细致,激发观察了解大自然的兴趣。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板块一自读课文,读准字音1.认识三衢山,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三衢山风光图片。
宋代诗人曾几在游览三衢山后写下了这样一首诗——《三衢道中》。
(2)板书诗题,读好诗题。
【设计意图】欣赏三衢山风景,初步感知三衢山之美,为下面学习古诗做铺垫,同时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初读古诗,读出节奏。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读诗,学生评价朗读效果,教师点拨易读错的生字。
(3)教师范读,读出节奏。
(4)全班齐读。
板块二走进古诗,寻“三衢”美景1.课件出示思考提示。
课件出示:(1)诗人是什么时候游三衢山的?他沿途看到了什么?在课本上用“”画出来。
(2)请画出诗人游玩的路线。
(3)诗人游三衢山时的心情是怎样的?2.小组合作,交流汇报。
小组内交流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
(1)游玩的时间。
①诗人是什么时候游三衢山的?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②“梅子黄时”是指什么时候?拓展诗句,理解“梅子黄时”。
三年级下册 语文 1 古诗三首 《绝句》 《惠崇春江晚景》 《三衢道中》 教案设计

三年级下册语文 1 古诗三首《绝句》《惠崇春江晚景》《三衢道中》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绝句》《惠崇春江晚景》《三衢道中》这三首古诗。
准确认读、书写诗中的生字词,理解诗句的含义。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想象画面等方式,体会诗歌的意境,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学习借助注释理解古诗内容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古诗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体会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之情,增强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背诵三首古诗。
感受诗歌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情感。
学习生字词,如“鸳鸯”“蒌蒿”“芦芽”等,掌握其读音和书写。
2. 教学难点透过诗句,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诗歌的意境。
例如在《惠崇春江晚景》中,理解苏轼如何通过文字展现出惠崇画作中的江南春景的动态美。
感悟诗人在诗中蕴含的情感,并能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联系。
如在《三衢道中》中,体会诗人行于三衢山中的愉悦心情以及这种心情背后的文化内涵。
三、教学方法1. 朗读法让学生反复朗读古诗,通过朗读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初步理解诗句的内容。
例如在教学《绝句》时,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再指名朗读,纠正读音,最后全班齐读,在读中体会诗歌的节奏。
2. 情境教学法借助多媒体资源,如展示与古诗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诗歌意境。
在学习《惠崇春江晚景》时,可以展示惠崇的画作或者江南春天的美景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诗中的景象。
3. 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讨诗句的含义、诗歌的意境等问题。
在学习《三衢道中》时,让小组讨论“梅子黄时日日晴”这一独特的时节描写背后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古诗就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第1课 古诗三首

第一单元可爱的生灵本单元以“可爱的生灵”为主题,编排了《绝句》《惠崇春江晚景》《三衢道中》3首古诗和《燕子》《荷花》《昆虫备忘录》3篇课文,多角度展现了大自然中生灵的可爱与美丽。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积累课文中优美生动的语句,感受自然万物的美好。
本单元的第一个语文要素是“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
二年级下册学习过“读句子,想象画面”,三年级上册有过“一边读一边预测,顺着故事情节去猜想”,都为本单元读文章想象画面的训练奠定了基础。
本单元的第二个语文要素是“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是对三年级上册“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的提升,本单元进一步体会、积累文中优美生动的语句。
教学时,要注重引导学生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想象画面,感受事物的美好。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试着把观察到的事物写清楚”,引导学生借助记录卡写一种植物。
《荷花》安排了仿写一种植物,为写清楚植物的样子、颜色等做热身,降低了习作难度。
分类 内容课时 教学要点 课文古诗三首2 1.认识41个生字,读准4个多音字,会写36个生字,会写29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古诗和指定的课文段落。
默写《绝句》。
3.能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
4.能积累“剪刀似的尾巴”等词语。
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并摘抄。
5.能仿照课文中的片段,写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
燕子2 荷花2 昆虫备忘录 1 口语交际 春游去哪儿玩 1 1.能向同学推荐春游值得去的地方,说清楚好玩之处和可以开展哪些活动。
2.在讨论交流时,能耐心听别人讲完,尽量不打断别人的话。
习作 我的植物朋友 21.观察一种植物,做简单的记录卡。
2.能借助记录卡,写清楚植物的样子、颜色等,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语文园地 交流平台 2 1.能体会语句的优美生动。
识字加油站2.能运用偏旁归类的识字方法认识“援、掷”等生字。
识记“救援、投掷”等词语。
3.能辨析近义词。
《古诗三首》(《绝句》《惠崇春江晚景》《三衢道中》)教学设计及反思

《古诗三首》(《绝句》《惠崇春江晚景》《三衢道中》)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目标
1.认识“融、燕”等11个生字,会写“融、燕”等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古诗内容,感受春天的美景。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生字,朗读背诵古诗,理解内容。
2.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1)展示春天的图片,引出课题。
(2)提问学生对春天的感受。
2.初读古诗
(1)学生自由朗读,圈出生字。
(2)教师范读,学生跟读,纠正字音。
(3)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3.精读古诗
(1)逐首讲解古诗的意思。
(2)分析古诗中描写的春天景色。
(3)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人的情感。
4.拓展延伸
(1)让学生说说自己眼中的春天。
(2)引导学生用诗句表达对春天的喜爱。
5.书写指导
(1)观察“融、燕”等字的结构和笔画。
(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3)学生练习书写。
教学反思:通过图片导入激发了学生对春天的兴趣,但在讲解古诗时,可以让学生结合插图更好地理解诗意。
在体会诗人情感方面,可以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感悟。
拓展环节可以让学生收集更多描写春天的古诗进行分享。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绝句;三衢道中;惠崇春江晚景》教案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绝句;三衢道中;惠崇春江晚景》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的基本知识和特点。
2.了解古诗的形式和语言特点。
3.理解古诗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4.能够背诵和朗读古诗。
5.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古诗的形式和语言特点。
2.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解古诗三首绝句;三衢道中;惠崇春江晚景。
2.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课件讲解古诗的基本知识和特点,帮助学生了解古诗的形式和语言特点。
2.诵读法:老师和学生一起诵读古诗,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情感和意义。
3.分组讨论法:将学生分组,让学生互相交流,分享对古诗的感悟和理解。
4.扩展阅读法:推荐相关的诗歌作品,鼓励学生进行阅读和欣赏,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步骤1.导入环节1.播放一段与古诗相关的视频,引发学生的兴趣。
2.询问学生对古诗的了解和想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
2.讲解古诗1.通过课件讲解古诗的基本知识和特点,介绍古诗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使学生了解古诗的背景和文化价值。
2.讲解三首古诗的背景和作者简介,帮助学生了解古诗的生活和时代背景,理解古诗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3.详细讲解古诗的形式和语言特点,包括格律、韵脚、修辞等方面,并结合例子进行讲解,使学生掌握古诗的写作技巧和语言运用能力。
3.诵读古诗1.老师和学生一起诵读古诗,帮助学生了解古诗的语感和音韵,加深学生对古诗的印象和理解。
2.进行小组诵读比赛,让学生在诵读古诗的过程中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
4.分组讨论1.将学生分组,让学生互相交流,分享对古诗的感悟和理解。
2.指导学生分析古诗的意义和情感,运用所学的诗歌鉴赏方法进行分析和解读,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5.扩展阅读1.推荐相关的诗歌作品,鼓励学生进行阅读和欣赏,了解更多的古诗知识和文化背景。
2.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鼓励学生发掘自己的诗歌天赋和创作潜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融、燕”等7个生字;会写“鸳、鸯”等12个生字。
2.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芦芽、河豚、阴”等词语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
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并默写《绝句》。
感受诗中蕴藏的春天的情趣。
教学重点: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默写《绝句》。
教学难点: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古诗大意。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找有关春天的诗句。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课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明确任务
1、导语导入:我们唐代有两位著名诗人,一位享有“诗仙”美称的李白;另一位则被称为“诗圣”的杜甫。
杜甫的诗在唐代诗作中享有极高的声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杜甫写的一首绝句。
板书课题
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学习《绝句》这首古诗。
3.补充绝句知识。
绝句是诗歌的一种体裁,按照每句字数,可分为五言绝句、七言绝句。
【设计意图:导语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了解绝句是诗歌体裁。
】
二、初读古诗,感受节奏
1.出示初读要求:(1)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同桌互相正音。
2.逐句朗读检查。
课件出示“迟日”“泥融”“鸳鸯”等词语,并正音。
3.教师范读、学生练读。
4.齐读古诗,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
三、了解诗意,想象春景
1.杜甫的诗中有画,结合课本插图自读古诗,看看诗中画了什么?并展开想象。
诗中有日、江山、春风、花草、泥、燕子、沙、鸳鸯。
2.用自己的话描述出诗中的画。
师相机总结古诗的意思。
2.诗中不仅有美好的春色,还有气味呢?
诗中写到:迟日江山(),春风花草()。
3.美丽的春色吸引了许多小动物们。
自学三、四句: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4 .诗句中小燕子在做什么?为什么飞来飞去?诗句中一对鸳鸯在做什么?为什么睡得这么香甜?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读诗想象、看课本插图并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诗的大意,感受诗中所写的春天的美景。
从而产生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
四、当堂小结,鼓励背诵
引导学生根据诗意背诵并能当堂默写
第二课时
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l.惠崇是北宋著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2.简介诗人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
二、自学自读,熟读诗句。
出示自学要求: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三、深入探究,了解诗意
1.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味。
提醒学生注意停顿。
(板书古诗并画出停顿)
2. 春江晚景这幅画描写的是哪个季节?你能从这首诗中找到春天的足迹吗?
(桃花,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芽从土里钻出来。
)
3.这幅画一定很美,边读边想象诗中的画面。
(1)你们认识蒌蒿、芦芽、河豚吗?师解释。
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
芦芽:芦苇的嫩芽。
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
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2)学生描述诗中的画面内容。
师提问:诗中哪几句是描写画中的内容(前三句),那最后一句是什么呢?(诗人的想象)。
(3)师生共同总结古诗意思,当堂背诵。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结合注释了解诗意。
】
四、当堂小结,生谈感受
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根据诗人抓住春天的景物,让学生感受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
第三课时
一、导语引入,揭示课题
1.继续学习宋朝诗人曾几写的一首古诗,一起感受曾几笔下的春天。
2.强调曾是多音字
3.板书课题。
解释课题(三衢山的道上)
二、初读古诗,补充学法
1.师生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
2.学生根据古诗学习的方法自学古诗。
3.齐读1、2句。
经过自学,你学懂了哪个词或哪句诗?强调“泛”“尽”的意思?
【设计意图:回忆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很必要,“善教者授其法也”,鼓励学生提出新的学习古文的方法。
】
4. “梅子黄时”正是江南梅雨时节,难得有这样“日日晴”的好天气,因此诗人的心情很好,游兴愈浓。
指导学生读出1、2句的,体会诗人的心情。
5. 诗人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有些失望的时候,却听到树上的黄鹂,于是情不自禁地吟出了下面两句诗。
齐读3、4句。
6.此时诗人的心情一定是—惊喜的,指导学生读出诗人的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让学生充分感受诗人那种由失望到惊喜的心情变化。
】
7.齐读整首诗,读出诗人心情的变化。
(配乐朗读)
8.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全诗的意思。
三、总结全诗,拓展延伸
1.欣赏美丽的春色。
(播放视频)
2.用学过诗文描绘春色。
板书设计:
绝句
唐杜甫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三衢道中
宋曾几
心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