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厂房与设施

第四章-厂房与设施
第四章-厂房与设施

第四章厂房与设施

第一节原则

第三十八条厂房的选址、设计、布局、建造、改造和维护必须符合药品生产要求,应当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污染、交叉污染、混淆和差错,便于清洁、操作和维护。

第三十九条应当根据厂房及生产防护措施综合考虑选址,厂房所处的环境应当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物料或产品遭受污染的风险。

第四十条企业应当有整洁的生产环境;厂区的地面、路面及运输等不应当对药品的生产造成污染;生产、行政、生活和辅助区的总体布局应当合理,不得互相妨碍;厂区和厂房内的人、物流走向应当合理。 6

第四十一条应当对厂房进行适当维护,并确保维修活动不影响药品的质量。应当按照详细的书面操作规程对厂房进行清洁或必要的消毒。

第四十二条厂房应当有适当的照明、温度、湿度和通风,确保生产和贮存的产品质量以及相关设备性能不会直接或间接地受到影响。

第四十三条厂房、设施的设计和安装应当能够有效防止昆虫或其它动物进入。应当采取必要的措施,避免所使用的灭鼠药、杀虫剂、烟熏剂等对设备、物料、产品造成污染。

第四十四条应当采取适当措施,防止未经批准人员的进入。生产、贮存和质量控制区不应当作为非本区工作人员的直接通道。

第四十五条应当保存厂房、公用设施、固定管道建造或改造后的竣工图纸。第二节生产区

第四十六条为降低污染和交叉污染的风险,厂房、生产设施和设备应当根据所生产药品的特性、工艺流程及相应洁净度级别要求合理设计、布局和使用,并符合下列要求:

(一)应当综合考虑药品的特性、工艺和预定用途等因素,确定厂房、生产设施和设备多产品共用的可行性,并有相应评估报告;

(二)生产特殊性质的药品,如高致敏性药品(如青霉素类)或生物制品(如卡介苗或其他用活性微生物制备而成的药品),必须采用专用和独立的厂房、生产设施和设备。青霉素类药品产尘量大的操作区域应当保持相对负压,排至室外的废气应当经过净化处理并符合要求,排风口应当远离其他空气净化系统的进风口;

(三)生产β-内酰胺结构类药品、性激素类避孕药品必须使用专用设施(如独立的空气净化系统)和设备,并与其他药品生产区严格分开;

(四)生产某些激素类、细胞毒性类、高活性化学药品应当使用专用设施(如独立的空气净化系统)和设备;特殊情况下,如采取特别防护措施并经过必要的验证,上述药品制剂则可通过阶段性生产方式共用同一生产设施和设备;

(五)用于上述第(二)、(三)、(四)项的空气净化系统,其排风应当经过净化处理;(六)药品生产厂房不得用于生产对药品质量有不利影响的非药用产品。

第四十七条生产区和贮存区应当有足够的空间,确保有序地存放设备、物料、中间产品、

待包装产品和成品,避免不同产品或物料的混淆、交叉污染,避免生产或质量控制操作发生遗漏或差错。

第四十八条应当根据药品品种、生产操作要求及外部环境状况等配置空调净化系统,使生产区有效通风,并有温度、湿度控制和空气净化过滤,保证药品的生产环境符合要求。洁净区与非洁净区之间、不同级别洁净区之间的压差应当不低于10帕斯卡。必要时,相同洁净度级别的不同功能区域(操作间)之间也应当保持适当的压差梯度。口服液体和固体制剂、腔道用药(含直肠用药)、表皮外用药品等非无菌制剂生产的暴露工序区域及其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最终处理的暴露工序区域,应当参照“无菌药品”附录中D级洁净区的要求设置,企业可根据产品的标准和特性对该区域采取适当的微生物监控措施。

第四十九条洁净区的内表面(墙壁、地面、天棚)应当平整光滑、无裂缝、接口严密、无颗粒物脱落,避免积尘,便于有效清洁,必要时应当进行消毒。

第五十条各种管道、照明设施、风口和其他公用设施的设计和安装应当避免出现不易清洁的部位,应当尽可能在生产区外部对其进行维护。

第五十一条排水设施应当大小适宜,并安装防止倒灌的装置。应当尽可能避免明沟排水;不可避免时,明沟宜浅,以方便清洁和消毒。

第五十二条制剂的原辅料称量通常应当在专门设计的称量室内进行。

第五十三条产尘操作间(如干燥物料或产品的取样、称量、混合、包装等操作间)应当保持相对负压或采取专门的措施,防止粉尘扩散、避免交叉污染并便于清洁。

第五十四条用于药品包装的厂房或区域应当合理设计和布局,以避免混淆或交叉污染。如同一区域内有数条包装线,应当有隔离措施。

第五十五条生产区应当有适度的照明,目视操作区域的照明应当满足操作要求。

第五十六条生产区内可设中间控制区域,但中间控制操作不得给药品带来质量风险。第三节仓储区

第五十七条仓储区应当有足够的空间,确保有序存放待验、合格、不合格、退货或召回的原辅料、包装材料、中间产品、待包装产品和成品等各类物料和产品。

第五十八条仓储区的设计和建造应当确保良好的仓储条件,并有通风和照明设施。仓储区应当能够满足物料或产品的贮存条件(如温湿度、避光)和安全贮存的要求,并进行检查和监控。

第五十九条高活性的物料或产品以及印刷包装材料应当贮存于安全的区域。

第六十条接收、发放和发运区域应当能够保护物料、产品免受外界天气(如雨、雪)的影响。接收区的布局和设施应当能够确保到货物料在进入仓储区前可对外包装进行必要的清

洁。

第六十一条如采用单独的隔离区域贮存待验物料,待验区应当有醒目的标识,且只限于经批准的人员出入。不合格、退货或召回的物料或产品应当隔离存放。如果采用其他方法替代物理隔离,则该方法应当具有同等的安全性。

第六十二条通常应当有单独的物料取样区。取样区的空气洁净度级别应当与生产要求一致。如在其他区域或采用其他方式取样,应当能够防止污染或交叉污染。

第四节质量控制区

第六十三条质量控制实验室通常应当与生产区分开。生物检定、微生物和放射性同位素的实验室还应当彼此分开。

第六十四条实验室的设计应当确保其适用于预定的用途,并能够避免混淆和交叉污染,应当有足够的区域用于样品处置、留样和稳定性考察样品的存放以及记录的保存。

第六十五条必要时,应当设置专门的仪器室,使灵敏度高的仪器免受静电、震动、潮湿或其他外界因素的干扰。

第六十六条处理生物样品或放射性样品等特殊物品的实验室应当符合国家的有关要求。

第六十七条实验动物房应当与其他区域严格分开,其设计、建造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并设有独立的空气处理设施以及动物的专用通道。

第五节辅助区

第六十八条休息室的设置不应当对生产区、仓储区和质量控制区造成不良影响。

第六十九条更衣室和盥洗室应当方便人员进出,并与使用人数相适应。盥洗室不得与生产区和仓储区直接相通。

第七十条维修间应当尽可能远离生产区。存放在洁净区内的维修用备件和工具,应当放置在专门的房间或工具柜中。

第五章设备

第一节原则第七十一条设备的设计、选型、安装、改造和维护必须符合预定用途,应当尽可能降低产生污染、交叉污染、混淆和差错的风险,便于操作、清洁、维护,以及必要时进行的消毒或灭菌。

第七十二条应当建立设备使用、清洁、维护和维修的操作规程,并保存相应的操作记录。

第七十三条应当建立并保存设备采购、安装、确认的文件和记录。

第二节设计和安装

第七十四条生产设备不得对药品质量产生任何不利影响。与药品直接接触的生产设备表面应当平整、光洁、易清洗或消毒、耐腐蚀,不得与药品发生化学反应、吸附药品或向药品中

释放物质。

第七十五条应当配备有适当量程和精度的衡器、量具、仪器和仪表。

第七十六条应当选择适当的清洗、清洁设备,并防止这类设备成为污染源。

第七十七条设备所用的润滑剂、冷却剂等不得对药品或容器造成污染,应当尽可能使用食用级或级别相当的润滑剂。

第七十八条生产用模具的采购、验收、保管、维护、发放及报废应当制定相应操作规程,设专人专柜保管,并有相应记录。

第三节维护和维修

第七十九条设备的维护和维修不得影响产品质量。

第八十条应当制定设备的预防性维护计划和操作规程,设备的维护和维修应当有相应的记录。

第八十一条经改造或重大维修的设备应当进行再确认,符合要求后方可用于生产。第四节使用和清洁9

第八十二条主要生产和检验设备都应当有明确的操作规程。

第八十三条生产设备应当在确认的参数范围内使用。

第八十四条应当按照详细规定的操作规程清洁生产设备。生产设备清洁的操作规程应当规定具体而完整的清洁方法、清洁用设备或工具、清洁剂的名称和配制方法、去除前一批次标识的方法、保护已清洁设备在使用前免受污染的方法、已清洁设备最长的保存时限、使用前检查设备清洁状况的方法,使操作者能以可重现的、有效的方式对各类设备进行清洁。如需拆装设备,还应当规定设备拆装的顺序和方法;如需对设备消毒或灭菌,还应当规定消毒或灭菌的具体方法、消毒剂的名称和配制方法。必要时,还应当规定设备生产结束至清洁前所允许的最长间隔时限。

第八十五条已清洁的生产设备应当在清洁、干燥的条件下存放。

第八十六条用于药品生产或检验的设备和仪器,应当有使用日志,记录内容包括使用、清洁、维护和维修情况以及日期、时间、所生产及检验的药品名称、规格和批号等。

第八十七条生产设备应当有明显的状态标识,标明设备编号和内容物(如名称、规格、批号);没有内容物的应当标明清洁状态。

第八十八条不合格的设备如有可能应当搬出生产和质量控制区,未搬出前,应当有醒目的状态标识。

第八十九条主要固定管道应当标明内容物名称和流向。第五节校准

第九十条应当按照操作规程和校准计划定期对生产和检验用衡器、量具、仪表、记录和控制设备以及仪器进行校准和检查,并保存相关记录。校准的量程范围应当涵盖实际生产和检验的使用范围。

第九十一条应当确保生产和检验使用的关键衡器、量具、仪表、记录和控制设备以及仪器经过校准,所得出的数据准确、可靠。

第九十二条应当使用计量标准器具进行校准,且所用计量标准器具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校准记录应当标明所用计量标准器具的名称、编号、校准有效期和计量合格证明编号,确保记录的可追溯性。

第九十三条衡器、量具、仪表、用于记录和控制的设备以及仪器应当有明显的标识,标明其校准有效期。

第九十四条不得使用未经校准、超过校准有效期、失准的衡器、量具、仪表以及用于记录和控制的设备、仪器。

第九十五条在生产、包装、仓储过程中使用自动或电子设备的,应当按照操作规程定期进行校准和检查,确保其操作功能正常。校准和检查应当有相应的记录。第六节制药用水

第九十六条制药用水应当适合其用途,并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质量标准及相关要求。制药用水至少应当采用饮用水。

第九十七条水处理设备及其输送系统的设计、安装、运行和维护应当确保制药用水达到设定的质量标准。水处理设备的运行不得超出其设计能力。10

第九十八条纯化水、注射用水储罐和输送管道所用材料应当无毒、耐腐蚀;储罐的通气口应当安装不脱落纤维的疏水性除菌滤器;管道的设计和安装应当避免死角、盲管。

第九十九条纯化水、注射用水的制备、贮存和分配应当能够防止微生物的滋生。纯化水可采用循环,注射用水可采用70℃以上保温循环。

第一百条应当对制药用水及原水的水质进行定期监测,并有相应的记录。

第一百零一条应当按照操作规程对纯化水、注射用水管道进行清洗消毒,并有相关记录。发现制药用水微生物污染达到警戒限度、纠偏限度时应当按照操作规程处理。

厂房与设施培训教材

第四章厂房与设施 目录: 本章修订的目的 《厂房与设施》的主要内容 与98版相比主要的变化 关键条款的解释 本章修订的目的 厂房与设施是药品生产的重要资源之一,需要根据药品生产不同产品剂型的要求,设置相应的生产环境,最大限度地避免污染、混淆和人为差错的发生,将各种外界污染好不良的影响减少到最低,为药品生产创造良好的生产条件。 企业应按照规范,合理的设计流程进行设计,组织懂得产品知识、规范要求、生产流程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进行设施的规划与设计,生产和质量管理部门应负责审核和批准设施的设计并组织相关验证予以确认其性能能够满足预期要求 《厂房与设施》主要的内容 厂区的选址、设计; 厂房与设施的维护管理; 必要的照明、温度、湿度和通风设施的设计、安装和运行与维护; 厂房与设施必要的防虫等卫生装置的设置; 生产区、仓储区与质量控制区等不同区域的基本功能。 与98版相比主要的变化 增加了厂房与设施的总的设计原则 —最大限度避免污染、交叉污染、混淆和差错的发生 根据不同区域需求规定基本要求 —生产厂房的共用厂房、设施、设备的评估 —明确药品与非药用产品的生产厂房共用限制要求 关键的洁净设施的设计原则的变化 —洁净等级的变化,采用ISO14644标准 —强调具体的洁净区域温湿度的数值的要求 —不同洁净等级之间的压差为10Pa —非无菌药品药品暴露操作区净化级别参照“D”级设置。 —增加捕尘控制的系统要求。 第一节原则 厂房与设施的选址、设计、布局、建造、改造和维护必须符合药品生产要求,应能最大限度地避免污染、交叉污染、混淆和差错的风险,便于清洁、操作和维护。设计与建造应考虑便于维护、清洁、消毒。 厂房与设施的设计和建造都必须由具备相当资质和经验的单位进行,以保证设计和建造质量,除满足药品生产的要求外,还应满足安全、消防、环保方面的法规要求。 第三十八条厂房的选址、设计、布局、建造、改造和维护必须符合药品生产要求,应当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污染、交叉污染、混淆和差错,便于清洁、操作和维护。

第二章厂房与设施

第二章厂房与设施 第一节厂址选择与总图布局 一、厂址选择 新建药厂或易地改造项目均需选择厂址。厂址的选择应符合有利生产、方便生活、节省投资和经营费用的原则。 厂址应设在自然环境和水质较好,大气含尘浓度较低,地形、地物、地貌造成的小气候有利于生产、节能的区域。应远离大量散发粉尘、烟雾、有毒害气体和微生物的区域,如机场、铁路、码头、交通要道等,并在污染源和全年主导风向的上风侧,且有一定的防护距离。设置有洁净室(区)的洁净厂房与交通主干道间距宜在50米以上。 二、厂区总图布局 1.厂区总图布局应考虑产品工艺特点和防止交叉污染,按生产、行政、生活和辅助区等合理布局,不得互相妨碍。 2.厂区功能设施一定要配套。必须有保证药品生产所需的生产、仓库、科研、办公及水、电、汽、气公用工程等主要功能厂房设施以外,还应配备三废处理池、废渣料与垃圾临时堆放场地、停车库(棚)、机修、饭堂等辅助设施。辅助设施必须因地制宜,按实际需要配套,缺一都会影响厂区环境卫生,影响生产正常进行。 3.设置有洁净室(区)的厂房与厂外周围环境的相对位置及与厂内其它厂房设施之间的相对位置,适用于远离产生粉尘、烟雾、有毒害气体的污染源,在污染源上风侧,并有一定防护距离的原则。 4.锅炉、三废处理、废渣与垃圾临时堆放场等有严重污染的区域应置于厂区的主导风向下侧,并与厂内其他厂房有合适的安全距离。 5.中药材的前处理、提取、浓缩厂房应在制剂厂房下风侧。 6.原料药厂房在制剂厂房下风侧。 7.危险品库应设于厂区安全位置,并有降温、防冻、防爆、消防等安全措施。 8.动物房应与其他区域严格分开,选在远离洁净厂房的下风侧,并保持安静、清洁、无不良外界影响的地方。其设计建造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9.厂区应绿化,尽量减少露土面积,宜种植草坪和不长花絮、绒毛的常青灌木,不宜种花,以防花粉污染。 10.厂区道路应选用坚固不起尘材料,如沥青、混凝土。道路应平整、通畅,宜形成环行消防车道。厂区道路应人物分流,以减少尘粒通过人体带入车间。

厂房与设施标准管理规程

1.目的:建立厂房与设施标准管理规程,为药品生产提供良好的环境,防止厂房、设施污染和交叉污染,保证产品质量。 2.范围:公司厂房和设施的管理。 3.责任:项目部、设备部、生产管理部、质量管理部。 4.内容: 职责 厂房与设施的管理部门的职责包括: 建立厂房与设施管理的各项规程。 负责厂房与设施的管理,包括设计、安装、运行、维护、维修等。 协助质量管理部组织与厂房和设施有关的确认与验证工作。 负责厂房与设施的档案管理。 厂房与设施使用部门的职责: 负责按照文件规定使用、清洁、消毒厂房与设施。 负责厂房与设施的使用、清洁、消毒等记录的管理。 质量管理部门的职责: 对厂房与设施管理工作是否符合GMP的要求进行监督。 负责对厂房的环境进行日常监测。 厂房与设施管理的基本要求。

厂房的选址、设计、布局、建造、改造和维护必须符合药品生产要求,应当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污染、交叉污染、混淆和差错,便于清洁、操作和维护。 厂房的分区和基本要求。 室外区,是厂区内部或外部无生产活动和更衣要求的区域。通常与生产区不相连的办公室、机加工车间、动力车间、餐厅、卫生间等属于该区域。 一般区和保护区,也称非控制区,是厂房内部产品外包装操作和其他不将产品或物料明显暴露操作的区域,如外包装区、QC试验区、原辅料和成品储存区等。 (1)一般区:没有产品直接暴露或没有直接接触产品的设备和包材内表面直接暴露的环境,如无特殊要求的外包装区域,环境对产品没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环境控制只考虑生产人员的舒适度。 (2)保护区:没有产品直接暴露或没有直接接触产品的设备和包材内表面直接暴露的环境,但该区域环境或活动可能直接或间接影响产品,如有温湿度要求的外包装区域、原辅料及成品库房、更衣室等。 洁净区,是厂房内部非无菌产品生产的区域。非无菌产品的原辅料、中间产品、待包装产品,以及与工艺有关的设备和内包材可以在该区域暴露。如果在内包装与外包装之间没有隔离,则整个包装区域应归入此等级的区域。 厂房的选址与布局 应当根据厂房及生产防护措施综合考虑选址,厂房所处的环境应当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物料或产品遭受污染的风险。 应当有整洁的生产环境;厂区的地面、路面及运输等不应当对药品的生产造成污染。

厂房与设施验证方案(参考模板)

厂房与设施验证方案 文件编号: 江西隆莱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目录1.验证方案的起草与审批 1.1验证方案的起草 1.2验证方案的审批 2.验证机构与人员职责 3.概述 4.实施计划与程序 5.相关文件与标准依据 6.验证目的与范围 7.验证内容 7.1厂房与设施的预确认 7.2厂房与设施的安装确认 7.3厂房与设施的运行确认 7.4厂房与设施的性能确认 8.再验证 8.1再验证 8.2验证周期 9.附录

1 验证方案的起草与审批1.1 验证方案的起草 1.2验证方案的审批 2 验证机构与人员职责

3 概述 江西隆莱生物制药有限公司位于------工业区,四周环境良好,厂区现有2个出入口,人流出入口靠厂区东面,物流出入口靠厂区南面。车间电缆等动力管线敷设在管道架、管道沟、技术夹层,符合GMP规范要求。车间位于厂区2#楼,总面积为约532㎡,其中317㎡为10万级洁净区。用于生产原料药的精制脱色、结晶、离心、烘干、粉碎、混合、包装等生产工艺过程。车间的设计、安装均按GMP要求进行。 在本验证中,通过与车间生产有关的厂房与设施的预确认、安装确认、运行确认、性能确认来证明车间的厂房设施不会对生产过程造成污染,在此厂房内能生产出合格的产品。 4 实施计划与程序 5 相关文件与标准依据 5.1 标准依据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版 《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50073-2001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6-87(1997版)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 等 5.2 参考文献 《药品生产验证指南》(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5.3 相关文件

厂房设施的管理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主题内容 本程序阐明了对飞机及其部件维修的厂房、设施的正常运行保障和维护管理。 1.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东航各维修单位。 1.3 程序属性 □CCAR121■CCAR145航线■CCAR145定检/部件 2. 引用文件和术语 2.1引用文件 2.1.1 CCAR-145《民用航空器维修单位合格审定规定》 2.1.2 MMM东航《维修管理手册》 2.2术语 2.2.1厂房设施:直接为飞机维修或飞机部件维修建造的生产用房本体,配套生产用房 设备、设施,包括起重设备、电源、电梯、地井、地沟、通风、采暖、消防、上下水、照明等。 3. 3. 要求 3.1 所需的人员岗位 1)厂房设施管理人员 2)动力设施保障人员 3.2 需要的资料、工具和器材。 无特殊要求 3.3 职责 3.3.1工程技术公司职能部门职责

3.3.1.1综合事务部 1)负责审核、报批厂房设施投资计划、年度大修申请项目。 2)负责实施或配合股份公司和当地分公司实施获得批准的厂房设施投资计划、年度大修项目。 3)负责实施厂房设施日常委外修理工作。 3.3.2 维修单位职责 3.3.2.1生产支援部 1)负责当地厂房设施的日常维修。 2)授权经办相关委外修理项目。 3.3.2.2维修单位各部门 1)负责提出厂房设施投资计划、年度大修申请。 2)负责提出厂房设施日常修理申请。 4. 程序 4.1厂房设施的投资计划 维修单位各部门 4.1.1根据生产工作需求和现状,提出投资计划书面申请,报当地综合事务部。 综合事务部厂房设施管理人员 4.1.2审核申请后,填写《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汇总表》和《可行性分析表》,经当 地维修单位主管领导批准后报业务发展部。 4.1.3对批准的计划项目,上海地区配合股份公司相关部门、上海以外地区配合当 地分公司相关部门具体实施。 4.1.4组织进行项目结束后的验收交接工作。 生产支援部 4.1.5配合完成项目验收交接工作,并将各类图纸和验收资料存档。 4.2厂房设施的年度大修 维修单位各部门

厂房设施的验证

厂房设施的验证 生产企业的厂房与设施是指原料、辅料和直接接触产品的包装材料生产中所需的建筑物以及工艺配套的公用工程。为了消除污染或将这种可能性降至最低,必须有整洁的生产环境及与所生产产品相适应的厂房设施。这包括规范化厂房及相配套的净化空气处理系统、通风、照明、水、气体与卫生设施、安全设施等。也就是指产品生产所需的环境条件。 厂房与设施验证内容:就是与产品生产过程有直接联系的空调净化系统、水系统以及直接接触产品的气体。同其它验证一样,厂房与设施的验证也是由设施的确认,仪器仪表的校正、监控等组成。在新建或改造厂房时首先碰到就是厂房与设施的设计,因此做好设计的审查十分重要的。它是以后验证工作的基础,并决定了以后开展的工作。 1.空气净化系统验证:有测试仪器校正、安装确认、运行确认、环境监测等几个方面系统涉及的主要有:空气处理设备、洁净工作台等。 (1)空气净化系统安装确认所需文件有: 由质管部门及生产部门认可,经批准的环境洁净区平面布置图及空气流向,包括各房间的洁净度、气流流向,压差,温度、湿度要求,人流和物流流向。 ②洁净区空调净化系统的描述及设计说明。 ③测试记录和操作规程: a.空调设备及风管的清洗规程和记录; b.高效过滤器检漏试验和报告; c.仪器及仪表检定记录; d.空调净化系统操作规程及控制标准。 (2)空调净化系统运行确认所需文件有: ①空调设备的运行调试报告; ②房间温度、相对湿度记录; ③房间静压差记录; ④高效过滤器风速及气流流型报告; ⑤空调调试报告; ⑥悬浮粒子和微生物的预检。 (3)洁净度的测定: 静态测试:洁净室(或洁净区)净化系统已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工艺设备已安装,洁净室(或洁净区)内没有生产人员的情况下进行测试。 动态测试:洁净室(或洁净区)内已处于正常生产状态下进行测试。 2.消毒灭菌效果的验证 (1)用生物指示剂进行细菌和挑战性试验 生物指示剂菌种可选用枯草芽杆菌,在使用前要测定其初期菌数,应不少于10个。在消毒灭菌前,将装有生物指示剂表皿置于各被测房间内的中央地面,打开表皿,结束后,回收生物指示剂放入培养基中,在37℃下培养,看细菌是否被杀灭,若没有细菌生长,则为合格。 (2)表面污染试验 ①棉球擦抹法 消毒结束后,可对洁净室内的机械表面、内部及缝间、墙壁、窗台、试验台等表面的一定面积,用事先准备的生理盐水、纯化水或缓冲液润湿的适当大小的灭菌纱布或灭菌脱脂绵充分擦拭,然后放入广口瓶,加一定量浸出液振摇(或作超声

新版GMP各章节重点问题解读--第四章厂房与设施(上)

新版GMP各章节重点问题解读--第四章:厂房与设施(上) 硬件是否符合GMP,直接影响药品质量。硬件的优劣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设计质量和施工质量。厂房和设施是制药企业实施GMP的基础,是一个先决条件,是硬件中的关键部分。硬件包括厂区建筑物实体及附属配套的公用设施(如空调净化系统、制药用水、电、气系统等)。本章就厂房与设施必须遵从“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防止差错和混淆”的GMP原则,以及对生产区、仓储区、质量控制区、辅助区等具体要求进行了阐述。 GMP中“厂房与设施”的“防止污染”即通过合理的厂房与设施来防止在生产、取样、包 装和贮存等操作过程中,物料、中间产品和成品受到化学或微生物特性的杂质或异物的不利影响。 “厂房与设施”的“防止交叉污染”即通过合理的厂房与设施来防止通过人流、工器具传送、物料传递、空气流动等途径,造成不同品种物料或药品成分互相干扰、污染,或是因人、工器具、物料、空气等不恰当的流向,让洁净级别低的生产区域的污染物传入洁净级别高的生产区域而造成污染。计划于2015年3月1日实施的EU(欧盟)GMP修订版本第三章“厂房与设备”在3.6节中增加了防止交叉污染的措施应与其风险级别相适应的内容,同时规定了 当药品存在特定风险时,需要使用专用设施的要求。 “防止混淆和差错”就厂房设施而言,主要是提供足够的空间及完善的设施确保物料和 产品不会相互混杂,避免操作出现差错的可能。 原则 新版GMP细化了对“厂房与设施”总的原则要求(见新版GMP第三十八条),提出了 药厂选址要“根据厂房及生产防护措施综合考虑”,厂房所处的环境应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 物料或产品遭受污染的风险” (见新版GMP第三十九条)。强调了总体布局的合理性,即“不应对药品生产造成污染,人流物流互不干扰” (见新版GMP第四十条)。在“确保不影响药品的质量”前提下,还应对厂房要按企业制定的GMP文件要求进行清洁或必要的消毒(见新版GMP第四十一条)。 为确保生产和贮存的产品质量以及相关设备性能不会受到影响,厂房须配置必要的“照明、温度、湿度和通风”等设施(见新版GMP第四十二条)和“防止昆虫或其它动物进入”措施(见新版GMP第四十三条),避免杀虫剂等用品对设备、物料、产品造成污染。 与98年版GMP相比,新版GMP增加了厂房设计中对人流因素的合理性要求以及控制措施的要求.严格了人员准入,禁止非本区工作人员直接穿越生产区、贮存区和质控区(见 新版GMP第四十四条)。同时,基于厂房与设施维护管理的需要,将“厂房、公用设施、固定管道建造或改造后的竣工图纸”也纳入文件管理范畴(见新版GMP第四十五条)。 制药企业的平面布置包含了洁净厂房与周围环境、洁净厂房与非洁净厂房两个方面的 布置。制药企业厂址选择之所以特别重视周围环境是基于大气污染对洁净厂房影响和空气净化系统的处理、管理因素所决定的。因此,厂址宜选在周围环境洁净或绿化较好的地区。

厂房与设施标准管理规程

厂房与设施标准管理规 程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1.目的:建立厂房与设施标准管理规程,为药品生产提供良好的环境,防止厂房、设施污染和交叉污染,保证产品质量。 2.范围:公司厂房和设施的管理。 3.责任:项目部、设备部、生产管理部、质量管理部。 4.内容: 职责 厂房与设施的管理部门的职责包括: 建立厂房与设施管理的各项规程。 负责厂房与设施的管理,包括设计、安装、运行、维护、维修等。 协助质量管理部组织与厂房和设施有关的确认与验证工作。 负责厂房与设施的档案管理。 厂房与设施使用部门的职责: 负责按照文件规定使用、清洁、消毒厂房与设施。

负责厂房与设施的使用、清洁、消毒等记录的管理。 质量管理部门的职责: 对厂房与设施管理工作是否符合GMP的要求进行监督。 负责对厂房的环境进行日常监测。 厂房与设施管理的基本要求。 厂房的选址、设计、布局、建造、改造和维护必须符合药品生产要求,应当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污染、交叉污染、混淆和差错,便于清洁、操作和维护。 厂房的分区和基本要求。 室外区,是厂区内部或外部无生产活动和更衣要求的区域。通常与生产区不相连的办公室、机加工车间、动力车间、餐厅、卫生间等属于该区域。 一般区和保护区,也称非控制区,是厂房内部产品外包装操作和其他不将产品或物料明显暴露操作的区域,如外包装区、QC试验区、原辅料和成品储存区等。 (1)一般区:没有产品直接暴露或没有直接接触产品的设备和包材内表面直接暴露的环境,如无特殊要求的外包装区域,环境对产品没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环境控制只考虑生产人员的舒适度。

新建GMP生产厂房设施验证办法

新建G M P生产厂房设 施验证办法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生 厂 房 设 施 验 证 方 案 编码: 目录 3

1 概述 1.1工厂描述 我公司位于,厂区内有区。厂区现有2个出入口,人流入口靠厂区侧,物流入口靠厂区的侧。裸露土地均绿化种植草皮,无花粉飞扬。蒸汽管道、电缆等动力管线敷设在管道架、管道沟、技术夹层。 1.2生产区描述 固体制剂车间总面积××平方米,其中××平方米为10万级洁净区;凝胶车间总面积××平方米,其中××平方米为10万级洁净区;原料药车间总面积平方米,其中平方米为10万级洁净区。 1.3其他建筑描述: 1.4公用系统描述: 2 验证目的 检查并确认各个生产车间的厂房、设施符合GMP及生产工艺要求,文件符合GMP的管理要求。 2.1 检查并确认厂房设施所用材质符合GMP要求。 2.2 检查并确认厂房设施的文件资料齐全,并且符合GMP要求。 2.3 检查并确认厂房设施的公用系统配套齐全,运行正常。 2.4 检查并确认厂房设施的各种仪器仪表经过检查校正合格。 2.5 检查并确认厂房设施各种控制功能符合要求,达到使用要求。 3 验证的范围:

本验证方案适用于本公司各个车间生产厂房设施系统的验证。本次验证包括安装确认、运行确认、性能确认。 4 验证职责 验证小组人员一览表 4.1验证领导小组 负责所有验证工作的组织和领导。 负责对验证系统的风险评估结果进行审核和批准。 负责对验证中出现的偏差和验证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并作出评价,决定再验证周期。 4.1.5提出公司的年度及长期验证工作计划,包括验证的项目,周期及时间安排等。 组织协调验证活动,提供验证所需资源,确保验证进度。 审批验证报告。 4.2验证小组 负责验证方案的制订、实施与协调,组织验证的相关培训。

(工厂管理)厂房设施的管理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主题内容 本程序阐明了对飞机及其部件维修的厂房、设施的正常运行保障和维护管理。 1.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东航各维修单位。 1.3程序属性 □CCAR121 ■CCAR145航线■CCAR145定检/部件 2.引用文件和术语 2.1引用文件 2.1.1CCAR-145《民用航空器维修单位合格审定规定》 2.1.2MMM东航《维修管理手册》 2.2术语 2.2.1厂房设施:直接为飞机维修或飞机部件维修建造的生产用房本体,配 套生产用房设备、设施,包括起重设备、电源、电梯、地井、地沟、通风、采暖、消防、上下水、照明等。 3.3.要求 3.1所需的人员岗位 1)厂房设施管理人员 2)动力设施保障人员 3.2需要的资料、工具和器材。 无特殊要求 3.3职责

版本:02-02 3.3.1工程技术公司职能部门职责 3.3.1.1综合事务部 1)负责审核、报批厂房设施投资计划、年度大修申请项目。 2)负责实施或配合股份公司和当地分公司实施获得批准的厂房设施投资计划、年度大修项目。 3)负责实施厂房设施日常委外修理工作。 3.3.2维修单位职责 3.3.2.1生产支援部 1)负责当地厂房设施的日常维修。 2)授权经办相关委外修理项目。 3.3.2.2维修单位各部门 1)负责提出厂房设施投资计划、年度大修申请。 2)负责提出厂房设施日常修理申请。 4.程序 4.1厂房设施的投资计划 维修单位各部门 4.1.1根据生产工作需求和现状,提出投资计划书面申请,报当地综合 事务部。 综合事务部厂房设施管理人员 4.1.2审核申请后,填写《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汇总表》和《可行性分析 表》,经当地维修单位主管领导批准后报业务发展部。 4.1.3对批准的计划项目,上海地区配合股份公司相关部门、上海以外 地区配合当地分公司相关部门具体实施。 4.1.4组织进行项目结束后的验收交接工作。 生产支援部 维修工作程序页次: 5-15-2

厂房与设施档案管理规程(参考Word)

辽宁盛生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制药分公司GMP文件 厂房与设施档案管理规程 分发部门: 质量部[√]生产部[ ]设备部[ √ ]物料供应 部 [ ] 人事部[ √ ]财务部[ ]销售部[ ]综合制剂车 间 [ √ ] 提取车间[ ]Q C室[ ]Q A室[ ]

1目的 本规程用于规范本公司工程设计施工的文件资料归档工作。 2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公司工程施工图纸及技术资料的档案管理。 3职责 本规程由设备部设备管理员起草和修订。 本规程由设备部部长负责审核。 本规程由质量负责人批准。 各相关部门负责本规程的执行,由设备负责培训和监督实施。 4内容 4.1归档内容 4.1.1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 4.1.2初步设计文件。 4.1.3施工图纸及相关技术文件。 4.1.4设计和施工中的变更记录。 4.1.5建筑及安装设备供应商资料。 4.1.6建筑及安装设备的产品质量资料。 4.1.7与相关供应商的合同副本。 4.1.8与相关设计单位的合同。 4.1.9竣工验收资料。 4.1.10竣工图。 4.2归档程序 4.2.1在厂房设计施工过程中,基建部指派一名技术人员主管负责各类归档资料的收集 和审核,指派一名资料员负责暂存工作。 4.2.2各类归档的图纸和文件资料要齐全,内容符合实际,各级负责人签字齐全。 4.2.3工程文件下发后,由指定的主管人员领取一份副本,审核合格,填写文件归档登 记表。 4.2.4指定资料员复查文件与登记表正确无误,然后按类别暂存于工程施工办公室。 4.2.5设计/施工某一阶段结束,资料员整理这一阶段全部文件,对照归档登记表,核 实无误,按类别时事归类,成册保管。 4.2.6工程结束后,由资料员整理全部档案与登记表交指定主管人员审核、签字,交档

厂房与设施标准管理规程

1、目的:建立厂房与设施标准管理规程,为药品生产提供良好的环境,防止厂房、设施污染与交叉污染,保证产品质量。 2、范围:公司厂房与设施的管理。 3、责任:项目部、设备部、生产管理部、质量管理部。 4、内容: 4、1职责 4、1、1厂房与设施的管理部门的职责包括: 4、1、1、1建立厂房与设施管理的各项规程。 4、1、1、2负责厂房与设施的管理,包括设计、安装、运行、维护、维修等。 4、1、1、3协助质量管理部组织与厂房与设施有关的确认与验证工作。 4、1、1、4负责厂房与设施的档案管理。 4、1、2厂房与设施使用部门的职责: 4、1、2、1负责按照文件规定使用、清洁、消毒厂房与设施。 4、1、2、2负责厂房与设施的使用、清洁、消毒等记录的管理。 4、1、3质量管理部门的职责: 4、1、3、1对厂房与设施管理工作就是否符合GMP的要求进行监督。 4、1、3、2负责对厂房的环境进行日常监测。

4、2厂房与设施管理的基本要求。 4、2、1厂房的选址、设计、布局、建造、改造与维护必须符合药品生产要求,应当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污染、交叉污染、混淆与差错,便于清洁、操作与维护。 4、2、2厂房的分区与基本要求。 4、2、2、1室外区,就是厂区内部或外部无生产活动与更衣要求的区域。通常与生产区不相连的办公室、机加工车间、动力车间、餐厅、卫生间等属于该区域。 4、2、2、2一般区与保护区,也称非控制区,就是厂房内部产品外包装操作与其她不将产品或物料明显暴露操作的区域,如外包装区、QC试验区、原辅料与成品储存区等。 (1)一般区:没有产品直接暴露或没有直接接触产品的设备与包材内表面直接暴露的环境,如无特殊要求的外包装区域,环境对产品没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环境控制只考虑生产人员的舒适度。 (2)保护区:没有产品直接暴露或没有直接接触产品的设备与包材内表面直接暴露的环境,但该区域环境或活动可能直接或间接影响产品,如有温湿度要求的外包装区域、原辅料及成品库房、更衣室等。 4、2、2、3洁净区,就是厂房内部非无菌产品生产的区域。非无菌产品的原辅料、中间产品、待包装产品,以及与工艺有关的设备与内包材可以在该区域暴露。如果在内包装与外包装之间没有隔离,则整个包装区域应归入此等级的区域。 4、2、3厂房的选址与布局 4、2、3、1应当根据厂房及生产防护措施综合考虑选址,厂房所处的环境应当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物料或产品遭受污染的风险。

厂房的验证方案设计(完整版)

编号: 厂房验证方案(、**** 制药有限公司

验证方案汇签

目录 1.项目概述 2.验证目的 3.验证围 4.验证小组成员及职责 5.验证容 5.1设计确认(DQ) 5.1.1厂房周边环境的设计确认 5.1.2厂房控制区、洁净室(区)的设计确认 5.2厂房的安装确认 5.2.1厂房的结构确认 5.2.2装修材料的确认 5.2.3设施的确认 5.2.4空气净化系统的确认 5.2.5公用工程的确认 6.厂房的运行确认 7.厂房性能确认 8.结果评价 9.验证周期

1.项目概述 本公司需验证的厂房,主要用于生产无菌粉针制剂、大输液制剂。本公司厂区占地面积180亩,制剂车间除地平面外其余属于钢架结构,可以抗8级地震,高9米。办公大楼属于钢筋混凝土结构。 本公司周围绿树成荫,没有煤烟与化工类的污染空气的源头存在,空气宜人。与制剂车间平行的北面是本公司行政办公大楼, QC部位于行政办公大楼底层东边。中药提取在车间西南边,属于下风向,距离本车间50米。无菌粉针制剂与大输液制剂车间距离北面主公路80米,主公路属于钢筋水泥路,不会产生很大的尘埃粒子,公路两侧栽有绿树。本公司厂区栽种无花树木,地面空地全部种植草坪,绿化达全厂面积40%。 我公司对制剂车间部分厂房设施进行改造,发生变更,在部分功能间增加层流装置,增加大型新设备。因此有必要对综合制剂车间厂房进行重新验证,证明厂房设施不会对生产过程造成污染,在此洁净厂房能够生产出符合要求的无菌粉针、冻干粉针与大输液等合格产品。2.验证目的: 检查并确认制剂车间洁净厂房变更过程的设计、安装、洁净装修、给排水、电气及安全消防等符合相关法规和GMP的要求,资料和文件符合GMP的管理要求。证明制剂车间的厂房设施不会对生产过程造成污染,在此厂房能生产出无菌粉针与大输液等合格的产品。 3.验证围 本方案适用于制剂车间洁净厂房与设施验证。本验证方案包括厂房设施的设计确认、安装确认、运行确认和性能确认。从厂房设施周边环境、建筑设计、厂房工艺平面设计、给排水、电气、安全消防、洁净装修等方面对厂房设施进行验证。

厂房设施安全管理制度

厂房设施安全管理制度 撰写人: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

厂房设施安全管理制度 1、目的 规范厂内厂房、设施管理,确保厂房设施符合生产要求的和GMP要求,保障生产顺利进行。 2、范围 厂内所有厂房设施。 3、责任 3.1设备科负责制订和组织实施厂房设施管理制度。3.2各相关部门有按此制度严格执行的责任。 4、定义 厂房设施是指厂内建构(筑)物(主要为生产厂房、仓储检验厂房等)和生产、仓储、检验用各种设施(主要有“五防”设施、洁净厂房内的缓冲设施、照明设施、给排水设施、吸尘设施、人员净化、物料净化设施、消防电气设施等)。 5、内容 5.1厂房设施的设计、布局 5.1.1厂房设施的设计必须符合各相关专业的技术法规。 5.1.2生产厂房包括一般厂房和洁净厂房。生产厂房的设计、布局 第 2 页共 2 页

还必须符合生产要求和GMP要求。 5.1.3生产厂房的布局原则: A 生产区的储存区应有与生产规模相适应的面积和空间。 B 生产车间应按生产工艺流程顺序合理布局,最大限度地防止差错、防止交叉污染,同一厂房内以相邻厂房之间的生产操作不得相互妨碍。 C 制剂生产车间除应具有生产的各工序用室外,还应配套足够的生产辅助用室。 D 设置人员、物料进出生产厂房的通道。 5.2厂房设施的使用和维护 5.2.1只有合格的或经验收的厂房设施才可投入使用。 5.2.2各部门必须按要求合理地使用厂房设施。 5.2.3各部门负责本部门厂房设施的日常维护工作。5.2.4设备科每半年对全厂排水、排污地下管道进行一次排污保养,每年对全厂建(构)筑物进行一次保养。 5.3厂房设施的维修 5.3.1各部门发现厂房设施故障或损坏时应及时报修。5.3.2厂内厂房设施的检修工作由设备科用时组织完成,并做出好检修记录,归档保管。 5.4厂房设施的改造、扩建、大型技术改造 第 2 页共 2 页

项目3自测题厂房与设施管理

项目三、厂房与设施管理目标检测 一、填空题 1. 洁净区的级别分为____ 、_______ 、 _____ 、_______ 。 2. 根据储存温度,仓库可分为________ 、______ 、________ ,其温度分别控制^在、、 3. 空气过滤器按过滤效率分为______ 、_____ 、______ 、_____ 、_______ 。 4. 物料净化系统主要包括___________ 、__________ 、 _________ 。 5. 人员净化系统主要包括、—、—。 6. 洁净级别为A级别的洁净室不设地— 7. 洁净区温度控制在_________ ,相对湿度控制在_________ 。 8. 洁净度不同的相邻洁净室之间,洁净室与外界大气压的静压差大于—Pa 。 9. 物料应堆放在地台板上,最好采用金属或塑料地台板,高度至少cm 。 10. 洁净室(区)5指手套cfu /手套不作要求的是________ 洁净级别?动态颗粒不作要求的是 ______ 洁净级别? 11. 洁净区是对_________ 和________ 数量进行控制的区域 二单项选择题 1. 产尘生产区域为防止粉尘扩散、避免交叉污染,应与相邻房间保持() A. 相对负压 B. 相对正压 C. 相同压力 D.无压力要求 2. 单向流适用于下列哪个洁净级别() A. A级 B.B 级 C. C 级 D.D 级 3. 以下操作在A级洁净区内进行的是() A. 洗瓶 B.烘干 C. 灌装 D.灭菌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料药生产车间应位于生产区全年最大频率风向的下风侧 B. 人流和物料可共用同一进口 C. 生产的中间产品可直接放在生产区域,等待下步操作 D. 生产区内应设立维修间 5. 哪个级别的洁净区静态和动态的尘粒数量控制要求是相同的 A.A级 B.B 级 C. C 级 D.D 级 6. 不应设置地漏的洁净区域有 A.A级区域 B.B 级区域 C. C 级区域 D.D 级区域 7. 医药洁净区主要工作室的照明度不宜低于()勒克斯 A.200 B.300 C. 400 D.500 8. GMP2O10修订版关于制药企业生产洁净区A级别的标准静态检测》0.5卩m的悬浮粒子最大允许数/ m3为() A.20 B.3520 C. 520 D.3500 9. 《GMP 2010修订版关于制药企业生产洁净区B级别的标准检测浮游菌限度cfu/m3 为() A.10 B.1 C. 20 D.100 10. 《GMP 2010修订版关于制药企业生产洁净区B级别的标准检测沉降菌(直径90mm限度cfu/碟为(

洁净厂房和设施验证报告(模板)

洁净厂房和设施验证报告 企业名称:文件编号: 版本号:1、验证方案的起草、审核和批准: 2、验证组成人员:

洁净厂房和设施验证方案 目录 一、概述 1. 验证范围和目的 2. 验证背景 3. 验证计划 4. 验证方案 二、安装确认 三、空调系统运行确认 四、空调系统净化性能确认 五、日常监控与再验证 六、验证结论及最终批准 七、附件 洁净厂房和设施验证报告 一、概述 1. 验证范围和目的: 1.1范围:十万级净化厂房,公用工程系统及空调系统,通过连续三次对洁净区空气净化程度的测试,验证该厂房净化系统是否达到规定标准并具有稳定性和可重现性,具体步骤见验证报告。 1.2目的: 1.2.1检查并确认十万级净化厂房符合设计要求,所需资料和文件符合《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下称《规范》)管理要求。本验证方案只对其进行一般的检查确认,以消除其对空气净化验证过程的影响。 1.2.2检查并确认十万级净化厂房的空调净化系统的空气净化能力符合设计要求,净化系统具有稳定性,净化结果具有重现性。通过对空调净化系统的验证,为洁净区符合生产工艺要求提供保证。 1.2.3检查并确认十万级净化的公用工程系统安装符合设计要求。本验证方案只对其进行一般的检查确认,以消除其对空气净化验证过程的影响。 1.2.4评价验证结果并作出相应结论。 2. 验证背景: 2.1车间简介: 净化车间位于厂区xx侧,占地总面积xxxx㎡,分为一般生产区和十万级洁净区,承担着无菌

医疗器械的生产任务。 2.2公用系统简介 净化车间按照《规范》要求,拥有一套完整的公用系统,为无菌医疗器械的生产提供动力。包括独立的电气控制系统、压缩空气系统、排污系统、水系统。其中纯化水系统采用闭路循环方式供水,每个用水点由送水和回水管道组成,且管路中无盲点和死角。在洁净区的每个用水点均设置了取样口,系统的总送水口和总回水口也设置了单独的取样口,水质检测严格按SOP有关文件执行。压缩空气使用前经过过滤处理。 2.3空调系统: 净化车间有独立的中央空调系统,用于洁净区新鲜空气的补充,以及空气的净化,温湿度调节和维持不同洁净区间压差,该系统由空气处理机组、空气输送设备及空气分布装置构成。其中空气处理机组(空调箱)主要对空气进行净化和热湿处理;空气输送设备包括送/回风机、风管系统调节风阀等,把处理好的空气按一定要求输送到各空调房间,并从房间内抽回或排除一定数量的空气;空气分布装置,即各空调房间内的送/回风口,其作用为合理组织内气流,以保证工作区内所要求的空气温湿度、气流速度及洁净度。中央空调系统为AT-20A型组合式卧式空调机及其管路系统。 2.4空调净化系统平面图:(略) 2.5工艺布局平面图:(略) 2.6十万级净化风口布置图:(略) 2.7十万级净化照明平面图:(略) 2.8十万级净化送风图:(略) 2.9所用的档案清单及存放地

厂房设施及设备管理培训试题及答案

厂房设施及设备管理培训试题及答案 https://www.360docs.net/doc/4510998006.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厂房设施及设备管理培训试题 姓名日期得分 一、填空题:(21空×2分=42分) 1.安全生产八字方针是:,。 2.设备润滑的“五定”是:、、、、。 3.设备维护的四项要求是:、、、。 4. 不合格、回收和退回产品有,存放要求。 5. GMP对设备连接的主要固定管道应标明管内物料、。 6、净选药材的厂房应设,工作台表面应平整、不易产生脱落物。净选药材的厂房应有必要的设施。 7、用于生产和检验的仪器、仪表、量器和衡具要有适用范围和精密度应符合生产和检验要求,有明显的合格标志,并定期校验。 8、生产区应有与相适应的面积和空间用以安置设备、物料,便于生产操作,避免差错和交叉污染。 9、同一厂房内的生产操作和相邻厂房之间的不得相互妨碍,厂房应有防止昆虫和其它动物进入的有效设施 二、判断题:(5题×3分=15分) 1、有特殊要求的仪器、仪表应安放在专门的仪器室内,应有防止静电、震动、潮湿或其它外界因素影响的设施。() 2、质量部门根据需要设置的实验室、中药标本室、留样观察以及其他各类实验室应与药品生产区分开。() 3. 药品生产企业的总体布局要求是:生产、行政、生活和辅助区的总体布局应合理,不得相互妨碍。() 4. 不同生产工序操作间的要求是:不同生产工序操作须有效隔离,不得相互妨碍。() 5.不合格的生产设备贴上明显标志即可。() 三、选择题:(5题×3=15分)

1. 具有特殊功能和特殊要求的生产厂房有什么要求?() A有专门的仪器室内 B有防止静电、动等因素影响的设施 C潮湿或其它外界因素影响的设施 D有防尘装置 2. 仓储区的要求是什么( ) A仓储区应有足够的空间,以有序地存放各类物料和产品 B应有适当照明和通风设施 C要保持清洁和干燥 D照明、通风等设施及温度、湿度的控制应符合储存要求。3. GMP对生产区排水设施的要求是什么( ) A排水设施应大小适宜B应尽可能避免明沟排水 C明沟不可避免时,宜浅,以方便清洁和消毒。D安装防止倒灌的装置 4. GMP对管道、照明设施和其它公用设施的设计和安装有什么要求?() A应避免出现不易清洁的部位B应尽可能在生产区外部对其进行维护。 C检查其安装合理性 D可以节约的尽可能节省 5. GMP对产尘量大的操作间有什么要求?() A应保持相对负压B有除尘设备 C应采取专门的措施避免交叉污染并便于清洁D没有不易清洁的死角 四、简答题:(7×4=28分) 1.GMP要求企业的生产环境应整洁;厂区地面、路面及运输等不应对药品生产造成污染;生产、行政、生活和辅助区总体布局应合理,不得互相妨碍。具体的检查内容有哪些?

第四章-厂房与设施

第四章厂房与设施 第一节原则 第三十八条厂房的选址、设计、布局、建造、改造和维护必须符合药品生产要求,应当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污染、交叉污染、混淆和差错,便于清洁、操作和维护。 第三十九条应当根据厂房及生产防护措施综合考虑选址,厂房所处的环境应当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物料或产品遭受污染的风险。 第四十条企业应当有整洁的生产环境;厂区的地面、路面及运输等不应当对药品的生产造成污染;生产、行政、生活和辅助区的总体布局应当合理,不得互相妨碍;厂区和厂房内的人、物流走向应当合理。 6 第四十一条应当对厂房进行适当维护,并确保维修活动不影响药品的质量。应当按照详细的书面操作规程对厂房进行清洁或必要的消毒。 第四十二条厂房应当有适当的照明、温度、湿度和通风,确保生产和贮存的产品质量以及相关设备性能不会直接或间接地受到影响。 第四十三条厂房、设施的设计和安装应当能够有效防止昆虫或其它动物进入。应当采取必要的措施,避免所使用的灭鼠药、杀虫剂、烟熏剂等对设备、物料、产品造成污染。 第四十四条应当采取适当措施,防止未经批准人员的进入。生产、贮存和质量控制区不应当作为非本区工作人员的直接通道。 第四十五条应当保存厂房、公用设施、固定管道建造或改造后的竣工图纸。第二节生产区 第四十六条为降低污染和交叉污染的风险,厂房、生产设施和设备应当根据所生产药品的特性、工艺流程及相应洁净度级别要求合理设计、布局和使用,并符合下列要求: (一)应当综合考虑药品的特性、工艺和预定用途等因素,确定厂房、生产设施和设备多产品共用的可行性,并有相应评估报告; (二)生产特殊性质的药品,如高致敏性药品(如青霉素类)或生物制品(如卡介苗或其他用活性微生物制备而成的药品),必须采用专用和独立的厂房、生产设施和设备。青霉素类药品产尘量大的操作区域应当保持相对负压,排至室外的废气应当经过净化处理并符合要求,排风口应当远离其他空气净化系统的进风口; (三)生产β-内酰胺结构类药品、性激素类避孕药品必须使用专用设施(如独立的空气净化系统)和设备,并与其他药品生产区严格分开; (四)生产某些激素类、细胞毒性类、高活性化学药品应当使用专用设施(如独立的空气净化系统)和设备;特殊情况下,如采取特别防护措施并经过必要的验证,上述药品制剂则可通过阶段性生产方式共用同一生产设施和设备; (五)用于上述第(二)、(三)、(四)项的空气净化系统,其排风应当经过净化处理;(六)药品生产厂房不得用于生产对药品质量有不利影响的非药用产品。 第四十七条生产区和贮存区应当有足够的空间,确保有序地存放设备、物料、中间产品、

厂房设施安全管理制度(新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厂房设施安全管理制度(新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厂房设施安全管理制度(新版) 1、目的 规范厂内厂房、设施管理,确保厂房设施符合生产要求的和GMP 要求,保障生产顺利进行。 2、范围 厂内所有厂房设施。 3、责任 3.1设备科负责制订和组织实施厂房设施管理制度。 3.2各相关部门有按此制度严格执行的责任。 4、定义 厂房设施是指厂内建构(筑)物(主要为生产厂房、仓储检验厂房等)和生产、仓储、检验用各种设施(主要有“五防”设施、洁净厂房内的缓冲设施、照明设施、给排水设施、吸尘设施、人员净化、物料净化设施、消防电气设施等)。

5、内容 5.1厂房设施的设计、布局 5.1.1厂房设施的设计必须符合各相关专业的技术法规。 5.1.2生产厂房包括一般厂房和洁净厂房。生产厂房的设计、布局还必须符合生产要求和GMP要求。 5.1.3生产厂房的布局原则: A生产区的储存区应有与生产规模相适应的面积和空间。 B生产车间应按生产工艺流程顺序合理布局,最大限度地防止差错、防止交叉污染,同一厂房内以相邻厂房之间的生产操作不得相互妨碍。 C制剂生产车间除应具有生产的各工序用室外,还应配套足够的生产辅助用室。 D设置人员、物料进出生产厂房的通道。 5.2厂房设施的使用和维护 5.2.1只有合格的或经验收的厂房设施才可投入使用。 5.2.2各部门必须按要求合理地使用厂房设施。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第四章厂房与设施

山东凯森制药入场培训考核 ──药品生产管理规范第四章厂房与设施 (限120分钟) 姓名:分数: 填空题 厂房的选址、设计、布局、建造、改造和维护必须符合药品生产要求,应当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污染、交叉污染、混淆和差错,便于清洁、操作和维护。 应当根据厂房及生产防护措施综合考虑选址,厂房所处的环境应当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物料或产品遭受污染的风险。 企业应当有整洁的生产环境;厂区的地面、路面及运输等不应当对药品的生产造成污染;生产、行政、生活和辅助区的总体布局应当合理,不得互相妨碍;厂区和厂房内的人、物流走向应当合理。 应当对厂房进行适当维护,并确保维修活动不影响药品的质量。应当按照详细的书面操作规程对厂房进行清洁或必要的消毒。 厂房应当有适当的照明、温度、湿度和通风,确保生产和贮存的产品质量以及相关设备性能不会直接或间接地受到影响。 厂房、设施的设计和安装应当能够有效防止昆虫或其它动物进入。应当采取必要的措施,避免所使用的灭鼠药、杀虫剂、烟熏剂等对设备、物料、产品造成污染。 应当采取适当措施,防止未经批准人员的进入。生产、贮存和质量控制区不应当作为非本区工作人员的直接通道。 应当保存厂房、公用设施、固定管道建造或改造后的竣工图纸。 应当根据药品品种、生产操作要求及外部环境状况等配置空调净化系统,使生产区有效通风,并有温度、湿度控制和空气净化过滤,保证药品的生产环境符合要求。 洁净区与非洁净区之间、不同级别洁净区之间的压差应当不低于10帕斯卡。必要时,相同洁净度级别的不同功能区域(操作间)之间也应当保持适当的压差梯度。 口服液体和固体制剂、腔道用药(含直肠用药)、表皮外用药品等非无菌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