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高二《2.3 数学归纳法》 同步学案 苏教 江苏省徐州市王杰中学
苏教版选修(2-2)2.3《数学归纳法义》word学案

2.3数学归纳法导学案编写:朱家锋 校对:高二数学备课组一、课标要求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的数学命题。
二、知识清单1、证明与正整数有关的命题,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1)(归纳奠基)证明当n 取第一个值n 0时命题成立; (2)(归纳递推)假设n=k (k ≥n 0,k ∈N*) 时命题成立,证明当n=k+1时命题也成立。
只要完成这两个步骤,就可以断定命题对从n 0开始的所有正整数n 都成立。
这种证明方法叫做数学归纳法。
可记为“两个步骤要做到,递推基础不可少,归纳假设要用到,结论写明莫忘掉”。
2、数学归纳法证明命题的类型 与自然数有关的恒等式、代数不等式、三角不等式、数列问题、几何问题、整除性问题等等。
三、问题探究1、数学归纳法的归纳奠基中n 0一定等于1吗?2、为什么可以先假设n=k (k ≥n 0,k ∈N*) 时命题成立?“假设”怎么可以作为条件来使用呢?四、思维误区1、证明n=k+1时命题成立时,必须用上n=k 时的假设,否则第二步也就不能成为传递的依据,这样就需要从n=k+1的式子中分离出n=k 时的式子,或将n=k+1的情况用n=k 的情况表示。
2、有关“和式”与“积式”,一定要“数清”是多少项的和或积,以正确确定n=1时及n=k 变化到n=k+1“和”或“积”的情况。
五、典例分析题型一、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恒等式例1、例1数学归纳法证明13+23+33+…+n 3=41 n 2(n +1)2题型二、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 例2、归纳法证明++++++312111n n n …n 31>109 (n >1,且N ∈n ).题型三、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几何问题例3.平面内有n )(*N n ∈个圆,其中每两个圆都相交于两点,且每三个圆都不相交于同一点,求证:这n 个圆把平面分成22+-n n 个部分.题型四、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整除问题例4、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32n +2-8 n -9()N ∈n 能被64整除.题型五 归纳、猜想、证明 例5.是否存在常数a ,b ,c 使等式()()()122334111222222···…++++=+++n n n n anbn c 对一切自然数n 都成立,并证明你的结论。
高二数学 教案 2.3 数学归纳法_苏教版_选修2-2 (2)

§2.3 数学归纳法(2)编写:黄爱华 审核:赵太田一、知识要点1.不完全归纳法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需要用数学归纳法加以证明;2.对于与自然数有关的问题,关键通常归结为探寻递推关系. 二、典型例题例1.设n N ,1()5231n n f n .⑴当1,2,3,4n 时,计算()f n 的值;⑵你对()f n 有何猜想?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你的猜想?例2.在平面上画n条直线,且任何两条直线都相交,其中任何三条直线不共点,问:这n条直线将平面分成多少个部分?三、巩固练习n提出猜想,再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你的猜想1~3:先计算1,2,3,4n n的和.1.求135(1)(21)n n n N能被哪些自然数整除?2.25()3.求凸n边形对角线的条数.四、课堂小结与正整数有关的恒等式、不等式、数的整除性、数列以及几何问题,都可以考虑用数学归纳法。
五、课后反思六、课后作业1.根据条件,猜想结论:⑴数列n a 中,11a ,且11,,2n n S S S 成等差数列,则1234,,,S S S S 分别为 ,猜想n S = . ⑵112(),1,()(2)2n n x f x x x f x n x ≥,则234,,x x x 分别为 ,猜想n x = . 2.探寻递推关系: ⑴凸n 棱锥有()f n 个对角面,则(1)()f n f n ; ⑵平面上有n 条直线,且任何两条不平行,任三条不过同一点,该n 条直线把平面分成()f n 个区域,则(1)()f n f n .⑶平面内n 个圆,其中每两个圆都相交于两点,且任三个圆不相交于同一点,则n 个圆分平面区域数为()f n ,则(1)()f n f n .3.设nN ,求证:22()389n f n n 是64的倍数.4.平面内有(2)n n ≥条直线,其中任何2条不平行,任何3条不过同一点,证明:它们的交点数(1)()2n n f n5.对于给定的前4个等式:11,14(12),149123,14916(1 234),由此猜想第n 个等式,并给出证明.6.已知数列n a 满足:11a ,且11429()n n n n a a a a n N .⑴求234,,a a a ;⑵由⑴猜想n a 的通项公式n a ;⑶用数学归纳法证明⑵的结果.思考题:课本P 91第7题,第9题订正栏:。
高中数学新苏教版精品教案《苏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2 2.3 数学归纳法》22

数学归纳法学案
【知识清单】
数学归纳法步骤:
〔1〕〔归纳奠基〕证明当取第一个值时命题成立.
〔2〕〔归纳递推〕假设时命题成立,证明当时命题也成立.
【适用范围】归纳法是证明与自然数有关的命题的一种重要的证明方法,也是一种完全归纳法。
它常用来解决以下几类问题:
〔1〕用于证明恒等式;〔2〕用于证明不等式;
〔3〕用于证明整除问题;〔4〕用于证明某些几何问题.
使用数学归纳法要注意证明的步骤与书写格式的标准性.
【易错点解读】
运用数学归纳法需要注意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对项数估算出错即寻找与的关系时,项数发生什么变化被弄错.
〔2〕归纳假设的漏用,归纳假设是必须要用的,假设是起桥梁作用的,桥梁断了就通不过去了.
〔3〕关键步骤模糊不清〞假设时结论成立,利用此假设证明时结论也成立〞,是数学归纳法关键一步,也是证明问题最重要的环节,对推导的过程要把步骤写完整,注意证明过程的严谨性,标准性.
【课前预习】
,
(1)求出其前四项,你能猜测的通项公式吗?
【方法生成】
数学归纳法可用来证明与正整数n有关的命题,其证明步骤为:
【例题选讲】
例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课前预习的猜测!
例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当时,
小结:
例3:,求证:.
小结:
课堂练习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在验证n=1成立时,左边计算所得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课堂练习2:,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题:,求证:.【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数学归纳法学案课后检测。
苏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2 2.3 数学归纳法 教案

第1课时数学归纳法学习目标 1.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2.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的数学命题.知识点数学归纳法对于一个与正整数有关的等式n(n-1)(n-2)…(n-50)=0.思考1验证当n=1,n=2,…,n=50时等式成立吗?答案成立.思考2能否通过以上等式归纳出当n=51时等式也成立?为什么?答案不能,上面的等式只对n取1至50的正整数成立.梳理(1)数学归纳法的定义一般地,对于某些与正整数有关的数学命题,我们有数学归纳法公理:如果①当n取第一个值n0(例如n0=1,2等)时结论正确;②假设当n=k(k∈N*,且k≥n0)时结论正确,证明当n=k+1时结论也正确.那么,命题对于从n0开始的所有正整数n都成立.(2)数学归纳法的框图表示类型一从n=k到n=k+1左边增加的项例1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n +1)·(n +2)·…·(n +n )=2n ×1×3×…×(2n -1)(n ∈N *),“从k 到k +1”左端增乘的代数式为________.答案 2(2k +1)解析 令f (n )=(n +1)(n +2)…(n +n ),则f (k )=(k +1)(k +2)…(k +k ),f (k +1)=(k +2)(k +3)…(k +k )(2k +1)(2k +2),所以f (k +1)f (k )=(2k +1)(2k +2)k +1=2(2k +1). 反思与感悟 在书写f (k +1)时,一定要把包含f (k )的式子写出来,尤其是f (k +1)中的最后一项,除此之外,多了哪些项都要分析清楚.跟踪训练1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1n +1+1n +2+…+1n +n >1324(n ≥2,n ∈N *)的过程中,由n =k 推导n =k +1时,不等式的左边增加的式子是________.答案 1(2k +1)(2k +2)解析 当n =k +1时左边的代数式是1k +2+1k +3+…+12k +1+12k +2,增加了两项12k +1与12k +2,但是少了一项1k +1,故不等式的左边增加的式子是12k +1+12k +2-1k +1=1(2k +1)(2k +2). 类型二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恒等式例2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当n ∈N *时,1-12+13-14+…+12n -1-12n =1n +1+1n +2+…+12n . 证明 ①当n =1时,左边=1-12=12,右边=12. 左边=右边,等式成立.②假设当n =k (k ∈N *,k ≥1)时,等式成立,即1-12+13-14+…+12k -1-12k =1k +1+1k +2+…+12k , 当n =k +1时,1-12+13-14+…+12k -1-12k +12k +1-12k +2=1k +1+1k +2+…+12k +12k +1-12k +2 =1k +2+1k +3+…+12k +1+(1k +1-12k +2) =1k +2+1k +3+…+12k +1+12k +2=1(k +1)+1+1(k +1)+2+…+12(k +1). ∴当n =k +1时,等式成立.由①②可知,对一切n ∈N *等式成立.反思与感悟 数学归纳法证题的三个关键点(1)验证是基础:找准起点,奠基要稳,有些问题中验证的初始值不一定是1.(2)递推是关键:数学归纳法的实质在于递推,所以从“k ”到“k +1”的过程中,要正确分析式子项数的变化.关键是弄清等式两边的构成规律,弄清由n =k 到n =k +1时,等式的两边会增加多少项、增加怎样的项.(3)利用假设是核心:在第二步证明n =k +1成立时,一定要利用归纳假设,即必须把归纳假设“n =k 时命题成立”作为条件来导出“n =k +1时命题成立”,这是数学归纳法的核心,不用归纳假设的证明就不是数学归纳法.跟踪训练2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3+5+…+(2n -3)+(2n -1)+(2n -3)+…+5+3+1=2n 2-2n +1.证明 ①当n =1时,左边=1,右边=2×12-2×1+1=1,等式成立.②假设当n =k (k ∈N *)时,等式成立,即1+3+5+…+(2k -3)+(2k -1)+(2k -3)+…+5+3+1=2k 2-2k +1,则当n =k +1时,左边=1+3+5+…+(2k -3)+(2k -1)+(2k +1)+(2k -1)+(2k -3)+…+5+3+1 =2k 2-2k +1+(2k -1)+(2k +1)=2k 2+2k +1=2(k +1)2-2(k +1)+1.即当n =k +1时,等式成立.由①②知,对任意n ∈N *,等式都成立.1.若f (n )=12+22+32+…+(2n )2,则f (k +1)与f (k )的递推关系式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 f (k +1)=f (k )+(2k +1)2+(2k +2)2解析 ∵f (k )=12+22+…+(2k )2,f (k +1)=12+22+…+(2k )2+(2k +1)2+(2k +2)2,f (k +1)-f (k )=(2k +1)2+(2k +2)2,即f (k +1)=f (k )+(2k +1)2+(2k +2)2.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a +a 2+…+a2n +1=1-a 2n +21-a (a ≠1)”.在验证n =1时,左端计算所得项为________.答案 1+a +a 2+a 3解析 将n =1代入a 2n +1得a 3.3.已知数列{a n }满足a 1=1,且4a n +1-a n a n +1+2a n =9,那么可以通过求a 2,a 3,a 4的值猜想出a n =________.答案 6n -52n -14.请观察以下三个式子:(1)1×3=1×2×96; (2)1×3+2×4=2×3×116; (3)1×3+2×4+3×5=3×4×136, 归纳出一般的结论,并用数学归纳法证明该结论.解 结论:1×3+2×4+3×5+…+n (n +2)=n (n +1)(2n +7)6. 证明:①当n =1时,左边=3,右边=3,所以命题成立.②假设当n =k (k ≥1,k ∈N *)时,命题成立,即1×3+2×4+3×5+…+k (k +2)=k (k +1)(2k +7)6, 则当n =k +1时,1×3+2×4+…+k (k +2)+(k +1)(k +3)=k (k +1)(2k +7)6+(k +1)(k +3) =k +16(2k 2+7k +6k +18) =k +16(2k 2+13k +18) =(k +1)(k +2)(2k +9)6 =(k +1)[(k +1)+1][2(k +1)+7]6, 所以当n =k +1时,命题成立.由①②知,命题成立.应用数学归纳法证题时的注意点(1)验证是基础:找准起点,奠基要稳,有些问题中验证的初始值不一定为1.(2)递推是关键:正确分析由n =k 到n =k +1时,式子项数的变化是应用数学归纳法成功证明问题的保障.(3)利用假设是核心:在第二步证明中一定要利用归纳假设,这是数学归纳法证明的核心环节,否则这样的证明就不是数学归纳法证明.课时作业一、填空题1.设n ∈N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2+4+6+…+2n =n 2+n 时,第一步应证明:左边=________. 答案 2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3n ≥n 3(n ≥3,n ∈N *),n 所取的第一个值n 0为________.答案 3解析 由题意知,n 的最小值为3,所以第一步验证n =3是否成立.3.已知n 为正偶数,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12+13-14+…-1n =2(1n +2+1n +4+…+12n )时,若已假设n =k (k ≥2且k 为偶数)时命题为真,则还需要用归纳假设再证________.①n =k +1时等式成立②n =k +2时等式成立③n =2k +2时等式成立④n =2(k +2)时等式成立答案 ②解析 因为n 为正偶数,n =k 时等式成立,即n 为第k 个偶数时命题成立,所以需假设n 为下一个偶数,即n =k +2时等式成立.4.已知f (n )=1n +1n +1+1n +2+…+1n 2,则f (2)的表达式为________. 答案 f (2)=12+13+14解析 代入表达式可得.5.在数列{a n }中,a 1=2,a n +1=a n 3a n +1(n ∈N *),依次计算a 2,a 3,a 4,归纳得出a n 的通项表达式为________.答案 26n -5解析 由a 1=2,a 2=27,a 3=213,a 4=219,…,可推测a n =26n -5.6.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2+22+…+2n -1=2n -1(n ∈N *)”的过程如下: ①当n =1时,左边=1,右边=21-1=1,等式成立;②假设当n =k 时,等式成立,即1+2+22+…+2k -1=2k -1; ③则当n =k +1时,1+2+22+…+2k -1+2k=1-2k +11-2=2k +1-1,即当n =k +1时等式成立.由此可知,对任意的n ∈N *,等式都成立.上述证明步骤错误的是________.(填序号)答案 ③解析 ③中没有用到归纳假设.7.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12+13-14+…+12n -1-12n =1n +1+1n +2+…+12n ,第一步应验证的等式是________.答案 1-12=128.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关于n 的恒等式,当n =k 时,表达式为1×4+2×7+…+k (3k +1)=k (k +1)2,则当n =k +1时,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4+2×7+…+k (3k +1)+(k +1)(3k +4)=(k +1)(k +2)29.已知f (n )=1+12+13+…+1n ,n ∈N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f (2n )>n 2时,f (2n +1)-f (2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2n+1+12n +2+…+12n +1 10.证明:假设当n =k (k ∈N *)时等式成立,即2+4+…+2k =k 2+k ,则当n =k +1时,2+4+…+2k +2(k +1)=k 2+k +2(k +1)=(k +1)2+(k +1),即当n =k +1时,等式也成立.因此对于任何n ∈N *等式都成立.以上用数学归纳法证明“2+4+…+2n =n 2+n (n ∈N *)”的过程中的错误为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缺少步骤归纳奠基二、解答题1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14)(1-19)(1-116)·…·(1-1n 2)=n +12n(n ≥2,n ∈N *). 证明 ①当n =2时,左边=1-14=34,右边=2+12×2=34,所以左边=右边,所以当n =2时等式成立.②假设当n =k (k ≥2,k ∈N *)时等式成立,即(1-14)(1-19)(1-116)·…·(1-1k 2)=k +12k,那么当n =k +1时,(1-14)(1-19)(1-116)·…·(1-1k 2)[1-1(k +1)2]=k +12k [1-1(k +1)2]=k +12k ·k (k +2)(k +1)2=k +22(k +1)=(k +1)+12(k +1), 即当n =k +1时,等式成立.综合①②知,对任意n ≥2,n ∈N *,等式恒成立.1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对于任意正整数n ,(n 2-1)+2(n 2-22)+…+n (n 2-n 2)=n 2(n -1)(n +1)4. 证明 ①当n =1时,左边=12-1=0,右边=12×(1-1)×(1+1)4=0, 所以等式成立.②假设当n =k (k ∈N *)时等式成立,即(k 2-1)+2(k 2-22)+…+k (k 2-k 2)=k 2(k -1)(k +1)4. 那么当n =k +1时,有[(k +1)2-1]+2[(k +1)2-22]+…+k ·[(k +1)2-k 2]+(k +1)[(k +1)2-(k +1)2]=(k 2-1)+2(k 2-22)+…+k (k 2-k 2)+(2k +1)(1+2+…+k )=k 2(k -1)(k +1)4+(2k +1)k (k +1)2=14k (k +1)[k (k -1)+2(2k +1)] =14k (k +1)(k 2+3k +2) =(k +1)2[(k +1)-1][(k +1)+1]4. 所以当n =k +1时等式成立.由①②知,对任意n ∈N *等式成立.三、探究与拓展13.证明1+12+13+…+12n -1>n 2(n ∈N *),假设当n =k 时成立,当n =k +1时,左端增加的项数为________.答案 2k解析 当n =k +1时,1+12+13+…+12k -1+12k +12k +1+…+12k +1-1, 所以增加的项数为2k +1-1-(2k -1)=2k .14.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满足:S n =a n 2+1a n-1,且a n >0,n ∈N *. (1)求a 1,a 2,a 3,并猜想{a n }的通项公式;(2)证明通项公式的正确性.(1)解 当n =1时,由已知得a 1=a 12+1a 1-1,a 21+2a 1-2=0. ∴a 1=3-1(a n >0).当n =2时,由已知得a 1+a 2=a 22+1a 2-1, 将a 1=3-1代入并整理得a 22+23a 2-2=0. ∴a 2=5-3(a n >0).同理可得a 3=7- 5.猜想a n =2n +1-2n -1(n ∈N *).(2)证明 ①由(1)知,当n =1,2,3时,通项公式成立. ②假设当n =k (k ≥3,k ∈N *)时,通项公式成立, 即a k =2k +1-2k -1.由a k +1=S k +1-S k =a k +12+1a k +1-a k 2-1a k, 将a k =2k +1-2k -1代入上式并整理得 a 2k +1+22k +1a k +1-2=0,解得a k +1=2k +3-2k +1(a n >0).即当n =k +1时,通项公式也成立.由①和②可知,对所有n ∈N *,a n =2n +1-2n -1都成立.。
高中数学教案选修2-2《2.3数学归纳法》

教课目的:1.理解数学概括法的观点 ,掌握数学概括法的证明步骤.2.经过数学概括法的学习 ,领会用不完好概括法发现规律 ,用数学概括法证明规律的门路.教课要点:1.能用数学概括法证明一些简单的数学命题.2.难点:概括 →猜想 →证明.教课过程:一、预习1.思虑并证明:平面内有 n(n ≥2)条直线 ,此中任何两条不平行 ,任何三条可是同一点 ,证明交点的个数为 f(n)= n(n -1).22.小结:数学概括法是一种证明与正整数相关的数学命题的重要方法.主要有两个步骤、一个结论:( 1)证明当 n 取第一个值 n 0(如 n 0=1 或 2 等)时结论正确.( 2)假定 n =k 时,结论正确 ,证明 n = k + 1 时结论也正确(用上假定 ,递推才真).( 3)由( 1),(2)得出结论(结论写明 ,才算完好).此中第一步是递推的基础 ,解决了特别性;第二步是递推的依照 ,解决了从有限到无穷的过渡.这两步缺一不行.只有第一步 ,属不完好概括法;只有第二步 ,假定就失掉了基础.二、讲堂训练例 1 设 n ∈ N *,F(n)=5n+2×3n _ 1+1,( 1)当 n =1,2,3,4 时 ,计算 f(n)的值.( 2)你对 f(n)的值有何猜想?用数学概括法证明你的猜想.例 2 在平面上画 n 条直线 ,且任何两条直线都订交 ,此中任何三条直线不共点.问:这 n 条直线将平面分红多少个部分?1.用数学法明: 1+2+22+⋯+ 2n_1= 2n-1 (n∈N* ).2.下边是某同学用数学法明命 1 + 1++1=n的12 23n( n+1)n+1程,上 ,原命建立.3.求: (n+ 1)(n+2)⋯ (n+n)=2n·1·3·⋯·(2n- 1)( n∈N*).四、堂小① 法:由特别到一般,是数学的重要方法;②数学法的科学性:基正确;可;③数学法程序化步:两个步,一个;④数学法点:战胜了完好法的繁、不行行的弊端,又战胜了不完全法不行靠的不足,是一种科学方法 ,使我到事情由到繁、由特别到一般、由有限到无.五、作本 P94 第 6,7,8 .。
苏教版数学高二- 选修2-2学案 2.3数学归纳法

2.3数学归纳法【回归教材】1.设1111()()(1)()1232f n n N f n f n n n n n*=++++∈+-=+++有_____________ 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3)12(12)1()1(2122222222+=+++-++-+++n n n n n 时,由k n =的假设到证明1+=k n 时,等式左边应添加的式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3.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2)()213(21)n n n n n n +++=⋅⋅⋅⋅-”(+∈N n )时,从“1+==k n k n 到”时,左边应增添的式子是__________________4.某个命题与正整数n 有关,如果当)(+∈=N k k n 时命题成立,那么可推得当1+=k n 时命题也成立. 现已知当5=n 时该命题不成立,那么可推得当n=________时该命题不成立【知识回顾】1.数学归纳法:对于某些与自然数n 有关的命题常常采用下面的方法来证明它的正确性:先证明当n 取第一个值n 0时命题成立;然后假设当n=k(k ∈N*,k≥n 0)时命题成立,证明当n=k+1时命题也成立这种证明方法就叫做数学归纳法2. 数学归纳法的基本思想:即先验证使结论有意义的最小的正整数n 0,如果当n=n 0时,命题成立,再假设当n=k(k≥n 0,k ∈N *)时,命题成立.(这时命题是否成立不是确定的),根据这个假设,如能推出当n=k+1时,命题也成立,那么就可以递推出对所有不小于n 0的正整数n 0+1,n 0+2,…,命题都成立.3.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个与正整数有关的命题的步骤:(1)证明:当n 取第一个值n 0结论正确;(2)假设当n=k(k ∈N *,且k≥n 0)时结论正确,证明当n=k+1时结论也正确.由(1),(2)可知,命题对于从n 0开始的所有正整数n 都正确递推基础不可少,归纳假设要用到,结论写明莫忘掉1.用数学归纳法证题要注意下面几点:①证题的两个步骤缺一不可,要认真完成第一步的验证过程;②成败的关键取决于第二步对1+=k n 的证明:1)突破对“归纳假设”的运用;2)用好命题的条件;3)正确选择与命题有关的知识及变换技巧.2.中学教材内,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的问题的主要题型有“等式问题”、“整除问题”、“不等式问题”等,要积累这几种题型的证题经验.3.必须注意,数学归纳法不是对所有“与正整数n 有关的命题”都有效.【经典例题】例1 已知*N n ∈,证明: (1) n n 211214131211--+⋅⋅⋅+-+-n n n 212111+⋅⋅⋅++++=. (2) n n n +≤++++≤+21213121121例2 已知*N n ∈,证明:)(53*∈+N n n n 能被6 整除例3 已知*N n ∈,试比较n 2与2n 的大小例4 是否存在常数使 a 、b 、c ,等式: c bn an n n n n n ++=-⋅+⋯+-⋅+-⋅24222222)()2(2)1(1对一切正整数n 成立?证明你的结论【巩固练习】1.若f (n )=1+1213121++⋅⋅⋅++n (n ∈N*),则当n=1时,f (n )=______ 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a+a 2+…+a n+1=aa n --+112(a≠1,n ∈N*),在验证n=1成立时,左边计算所得的项是____________3.),,3,2,1(21312111 =+++++++=k kk k k S k 则S k+1 = S k + ____________ (A) S k +)1(21+k (B) S k + 11221+-+k k (C) S k + 221121+-+k k (D) S k + 221121+++k k 4.用数学归纳法证明(n+1)(n+2)…(n+n)=2n ⨯1⨯2⨯3⨯…(2n─1)(n ∈N),从“k 到k+1”左端应增乘的代数式为 .5. 求证:212131211n n >-++++(*∈N n )。
苏教版数学高二-备课参考数学苏教版选修2-2教案 2.3 数学归纳法(2)

数学归纳法(2)一、教学目标:1.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理解数学归纳法的一般步骤。
2.掌握数学归纳法证明问题的方法,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的数学命题3.能通过“归纳-猜想-证明”处理问题。
二、教学重点: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的数学命题。
难点:归纳→猜想→证明。
三、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问题1:数学归纳法的基本思想?以数学归纳法原理为依据的演绎推理,它将一个无穷归纳(完全归纳)的过程,转化为一个有限步骤的演绎过程。
(递推关系)问题2:数学归纳法证明命题的步骤?(1)递推奠基:当n 取第一个值n 0结论正确;(2)递推归纳:假设当n =k (k ∈N *,且k ≥n 0)时结论正确;(归纳假设)证明当n =k +1时结论也正确。
(归纳证明)由(1),(2)可知,命题对于从n 0开始的所有正整数n 都正确。
数学归纳法是直接证明的一种重要方法,应用十分广泛,主要体现在与正整数有关的恒等式、不等式;数的整除性、几何问题;探求数列的通项及前n 项和等问题。
【探索研究】问题:用数学归纳法证明:(31)71n n +-能被9整除。
法一:配凑递推假设:法二:计算f(k+1)-f(k),避免配凑。
说明:①归纳证明时,利用归纳假设创造条件,是解题的关键。
②注意从“n=k 到n=k+1”时项的变化。
【例题评析】例1:求证: 121(1)n n a a +-++能被21a a ++整除(n ∈N +)。
例2:数列{a n }中,1n n a a +>,a 1=1且211()2()10n n n n a a a a ++--++= (1)求234,,a a a 的值;(2)猜想{a n }的通项公式,并证明你的猜想。
说明:用数学归纳法证明问题的常用方法:归纳→猜想→证明变题:(2002全国理科)设数列{a n }满足211n n n a a na +=-+,n ∈N +, (1)当a 1=2时,求234,,a a a ,并猜想{a n }的一个通项公式; (2)当a 1≥3时,证明对所有的n ≥1,有①a n ≥n+2 ②1211111112n a a a ++≤+++例3:平面内有n 条直线,其中任何两条不平行,任何三条直线不共点,问:这n 条直线将平面分成多少部分?变题:平面内有n 个圆,其中每两个圆都相交与两点,且每三个圆都不相交于同一点,求证:这n 个圆把平面分成n 2+n+2个部分。
高中数学新苏教版精品教案《2.3 数学归纳法》

数学归纳法〔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 上课背景探究教学是指通过设置问题情境,由教师启发引导,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方法、应用方法的过程中,以培养学生探究兴趣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活动。
笔者有幸执教了一节以“启发提问,探究教学,教学生学会思考〞为主题的公开课,课题是?数学归纳法?第一课时,所用教材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数学选修2-2?,现将教学过程简录及每一个环节的教学设计意图分享给大家,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指正!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能掌握用数学归纳法证明问题的两步骤一总结环节;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注重培养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提升学生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等数学核心素养;让学生能领悟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多米诺骨牌游戏,让学生亲身感受数学好玩;课堂上共同探究问题,感受数学归纳法的实质——一种以数学归纳原理〔即自然数归纳公理〕为根据的演绎推理,它将一个无穷归纳过程转化为一个有限步骤的演绎过程,提升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到达好玩数学的目的,最后应用数学归纳法,用学生间的问难和质疑,实现知识内化吸收,到达玩好数学。
3 教学重点难点:能理解数学归纳法根本思想和实质,能用数学归纳法解决相关问题。
4教学过程简录4.1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情境一:从前有个财主,请来一位先生教儿子识字。
先生写一横,告诉他的儿子是“一〞字;写两横,告诉是个“二〞字;写三横,告诉是个“三〞字。
学到这里,儿子就告诉父亲说:“我已经会了,不用先生再教了。
〞财主很快乐,就把先生给辞退了。
有一天,这位财主准备请一位姓万的朋友,叫儿子写请帖……情境二:12-1+11=11,2 2-2+11=13,3 2-3+11=17,4 2-4+11=23,5 2-5+11=31,都是质数,于是有人用归纳推理提出猜测:任何形如n2-n+11n∈N*的数都是质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1:以知数列{an}的公差为d,求证:
说明:①归纳证明时,利用归纳假设创造递推条件,寻求f(k+1)与f(k)的递推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②数学归纳法证明的基本形式;
(1)(递推奠基):当n取第一个值n0结论正确;
(2)(递推归纳):假设当n=k(k∈N*,且k≥n0)时结论正确;(归纳假设)
说明:注意分析f(k)和f(k+1)的关系。
三、练习检测与拓展延伸
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3k≥n3(n≥3,n∈N)第一步应验证( )
An=1Bn=2Cn=3Dn=4
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第二步证明从“k到k+1”,左端增加的项数是( )A. B C D
3.若n为大于1的自然数,求证
4.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难点: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的数学命题。
本课时教学资源的使用
导学案
学 习 过 程
一、自学准备与知识导学
1.创设情境
(1)华罗庚的“摸球实验”。
(2)“多米诺骨牌实验”。
问题:如何保证所摸的球都是红球?多米诺骨牌全部倒下?处了利用完全归纳法全部枚举之外,是否还有其它方法?
数学归纳法:数学归纳法实际上是一种以数学归纳法原理为依据的演绎推理,它将一个无穷的归纳过程转化为一个有限步骤的演绎过程,是处理自然数问题的有力工具。
2.探索研究
(1)数学归纳法的本质:无穷的归纳→有限的演绎(递推关系)
(2)数学归纳法公理:
(1)(递推奠基):当n取第一个值n0结论正确;
(2)(递推归纳):假设当n=k(k∈N*,且k≥n0)时结论正确;(归纳假设)
证明当n=k+1时结论也正确。(归纳证明)
由(1),(2)可知,命题对于从n0开始的所有正整数n都正确。
证明当n=k+1时结论也正确。(归纳证明)
由(1),(2)可知,命题对于从n0开始的所有正整数n都正确。
练习: 1.判断下列推证是否正确。
P88 2,3
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例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n∈N,n≥2)
说明:注意从n=k到n=k+1时,添加项的变化。
练习:数学归纳法证明
(1)当n=1时,左边有_____项,右边有_____项;
四、课后反思
数学归纳法导学案
章节与课题
第二章第2.3节数学归纳法
课时安排
6课时
主备人
常丽雅
审核人
梁龙云使用人使用源自期或周次第一周本课时学习目标或学习任务
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理解数学归纳法的一般步骤。掌握数学归纳法证明问题的方法。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的数学命题。
本课时重点难点或学习建议
重点:掌握数学归纳法的原理及证明问题的方法。
(2)当n=k时,左边有_____项,右边有_____项;
(3)当n=k+1时,左边有_____项,右边有_____项;
(4)等式的左右两边,由n=k到n=k+1时有什么不同?
变题: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n∈N+)
例3:设f(n)=1+ ,求证n+f(1)+f(2)+…f(n-1)=nf(n) (n∈N,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