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教案全面版
《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优秀教案

《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简介1.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写作表达对生活中触动心灵的人和事的感悟。
培养学生运用文字表达情感和思考的能力。
提高学生对生活中美好瞬间的敏感度和感悟力。
1.2 教学内容简介介绍写作的主题和目的,明确写作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触动心灵的人和事,培养观察力和感受力。
介绍写作的基本结构和技巧,包括开头、发展、高潮和结尾。
第二章:寻找触动心灵的人和事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发现生活中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激发写作灵感。
培养学生运用感官和情感去体验和感受生活中的美好瞬间。
2.2 教学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生活中经历过的一次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引导学生通过描述细节和表达情感来展示自己的体验。
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和分享触动心灵的故事。
第三章:写作基本技巧之一:开头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写作开头的技巧,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培养学生运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描绘来引起读者的兴趣。
讲解和示范写作开头的重要性和技巧。
学生练习写作开头,可以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学生互相交流和评价开头部分,给予建议和改进意见。
第四章:写作基本技巧之二:发展4.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通过具体细节和事件来发展故事情节。
培养学生运用描写和对话等手法来展示人物情感和性格。
4.2 教学活动讲解和示范写作发展的技巧,如何通过事件和细节来展示主题。
学生练习写作发展部分,注重人物的情感变化和内心活动。
学生互相交流和评价发展部分,给予建议和改进意见。
第五章:写作基本技巧之三:高潮5.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如何构建故事高潮,引起读者的共鸣和紧张感。
培养学生运用冲突和解决冲突的手法来增加故事的吸引力。
5.2 教学活动讲解和示范写作高潮的技巧,如何通过冲突和解决冲突来推动故事发展。
学生练习写作高潮部分,注重情感的爆发和故事的转折。
学生互相交流和评价高潮部分,给予建议和改进意见。
第六章:写作基本技巧之四:结尾帮助学生掌握结尾的技巧,使文章结构完整、余味无穷。
《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作文教学设计

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引言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人和事,有些人和事深深地触动了我们的心灵,带给我们强烈的感动和体验。
写作是一种表达感受的方式,通过文字记录下这些人和事,不仅能够留下美好的回忆,还可以让更多的人感受到这些触动心灵的故事。
本次作文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探讨心灵共鸣的写作技巧,帮助学生创作出更加触动人心的作品。
教学目标1.了解“心灵共鸣”的概念及其在写作中的应用;2.学习“情感描述”的技巧,通过细腻的描写引起读者的共鸣;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感知能力,通过感性和理性相结合的写作,让作品更加真实且深入人心;4.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提升写作水平。
教学步骤第一步:了解“心灵共鸣”的概念及其在写作中的应用(30分钟)1.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相关案例的分析,让学生了解“心灵共鸣”的概念和写作中的应用;2.帮助学生掌握如何用简洁而真实的语言描述触动心灵的人和事,让读者与作品产生情感共鸣;3.引导学生从人物形象、情感表达、环境描写等方面入手,分析何种因素能够令人产生心灵共鸣。
第二步:学习“情感描述”的技巧(40分钟)1.通过阅读摄影作品、音乐、电影等艺术作品,让学生感受作品中的情感元素;2.结合上述艺术作品,教师讲解“情感描述”的技巧,如使用形容词和修饰语、比喻手法等等;3.让学生运用这些技巧,描述自己或他人经历过的触动心灵的场景或人物。
第三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感知能力(50分钟)1.给学生几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记录下细节与感受;2.让学生从这些细节中发现人物的个性、感受到的情感、呈现的场景等,从而推敲人物的背景故事;3.让学生根据得出的情感共鸣的主题,展开写作创作。
第四步:学生创作和互相交流(50分钟)1.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经历或是其他人的故事撰写文章,并对文章进行评价;2.分组讨论,并结合教师的引导,互相交流自己的感受和体验;3.教师为学生提供反馈和建议。
总结写作是一种身临其境的表达方式,只有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才能够让读者与作品产生感情上的共鸣。
高中语文:《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教案

高中语文《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写作中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情感表达来触动读者心灵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悟人生的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3. 增强学生的情感共鸣,提升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分析优秀作品中的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2. 学习通过细节描写、情感表达来表现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3. 进行写作实践,修改并提升自己的作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分析优秀作品中触动心灵的人和事,学习细节描写和情感表达的方法。
2. 难点:如何运用所学方法创作出触动心灵的作品。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分析优秀作品中的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写作经验。
3. 实践法:进行写作实践,修改并提升自己的作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激发写作兴趣。
2. 案例分析:分析优秀作品中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总结写作方法。
3.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写作经验。
4. 写作实践:根据所学方法,创作触动心灵的作品。
5. 作品展示与点评:展示学生作品,互相评价,教师指导。
6. 总结提升:总结本次课程所学,鼓励学生在写作中继续探索。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通过分析学生作品的深度和触动读者的程度来评价学生的写作能力。
2. 学生参与度的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小组活动和写作实践中的参与程度,鼓励积极发言和主动分享。
3. 学生自我反思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以促进写作技能的提升。
七、教学资源1. 优秀文学作品集:用于分析和学习触动心灵的人和事的表现手法。
2. 写作指导书籍:提供写作技巧和灵感来源。
3. 投影仪和白板:用于展示和记录关键点和学生作品。
4. 作文纸张和文具:供学生进行写作实践。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次课:介绍课程目标和内容,分析触动心灵的人和事的概念。
2. 第二次课:学习细节描写和情感表达的技巧。
免费语文教案006:心音共鸣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免费语文教案006: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免费语文教案006: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自由财富价值!!欢迎分享!!《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教案一、导言留心生活,思考社会,你就会发现身边有许许多多感动心灵的人和事,这是生活中的亮点,也是作文和生活的链接点。
感动虽然只是一刹那,但是,再现刹那,回味、挖掘刹那,又能让你在感动之余有所感悟――发现真情,启迪心灵,体味生活的真谛。
放开眼光,积累素材。
表达感动,让整个社会奏响和谐的旋律。
二、阅读探究阅读下面这篇文章,思考文中的人和事为什么能触动我们的心灵?匿名的大约我的出生与水有关,于是颇懂斯文的外公顺口给我起名叫淼儿。
在“淼儿、淼儿”的呼唤中我慢慢长大了,到了要上学的年龄时,爸爸觉得该有个体面的学名才对,便为我取了个挺大众化的名字,可家里人还是“淼儿、淼儿”地叫。
特别是妈妈叫得犹为响亮频繁。
我不知道为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听到家人再次叫我的昵称会让我感到不舒服。
我似乎觉得自己不受尊重。
终于有一天,当我再次听到妈妈叫“苗儿”时,我郑重地对她说:“妈妈,我有一个大名,不要叫我小名,好吗?”然后她带着她母亲震惊的表情走进了自己的房间。
但妈妈终究还是改不了。
那天是我16岁生日派对。
许多同学和朋友来了。
家里的小客厅里住满了人。
当我向每个人分发糖果时,我不停地说谢谢。
爸爸妈妈正忙着在厨房做饭。
当桌上摆着几盘美味佳肴时,平同学给我送来了一个大蛋糕。
我立即表示感谢,并打开了蛋糕盒。
我喊道:“妈妈,拿把刀来!”妈妈一边递过来一把瓜刀,一边叮咛:“淼儿,小心点!”“嗯!你原来的名字叫苗儿。
这是个有趣的名字!”平高兴地喊道,在空中做了一个别致的手势。
我的朋友们也亲切地笑了,我的脸涨得通红。
晚上,临睡觉时,我推开了妈妈房门。
倚着门框,又一次对她说:“妈妈,我不是说过嘛,别叫我小名!”语气里已有了几分不耐烦。
妈妈脸上呈现了一种复杂的表情,看了走进来的爸爸一眼,叹了口气:“对不起!高翔。
高一语文教案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表达与交流”专题《》教学实录师范启示,对话引导----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教学实录一.课前导入师:人生是一条浪花飞溅的长河,时光的流逝淡化了过去的记忆,但总有一些人和事在我们的心灵深处划下不可磨灭的痕迹,时时触动我们心灵的琴弦,激起心灵的阵阵涟漪。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六十秒,回顾一下,在你的生活当中,有那些人和事在你的心灵深处划下不可磨灭的痕迹,时时触动着你心灵的琴弦?六十秒后,请同学说出来让我们大家共同分享。
二.话题探讨师:哪位同学先说说,让我们大家分享分享?生1:在我一生中最让我难忘的是我的一个初中同学。
我以前学习很槽糕的,是他给了我很大的学习帮助,在他的监督鼓励下,我才考到这里来。
我和他一起的好多事让我感动,比如有一次把我从网巴里逮出来,我发火了……生2:前段时间和妈妈去看好莱坞的大片《金刚》,电影里的大猩猩爱哪个美女(生笑),最后被枪杀,它从高塔上掉下来的那一瞬间,看着自己心爱的姑娘那绝望痛苦的表情最让我感动。
生3:生活中最让我感动的是我妈妈,我长这么大了还从来没有发现她骂我打过我,当我犯错的时候,她也没有生气,都是温和地教育我,给我讲一些相关的故事来启发我认识自己的错误。
……师:刚才我们大家一起分享了这几个同学的最感动的人和事。
其实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可是,大家作文时却常常感到生活平平淡淡,没有什么东西可写。
同学们想没有想过这是什么原因呢?生:(摇头)……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解答这个“谜”。
请同学们打开书79页,我们一起来学习和讨论《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多媒体出示标题)三.文本探谜师: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话题探讨”,看哪个同学最先找出这个“谜底”?(学生边阅读边勾画)生1:我们之所以觉得没有东西可写的原因是缺少对生活的敏感。
师:你对“敏感”这个词是怎么理解的呢?生2:我觉得应该是一种观察力吧!师:你的理解非常好!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我们缺少一种发现美的眼光。
高中语文:《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教案

高中语文《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写作中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来触动读者的心灵。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悟人生的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3.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与事、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提升学生的情感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第四章:通过细节描写触动心灵分析细节描写的重要性学习细节描写的方法和技巧练习运用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2. 第五章:借助情感表达触动心灵理解情感表达在写作中的作用学习情感表达的方法和技巧练习运用情感表达展现人物内心世界3. 第六章:运用修辞手法触动心灵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学习如何运用修辞手法增强文章感染力练习运用修辞手法进行写作三、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优秀作品中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写作技巧。
2.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就某一主题展开讨论,培养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3. 练习写作:布置相关主题的写作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写作水平。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等方面的积极性。
2. 写作练习:评估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对细节描写、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的运用程度。
3.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反馈,以便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相关章节内容。
2. 案例素材:优秀作品中涉及细节描写、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的实例。
3. 辅助教材:与本课程相关的写作指导书籍、文章等。
六、教学内容4. 第七章:描绘生动的场景理解场景描写在写作中的重要性学习场景描写的方法和技巧练习运用场景描写营造氛围5. 第八章:构建深刻的主题引导学生挖掘和表达文章主题学习如何通过故事情节、人物塑造等方面来展现主题练习运用主题思考进行写作七、教学方法1. 情景模拟:创设相关场景,让学生进行实地描写练习,增强场景描写的生动性。
2. 主题讨论:引导学生针对某一主题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挖掘和展现主题。
心音共鸣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教学案华润高中2011级语文组【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善于发掘生活中的感动点。
2、培养学生做生活有心人,克服被动写作,主动表达自己的情感,让中学生的作文写作回归到写真人真事上。
【教学重点】搜集大量有关感人的资料,选择典范例文,启发学生思考:怎样的事才是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教学难点】搜集大量有关感人的资料,选择典范例文,启发学生思考:怎样才能写出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方法指导】先读材料,后讨论点评,再实际操练。
【教学过程】一、导入又是一年秋风时节,每每桂花飘香,我都会沉浸在无边的喜悦与哀伤之中,人生就是这样,犹如一条浪花飞溅的长河。
时光的流逝淡化了过去的记忆,但总有一些人和事在我们的心灵深处划下不可磨灭的痕迹,时时触动我们心灵的琴弦,激起心灵的阵阵涟漪。
二、说说那些感人的事让我感动的事情太多,然而,有那么一件事会永远存留在我心底,就算有尘封一天,但永远不会忘记。
2009年的夏天,我走进了华西口腔医院13楼,那里有一群拥有“上帝之吻”的孩子。
看到他们的第一眼,有一丝恐惧、一丝怜惜,身为母亲的我,内心开始撕扯的痛,不能自已!也许,他们没有姣好的面容,没有清晰的发音,甚至没有光明的未来,但是他们却有着天真的笑容,纯净到没有一丝杂质。
正是这样一个眼神,让我终生难忘。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六十秒,回顾一下,在你的生活当中,有那些人和事在你的心灵深处划下不可磨灭的痕迹,时时触动着你心灵的琴弦?六十秒后,请同学说出来让我们大家共同分享。
三、看看那些感人的事。
(看图片、学生找出感人的地方——逐幅展开,学习小组代表回答)生活中有太多感动。
我们感伤于老人的劳累,感伤于孩子贫穷与天真,感动于军人钢铁般的意志,感动于生命再起的喜悦,感动于孩子的感恩。
一切的一切都让我们感动。
四、听听那些感人的事(学习小组分工,部分展示1,部分展示2)1、阅读《父亲》,找出触动你心灵的地方。
(学生展示)2、阅读《永远的蝴蝶》,找出触动你心灵的地方。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一《心音共鸣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教案

人教版必修一“表达交流”《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教案1.教学目标:(1).如何发掘感动点,通过细节描写,表现生活的美好和人性的美丽。
(2).观察生活,精心选材,写一篇记叙文2.学情分析:新课标要求高中学生要“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力求准确、鲜明、生动”,并且提出了高中生要“养成多写多改、相互交流的习惯,对自己的文章进行审读、反思,主动吸纳、辩证分析他人的意见。
乐于展示和评价各自的写作成果”。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这一写作专题要求学生能从生活中提炼素材,挖掘感动点。
对于高一新生而言,记叙文这一文体并不陌生,但如何在叙述生活经历中写出感动人心的文章就需要教师专业的指导。
因此在教学中,选取“亲情”这一常见的话题,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用学生的习作和视频来指正写作的方向和引起学生创作的欲望。
3.教学重点:观察生活,写一篇表现真情实感的记叙文教学难点:挖掘感动点,运用细节描写,定格瞬间4.课时安排:1课时5.课前预习和练习任务:(1).自学课本《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了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从哪些方面入手?(2).重点阅读黄方国《父亲》选段(3).下面这段文字,不够感人,请运用恰当的方法,加以修改,使之生动感人。
真正感受母亲深沉的爱,是在医院醒来的那个深夜。
那天夜里,我睁开眼睛,看着周围的环境,心里满是慌张。
我知道,这里是医院。
可是,我怎么会在医院呢?转过头,看见母亲侧趴在床边,她的手紧紧地握着我的手。
心头一阵酸楚,我转过头,眼泪流下来了。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背景乐:《时间都去哪了》)人情感的爆发,往往有其特定的“感动点”,第一次看到东方喷薄而出的朝阳,震撼于大自然的伟大;读到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对生命的美好有了更深的感受;听到纯净柔情的乐曲,内心也变得澄澈宁静。
那么在写作中如何发掘感动点,通过细节描写,表现生活的美好和人性的美丽?二、写法借鉴与指导(一)检查预习任务1.如何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生回答,师板书)2.学习黄方国《父亲》选段思考:文段哪些语句可见作者被感动?作者借助什么描写手法传达这份感动?(生讨论分析)3.师生共评学生习作,在实践中得出写作理论(多媒体展示)(例文一:转过头,一眼便瞧见母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准确表达自己的心灵感悟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感激之情和敏锐的感受力教学重点:1、学习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2、以记叙为主,综合运用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教学设想:指导作文,不能光指导写法,更要指导内容。
本单元是全套书的第一单元,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敏感,作文时要尽量发掘感动点,从自己的生活储备中提取曾经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教学步骤:课前准备1、课前布置预习“心灵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2、主动收集相关素材作家谈有感而发我写东西时是有感情的,没有感情时,我就不写。
──巴金《在四川省文学创作会议上的讲话》没有感情也就不存在真正的艺术。
──歌德艺术创作的过程不是靠逻辑思维,而是靠狂热的冲动来完成的。
──阿·托尔斯泰你自己要先笑,才能引起别人脸上的笑容。
同样,你自己得哭,才能在别人脸上引起哭的反应。
──贺拉斯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
──白居易《与元九书》你的感情只要有一点不真实,读者一下子就会念得出来。
所以,要对读者真实,首先要对自己真实,要把自己的真实感情写出来。
──冰心《写作经验琐谈》一、导入亲情是一盏灯,能在晦暗的时光里照亮自己;亲情是一个树,在你倦极而归时给你凭依。
纪伯伦曾说:你的朋友是你的土,你在那里怀着爱而播种,含着感谢而收获,从中得到粮食、柴草──亲情、友情是人类生活中最崇高温馨的部分。
十五、六岁的年纪,正是生命中独立意识成长的旺盛期──生活独立、精神独立,所以更需亲情友情的滋养与慰藉。
有爱浇灌的树木才会茁壮,有爱护卫的生命才能健康。
年轻的朋友,你应该正沐浴在亲情友爱的大河中,把你的故事、你的感受记录下来,以回报家人友人对你的爱。
二、阅读文章,讨论交流,营造氛围人的一生中,许多往事随着时间的流逝已忘却,但有一些不起眼的细节却依然那样清晰、那样动人。
在长河大川般的生命流年里,我有幸看到了生命中许多花开的细节,那样璀璨,那样芬芳,让我们一起回味……1、阅读文章,解读评析:细节郁建民黄昏,一对老年夫妇坐在阳台的摇椅上,面对满天晚霞,回忆起他们的年轻时代。
“你还记得单位组织的那次春游吗?大家一起正说笑着,你忽然在我身边蹲下来。
我一看,原来你在为我系松开的鞋带。
那时,追求我的人很多,可我却选择了你。
因为你是第一个想到为我系鞋带的男孩。
”“没想到这一系便系了一辈子。
”老头接过话头,脸上带着几分当年的“阴谋得逞”的笑意。
“还记得那次吃水饺吗?你坐在我对面,一直微笑地看着我。
还要我慢慢吃,别烫着。
等我吃完水饺,你才告诉我你要去出差了。
这时,离火车进站只有半个小时了,而你还要赶很长的一段路哩!你也真是,干嘛不早说!我多吃几个水饺对你来说,真的那么重要吗?”老头不搭话,只是微笑着,一如当年看着那个吃水饺的女孩。
“记得那次吵架吗?那是我们婚后的第一次吵架。
我很生气,打开箱子收拾衣服。
我动作很慢,希望你能说几句好话留住我。
可你却背对着我,一声也不吭。
我只好拖着箱子出门。
走在夜晚冷清的街道上,我有些害怕。
我忽然觉得,在这个城市里,只要走出家门,便没有什么地方可以接纳我,收留我。
于是我又自己回家了,可我一回来却发现你又不在家……“我找你去了。
我以为你会往东边走,东边人多,安全。
谁知你往西边走了。
”“西边人少。
我想,你要是来找我,你一下就可以看见我。
”“我没找到你,差点急疯了。
我回家看见你,冲你大发脾气。
我规定你以后吵架只准往东边走,而且不许超过500米。
”“也真是,我就那么等你来找。
我们哪像是吵架,倒像是小孩子过家家。
”俩人你一句我一句地说着,忽然都吃了一惊:我们想起来的怎么竟全是细节。
是啊,两位老人携手走过了大半生的风雨坎坷,其间,也经历了不少大悲大喜,大起大落,到最后,留在他们记忆深处的竟然全是相濡以沫的细微末节。
评析:这浓浓的爱,深深的情,萦绕在我们心间,环绕在我们周围。
怎样把这些动人的瞬间形诸于笔,让它们形象可感呢?这得借助于细节描写。
文章通过细节,把平常生活还原的有滋有味,人物的情深意浓通过细节表现出来。
手帕母亲有个习惯,在春夏更替的时候总会把一家大小的衣服分门别类地叠好。
又是5月份了,她照例收拾着衣物。
我躺在沙发上翻着一本旧杂志,茶几上一束纯白的栀子花发出浓郁的香。
“玲珑,你看,这儿有好多条手帕呢!”母亲突然转过身来对我说,似乎很兴奋。
“手帕?”我喃喃道,心底竟泛出一丝陌生和温馨。
我放下杂志,走到母亲身旁,她正在仔细地折着每一方手帕。
“你还记得这些手帕么?十几年的全在这儿啦。
你看,这块蓝色的,还记得么?你才四岁的时候,我常用一个镍别针将它别在你的外套上,给你擦汗,看着你在我前面颠颠地跑,手帕一荡一荡的,真像一只花蝴蝶呢!”母亲絮絮叨叨地说着,并不看我,完完全全地沉醉在幸福的回忆中。
我静静地听着,不敢吱声,我无法应和母亲——因为我什么也不记得了。
“还有这块白色红边儿的,是你十岁那年特意订制的。
看,上面还印着字哩——‘爱女玲珑十岁生日快乐’。
唉,日子过得真快,转眼就8年了,一眨眼的功夫。
”她轻轻叹息了一下,把脸对着我,可她那慈爱的目光却让我不知所措。
我是多么希望自己能记得这些往事啊,哪怕是模糊的、零碎的也好!我无法想像,为什么母亲如此细心地收藏着过往,如数家珍般道出我的点滴,她不是常常抱怨说人老了,记性坏了吗?我承认,我是彻底地将手帕的故事忘了,很随意地扔在了记忆的角落。
况且,现在也不时兴手帕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纸巾,薄如纱,白若雪,香似兰,装在一个很精致的塑料口袋中。
当我流汗了,取出一张,轻轻一擦,质感很好,且还有一阵隐约的香气,然后随手扔掉,多方便。
于是很自然地,手帕便不常被人记得了。
我的书包中全是柠檬香型的纸巾,手帕的概念变得淡然了,甚至要忘却。
若不是母亲无意中提起,我实在无法忆起这些手帕曾属于我。
我们这一代,我的思想很容易接受新的东西,也很轻易地会忘记一些什么,即便是最基本、最真实的爱。
而母亲则不同,她是岁月的收藏者,永远地走在我的身后,悄无声息地拾起我遗漏的心情和初始的纯真。
我感到眼中有些潮湿,低着头,轻声说:“妈,您怎么还记得这么多呢?”母亲沉默了一会儿,才回答说:“怎么会不记得呢?”她又像是在自言自语。
我的泪悄然落下,是啊,怎么会不记得呢?因为爱着,所以记得。
父亲黄方国父亲是三天前的一个下午到家的。
当时无人在家,他搁下背篓蹲在门口抽叶子烟。
楼上的张婆以为是盲流,呵斥他走开。
我向父亲求证此事时,他像犯了错的孩子,局促地搓着双手,目光游移,嗫嚅地说:“下次,我一定要穿周正点。
”家里不宽敞,我们把父亲和儿子安排在一间屋里。
父亲进屋不久,我就听见巴掌落在脸上的“啪”声。
开门一看,儿子正大吵大闹:“你脏,你脏,不准你亲我,滚出去!”我对儿子动了武,妻子对我怒目而视。
父亲垂着手,呆呆地站在一旁,这一夜很晚还听见父亲辗转反侧的声音。
次日早晨,妻用不友善的腔调对父亲交代:“茶几上有好烟,有烟缸,别抽叶子烟,别乱抖烟灰。
别动音响,别动气灶,别动冰箱,别动电视……”父亲谦恭地说:“叫我动,我也动不来的。
”中午我俩回来,看见满地的水,父亲正蹲在地上,拿着抹布,手忙脚乱地擦地板。
妻子一甩手进了卧室,“砰”地一声关了门。
父亲便立即又像做错了事一般,不知所措起来。
下午下了一场小雨,下班回来不见父亲。
父亲回来时,湿漉漉的头发搭在皱纹堆砌的额头,松树皮一样的手提着一个塑料袋。
他鞋也没有脱就进了屋,妻子“哼”了一声,又进了卧室。
父亲说:“我去买东西了,不会买,也不知你们缺啥,就琢磨着买了这些。
蜂蜜治胃病,你记着,一早一晚都要喝一勺。
她是用脑的人,核桃粉补脑。
孙儿胃口不好,瘦,就给他买了健脾糕,吃了开胃。
”父亲最后从贴身衣兜里拿出一个塑料袋,说:“这5 000块钱是我卖鸡卖猪攒的,都攒三年了。
我用处不大,你拖家带口的用得着,拿着。
我明天就回去了,你有空就回来,看看你妈的坟,你爷的坟。
没空回来,爸也不怪你,你们忙,单位纪律严呢!”说完父亲笑了一笑,摸出叶子烟,正要点,可能想起了妻的交代,又揣了回去。
父亲执意要走。
怎么留也留不住,我决定叫一辆出租车送他回去。
一生都没坐过小车的父亲不知怎么打开车门,他的手在车门上东摸西摸,一脸尴尬。
我上前一步,弯下腰来,打开车门,待父亲坐进车,再为他关上车门。
父亲伸出头来,一脸的幸福,他说:“儿啊,爸算是村里最有福气的人了。
”说完,抬手抹着眼圈憨憨地笑着看我,我霎时百感交集。
活在世上,活在城里,活在官场,我在许多人面前弯过腰,为许多人开过车门,但从没有为父亲弯过腰,开过车门。
父亲是农民,我是干部,父亲是庄稼人,我是城里人,父亲这辈子已无法超越我们的高度。
但我们能有今天,全仰仗父亲的奠基。
父亲为我们弯了一辈子腰,吃了一辈子苦,操了一辈子心,人到老年依然念念不忘为子孙分担忧愁。
但我们呢?给了他那么多不敬,仅仅为他开一次车门,就叫他心满意足,泪流满面。
那一弯腰,对父亲来说,是一种孝道和良知,对我来说,是向他及天下所有像他一样的父亲乞谅和深情致敬啊!以上三篇文章,一篇写事,两篇写人,都能触动人的心灵。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发掘感动点。
从自己的生活储备中寻找资料,要特别留意是什么人、什么事、什么地方曾使你的心灵受到了触动,要把它挖掘出来。
第二,提炼素材。
提炼素材的过程,往往是发掘主题、深化意蕴的过程。
要善于从触动心灵的人和事中提炼出有价值的东西:它为什么触动你?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要把这些感悟写出来。
第三,以记叙为主,综合运用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2、讨论交流,营造氛围:生命中花开的细节,也许就是那一个眼神,也许就是那件最浪漫的事,,让我们打开记忆的闸门,搜索这一个个动人的瞬间。
能言善辩者用一两句话倾诉,来个真情告白;不善言辞者可用图画绘出感人的瞬间;别出心裁者可展示照片、物品,来个触景生情。
学生讨论,小组发言,个人发言。
3、以读促写,指导写作:怎样写好细节:⑴细节描写要真实,要使得描写生动形象,在观察事物过程中,我们要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对事物作非常细致的观察。
⑵细节描写要能抓住典型细节,这样才更具有广泛性,有利于突出文章中心,从而给人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
⑶细节描写要个性化,精心锤炼词语。
在细节描写中,我们要选择恰当的词语,以期以少胜多,乃至一字传神。
⑷巧妙运用修辞。
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格,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变抽象为具体,使无形变为有形。
例文:前年除夕的夜,妈妈没有和我们一起吃团圆饭,而是去附近的庙里帮忙,一直帮到初一晚上。
那天妈妈一进门,爸爸那紧绷的面孔,如被火棍灼了一下,被愤怒激得通红,气得嘴唇发紫,声音发颤。
他对妈妈咆哮道:“你还回来干吗?滚!”妈妈不走,爸爸打了妈妈一耳光,顿时鲜血从妈妈的嘴里流出来。
妈妈哭着、骂着,我们护着妈妈求爸爸别打了,可是棍子还是一下下落下来,妈妈根本没有反抗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