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生态园总体规划说明书

合集下载

东莞生态园投资指南

东莞生态园投资指南

东莞生态园投资指南目录一、生态园概述二、投资环境(一)区域交通(二)基础设施(三)产业配套(四)口岸通关(五)人力资源三、产业规划(一)生态园用地规划图(二)园区功能分区(三)产业发展目标(四)产业发展重点四、产业准入(一)环境保护标准(二)项目应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三)入驻园区的项目与企业应满足条件一生态园概述2006年6月,东莞市委、市政府决定整合东莞东部快速路沿线寮步、东坑、横沥、企石、石排、茶山六镇汇合处约30、5平方公里的土地实施集约开发,建设东莞生态园。

这就是东莞市委、市政府在转型时期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既就是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建设生态文明与构建与谐社会的客观要求,也就是实现东莞经济社会双转型、实施新的产业战略、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承接载体与发展平台。

东莞生态园建成后,将与东莞城区、同沙、松山湖产业园共同形成‘四位一体’的东莞城市核心区,目标发展成为国家循环经济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东莞生态园发展定位:湿地生态园、高端产业发展及配套服务区;城市职能:东莞市城镇群协调发展的示范区、复合环境生态的综合发展区、具有岭南文化特色的城市休闲旅游区、现代产业发展及配套服务区。

东莞生态园强调生态环境修复与生态安全保护就是规划与建设的刚性原则;通过园区多样化的发展规划,表达东莞对岭南文化特色的传承,明确在湿地环境的保护与修复、旅游休闲活动、环保生态的生产与消费方式、新城市居住生活方式等方面所要表现的多元素的综合发展方向,并最终形成生态环境优美、体现湿地及岭南文化特色的、适宜居住、生活与创业的生态综合园区。

东莞生态园,生态文明与循环经济的崭新坐标。

二投资环境东莞就是一座拥有1670多年历史的古城, 也就是中国广东省新兴现代工业城市,以及全球重要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基地与采购中心。

2008年GDP达到3710亿元人民币,综合经济实力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4位,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制造业十大最具竞争力城市”、“中国投资环境百佳城市”、“国际花园城市”等称号;东莞已发展成为国际知名大企业与跨国公司投资中国的重要选择,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与地区的外商在东莞设立了14000多家企业,其中, 52家世界500强企业在东莞设立了82家企业。

生态园整体规划方案

生态园整体规划方案

生态园整体规划方案近年来,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逐渐增强,生态园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态园以生态保护和环境教育为核心,通过规划合理的植被、水系和动物群落,为市民提供了一个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场所。

为了保障生态园的可持续发展,整体规划方案必不可少。

第一部分:规划目标和原则生态园整体规划的首要目标是保护生态环境,提供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场所。

在此基础上,规划方案应考虑以下原则:1. 生态原则:生态园的植被和水系要与自然环境相协调,保留和恢复原有生物多样性。

2. 社会原则:生态园应满足市民需求,提供便利的交通、运动、休闲和娱乐等设施。

3. 可持续原则:规划方案要注重资源利用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采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第二部分:空间规划生态园的空间规划应考虑自然环境的现状和人们对自然的需求。

首先,应保护现有自然环境,保留原有植被和水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度的修缮和加强。

其次,应规划出多样化的场所,包括湿地、森林、草地等不同类型的生态区域,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此外,还应规划出各种活动空间,如步行道、自行车道、儿童游乐区等,以便市民可以进行户外活动和休闲娱乐。

第三部分:景观规划景观规划是生态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合理的布局和设计打造出美丽而舒适的景观。

为了实现景观规划的效果,首先应制定出合适的植物景观方案,选择适宜的树种和花卉,以形成丰富多样的植被景观。

其次,应根据地形条件和空间规划,规划出水景和山水景观,如人工湖、喷泉、瀑布等,以增加景观的层次感和美感。

同时,还应规划出公园家具和雕塑等景观元素,为人们提供休息和观赏的场所。

第四部分:设施规划生态园的设施规划是为了满足市民对于交通、活动和服务的需求。

首先,应规划出便捷的交通系统,包括停车场、步行道、自行车道等,以方便市民进出园区。

其次,应规划出娱乐和活动设施,如篮球场、足球场、儿童游乐区等,以满足市民的体育和娱乐需求。

此外,还应规划出服务设施,如餐厅、卫生间、草坪等,为市民提供便利的服务。

生态园设计说明

生态园设计说明

第一章xx生态园设计说明一、现状概述及分析1、区域位置xx生态园位于xx市xx镇,紧靠xxx,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气候宜人。

2、场地现状xx生态园占地面积约730余亩,四面环水,地势较低,内有池塘,水位较高。

3、规划设计依据①xxx人民政府的指导思想。

②xx生态园规划设计条件(立地条件、气候条件)。

③场地现状地形图。

④xx生态园经营定位与理念。

4、规划设计原则①功能性原则:集游览、垂钓、休闲、果品生产、农业示范为一体。

②生态性原则:强调生态园在城市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并将生态园建设成一个稳定的、优美的、有特色的、多彩的生态环境。

③经济性原则:种植果树,达到快速见效,充分利用场地条件,减少工程量,考虑生态园的建设成本。

④乡土性原则:体现xx镇的地方特色,种植乡土树种香樟水生植物与水生树木等。

二、立意及设计理念1、设计理念“体现xx的地方特色,创造集生态旅游、果品生产、农业示范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化生态园。

”xxx是一个富有水乡文化底蕴的历史名城,在设计中充分挖掘其人文历史科学,充满现代气息和时代感,针对生态园的特点,在原有的基础上,将池塘挖通,种植水生植物,构建一个相对稳定的、优美的生态环境。

2、立意①以体现植物景观为主体。

②以体现xx的地方水乡特色为背景。

③以人为本,体现人文生态。

④因地制宜,适地适树,根据生态园的立地条件,多选择适合当地的树种。

三、景点简介1、功能分区①水生植物种植区依托苏州水环境中心的技术优势,池塘内养殖各类水产,四周种植黄菖蒲、再力花、梭鱼草等各类水生植物,在岸边种植耐湿苗木,如落羽杉、中山杉等,营造一个多系统、多样的水生湿地景观。

②垂钓区充分体现休闲娱乐,同时修建钓鱼台,仓库、管理用房、停车场、厕所等基础设施,方便休闲垂钓。

③百果园区位于生态园核心区,占地约25亩,主要种植枇杷(冠玉、白玉)、石榴、梨(翠冠梨)、桃树(黄桃、水蜜桃)、葡萄等,种类繁多,称其百果园,品种繁多之意。

东莞生态园旅游规划

东莞生态园旅游规划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战略目标。以湿地生态为基础,具有丰富 内涵,并具备区域品牌、生态保护、产业 带动效应,集生态游憩、环境教育、休闲 度假、文化体验、商务旅游等多功能于一 体的国际化、开放式、5A级新型旅游区
区域目标-新城绿心东部引擎: 以旅游树形象聚人 气,营造高档人居环境和营商环境,提升区域价 值和发展动力,打造东莞东部绿心和发展引擎
东莞生态园旅游规划 要点
2010年4月16日
规划纲要结构
基础分析篇 战略与策划篇 规划与实施篇
规划纲要结构
基础分析篇 战略与策划篇 规划与实施篇
? 总则 ? 基础研究与现状分析 ? 相关案例研究
规划纲要结构
基础分析篇 战略与策划篇 规划与实施篇
? 战略与发展定位研究 ? 旅游开发总体策划
规划纲要结构
基础分析篇 战略与策划篇 规划与实施篇
? 总体布局 ? 旅游产品规划 ? 旅游容量与环境保护 ? 景观系统规划 ? 游赏系统规划 ? 市场营销规划 ? 游览设施规划 ? 基础工程规划 ? 土地利用协调规划 ? 资源开发利用的综合影
响及其调控 ? 规划实施与管理 ? 分期发展规划
基础分析篇
? 总则 ? 基础研究与现状分析 ? 相关案例研究
总则
规划范围: 东莞市中北部六镇交界的东莞生态园 征地范围,规划总面积 30.54平方公里。
规划期限: 2010年至2020年。其中2010年至2015 年为近期, 2015年至2020年为中远期。
规划目标: 坚持“旅游无限化(资源无限、项目 无限、空间无限、产业无限)”的发展理念,不 仅要注重景区的建设,同时要在市政建设、科技 园建设、工业园建设、农业园建设和各种配套项 目建设中融入景观因素和旅游因素,实现旅游开 发与园区(城区)建设一体化,将整个生态园建 设成为整体性的大旅游产品。

生态园规划说明

生态园规划说明

生态园规划说明一、背景介绍生态园是一个以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为主要目标的地区。

它旨在提供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教育和可持续农业等方面的发展。

本文将详细介绍生态园的规划和设计。

二、规划目标1. 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促进物种多样性的保护和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2. 提供教育和研究机会:生态园将成为一个开展环境教育和研究的中心,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实地研究机会,促进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参与。

3. 推动可持续发展:生态园将致力于推动可持续农业和生态旅游等行业的发展,为当地经济增长提供支持,并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规划内容1. 功能区划分:a. 自然保护区:划定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保护和恢复濒危物种和生态系统。

b. 环境教育区:建设教育中心、展示馆和户外教室,提供环境教育和公众参观活动。

c. 农业示范区:推广可持续农业模式,提供农业培训和示范种植。

d. 休闲娱乐区:建设步道、观景台和休闲设施,为游客提供休闲娱乐场所。

2. 设施规划:a. 建设停车场、游客接待中心和服务设施,提供便利的服务。

b. 规划道路和步道网络,方便游客参观和交通运输。

c. 建设观景台、休息区和厕所等设施,提供游客所需的基础设施。

d. 建设展示馆、实验室和图书馆等科研和教育设施,支持环境教育和研究工作。

3. 生物多样性保护:a. 保护濒危物种和生态系统,建立保护区和野生动植物救护中心。

b. 采取合理的生态修复措施,恢复破坏的生态系统和栖息地。

c. 开展生物多样性监测和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持。

4. 环境教育和研究:a. 设立环境教育中心,开展环境教育活动,提供教学资源和培训课程。

b. 建设展示馆和户外教室,展示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提供实地研究机会。

c. 开展科研项目,推动环境科学和生态学等领域的研究和创新。

5. 可持续发展:a. 推广可持续农业模式,提供农业培训和示范种植,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生态园整体规划方案

生态园整体规划方案

生态园整体规划方案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生态园成为了人们休闲娱乐和生态保护的重要场所。

为了打造一个绿色、生态的休闲公园,我们制定了生态园的整体规划方案。

二、规划目标1. 打造一个生态平衡、资源循环利用的绿色公园;2. 提供丰富多样的生态景观和休闲设施;3. 引导公众加强环保意识,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三、生态保护与恢复1. 确定生态园范围内的生态保护区,划定禁止进入的区域,保护植物和动物的生存环境;2. 通过植树造林、湿地修复等措施,恢复受损的自然生态系统;3. 控制入口数量,控制游客流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干扰。

四、景观设计1. 引入各类具有地方特色的植物,打造丰富多样的生态景观;2. 通过合理分布不同类型的植物,创造出自然过渡和和谐统一的景观效果;3. 增设人工湖泊,提供人工湿地景观,丰富园区水域生态。

五、休闲设施建设1. 建设步道系统,便于游客游览和观赏景点;2. 安装休息亭、凉亭等设施,提供休息场所;3. 增设户外运动场地,满足人们的休闲娱乐需求。

六、环保教育与宣传1. 设置环保主题展览馆,向公众普及环保知识和科学理念;2. 定期组织环保宣传活动,提高公众环保意识;3. 制作环保宣传资料,发放给游客,引导他们养成环保习惯。

七、管理与维护1. 建立生态园的管理机构,负责园区的日常管理、安全及环境保护工作;2. 招聘专业人员,定期对植物进行养护和更新;3. 制定生态园的规章制度,设立相应的管理措施。

八、经费保障1. 开展合作,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生态园建设和运营;2. 制定门票收入、租赁收入等的财务管理方案,确保生态园的可持续发展;3. 积极争取政府支持,争取生态园建设专项经费。

九、总结生态园整体规划方案旨在打造一个绿色、生态的休闲公园,提供优美的景观和舒适的休闲设施。

通过生态保护与恢复、景观设计、休闲设施建设、环保教育与宣传以及管理与维护等措施,共同促进了生态园的可持续发展,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健康、愉悦的环境。

生态园工作计划格式及范文

生态园工作计划格式及范文

生态园工作计划格式及范文目标:打造一个具有生态意识、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园,提供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

一、总体目标本次工作计划旨在推动生态园的可持续发展,为人们提供一个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空间。

通过各项活动和措施,提高生态园的环保意识,促进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实现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倡导。

二、具体工作安排1. 人员配备:组建生态园管理团队,包括生态园主管、环保宣传员、绿化工程师等,着重培训员工的环保理念和技能。

2. 环境整治:对生态园内的公共设施进行维护和改造,提升游客的游览体验,同时进行环境整治,清理垃圾,净化水体。

3. 绿化工程:在生态园内增加绿化面积,种植更多的植物,建立一些生态池塘,增加鸟类种群,提高生态园的生态环境。

4. 环保宣传教育:组织举办环保宣传教育活动,开展环保讲座、影视播放、文化展览等方式,提高公众环保意识,推动绿色生活方式。

5. 能源管理:优化生态园内的能源使用,推广节能技术,减少能源浪费,实施绿色能源利用,引导人们节约能源,保护环境。

6. 可持续生态建设:积极推进生态园的可持续发展,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提高生态园的自然环境保护意识,实现生态文明建设。

7. 联合社区参与:生态园将积极与周边社区合作,共同开展环保活动,建立社区环保合作小组,推动周边社区的环保行动。

8. 环保投入:为了推动生态园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有足够的经费用于环保措施的实施,包括环保设施的建设、环保教育宣传、环保培训等费用。

三、预期效果1. 生态园的环境得到改善,游客的游览体验得到提升。

2. 生态园内的绿化面积增加,植物种植比例提高,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3. 生态园内的环保宣传教育活动得到了成功推广,公众环保意识增强。

4. 生态园整体管理水平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得到提高。

5. 生态园与周边社区联合开展环保活动,社区环保意识增强。

6. 生态园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提升,获得更多社会支持和认可。

四、工作计划实施1. 确定工作计划:筹备工作计划,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分工、时间安排和经费预算。

东莞生态园总体规划

东莞生态园总体规划
2007年1月东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高标准规划建设松山湖大道两侧地区,推进四个街道、同沙、松山湖产业园与东部快速两侧统筹地带‘四位一体’的融合,做大中心城市规模,聚集各种要素资源,增强对全市的带动辐射作用。”“加快园区品牌建设、功能提升和资源整合,争取松山湖产业园尽快升格为国家级科技园区,并将东部快速路两侧统筹土地作为其配套园区统一开发。”
内源型经济与高端第三产业一直是珠三角经济发展的软肋。广东省十一五规划纲要指出,要逐步放宽民营经济的市场准入门槛,加大对民营经济的财税金融支持,增强内源经济在珠三角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影响力。
更为严峻的是,要素高成本时代的到来又令其失去了以往的比较优势,资本外迁、产业转移便成了必然。与此同时,珠三角地区外源型经济模式负面作用日益显现,大量出口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受到越来越多的反倾销调查,技术壁垒、环保壁垒、知识产权保护等成为许多企业产品出口难以逾越的障碍,令珠三角外源经济模式的优势受到挑战。
(2)以生态优先为前提
在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建设目的基础之上,通过水系改造、水体生态修复和水体景观规划建设等手段,不仅实现水系的合理保护和合理利用,更加强调维护区域生态平衡、改进环境质量、实现生态资源的多样化为目的。建立完整的生态框架、连续的生态廊道和系统化网络化的绿地系统,促进生态园“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的可持续的、生态空间与城市和谐相处的发展模式。
松山湖产业园的“高地效益”与生态园“集约重组”是最有效、最实在的竞优战略,力促东莞核心城市地区发展从城市产业链走向城市价值链。
在从“三位一体”到“四位一体”的发展格局中,“四位一体”的东莞中心城区将形成面积400多平方公里的东莞城市核心区,集合多元的城市功能,产生更大的城市活力,成为东莞核心城区规模化、集群化的功能资源,提升东莞在珠三角城市服务的水准和服务影响范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莞生态园总体规划说明书专家评审稿东莞生态园管委会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二〇〇七年十二月东莞生态园总体规划说明书目录前言 (1)第 1 章. 规划背景及范围 (1)第 2 章. 现状概况 (2)第 3 章. 园区发展策略 (4)第 4 章. 发展定位与规划规模 (6)第 5 章. 生态环境恢复规划 (7)第 6 章. 产业发展策略 (13)第7 章. 用地布局规划 (19)第8 章. 公共配套设施规划 (23)第9 章. 综合交通规划 (24)第10 章. 景观系统规划 (28)第11 章. 综合防灾工程规划 (29)第12 章. 环境保护规划 (34)第13 章. 环卫工程规划 (36)第14 章. 给水工程规划 (38)第15 章. 雨水工程规划 (39)第16 章. 污水工程规划 (40)第17 章. 电力工程规划 (42)第18 章. 通信工程规划 (46)第19 章. 燃气工程规划 (49)第20 章. 近期建设规划 (51)第21 章. 开发模式 (53)前言东莞生态园总体规划是在“东莞市东部快速路两侧(六镇)土地统筹规划”即生态园(新区)概念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修改完成。

六镇协调规划中主要从东莞市域甚至更大区域层面上,初步确定生态园的定位及“生态优先、以水为源”的规划构想,同时通过对六镇生态安全、用地布局、道路交通、市政配套、等的整合,解决了生态园同周边镇区的衔接。

东莞生态园将建成以生态为主的综合园区,打造成松山湖配套园区,成为东莞未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生态优先、治水为前、以绿为基、以水为源为原则,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实施大项目带动策略。

生态园的规划目标主要以东莞高端产业发展区。

东莞生态园应该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指导下的新型的、深度城市化发展模式的示范项目。

东莞生态园不是孤立地建设东部的“第七个镇”,而是以两级管理区的模式,统筹和集约六镇镇区各种发展资源,实现土地的高效和高质利用,实现东莞镇区高标准的城市化目标。

“整合空间,调整城市结构”是城市转型的关键;服务职能中心、交通设施、公共物品的建设是“整合空间,调整城市结构”的重要手段。

东莞生态园的规划建设将会以全新的社会资源观,梳理、重组东莞东部地区的城市服务链和产业链,塑造东莞“第三代新城”。

第 1 章. 规划背景及范围1.1 规划背景改革开放以来,东莞市经济社会迅速发展,一方面,形成了很强的经济实力及城市魅力;另一方面,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及土地利用方式大量地消耗了土地资源,使自身的资源优势逐渐减弱,并且严重的影响未来经济发展的后劲。

东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推进社会经济双转型,建设富强和谐新东莞”的发展战略,坚持产业升级与城市升级相统一,实施“优化、整合、提升”,由过去的资源主导型经济向创新主导型经济转变,加快“东莞加工”、“东莞制造”向“东莞创造”转变。

为了更好地推进双转型的战略思想,2006年6月,东莞市委市政府提出统筹整合东部快速路沿线地区,包括中北部的石排、企石、横沥、东坑、茶山、寮步六镇的城市建设,并划定围合的35平方公里用地,整合周边镇区土地,实施统一开发,以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促进城市均衡发展,并作为东莞新的经济增长点。

随后展开“东莞市东部快速路两侧(六镇)土地统筹规划”的编制工作。

2007年1月东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高标准规划建设松山湖大道两侧地区,推进四个街道、同沙、松山湖与东部快速两侧统筹地带‘四位一体’的融合,做大中心城市规模,聚集各种要素资源,增强对全市的带动辐射作用。

”“加快园区品牌建设、功能提升和资源整合,争取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尽快升格为国家级科技园区,并将东部快速路两侧统筹土地作为其配套园区统一开发。

”2007年5月31日,在市土地统筹办会议室主持召开了生态园建设工作会议,市政府领导提出加快推进生态园建设设想,要求2007年底尽快实现绿化、治水、道路三大工程启动。

并明确提出由中规院统筹协调东莞生态园及相关近期实施项目。

2007年8月底,东莞市委市政府批准通东莞生态园管委会成立。

1.2 项目意义1、珠三角地区----从竞次走向竞优全球化发展程度的加深,将导致区域生产体系与世界城市价值链的局部重组,这为珠三角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和机遇。

在全球化的影响下,珠三角城市的产业发展有两个重要的方向,一是自主创新(研发模块、品牌模块、标准模块);二是高端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服务业、商业贸易服务)。

而这两个发展方向需要以竞优战略为基础。

松山湖的“高地效益”与生态园“集约重组”是最有效、最实在的竞优战略,力促东莞核心城市地区发展从城市产业链走向城市价值链。

在从“三位一体”到“四位一体”的发展格局中,“四位一体”的东莞中心城区将形成面积400多平方公里的东莞城市核心区,集合多元的城市功能,产生更大的城市活力,成为东莞核心城区规模化、集群化的功能资源,提升东莞在珠三角城市服务的水准和服务影响范围。

2、东莞----实现社会经济双转型长期以来,以镇为单元的土地开发建设模式亟待整合、提升。

建设以生态(水)环境修复为特色的“公共产品”+”现代产业”--东莞生态园,就是要通过地区发展的统筹、协作,带动或影响周边镇区的规划建设和产业升级,促进该地区高标准城市化,支持新工作方式和新生活方式,彰显社会进步。

其中,治理寒溪河流域与东引河水系的生态环境,是为了建构与市域范围内环境生态相融合的东莞生态园永远不变的生态安全格局;利用道路系统、水系、生态系统整合城市空间的主干脉络;通过东引河道连通莞城,将使生态园融入核心城区空间。

“东莞生态园”也将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指导下的新型的、统筹城镇资源、创新发展模式的示范项目。

1.3 规划思路该项目不同于常规的总体规划,是一个即将面临实施的规划项目,可操作性要求更高,面临的问题也异常复杂,包括土地统筹、功能定位、产业选择、防洪排涝、水体整治、生态修复等等;规划范围也不是一个常规的城市发展地区,而是一个有特定要求的生态地区,对生态要素的基本认知及处理是项目展开的核心,也是生态园最大的特色。

本次规划以全新的社会资源观,梳理、重组东莞东部地区的城市服务链和产业链,明确生态园定位及产业选择。

在确保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园区水生环境,满足生态园防洪排涝工程要求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园区产业发展需求进行不同造价比选、投入产出效益比较,等多种方案明确提出造地方案,并在此基础上完成用地布局及相关配套设施。

水体湿地是生态园最显著的地域特征,是生态园之魂,通过水系改造、水生态修复和水体景观塑造,实现水系的合理利用,营造生态之水、景观之水、文化之水,使水系成为东莞生态园建设的最大亮点。

1.4 规划年限本次规划年限由2007年至2020年。

其中2007年至2010年为近期,2011年至2020年为远期。

1.5 规划依据(1)《东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2015)》(2)《东莞市域总体规划(2005-2020)》(3)《东莞市东部快速沿线(六镇)土地统筹协调规划》(2006)(4)《东莞市东坑镇总体规划(2004-2020)》(5)《东莞市茶山镇总体规划(2004-2020)》(6)《东莞市横沥镇总体规划(2003-2020)》(7)《东莞市寮布镇总体规划修编(2002-2020)》(8)《东莞市企石镇总体规划(2006-2020)》(9)《东莞市石排镇总体规划(2006-2020)》1.6 规划范围东莞市中北部六镇交界的东莞生态园征地范围,规划范围涉及到寮步、横沥、东坑、企石、石排、茶山六镇,规划总面积35.11平方公里。

考虑各镇返还用地为各镇独立管辖,本次规划用地汇总及统计均以扣除返还用地的31.71平方公里计算。

第 2 章. 现状概况2.1 现状条件2.1.1 地理位置规划区位于东莞城区以东,东部快速路两侧,西起寮步镇的石埗村,西至企石的东引河,南至横沥的新浦村,北至石排的燕窝村。

范围为寮步、东坑、茶山、石排、横沥及企石六个镇区围合相接的区域,原属于六镇的边沿地区。

2.1.2 交通状况现状区内对外主要道路包括东部快速路、石排大道等过境交通干道。

内部主要道路有东寮路、东安路、龙岗大道等,主要满足镇区间的交通联系。

目前,各镇之间的联系道路等级较高,联系较为便捷,但各镇内部支路等级较低,路面狭窄,且断头路较多,未形成有效的道路网系统。

2.2 自然特征2.2.1 气候条件规划区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靠近南海沿岸,受季风气候影响,四季分明,冬夏季风交潜明显,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日温差小。

夏季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冬季为偏北风,全年平均湿度为77.9%,年平均雨量为1600—1700毫米,最大雨量为3300毫米,最小降雨量为950毫米。

2.2.2 地质地貌及土壤规划区内地层属花岗岩、砂岩和页岩。

台丘多为坚硬、半坚硬的岩类,表层的风化土多为可塑——硬塑,容许承载力比较高,为工程建筑提供良好的地基持力层。

寒溪河两岸为冲积平原,历来是主要农田区,土地肥沃。

台丘坡地多已开发种植果树(荔枝、柑桔)。

规划区内地形属台丘平原区,丘陵台地多分布于东坑镇南部,平原则相对集中于东坑镇北部,即寒溪河两岸。

园内土壤包括河流冲积,谷底冲积,潮砂泥田、炭质黑泥田,冷底田等。

土壤类型为赤红壤和水稻土,呈酸性。

2.2.3 水文水质规划区北部濒临东江,内有大面积水域,区内水系发达,有寒溪河、南畬郎渠、大圳埔排渠等主要河流,池塘密布,河网纵横,其它低洼地区为密布的天然鱼塘及人工养殖池,另有一些天然的冲沟也存有水体,及易于积水的埔田区和围田区。

目前,规划范围内河流和排渠水体受到较为严重的污染,养殖池塘的水体质量相对较好,维持了较好的生态景观。

2.3 生态环境与旅游资源规划区内整体生态环境较好,环境质量基本稳定,空气质量较好,植被生长情况较好,生态特征以滨水湿地生态系统为主,所适宜的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常绿植被。

区内以低丘陵和平原为主,整体山势不高,错落有致,风景优美,主要的植被类型有常绿阔叶林、经济林和沼生植被,地带性植物丰富,有荔枝、小叶榕、乌桕、桉树、芦苇、荷花等。

动物种类繁多,昆虫和水生动物种类占有突出比重。

2.4 土地利用规划区内主要以非建设用地为主,其中水域面积最大,其次为基本农田和耕地,有少量的村庄,包括石步村、新围村,月塘村及麦屋村等。

在生态园内各镇区均有少量建设,但建设用地布局非常分散,且规模较小。

现状建设用地总面积为1.87平方公里,占园区总面积的5.90%,其中主要是村镇居住用地和工业用地,分别占到现状建设用地总面积的30.06 %和57.43%。

如表2-1所示。

2.5 现状问题长期以来,规划区属各镇独立发展的边缘地区,区内主要为非城市建设地区,拥有较好的生态环境基础,但在环境保护与生态整治、旅游资源利用、土地利用与开发上还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