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融合入路
plif术式

plif术式
PLIF,即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是一种常用于治疗腰椎疾病的手术方法。
该手术通过后路(背部)入路,旨在通过融合两个或多个腰椎椎骨来稳定腰椎,从而减轻疼痛并改善功能。
在PLIF手术中,患者通常处于俯卧位,麻醉后,医生会在背部进行切口,逐层切开皮肤、肌肉和其他软组织,以显露需要融合的腰椎节段。
接下来,医生会移除部分椎骨和/或椎间盘,为植入融合器或骨移植物腾出空间。
这些植入物通常由自体骨、异体骨或人工合成材料制成,它们的作用是促进椎骨之间的融合。
植入融合器或骨移植物后,医生会使用金属螺钉和/或金属棒等内固定装置来进一步稳定腰椎。
这些内固定装置通常会在术后几个月内被患者的骨骼所包裹,从而实现长期的稳定性。
PLIF手术具有一定的优点和缺点。
其优点包括能够直接对病变节段进行减压和融合,以及通过内固定装置提供即刻稳定性。
然而,该手术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和并发症,如感染、神经损伤、融合失败和内固定装置松动等。
需要注意的是,PLIF手术并非适用于所有腰椎疾病患者。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病情严重程度、身体状况等,来评估手术的适用性和风险。
在决定接受PLIF手术之前,患者应充分了解手术的风险和预期效果,并在医生的指导下做出明智的决策。
腰椎融合术综述

【摘要】腰椎滑脱(Lumbar spondylolisthesis)是由于先天性发育不良、创伤、劳损等原因造成相邻椎体骨性连接异常而发生的上位椎体与下位椎体部分或全部滑移。
脊柱融合术(spinal fusion)在治疗椎体滑脱的疾病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随着脊柱外科和内固定器器械的发展,脊柱融合术有了很多方法,包括前路椎间融合术、后路椎间融合术、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脊柱后外侧融合术,微创方法有应用内窥镜、特殊显露器械或经皮入路完成腰椎前、后路融合固定术等等。
目前,最常用的手术方法有前路腰椎间融合术(an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ALIF)、后路腰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及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等。
【关键词】脊柱融合术;腰椎滑脱;ALIF;PLIF;TLIF;一、腰椎滑脱的发病机制:腰椎承受胸椎向下传导的压力,又向下传至骶椎和骨盆,它的骨性结构形成一个前凸的弓形,扩大了躯干重心基底的面积,加强了直立姿势的稳定性,对负重及维持腰部的稳定至关重要;同时也形成正常成人腰椎以L3为中心前突,L4,L5 有向前下移位的倾向,而L3及其以上腰椎则有向后下移位的倾向。
由于此弓形以骨盆和骶椎为基础,故骶椎和骨盆的空间排列结构尤其是前后方向的倾斜对腰椎前凸和前倾的改变有着重要的影响。
两个相邻的椎骨由前部的上下椎体、椎间盘形成的椎体间纤维软骨连结和后部两侧的上下关节突形成的微动滑膜关节形成一个三关节复合体,关节囊、韧带附着于周围,联系于节段之间,进而形成了骨-间盘-韧带复合体,称为脊柱功能单位,也可称为运动节段。
背侧的肌肉(腱)、筋膜一方面作用于所跨过的脊柱后部关节,可对后方关节产生压力,使脊柱各运动节段得以伸直和排序,维持直立姿态,同时中和前部的作用力;另一方面则构成运动的主动部分。
两种入路在腰椎椎体间融合术中对多裂肌损伤的病例对照研究

・ 7 3 5・
・
临 床 研 究 ・
两种人 路在腰椎 椎体 间融合 术 中对 多裂肌 损伤 的 病例对 照研究
【 关键词 】 脊柱融合术 ; 腰椎 ; 外科 手 术 ; 病 例 对 照研 究
DO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3 — 0 0 3 4 . 2 0 1 3 . 0 9 . 0 0 8
C a s e - ・ c o n t r o l s t u d y o n e f e c t s o f t wo a p p r o a c h e s o n mu l t i i f d u s mu s c l e i n j u r i e s d u r i n g l u mb a r i n t e r b o d y f u s i o n o f l u m-
( T L I F ) 术 中, 对 脊 旁 多裂 肌 损 伤 程 度 的 差 别 , 为肌 间 隙 入 路 术 式 的 临 床 应 用 提 供 理 论 支 持 。方 法 : 自2 0 0 9年 8月 至 2 0 1 1年 2月 , 应 用 小切 口 T L I F术 治 疗 一 组 连 续 的 单 侧 下肢 症 状 腰 椎 退行 性病 变 患 者 共 4 6例 。减 压 侧 统 一通 过 经 多 裂肌 肌 内入 路 , 非减压侧随机分组 , 住 院 日奇 数 患者 实施 肌 间 隙入 路 , 住 院 日偶 数 患 者 实施 肌 肉入路 。 肌 间 隙 入路 组 2 2例 , 男1 3例 , 女 9例 ; 年龄 3 6 - 7 4岁 , 平均( 5 2 . 7 + 9 . 2 ) 岁; 【 J 3 . 病 变 1例 , L 4 2例 , L 5 S 】 病 变 9例 。 肌 内入 路 组 5 病 变 1
椎间融合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现状及进展

椎间融合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现状及进展腰椎间盘突出症为骨科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引起腰腿疼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每年约10%~15%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最终需要手术治疗[1]。
手术治疗分为融合性和非融合性两大类。
椎间融合手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是外科治疗的重要方法。
本文主要就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特点、优缺点及新近发展方向做一综述。
1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制腰椎间盘是身体负重量最大的部位,一般认为机体从20岁以后椎间盘便开始退变,外伤及腰椎反复活动和负重等均能加速这种退变。
当退变到达一定阶段,纤维环产生薄弱区域,其内部的髓核便会突出。
椎间盘(髓核)突出时神经根及硬膜囊会直接受到压迫,产生神经根痛及功能障碍,这是由于神经根对机械压迫非常敏感,因为神经根没有周围神经那样的结缔组织保护鞘[2]。
突出物压迫和机械刺激还会影响椎管内小血管,致神经组织产生缺血缺氧,引起功能障碍。
有研究认为,神经组织缺血缺氧引起的功能障碍较单纯压迫更为严重,预后也更差。
当椎间盘突出发生时,髓核还能引起神经根、硬膜和马尾神经的炎症,但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确认。
新近的实验研究还表明,椎间盘突出会在局部产生免疫反应,这是因为正常的髓核封闭在纤维环中,当纤维环破裂时,髓核的某些成分便会与机体在神经根局部产生抗原抗体反应。
2 椎间融合术椎间融合的概念首先由Cloward在1940年提出,即切除椎间盘,通过植骨或内植物将椎体间关节融合。
经过不断发展,椎间融合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
椎间融合术可以切除导致疼痛的椎间盘,并提供腰椎节段间坚强的融合固定,以维持腰椎的承重作用,同时可以恢复椎间隙的高度扩大椎间孔,解除或缓解神经根压迫[2]。
手术治疗原则是充分减压和保持脊柱稳定性,目的是去除突出物造成的压迫和刺激,消除或缓解临床症状[3]。
按手术入路可分为前路椎体间融合术(An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ALIF)、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及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等。
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的手术配合

感谢观赏
• (3)合理安置体位:后路腰椎手术采取俯卧位,俯卧位垫根据患者胸廓 和腹腔的容量节中间空隙,需让患者之胸部、腹部有空间移动,达到 胸部、腹部不受挤压的目的,使患者通气时胸腔、腹腔可自行舒缩, 以维持正常的呼吸频率、通气功能及静脉回流。俯卧位时主要的受力 点如为脂舫按海或骨隆突处,由于长时间的被动体位很容易发生皮肤 压力图,床单位予以大棉垫铺置,避免管道衣物等异物受压,膝部减 压安置男性生殖器注是护,面部受力点间歇减压,同时避免眼部压迫。
• 腰椎前侧(经腹膜)手术: 经腹膜腰椎前侧入路通常用于融合 L5-S1,虽然显露L4-L5椎间隙时需要游离部分大血管,但是该入 路也可用于L4-L5的椎间融合。
• 腰椎前外侧(腹膜后)手术: 与经腹腔入路相比,经腹膜外显露 腰椎前部有以下有点:1.可以显露L1至骶骨的所有椎体,而经腹 腔入路很难显露L4水平以上椎体;2可以利用此入路行感染的引 流,没有术后回肠炎的危险。
• 7.椎板减压用榔头、骨凿、咬骨钳或椎板咬钳咬除椎板,在目标 节段完成椎板切除。递神经剥离子、神经根拉钩探查松解神经根。
• 8.切除病变椎间盘、椎间隙和终板的准备根据医生习惯递椎板撑 开器、椎间撑开器撑开。递尖刀片切除后纵韧带,递髓核钳(先 直后翘)、椎板咬钳、咬除椎间盘。备推拉器、镶凿。备不同型 号的铰刀,用铰刀撑开椎间隙直至获得理想的椎间高度,用最后 的铰刀维持椎间高度。用刮匙(各种型号)去除间盘碎片和终板, 反复旋转刮除残留的软组织和软骨。
• (2)患者心理护理:腰椎手术患者术前往往行动不便,对手术后的愈后期望 高,希望恢复正常生活。所以术前要给予患者正确、客观的心理预期,避 免术后引起不必要的心理落差。2.术中关注的问题
• (1)严格执行核对制度:手术医生、麻醉医生、手术室护士在麻醉前、 手术切皮前、手术结束时根据手术安全核查表的各项内容认真核对并 签名。
微创斜外侧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养不良[6],因此患者需要早期以及长期肠内营养支持。
在应用FMEA模式之前,责任护士只关注患者是否需要使用肠内营养以及肠内营养应用操作流程是否违反常规,当患者发生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时,第一反应是停止肠内营养。
而将FMEA模式管理应用到预防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之后,FMEA团队结合整体护理和循证护理从患者自身状态、疾病的发展、护理工作流程以及流程管理多方面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通过效应分析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改善了操作流程,增强了护士对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病情观察和分析问题的意识,提高了护士的积极性,使护士在处理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时能够有据可循,依理办事。
本研究结果显示,改善后的预防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流程图的应用能够有效降低腹泻的发生率(P<0.05)。
综上所述,FMEA模式在预防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发生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 考 文 献[1]毛春英.ICU患者肠内营养腹泻的原因及防治体会[J].中 国医师杂志,2006,8(5):676 677.[2]远庚.综合ICU患者腹泻相关因素分析及中医证型回顾性研究[D].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2012:1.[3]吴嘉欣.失禁性皮炎的临床护理研究现状[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9,26(7):16 18.[4]HalmosEP,MuirJG,BarrettJS,etal.Diarrhoeaduringenteralnutritionispredictedbythepoorlyabsorbedshort chaincarbo hydrate(FODMAP)contentoftheformula[J].AlimentPhar macolTher,2010,32(7):925 933.[5]洪利芬,何冬伟,李晨玲,等.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预防胃管意外滑脱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2,19(8):172 174.[6]洪楚云,苏真娇,魏霞,等.危重病人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6):34 35.(本文编辑:李小玲)DOI:10.19791/j.cnki.1006 6411.2021.07.021工作单位:1.512025 韶关 粤北人民医院脊柱外科;2.510405广州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外科申银艳:女,本科,主管护师胡永玉:通信作者收稿日期:2020-08-30微创斜外侧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的围手术期护理申银艳1 骆影超1 闫清月1 欧阳萍1 王金荣1 梁秋金2 胡永玉1摘要 总结微创斜外侧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OLIF)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
斜入路腰椎体间融合术的手术护理

斜入路腰椎体间融合术的手术护理作者:蒋芳琴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年第08期【关键词】斜入路腰椎体间融合术;腰椎退行性疾病;手术护理【Key words】 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Intraoperative care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到来,脊柱退行性疾病日益增多,困扰着广大病员。
目前针对腰椎退行性侧弯、腰椎不稳症、腰椎退行性滑脱等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部分患者往往保守效果差需手术干预,目前的手术疗法主要有后外侧融合、后路椎体间融合、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等传统的融合方法,具有需剥离肌肉、破坏脊柱的稳定结构、最终残留顽固的腰背疼痛等,有学者甚至称之为“融合病”[1]。
在传统椎体间融合的基础上已发展形成多种微创椎体间融合的新技术,目前常见的微创椎体间融合有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等,据报道疗效满意[2-4]。
我院从2012年7月至今采用经皮斜入路腰椎体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治疗无神经症状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4例,近期效果满意。
此手术方法不同于传统手术,高质量的术中配合对手术成功尤为重要,现就手术配合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4例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62岁,均表现为顽固性的腰背疼痛而无下肢神经症状,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经过严格保守治疗6个月无效。
其中2例为腰椎退行性滑脱,1例患者为退行性侧弯,1例患者为医源性腰椎不稳症。
2术前准备2.1心理准备该手术是新开展的手术,患者及家属对此缺少认识、存在疑虑,特别担心手术是否会成功。
手术室护士在术前1d访视患者,向患者及家属解释说明该手术的适应症和手术疗效,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反应轻、恢复快等优点,介绍成功病例,以解除患者的顾虑减轻其思想负担,同时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手术室环境、麻醉方法、手术方法、手术体位、配合要点等,缓解患者的紧张心理,鼓励以良好的心态配合手术。
比较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下椎间融合术(UBE)和后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比较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下椎间融合术(UBE)和后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发布时间:2022-11-21T03:01:32.684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19期作者:魏英计[导读] 目的:研究并对比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下椎间融合术(UBE)和后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魏英计山东省临沂市第四人民医院脊柱外科邮编:276005摘要:目的:研究并对比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下椎间融合术(UBE)和后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我院于2018年7月-2021年7月接收86例需接受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Excel函数法将其均分2组,对照组给予PLIF术进行治疗,实验组给予UBE术治疗,对比其疗效。
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血红蛋白减少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
结论:与PLIF术相比,UBE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更为显著。
因此,在对需接受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选择治疗方式时,可及时将UBE术高效推广其中,促使治疗效率、治疗质量不断提升。
关键词:UBE术;PLIF术;腰椎间盘突出症;血红蛋白减少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and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unilateral dual-channel spinal endoscopic interbody fusion (UBE) and 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PLIF) in the treatment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Methods: From July 2018 to July 2021, 86 patients with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 who received surgery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They were divided into 2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Excel function method.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PLIF surgery.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given UBE to compare the curative effect. Results: The operation time, time to get out of bed, and hospital stay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postoperative drainage, and hemoglobin reduction were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PLIF, UBE has a more significant clinical effect in the treatment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Therefore, when choosing a treatment method for patients who need to undergo surgery for lumbar disc herniation, UBE can be effectively promoted in a timely manner, so as to promote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reatment efficiency and treatment quality.Keywords: UBE; PLI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hemoglobin reduction; postoperative drainage; operation time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近年来中老年群体高发病症,此病症对患者身心健康、身体活动、日常生活与工作等均造成严重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传统手术
腰椎后外侧融合术(posterolateral lumbar fusion,PLF)
腰椎椎体间融合术(lumbar interbody fusion,LIF)
前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an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ALIF)
后路腰椎体间融合术 (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PLIF)
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
经横突间腰椎椎体间融合术(intertransvers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ILIF)
二、微创手术
LISS:脊柱微创手术(在传统脊柱手术的基础上通过改进技术达到微创目的,如在特制的管道或撑开器等器械或新技术的辅助下小切口完成传统手术)(less invasive spine surgery,LISS)
MISS:脊柱微创手术(在内窥镜辅助下的脊柱手术)(minimally invasive spine surgery, MISS)
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lumbar intervertebral foramen microscopic resection ,PELD)
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MIS TLIF) 腰椎微创极外侧椎体间融合术Extrem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 (XLIF)
直接外侧椎体间融合术 Direct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DLIF
轴向腰椎椎体间融合术(axi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Axial-LIF)
PLF:POSTERIOR LATERAL FUSION 后外侧融合,临床上做的横突间融合。
XLIF:EXTREM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极外侧椎间融合
PLIF: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经后路椎间融合
TLIF: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经椎间孔椎间融合ALIF:AN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经前路椎间融合。